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

学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一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开基创业17年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资料回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人民政府在所有学校进行的一系列做法。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新中国17年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这一目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较多,可以事先让学生搜罗充分的信息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文革期间教育受到极大破坏,你有没有资料可以拿出来讲一讲(比如,看过的历史材料,自己家的老一辈讲过的或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具体的经过只需要依据教材阐述即可,在阐述时,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补充资料重点讲解邓小平对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两大战略措施。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资料或是从报刊新闻介绍中了解到的信息,启发思维,引起求知的兴趣。例如:河北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学生做根雕、山东平度山区的希望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图片展示等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取得的重大成就。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本课内容放映一些我国教育成就的录像片或幻灯片,以增强直观性。

教学过程: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就?

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⑴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

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工作

⑶作用:

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可贵的指导。

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

①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对教育的领导

②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方针

③高等教育逐步发展

7、文革前的教育

成就: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①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②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①领导体制: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②教学体制:“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③高校招生: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①对象:工农兵

②方法: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③影响: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教育界拨乱反正

时间:文革后

标志:恢复高考

2、教育体制改革

⑴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⑵1987年十三大

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3、科教兴国战略(1995)

⑴背景: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⑵意义:是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㈡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1、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成就

⑴教育立法进步较大

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

⑶中等教育实行普教、职教并举。

⑷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本课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文革十年教育事业遭到重大打击,教育质量大幅下降,民族文化素质下降。进入新时期确立包括拨乱反正、三个面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及教育立法等有力措施,使教育事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B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B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C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三代人的教育”访谈活动中的访谈问题,了解设计访谈 活动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设计访谈活动方案。

教学点评 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准确理解与把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制定的“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正确解读人民版教材。据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定为本课的主题与灵魂;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从宏观角度看,能够紧扣主题,把人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重点,较充分地展示了共和国在教育上的辉煌成就;从微观角度看也能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知识,如在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奠基阶段,是以扫盲教育为突破点。本课也很好地凸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坚持以史实为基石,通过对史料(实)的精心选择与有效呈现,较好地体现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基本的学科特色。 第二,形成了较理想的基于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从知识结构看,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处理为“奠基”“挫折”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既忠于教材,又优化了教材。从教学流程看,是从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访谈活动方案开始,到学生交流访谈方案结束,把对共和国教育史的了解与掌握作为帮助学生设计访谈方案过程中的一个知识背景环节。这样的设计是极为巧妙的。从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看,由于是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开始,到“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呈现结束,这一维度的达成度是显而易见的;至于“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由于知识结构清晰,主干知识突出,学生应当能较好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则通过“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访谈设计、通过扫盲教育、食指的诗、高考试卷用纸的决定、教师资格证书(实物)等细节的呈现,通过“中日教育情况的比较”“为什么要考大学”等设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代中国的热点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不但使学生不断地形成较高品位的情感体验,更是从深层次上打动了学生的心。总之,经过朱能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出色执教,三维目标得以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达成,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处理尤为突出,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 第三,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不但从形式上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之所以在这方面能够成功,主要是通过了以下三个途径:民主与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对话;问题引导下的对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的研读;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的探究与讨论。实际上,这些方法是老师们常用的,本节课之所以奏效,关键有二,一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师生平等意识;二是对细节的处理与把握。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新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呈现方式还是学生答问后的处理,都会对效果产生可特续影响。 第四,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同样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现象与乡土史均是可以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朱能老师在处理本课时,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卡片”等资料。其次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如“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习题3 华东师大版

第19课教育世界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歌颂的国策是() A、一国两制 B、对外开放 C、科教兴国 D、和平共处 2、实施义务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 A、(1)(2) B、(3)(4) C、(1)(2)(3)(4) D、(1)(2)(3) 3、据报道,某地一位家长不让孩子上初中,被学校以违反《义务教育法》告上法庭,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84年 B、1986年 C、1988年 D、2000年 4、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一举措是哪一部法律的具体体现()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据统计,1949年我国有普通高校200多所。到2000年,我国有普通高校1000多所。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A、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B、学校数量大大增加 C、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D 、学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6、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虽已形成相当规模,但学科门类还不齐全 D、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成绩显著,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 (二)综合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不同群体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力,尤其是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五十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在全国有计划分阶段地普及。小学教育已在全国占人口91%的地区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少数民族的教育迅速发展,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在中国形成,从而有利于在教育领域中跨国交流和合作。 中国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办学力量投资为辅的教育体制。当前,地方政府主要是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以兴办高等教育为主。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包括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办学力量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实施中央政府有关的法律、条例和方针政策,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办学力量和办学计划,推进和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改革。 中国的教育体系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教育。中国政治历来把基础教育放在发展教育事业的首位。自从1986年通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普及了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则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 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一个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其中包括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普通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大专一般是3年制,本科大学是4年制(医学和有些工程技术专业是5年制),硕士2-3年,博士3年。五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1年,中国还制定了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制度。通过多次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人教育包括学历教育、扫盲教育和其他针对成人的各种教育。至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已办了871所成人教育学院和大学,800余个函授教育点和成人夜校。自考教育已发展到250多个专业,3000万人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总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教育事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我们有信心建立起一个与国情相适应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制。

2020年梁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梁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该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 A、正确,教师应该终身学习 B、正确,教师应该无私奉献 C、错误,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 D、错误,教师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 【答案】A 【解析】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是教师培训进修权利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故选A。 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故选B。 3、我国的教育家()早就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A 【解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故选A。 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故选C。 5、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故选A。 6、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时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众多藏书。这说明 ()。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答案】B 【解析】人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人的发展也是有规律性的。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以及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另一方面,不同系统的发展速率、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 7、()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反馈 D、课外辅导 【答案】A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县辖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xx 所,其中小学xx 所,初中xx 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xx所。全县现有幼儿园xx所。全县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人,普通高中xx人,职教中心xx人,特教学校xxx人,幼儿教师xx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x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x 人,普通高中xxx人,职业高中xxx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学生xxx 人。全县在园幼儿xx人。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xxx经济的战略措施,教育事业规模

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度重视,积极担负县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切实将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规划,研究措施。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视、同期部署、同步考核。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组织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县教育工作。 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充分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调配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县教育支付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政府抓投入、抓建设、抓硬件;教育局及各学校抓管理、抓质量、上水平。为促进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确保全县教育工作健康、优质运行。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一是xxx迁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xx亿元、占地xxx亩,目前已经完成立项、选址、土地预审、设计与勘察招标等前期手续,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城区xxxx小学新建项目。

2020年象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象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故选C。 2、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答案】D 【解析】技能可以划分为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故选D。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答案】C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4、教育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体现的功能属于()。 A、个体享用 B、经济发展

C、文化选择 D、个体谋生 【答案】A 【解析】斯宾塞强调教育对于个人生活的价值,他认为社会进化到今天,快乐、幸福已成为人类应有的目的,所以,“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斯宾塞认为多数人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可以说只是个人的事情,所以他提出的教育目的是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故选A。 5、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答案】C 【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故选C。 6、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很强,但教学不讲究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惟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此推断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答案】B 【解析】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疏远为其中心和行为特征。故选B。 7、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及教育者的德育业绩具有()。 A、认识功能 B、扩展功能 C、巩固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D 【解析】受教育者的发展程度、德育工作的好坏,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进行评价的,因此德盲目标具有评价功能。故选D。 8、“望梅止渴”属于()。

2020年平昌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平昌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答案】D 【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选D。 2、“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为了服从社 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故选B。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型的课程结构。在小学阶段

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采用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故选B。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取得教师资格所需条件的是()。 A、国籍 B、品德 C、学历 D、民族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所需的条件有:国籍、学历、品德。但是不限民族。故选D。 5、现代教育与以往教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提倡教师要具有()的精神和素养。 A、合作 B、敬业 C、严谨 D、爱学生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应具有合作的精神和素养。故选A。 6、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属于普通中学在()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C 【解析】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故选C。 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A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故选A。 8、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 A、“大学者,研究髙深学问者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案例

导入:新闻链接 2006年9月起,宁波市采取“两免一补助”政策,全免学杂费、住宿费、补助书费,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这也是宁波教育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件事。这彰显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回首历史我们看到新中国的教育从起步发展到今天,走的都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讲授新课: 一、 出示图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拉开了序幕。这是摄于当时的一张照片解读并结合教材指出它反映了当时教育的哪一个特点?(从照片所传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中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建国后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等,得出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特点,这就是有别于旧中国新型的教育。)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 然而随着1966年政治寒潮席卷大地,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此前,我让我们同学走访了亲历这段历史的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录音,让我们来听听历史留给老人的记忆。 出示声音文件(资料来源于“三代人眼中教育”调查) 老人直白、朴实的话给了我们很大震撼,我想最有感受的应该是采访他的同学,下面我们请他来谈谈自己的感触。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教育的春天在哪里呢?借用艾青的诗“去问解冻的河流,开花的大地吧!”文革结束就犹如解冻的河流,开花的大地,给教育带来了生机。三、 小组讨论:结合身边的例子,讲讲改革开放教育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实惠? 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四、 新中国的教育从起步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我们的父辈、兄长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挥之不去的烙印,也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沉甸甸的分量。而曾几何时“知识越多越反动”成为风行一时的口号。今天,教育被提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杠杆。 一起来看几段材料: 经济进步依靠的是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这个要通过教育起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祈祷了很大作用。教育推动、促进了人以及社会发展。正所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也正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原因。同学们我们一定已经感到教育沉甸甸的分量了吧!这还不足以成为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的动力吗?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创造财富。可是我们也听见了教育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请看来自中日夏令营的报道: 透过夏令营的较量,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当真正做到了教育就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质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理想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不仅仅停留在“以孝为先,以文相授”的层面。如今,人们更关注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多种类型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人才结构的调整、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半城镇化”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坚持向工农开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有计划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有

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乾坤纵横科技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汤原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汤原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按照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新授和巩固课 B、研究型课程 C、单一型课程 D、综合型课程 【答案】B 【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故选B。 2、“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答案】B 【解析】“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故选B。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育领域,这句话反映了因材施教的

原则。 4、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答案】C 【解析】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初等教育。 5、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可能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A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所以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的认知风格可能是场独立型。故选A。 6、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故选C。 7、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A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性、课程内容严密统一性,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故选A。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实际,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重视教 育发展的措施有 哪些?取得了哪 些成就?“文 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 和破坏?科教兴

A、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收回教育主权。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 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制定人民教育方针。 A、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人民教育的指导方针) 作用: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B、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 作用:为中国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指导。(3)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第二框题“文化的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1、表现; (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基础教育受到巨大冲击。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2020年清徐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清徐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之间的关系是()。 A、相当于 B、不低于或高于 C、不高于 D、无关于 【答案】B 【解析】《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故选B。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 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故选B。 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其中,()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 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 A、策略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实用性知识 【答案】B 【解析】A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B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

于“怎么办”的知识。C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故选B。 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D 【解析】操作熟练阶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故选D。 5、()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提升道德品质 D、提升智力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故选A。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故选D。 7、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被称为()。 A、人格五因素模型 B、因式理论 C、16因素理论 D、3水平6阶段理论 【答案】D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反应,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D。 8、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

【教学设计】《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版)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 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 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 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利用视频片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会从电视剧等中提取正确 的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对具体 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实际,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教学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1)按《共同纲领》规定,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2)改革学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2.人民教育方针的制订及实践: (1)制订: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教育改革实践:刘少奇倡导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与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两种劳动制度”。在办学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3.取得成就: (1)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变化

十一五教育成就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别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学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达到2976.7万人,比2005年增加797.6万人,增长3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 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670万人,比2005年增加639.6万人,增长1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1.9%,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四)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五)成人教育与培训蓬勃发展,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2010年,高等教育培训注册学生263.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万人次,增长70.2%;

2020年上蔡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蔡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引导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德育活动的关键是()。 A、促使学生品德结构完善 B、激发学生道德冲突 C、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D、解决德育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 【答案】B 【解析】要引发和提高儿童全身心投入德育情境,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角色,体验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在冲突中产生、解决、再生产和再解决中推动结构的转换和重组,促使儿童道德阶段形成。故选B。 2、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功能中的哪项功能?() A、教育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功能 D、示范功能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等方面。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体现的是实践功能中的教育功能。故选A。 3、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A、唯一组织形式 B、重要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答案】C 【解析】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故选C。

4、在《德育纲要》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答案】C 【解析】在《德育纲要》中,爱国主义教育都处于核心的地位。故选C。 5、()的教学程序一般要经过“感知一理解一深化”三个阶段。 A、尝试教学模式 B、情境教学模式 C、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D、六因素单元教学模式 【答案】B 【解析】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一理解一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故选B。 6、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 A、主导 B、客体 C、主体 D、媒体 【答案】C 【解析】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故选C。 7、《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従刑以上刑事处罚,且己经取得教师资格的() A、保留教师资格 B、丧失教师资格 C、由所在学校中定其教师资格 D、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其教师资格 【答案】B 【解析】《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言治取得教师资格的,使失教师资格。故选B。 8、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的课程称为 ()。 A、研究型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