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原因及材料型选择题

国共合作的原因及材料型选择题
国共合作的原因及材料型选择题

探究问题。(12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二度合作,无疑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蒋介石为什么愿意放弃“剿共”的立场,同意联共抗日呢?某班同学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之后继续扩大侵略。1933年,侵犯热河省,1935年,日军又在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策划所谓“五省自治”,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角度二】在全国抗日浪潮和国际社会反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角度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组织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日并进行抗日宣传。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积极宣传、推动下,东北广大民众的民族觉悟被极大地唤醒,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支援下在东北各地蓬勃发展,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角度四】华北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向中国领土日益深入,不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也威胁和影响了英美在华利益,这就形成了英美列强联合同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西安事变后,英美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唯恐蒋介石被杀,亲日派当权对自己不利,主张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苏联和共产国际也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赞同态度,为共国合作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两个,分别概括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因素。(4分)

(2)在你概括的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因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

3.按照欧洲的传统,人在成为君主之前,只能使用家族姓氏,不称教名,称帝后才可使用

教名。拿破仑这一教名的使用,应该始于他

A.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B.1804年3月颁行《民法典》

C.1804年12月加冕称帝D.1812年进军俄国

4.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局势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5.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6.欧洲人前所示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布、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其中进口量骤增30倍。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在为扩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

A.使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B.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C.使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7.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9.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友好国家的帮助B.民间交往的推动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D.改革开放的实施10.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9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0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持续繁荣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消除

C.发达国家干预经济效果显著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工程材料题目及答案

1. 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块45#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别在水、油、 炉和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各获得何种组织?排列一下硬度大小: 答: (1)水冷:淬火M (2)油冷:淬火M+T (3)炉冷:退火P+F (4)空冷:正火S+F 硬度(1)>(2)>(4)>(3) 2.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和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号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ZG的铸造齿轮; (3)锻造过热后的60钢锻坯; (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答: (1)再结晶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等轴晶粒,以消除加工硬化,降低了硬度,消除内应力,得到P(等轴)+F (2)去应力退火:目的:消除铸造内应力,得到P+F 3)完全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了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得到P+F (4)球化退火:目的:使片状渗碳体装变为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

性能,得到粒状P+Fe3C 3. 说明直径为10mm的45钢试样分别为下列温度加热:700°C、760°C、840°C、1100°C。保温后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 答: 4.两个碳质量分数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C和900°C,保温相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分析: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碳含量较多?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渗碳体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答:(1)900°C(2)900°C(3)900°C(4)780°C(5)780°C,综上所述此温度淬火后得到的均匀细小的M+颗粒状Cm+AR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最大的硬度和耐磨性。 5.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1)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2)制定最终热处理(磨加工前的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车刀在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答:(1)球化退火,作用:利于切削加工。得到球状珠光体,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后面淬火处理作组织准备。淬火+低温回火,作用:使零件获得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消除淬火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 (2)工艺规范:760°C水淬+200°C回火; 显微组织:M回+Cm,大致硬度:60HRC. 6.如下图所示,T12钢加热到Ac1以上,用图示

材料选择题(工程材料)

一、选择题 1 孔隙率增大,材料的B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 憎水性 D 抗冻性 2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A 。 A 吸水性 B 吸湿性 C 耐水性 D 渗透性 3 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B 。 A 塑性 B 冲击韧性 C 弹性 D 硬度 4 钢的含碳量为A 。 A <2.06% B >3.0% C >2.06% 5 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C 。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6 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比较高的是A 。 A C3S B C2S C C3A D C4AF 7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ABCD 。 A 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 产生流浆 C 有离析现象 D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8 以下哪些属于混凝土的耐久性ABD A 抗冻性 B 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9 下面哪些不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D 。 A 轻质 B 保温隔热 C 加工性能好 D 韧性好 10 利用媒矸石和粉媒灰等工业废渣烧砖,可以ABC 。 A 减少环境污染 B 节约大片良田粘土 C 节省大量燃料煤 D 大幅提高产量 11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有ABCD。 A 稳定度 B 流值 C 空隙率 D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E软化点 12 沥青的牌号是根据以下ABC 技术指标来划分的。 A 针入度 B 延度 C 软化点 D 闪点 13 下列B 属于热塑性塑料。 ①聚乙烯塑料②酚醛塑料③聚苯乙烯塑料④有机硅塑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14 按热性能分,以下哪项属于热塑性树脂 D 。 A 聚氯乙烯 B 聚丙稀 C 聚酯 D A+B 15 土木工程材料的防火性能包括B 。 ①燃烧性能②耐火性能③燃烧时的毒性④发烟性⑤临界屈服温度。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6 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吸声作用且吸声系数不小于B 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 0.1 B 0.2 C 0.3 D 0.4 17 甲、乙两钢筋直径相同,所作冷弯试验的弯曲角相同,甲的弯心直径较小,则两钢筋的冷弯性能A 。 A、甲较好 B、相同 C、乙较好 18. 高铝水泥的3天强度C 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2.空位属于____点__缺陷,晶界和亚晶界分别_____线_____ 缺陷,位错属于________面_______缺陷。 3.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____过冷______。4.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______间隙______固溶体和_____置换____ 固溶体。 5.室温下Fe-Fe3C合金中的4种基本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莱氏体6.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有_____滑移___和____孪生____两种类型。 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加热、保温、冷却 _三个步骤组成的。 8.铁碳合金为双重相图,即铁-渗碳体相图和铁-渗碳体相图。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B )1.两种元素组成固溶体,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与溶质的相同 B.与溶剂的相同 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 D.是两种元素各自结构的混合体 ( D )2.铸造条件下,冷却速度越大,则。 A.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细 B.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粗 C.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粗 D.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 A )3.金属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 B )4.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 A.冷却介质 B.碳含量 C.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D.其它合金元素 ( D )5.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具有高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 A.45钢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B.45Cr调质 C.20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D.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 A )6.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白口铸铁 ( A )7.铸铁如果第一、第二阶段石墨化都完全进行,其组织为。 A. F+G B. F+P+G C. P+G D.Le+P+G ( D )8.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A.淬火 + 低温回火 B.正火 C.水韧处理 D. 固溶处理 + 时效 ( C )9.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B.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马氏体的含碳量 D.马氏体的亚结构 ( D )10.在下列方法中,可使晶粒细化的方法是。 A.扩散退火 B.切削加工 C.喷丸处理 D.变质处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1.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错误)2.在实际金属和合金中,自发生核常常起着优先和主导的作用。 (错误)3.由于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因而是相变过程。 (正确)4.位错是晶体中常见的缺陷,在常见的工业金属中位错密度愈多,其强度愈高。 (错误)5. 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正确)6.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错误)7.所有铝合金都可以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错误)8.钢的铸造性能比铸铁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

高中历史学科选择题解析

2015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说题”比赛 2015nianFujianshengzhongxuejiaoshi“shuoti”bisai 《高中历史学科 ----选择题解析》 参赛者: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郑国辉 2015/11/18 高中历史学科选择题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郑国辉

一、教学知识点: 分封制的内涵及影响(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二、选择题样题: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晋国是姬姓封国B.秦国国君是王室贵族 C.齐鲁两国可以通婚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 1、【命题意图】: 本题以诸侯国间婚姻关系为切入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西周主要诸侯国所属类型。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西周有三类诸侯国: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先代王室后代。试题有思维难度,备选项干扰性强,极易选错,错因在于混淆主要诸侯国类型。 2、【考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对应的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互关系,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试题讲解过程】: 选C。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绘制出如下结构图,并且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 教材内容及题干信息可绘制为如下结构关系图: 4、【试题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

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工程材料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铁素体;碳在 -Fe中的固溶体 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6、金属键;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就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0、固溶体。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她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就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与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16》 l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 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即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与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以及振动与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2、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 手锯锯条:它要求有较高的硬度与耐磨性,因此用碳素工具钢制造。如T9,T9A,T10,T10A,T11,T11A 普通螺钉:它要保证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195,Q215,Q235 车床主轴:它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0,35,40,45,50 3、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与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与塑性远大于横向等。《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与硬

高中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训练

材料型选择题训练 1.(2013·保定一模)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2.(2013·河北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3.(2013·青岛一模)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4.(2013·济宁一模)“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5.(2013·郑州二模)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和()。答案:化学性能力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锻造、()、()等。答案:铸造焊接 3、变化很慢的载荷称为()载荷。答案:静 4、在短时间内以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为()载荷。答案:冲击 5、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称为()载荷。答案:交变 6、变形一般分为()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变形。答案:弹性塑性 7、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或()的能力。答案:塑性断裂 8、强度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和()。答案:屈服点抗拉强度 9、如果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和(),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答案:屈服点σs 210、有一钢试样其横截面积为100mm,已知钢试样的σs=314MPa,σb=530MPa 。拉伸试时,当受到拉力为()时,试样出现屈服现象,当受到拉力为()时,试样出现缩颈. 答案:31400 53000 11、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金属材料的()和()的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答案: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2、一拉伸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 mm拉断后试样的标距长度为79 mm,缩颈处的最小直径为4.9 mm,此材料的伸长率为(),断面必缩率为()。答案:58% 73% 13、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符号:抗拉强度(),洛氏硬度C标尺()。答案:σb HRC 14、符号: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答案:φ Ak 15、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5mm, 材料为硬质合金球形压头,在7350 N压力下,保持()s,测得的硬度值是()。答案:10—15 500 16、金属材料抵抗()载荷作用而()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答案:冲击不破坏 17、原子呈无序堆积状况的物体叫非晶体,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答案:晶体晶体 18、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连

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无论各科的学习,最后一个多月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总会见效果。那么高考各科答题技巧有哪些呢? 材料类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在材料解析题基础上孕育而生。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就有增无减。因其能将其他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各种类型选择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提高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故而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课本图表的熟知或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可以说这样实现了历史与语文和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跨越。 然而“材料”并不一定对解题有用处,有的只是命题人为了让试卷图文并茂或者是为了专门干扰考生而设的障碍信息。所以在高考考场中解答选择题务必静下心来认真审题,“精”心尽力方能无怨无悔。考生只能关心自己解题需要的信息,对其他毫无意义的干扰要视而不见,否则会误入歧途、浪费时间。要知道,高考中的时间是很昂贵的。按照材料的

重要性,我把这类选择题再细分为三小类: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页 1 第 1.题干选项均材料。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2.仅是题干有材料。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3.仅是选项有材料。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

高中历史选择题方法(强化版)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解题步骤 1.看题目问什么(反映,表明,体现....意图,目的) PS:意图,目的(谁的目的?目的褒贬?读懂出题人给出的人物情感状态) 2.看材料时间(多个时间表“变化”,是否有隐含时间...) 3.理解材料(注意标点符号,分段理解) 4.看选项排除法 (1).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 PS:分号;分段理解,每段都差不多意思 双引号“”表强调 括号()是解释说明括号内是答案 书名号《》表示意图目的 省略号……后面是关键破折号——后面是关键 (2).绝对化语言一般都错 PS:a.出现“彻底”“颠覆”“只要”“全”“都”“均”“始终”,“最终”,容易出现错误选项

b.出现“完成时?了”一般都错比如:杜绝了消除了保证了 c.程度词表示越模糊越可能是答案(一定程度,可能) (3).选项中带“开始”的一般都错 (4). 一定要选材料最优的(是否材料有提到或者只是片面的理解) (5).注意关联词 a.一般“因此……”后面所说的是答案因此后强调什么就选什么 b.“只有……才……”中只有后面所说的是答案只有后面强调什么就选什么 c.“是……不是……”中是……后面是答案“既然……”中既然后面是答案“然而”后面是答案 d.“以至于……”中以至于后面是答案 (6)选项中关系 a.两个对立选项中一定有一个是对的 b.两个选项中比如A和B 如果A成立B就成立那么A 一定错 二.区别因果类; 1.直接原因:是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导火索) PS:五四运动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主要原因:是在引发事件发生的诸多原因中的最重要的那一个 PS:二战英法美对法西斯的绥靖纵容政策 3.根本原因:是指隐藏在事件发生背后的,导致事件发生变化的本质的原因 PS:晚清中国打不过西方列强就是因为体制上的落后 (根本原因一定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4.主观原因:是自身上的原因、自己的原因(个人主观情感) 5.客观原因:是外部的原因、外部的影响因素(侧面影响) ——类似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韵味。

《工程材料》单项选择测试100题

《工程材料》单项选择测试100题 1 再结晶退火作为软化材料的手段,常用于_____ (a) 淬火件(b) 铸件(c) 锻压件(d) 冷塑性变形后的零件 2 碳钢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大约为_____ (a) 250℃左右(b) 450℃左右(c) 650℃左右(d) 750℃左右 3 弹簧获得高弹性时热处理工艺为_____ (a) 正火(b) 淬火+高温回火(c) 淬火+中温回火(d) 淬火+低温回火 4 表面淬火的零件常选用_____ (a) 低碳钢(b) 中碳调质钢(c) T12 (d) 高碳钢 5 渗碳零件一般的选用_____ (a) c<0.25 % (b) 中碳钢(c)工具钢(d) c>0.5% 6 零件经渗碳后还需经过_____ (a) 淬火+低温回火(b) 调质(c) 不再热处理(d) 时效 7 切削加工刀具的性能主要应达到_____ (a) 高强度,高韧性(b) 硬度与强度的适当配合(c) 高的弹性模量及钢度(d) 高硬度高耐磨性及红硬性 8 切削刀具和冷变形模具用碳钢制造时,要进行_____ (a) 调质(b)再结晶退火(c) 淬火+低温回火(d) 淬火+高温回火 9 20CrMnTi钢中Ti元素主要作用是_____ (a) 提高强度(b) 提高回火抗力(c) 细化晶粒(d) 提高硬度 10 40CrNiMo钢中Cr、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 (a) 提高强度(b) 强化铁素体提高淬透性(c) 提高红硬性(d) 细化晶粒 11 1Cr18Ni9Ti钢中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 (a) 细化晶粒(b) 提高淬透性(c) 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d) 提高强度 12 下列材料中,蠕变抗力最高的是_____ (a) 金属(b) 有机高分子(c) 陶瓷(d) 热塑性玻璃钢 13 下列材料中,韧性最好的是_____ (a) 金属(b) 有机高分子(c) 陶瓷(d) 热塑性玻璃钢 14 导致"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 (a) 船体钢板硬度过低(b) 船体钢板弹性模量过低(c) 船体钢板硫磷含量过高(d) 船体钢板屈服强度过低 15 下列材料中,适合作赛艇壳体的是_____ (a) 16Mn (b) 尼龙(c) 铝合金(d) 热固性玻璃钢 16下列材料中,适合作飞机蒙皮的是_____ (a) L01 (b) LY12 (c) LD7 (d) ZL102 17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减速器壳的是_____ (a) KT350-10 (b) QT400-15 (c) 16Mn (d) ZG35 18 下列材料中,适合作盛放氢氟酸容器的是_____ (a) 聚四氟乙烯(b) 1Cr17 (c) 1Cr18Ni9 (d) 玻璃钢 19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轮胎的是_____

工程材料模拟题含答案

一、填空 1. 金属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性,这是由于在不同晶面、不同晶向上的(原子 密排程度不同)造成的。 2. 按照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 (间隙)固溶体。 3. 钢的锻造温度高于(最低再结晶)温度,故属于(热)加工。 4. 在F&Fe s C相图的各组织或相中,硬度最高的是(渗碳体),强度最高的是(珠 光体),塑性最好的是(铁素体)。 5. T10钢,按用途分类,属于(工具)钢;按化学成分分类,属于(高碳)钢; 按质量分类,属于(优质碳素)钢 6. 在平衡状态下,45、T8及T12钢中,塑性最好的是(45)钢,硬度最高的是 (T12)钢,强度最高的是(T8);制造锉刀常用(T12)钢,制造调质零件常用(45)钢。 7. 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Ac3+3O~50,冷却速度(较 慢),得到(接近平衡)组织。 8. 38CrMoAI钢制的零件经过表面(淬火)以后,表面硬度可达到800 HV以上 (>67 HRC,零件的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9. 60Si2Mn钢制载重汽车板簧,其常规热处理为(淬火+中温回火),最终组织 为(回火屈氏体),硬度大致为(48HRC 0 10. QT700-2牌号中的QT表示(球墨铸铁),7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2表示 (延伸率),该铸铁组织应是(P+Q。 二、单项选择 1. 与粗晶粒金属相比,细晶粒金属的(A)。 A,强度、韧性均好B,强度高、韧性差C,强度高、韧性相等D,强度、 韧性均差 2.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金属结晶时冷速愈快,(形核率)N/(长大率)G值(A ), 晶粒愈细。 A,愈大B,愈小C,不变D,等于零 3. 欲使冷变形金属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应进行(D)o A,去应力退火B,再结晶退火C,完全退火D,重结晶退火 4. 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通常将热轧圆钢中的流线(纤维组织)通过(C)o A,热处理消除B,切削来切断C,锻造使其分布合理D,锻造来消除 5. 单相黄铜中a相的晶格类型应该(B )o A,与锌的相同B,与铜的相同C,锌、铜的都不同D,无法确定 6. 消除晶内偏析的工艺方法是(C)o A,正火B,完全退火C,扩散退火D,再结晶退火 7. 平衡结晶时,共析钢冷至共析温度,共析转变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此时存在的相为(A)。 A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B铁素体+渗碳体C奥氏体D奥氏体+铁素体 8. 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硬度最高的是(B),塑性最高的是(A)o A铁素体B渗碳体C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D珠光体中E奥氏体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一、判断题: 1.奥氏体与渗碳体均为面心立方晶格。 [ ] 2.F与P是亚共析钢中室温时的主要组成相。 [ ] 3.金属的加工硬化是指金属在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 ] 4.钢淬火时的冷却速度越快,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 ] 5.合金中,一个晶粒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称枝晶偏析。 [ ] 6.一种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βⅡ+(α+β),它由三相组成。 [ ] 7.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的两相组织, 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碳含量总是大于钢的碳含量。 [ ] 8.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成分为%C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 ] 钢比T12钢的碳含量要高。 [ ] 10.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一种软化过程。 [ ] 11.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的存在使钢的硬度和塑性均上升。 [ ] 12.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 ]是合金调质结构钢。 [ ] 14.回火索氏体的性能明显优于奥氏体等温冷却直接所得到的片层状索氏体的性能。 [ ] 10A和60 号钢均属于高碳钢。 [ ] 16.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 [ ] 17.位错是实际金属晶体的一种面缺陷。 [ ] 18.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 74%。 [ ] 19.塑性变形指的是外载荷撤销后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 [ ] 20.当过冷度较大时,纯金属晶体主要以平面状方式长大。 [ ] 21.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 ] 22.一般来说,钢的强度高于铸铁的强度。 [ ]的淬透性比65 号钢的淬透性差。 [ ] 24.从C曲线中分析可知,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1-550℃的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 [ ] 25.共析反应就是在某一温度时,从一种固相中同时结晶析出两种不同的固相。 [ ] 26.包晶偏析可以通过回火的热处理方法消除。 [ ] 27.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生粗化的钢。 [ ] 28.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βⅡ+(α+β),它由两相组成。 [ ] 29.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是一种扩散型转变。 [ ]钢比T12 钢的碳含量要高。 [ ] 31.标识为100HBS的材料硬度大于标识为60HRC的材料硬度。 [ ] 32.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收缩。 [ ] 33.再结晶过程是有晶格类型变化的结晶过程。 [ ] 34.当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冷却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温度越低,其转变产物组织越粗。 [ ] 35.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在转变过程中,碳原子能进行扩散,而铁原子不能 进行扩散。 [ ] 36.不论碳含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 ] 37.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 ] 38.经退火后再高温回火的钢,能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 ] 39.由于球墨铸铁中的石墨为球形,因而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接近于钢。 [ ] 40.因为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的淬透性比40号钢的淬透性差。 [ ] 42.变形铝合金的塑性优于铸造铝合金。 [ ] 43.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后水冷的热处理工艺。 [ ]

中考历史九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准确理解能力。其特点是选项和题干隐含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答案。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能”“最符合”“最准确”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难度较大的试题。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和最××)的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的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进行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特别注意:谨防以偏概全,一点概面,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例1(2012·陕西)13.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2013·陕西)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 例2 (2014年) 16.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 ...的是 30年代的日本毒计中国军队 1945年日本 取得台儿庄大捷向中国政府投降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例3(2015年)17.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因果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察角度有两方面: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的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2012·陕西)17.《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 A.由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B.确立了无产阶级必须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 C.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张 D.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014年)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带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

工程材料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学(A卷, 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 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答案请写在试卷纸密封线内和试卷纸正面,否则不记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的产物都属于相混合物。 2、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加热将发生回复、、晶粒长大的变化。 3、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4.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 5、Q235钢的含义是为。 5、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 和。 7、根据钢的成分、退火的工艺与目的不同,退火常分为、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8、钢在奥氏体化后,冷却的方式通常有和连续冷却两种。 9、工具钢按用途可分为、模具钢、量具钢。 10、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测试法。 二、判断题(15分,每小题1分) (在括号里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单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2、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表层和心部温度均匀一致。() 4、熔点为232℃的锡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是冷加工。() 5、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大,则结晶后金属的晶粒愈粗大。() 6、铸铁经过热处理,改变了基体和石墨形态,从而提高了性能。() 7、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 8、共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9、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足够原则、工艺性能良好原则和经济行 合理原则。() 10、对于弹簧钢的要求是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高的屈强比,以保证承受大的弹性变形和较高的载荷;具有高的疲劳强度以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 11、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过程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12、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溶解。()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 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 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陷阱①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 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

高考历史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2012高考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是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必考题型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 材料型选择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题型特点、题型结构、解题策略等几个方 面来分析该题型,希望对学生解该类题有所帮助。 一、题型特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呈现出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巧设新问题、突出能力考查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为避免死记硬背教材这一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该题型与热点时事联系紧密,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从材料选择来看,既可以是文字材料,又可以是图表型、漫画型材料,材料的来源广泛、多样,与现实结合密切,体现出该题型创新性、新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题型结构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和思路,向学生提示试题的类型、限定条件和命题意图等有效信息。备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可分为正确选项、干扰选项、无关选项等,学生要从中排除干扰选项和无关选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材料型选择题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引入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对比选择。 三、解题策略

(一)解题原则 解题时要遵循“三选、三不选”原则。即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备选项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备选项一般情况下不选;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备选项不选(这个原则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能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该备选项不选。要注意的是,有些选择题不 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综合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二)解题步骤 做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为四步,即审、联、比、定。 “审”即审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要审清试题的大背景;第二,要审清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第三,要审清试题结构,把所有的限定条件,按照时空限定条件、程度限定条件、内容限定条件和逻辑限定条件等标准进行划分,并要注意隐含的限定条件。 “联”就是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题干与备选项相联系,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力相联系,做到试题分析的立体化、全面化和透彻化。 “比”是指通过对试题的细致分析,结合试题要求,对各备选项进行对比分析,选优去劣。 “定”是指通过排除法、选优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选定最符合题 意的选项。(三)解题方法

工程材料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一、判断:(每题1.5分,共30分) 1、 Vk表示临界冷却速度。() 2、σb和σS都是判定材料强度的性能指标。 () 3、铁素体(F)和奥氏体(A)都属于固溶体。 () 4、共析钢的Wc=2.11%。() 5、高速钢不需要进行三次回火。() 6、灰铸铁中碳主要以片状石墨的形态存在。 () 7、大多数的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均使“C”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 8、 HBS210-240为布氏硬度的正确标注方法。 () 9、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加热温度的不同。() 10、淬火后的钢必须立即进行回火。() 11、20钢的碳含量低于40钢。() 12、钢的质量高低是按磷和硫的含量多少来分。() 13、渗碳用钢一般属于中碳钢。() 14、金属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 15、铁素体的塑性高于渗碳体。() 16、在Fe-Fe3C相图中,PSK线为共晶转变线。 () 17、晶粒越细小,钢的力学性能能越好。() 18、合金钢的力学性能低于非合金钢,且价格也低于非合金钢。() 19、球墨铸铁可以用热处理来强化。() 20、铸造主要用于内腔较简单的零件。() 二、填空 1、热处理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珠光体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机械混合物。 3、在相图中,AECF线是___________、ES线是 ___________线。 4、若按含碳量来分,碳钢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钢___________钢和___________钢。 三、作图(10分) 将常见的淬火方法画在“C”曲线示意图中并注明各属于哪中淬火。 四、填表 材料名称Wc(%)主要用途材料名称σb或σsMPa主要用途 制订CA6140主轴的加工工艺路线,并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一、判断题(25分) 1、灰铸铁的减震性能比钢好。() 2、铸造生铁专供炼钢所用。() 3、钢若按质量分类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4、“C”曲线越靠右,钢的淬透性越好。() 5、淬火+高温回火为调质处理。() 6、含碳量越低钢的塑性、韧性就越好。() 7、Vk表示临界冷却速度。() 8、灰铸铁中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 () 9、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WC=2.11%。() 10、δb和δs都是判定材料强度的指标。 () 二、选择(10分) 1、下列牌号中哪个属于沸腾钢( ) A.Q345B B.08F C.W6Mo5Cr4V2A 2、下列哪种钢的淬透性最好( ) A.ZGMn13 B.W18Cr4V C.40Cr 3、制造汽车的后桥齿轮所选用的材料( ) A.20CrMnTi B.W18Cr4V C.60Si2Mn 4、制造一个内燃机曲轴,其毛坯成型方法应为( ) A.铸造 B.锻压 C.焊接 5、下列哪种组织的塑性最好( ) A.铁素体 B.渗碳体 C.马氏体 三、填表(20分) 四、为下列零件选材并制定其加工工艺路线(30分) 1、CA6140 车床主轴 2、解放牌载重汽车齿轮 五、为下列零件及用品选择合适的材料(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