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有区别吗?

本贴收到2朵鲜花大部份用生理盐水好,但也有的要用葡萄糖.因为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

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

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

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

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

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

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

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参考: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 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P49)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战友可以

搜索一些!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

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但是有的抗生素只能用糖,如多数大环内酯类.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我觉得若是休克的话,两者都不能用。因为:休克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用使得用葡萄糖易出现高血糖症,而盐水因所含的钠和氯均比正常细胞间液显著高,休克是肾功能受影响会阻碍钠和氯的排泄而致高氯血症,故不能用。在扩容治疗中,最好用平衡盐溶液也高渗盐

溶液。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

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

喹诺酮类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

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出来临床不久,有些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细节问题时不时困扰自己:

1.关于抗生素使用的途径:平时一般都是静脉滴注,但是什么时候考虑用静脉推注?是否

所谓重度感染才使用?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

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3.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现在我的科室使用抗生素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有的医生说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浓度。乍一看,好像有理,但是那只是在体外时加100ml配的浓度当然比250ml的高,但是进入体内,面对4-5L的血液,似乎又可以忽略

不计了。所以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中并没有强调100ml,而且是250ml的较多。再说了,感染性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需要补充液体,一般都大于1000ml,这样的话好像就更没有必要强调100ml啊。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知道对错,向各

位请教了!

1抗生素的应用,我还没遇到过静脉推注,为什么静脉滴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静推呢?一般静推药物多数半衰期短,需要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好像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没这么短,如果嫌液体太多,可以给少一些也可,没必要静推(50-100ml)

2关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长时间了,我已曾经问过领导,他也没说出具体的理由,也查过一些资料和药品说明书,没有看到明确的解释(可能检索部全面),个人理解,无论是盐水还是糖水,都是作为液体来稀释或溶解药物,

自己解释原因(可能过于牵强):

用盐水配置可能是习惯;

用盐水配置可能更好的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吧,尽管生理盐水并非完全生理;

另外,如果临床上病人需要严格限制Na的摄入,也只能改用糖水临床上,用糖水和用盐水配完的抗生素,在给病人输注完后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差别

3用盐水的剂量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限制,现在临床上用药液体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病人对盐水有限制,那么液体量就应该少些,如果病人液体量无明显限制,还需要补充液体量,那么就可以多给些;大家习惯上多选择100-250左右

但静脉推注一定要缓慢“,我在临床上看到别的高年资医生使用静脉推注的时候一般都是都是10-20ml的配液,具体应该推多长时间?我在丁香园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有关急救药物的使用比如“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药物,一般都是建议10-20min以上。

问了一下病房各位护士推注的速度,她们说一般10~15分钟内推完,有时候推注时,病人会疼痛明显,可能会推上半小时。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推注,没有发生过不良反应!

有关配液的问题,也不知道他的来源是否正确,这里给大家贴上看看: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呋塞米析出结晶

布美他尼析出结晶

苯妥英钠 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基,增加有机磷中毒

的症状

肝素钠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单抗蛋白凝固

依托泊苷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羟喜树碱出现沉淀

氨力农产生沉淀

腺苷钴胺维生素B12 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替加氟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奈达铂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

糖氯化钠输液〕。

替尼泊苷易产生沉淀

多柔比星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溶解稀释本药。柔红霉素与酸性或碱性溶液配伍易失

效。

泮托拉唑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它溶剂或药物溶

解、稀释。

伊曲康唑严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释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忌与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荐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本药。

葡萄糖的制造需要盐酸,而且还是偏于酸性呢。

罗氏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瑞士罗氏公司的产品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罗氏芬0.25克或0.5克融于5毫升灭菌注射用水中,1克融于10毫升中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能少于2~4分钟。……

这个限定的时间够短吧

我发现外国公司的产品说明看着就是舒服。国内的简直惨不忍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多

看看进口产品的说明书,必有收获。呵呵

比如氟罗沙星就需要用5%G.S 250ML溶解,盐水就不行

因为加入盐水会出现白色混浊的悬浮物

这个够怕了吧

和头孢曲松钠加钙一个效果的

每次用药时如果有疑问一定要看说明书,我记得阿奇霉素500mg要配500ml水,静滴2个小时,欢迎穷举。抗生素静推与强心药静推是有不同的,强心药静推要慢是因为怕出意外,

把它配到50%的糖里,

是不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等抑菌剂不能和杀菌剂合用啊?理论依据是什么?其中的杀菌剂是不是只有头孢、青霉素类,还是除大环和林可外的都是

杀菌剂和抑菌剂的合用已经被肯定了,相关资料可自己搜一下

我在新生儿看见0-3天的使用抗生素都是糖5-10ml 点滴,可是书上新生儿0-3天也可用

1-2mmol/kg NA,不知为何不用生理盐水。

我的理解是新生儿钠盐代谢还是不完善,钠盐不宜久用

另外,采用糖水对新生儿血糖也是维持调节作用 ,新生儿使用抗生素较少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是与新生儿生后3天不补钠有关.通常我们会根据电解质来调整钠盐的补充.

新生儿输液张力要求不能太高,所以大部分用糖水

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以下几点要考虑

一: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 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

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二: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

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三: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四: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五: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

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药典的配套图书:《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05药典)。国家药监局药典委员会出的,权威而详细。另外好象也有中成药卷的,不过我没有搜过。

在网上可以搜得到。但是要注意,有个什么其它人编的《临床用药须知》也在网上流行,

不要下载那个版本的。

我以前对抗生素的溶媒从未加以重视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在里面,看了大家的发言真实受益匪浅,关于溶媒的问题小小总结一下:

葡萄糖成品溶液PH多为3.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5.5左右。

1.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

类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

媒。

3.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

水形状更稳定,故推荐使用糖做溶媒。

我们急诊临床上常用的也就这几类了,当然临床上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如低钠

或糖尿病患者,选择起来就要分清利弊!

在有问各位战友一个问题:

就是根据血常规白细胞及其分类高低如何选择抗生素?

呼吸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

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

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

据我在呼吸科这些日子一般不是根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的高度来选用抗生素。而是根据是

社区获得还是院内获得来经验性用药:

1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没钱的患者或者以前没有得过病的农村患者才用,耐药太多)一代头孢和奎诺酮。【一般学生就用头

孢唑啉或者拉定,看胸片炎症范围,白细胞青年人有炎症都能反应起来,所以一般中性和白细胞是同步升高的。咳嗽剧烈,痰少的,白细胞不高中性高的用阿奇霉素0.5。年龄稍大

的用左氧氟沙星0.4】

2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奎诺酮,有时联用大环内酯类或氨基糖苷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阿奇霉素或加丁卡,有时左氧氟沙星加丁卡,有时候还要根据病人的既往过敏史选用】

3 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奎诺酮或碳青霉烯类。【头孢

哌酮舒巴坦钠加左氧氟沙星、或者单用莫西沙星】

重症肺炎:社区获得性-用大环内酯联合三代头孢,或联合广谱B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B内酰胺过敏者用奎诺酮联合氨基糖苷。【一般白细胞即使不很高,中性也会大于

85%,单用莫西沙星】

院内获得性-用奎诺酮或氨基糖苷联合抗假单孢菌的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中的任何一种,必要时联用万古霉素。【倍能、泰能、美平等,有时候有些病人高热、抗生素在其他科已经换了几轮用了一个月的还要加抗真菌的,这种病人常常白细胞和中性都是正常的,或者白细胞高一些,中性比较高,一定要及时重拳出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糖水是一种零张力的液体-----它会导致组织液低渗的吧?

如果只是应用抗菌药时作为溶媒,那点液量不会影响整体的。

另,葡萄糖溶液在制备时为了灭菌,其PH值偏低,在输入过程中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凝血倾向的患者应用时要注意。

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青霉素在弱碱性中易形成青霉烯酸,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临用前配制,放置两小时后不宜使用,生理盐水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小儿,滴速慢,输液时间长。

大环内酯类用盐溶解不知是否实际操作过好象红霉素在盐水中不溶解或析出结晶所以临床上习惯用糖溶解类推次类药都习惯用糖溶解我记得有一本2005年出版的药品使用手册,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的,厚达1000多页,包含药物药理及药品说明书等内容,尤其是介绍了药物化学名称及所有的商用名及各种剂型,说明书部分还有国外用量,应该

是内容齐全且权威的!售价200元。

阿乐欣的说明书上:可溶于5%G-S或5%G-N-S中静脉滴注,也属于B内酰胺类,却没

说可用生理盐水溶解使用,为什么?

另外,不知各位对“等渗”液体如何理解?我的印象中,5%G-S和生理盐水在体外都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而到体内后5%G-S代谢后没有渗透压,生理盐水仍是和血浆渗透压接近的,因而这两种液体中的“等渗”应是生理盐水。小儿科,使用各种不同张力的液体,(所谓的“张力”,和渗透压应是差不多的),G-S根本不算张力的。然而,我们这儿医生

护士都把5%G-S 称为“等渗”,生理盐水根本不是等渗?! 各位同仁如何认为呢?糖水

不算张力是因为它输入体内后会代谢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某种青霉素类的药物,依照临床使用的浓度溶解在5%GS、NS、10%GS中,有时还溶解在5%GNS或复方NS中,然后隔一段时间测一下药物的浓度,看看药物降解了多少。从实验结果看,药物在5%GS、NS中是比较稳定的,而在10%GS或其它溶媒中降解的比较多一些。象这样的实验,条件要求不高,论文也很容易发表,做的人也比较多,但都有一个通病,实验比较粗糙,一般都没有考虑药物的降解物是些什么东西,当降解物的浓度大于多少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及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对于医生来说,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药品说明书所提示的溶媒,就应该没有问题。说明书上所标明了的溶媒,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证明了的,药物在其中比较稳定的溶媒,可以放心选用,如果未标明特定的溶媒,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药物比较稳定,一般的溶媒都可以选用,第二种可能就是还没人做该药物在溶媒中的稳定性

实验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

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关于这个问题,园内曾有讨论,例如:

抗生素配液时为什么大多用盐配,而不用糖配?

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

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大家推荐一本书 <2005年 *** ***> 是由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编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监制,厚达1502页,售价198元. 该书信息全面权威本人也在使用***,是2004的,感觉非常好,获得很多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信息。

我们的话题可以扩展到药物配伍上。我在临床上遇到哮喘的病人,如果用糖稀释氨茶碱,

能不能再加胰岛素啊,

糖尿病病人静滴5%GNS500ml,对血糖影响真的很大吗,如果是,有些情况很难办啊,如糖

+大环内酯能再加胰岛素吗?

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 pH不能<4.25,否则形成沉淀

甲磺酸培氟沙星产生沉淀。甲磺酸培氟沙星pH3.5~4.5,生理盐水pH4.5~7.0,两者配伍时pH值发生变化,甲磺酸培氟沙星会形成游离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变小,产生结晶。因

此不宜配伍。

乳酸红霉素产生沉淀奥沙利铂不能与氯化物(包括各种浓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药物

配伍。

洛铂氯化钠可使本药降解。

安吖啶不能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否则易产生沉淀。

雌莫司汀磷酸钠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

氟罗沙星与氯化钠或含氯离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

曲伐沙星不得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可能形成一种阿拉曲伐沙星的盐酸盐而发生沉淀,可用5%葡萄糖溶液、0.2%、0.45%氯化钠注射液来稀释本药。

胺碘酮使用稀释液时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盐水稀释。

去甲肾上腺素本药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氯化钠

注射液稀释。

多烯磷脂酰胆碱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

甘露醇避免与无机盐类药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配伍,以免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促皮质素不宜与中性及偏碱性的注射液配伍,如氯化钠、谷氨酸钠、氨茶碱等,以免产生混浊。(急性痛风发作,本药40-80U稀释于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

硫酸普拉睾酮不可用生理盐水溶解,可产生混浊。泰能一瓶含0.5克亚胺培南,0.5克西

司他丁。有效成分为亚胺培南。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

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关于这个问题,园内曾有讨论,例如:

抗生素配液时为什么大多用盐配,而不用糖配?

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

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协和王爱霞教授讲课:比较了静注,100ml,500ml,还是100ml药效曲线下面积大,建议.β—

内酰胺类用100ml溶

在我的病房对于盐水的摄入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到限制的,这时候往往需要将抗生素中的盐水换成糖水,而对于那些没有特殊限定的抗生素在更换后没有观察到大的疗效差别,不知

在观察疗效上是否有更直接的评价指标;

其次,对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延长给药时间是提倡的,直接静推是否不利于维持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如果患者需要限液,我们往往会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可以用较少的溶媒,但时间会维持2小时,不知各位在这方面如何做的。

先将红霉素在糖中溶解,在加入盐中就不析出结晶。感兴趣的可看一下现在的红霉素说明

书。我试验过

首先,最顶楼同学能提出的问题似乎平常,但好多出入临床的医生往往人云亦云,不加思考。我们要有这种质疑的精神,求实求是的精神,这要才能不断进步,在临床工作中让那

些不懂装懂却指手画脚的人沉默。

在此,我只想说一下加抗生素液体用量的问题。我认为,在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所用液体量小一些有益。原因:用液量小可以迅速将药给入体内,减少药物溶解后因氧化等减效。还可以减少因用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肝脏更多的清除作用降低体内药物浓度。总之,用液量小,可以使药物迅速进入机体,迅速达到药物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发挥抗菌作用。药物

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对此句话我有点异议:

1.“青霉素是需要滴注时间长的药物”应该说:“缩短给药间隔,多次给药”。对于此类药,因为药物稳定性的问题延长滴注时间还未达成广泛认同。一般 100ml溶液,30min内

滴完。

2.在国外,很多抗菌药都不用做皮试,而我们的质量谁又敢保证输液泵长时间维持滴注,

药性不会发生变化呢。

3.“青霉素....一开始滴注可以快速达到负荷剂量,随后控制滴注速度”一句有误,因为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以一次给与高剂量,而时间依赖性的药物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越长越好,所以多次给药。

PK/PD对合理应用抗菌素的临床意义

药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体内浓度和维持时间。一定剂量的抗菌素在体内达到的浓度和维持的时间,涉及到体内药动学(PK)过程。抗菌素的治疗作用,与体内药物浓度和维持时间相关,同样也涉及到药效学(PD)的内容。所以,研究PK/PD对合理应用抗菌素,减少抗菌素耐药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通用的衡量抗菌素抗菌活性和治疗效果的指标,是体外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能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MBC),它们也是判断耐药的重要参数。但MIC仅是从浓度上反映抗菌素的抗菌活性,并没有包括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因素。药效学则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加以整合,是及时、正确选择给药途径,使用剂量,最佳间隔时间和适宜疗程,预测抗菌素临床疗效和避免耐药的非常有用的参数。

抗菌素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二种类型,所以在根据PK/PD参数制订给药方案时,也有较大的不同。浓度依赖型抗菌素,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和甲硝唑等。其药效学参数是:24小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C,

即AUIC>125-250时不但起效快, 且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和抑制耐药菌株产生, 临床有效率可达>90%,故应该大剂量每日1次给药(免疫健全患者要求AUIC>25~30,免疫抑制患者要求AUIC>100)。以及血清药物峰浓度(Cmax)/MIC的比值>8-12。如氨基糖苷类为每日1次,喹诺酮类为每日1-2次为宜。国外将氨基糖苷类药物由每日两次给药改为每日一次全剂量给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研究表明,如果喹诺酮类的AUIC>100时,细菌即使未被清除,其对药物的敏感率仍维持在90%以上;倘若AUIC<100,则耐药菌会逐日增加,最终细菌几乎全部耐药;动物感染模型研究也表明,在AUIC<30时,死亡率>50%,当AUIC<100

时,动物感染模型几乎无死亡。

时间依赖型抗菌素(非浓度依赖型),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数品种。其Cmax相对不重要,而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对预测杀菌力更为重要。时间依赖型抗菌素要求血清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T>MIC),其持续时间应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如一项对中耳炎和鼻窦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无论是敏感的还是中介的或耐药的细菌,当β-内酰胺类药物的T>MIC达到40%-50%时,抗菌活性都达到了最大化,对细菌的清除不仅时间加快,而且清除数量明显增多。另外,时间依赖型抗菌素,以通常剂量给药,血清药物浓度达到MIC值的4-5倍,其杀菌作用即处于饱和状态,再增加给药剂量一般不能改善疗效。如头孢他啶,分别给以1g和2g, 每日3次,后者的血清药物峰浓度成倍增加,但药效并没有增加,其原因是T>MIC的比例并没有增加。此类抗菌素没有或很少有抗菌素后效应,维持其血清浓度的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如β-内酰胺类抗菌素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持续时间,即T>MIC为50%-60%时杀菌率最高,药效达到最大化,而碳青霉烯类抗菌素,T>MIC为40%就可以达到最佳疗效,之所以存在这种细微的差别,与抗菌素和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的高低差异相关。不同菌种要求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头孢菌素类抗菌素的最佳疗效为T>MIC 60%-70%,青霉素为50%。目前临床上将青霉素给药剂量提高到每天一次 1000-2000万单位静脉滴注, 以减少给药次数,这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因青霉素的半衰期小于1小时,推荐用药时间为每4-6小时一次。随意延长给药间歇时间,达不到T>MIC和持续时间超过给药间期40%-50%的要求。所以,时间依赖型抗菌素需要每日多次给药,或持续滴注,以维持MIC在间隔时间的50%-60%内。实验证明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治疗肺炎球菌感染动物,当血药浓度T>MIC不超过给药间隔的20%时,死亡率为100%,如达到40%-50%或更长时间时,细菌学清除率可达90%-100%,动物均存活。但也应注意,此类抗菌素的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倍以上时,即使再增加药物剂量,疗效也不会

增加多少。

1、讨论溶媒的量没有太大意义,关键在于单次应用时间。

因为30ml的溶媒只要能完全溶解,如果应用微泵泵入,维持几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100ml

的液体放开滴20分钟滴进去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同药物对单次应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不久前听了美罗培南的一个演讲比赛,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单次应用时间相比1小时、2小时而言,3小时效果最好,理由同xueyaoshi

战友的PK/PD理论。再比如对于流脑这样的病人,我们科的要求是在第一时间先iv160万单位(成人),然后再ivdrip,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千万不要违反说明书,说明书的法律依据的效力是各种依据中最强的,比药典、教课书、专家意见都要强,违反说明书打官司肯定输

理想状态的抗生素给药方案:先给单剂量静注,使血药浓度达峰,再给静点维持稳定血药浓度。但静注抗生素风险太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以及注射部位强烈刺激,所以弊大于利,

还是不这样用的好。

我是做临床药学的,从药学的角度说说吧:

1.抗菌药一般不主张静脉推注,可能过快的注入带来过高的血药浓度易发生不良反应。只

是在一些一级医院病人经济拮据,为节省费用常见。

2.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

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3.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

率比较高。

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对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检查情况记录表(卫生部),相关的条款就有溶媒的选择是否合理这一条,我们也是按照这些理论去查的。

青霉素是需要滴注时间长的药物。它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由青霉素浓度高于MIC的时间长短决定,因此一开始滴注可以快速达到负荷剂量,随后控制滴注速度,使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越长越好。在国外甚至有采用输液泵长时间维持的方法。类似青霉素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β-内酰胺类药物、碳青酶烯类药物等。根据PK/PD,此类药物除了延长滴注时间外,还要缩短给药间隔,需用q8h或q6h。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抗生素的抗素作用主要发生在被感染生物内,即使用碱性溶媒又能体高机体多少PH值?

我认为使什么样的溶媒重点关心的是抗生素的稳定性,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类:时间依赖性杀菌具有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的抗菌药,为β内酰胺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伊曲康唑等,PK/PD参数是以T>MIC为参考;

另一类:时间依赖性杀菌具有强持续效应的抗菌药,为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四环素类、万古霉素、氟康唑等,PK/PD参数是以AUC/MIC为参考。

而再一类就是:浓度依赖性杀菌和具有强持续效应的抗菌药,为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制霉菌素、两性毒素B等,PK/PD参数是以AUC/MIC或Cmax/MIC为参考。在临床上,抗生素(我指的头孢类)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还有盐水,糖水配置,用100ml,250ml我都用

过。

1.关于静脉注射的问题:很多抗生素说明书,在用药途径上,均提到可以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我在临床上碰到的静脉推注(缓慢)的病人,也没有碰到有不良反应的。但静脉推注一定要缓慢,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易产生不良反应。第一次看到静脉注射的时候,也有和shanfeng一样的疑惑,但教授的解释是控制补液量,就像抗生素为什么有的用100ml,有的用250ml稀释一样,比如少尿患者。

2.关于糖水配置的问题:前面战友也都有提及,就是溶媒的PH值对抗生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抗生素在盐水中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但是在临床上,碰到一些病人还是用糖水配抗生素,比如一些需要限制液体输入量,但是又需要能量补充的病人,虽然也知道糖水会影

响效果,但是为了兼顾,还是这样做了。

其实,虽然这些问题心里似有答案,但是正如shanfeng所说,教科书上没有明确的提及,临床上如此用了,但是究竟那个模式最好,是不是应该个体化,不得而知!药物间隔时间还要考虑多方面,包括半衰期的,阿奇霉素半衰期约41小时,可以保持体内浓度长时间>MIC,

但万古霉素半衰期约3~ 9h,肾功能正常时。

常用皮试液配制方法

常用皮试液配制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1、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以青霉素一瓶(80万u)为例,注入等渗盐水4ml则每ml含20万u. 取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2万u. 取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2000u. 取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200万u. 取青霉素皮试液(含20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2、头孢唑啉钠皮试液的配制 0.5g/瓶头孢唑啉钠加等渗盐水至5ml -→ml 取瓶加等渗盐水至5ml -→2mg/ml 取瓶加等渗盐水至5ml -→60μg/ml 取头孢唑啉钠皮试液(含6μg)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3、头孢曲松皮试液的配置 在1 g的头孢曲松钠中加入生理盐水4 ml,充分溶化,使每毫升浓度为250 mg/ml。 用1 ml注射器从上液中抽取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使其浓度为50 mg/ml。 取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使其浓度为5 mg/ml。 取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即成浓度为500 μg/ml的皮试液。 取头孢曲松皮试液(含50 μg/ml)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4、氨苄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0.5g/瓶加等渗盐水至2ml -→250mg/ml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 -→25mg/ml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 -→ml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 -→ml 取氨苄青霉素皮试液(含25μg)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5、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制 (1)每支安瓿内含TAT1500U,加生理盐水至1ml(因原液只有) (2)取加生理盐水充分摇匀,每ml含150u. 取(含15U)于前臂掌侧下段局部消毒后皮内注射,20min观察局部反应。6.门冬酰胺酶①皮试液的配制 a.取门冬酸胺酶1000u加生理盐水lml溶解后 即成1000u/ml. b.取上液0.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即成。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取皮试液0.lml在前臂作皮内试验,结果判断同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不可田。 ③注意事项 a.不同药厂、不同批号产品的纯度和过敏反应均有一差异,使用时必须慎重。 b.有过敏史的病人应十分小心或不用。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配,有区别吗? 大部份用生理盐水好,但也有的要用葡萄糖.因为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

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 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 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 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

八种炎症切忌使用抗生素

八种炎症谨慎使用抗生素 王廷治胥燕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 在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人类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从十九世纪的五十岁提高到现在的六、七十岁,抗生素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也正因为如此,抗生素的不恰当应用,滥用比比皆是。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思维定式:只要身体患病了则是发炎的象征,就要用抗生素。其实,有的疾病虽称“XX炎症”,但其致病因素却是多种多样,不宜一概而论而使用抗生素,用之不当反而适得其反,出现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八类炎症就须严禁使用或慎用抗生素:病毒性肝炎:肝炎是由病毒所致,临床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部分病人可有发热,黄疸等。甲肝戊肝由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是由血液传播。其治疗均应以抗病毒,保肝治疗为主,辅以其它综合治疗及饮食调节。 接触性皮炎:包括化妆品皮炎,染发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胃肠道荨麻疹等,都有接触“过敏源”病史。多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及结痂。过敏源有对苯二胺,金属镍,橡胶制品,香料,汞剂等。其治疗以除去过敏源,局部冷湿敷,外涂糊剂或激素霜剂,全身可用抗组胺药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可分有菌性前列腺炎和无菌性前列腺炎,无菌性前列腺炎却占慢性前列腺炎的80-90%,其它10-20%有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包括原虫,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等,这提示说明其抗生素不是最佳选择。使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且不宜长期应用。 多发性神经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呈手套样,袜子样分布的感觉障碍,下动运元瘫痪和营养障碍。治疗首先是病因治疗,结合新针治疗,湿热敷,被动运动,推拿,体育疗法或理疗等。 胃炎:是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病变,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分为急、慢性胃炎,治疗时应停用一切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或饮食。使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且抗生素有许多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胃肠的刺激和毒副作用,千万不要滥服抗生素。 腱鞘炎:多由于长期、反复、持续力量稍大的生理性压迫、摩擦、姿态不正等造成的组织肥大和增生,累积迁延而成慢性损伤,多与职业有关。治疗原则为限制致伤的动作,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等,类似的疾病有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等。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呼吸科)

呼吸内科是应用抗生素相对较多的科室,如何规范极其重要。关注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I]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I](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I],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B]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

部分常用抗生素配制

常用抗生素配制 一、试验中抗生素应用的种类: 1.倍他-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针,氨氯西林针、青霉素G针等;(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唑林针、头孢拉定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哌酮针、头孢他啶针、头孢夫辛针等;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 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5.其他类(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属于几个小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还有一大类是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这类药副作用比较大,现已很少用! 对乙酰胺基酚不是抗生素,他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痛经,关节痛等。 二、试验中常用抗生素配制 1、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2、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3、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4、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5、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g/ml) 溶解250mg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2.5ug/ml~2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6、链霉素(streptomycin)(50mg/ml) 溶解0.5g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7、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5mg/ml)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 英文名:AmbroxolHydrochloridea ndGlucoselnjectio n 汉语拼音:Yan sua nAn xiusuoPutaota ngZhusheye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氨溴索,其化学名称为:反式-4-{ (2- 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 分子式:GaH19Br2CIN2O 分子量:414.57 辅料为葡萄糖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粘痰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着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应用本品治疗时,病人粘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着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 2、毒理作用 中盐酸氨溴索的毒性指数非常低。Ames试验和维核试验表明,盐酸氨 溴索无突变性。小鼠及大鼠的致癌性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无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本品静脉滴注后,较多分布与肺、肝、肾、为90%半 衰期为7-12小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从尿中排泄。 主治及用法 【适应症】 1、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性加重、哮喘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治疗。 2、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3、早产儿及新生儿呼吸道窘迫综合症(IRDS)的治疗。 【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天2-3次,每 次15mg,严重病例可增至每次30mg= 6-12岁儿童:每天2-3次,每次15mg= 2-6岁儿童:每天3次,每次7.5mg。2岁以下儿童:每天2次,每次7.5mg。婴儿(IRDS)的治疗:每日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至少5分钟。本品(pH5.0)不能与pH 大于6.3的其它溶液混合,因为pH增加会导致本品游离碱沉淀。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用葡萄糖配伍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用葡萄糖配伍,有区别吗? 大部份用生理盐水好,但也有的要用葡萄糖.因为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 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 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 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 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 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人教版选修二第1章第1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合理使用抗生素。 2.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三、学习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的使用很普遍,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教材设计思想。具体建议如下:关于抗生素在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既要讲“史话”,还要讲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生各种炎症时,通常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正是抗生素帮助我们治愈了多种疾病。教学中可以从“史话”说到现实;也可以从现实说起,再回顾历史。关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资料分析,一定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联系诸如细菌的正常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内环境稳态、自然选择、食物链等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上述问题。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结合上述资料分析,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讨论,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条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给学生两个患病的宝宝,让学生讨论宝宝患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病原体感染? 学生回答:病毒、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给学生展示这些微生物的图片。 再提出问题:“这些微生物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是医生你怎样诊断孩子的病因及给家长提供怎样的治疗方案?” 学生回答:通过验血,诊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根据病情给孩子开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很严重建议静脉输液。 实际上医生一般不建议静脉输液抗生素,因为长期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那么抗生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最初的产量很高吗? 导入抗生素的史话 (二)教学过程 1、抗生素的史话 尽管早在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发现了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十分困难,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青霉素的应用价值。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弗莱明从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010/10/15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银量法测定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莫尔法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原理: 银量法需借助指示剂来确定终点,根据所用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又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本实验在中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来测定Cl-的含量: Ag+ + Cl-= AgCl↓(白色) Ag+ + CrO42-= Ag2CrO4 ↓(砖红色) 由于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的溶解度,所以在滴定过程中AgCl先沉淀出来,当AgCl定量沉淀后,微过量的AgNO3溶液便与CrO42-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出滴定的终点。 本法也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氯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①酸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②锥形瓶(6个)、洗瓶。 ③电子天平。 2)试剂: 分析中,除非另有说明,限用分析纯试剂、蒸馏水或相同纯度的水。 ①AgNO3(s.A.R.) ②NaCl(s.A.R.) ③K2CrO4(w为0.05)溶液 ④生理盐水样品 四、实验步骤 1)0.1mol/L 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 AgNO3标准溶液可直接用分析纯的AgNO3结晶配制,但由于AgNO3不稳定,见 光易分解,故若要精确测定,则要基准物(NaCl)来标定。 称取1.702g AgNO3,加适量水溶解,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线。2)标定: 准确称取0.0585g NaCl,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各加25ml水使其溶解。加1ml K2CrO4溶液。在充分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记录 AgNO3溶液的用量。重复滴定二次。计算AgNO3溶液的浓度。 表一:各物质加入质量和滴定到终点的体积 瓶号 1 2 3 NaCl(g)0.0585 0.0583 0.0583 K2CrO4(ml) 1 1 1 蒸馏水(ml)25 25 25 n(NaCl)(mol)0.001 0.000997 0.000997 AgNO3(滴定前 ml) 4 13.2 22.3 AgNO3(滴定后 ml)12.9 22.3 31.3 消耗AgNO3体积(ml)8.9 9.1 9.0 3)测定生理盐水中NaCl的含量: 用移液管精确移取已稀释的生理食盐水25ml置于三个锥形瓶中,各加入1ml K2CrO4指示剂,用标准 AgNO3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边摇边滴)。重复滴定二次,计算NaCl的含量。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优选稿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 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

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 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1.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 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 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 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具体参考药学方面的知识.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 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 (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 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抗生素类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

可怕的抗生素:千万不要乱用阿莫西林了!

可怕的抗生素:千万不要乱用阿莫西林了! 如果有人对你说,阿莫西林是对抗发炎的“神药”,我想你一定不会质疑吧。毕竟如果感冒了嗓子痛,就“来盒阿莫西林”;发烧了,就“来盒阿莫西林”;有点头痛,也要“来盒阿莫西林”……反正,无论哪里发炎,吃点阿莫西林准没错!打开自己家里的小药箱,几乎每家都有几盒“阿莫西林”备在那里。可是你知道吗?被你奉为“神药”的阿莫西林其实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在日常药品管理中应该是需要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才可以购买、使用的。它的主要攻击对象只有对其敏感的细菌,对其他细菌、病毒、真菌都是无效的!关于抗生素, 你知道多少?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曾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神奇的功效,在人类历史上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果不加限制的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发生——抗生素滥用。世界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可怕的抗生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马院长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我们抗生素

研究所的一个技师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马院长,现在鸡蛋买不到了。我说鸡蛋怎么可能买不到呢?大街上哪里买不到鸡蛋呀。他跟我说,他们很多细菌的培养需要用到蛋清,但他用从市面上买鸡蛋,提取鸡蛋清来养细菌,养一个死一个。”这貌似笑话一样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很多食物里面都含有抗生素。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的公共卫生问题。滥用抗生素,后果有多严重?一、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各部分细胞和器官造成损害。二、细菌耐药性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 泛的耐药性。细菌为了生存,它就会不断进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适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也就是说,会导致在以后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起不到作用,则必须使用更强力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无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 产生作用。三、延误病情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患者病情认识不深,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导致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会因此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如何正确应用抗生素?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3.剂量要足、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一、简述如何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 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药和杀蜱螨药)。 由于动物的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光 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 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 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适应症 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 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 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迅速溶 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 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得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有些蠕虫或球虫容易对某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产生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导致经济损失,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轮换用药是指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用数月后,换

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穿梭用药是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刀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用药原则 要根据所用动物及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剂型和投药途径。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制、病情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了解用药历史,注意配伍禁忌,重视科学养殖,定期阶段性驱虫,减少经济损失。在制定驱虫计划时,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药品及低剂量长期添加,造成畜禽对药品的敏感性下降,用药后达不到一定效果,导致寄生虫病严重,要做到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在实施全群驱虫时,先进行小群实验,避免发生大批中毒,以确保疗效,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严禁超剂量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驱虫后要集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防止病原扩散。驱虫药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以免误食,操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摘要 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应用于疾病的筛查,发现,诊断以及监控。本文提供了在临床检验中制备及染色出优质血涂片的一种参考。虽然在如何人工制备血涂片上仍存在某些“工艺”,但是已尽可能采用了客观标准使得临床实验室能准备和染色出优质血片。本参考中包含固定和染色手工工艺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关键词:血涂片制备,染色 前言 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检测方法之一,但似乎没有关于血涂片制备要求,程序及潜在问题等的综合性文献。虽然血涂片的制备是个简单的过程,但作为一种检测方法,有很多因素可导致检测失败或比其预期低效。本文应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请求所写,并作为实验室血细胞计数板的指导方针。本文旨在提供临床检验中用于形态评价的血涂片制备及其染色的指导和标准化。显微镜分析过程和解释不在本文的范围内。 列举的方法中包括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验室的适用方法。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最高水平的指标,但应在所有条件下可达到其规定的指标,以确保诊断测试的质量,以免降低病人护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无论对于病例发现,诊断或疾病监测,血涂片显微镜分析所得数据通常在临床情况中起最终和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方便参考使用,本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格式来描述涉及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各个步骤。 血涂片制备 载玻片 载玻片应由最高纯度的耐腐蚀玻璃制成;通常不可接受其他材料如塑料。典型玻片为75×25mm,约有1mm厚度,必须平整,无扭曲和波痕,而且必须澄清无色(“水白,无色透明”)。荧光显微镜检测必须使用无自发荧光的玻片。 最好使用预洗过的载玻片,但至少实验室必须确保载玻片无划痕,干净无尘、绒线,油脂(指纹),而且必须干燥。这就意味着在潮湿环境中,载玻片必须能抗水。在所处密闭容器开启后,载玻片必须保存于干燥器或装有无水(甲基)乙醇或乙醇与丙酮混合液(3:1)的容器内直至被使用。 载玻片需一直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只能在立即使用前开启。载玻片可以是平面的或有磨砂或涂层面以供书写。与有直角边缘的载玻片相比,圆边或有破口的载玻片使用上更安全,降低了皮肤和手套割破或刺破的几率。 载玻片的清洗 脏的载玻片需浸透在60℃的清洁剂中清洗15-20分钟,然后用热水冲洗并干燥。新载玻片需置于重铬酸钾洗涤液中(20g Cr 2 K 2 O 7 溶于100mL水并加入900mL浓硫酸)48小时。之后用流动自来水彻底冲洗。载玻片应保存于95%甲醇中,使用前小心擦拭干净并干燥。 血涂片制备方法 典型的血涂片制备方法是:人工(楔入,盖玻片),半自动(楔入,旋转),以及自动(楔入)。 楔入法(“推”) 人工、半自动及自动化环境中常用此法。若正确使用楔入法,可有足够大的区域供显微镜检测使用:这种区域中所有的细胞彼此几乎不接触或分离(单层部分)。对于显微镜检查来说,涂片上距推动起始处最远的部分会很薄(导致产生形态改变),然而距推动起始处邻近的部分会很厚。 自动化装置能够制得优质的血涂片,比通过人工方法得到的血涂片相比更具一致性。楔入法制备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类型细胞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单核细胞(以及其他大的白细胞)被推向铺展膜(“羽状”边缘)底部以及两侧。与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仪相比,

抗生素用糖水还是盐水

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 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1.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

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 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使药物的血浆内浓度快速升高,起到尽快抗菌的效果. 2.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 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使用3天以上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应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 目前所用抗生素大多数为广谱型,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将体内对药物敏感的非致病菌杀死,因而可引起菌群失调症,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对于较严重的炎症,宜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 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抗生素使用上的误区: ----抗生素并非越新、越贵越好.有人错误地认为,药愈新、价格愈贵,疗效愈好,并以此作为用药标准.这种用药方法忽略了治疗

的针对性,即忽略了新、老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同类而不同品种药物之间的差别.以头孢菌素为例,对于阴性杆菌,特别是产酶耐药阴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如术后感染、烧伤后创面感染等),头孢菌素确是愈新愈好,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明显超过第二代和第一代;但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疗效却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因此,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新品种抗生素都优于老品种. 还有一种不论感染疾病的轻重,盲目将高效品种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的做法,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例如不加选择地将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常用抗生素使用,必然会诱导产生对多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交叉耐药的高度耐药菌.一旦因这种耐药阴性杆菌引起严重感染,则病情难以控制,因为至今尚无一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类耐药细菌.反之,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如人为地规定先用便宜的常用药,采取逐渐“升级”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因此,在临床上,如能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则可降低耐药菌的增长,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这对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延长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感冒不定要用抗生素治疗.不少感冒患者就诊时,常向医生点名要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妥的.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