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

目标:

一、熟悉修辞概念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二、运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格,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三、体会修辞艺术,运用到说话、作文当中。

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修辞,西汉刘向(公元前77---6)就指出:“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也,故不可不修。”认为言语辞令是用来尊崇君王,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本性的。因此,语词和文辞不可不修,而语词和文辞不可不美好。

二、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①提问:什么是修辞?大家接触这个东西很久了,有谁能具体把它的概念说出来?

就是为了适应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可见修词有一个前提,语境。

②提问:什么是语境?修辞和语境有什么关系?

例1:“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

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句,但是它在一定的语境里就不同了:

“香芝如今不同往昔了,她年轻的时候的确很吃香的。没想到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老同学都说她,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

同样的语言单位,由于特定的语境的原因,它却成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由此我们发现,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话语交际时具体的时间、场合、地点、对象、话题乃至发话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等。

例2:朱仕水同学学习很刻苦,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分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因果关系,对话对象及地点时间等等。

对语境的把握很重要,否则在做题时,会脱离语境,对有关诗文的内容把握不到位,导致答非所问,或把某种修辞的作用硬套堆砌。

例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树是人生的一部档案,年轮是履历表,树干是成绩,枯枝、树洞是人生的缺点。”

三、修辞方式的运用

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借代、移就、通感、夸张、婉曲、双关、反语、对照、衬托、拈连、仿词、对偶、回环、顶真、反复、排比、层递、设问、反问。高中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a)比喻

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比喻有四个要素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比喻又分明喻、暗喻、借喻。

看下面的句子,指出是什么比喻句,本体、喻体、比喻词各式什么。

例一: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几个。

北京,社会主义祖国的心脏。

下雨了,街面上开起了一朵朵五颜绿色的花。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犹如”、“仿佛”等比喻词来连接。

(2)暗喻,也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是”、“变成”、“成为”等,有的不用比喻词。暗喻有判断式、修饰性、并列式三种。

判断式:

例:①“她的往事是对面无量山不倒的青峰,她的习俗以及无法考证的传说都活在小镇的一棵大青树上。”

(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比喻词用“是”、“变成”、“化为”、“作为”等连结。)

判断式的暗喻也有不用比喻词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用逗号或破折号

“毛泽东-----三伏的风,不落的红太阳,行船的顺帆风。”

修饰性:

例:②“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怕事实的镜子。”

修饰性暗喻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同位式:同位式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构成同位关系。

例:③外面已是闹得满城风雨啦!说是杨湘云这棵树适应了法国水土,滞期不归。

并列式:并列式暗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平行结构。

例:④“鼓不打不响,话不讲不明。”

(3)借喻,借喻是不用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例:“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

(4)博喻,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喻体来说明本体的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介。

略提:运用比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要喻深以浅,要新颖,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要协调一致。

b) 比拟

(1)定义:基于想像,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①拟人,就是用写人的动作形状的词描写物。例如: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他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他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②拟物,就是把描写物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描写人,或把描写彼物的词用来描写此物。

“下课铃声刚响,张义房就飞也似的跑出了教室,冲进了食堂。”

(2)比拟的修辞作用:比拟是人们常用的修辞方式,它往往能寓情于物,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使用比拟能使文章饶有风趣。许多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都使物人格化,使深刻的道理寓于风趣的语言当中。用比拟写景状物,可以把所描写的场面或对象的形状、动作逼真地描摹出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用比拟说理,能说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

(3)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①比喻和比喻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比喻主要基于联想,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比拟主要基于想像,这种想像是具有创造性的。例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毛泽东,三伏的风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是新形象,“三伏的风”生活中常有的事物。所以前句是比拟,后一句是比喻。

②比拟的拟体不出现,本体一定要出现,比喻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借喻是这样)

③比喻主要是描写静态,比拟主要描写动态。但是,有些比喻经过静态描写后,它的延展体又对同一事物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就是比喻和比拟的连用。例如:

“他热爱自己正在攻读的自然科学,热爱生活,更热爱大自然,他像一只刚出巢的小鹰,总是充满活力和信念地振动着翅膀,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弥漫着神奇、丰富和瑰丽色彩的世界。”这里的振动着翅膀是比喻的延展体,是比拟。

所以说,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话语也不一定是比拟。例

“我是小白杨,小白杨就是我。我和它一起长大。”却是两个比喻。

c)借代

定义: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乙事物代表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也叫换名。被替代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替代的事物叫借体。

(1)常见的借代方式:

①用专指代泛指。

“在非典时期,我们需要成千上万个钟南山。”

②借特征代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小不点儿很可怜,在寒风中缩成一团,哆哆嗦嗦。”

③用具体代替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部分代替整体。“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⑤借作者代著作或出产地代本体。“读了李白,方知豪放;读了钱钟书,才知睿智。”

⑥用事物的牌号标记代事物本身。“夸奖你几句,就脚跟离地了(代飘飘然的样子)(2)借代的修辞作用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行,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它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语言富于变化,精炼含蓄,具体生动。(3)运用借代需注意两点: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这样借代的意义才明显,借代的作用才突出。否则会使所代的事物含糊不清。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4)借代和借喻的联系和区别:借代是用借体代替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替本体,两种辞格非常相似,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是相似,借代是相关。2、从本体和喻体、借体之间的关系看,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质不同,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实际关系;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看着是两种事物,实际上是同一事物。3、借喻可以用“像”之类的比喻词转换为明喻,借代不能。“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最可恨那些剥削阶级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我们的血肉。(国际歌)

第二课时

对偶

d)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辞格,并总结归纳该辞格的特点,试着说说该辞格的作用。

①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龙。上下两联都是说丽江玉泉的美丽自然风光。(出句和对句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事理,互为补充——正对)

②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敌人,你比钢刀更锋利!上下两联写周总理对人民与敌人的不同态度。(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反,反对)

③不因鹏展翅,哪得鸟途通。(出句与对句是因果关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构成条件关系)(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关,有承接、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串对,也叫流水对。意思是说出句和对句之间就像流水一样,一浪接一浪,一般前后不能互换。)

对偶和对照的区别:对照,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学习第一,你是娱乐第一”从结构构成上来说有相似,要求成对。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1、对偶以结构为特征,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照以意义为特征,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同。2、作用不同,对偶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音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照主要是为了加强语言的鲜明性。但是,为了收到好的修辞效果,往往,人们会把这两者一起使用。例

敌人害怕你静若悬剑人们信赖你稳如磐石(结构工整,意义相对,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

④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xian)水。把他们那种一心想发财的贪婪本质写得淋漓尽致。(扩大夸张,积极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处说)

⑤她鼻子里响了一声,把子敬和天一全看得不值半个小钱。不值半个小钱,故意说小了人的价值(缩小夸张,消极夸张,于扩大相对,故意说小。)

⑥酒还没喝道嘴里,心就醉了。醉的反应应在喝之后。(超前夸张,是就时间上说的,把事物出现的时间说得比实际的要早,要快。)

夸张:就是为了表情达意,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渲染夸大的修辞。夸张修辞的作用:夸张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是客观情况的如实反应。大家不觉得假反而觉得真实,为什么?这是因为夸张本身是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夸张运用得好,可以揭示事物本质,增强艺术感染力。给人印象深刻。

运用夸张要注意: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给人以真实感,夸而有据,夸而有节。他的头好大啊,像一座大山。2、夸张的本质是超越了客观事实,所以运用夸张时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又像夸张又不像夸张,要鲜明。3、要新颖,不落俗套。4、夸张要得体,夸张多用于文学作品,政论文不宜用,新闻、调查报告、科学论文、情况汇报等不能随意用夸张。

排比

排比:由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近、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子组织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修辞。

⑦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它只是一味的无忧无虑的生长。(排比,分句子排比、段落排比和短语排比,句子排比又分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和复句排比)

⑧他哭了,不是因为邻居的眼色,这个从南市来的孩子从小就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冷漠和怀疑的眼色。

他哭了,不是因为路人的歧视,这个在各国港口为中国争取到荣誉的海员,有的是是对付歧视的办法。

他哭了,不是因为亲人们——妻子儿女,特别是哥哥的质问,虽然他们疑虑的视线在心上织

起了压迫的和有罪的雾似的迷网。

(段落排比在诗歌中常见,它条理清楚,读起来散中见整,语流婉转,段落之间承接照应,变化发展。给人印象深刻)

⑨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短语排比)

排比的修辞作用:有气势,增强语势,

e)设问和反问

(1)提问:什么是设问?设问是在阐明观点之前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思考,接着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种类:1、自问自答,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事实已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救中国。2、问而不答。距高考只有这么些天了,这说明了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做?

设问的修辞作用:能把事物的矛盾展现出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能突出文章主题,强调观点,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2)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式。类型:1、否定式,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应该改革)2、肯定式,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例:不钻研原著,你怎么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阐明的革命原理呢?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都是明知故问,但是有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在问外,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问与答集中在一句话中。2、反问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呢,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和反问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设问一般在段落、篇章、句子的前面,而反问往往在后面。4、修辞效果不同,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不容置辩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看法,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往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修辞是以一种被综合运用的情态出现的,在修辞的综合运用中,有套用、连用、兼用、交错运用四种形式。

1、套用修辞方式里面包含修辞方式,形式上是大的套小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例:王昭君,难道一个女人就不能像大鹏似的,一飞就是几千里?难道王昭君,我,一生就和这后宫三千人一样?这里用了两个反问,反问里又套比喻、比拟、夸张。

2、连用接连使用同一个修辞方式或多个修辞方式的综合修辞方式。并列关系。

3、兼用一个词语或同一个语言片断兼有多种修辞方式。互相融合的关系。例:可是中国,那时是却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4、套用、连用、兼用的交错运用。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篇章中

结语:修辞格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大家要掌握各修辞格特征,明辩其中的规律,一定可以用好。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会用修辞知识做题,作文中运用修辞会增添文采,说话中运用修辞,可以增添风趣,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希望大家学好修辞。

四、作业。53专题练习。

高中语文中修辞

高中语文中修辞的一个简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 标志性词语) 种类: 明喻甲像乙。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 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 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 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晓丽)(1)

一、(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打一农业活动)插秧! 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荷花! 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 二、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比喻 1)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二者性质不同,但又要有相似之处。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 (2)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具体。(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用什么来比喻就要作者发挥想象力。 (4)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借喻。 +喻体+比喻词(像,好像,似,如,仿佛,犹如,宛如,如同,好比,像……一样,仿佛……似的) 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例: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喻体+比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成为) 例: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例: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 例: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1、作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每当开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举例:在我们班,有好多乐于助人的人,像杨乐,李明等。 5、表说明:猎人微笑地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小结:第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第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如”这样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1、请辨别下列的句子,找出比喻句。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一下比喻句的妙处。 (1)“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品味:本来手术都是让人很担心,很害怕的,而经他这么一比喻,就像棉花打在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对比反语.....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修辞手法的教学

修辞手法的教学

修辞手法的教学说明 比较分析这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 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比较下面 的语句有什么不同: ①“可敬的红领巾。”②“可敬的红领巾从地上捡起一片片碎纸。” 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句①只讲了“谁”未讲“做什么”。句②才是意思完 整的陈述句。 ③“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④“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句④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③通过重复“今天”,强 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 的情感。 举例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句子,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比较分 析,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体验,增加积累,可引导学生从学过的 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举出一些类似的词句,从而加深感悟。 例如,学到拟人句时,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举几个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帮助学生进行联系类比,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再启发学生想想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练习感悟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从感性上认识一些语法修辞的规律和意义。一 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形式: (1)填空练习。如,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2)改换句式练习。如,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还可 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等句式的转换训练。 (3)扩句、缩句练习。通过扩写句子和缩写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把意 思表达完整与具体的语法规律。 (4)仿造句子或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例如仿造比喻句、比拟句、对偶 句、排比句,把比喻句或复句补充完整等。 (5)积累练习。要求学生分类摘抄课文或课外阅读中的相关词句。 读背领悟汉语言文字是感悟型,而不是分解型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 生去感悟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要注重积累语言而不是分析语言。对教材 中规范的、形象生动的、精练优美的语言,应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提高理解 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和修辞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 中,对语法修辞的教学,应遵循“课标”精神,在理解语言意义的同时,适 度、恰当地“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言语的表达 规则和表达方式,还语文之本,归语文之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如何随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语法和说明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58885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 的主要特点。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F.画图表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10、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使用修辞格的言语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

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教学教材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小升初修辞手法 导入 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教学内容 1比喻 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明显,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 “像..…似的”、“像..…一样”等。 例如: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 例如: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 例如: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凌乱的头发) 注意两点: (1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的次,并不表示打比方,二十表示估量或者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喻句。女口:刚才的铃声好像谁也没有听见。她的相貌长 得好像他妈妈。 (2)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所相似,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女口:这顶帽子真像昨天商场门口挂的那顶。

比喻的作用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 “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①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例如:1蜜蜂引路!2、风翻开了书!3、花儿随风舞蹈。4、小狗伸了一个懒腰。(不需要讲)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刻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排比 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4周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试题分析】 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

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 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①《离骚》云:“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②湘累:指屈原。 3.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5.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一、 1.BD 【解析】选项中,B“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 2.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分析;②对友人的思念+分析;③对功名的鄙弃+分析。 【解析】可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词,“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 分析情感。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 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修辞手 法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 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修辞手法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 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 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修 辞手法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 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 代通称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 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 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协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电子教案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资料讲解

高中修辞复习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明喻甲像乙。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 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 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请大家猜猜谜语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H、设问G、反问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