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

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
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

冬虫夏草的演变过程

你见过这样奇妙的生物吗?形态既象动物又象植物,十分独特。说它是植物,其根部明明是条虫,有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足;说它是动物,其头部却长着一株“草”,每逢春末夏初,此“草”便迅速生长,钻出地面,但不能爬行和做其他活动。古人不了解其中奥秘,称之为“冬虫夏草”------冬天变为虫,夏天变为草。故又有“虫是草

化的”之说。

其实,冬虫夏草是两种生物。而且是真菌“杀害”动物的怪事呢!

在青藏、云贵高原数千米的雪山线地带,生活着一种耐寒的昆虫------虫草蝙蝠蛾。这种蛾于春暖花开之时产卵于土中。蛾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出又白又胖的昆虫幼体,幼虫便钻到土中找东西吃,靠摄取植物嫩根细枝的养料生长发育。这时候,一种高等真菌的菌丝体伺机“潜伏”于植物嫩根细枝的表面。当幼虫食入上述带菌植物后,这种真菌便不断发育。冬天,虫子冬眠了,菌丝还在肚子里慢慢生长,它今天“吃”一点,明天“吃”一点,天长日久,把昆虫体内的营养吃个精光,只剩下一层皮,外表保持虫子的相貌,可里面已是一肚子的菌丝体。在气温适宜,雨水充足的春末夏初,这些菌丝体便渐渐的从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长出一根4~11厘米的小棒,小棒上部稍膨大,呈椭圆形,表面紫红色,里面有许多孢子。这就是“冬虫夏草”是虫与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结合体。冬虫夏草的形成堪称是美妙绝伦的生物变化。

冬虫夏草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甘露醇、纤维素、蛋白质、糖类、脂肪和各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及特殊的虫草素,对人体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品。另外,冬虫夏草作为一种真菌也有很大价值。它能够抑制结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菌,又有镇静、催眠、抗缺氧,增加心脏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全身免疫功能等功效。所以,病人常用半两至一两的冬虫夏草,用瘦肉或以糖炖汤吃。每天吃一次,吃十多天,就能收到显著效果。冬虫夏草主要产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

西藏等地。

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发展,逐渐使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有效地利用。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能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并利用它制成了各种造福人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性功能低下等多种疾病。

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采挖冬虫夏草的丰富经验。在端午节前后采挖的冬虫夏草,虫体肥壮、满、外皮色黄,内心白净。虫体的环纹、足、头尾等完整无缺,质量最

好。

冬虫夏草这一奇妙的生物,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

每天拉拉双耳,健身奇效,可抵抗百病不侵

家庭自制保健醋:桑葚醋、蛋醋、金橘醋、菠萝醋......

家庭自制果酒、葡萄酒、杏酒、米酒,纯绿色的

能够让你“返老还童”的十大中药(图)

附: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和冬虫夏草的吃法

虫草因有阴阳双补,起萎固精,益阴补肺之功而价格昂贵,又因其仅产于高海拔空山野地,产地产量极其有限而更显名贵。目前国内仅产于西藏、云南、四川、青

海、宁夏等少数省区,数量无多,质量差异很大,其中以西藏虫草为上乘。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一七五七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

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现代科学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

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1)直接抗肿瘤作用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冬虫夏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2)直接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

(3)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

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

(4)调节心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

(5)调节肝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

(6)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

(7)调节肾脏功能

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

(8)调节造血功能

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

(9)调节血脂

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10)其他

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冬虫夏草能对人体起到如此全面的保健作用,可谓神奇之极,也无愧自古以来“仙草”的美称。在现代社会,服用冬虫夏草已不仅仅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极致健康生活品质。

对女性而言,冬虫夏草具有很好的抗衰老功效。女性到一定年龄,易出现中医学所说的血瘀、疼痛,“不通则痛”,即血液无法流通处就会产生疼痛。瘀青是由于血液循不好,而出现这种症状,大多表现在皮肤上,瘀血表面呈现紫黑色斑,如长时间停滞,还会出现肌肉紧绷状态。经常服用冬虫夏草,能改善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混乱。针对女性具有特殊的生理疾患,如痛经、月经不调、血色黑等有一定疗效。同时还能延缓女性更年期障碍等症。因此,冬虫夏草产品是一种对女性特别有效的保健品和美容品。

中医素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从正反两个方面述说了人体的正气。所谓正气即指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肥胖和衰老的基本因素,也是疾病发展、变化、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正气虚的主要表现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最为明显。用虫草补气、补血(补血产品)、调阴阳,扶正固本,达到扶助正气,补血怯邪的目的是确切的。

正确食用冬虫夏草的方法

(1)吃法

折断或切碎,炖,煲,煎,(喝汤,连冬虫夏草一起吃下为好),浸酒等,如果是冬虫夏草制品,可以是吞服。

和所有药物治疗和食品调理一样,需要讲究每天服量,服法(次数)和需要讲究服用时间。根据吃冬虫夏草的目的,选择决定冬虫夏草的食用用量和方法。

(2)吃量

冬虫夏草的有效剂量是3~9克(按中等大小计,12~36根才有3~9克)。

作为养生,每天1~3克;

作为预防和保养,每天3~6克;

作为治疗的辅助食品,每天6~30克。

如果浸酒,也要计算饮用酒的体积。

服法:每天分1~2次服下。因为,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在体内的有效时间只有12小时。

作为养生,每天1次;

作为预防和保养,每天1~2次;

作为治疗的辅助食品,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

(3)服用时间

需要连续服用30~180天,才能起到冬虫夏草有效的调理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电话的历史演变过程

电话的历史演变过程 摘要:从古时候的鸽子传信到如今的“瞬间交流”—移动电话通信,不可否认电话的问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存在使距离不再是沟通、交流的阻碍。不管多远,不到一分钟信息便可传入对方耳中,如此速度,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它的魅力。从1983年贝尔发明这场革命至今仍未结束,让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的发展之路。 关键字:电话、贝尔、发展历程 1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以此开创了人类的通讯革命。从有线到无线,从台式到移动电话,从仅是通话功能到如今的手机上网,这场革命至今仍未结束。 在贝尔发明电话之前,传递消息的最快方式是通过电报线用莫尔斯码发送电报。而电报这个通讯方式这时也刚刚问世不久,在这之前,紧急信息只能由驿马、烟火信息、鸽子或船只传送。 自从人类发明电以后,就有人想利用电来进行通信。有个叫摩尔逊的人,曾架设26根电线,代表26个字母,来传递信息。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电报机"了。但其设备庞杂,传递不远,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阶段。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 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世界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但是莫尔斯电报也有其缺点,就是从发报人到收报人需利用专门的电码译本经过两次翻译才能把信息传递过去,而且发报人不能立即获得收报人的反馈信息。 贝尔对莫尔斯电报的缺点作了分析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制造出一种直接传递入的语言的装置?能否把人说话的声音通过导线传到很远的地方? 他在研究一种为耳聋者使用的"可视语言的实验中,听见一个震颤声沿着电线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原是从事语音教学的教授,对人类耳朵的震动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他立即发现通过电线传递人类的声音是可行的,电话诞生了。10年之内它遍及美国,很快又传遍全世界。 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发展的道路。 1878年,手持电话 这部电话是由Werner Siemens于1878年在德国制造的。它的听筒和话筒是一个,听话和说话时交替使用。 1880年,贝尔电话 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 这款电话由L. M. 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隔着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 1903年,无线电话试验成功。

冬虫草价格历史走高及原因

冬虫草价格历史走高及原因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也不断加大,加之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环境污染以及近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这一切都让我们的身体不堪负荷。随着中国保健品行业的迅速成熟、成长,冬虫夏草、参茸、石斛、灵芝等高端滋补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其中,尤以冬虫夏草的行业市场最为火爆。据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的虫草价格为每公斤30元左右,90年代价格攀升至一斤几千元,到了近几年,虫草的价格已飙升到每斤数万元。现代医学对冬虫夏草的研究已经证明,虫草含有的虫草酸能够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有效服用冬虫夏草能够明显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这使得冬虫夏草的价格高昂可以比拟黄金,传统影响和被现代科学验证的神奇功效所带来的需求增长,与逐渐稀少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构成了冬虫夏草价格昂贵的直接原因。每年六七月份,是冬虫夏草当年产的新草的上市时节。进入7月,虽然整个冬虫夏草市场比春节后成交量有所回落,但全国冬虫草价格还是非常稳定,虫草的价格2015年稳中有涨,那么冬虫草价格历史走高及原因是什么? 冬虫夏草很早以前就已成为颇负盛名的滋补药品,并具有奇特疗效。《文房肆考》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孔裕堂,桐乡乌镇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解组归,馈以冬虫夏草三斤,逐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因信此物之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嗣后用之俱奏效。一时桐乡传为奇谈,许多人争相求购。”冬 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历代医着皆有论述。 《本草从新》:“甘、平,保肺益肾,止 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秘精 益气,专补命门。”《本草纲目拾遗》: “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又称: “冬虫夏草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可抵人参一两。”冬虫夏草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冬虫夏草若取其夏草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这一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进行生产,同时对生产活动进行计数。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数量方面,还知识凭头脑去记忆,后来就逐渐发展到使用各种符号和标志。例如,在树干上,在石头上,刻画各种实物的形象。经过漫长的岁月,数量的计量由简单趋向于复杂,加上文字的出现,这给会计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从此以后,使用文字来记录实物的数量。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所关心的还是生产本身,会计还不占重要地位,因此会计还知识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可能有专职人员去担任会计工作,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后,这种情况才可能得到改变,开始有可能和必要吧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带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会计工作,这是会计管理的雏形。这种变化初步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地位,从附带的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逐渐发展到承担生产管理的人物,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之所以从生产的附带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主要是由于产生了商品货币。从此,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和叫唤都要通过货币来计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理论、方法、程序和组织模式,也从简单到复杂,并逐步完善起来。因此,会计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经济管理的需要分不开的。会计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会计这一个古老的名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的西周时代就已出现“会计”一词。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当过管会计的官员。“会”和“计”都有计量方面的含义,并奇瑞都有汇总计算的意思,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会计在当时的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总和核算,称“月计岁会”。清朝焦循在《孟子正义》中对会和计两字作了具体说明,“零星之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就是说,平时进行零星计算,期终办理决赛,把日常的核算与定期的总括核算两方面的含义都包括在一起。虽然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无法概括现代会计的丰富内容,但基本上能表达会计在核算部分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无论在中国货在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套科学的计量、确认和记录的方法,则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有价值的耗费和形成、价值的实现和收回,价值的分配与积累等经济活动,对于这些经济活动从价值上进行核算和管理,离开会计工作就无法实现。会计以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检查为手段,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理一个单位占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确保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会计监督,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有关个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做为一种那个管理形式并具有特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自奴隶社会周朝开始,会计就有了发展。周朝廷和各地的奴隶主已经利用会计来管理一切贡、赋、徭、役等的征收和分配,并设有“司会”的专门官职,掌握钱粮,赋税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掌握钱粮、赋税和官廷财务收支的官吏。在古代,会计实际上市经济工作的主管。在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秦汉建立了一“入”、“出”为记账符号的定式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会计与统计就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中加以处理,会计账册成为簿,而统计账册成为籍。唐宋之际产生并完善了相当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即“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初期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下,民间出现了可以核算盈亏的“龙

冬虫夏草的历史渊源

冬虫夏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自大唐文成公主(公元641年)进藏,带进了《医学大全》,后出版了藏文的《月王药诊》和《藏本草》而记载。冬虫夏草,因1300多年前,大唐文成公主(公元641年)进藏,带进了《医学大全》,后出版了藏文的《月王药诊》和《藏本草》而记载。冬虫夏草因文成公主进藏而传出青藏高原,来到中原大地。可见,冬虫夏草在青藏高原早已被使用。 中国开国皇帝和著名皇帝除了能征善战外,都得安排御医,甚至通晓百草。一为自己;万岁;,二为臣子、子民治病,以得人心。从三皇五帝至今,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神农氏,即炎帝,神农氏尝遍百草,寻找治病良药,;神农尝百草;是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敢于牺牲的成千上万医生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发现,去体验百草的毒性和功效,这就是中医药文化。 轩辕黄帝被认为是医中医药鼻祖。黄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第一作者,因此又被称作《黄帝内经》。 1765年(乾隆三十年)清代杰出的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问世。这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药学巨著,意义在于拾遗补正《本草纲目》。 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公元1654-722年)爱新觉罗-玄烨,一六六一年即位,在位60年,去世时69岁,是中国历代皇帝在皇位上坐镇时间最久的皇帝。他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有鲜为人知的冬虫夏草故事。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大将军。他战功赫赫,每觐见皇上,必带青藏高原产的冬虫夏草,献给祖母孝庄皇太后食用,身体明显好转,并享年九十高龄。深受皇上信任。 内部的纷争让垂涎西藏多时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有了可趁之机。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准噶尔的军队杀进了西藏,拉藏汗被杀害。固始汗及其子孙控制西藏地方政权七十余年的局面宣告结束。拉藏汗所拥立的六世达赖益西嘉措也被准军囚禁了起来。从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军队进藏到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被清军驱逐出境,三年中西藏没有一位按法定程序挑选出来的正式的达赖喇嘛。 康熙年间,1704年,为编制全国地图,康熙皇帝派人探测青藏地区。不过,因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他们都无法进入江源深处实地探查,只能做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描述,把长江源头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或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做长江源头。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确定长江的源头,但是,至少人们对源头区域已经有了较直观的了解。 1704年,康熙还派人对黄河源头进行访查。访查人员越过扎陵湖、鄂陵湖后,到达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万亿,众山环之;的文字记载,以及一幅星宿海地形图,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结论,将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 1718年,第一本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由康熙组织人员绘制完成,其中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 1782年,黄河再次决堤,河南一带出现洪灾。乾隆皇帝继康熙之后,对黄河源头耿耿于怀,派出一名叫阿弥达的侍卫前往青海探寻黄河源头。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之后又西行300里,到了巴颜喀拉山北边,认为那是黄河的源头。应该说阿弥达已经走得很远了,牵挂黄河的康熙、乾隆,可以说是心怀忧患、目光远大了。 康熙35个儿子,25个女儿。乾隆21岁即位,当了60年皇帝,4年太上皇,皇帝中间他的时间最长,只有他的三儿子玄烨对这种病有终身免疫力,于是为健康计,皇位给了这位后来的千古一帝。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 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1、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 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3、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48.1%,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4、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 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改革开放以来电话变化

在现代生活中,电话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然而30年前,它可是件稀罕物。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各个领域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其中通讯领域尤其突出。如今,通信业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小小电话,使我们领略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十年代:固定电话走进家庭 70年代末,电话主要作为工作时的办公工具存在。当时许多机关只有总机是直拨性质的,电话号码只有6位数。在机关打电话,如果多部电话都要外线,总机就告急,话机里会传来甜甜的女中音:“请把电话扣好,有了外线我会回叫您。”话务员非常忙,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们在应对机关大量内外通话的同时,需要重点搞好领导的各种电话服务,所以必须保持高度的紧张。 那时,单位电话基本上普及了,可家庭电话却极少。58岁的孟先生说:“那时候根本没有占公家便宜的想法,上班打私人电话什么的?怎么可能?老百姓家里都没电话往哪儿打呀?”如果家里有电话,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按规定,必须是正局级以上干部才能有资格申请用公款安装电话。如果介绍男朋友家庭情况时,说出三个“硬件”:父母亲是局长,家里有电话,男孩子是大学生时。保准绝大部分条件优秀的女青年会动心。 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大部分县城、农村甚至还在使用“摇把子”。 摇把子电话拨盘电话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紧接着公用电话开始遍布北京的街头巷尾,在电话开始进入家庭之前,市民打电话用的主要就是它,一般胡同口两头都有。当时记得北京市民有个用厕难,往往跑几百米找不着一个厕所;但走十几米绝对会看到公用电话摊。每个公用电话摊负责着周围一片街坊,有电话打来,就在专用的小本上记下:某某门牌号、找谁、回电号码,然后拿着去“传呼”街坊。张先生是老北京人,他回忆儿时胡同口守电话的老大爷每天来了电话就小跑着去叫街坊:“四门的二子,电话~!”当时的感觉,一个胡同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北京市内短途电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打往外省市的长途电话却非常不便,大家都得到西单的北京电报大楼或大的邮电局去打,而且线路非常繁忙,经常堵塞,致使电报大楼里打电话的都带着午饭排队去打。 现年62岁的赵先生回忆84年到北京出差时在北京站邮电局,给家里打电话时的场景:“营业厅挤满了人,可是北京打往山西的线路只有1条,打了一个半小时也打不通。通话质量很差,打长途电话像吵架,喊破了喉咙,连房间外面的人都被吵得受不了。营业厅里里外外,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如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尤其就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不就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就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瞧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与绝对化。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 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力求正确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与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目标,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 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我们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要达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与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与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而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确立一大战略。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树立一个观念。即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扎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愿望; 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问题,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与监督环保工作;对环境资源成本与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进行核算,用绿色GDP真正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形成三种思想。一就是天人一体的思想。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与地球的唯一性,

蛹虫草的生活史

蛹虫草的生活史 蛹虫草菌的孢子借风力(水、树叶、土壤)传播到寄主虫体上后,孢子吸水长出芽管,芽管伸长并分支,侵入虫体内发育成白色菌丝,菌丝一边破坏虫体内组织和器官,作为自身营养与能量来源,一边不断的生长形成絮状菌丝体。 当蛹虫草菌丝体将虫体完全分解后,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菌丝体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原基不断生长,伸长为有柄的顶部呈长棒状的子实体。子实体上生有无数个突起的子囊壳,孔口露于表面,孢子弹出,随风传播到寄主体上,开始下一次侵染,如此循环不已。 蛹虫草含有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自身的多种保健功能: 1含有大量的抗癌微量元素——硒元素,其含量不仅是抗癌中药黄芪的4~5倍,而且高于冬虫夏草的含量。 2含有的虫草素有抗病毒、抗癌、抗菌、补肾、定喘、抗衰老等作用。 3含有虫草酸(D-甘露醇),其功能可以排除毒素,促进消化,治疗高血脂,降低颅压,治疗脑血栓、 脑溢血。 4含有虫草多糖,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还可以提高肝脏解毒能力,抑制肿瘤。 5含有超氧化歧化酶,具有优异的抗多种疑难病症、抗衰老、美容、抑制肿瘤等生理功能,其含量超过冬虫夏草。 6含有铁、铜、锌等补益元素。还含有钼、镉、硒、钴,这是蛹虫草作为高级滋补药的科学依据。 7含有大量的有催眠、镇静、促进神经系统代谢功能的磷元素,其含量是冬虫夏草的3~4倍。 8维生素含量高于任何食物,尤其是只有动物性食物才有的维A和维B12,维A含量是猪肝的13倍,维B是猪肝的84倍、人乳的4000倍。 9蛋白质含量高达40%,使冬虫夏草的1.6倍,含有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数量充足,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含有。 蛹虫草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好的质量鉴别方法 蛹虫草最有效的食用方法: 1,鼻子不通,嗓子疼,直接放在嘴里咀嚼,知道没有味道咽下,每天多次。 2,口腔溃疡,烂嘴,直接将蛹虫草嚼碎,放在溃疡处,每天多次。 3,肠炎,胃炎,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疾病,2-3克/每天,连续半年或更长时间。 以上方法很有效。 质量好的蛹虫草,子座成棒状,颜色橙黄,表面饱满无横皱,摆开子座截面内部呈黑色透明,或红色,或黄红色,口中味道,蘑菇味儿,海鲜味,腥味等。且具有以上功效。特别红的不一定好,子座带刺,也不好。

第二章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案例2-1 同仁堂传奇 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创建的、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 在坎坷的岁月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同仁堂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日见辉煌——由解放前的三间小门脸发展到今天营业面积为4600平方米的大楼;从过去“供奉御药”的中药房发展为总资产18亿元、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现代集团企业,并成为医药界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其店名更成为企业德、诚、信的化身。 同仁堂经营不少名贵药——上百上千元的人参鹿茸,同时廉价药品也十分丰富:一元一张的狗皮膏、几角钱一瓶的眼药水……他们做大生意,但也不放过小买卖,“只要能方便顾客就行”。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前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流行肝炎,特效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的汽车排起了长队。同仁堂的职工昼夜奋战,生产高质量的板兰根。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况且配料之一白糖库存没有了,用的是高价糖,如果按原价出厂不合算,应提高价格。但同仁堂将治病救人视作自己的天职,岂能乘人之危发难民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同仁堂“德、诚、信”这一服务宗旨更是体现在药品质量上。60年代曾发现过一批保存了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同仁堂制作的中成药,这些药香气浓郁,润而不干,就像是近期制作的一般,其过硬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同仁堂的药质和药效让人备感神奇,殊不知它的采购和制作是何等的考究。同仁堂一向不惜以高价购买上品参茸;对于不按时令采集的劣等药材,尽管市场价格便宜,也绝不购买。对黄酒、蜂蜜等附加料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视。在制作成药过程中,同仁堂严格地按照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行事。如今,“质量第一”的宗旨不变,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店内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炮制工到包装上柜,要经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所售饮片,均需经过再加工,除去杂质方可销售。 三百多个春秋过去了,同仁堂药店大了,名气大了,但它的追求——“质量第一”却丝毫未变。 为了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放心药,药店采取各种措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店。药店建立了从采购、验收、保管到销售,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把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在收购野山参、鹿茸、冬虫夏草、牛黄等名景药材时,要派经验丰富的中药专家亲临产地,看货选样。 俗话说“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传统的中药生产鉴别所凭借的经验,是对药物的眼看、手摸、耳闻、口尝的感性认识。但鉴于现今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同仁堂的产品除了传统的鉴别方法外,要由质检科送权威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过去的同仁堂就很注重宣传自己:每当京城会试期间,同仁堂都要向举子们馈赠牛黄清心、羚翘解毒等四季度时之药,以此为同仁堂传名。每当阴历二月开沟时,同仁堂便制造写有同仁堂字样的大红灯笼,夜晚置于开沟之地,以防行人落入沟中。同仁堂时常还做些舍粥、舍棺材的义举……这一切都使同仁堂美名流传。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现在的印刷字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1、产生 这个地方曾是殷商王朝都城的遗址,是从盘庚迁到殷地(即小屯)。一直到纣王灭亡的年间的都城。所以,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殷商社会,科学文化很不发达,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认为是鬼神操纵,掌握着自然的变化,而死去的祖宗的灵魂得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可以决定人们的命运。因此,殷王朝统治者十分迷信,非常崇拜神,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如祭祀,征战,畋猎,天气,安危疾病,男女生育等,都要事先占卜,问神以知吉凶,再决定行止。占卜的方法,先将龟甲或兽骨剖开,然后在背面凿出椭圆形的小槽或钻成小孔,再用火烧烤。甲骨片受热后自然在正面裂出各种条纹。史官便按照条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

福,占卜后由占卜人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月日,贞人,占卜的容,结果(即兆头,所示吉凶),以及事后的应验的情况。作为档案保存。 这些记录就是甲骨文字,由于多是占卜的记录,就容说叫“卜辞,贞卜文字”又由于用尖锐的东西刻的,又叫“契文”,又由于是在殷商的故都废墟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2、发现 卜辞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1898年与此同时1899年之交,农民犁田时,时常发现刻有图文的甲骨,农民不知道这些甲骨的来历,但以为年代久远,可以治病,就收集起来卖给药商,称“龙骨”。据说,1899年,当时北大校长,金石专家王懿荣因生病吃药,首先发现甲骨上刻的是古代文字,才开始收集。 从发现起,经过80年的不断收集整理,挖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十六,七万片。从甲骨记录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几乎天天在占卜。根据上面提到的帝王和占卜人的名字,结合所刻的文字容。我们知道了这些甲骨刻载了从盘庚到纣王的12个帝王的273年间的大小事情。据统计,甲骨文单字总数在4500左右,但已认识的还不到1/3。不认识的大多是族名,人名,地名等专用的字。大量的甲骨片的发现,是研究汉字发展与古代汉字文化的珍贵史料。 3、特点 a 瘦弱纤细的风格。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有时与圆转相同。故而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劲的风格。b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一个字刻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留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如字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概念解析1、城市绿地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近年来沿用较多的城市绿地概念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另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我国在2002年由建设部批准公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标[2002]135号),将城市绿地分为5 大

类,13中类,11小类。按大类分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规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规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跟以往相比,在建设部于2002年制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增加了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等内容。二: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1、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主要经历了19世纪后半叶的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20世纪初到五十年代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初期发展、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引入生态思想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进入生态化运动时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大致四个阶段。

完成 冬虫夏草综述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生物技术余正波20101103814 指导教师杜玲 摘要: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含有核苷、多糖、甾醇、糖醇、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肾脏、抗疲劳、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文献报道加以综述。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据报道,野生冬虫夏草含有粗蛋白29.1%~33%,粗脂肪8.62%,总糖13.94%~24.20%,粗纤维18.5%,水分10.8%,灰分8.64%[1]。冬虫夏草中还含有核苷类物质、甾醇、糖醇、多糖、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无机元素及多胺类等,这些成分是冬虫夏草发挥生理活性或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临床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冬虫夏草与鹿茸、人参并称为中药三宝,素有“软黄金”之称。 1冬虫夏草化学成分 1.1核苷类 有研究报道[2]认为核苷类物质是冬虫夏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尤其以腺苷具有较明显的药理作用。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以来,历版药典均以腺苷作为冬虫夏草含量测定的重要指标,并规定不得低于0.010%。20世纪5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从冬虫夏草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3-去氧腺苷即冬虫夏草素。近年来,又有研究人员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分离得到了腺苷、尿嘧啶、腺嘌呤等核苷类成分。吕瑞绵等[3]从西藏产冬虫夏草为中分离得到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刘静明等[4]从长春蛹冬虫夏草菌丝中分离得到腺嘌呤、腺苷和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其中腺嘌呤和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为首次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徐文豪等[5]研究结果显示水溶性核苷类成分主要集中在冬虫夏草的子座部分,而虫体的水溶性核苷类成分含量很低,并且从冬虫夏草子座的水浸液分离得到微量的次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和核苷。 1.2多糖类 冬虫夏草含有多糖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比如抗肿瘤、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血清中IgG(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以及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和抗辐射作用等。有报道称,冬虫夏草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活性与分子大小有关,当分子量大于1.6 104时,才具有抗肿瘤活性。 1.3甾醇、糖醇类 20世纪80年代初,赵余庆等从冬虫夏草、亚香棒冬虫夏草(C.hawkesli Gray)、凉山冬虫夏草(C.liangshanensis Zang.Liu et Hu)中分离出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2,2-二羟基麦角甾醇、β-谷甾醇、D-甘露醇和蕈糖。吕瑞绵等从西藏产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了蕈糖、甘露糖等糖醇类,以及麦角甾醇。肖永庆等从冬虫夏草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麦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展 摘要: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城市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趋势 Abstract:Because people to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work, planning work for conceptual change and focu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Cit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Urban green spac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影响,每项工程都要做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包含了该项工程所需的卫生防护绿地和为城市人口游憩服务的公共绿地[1]。作为最初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主要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发挥园林绿地卫生防护、文化休息、美化城市综合功能”,其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直强调“既照顾点,如公园、小游园等;也照顾线,如行道树、绿带、防护林等;更照顾面,如街坊小区庭院绿地,要点线面相结合。既重视城市内部的绿地,又要注意郊区的绿化,要内外结合。既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大型公园,也要建设仅供附近居民休息散步的中小型公园绿地,要大中小相结合[2]。”可见,当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绿地系统”的概念,但城市绿化的建设思路已从城市整体出发,考虑到点线面相结合、内外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等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定义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该定义说明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

社会历史的变迁

教案内容:历史科第二章(单元)第11 课 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目标: 1、情感目标: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人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2、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等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并通过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3、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表演不同时期称呼的变化,认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教案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教案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案方法:根据对教材内容、教案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教案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教案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案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案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有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印发与本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部分资料。学生准备:1、利用各种资源(旧服饰、老照片,或图书《老照片》、《百年中国》、《旧中国大博览》)等书籍和资料,或借助互联网,以及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定军山》等),搜集与本课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以便在课堂上展示。2、采访社区的老人,了解当时社会变迁情况。 自学指导(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这一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