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将打造最绿社区

20%建筑将采用国内最高的绿色三星标准,力争获得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绿色认证。昨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评审会上获悉,立足打造全国生态新城标尺的花山生态新城,将建成千万平方米绿色社区,100%建成绿色建筑。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建筑群。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点启动项目,新城将结合中部地区气候特征,在城内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所有建筑物,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水回用、节能环保等新型生态技术。

去年底,新城全面启动生态保育、港口及保税加工、产业配套、农民安置等十大项目。目前,城内已动建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完成两个5000吨级泊位的沉桩和靠船构建工程,制定国内首个《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3年后,新城将初见雏形。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打造两型社会示范特区

通过1小时高速公路网和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城市圈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短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如何体现?

李红云:我们目前正在武汉东郊的花山镇建设一座新城——花山生态新城。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将花山生态新城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引爆点”。

花山生态新城是湖北首座“绿色样板城”:在这个67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冲厕所用的是中水,路灯用的是太阳能,农田拒绝化肥,路上跑的多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城内的产业也都将贴上“绿色”的标签……原有的19个村3万多村民将集中安置变身为社区居民,整理出来的土地将陆续建设生态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生态湿地公园等功能性项目,整个投资达300亿元左右。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安置再拆迁”,目前已有1万多名农民迁住生态环境新居,没有一人因为拆迁还建问题上访。

按照总体规划,花山生态新城人口规模为20万人左右,将建成我国内陆首个以“临江滨湖、游憩休闲”为特色,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智能化环保型的生态城,并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建设中的花山生态新城的示范效应目前已经初步显现,鄂州市已经着手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建设梧桐湖生态新区,并与联投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一个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咸宁梓山湖生态新城已纳入城际铁路贺胜桥“一站一城”项目统筹规划,整合实施。届时,武汉城市圈将会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中国又一靓丽的新型城镇卫星群。当然,这只是我们先行先试的一个方面,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工程投资建设和融资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尝试和创新。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郊“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

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观战略和实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先导区、示范区、引爆点”、“中国中部第一生态城”的战略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花山生态新城南以武九铁路线为界,北至青化路,西以严西湖中心线为界,东至左岭葛化西路,总用地面积约6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规划功能定位为:大东湖地区的生态建设区、武汉东部地区的产业支撑服务中心、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中心城市,融居住、游憩、研发、商业为一体的生态新城。花山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生态研发与交易、生态酒店与会展、生态商业与文娱、生态居住与养生。争取建设成中部第一、国际知名的综合生态城。

花山生态新城的规划结构为“群落分散+指状集中的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城镇形态形成“水绕城、水穿城、水伴城”的空间格局。群落分散:规划城镇建设区犹如水墨画一样,呈群落均质、有机地分布在山水环抱的生态功能链内。指状集中:预留南北六条呈指状,由绿化和水系组成的绿化隔离带,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在指状廊道的两侧。三心多组团带形城市:以带形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形成严西湖、花山港和严东湖三大区片,分别形成三大城镇中心;结合城镇产业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农民还建等要素综合布局五大功能组团。

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实施将以“十大两型示范项目、千万平米绿色社区”为核心探索建设符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标准、以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社区为特色的、一流的生态新城。

花山简介

花山镇地处武汉市东郊“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属洪山区管辖,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乡镇。东连葛店化工厂,南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西与武钢毗邻,北依长江黄金水道并与阳逻开发区隔江相望。花山镇地阔物丰,山清水秀,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白浒、清丰、东港、沿江、联丰、吴桥、赛山、何董、清潭、山湖、红光、白羊山、红军、土桥、联合、花山、春和、红焰、后山等行政村。全镇5万多人口,耕地面积2.2万亩,水域1.06万亩,山林0.67万亩。

按照武汉市最新规划修编,花山镇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围绕中心镇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镇内逐步形成“工、商、游、建、化”为主的五大产业板快,拉长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

花山新城规划

花山新城3年内将现雏形,已于2004年开始计划

花山新城加速“变脸”

武汉市召开花山生态新城规划现场办公会,市领导杨松、阮成发出席会议。据介绍,今后花山新城将围绕国际一流生态城、生态文化区的目标,把新城打造成武汉东部地区产业支撑服务区、武汉新港江南核心港区、大东湖生态建设区。

按照最新的规划结构,新城分为新港、新城和生态保育三大功能区,重点发展港口和保税加工、生态研发和教育、养生与居住等产业。

据建设方花山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洪山区政府将新城建设作为发展战略重点来抓,每月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项目建设。今后3年,花山新城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计划投资262.29亿元,基本建成首批五大类十大工程,初步形成生态新城的框架和雏形。

“绿色”新城惹人注目

未来的花山生态新城绝对一座“绿色样板城”,在这个66.4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将有147公里的自行车路网系统,200公里以上的步行系统,交通体系将完全低碳化;此外,城内用的电可能是自己利用风能发出来的,路灯用的是太阳能,冲厕所用的水可循环使用,城内的产业都要过绿色环保关……

规划中的花山生态新城,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湖北两型社会首个生态城市。新城未来将投资20亿元建设大东湖水网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兴建5万吨污水处理厂。

此外,花山新城投资12亿元,将规划区域内的农民全部迁出,退耕还林、退渔还湖,建设“花山”、“花果山”两座生态绿化带。

生态新城需符合生态指标

现场办公会上,《花山生态新城指标体系(讨论稿)》首次被披露。据介绍,该指标体系参照了天津生态城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29项生态城市建设指标。这29项指标与天津生态城指标相比,更具“武汉特色”:花山新城自然生态覆盖率需达到60%,显得更“绿色”;绿色建筑节能措施要细化,居住建筑能耗能不能高于35千瓦时/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加强循环水利用;辖区内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要达到15%。

据介绍,武汉未来还要在花山新城设立“生态研究院”,拟邀请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担任顾问。"十大两型示范项目、千万平米绿色社区"

生态新城十大项目主要包含:

1. 结合启动项目建设,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从启动项目中选择一定规模的功能建筑,按照绿色建筑的有关指标要求组织建设。重点尝试地下水循环空调系统的技术和应用措施,并从建筑选址、节水、节能、材料使用、室内环境质量等五个方面,探索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体系和建设模式。

2. 以严东湖保护工程为核心建设水生态示范项目。按照“大东湖水网”项目总体要求,尽快建设严东湖水质保护工程,建设具有景观生态功能的人工强化湿地系统和近岸自然湿地相结合的水生态示范区,探索滨水生态敏感地区水环境保护措施,为世界水资源危机下河湖密布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和示范。

3. 中水利用与生态用地的耦合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建设分散收集、处理、回用再处理系统,对污水及初期雨水进行相应处理,提供城市维护绿化及清卫使用;并将再处理过程与其周边非开发建设用地的生态化改造同时进行,在削减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用地的功能提升。

4. 建设集中式太阳能农民社区示范项目。结合首期农民还建房建设“集中式太阳能应用示范社区”,和有关科研机构和厂家合作,从整体上、过程上、管理上落实太阳能的应用推广。

5. 建设慢行优先的低碳化绿色交通示范项目。建构“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新城内部公共电动车网络系统、自行车路网系统、步行系统,打造低碳化绿色交通体系。

6. 建设分区布点与移动式相结合的“大气质量实时监控中心”。对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数据进行24小时立体化实时监测,并且通过有线、无线两套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发送至检测中心并公布,以确保花山新城良好的大气环境。该项技术对创造“环境友好”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7. 建设“花山、花果山”,组建生态农业公司。修复山体、改造提升林地林相景观,广泛种植杜鹃、蔷薇、红果、冬青等木本藤本开花结果植物,打造真正意义的“花山”、“花果山”。

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

三江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阳逻港下游约20公里,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是以集装箱运输和综合保税物流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根据《鄂州市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化临港新城。新区将以三江港为依托,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产城一体,形成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宜居新城、生态新城。 一、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 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三江港被纳入总体规划,并被确定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武汉新港建设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内河水运主力军的长江航运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武汉将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江港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心位置,拥有内河航运的先天优势,又有京广铁路,陆路交通便捷,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无疑将为武汉和三江港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三江港新区是鄂州市重点发展的七个新城之一,鄂州市作为湖北省“一改两化”(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这些都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二、三江港新区的发展优势 1.优越的地理区位 三江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距离武汉阳逻港、花山港约20公里,上通川渝,下抵苏沪,通江达海,距离武汉仅为45公里,距离鄂州主城区17公里。 2.良好的港口资源 三江港拥有岸线总长度12.3公里(自黄冈长江大桥上游1公里至下游樊口大闸之间),常年水深-6米以上,涨水季节水深约-12米,可布置5000吨级泊位112个,拥有9110万吨散货和集装箱32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可常年通航8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停泊万吨巨轮。 3.齐备的交通网络 经过三江港新区的高速公路有3条—— —武黄高速、汉鄂高速、鄂黄高速,铁路3条—— —武鄂黄城际铁路、武鄂冈城际铁路、武九铁路。现有城际铁路华容东站、华容南站,武 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 周平 (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城建环保局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三江港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以港口为依托开发建设三 江港新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对推动我国港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在 分析三江港新区发展优势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为其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的战略性建议,以供建设决策 者参考。 关键词: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战略分析 28 港口经济2014.8

莲花山 区域分析与规划

莲花山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是2007年4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其位于长春市东端,长吉两市的中间地带,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城镇人口2万人。 近年来,长春二道区着眼保护好长春市的生态区、水源地,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合理布局,选择性抓好重点区域的开发。 他们立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产业和资源特色,认真研究莲花山的发展思路、方向和定位,先后组织编制了《莲花山生态区发展规划纲要》、《二道莲花山百里生态休闲带要领性规划》等各项规划。 特别是吉林省启动长吉图、长吉一体化战略以来,他们先后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五合国际规划设计院等13家国内外顶级规划团队到莲花山实地踏查,完善提升原有规划。 预计今年10月末,《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大纲》等重点规划将完成提升工作。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发展纲要》颁布后,“长吉一体化”作为长吉图战略实施的核心,迅速提上日程。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在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调研时提出莲花山是推进长吉一体化的重要节点。这一战略举措必将加快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与建设,使莲花山区域承载着衔接和支撑长吉一体化城市拓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双向一体化的重任,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莲花山因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项目组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以高端度假旅游为开发重点和优势产业,通过集聚项目落地、城市个性强化、旅游品牌彰显,全面建设山水特征鲜明、城市功能完备、服务要素齐全、现代产业活跃的长吉山水生态新城的总体定位可行、“一环双区双线多点”的总体布局合理,产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含交通规划)和移民安置规划科学可行,对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按照规划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功能区的详细规划,推进度假区的有序建设,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同时,此规划也是作为指导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和各项建设的依据。 这里没有钢铁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有的是推开门窗,满目山水的园林意境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有的是被田园环绕的“城市与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若干个城区成为大地景观的零星点缀 多彩的田园景观成为城市的绚丽基底 完善的产业配套满足着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丰富的就业机会实现着每一个人的事业梦想 便捷的交通网络串联着每一个角落

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立项投资 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概论 (1) 一、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武汉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农民市民化问题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农民市民化问题探究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许多城市在郊区建立新城,寻求突破性发展。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为例,对新城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新型城镇化;新城;市民化 0 引言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农民社会走向市民社会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经由城镇化来实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百分之五十,这预示着我国开始由原有乡村为主体的时代开始向以城市型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转变。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很快,但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以新型城镇化来取代传统城镇化,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城市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城市郊区建设新城,对当地农民进行了就地市民化。然而在实践中,新城农民市民化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先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新城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应该满足农民的哪些要求,然后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为例,讨论新城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对新城的要求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低碳、绿色、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同步。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核心是生产要素集约化,以二、三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中。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存在着城市化要素集中度低、产业支撑力不足、规划质量不高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背离了城镇化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开发,城市缺少产业支撑,缺少生产要素与人口的有序流动与集中,无法真正实现城市的“集聚效应”。“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原则,形成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格局,实现产业与城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环境阻碍报告书简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2018年1月

前言 三和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管桩生产商之一,全国五百强建材企业,其主导产品“三和牌管桩”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管桩行业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 湖北三和管桩是三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建设的第十家生产基地,公司位于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临江乡有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境内长江岸线长10多公里,多处可建深水良港。项目所在地距三江码头3公里,距年货运能力300万吨的华容火车站5公里,距高速公路庙岭站2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湖北三和管桩项目建设要紧包括3条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生产线、综合区、辅助车间、物流运输和码头。其中,码头工程拟建设1个500DWT散货进口临时泊位和1个3000DWT综合泊位。 拟建码头为湖北三和管桩专用码头,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8年10月由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码头货种要紧为:原料砂石料进口52.5万吨/年,预应力水泥桩出口18万吨/年。 依照《环境阻碍评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分类治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阻碍报告书。2009年8月20日受湖北三和管桩托付,由我院承担湖北三和管桩码头工程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工作。

1 总论 1.1 评判依据 1.1.1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1998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爱护法》,1988年11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爱护条例》,1996年9月; (11)《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6月28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2001.11.19)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治理条例》(2002.6.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 (18)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爱护分类治理名录》; (19)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28号令《环境阻碍评判公众参与暂行方法》; (20)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7月27日公布的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舞进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名目”(2000年修订); (21)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95]5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交通部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长江航道局【定稿】)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括 一、编制依据 (一)《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HBNYGG-2012030)、招标图纸和招标文件澄清函; (二)我单位工程现场踏勘资料及咨询调查信息。 (三)执行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本工程主要引用并遵循的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程有: (1)《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 (2)《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3)《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4)《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6)《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7)《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JTJ249-2001); (8)《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2011); (9)《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 (10)《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程》JTGF10-2006;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 (13)交通部及国家其它现行标准和规范。 二、工程概况 (一)基本概况 1、工程名称: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 2、建设单位: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湖北省鄂州市

工程规模:建设5000DWT煤炭泊位1个(码头结构兼顾10000DWT货船)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为进口150万吨。 5、工程主要内容及主要结构型式 本次工程招标施工范围包括码头平台、引桥、变电所平台、污水处理站平台、抛石护岸等内容。 其中码头平台长度153m,宽度为22m。码头平台排架基础采用Φ1200预制型芯柱嵌岩钢管桩,每榀排架设3根直桩和1对6:1叉桩。码头面以下设三层钢系缆平台,平台之间高差约 4.0m。码头上部结构由横梁、前边梁、后边梁、轨道梁、纵梁、迭合面板、钢系缆平台和钢靠船构件等组成。引桥分三段布置,均为高桩排架结构,排架基础分别采用3根Φ1000预制型芯柱嵌岩钢管桩或Φ1000灌注桩组成。引桥上部结构由现浇钢筋砼横梁、预应力砼空心板、现浇钢筋砼实心板及面层组成。 6、工期和工程质量要求 工期:本招标工程计划工期10个月,预计2012年10月开工,具体开工时间按实际情况,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为准。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工程验收规范,质量合格。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地理位置、水域地质条件、自然条件、气象条件、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详见招标文件。

武汉花山新城简介

武汉花山新城将打造最绿社区 20%建筑将采用国内最高的绿色三星标准,力争获得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绿色认证。昨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评审会上获悉,立足打造全国生态新城标尺的花山生态新城,将建成千万平方米绿色社区,100%建成绿色建筑。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将达20万人,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建筑群。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点启动项目,新城将结合中部地区气候特征,在城内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所有建筑物,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水回用、节能环保等新型生态技术。 去年底,新城全面启动生态保育、港口及保税加工、产业配套、农民安置等十大项目。目前,城内已动建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完成两个5000吨级泊位的沉桩和靠船构建工程,制定国内首个《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3年后,新城将初见雏形。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打造两型社会示范特区 通过1小时高速公路网和半小时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城市圈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短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如何体现? 李红云:我们目前正在武汉东郊的花山镇建设一座新城——花山生态新城。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将花山生态新城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引爆点”。 花山生态新城是湖北首座“绿色样板城”:在这个67平方公里的小城里,冲厕所用的是中水,路灯用的是太阳能,农田拒绝化肥,路上跑的多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城内的产业也都将贴上“绿色”的标签……原有的19个村3万多村民将集中安置变身为社区居民,整理出来的土地将陆续建设生态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生态湿地公园等功能性项目,整个投资达300亿元左右。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安置再拆迁”,目前已有1万多名农民迁住生态环境新居,没有一人因为拆迁还建问题上访。 按照总体规划,花山生态新城人口规模为20万人左右,将建成我国内陆首个以“临江滨湖、游憩休闲”为特色,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智能化环保型的生态城,并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建设中的花山生态新城的示范效应目前已经初步显现,鄂州市已经着手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建设梧桐湖生态新区,并与联投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一个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咸宁梓山湖生态新城已纳入城际铁路贺胜桥“一站一城”项目统筹规划,整合实施。届时,武汉城市圈将会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中国又一靓丽的新型城镇卫星群。当然,这只是我们先行先试的一个方面,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工程投资建设和融资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尝试和创新。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郊“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 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观战略和实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先导区、示范区、引爆点”、“中国中部第一生态城”的战略建设目标。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 专业资料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但仍旧较低,宾客流多需要其他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专业资料 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双方企业自身运作特点,制定并购方案、设定风险管理目标、设定可以初步接受的并购风险种类与性质,并对其进行识别、测度、处理,同时监督并购风险发展状况等,以谋求并购风险管理的优化。 物流企业并购方根据其内外部系统风险、并购目标及自身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并购双方的企业战略、经营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根据尽可能搜集到的并购双方的相关信息,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技术,进行并购风险的识别并判断潜在并购风险的性质及其影响,同时关注物流企业并购中遇到的政策风险、体制风险、产业风险及法律风险,进而根据所获取的全面并购风险信息制定并购风险管理目标。针对已经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参照风险测度规则,运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测度技术来评估此次并购风险的危害强度,若测评出的风险危害程度远远高于预期并购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又不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则应当明智地选择放弃风险管理进程, 终止此次并购交易。 若风险测度的结果在并购可接受的风险强度之内,即可运用风险处理技术,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将风险处理结果与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进行比较。若风险处理结果明显不符合预期要求,同时不存在较好的弥补方案,则应当放弃风险管理进程,终止此项并购;尽管结果不符合预期要求,但通过修订并购方案等措施可以改变风险状况,则按照修订后的并购方案重新搜集并购信息,继续下一个循环的风险识别、测度和处理管理。另外,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应当监督风险发展状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企业的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企业无论是在并购战略制定中、并购交易过程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阶段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 王红双 王加青 张欣蕾 摘 要: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本文对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武汉新港 港口物流 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8(c)-123-02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港口物流服务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 发展港口物流业可以帮助港口企业最终实现规模经济。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势必对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在阳逻港二期扩建工程附近,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专用码头正热火朝天地建设。招商物流、国家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也初露端倪,这些项目每个投资都超过了20亿元,这些将有效地促进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业的形成和发展。 1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长江黄金水道,武汉拥水而优,省、市政府作出建设“武汉新 港”决策,有利于缓解能源、土地、环保等资源问题,是运用市场经济和政府引导双重手段,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探索。 武汉新港,规划2025年建成,吞吐总量1.636亿吨。武汉新港规划范围,左岸从黄陂区窑头至黄冈市蔡胡廖,岸线 全长59720米;右岸从青山区武钢运河口至鄂州市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0米,形成武汉、黄冈、鄂州三地部分港口组的组合港区。1.1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1.1 关键内部因素(1)优势 优良深水岸线。被纳入武汉新港规划建设范围的鄂州港区,自然岸线全长46.4千米,深水岸线长达29千米,现有泊位8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约400万。鄂州港三江港区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可满足未来30年以上的需要。纱帽港区岸线总长43717米,港区范围内拥有武汉港上游较为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葛店港区上自葛店镇猴子矶,下至段店镇,岸线全长1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达5.6公里,港区功能规划以杂货运输为主。 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提出,要构筑多层次互补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东部,由“六纵三横六联”的公路和5条沿江铁路通道都要强调风险理念,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才会大大降低。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物流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以并购风险管理战略为核心,建立健全并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培育并购风险管理文化,依托并购风险管理方法,规 范并购风险管理流程, 实现全面的、全过程的和全员参与的全面并购风险管理。 (2)各个子系统在整个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不同的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战略是指导方针和方向,是并购风险管理的核心,并购风险管理组织是并购风险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并购风险管理制度是并购风险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并购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基于战略视角的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认为应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以整体风险概念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为指导,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阶段。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管理和处置各种风险,做好风险损失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2]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内涵与框架体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 报,2004,(1):74~76. [3] 冯均科.关于COSO 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的一种理论修正[J].中国软 科学,2002,(8):114~117. [4] 韩瑞宾.基于风险导向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新机制构建[J].商业 时代,2009,(19):63~64. 123 Logistics 物流商论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文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模 (5) 第四章规划空间管制 (5)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用地规划 (7) 第七章产业用地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十二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十五章原住民安置规划 (15)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16) 第十八章附则 (16)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文本简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

武汉市青菱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武汉市青菱生态宜居示范区 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公司 根据2009年3月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2009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意见》的通知”(武发〔2009〕6号)精神,建设青菱生态宜居示范区是适应洪山区新时期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加快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城乡一体化模式,实现中部崛起功能配置的需要,对洪山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武汉市南部沿江地区的发展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青菱生态新城及生态宜居示范区规划范围 青菱生态宜居新城位于洪山西南部,北起三环线,南至洪山与江夏区边界,东接黄家湖大学城,西至长江及白沙洲,总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占整个洪山区面积的%。总人口约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万人、非农业人口约万人。

青菱生态宜居示范区位于青菱生态宜居新城的核心区,北为澳洲产业园、西为长江江堤,东临青菱湖、南抵野湖,四环线横贯东西,面积约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 青菱生态宜居示范区功能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内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商务度假、高品质居住、创意产业服务区, 承接主城、呼应东湖开发区和沌口开发区,服务周边的信息、新技术、制造、物流、教育等产业,形成武汉南大门独具特色的环保低碳生态宜居示范区。 建设目标为:充分发挥临江临湖水资源优势与区位交通优势,将青菱生态新城建设成为生态、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江岛湖光相融、城市田园相映、水岸森林相依、旅游与居住相宜、生产与生活便利、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滨江滨湖新城。 三、功能布局 青菱生态宜居新城基于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经验和趋势的分析,结合青菱地区的自身条件,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即“面向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面向武昌主城、面向南部大学城”的原则,提出本次规划的战略方向为:对接周边区域发展需要,协调城市、生态、经济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符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创新产业和低碳经济,突出教育特色、水资源特色,引导城市功能区有序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城镇发展的示范区和先导区。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规划,青菱生态新城的功能分布设想是: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2014年05月21日 一、发展基础 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 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 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 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 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 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他们将发达国家先进的生态理念、发展

武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航服中心”)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由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爱特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 3月9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壹仟万元,注册号为 4 ,具体构成如下:。 公司矢志成为一家为众多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企业提供畅通信息交流的综合服务企业。我们将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尽心尽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作为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计划在几年内,将公司发展为武汉阳逻新港重要的信息联动平台。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武汉港口总体规划>( ,送审稿); 2、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书>(阳规选字[ ]004号); 3、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武汉新港大厦用地的报告>(武交投字[]68号); (四)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内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效应日益显著。作为大宗商品长途运输的水运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具有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的天然优势,被誉称为”绿色航运”。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武汉铁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运通江达海,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作用。长江水系水运量当前已占到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 在长江中游北岸以阳逻为中心,左岸从武汉黄陂区到黄冈市蔡胡廖,右岸从武汉青山区至鄂州市长港,这片长80公里的带状区域,形成武汉城市圈核心地带,未来十五年,这里将成为中部崛起、湖北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阳逻港区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上距武汉关27.4km,紧临汉施路、平江路,阳大、阳四公路直通鄂东、皖西和豫南,下游的阳逻长江大桥为外环线的组成部分,经过外环线可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相连,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