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资源

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资源
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资源

【课 题】八上第三单元 第1课 自然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发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通过举例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 节约资源的教育。

【活动建议】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说出其分类。

2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运用中国煤矿分布图及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4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特点。

5?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 【重

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在鱼缸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鱼和 水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鱼与水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与地球的关系。我们 知道地球不仅有

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它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这节 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板书课题) 观察下面景观图,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观察景观图, 讨论、归纳明 确: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离不 开土地、矿产、 森林、水

等自 然资源。它们 都是我们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联系生活 实际创设 情境,导 入新课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 积极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然资源及其类型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 对人类具有 ___________ 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_ 2. 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 鱼虾(是) 小麦(否) 钢材(否) 汽车(否) 草原(是) 袋鼠(是)森林(是) 空气(是) 太阳能(是)河水(是)闪电(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自然资源分为

和 。

① 土地、生物、水、气候等资源,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前提下,有的能够 ________________ , 有的能够 _______ ,属于 ____________ ;

②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形成时间漫长,在一定时期内数量不可能增 力口,属于 ___________

4?观察我们教室内都利用了哪些自然资源?所利用的这些自然资源中,哪些属于 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提醒注意:

1、 自然资源必须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而不是由人为因素形成的。

2、 必须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3、 资源的形式可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可能是以能量的形式。

4、 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或循环利用。

5?合作探究: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举例证明你

的看法。

小结:

可再生资源虽然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是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在人类 合理利用的前提之下,可再生资源才能永续利用,而离开这个基本前提,或者说 不合理利用,也会使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如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 土地荒漠化,使土地失去原有的价值。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 合理利用。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前提。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请

大家阅读 “2001年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位次及人均占有量对比表”和“中国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

自主 学习 合作 学习 探究

(自主学习) 据

提纲及创设 的情境,自主 学习课本 P52 —53,明确:

1. 自然资源应 具

有两大属 性:自然性和 有用性。

2. 可再生资源 与非可再生资 源的区别。

根据老师提供

的图片(小组 讨论) 通过 明确:

生产、生 不同意此 活对生态 观点。

环境带来 因为可再 的影响, 生资源虽然能 培养学生 生长繁衍和循 科学的资 环利用,但他 源观,树 们不是绝对 立可持续 的,如果利用 发展观 不当,可再生

念。

资源也会转换

为非可再生资

源。

层层深 入,培养 学生运用 学到的知 识来解决 实际问题 能力。使 知识有了 深度。巩 固性强。

过渡 与 链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然资源类型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对比

耕地

41/3

森林6

1/5

草地2

1/2

水6

1/4

矿产

33/5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6?阅读上表,从中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具有种类______________ ,总量__________ ,人均

占有量 _______ ■勺特点。

7?阅读中国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完成:

(1)在图中找出下列煤矿:大同、开滦、神府、兖州、六盘水。⑵在图中找出下列油田:大庆、

胜利、玉门、克拉玛依、华北。

(3)从煤炭和石油的分布来看,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勺特

点。

I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总特点:一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是空间分布。

(自主学习) 据

图分析得出结

论:自然资源种

类多,总量丰

富, 人均占有量

少。

(自主学习)

找出我国主要

煤矿、油田的

(小组讨论) 明

确:

(1)我国煤矿

主要分布在北方

地区,油田主要

分布在东北、华

北和西北。

(2)我国自然

资源的空间分布

不均衡。

(3)我国自然资

源的总特占:

八、、?

一、自然资源

种类多,总量丰

富,人均占有量

少。

二、空间分布不

均衡。

培养学生

读图分析

的能力及

提取信息

的能力。

培养学生

读图分析

问题的能

力。

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

了理性分

析,符合学

生思维发

展的特点。

过渡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引发了生态环与境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链接

合作探究三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措施

8?阅读课本P55“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课本P56的“活动”结合我们枣庄的资源现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探究

总结

培养

能力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参考课前发放的补充资料:

枣庄矿产资源现状(在教案后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不足;而且,中国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会相应减少,加上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就更加重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因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资源十分重要:

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不同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其次,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要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资源。

例如,在目前的餐饮业中,使用一次性木筷、吃野生动物、炭火烧烤等,都将对自然资源产生破坏,应予以杜绝;对一些土地荒漠化地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等。

(以枣庄矿产为

例)小组合作,成

果展示:

(1)问题:

浪费、破坏现象严

重:

A.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方式粗放,生

产设备和采掘工艺

落后,资源利用率

低。采富弃贫,浪

费资源的现象时有

发生。对共生矿产

的综合利用程度不

咼。

B.开采后不及时恢

复地表,对地表生

态造成了极大的破

坏。

(2)措施:

首先,合理开采、

节约利用矿产资

源。坚持谁开发谁

保护,谁污染谁治

理,谁破坏谁恢

复”的原则,综合

运用法律等手段,

改善生态、保护土

地,促进社会、经

济、资源、环境协

调稳定发展。

其次,要加强科学

研究,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此外要不断探索和

开发新资源。

通过实例

给生产、

生活及生

态环境带

来的影

响,培养

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

力。从而

培养学生

科学的环

境观、资

源观,树

立可持续

发展观

念。

引导学生据板书梳理全课知识,巩固识记重点:

措施

【当堂达标】

1.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⑥⑦

C .②③④⑥

D .④⑥⑦

3?下列各种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比较科学合理的是 ()

A .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不用非可再生资源

B .用新能源、新材料替代一切矿产资源

C .控制经济的发展,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D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4. 读图3. 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图中用序号标出下列煤矿。 ①大同②开滦③神府④六盘水⑤兖州 (2) 在图中用字母标出下列油气基地。 A .大庆B.胜利C .克拉玛依D.华北

E .玉门

(3) 以煤、石油资源的分布为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反思】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方面:他们对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能力方面:学生具备 了初步的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方面: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节教育意义很深的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结合新颖的课件,创设情境,启发 学生探究一个个相关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分组合作,营 造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知识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上的一个闪光点。

本课的另一个闪光点是:通过搜集我们家乡枣庄的自然资源现状,让学生分析得出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及解决的措施。使学生感到我国资源的紧迫性和危机感,从而进一步认清我国的资源现状,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并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了解,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生活中。

学生对 构建 与 梳理

自 然 资 源

厂概念

____ r 可再生资源

分类 Y

I 非可再生资源

r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I 分布不均衡

-利用和保护

存在的问题

所学知识

进行梳理 形成知识 体系;归 纳

学习方 法,培养 地理思维 能力。

①天然宝石 ②皮鞋 ③土地 ④飞机 ⑤汽车 ⑥阳光⑦丹顶鹤 2. 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

()

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

附:枣庄矿产资源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 种矿产中,全市查明储量的矿产仅有煤、铁、石灰岩、石膏等,均为单一矿产。全市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的潜在总值为1397.9亿元,约占全省潜在总值的 3.11%,在全省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市。其中石灰岩、石膏查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全省前列。

2、矿产资源特点

(1)资源分布较广,非金属矿产种类相对较多全市各区(市)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其分布各具特色。煤炭和石灰岩分布较广,煤除山亭区没有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分布,并以滕州市保有资源储量最大;水泥用灰岩除滕州市较少外,其他各区分布大致相当。石膏分布于峄城区和台儿庄区;铁矿、铝土矿分布于市中区;磷矿产于薛城区;花岗岩大量分布于山亭区,少量分布于滕州市和薛城区。

(2)金属矿产种类少、品位低、采选难

全市发现金属矿产10种,查明矿产的仅铁、铜、铝土矿3种,且铁矿品位低于30%,铜矿品位仅为0.84%,均属低品位矿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3)主要矿产单个矿床规模较小在我市已查明的168处矿区矿床中,仅有4处大型煤矿床、3处大型水泥用灰岩矿床、6处大型石膏矿床和 1 处大型磷矿床,其余均为中、小型矿床,且以小型矿床居多。矿床规模的偏小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总体效益的发挥。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开发布局与矿山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生产设备和采掘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2)枣庄市五区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目前枣庄市主要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枣陶煤田已经枯竭,其区域的田屯、枣庄、朱子埠等一批老矿已经闭井破产。官桥煤田也已进入矿井关闭程序。韩台煤田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薄,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3)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压覆严重随着城市、农村建设项目征用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煤、石膏、铝土矿等重要矿产压覆现象较为突出。含煤区多位于平原地区,村庄密度大,压矿尤为严重。据枣矿集团统计,其所属煤矿有11559.4 万吨储量被村庄压覆,有799.3 万吨储量被铁路或桥坝压覆,有118.1 万吨储量受水威胁,上述储量占可采总储量的22%。铝土矿和石膏多位于城镇集中区,压矿问题也较为突出。

(4)采空塌陷隐患较为严重累计塌陷面积约125 平方千米。露天开采矿山企业多数未采用台阶式采矿法开采,多处已形成垂直切割几十米采面或狭长的采坑,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区域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5)矿政管理及执法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顶风作案,给执法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矿产资源监管监察执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执法、打击手段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个别地方仍存有私采滥挖,浪费资源的行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4、保护措施: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坚持综合评价、合理开采、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综合回收率。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土地,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稳定发展。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3)、依靠科技,持续发展

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鼓励开采利用难采、难选、难冶矿产;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矿业的持续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1课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知识与技能 1.举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应如何合理利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重点 学会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 难点 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的耕地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 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耕地减少了,乱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比如城市中公路、铁路的修建,工厂的建设等.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这是一种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称为自然资源.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吗? 学生: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阳光、水;冶炼钢铁需要的铁矿;开动汽车需要的汽油、天然气等.这些土地、阳光、水、铁矿、石油等都是自然资源. 讨论交流:请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教室里哪些事物与自然资源有关?它们是用什么自然资源做成的? 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只要说得合理就鼓励. 学生:教室里用的桌凳是用木材做的,用的铅笔是木材做的,铅笔芯是矿产中提炼的,作业本的纸张是木材做的等. 教师:自然资源分几类?读图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图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自然资源分别属于哪一类.

第八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下列所述情况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液、废渣和废气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2.能用铝为原料来冶炼难熔的金属主要是因为() A.铝的密度小,熔点较低 B.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较前面 D.铝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D 3.下列过程不能 ..综合利用煤的是() A.将煤干馏B.将煤气化 C.将煤液化D.燃烧藕煤 【答案】 D 4.用赤铁矿石为原料冶炼铁,应采用的冶炼方法是() A.电解法B.热氧化法 C.热还原法D.热分解法 【答案】 C 5.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下图是海水淡化原理的一种示意图,符合此原理的方法称为() A.蒸馏法B.电渗析法 C.离子交换法D.太阳能蒸发法 【答案】 A 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答案】 A 7.石油裂解的目的是() A.获得乙烯、丙烯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B.避免石油碳化结焦 C.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D.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答案】 A 8.下列不.是海水淡化方法的是() A.蒸馏法B.电渗析法 C.离子交换法D.萃取法 【答案】 D 9.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其中不正确 ...的是() A.热分解法适用于制备不活泼金属 B.热还原法的常用还原剂为C、H2、CO、Al等C.熔融电解法适用于制备不活泼金属 D.水溶液中置换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制取不活泼金属【答案】 C 10.下列环保措施主要目的是保护臭氧层的是() A.使用无铅汽油B.使用可降解塑料 C.使用无氟冰箱D.使用无磷洗衣粉 【答案】 C 11.工业上冶炼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法B.铝热反应法 C.氢气或CO还原法D.热分解法 【答案】 A 12.下列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代替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答案】 B 13.在下列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 B.煤干馏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和粗氨水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 D.天然气与水蒸气在高温下作用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答案】 C 14.下列能被工业上采用的冶炼金属的方法是() A.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铝(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 B.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镁 C.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制钠 D.高温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镁制镁 【答案】 B 1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煤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B.煤的气化和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人与自然校本教案:第1课保护自然资源

七年级人与自然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1课保护自然资源 (第 1 课时) 主备人:张春艳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目标达成: 1、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观察景观图,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创境激趣】 观察景观图,阅读课本3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自学导航】[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e5174897.html,] 1、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 2、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 [来源:Z https://www.360docs.net/doc/3e5174897.html,][来源:学。科。网] 【合作探究】 1、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 2、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1、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强化训练】 1.发现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2.分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解决问题: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措施。 通过这一模式,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不足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这节课用这一模式来看看我国的其 它资源,是否是同样令人担忧,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也要为保护祖国 的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归纳总结】 1、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2、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作业布置】[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e5174897.html,] 自然资源的定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板书设计】[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e5174897.html,] 保护自然资源

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困扰风景名胜区建设的问题。资源保护主义者认为,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风景资源必须加以保护,禁止或尽量减少人与该资源的交往;片面建设沦者夸大了美学中的人工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自然景观必须有‘丰富的人工点缀”。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实施“综合保护,有限开发”的原则,亦即遵循生念平衡的原则。保护不是封闭,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使风景名胜区能够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开发不是破坏,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使风景名胜区能够合理利用,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一、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 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应包括三方向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查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其中,各类景源是首要对象,其他一些重要而又需要保育的资源也可被列入,还有若干相关的环境因素、旅游开发、建设条件也有可能成为被保护因素。 在此基础上,要依据保育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例如,生物的再生性就需要保护其对象本体及其生存条件,水体的流动性和循环性就需要保护其汇水区和流域因素,溶洞的水溶性特征就需要保护其水湿演替条件和规律。进而要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并建定保育体系。保育措施的制定要因时因地因境制宜,要行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形成保护培育体系。 保护培育规划应包括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二、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 1、整体保护的原则将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为整体加以保护。 2、多样性保护的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不同种类和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强调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 3、展示性保护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呼唤全社会对区域内资源保护的关注。 三、分类保护 在保护培育规划中,分类保护是常见的规划和管理方法。它是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来划分出相应类别的保护区。在同一个类型的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便于识别和管理,便于和其他规划分区相衔接。 这里规定的六种保护区及保护原则、措施,可以覆盖风景区范围内的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并同海外的“国家公园”或国内外相关的保护区划分方法易于互接,因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分类保护中的风景修复区,是很有当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规划分区,它具有较多的修复、培育功能与特点,体现了资源的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的双重特点,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方法。 风景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生态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风景区内有科学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 (2)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游人进人,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人。 2、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规定 (1)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初中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卷有解析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图所揭示的问题是() A.乱砍滥伐 B.草地资源普遍超载 C.草场污染 D.浪费资源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以下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A.棉花 B.森林 C.土地 D.阳光 4.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①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①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严重 ①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5.下列关于中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丰富 6.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 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 7.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况且从时间和空间来看都分布不均,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途径是() A.节约用水,多采地下水 B.防治水污染,多建污水处理厂 C.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D.少建化工厂,少种地 8.下列关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B.防止滥伐森林,毁林开荒的现象发生 C.大力营造人工林,扩大森林面积 D.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 9.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部分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B.部分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 C.部分地区的酸雨问题 D.部分地区的盐碱化问题 10.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特点是() A.夏秋少,冬春多东南少、西北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南缺北丰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 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原规划部门、原林业部门及原其他被整合部门的各种系统均有着独立、完整的业务审批体系。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以后,亟需要从业务重组、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机构改革后的“化学反应”。同时,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的公布,“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新举措也给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智慧审批系统,以达到服务提质、审批增效的目标。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1、需求分析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三定规定”为核心,明确为履行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依次梳理具体业务需求,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矿产资源、海洋、测绘管理等业务梳理,做好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支持统一数据底板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应用需求。 2.1.1摸清家底 摸清家底,梳理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差距从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情况、平台支撑、信息化应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分析原国土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有的数据资源目录情况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对比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国家信息化要求和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需求差距。 2.1.2梳理自然资源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需要全面梳理自然资源数据,摸清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信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目录下新增如生态环境、灾害、生态修复等专项数据。 2.1.2整合原各业务系统 在软件层面,原国土资源部门有对外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事务管理、行政审批系统、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原规划部门有综合事务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规划业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规划移动执法系统、规划档案等子系

环境教育公开课教案.doc

课题: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者:陈晓龙时间:2001年3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地点:高二(1)班[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介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 的最终解决离不开生态学; 2、了解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及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3、欣赏古诗词,了解自然美、生态美,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环境,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 4、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的 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 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 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 命科学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待自然、保 护自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1、回忆“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环境对生物影响 生物对环境适应 3、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 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 4、介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 为因素又会强化自然因素的作用。 5、欣赏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自然美、生态美,并能在发出由衷感叹 的同时,心底自然升起要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更好! 6、讲述生态学的概念,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第一方面的内容:环境对生 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的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阳光 非生物因素温度 生态因素 水 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二)第二课时 略 [相关练习]: 1、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从生态学角度考虑,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雨水过大 B、“三废”污染 C、滥伐森林,植被破坏 D、食物链的破坏 2、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含有一定程度的() A、可吸入颗粒物 B、氮氧化物 C、SO2 D、A、B、C三项和其它有害物质 3、下列对环境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防治“三废”污染 B、限制能源消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4、右图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 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 大帮助。(图纵轴表示面积[万公顷],横轴表示时间[年])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投影]――1

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

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八年级(上)地理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 每空2分,共44分) 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 2.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着,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5.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6.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7.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 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8.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A.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土地价格过低 9.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 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 10.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 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1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 1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1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发地下水 1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冬春多,夏秋少 B.冬春少,夏秋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 15.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防止水污染

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 总体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二)建设单位 桂南市自然资源局。 (三)项目背景 桂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桂南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以及原有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桂南市信息化现状及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桂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需求,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调查移动端,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基于三调成果和原有自然资源数据的的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建库与管理“一张图”系统建设。

二、项目的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提出要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为支撑,面向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

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数据整合力度,类型,范围不够。未对基础地理数据数据,遥感影像,规划数据进行了整合;范围上,目前只对地籍类,用地类数据进行了整理,缺乏对执法,监管,审批等业务数据的整合。范围上,目前主要还是以土地类数据为主进行整合,缺乏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数据的梳理和整合。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展示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简单的空间地理信息的二可视化表达。尚缺乏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的多视图、多样化表达能力,急需研制。 辅助决策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紧提供了对矢量数据的查看和查询能力,尚缺乏对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急需根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各部门管理需要开展定制化研发,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三、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意义 (1)构建桂南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新生态 通过制定统一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模型,开展土地、矿产、地质调查、测绘、林业、草地、水资源等数据整合集成,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准确掌握桂南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联动更新,做到数据统一,权威发布。依托桂南市现有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建立横纵协调的自然资源数据联动更

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六讲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高考考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能够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成因与分布特征 3.以水资源为例,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高考展望: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在区域发展中,考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还能记住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回答不全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复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高考总复习》P67“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 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征: ①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一般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上,也可以体现在时间上。对于某一种资源而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因此,产生的自然资源的跨时空调配需求。 ②自然资源间存在着联系性。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可能会引起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变化。比如,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的下降。 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是不可再生的,固然是有限的;但纵使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段之内也是有限的。比如,对于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过度利用,则会造成更水资源的枯竭。人类过度狩猎某生物物种,则可能造成该种生物资源的灭绝。 ④自然资源的发展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是在不断扩大的。截止到当前为止,整个地球上,在人类可预期的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资源了。【想一想】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土地、淡水、铁矿石 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 C.钢铁、闪电、阳光 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 2.(2012·泰安学业考)下图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主要目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环境污染 B.防止被盗,维护社会治安 C.绿化植被,美化环境 D.拓展城市旅游资源 3.(2012·济南学业考)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田 4.(2012·长沙学业考)针对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主要采取的水利工程措施是()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D.防治水污染 二、综合题 5.(2012·滨州学业考)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____,人均_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__,②类型所在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4)我们所在地区水土配合不佳,缺水现象非常严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贡献?(至少提出两项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自然资源教案.doc

第1课自然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学用具】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总量丰富,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讲解:课本54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据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结: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前提是自然

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阅读课本知道,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分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北方,油田也分布在北方。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作业设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学用具】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总量

第九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一节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水、气、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所谓"对人类有用",是指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并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 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 2、自然资源的自然性 3、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 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短缺。我国土地面积接近150亿亩,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13.1亩,是世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45亩的1/3。从人均实际占有耕地面积来看,我国是世界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12亿国民人均耕地只有1.4亩,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均草场面积占有为世界人均占有的1/2。我国水资源相当短缺。全国年平均降雨总量为6.03万亿立方米,河川平均径流量约为2.59万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铁、石油、铜、锡、锑、钨、锰、铅、锌、汞、钼、稀土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有些储量占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矿藏量则很少。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为有利于对自然资源依法调整,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属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等类型。按照不同的自然资源特点和要求,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矿藏资源,例如,铁、铝、煤、石油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恒定性资源,主要是自然界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辐射能、空气、海潮、风力等。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优秀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1)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朗读关键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第一大组读第一组,第二大组接上……) 1.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渺小茫茫宇宙一叶扁舟 3.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 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 4. 指望移居设想别无去处 同学们,看到这四组词语能说说课文讲了地球哪些内容吗?来,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板书: 地球的美丽; 地球的渺小; 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 人类无法移居 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节课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请看,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看来每个同学对地球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到的词语也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对,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第八段)非常好,说明你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宇航员用了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地球,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可爱、容易破碎。(板书)那么问题来了,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5分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这样划的理由。讨论出结果的小组可以安静地举起你们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2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规划,全国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省、市、县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其中网络体系由部统一设计,应用体系由各地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设计,数据与部互连互通,应用系统与部系统业务协同。 重点内容如下: 1、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划分为2020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2、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 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3、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由“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三个方面作 为支撑。 4、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是 三大应用体系。 5、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努力实现动态实 时实景可视化。 6、接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空间数据信息,并通过协议购买、交换、 搜集等方式,获取互联网上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有关数据。 7、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 时间节点如下:2019-2020年五大目标: ?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网”; ?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图”; ?基本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海洋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执法督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一网通办”; ?接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 2021-2025年目标: ?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时全域立体监控; ?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 ?“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联网运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 ?将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自然资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工作要求。 ?自然资源部还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方式,降低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解决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人员缺乏的难题。

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资源

【课 题】八上第三单元 第1课 自然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发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通过举例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 节约资源的教育。 【活动建议】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说出其分类。 2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运用中国煤矿分布图及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4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特点。 5?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 【重 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在鱼缸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鱼和 水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鱼与水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与地球的关系。我们 知道地球不仅有 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它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这节 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板书课题) 观察下面景观图,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观察景观图, 讨论、归纳明 确: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离不 开土地、矿产、 森林、水 等自 然资源。它们 都是我们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联系生活 实际创设 情境,导 入新课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 积极性。

自然资源“一张图”需求分析说明书V0.1

自然资源“一张图” 需求分析报告 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审批 文件更改摘要: 备注: 1. 文档的初始版本号以“V0.1/草稿”进行标识,即大写字母V 和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次版本变化从小数点后的数字开始升级,变化范围为0~9,逢10进位。 2. 文档通过评审后,“版本/状态”应为“V 1.0/正式”。 3. 在“V1.0/正式”之后,如有修改,“版本/状态” 应为“V 1.y/修改” “y”可根据次数依次递增,取值范围为“1~9”。再次通过评审后,“版本/状态”应为“V 2.0/正式”,依此类推。

目录 1.引言 ......................................................................................................................................- 1 - 1.1编制目的...................................................................................................................- 1 - 1.2背景...........................................................................................................................- 1 - 1.3适用读者...................................................................................................................- 2 - 1.4定义...........................................................................................................................- 2 - 2.引用文件...............................................................................................................................- 2 - 3.任务概述...............................................................................................................................- 2 - 3.1建设目标...................................................................................................................- 2 - 3.2建设内容概述...........................................................................................................- 2 - 3.3用户特点...................................................................................................................- 2 - 3.4约束和假定...............................................................................................................- 2 - 4.需求分析...............................................................................................................................- 2 - 4.1现有系统及数据描述...............................................................................................- 2 - 4.1.1现有系统描述...............................................................................................- 3 - 4.1.2现有数据.......................................................................................................- 3 - 4.2构建大数据资源体系...............................................................................................- 3 - 4.2.1数据资源目录...............................................................................................- 3 - 4.2.2数据标准转换...............................................................................................- 3 - 4.2.3数据整合.......................................................................................................- 3 - 4.3核心数据库建设.......................................................................................................- 3 - 4.3.1新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 3 - 4.3.2新建全囯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 3 - 4.3.3新建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 3 - 4.3.4新建互联网相关舆情数据库.......................................................................- 3 - 4.3.5扩展建设卫星遥感应用核心数据库...........................................................- 3 - 4.3.6扩展建设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3 - 4.3.7扩展建设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库...........................................................- 3 - 4.3.8接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视频监控等动态监测数据...........................- 3 - 4.3.9更新完善全国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3 - 4.3.10更新完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 3 - 4.3.11更新完善地质核心数据库...........................................................................- 3 - 4.3.12更新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3 - 4.3.13更新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 3 - 4.3.14更新完善海洋环境综合数据库...................................................................- 4 - 4.4系统功能需求...........................................................................................................- 4 - 4.4.1用户及权限控制...........................................................................................- 4 - 4.4.2通用功能.......................................................................................................- 4 - 4.4.3数据管理功能...............................................................................................- 4 - 4.4.4对外业务支撑接口服务...............................................................................- 4 - 4.4.5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 4 - 4.4.6规划成果检查与审批...................................................................................- 4 -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