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复习(整理版) 2

地方政府学复习(整理版) 2
地方政府学复习(整理版) 2

地方政府学重点复习题目

一、名词解释(5*4)

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5)

2.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是一个国家地方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地域上的安排,它是指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构成机制,包括地方政府内部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等。(44)

3.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76)

4.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职能关系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90)

5.地方政府间关系:指围绕地方政府展开的公共组织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跨区域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97)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132)

7.地方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144)

8.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168)

9.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190)

10.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216) 11.社会网络组织体系:是指在省或州、市、县、社区等不同地域内以及不同地域之间,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组织等治理主体围绕解决某些公共问题或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者结合的组织网络。(232)

12.地方政府行政文化:是地方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当地公共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理念、行政心理和行政规范的总和,它源于地方公共行政的实践,受到特定地域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制约,反映了地方政府行政系统深层的本质属性。(312)

13.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组织之间的、潜在的、基于长期的互动交往而建立的彼此间的信任模式,拥有的关系网络及互惠的规范。(347)

14.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382)

二、单项选择题(10*1分)

三、简答题(4*8)

1.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8

(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

(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2.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65

(1)必须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划定。

(2)必须在法定的地域范围内行使。

(3)必须在法定的事务范围内行使。

3.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65

(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府内授权。

(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当地居民的让渡。

(3)混合体地方政府的权力一部分来自于当地居民的让渡,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授予。

4.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职能:85

(1)做好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完善经济法规。

(3)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者。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通过个人所得税和转移支付等各种措施缩小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差异,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培育劳动力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6)地方政府要发挥好市场监管职能。

5.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92

(1)职能重心的转变,就是指地方政府把哪项职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哪些方面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职能范围的转变,主要是指重新划分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范围,政府把握好该管、有能力管好的领域,退出不能管、管不好的地方,正确地处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①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②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

③实现从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

④实现从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

(4)职能关系的转变,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之间职能的重新划分和配置。

6.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特点:104

(1)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是以权力配置为基础的,横向关系是以利益划分为基础的。

(2)地方政府间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3)地方政府间关系突破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中心模式,转变为多中心参与的网络模式。

(4)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手段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协调模式。

7.构建中央与地方新型伙伴关系的内容:109

(1)中央通过拨款等财政手段在增强地方对中央依赖的同时促成地方对中央政策的支持和贯彻。

(2)社会力量加入到治理结构中来,使得权力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三部门、私营部门中间运转,从而形成一种以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和增强行政绩效为目的的互动网络,有利于增强中央和地方的相互依赖。

(3)中央政府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间事务的协调中去,以降低地方自治政府之间的协调成本。

8.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153

(1)能源生产和供应服务,包括电力、天然气、煤气、石油液化气的生产、输送以及服务;

(2)给排水服务,包括水源建设和服务、水的生产供给以及污水的排放和处理;

(3)交通服务,包括航空、铁路、汽车、运输等对外交通服务和城镇道路、客货运输、公交等区域内交通服务;

(4)邮电通讯服务,包括邮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服务等;

(5)环保服务,包括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等;

(6)防灾服务,包括防火、防震、防洪等服务;

(7)战略设施服务。

9.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改善对策:198

(1)更新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理念,把绩效观念切实引入到政府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持续性的绩效管理,重视日常工作中的绩效监督与反馈,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评估过程,将绩效评估的结果与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相应的政府预算机制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有效地引导和激励相应的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绩效。

(2)完善与绩效管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3)加强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可行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切实落实公民参与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

(5)加快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现代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10.西方国家当代地方治理实践变革的内容:221

(1)分权化改革(2)企业化运作(3)市场化服务(4)网络化管理(5)区域化合作11.多中心治理模式的优势:229

(1)多中心治理倡导公共事务处理主体与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

(2)多中心治理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

(3)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的新角色和新任务;

(4)多中心治理强调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12.地方政府主导的公民参与方式:248

(1)参加定期性的政治活动;

(2)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参与公共决策;

(3)参加地方政府部门举办的听证会;

(4)通过特定的信访制度表达利益诉求。

13.地方政府优化地方社会资本生长环境的的方式:349

(1)继承传统文明(2)借助网络媒介

(3)培育信任文化(4)积累互惠的社会规范

(5)发展社团组织

14.服务型政府的评价标准:384

(1)公民满意度(2)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3)公共决策的互动程度(4)组织结构的灵活度

三、论述题(1*20)

1.从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视角,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变迁、特征和理性归位(第三章补充资料第五个部分)

(1)变迁:①职能内容上的增加或减少②职能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③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变④职能权限的弱化或强化

⑤权力结构的集中或分散⑥职能性质的积极或消极

⑦政府能力的增强或减弱

(2)特征:①系统性②动态性③长期性

(3)理性归位:①健全宏观调控体系②加强市场监管

③做好社会管理④强化公共服务

2.试述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主要内容、优势和不足(第二章补充资料)

(1)主要内容:(百度)

(2)优势: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县域经济发展较快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不足:①管理幅度过大②跑厅钱进(腐败)

③市、县矛盾无法有效解决④无法有效促进城乡统筹

3.试述传统集权模式的困境和分权化变革的基本思路:234

(1)传统集权模式的困境:

①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抑制了市场的作用;

②集权与控制致使地方政府缺乏灵活性与应变力;

③“行政国家”或“全能政府”阻碍了现代民主的发展;

④行政集权导致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发生。

(2)分权化变革的基本思路:

①从权力内容的变化看,分权化实际上是政治、行政等多种权力的划分、分配与调整的过程;

②从权力运行的方向看,分权化既有中央政府和较高层级地方政府的权力下放过程,也有中央政府从低层级政府收权的情况;

③分权化理念主张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问题的处理过程中采用协作、互动的处理方式;

4.多中心治理主体的构成、角色转换和前提条件:342

(1)主体的构成:①地方政府②企业型组织③非营利组织

(2)角色转换:①地方政府应从单纯使用权力到注重树立法理权威

②企业型组织应从注重利润索取走向回报社会、担当社会责任

③非营利组织应从依赖走向自治

(3)前提条件:①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

②公民社会的构建

③权力资源的再分配

四、案例分析题(1*18)

案例一:房价高企的关联方和成因

2005年到2007年,全国各地“圈地运动”方兴未艾,房价居高不下,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诟病。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收效甚微。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关各方,如一些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精英和房地产商具有共同利益,它们在共同利益的纠结之下,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问题:请你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剖析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精英和房地产商的在消解国家宏观调控中分别所起的作用,并且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答案:

1.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精英和房地产商所起的作用。地产商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核心;地方官员为房地产业推波助澜,从中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即土地财政和GDP快速增长的政绩;学术精英引导公共预期,影响政府决策,获得地产商的“好处费”;各类媒体为地产商制造舆论,从中获得广告回报。

2.房地产市场中的相关各方,一些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精英和房地产商具有共同利益。它们在共同利益的纠结之下,为了实现本集团的更大利益,它也会凭借本利益集团的综合实力对政府决策施加重要影响,不仅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善于消解国家宏观调控,“扭曲”国家政策“为我所用”。

3.为了解决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问题,打破这些利益链条,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利益工具进行治理,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案例二:杭州推行全程开放式决策

2009年,杭州市政府推行“开放式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开放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以民主促决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落实市民参政议政权利,主要特征是“公开、透明、参与、互动”。“开放”的理念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事项的酝酿、调研、起草、论证,直至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策,以及决策的实施,都是开放的、民主的,既向市民开放,又向媒体开放。

问题:

1.开放式决策保障了公民的那些权利?

一是保障知情权。通过建立政府决策事前公示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制度、市政府常务会网络视频直播互动交流等,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政府的重要决策,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保障了广大市民的知情权。

二是扩大参与权和表达权。以往政府决策中,一般民众很难走近决策层面,更少有机会通过“正式官方途径”表达意愿。开放式决策使市民有机会与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政府官员一起,面对面地就廉租房、大学生创业、环卫工人待遇、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平等展开交流讨论,充分地直接地真实地表达意见和诉求。

三是落实监督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直接坐在市政府常务会议现场,构筑起第一道监督防线,促使决策更符合民意。实行“开放式决策”使得权力在决策的每时每刻、每个环节都受到严密的监督,督促决策者牢记公仆责任,从而避免权力寻租、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拍脑袋决策的发生,使决策更符合民意。政府也是本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开放式决策”塑造了民本政府的新形象。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以及决策的科学性、群众认同度的提高是“开放式决策”带来的直接效果。另一方面,开放的政府形象成为宝贵的行政资源。开放的政府形象体现政府信誉,能激励公务员与市民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开放的政府形象决定政府的号召力,能动员市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战胜困难;开放的政府形象代表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全心全意为市民谋利益,尊重市民,市民就会信任和支持政府;开放的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道德,负责、高效的政府信誉,公开、公正和求真务实的从政道德,必然带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2.请用治理理论分析开放式决策的作用。

一是从集权走向分权是未来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方向之一。未来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将遵循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朝这个方面发展,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意味着公民与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意味着有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的政治管理活动中来,也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增大和民主程度的提高。

二是政府要放权于社会,从更多的管理领域中解放出来,让民间组织或公民自己去管理,这也会减少许多行政管理的环节,实质性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

三是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力不放,不理会百姓的真实想法与心声,将“为民服务”变为“为自己服务”。“开放式决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成为政府与社会公众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等重要问题上加强互动、达成共识的重要机制。这既有利于保证不同利益群体通过合法的民主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又有利于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统筹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从而把民意的表达与吸收作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有利于决策的实施,最终以分权的形式达到集权的效果。

案例三:查处“新丰”案警醒地方投资冲动

2003年,内蒙古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增速全国第一的“奇迹”。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GDP增速高达18.2%,工业增长率为29.8%,都居全国之首。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内蒙古却遭到中央的严厉批评。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的违规建设和发生的重大施工事故作出严肃处理,并对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的问题予以通报

批评,所有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不仅如此,中央要求负有领导责任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及两位副主席作出书面检查,对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省级政府因执行中央政令不力而被通报批评,这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上是不过见的。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很显然,这是一场很典型的“中国式”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案例。就事件本身来说,是中央处于上风,并且很有力地解决了违反中央宏观调控的事件。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行政措施与两年前处理江苏“铁本”类似,将有力阻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项目的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存在越权审批、违规批准征地、虚假申报、突击建设、违反招投标程序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在有关部门将其确定为违规项目、明令停工后,建设施工仍未得到制止。然而,我们不仅想知道,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了没有?

“新丰案”的解决带有很强烈的行政色彩。仅就本案例而言,中央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实力悬殊,在地位、实力、政治资源、合法性等方面,中央政府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这是一场没有太多悬念的博弈。甫一开始,胜负立判,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国务院可以派出七个部委的调查组调查内蒙古,中央可以根据需要对地方进行调查,什么时间可以调查,调查的权限、范围、程序、人员组成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完全由中央根据局势来“便宜行事”,但地方并不享有对中央的调查权,因为中央一旦下决心解决“不服从大局”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必然会受到处理。

问题:

1.我国当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答: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简单理解为“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大局”,这往往容易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有时甚至很突出。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一直没有走出“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权力“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集权时,地方政府完全依附于中央,失去了活力和积极性;放权时,中央的权威被削弱,宏观调控乏力,形成“弱中央、强地方”不协调局面。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矛盾的策略主要有三点:

第一,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加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建设;

第三,建立中央和地方纠纷解决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在对待中央和地方关系上逐渐形成了一定共识:一是维护中央权威;二是地方大有可为;三是权责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过去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互相干扰,互相推诿等问题。

案例四:地税部门为何敢对抗国家税务总局

法令或政令是很严肃的事情。对一个国家而言,中央的政令和法律在地方得不到有效执行,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我们这儿,这确是一个问题。

我记得国家税务总局在新个税法通过后,曾经下文强调不管哪个月的工资,只要是在9月发,一律按新税法执行。而在媒体曝出一些地方两套执行标准后,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文强调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某些地税部门不管总局两次发文,确实有对抗中央政令的勇气。那么,地方税务官的这种傲慢态度从何而来?

从他们中的一些人的解释来看,其实并非不知道中央的政令,虽然打着软件未能升级的理由,但这个原因是说不通的。因为新税法之所以在通过后不是立即而是拖后两月实施,就是考虑了一个新旧衔接,包括计算机的软件更新因素。两月的时间足以将影响新税法实施的一些技术问题解决。如果到9月软件还未升级更新,只能说是工作不得力,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才是,哪还敢对纳税人造次?现在事情反过来,只

能讲原因在于,在纳税人与税务人员的关系上,或者更一般地说,在普通公民与一些公职人员的关系上,我们长期存在的主仆错位。

上述地方税务局在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时,还有一个理由是没有接到上面的通知。显然,这里所说的“上面”不会是指税务总局,也可能不是指省税务局,而是直接管着他们的上级税务部门。这可能是他们不执行中央政令的真正原因,而所谓软件未能升级不过是一个借口。如果我的猜想没错,那么,这就说明地方政府部门或地方官员并非是一般地不执行上面的政令,他们只是不执行最上面即中央层级的命令和政令,对于直接的上司指令,则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这也很好解释,因为尽管中央的政令最权威,法律效应最大,但奈何地方尤其是基层部门的官员不是由中央部门直接任命,因此,他们不执行中央政令并不会有什么代价,但对顶头上司的指令则不然,虽然也许不至于丢官,年终政绩考核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仕途或许会出现一些波折。这就造成了体制中一个常见的怪现象:所谓对上负责,不是指对政令和法律本身负责,也不是指对中央这个最大权威负责,而是指对负有直接人事任免权或管辖权的那个上级负责,只对他忠诚。此乃官员体制中的一个致命伤。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所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形发生。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放权分利的实施,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或部门在微观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并由此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和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各层级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中央或上级部门的派出机构,而是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作者邓聿文,2011年09月14日来源:南方都市报)

问题:

1.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理论上,我国地方政府是混合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来源是双重的,即来自于上级政府的授权,同时也来自于同级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授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不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央政府的放权让利,使得地方政府或部门在微观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并因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加之对地方官员的考评机制不合理——即GDP挂帅的政绩观,地方人大对同级政府监督不力或者缺失,导致官员只对上负责,忽视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忽视对选民负责,选民即纳税人的权利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该案例反映出我国当前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从本案例来说,它反映了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划分不明确,更没有走上法治化的道路。

二是在地方权力结构方面,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同级人大的权力监督弱化或缺失,导致对同级政府的监督不力,无法有效制约政府及其官员。

三是地方政府在干部选拔制度和人事制度上存在明显缺陷,官员获得权力主要来自于上级党委,另外对地方官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

地方政府学(整理版)

(三)填表题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基础设施职能、社会事务职能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它们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对中央政府来说,政治职能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经济职能是一项重要职能;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础设施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即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额、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组织机构管理(议行合一型、议行分立型、混合型)、人事管理(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调控机制)和机关事务管理(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6.地方政府有两项基本职能,即政治管理(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一)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类: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运用地方政府的强力机构如警察局、国家安全局等,对企图分裂国家、叛国、里通外国的间谍分子和分裂主义活动依法实行专政制裁;2、维持辖区社会治安,对偷窃、抢劫、杀人、伤害、奸淫等危害社会秩序的人和事进行打击;3、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保障辖区的民主活动,如选举、地方全民公决和游行集会等政治活动正常进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合法使用。 (二)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一)选择题 - _ D.分*_是国家设置*目的。 _A.财__一直是中*内容。 _A.中*_是决定地方*前提。 _B.外*_是地方政府*目的。 _ D. 权*是中央与地方*基础。 _A.地方议决*_是自治体*部分。 C 城镇型*满足_C.城*_的需要。 从行政*分为(A.一* B.特*) D 当代中国的基层*几种( # ) 地方财政收入的*包括(#) 地方选举制度的*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通*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一*_A.表*_做*。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B.*行政*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BC)A.自*B.各*C.运*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BD )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C.*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A.地*B.事*)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_A.*排_为核心。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在于( B.*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C.双*,产生*重来源。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 A.以* ) G 国家权力的_A.有限性_属性要*的权限。 J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安排中,_A.自*_成为主流。 M 美国的市政府由_B.州议会_批准设立。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A.立* B.外*C.军*)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 P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依据是(C )C.*的 S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C.宋朝) T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W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议决* X 西方发达国家*是,_A.服*_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C)B.*所属* C.单*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 ) 选举的实质是_B_的过程。 B.人* Y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 )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 # )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 Z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_D_最为突出。 D.权*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以归结为( A.服*B.寻*C.提*) 在中世纪,__D.英国_的地方政府便具*方自治的特点。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_B_时期。B.北*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 A.普*B.平*D.秘*)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员会)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 B.履*C.与*)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是(A)A.选*人判断题 D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 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法制化 H 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当地居民选举 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J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存在专设的地方政府首长。 M 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T 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政治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 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W 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 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 X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 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相对议行分立体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同中央政府的关系Z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 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权× 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 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被动型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论述题 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 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日趋明确。 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43 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再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最后,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负复杂过程。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p134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 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 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 会进步。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制度通常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设有民选产生的地方政府自治机关 第二,中央与地方自治政府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或《地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确定和调整。 第三,各地方自治单位依据法律承担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地方自治单位内部的自治权力包括:组织权、财政权、公共执行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 第五,中央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式监督控制地方自治单位的活动。 1

《地方政府学》其中考试参考资料答案

地方政府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校区:姓名:学号: 1、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 B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 C )。 A.地方政府的能力 B.地方政府职能发展的不同程度 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D.地方地方政府的辖境 3、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发展 B、寻求地方政府活动的理论准则 C、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4、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______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 B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D东南亚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B )。 A、地方政府体制 B、地方行政建制 C、地方政府结构 D、地方政府管理 6、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BCD )。

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7、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 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8、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性是指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行政和公务服务必须(ACD )。 A.法制化 B.民主化 C.标准化 D.规范化 9、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呈现的新特点包括(ABCD )。 A.加强区域规划和参与领土整治 B.重视环境保护 C.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突出职业教育和培训 10、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ABCD )。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 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1、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2、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答: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3、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 答: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4、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5、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 答:标准化改为法制化。

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地方政府”一词最早源于哪个国家()选择一项: A. 英国 B. 中国 C. 美国 D. 法国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英国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哪项不具备地方政府的基本特点()选择一项: A. 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B. 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 C. 管辖范围的地域性 D. 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题目3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属于中央管辖的一级政区单位是() 选择一项: A. 桂林 B. 深圳 C. 喀什 D. 重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重庆 题目4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具备下列哪项权利()选择一项: A. 驻军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立法权 D. 司法权和终审权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驻军权 题目5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地方各级人大没有常务委员会的是() 选择一项: A. 省级 B. 乡级 C. 地级 D. 县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乡级 题目6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当前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A. 服务化

B. 市场化 C. 集权化 D. 分权化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集权化 题目7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权限所及的低于范围是局部的 B. 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 C. 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仅是国家全部事务中的一部分 D. 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6秋福建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1. 中国地方选举中的选民登记,采用义务登记制中的()办法。 . 固定登记 . 任意登记 . 定期登记 . 专门登记 标准答案: 2. 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是来自()。 . 《宪法》 . 《地方组织法》 . 《民族区域自治法》 . 《基本法》 标准答案: 3. 地方自治作为一种思潮,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20世纪中旬 . 19世纪初 . 20世纪末 标准答案: 4.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由此便产生了()。 . 政府 . 法人 . 政治团体 . 公共组织 标准答案: 5. 从根本上说,地方政府权力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 . 中央政府 . 上级政府 . 地方行政机关 . 各级人民政府 标准答案: 6. 地方财政预算的实施过程是()。 . 预算的批准、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事后监督 . 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事后监督 . 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批准和预算的事后监督 . 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检查和预算的事后监督 标准答案: 7. 实行()要求取消委托投票或代写票,投票过程由选民本人自主地完成。. 普遍选举 . 平等选举 . 秘密投票 . 直接选举

标准答案: 8. 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中央政府分担相应的()职责。 . 经济管理 . 文化管理职责 . 安全管理 . 社会公共管理 标准答案: 9. 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为几年()。 . 2 . 3 . 4 . 5 标准答案: 10. 国家职能实现的好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 . 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 . 地方政府的治理状况 . 法律制度的是否完善 . 经济的发展是否合理 标准答案: 11. 以下对地方政府外部管理的阐述,错误的是()。 . 外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 外部管理比内部管理更重视管理的法制化和以民为本 . 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活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 管理成效的好坏主要由内部做出评价 标准答案: 12. ()是指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范围,国家权限是指国家行使权力的范围,这种范围在现代国家是通过法律规定的。 . 权力 . 地方政府权限 . 权限 . 地方政府权力 标准答案: 13. 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是()。 . 城镇型地方政府 . 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 特殊型地方政府 . 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标准答案: 14. ()是国家作用的具体表现。 . 国家职能 . 政府职能 . 地方政府职能 . 社会职能 标准答案:

地方政府学参考答案

1、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答:①这是一场很典型的"中国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案例。 案例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以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府。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的关系。 ②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纵向上是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传统计划经济下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地方政府基本没有自主权。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分权已成趋势,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分工和合作不断强化,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府进行最宏观和最高层词的决策,主要致力于整体和全局。省级政府进行区域决策、高层管理与执行,主要致力于上下的平衡。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①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放到改的框架中设计和安排,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完善地方政府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②通过立法,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自的行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纠纷的司法裁决制度。 1、从该案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案例中的地方政府属于混合体政府: 第一、属于混合体政府 第二、根据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权力机关,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权力来源与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 2、该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是混合体地方政府: 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点: 政府的缺点: 1、西城区地方政府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哪些特点? 地方政府的管理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相对封闭;管理科学;目的是系统工作效率 外部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开放性;目标提供生活、社会环境;要求系统社会效益,法制化 2、西城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于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即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是“手段”,外部管理是“目的”。外部管理的成效和效率取决于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水准。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地方政府自身是国家行政权力地方上的载体和执行者,只有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管理有效,组织运转有序,才能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权限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地方政府学21.4 徐勇、高秉雄2005年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注: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和特殊型 B、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C、政治型和经济型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和混合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2.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参考答案:C 3.我国香港、澳门是()。 A、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B、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C、城镇型地方政府 D、特殊型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4. 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是来自()。 A. 《宪法》 B. 《地方组织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D. 《基本法》 参考答案:D 5. 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是()。 A. 自治体地方政府 B. 特殊体地方政府 C. 行政体地方政府 D. 专治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A 6.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由此便产生了()。 A. 政府 B. 法人 C. 政治团体

参考答案:A 7.议决权与执行权由两个中心行使的体制是( )。 A. 议行分立体制 B. 议行合一体制 C. 双轨制体制 D. 混合体体制 参考答案:A 8.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由()。 A.地方议决机关构成 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C.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D.地方司法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构成机关 参考答案:A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制单位的自治机关由() A.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B.人民政府组成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 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组成 参考答案:C 10. 以下对地方政府外部管理的阐述,错误的是()。 A. 外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B. 外部管理比内部管理更重视管理的法制化和以民为本 C. 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活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D. 管理成效的好坏主要由内部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D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政府职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的定义,参见P107. 2、基层群众自治 考核知识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定义,参见P225. 3、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 考核知识点: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定义,参见P70. 4、地方财政 考核知识点:地方财政的定义,参见P168. 5、地方政府管理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管理的定义,参见P148.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地方政府学》作业考核试题参考421

《地方政府学》A卷 12345678910 A D D B D C A A D D 1、从根本上说,地方政府权力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 A、中央政府 B、上级政府 C、地方人大 D、当地居民 2、行政系统功能得到较为完善的发挥,行政效能达到相当的高度是政府改革进程的哪个阶段()。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不适阶段 D、冲突阶段 3、认为法人与自然人一样,也享有固有的人格和权利的学说是()。 A、“保护说” B、“钦定说” C、“传来说” D、“固有权说” 4、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地方行政机关是由()。 A、选任制产生 B、委任制产生 C、聘任制产生 D、合同制产生 5、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和特殊型 B、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C、政治型和经济型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和混合体地方政府 6、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划 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建立新的税收管理体系和()四个 方面。 A、确定地方税种 B、规范地方支出 C、规范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转移支付 D、规范地方税源 7、中国对地方政府学的“发展研究”重点是()。 A.政治民主 B.地方财政 C.政府定位 D.地方经济发展 8、国家职能实现的好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相当程度 上取决于()。 A、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 B、地方政府的治理状况 C、法律制度的是否完善 D、经济的发展是否合理 9、地方政府设置的前提和基础()。 A、国家法规 B、地方制度 C、行政区划 D、国家政治制度 1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与实质是()。 A、民族化 B、自治机关的设立 C、自治地方政府领导人的选举 D、自治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 分,共20分。) 12345678910 CDE ABC DE ACD ABD ABC D ACD ABC ABC DE ABC D ACD E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课程教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地方政府学》课程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地方政府学》课程结业考核实行全国人事系统电大教学点统一考试,考试水平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人事系统)专业本科学生。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40%和60%。平时作业由人事部高培中心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40%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才用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试卷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10%、10%、20%、30%、30%。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请回答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上关于总统选举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来规定?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美国总统届、任、位如何进行区分? 2.材料二显示了2000年由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弊端引发的世纪诉讼的相关内容,为什么选举人团制度会备受质疑?最后在法制与民主的较量中是谁胜利了?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情况? 3.材料二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才成为总统选举诉讼的最后判决,显示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材料三体现了为后来的联邦最高法院地位提升的那个案件?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是什么?该案的意义有哪些? 1、(1)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总统是由各州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对总统进行直接选举,而不是由选民进行直接选举,获得选票人数过半数的总统候选人当选。(2)这样规定有利于简化选举程序,客服直接选举的技术困难。(3)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预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竞选、总统大选四个阶段。(4)总统的每一次选举成为一届,担任总统一届为一任,同一位总统担任两届总统也称为一任。位是指从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至今的总统个数。 2、(1)因为选举人团制度并不一定代表多数,它采用“胜者通吃”的原则,只要候选人在选区获胜就获得该选举的全部选票(2)法治胜利了(3)说明美国的法制问题,信奉法治至上,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体现了美国的法治思想和完美的法律体系 3、(1)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2)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①依据宪法规定,麦迪逊拒绝发出委任状是不对的②依据宪法规定,最高法院没有对此类案件的初审查权,法院只对涉及到一方为国外或州的案件中才有初审查权。马伯里既不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是一个州,故最高法院无权作出强制麦迪逊发出委任状的裁决③1779年司法法却赋予了最高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初审的权力,与宪法相抵触,故是无效的(3)里程碑的意义:①最高法院具有司法审查权,及对法律解释的权利。即包括国会在内的一切政府部门都要受法律裁决的约束,因为宪法在制定时没有规定谁对宪法有解释权,而该案件确定了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即最高法院具有宪法解释权。法院的裁决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意志,而宪法又是国家的最高大法,所以法院的裁决对一切政府部门都有约束力②该案件确立了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法院与司法部门、政府部门鼎足而立。 简答题 1.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有哪些?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 2.主张一院制的原因有哪些?(1)两院无异于两个主权,若意见分歧,其中必有一院不能代表公共意志;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其中必有一院是多余的,故没有设立的必要(2)两院造成互相推诿,办事拖拉,浪费人力物力;一院则行动敏捷,建华机构等,可以曾强议员的责任感(3)两院制往往会引起议会内部的矛盾,使行政机关有机可乘,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操纵议会,使代表公众意志的议会丧失能力,这是与人民主权的原则不相符合的。 3.英美两党制有哪些不同特征?(1)政治体制不同,使英美两大党对政府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2)就政党的纲领来看,英国两党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而美国两党则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3)英美两党制下的政党组织结构不一样,英国两党的组织体系较为严密,而美国两党则组织松散(4)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英美两国政党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4.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1)首先,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2)其次,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3)此外,法国政党体制的新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4)再次,戴高乐政治哲学理念及其实践的深远影响(5)最后,法国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政府的意愿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建立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必然的产物。5、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区

《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指导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2010.12 一、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两次书面作业占50%,期中考试占30%,课堂表现和BBS讨论占2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20%(1*20) 2.多项选择题:30%(2*15) 3.辨别改错题:10%(2*5) 4.简答题:20%(5*4) 5.论述题:20%(1*20) 三、判断改错题 1.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 被动型 2.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3.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4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 当地居民选举 5.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6.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7.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8“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改为: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9.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10.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 政治 1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 12.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 13.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14.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 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15.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 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 16.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

地方政府学案例分析题

一、新丰案 1、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与地方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大局”,这就导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有时甚至很突出。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没有走出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权力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集权时,地方政府完全依附于中央,失去了活力与积极性。放权时,中央的权威被削弱,宏观调空乏力,形成“中央,强地方”的不协调局面。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1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建设 3建立中央与地方纠纷解决机制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对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上,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一是维护中央权威;二是地方大有可为;三是权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过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互相干扰,互相推诿等问题。 二、地税部门为何敢对抗国家税务总局 1、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都是由本行政区域的选民选举产生。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大表大会,都是由下一级人民大表大会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大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因此,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 2、该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从本案例来看,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干部选拔制度和人事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政府的民主性体现不足。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对政府官员缺少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机制。同时,地方政府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才会出现本案例中抗拒新个税的现象。 三、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优化,全区构建公共服务大厅 1、西城区地方政府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哪些特点? 从本案分析可以看出,西城区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提高办事效率,为辖区居民提供极大的便利。 2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节约成本 3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地方政府管理应不断改革创新,拓宽思路,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求。 2、西城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于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第一,公共服务大厅以街道为落脚点,推动街道“大科制”改革。 第二,服务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妥善解决了公共服务大厅的定位问题。 第四,健全了一系列制度。

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重点

1、地方政府的含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 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性 第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第二,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1、治理地域的局限。 2、职责局限。 第三,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事务管理。 3、地方政府的作用: (1)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 (2)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 (3)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 (4)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4、地方政府的研究内容: (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 (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 (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 (4)地方政府的活动 (5)地方政府的比较 5、国家、政府的含义 国家:由一定地域、人口和统治权构成的政治共同体,它的核心和实质是政治统治权。 政府:是为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职能,由专门从事治理活动的人和机构组成的制度化的政治组织。 6、氏族与国家区别: 第一,国家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则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上。 第二,氏族社会中部落联盟的社会公共权力,在进入国家时成为与人民大众相分离、脱离社会、高于社会的强制性的国家权力。这一公共权力的掌握者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存在与人民大众相分离的社会公共权力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7、政府与国家关系: (1)、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 (2)、国家职能决定政府职能 (3)、国家还可能有多级政府 (4)、地方政府的设置、权限、职能与国家状况、目的有关 (5)、总结:(1)国家产生后政府产生。 (2)中央政府产生后地方政府才产生。 8、地方政府地方制度的类型 (1)、行政体地方政府 (2)、自治体地方政府 (3)、混合体地方政府 9、(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含义: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特征: 第一,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

《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 1、胡盛仪、苏祖勤等:《地方政府原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2、薄贵利:《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沈立人著:《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小京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中国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6、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7、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建、董方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版 11、朱德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 16、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1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21、马戎、刘士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2、荣敬本、崔之元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3、谢庆奎主编《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政府职能的经济分析》、《省政府管理》、《市政府管理》、《行署管理》、《县政府管理》、《乡政府管理》、《镇政府管理》、《特别地区政府管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等10本,1994-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4、周庆智:《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W县的社会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7、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L·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0、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1、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5月第1版 32、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3、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014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试题类型及其结构: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计20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0题,共计30分。 判断题:每题2分,8题,共计16分。 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计16分。 论述题:每题18分,1题,共计18分。 一、单项选择题(这些题以外,如有不熟悉的题目,一般就选c) 1.地方自治最早出现在(D)。A古希腊时代B古埃及时代C 古印度时代D 古罗马时代 2.我国最早形成的国家是(A)。A 夏B商C周D秦 3.秦朝之前,我国的地方政府基本上实行(B)。A 郡县制B 分封制C继承制D封国制 4.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管辖范围的广泛性B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C具有地方参与权和税收权D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 5.按照地方制度来分类,地方政府可以分为(A )地方政府。 A 自治型与隶属型 B 一般和特殊C一般和地方D 联邦制和单一制 6.目前美国共有(B)个州政府。A 51 B 50 C 49 D 48 7.我国的省制兴起于(A)。A 元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8.缩省论的主要目的是(B )。A 精简机构B减少行政层次C实行地方自治D 裁撤冗员 9.我国最早对省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大家是清朝的哪位学者?(D) A 魏源B梁启超C章太炎D 康有为 10.我国行政区划上(B)一直是变动的焦点。A.县B 地级市C省D乡镇 11.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中国城市的主体是(D)。 A县级市B 直辖市C 副省级市D 地级市 12.县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常设机构是(D)。 A办公室B秘书处C 研究室D 专门委员会 13.经过调整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统一为(D)年。A 2 B 3 C 4 D 5 14.以下各项中,不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是(C )。 A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B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C管理国有资产D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 15.下列属于政府派出机关的是(B)。 A 居民委员会B街道办事处C 村民委员会D 社区委员会 16.当前我国精简政府机构,最重要的是(B)。 A撤乡并镇B转变政府职能C 压缩行政层级D 合并职能部门 17.系统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程序和其他事项予以规定的一部法律是:(D) A宪法B行政法C 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D 立法法 18.具有特别立法权的人民政府有(D)。A 石家庄B 福州C 苏州D 深圳 19.地方立法权不同于国家立法权的特有属性不包括(C) A地方性B从属性C合宪性D派生性 20.规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基本问题的是(A )。 A 自治条例B单行条例C 变通条例D民族区域自治法 21.地方行政权的主体是(B)。A地方党委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C地方法院D地方检察院 22.作为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