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线作业一-0004

福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线作业一-0004
福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线作业一-0004

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线作业一-0004

《九歌》共( )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

A:11

B:12

C:13

D:14

答案:A

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答案:A

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都源于晋代郭象注本《庄子》,此本分

内篇七、外篇( )、杂篇十一。

A:15

B:10

C:8

D:13

答案:A

“新乐府”一词是( )提出来的。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柳宗元

答案:C

《苏武传》出自哪部著作(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国语》

答案:B

《长生殿》是( )的代表作品。A:白居易

中国古代文学史(1)作业

满分100分 一、基本问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地位: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为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浩荡的队伍;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诸如文以载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等;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写出了第一流的新体古文。其文众体兼长,风格闳中肆外。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 成就表现为:(1)能以激情用笔行文,文章气势充沛,个性鲜明;(2)构思宏伟并巧妙,常能打破常格,引人人胜。(3)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词汇丰富,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 代表作:《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容十八员外》等。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北朝乐府民歌的总体语言风格表现为豪爽粗犷,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有明显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上、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的某些继承。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文学史三离线作业答案

《古代文学史(三)》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A ) A、董解元 B、董西厢 C、王实甫 D、马致远 2. 明中叶前七子的代表作家是:(B ) A、李东阳 B、李梦阳 C、康海 D、何景明 3. 受清初诗人钱谦益影响产生的诗派是:(C ) A、唐宋派 B、竟陵派 C、虞山派 D、浙西派 4.关汉卿戏剧《望江亭》的主人公是(B ): A.赵盼儿 B.谭记儿 C.宋引章 D.周舍 5.王实甫《西厢记》中“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两句是谁的唱词(B ): A.莺莺 B.红娘 C.张生 D.老夫人 6.明代着名诗人李东阳属于哪个文学派别(C ): A.前七子 B.后七子 C.茶陵派 D.公安派 7.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 A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8.“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指的是以下哪部作品( A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9.以下哪部作品属于英雄传奇小说(B ): A.《列国志传》 B.《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D.《隋史遗文》C.《隋唐演义》 10.高明的《琵琶记》是:( B) A、元代杂剧 B、元代南戏 C、明代杂剧 D、明代传奇 11. 以下哪一位作家被誉为元代的“曲状元”:( C)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白朴 12. 南戏产生在以下哪个地区:( B ) 、汴梁D 、大都C 、永嘉B 、杭州A. 13. 明代初年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 ) A、高启 B、刘基 C、宋濂 D、杨基 14.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内核是:( A ) A、性灵说 B、童心说 C、复古说 D、至情论 15.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是:( C ) A、朱彝尊、陈子龙D 、陈维崧C 、吴伟业B 主观题部分:题)2.5分,共2一、简答题(每题1、分析白朴《梧桐雨》中“梧桐”意象的悲剧意蕴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李隆基对着梧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 思中的作用。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寂寞的意蕴。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既包含着伤悼、孤独、细致地描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 1、诗歌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 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 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 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 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 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 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 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 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 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 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 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 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 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 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 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 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 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 白居易艺术成就 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 刘禹锡与柳宗元 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 郊寒岛瘦,诗鬼 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 欧阳修和王安石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1)离线作业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史(1)》 满分100分 一、基本问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二、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请自行确定一个角度,简要解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2.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明本诗的主要写法,之后作适当的具体分析。 3.屈原《九歌·湘夫人》片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翻译此片段,之后阐释本段的抒情手法。 三、艺术析论(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要求综合以下材料,试论述《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唐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 3.结合作品比较论述高、岑两家诗风的异和同。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出自曹操的() ① 《短歌行》② 《篱里行》③ 《步出厦门行》④ 《苦寒行》 2 、《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 ① 曹丕② 曹操③ 曹植④ 孔融 3 、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出自曹植的() ① 《白马篇》② 《赠白马王彪》③ 《野山黄雀行》④ 《美女篇》 4 、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 ① 曹丕② 王粲③ 嵇康④ 左思 5 、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 ① 田园诗② 山水诗③ 咏怀、咏史诗④ 咏物诗 6 、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 ① 《蝉赋》② 《鹦鹉赋》③ 《舞鹤赋》④ 《洞箫赋》 7 、《思旧赋》的作者是() ① 向秀② 谢庄③ 曹植④ 阮籍 8 、《三都赋》的作者是() ① 班固② 左思③ 张衡④ 扬雄 9 、《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 ① 对故乡的思恋② 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 对广陵城的喜爱④ 对友人的怀念 10 、《北山移文》的作者是() ① 孔稚珪② 鲍照③ 丘迟④ 郭璞 11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① 王羲之② 陶宏景③ 嵇康④ 丘迟 12 、《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 ① 《韩凭夫妇》② 《干将莫邪》③ 《宋定伯捉鬼》④ 《李寄斩蛇》 13 、《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 ① 石崇盛情待友② 石崇的吝啬③ 石崇的奢侈和残忍 ④ 石崇的礼让 14 、《画王弃市》选自() ① 《西京杂记》② 《世说新语》③ 《笑林》④ 《博物志》 15 、《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 ① 细节描写② 景物描写③ 神话故事④ 寓言故事 16 、南朝时以 " 九品论人,七略裁士 " 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 ① 曹丕② 钟嵘③ 刘勰④ 陆机 17 、突破传统的 " 诗言志 " 说,提出 " 诗缘情 " 的是() ① 钟嵘② 曹丕③ 陆机④ 刘勰 18 、《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 ① 《神思》篇② 《情采》篇③ 《时序》篇④ 《知音》篇 三、填空题 1 、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西晋的()和刘宋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 一、先秦文学 1、为什么说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开端? 2、简述原始诗歌的特点。 3、上古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4、以《女娲补天》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意义。 5、简要说明《诗经》的分类和编定。 6、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举例说明《诗经》中爱情诗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8、《诗经》中政治讽刺诗主要指哪两类作品?其意义如何? 9、略述《诗经·大雅》中周民族史诗的主要内容。 10、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11、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2、从《诗经》看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 13、《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 14、从文学角度看,《左传》比《春秋》有哪些进步? 15、简述《左传》人物描写的成就。 16、以《邵公谏弭谤》为例,说明《国语》的文学价值。 17、简述《战国策》思想倾向的复杂性。 18、《冯谖客孟尝君》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19、概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20、战国时期诸子散文勃兴的社会原因。 21、略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演进概况。 22、略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论语》的文学价值。 23、《墨子》文章的特点。 24、《孟子》文章的风格。 25、如何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 26、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书中“寓言”、“重言”、“卮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27、如何评寓言《庖丁解牛》? 28、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29、以《劝学》为例,说明《荀子》的文学价值。 30、简述韩非文章的风格。 31、试述楚辞的来源。 32、为什么说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33、简述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4、概述《离骚》的思想内容。 35、《离骚》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36、《九歌》中神话题材的诗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37、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8、宋玉的《九辨》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开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创作时期大约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结集成书。分类原则是音乐角度,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雅是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如《卫风硕人》用了一连串的比来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形容女孩子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就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表现了女孩子的美貌。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在水边的鸠鸟,然后自然引出了男女之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生活写实:《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祭祀诗和周族史诗歌颂祭祀祖先,叙述部族发生的历史,赞颂先王的德业;农事诗,周初统治着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艰苦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宴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君臣亲朋欢聚宴席的欢乐场景,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应。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怨刺诗,反映了西周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病丛生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伐檀》;战争徭役诗,一类从正面描写,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汉江》另一类则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的《采薇》;婚姻爱情诗,有热情奔放的情歌,深沉执着的爱恋,和谐美好的欢哥,痛苦哀伤的悲歌2)《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感抒发: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民族史诗相对不发达,但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这起因于诗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和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他们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发生在他们周围平凡的生活事件的善恶判断;他们直面现实的抒情诗创作态度,不但描述了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展示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与才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1)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 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其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战国策成书时代与编纂者:西汉刘向谓此书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战国策书录》),故定名为《战国策》。 人物形象:1、反映纵横家得人生观,提倡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等。2、有明显得“贵士”得倾向。 《战国策》得文学成就1、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得人物都有鲜明生动得描写,尤其就是一系列“士”得形象: 1)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2)勇毅之士,如荆轲、唐且。3)高节之士,如颜斶、鲁仲连。 2、《战国策》得“文辞之胜”。多用譬喻、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得说服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专升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282道选择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B.《郑风·褰裳》C.《周南·关睢》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C.33篇 D.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 B.子夏C.颜渊 D.荀子 19.《劝学》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C.韩非 D.荀子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尚书》 B.《逸周书》C.《论语》 D.《春秋》 21.《左传》全称()。 A.《春秋左氏传》B.《左氏春秋》C.《春秋内传》D.《春秋外传》 22.《左传》是()。 A.一部国别体史书B.一部纪传体史书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D.一部编年体史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

1、唐诗为什么能取得空前的繁荣? 社会原因: a.经济基础:盛世的国力。 B.政治环境:大一统;文教政策;政治宽容。 c思想潮流:儒家,道教,佛教。 文学自身原因: 内容:丰富 抒情,最无拘无束、最真切热烈的表现。 风格,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 形式和体裁,其完备和成熟,直接得益于六朝以来的诗歌的发展。 (表现为:1作家作品众多、2内容题材广泛。可以说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感情,亦即所有主客观的素材,皆可入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史诗。民生诗。咏怀诗。咏史诗。3形式体裁完备古体诗:乐府诗,歌行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4风格流派众多) 2、试评述“初唐四杰”在诗史上的地位。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上有许多共同倾向,故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更高。“四杰”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提倡真实情感。内容上有较大开拓,由宫廷到市井由台阁至江山塞漠。诗的风格虽在语言形式“不脱齐梁之体”但在风骨上已明显不同于六朝。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和幻想,愤懑和牢骚,表现了不甘心憔悴与圣代的兀傲之气,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气。总之,“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做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3、陈子昂的《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的诗歌主张? 《感遇》模仿阮籍《咏怀》82首所作,这38首诗非一时之作,主旨不尽相同,有的针砭时政,感慨国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具有强烈现实性的边塞诗。这些诗歌意境浑厚,语言老成,体现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特色,他还特别善用比兴。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风骨”与“兴寄”。他的诗歌主张是: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准确的概括出他们的特色“风骨”与“兴寄”。但是他的文章由于太过于讲究务实反浮华而视文章为“薄技”,才韵未足,质过于文的古拙之处。再加上受了玄学的影响,过于老庄化,显得枯燥乏味。 4、怎样理解盛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具有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 盛唐的风骨: A诗人们能够从观察宇宙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B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和铮铮傲骨 C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的声律完备: 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极致。古体与律诗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5、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2)王维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神话的出处: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3、关于《诗经》的常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雅:指朝廷正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3)“赋,比,兴”手法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即比喻之意。 4、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5、第一个精细刻画山水景物的诗人是:谢灵运 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7、《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8、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之作。 9、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2类。 10、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 11、《史记》有70列传 12、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

13、《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 14、称《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是钟嵘 15、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是曹操 16、《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慕之情。 二、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