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

微管
微管

微管(microtubule)综述

微管(microtubule)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tubulin)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通过其亚单位的组装和去组装能改变其长度,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一)成分

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顺序已经测定,α-微管蛋白含450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为50kD,β-管蛋白含455个氨基酸,α-和β-微管蛋白均含酸性C末端序列。除极少数例外,如人的红细胞,微管几乎存在于从阿米巴到高等动植物所有真核细胞胞质中,而所有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微管蛋白分子在生物进化上可能是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微管蛋白二聚体含有鸟嘌呤核苷酸的两个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亦能结合于微管蛋白二聚体上。此外,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具有一个秋水仙素结合位点,一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

(二)形态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内径15nm,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图9-10,图

9-11)。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细胞内还存在一些微管附属结构,如纤毛或鞭毛中的动力蛋白臂等,微管附属结构的功能有:(1)稳定微管;(2)构成微管间的连接,使微管成一定的排列;(3)使微管与其它结构,主要是膜结构相连接;(4)产生力。

(三)装配

1.装配过程

所有微管遵循同一原则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主要装配方式是:首先,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长度为8nm的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ring),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螺旋带,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protofilament)。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新的二聚体再不断加到这一端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微管达到平衡(图9-12)。

原纤维中重复的亚单位是αβ异二聚体,αβ→αβ→αβ,微管中这种亚单位排列即构成微管的极性,所有的微管都有确定的极性。微管的两个末端在结构上不是等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细胞内所有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αβ→αβ即为头→尾的方向,微管蛋白加上或释放主要发生于(+)极,微管的延长主要依靠在(+)极组装GTP-微管蛋白,然后GTP水解为GDP 或GTP与微管蛋白分离。目前的微管装配动态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具GDP帽则解聚。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延

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缩短,称为踏车现象(图9-13)。

2.体外微管装配条件

(1)微管蛋白浓度:随温度和技术条件而异,有一定的临界浓度,低于此浓度则不发生微管装配,大约为1mg/mL;(2)最适pH:pH6.9;(3)离子:Ca2+应尽可能除去,Mg2+为装配所必需;(4)温度:37℃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微管,0℃微管解聚为二聚体。

3.体内微管装配动态

微管蛋白的合成是自我调节的,多余的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于合成微管蛋白的核糖体上,导致微管蛋白mRNA降解。

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和去装配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高度有序的,间期细胞中,细胞质微管与微管蛋白亚单位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丝分裂期中,胞质微管装配和去装配动态受细胞周期调控,发生显著改变,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分裂末期,发生逆向转变。此外,细胞中存在一些非常稳定的微管结构,如纤毛,鞭毛等。

4.微管组织中心

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MTOC)。动物细胞的MTOC为中心体。MTOC决定了细胞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

(三)微管结合蛋白

现已发现有几种蛋白与微管密切相关,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的组装并增加微管的稳定

性。然而,在实验条件下,微管蛋白可以在去除这些蛋白的情况下组装。因此这些蛋白称为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包括MAP1,MAP2,MAP4,tau蛋白等。一般认为MAP与骨架纤维间的连接有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APs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功能。所有不同的微管结构均由相同的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亚单位组成,其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可能取决于所含微管结合蛋白的不同。

MAP1:270kD杆状分子,对热敏感,见于神经轴突和树突中,在微管间形成横桥,但并不使微管成束。(1)MAP1A:见于成熟轴突中。(2)MAP1B:见于新生长的轴突中。(3)MAP1C:最初认为是大脑中5种高分子量MAP之一,后来发现MAP1C是一种胞质动力蛋白,与逆向的轴突运输有关。

MAP2:仅见于树突中,在微管间及微管与中间纤维形成横桥,能使微管成束。MAP1与MAP2不具同源性。MAP2由单个基因编码,具高度热稳定性,与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有高度亲和性。(1)MAP2A:270kD,神经元发育过程中不断增加表达。(2)MAP2B:270kD,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保持恒定。(3)MAP2C:70kD,存在于不成熟的神经元树突中。

tau蛋白:包括5种蛋白,分子量为55~62kD,见于神经轴突中,是由单个tau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组有高度热稳定性的蛋白。其功能是加速微管蛋白的聚合,形成18nm臂,横向连接相邻微管,以稳定微管,可使微管形成粗大的纤维束,所以神经元轴突中的微管相当稳定。tau蛋白与MAP2在微管结合部位有高度同源性。

MAP4:200kD,具高度热稳定性。

不同的微管结合蛋白在轴突和树突中的分布,可能决定了轴突和树突的不同形态。

(四)微管特异性药物

在微管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微管特异性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秋水仙素(colchi-cine)(图9-14)

是最重要的微管工具药物,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活细胞,可立即破坏纺锤体结构,秋水仙素不象Ca2+、高压和低温等因素那样直接破坏微管,而是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体外重组装实验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一点。结合有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可以组装到微管末端,但阻止其它微管蛋白的加入。

紫杉醇(taxol)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同样重水(D2O)也会促进微管装配,增加其稳定性。令人惊奇的是,由紫杉醇和重水所致的微管稳定性增加对细胞是有害的,使细胞周期停止于有丝分裂期,由此可见,为行使正常的微管功能,微管处于动态的装配和解聚状态是重要的。

(五)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

维持细胞形态是最早被证实的微管功能。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破坏微管,导致细胞变圆,说明微管对维持细胞的不对称形状是重要的。细胞突起部分,如纤毛、鞭毛、轴突的形成和维持,微管亦起关键作用。

2.细胞内运输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细胞中物质的合成部位与功能部位往往是不同的,必须经过细胞内运输过程。神经轴突运输和鱼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运输是两个最为直观的例证,说明细胞骨架尤其是微管在胞内转运中起关键性作用。

(1)神经元轴突运输神经元轴突中的蛋白及膜结构都是由胞体合成后转运去的,轴突运输的类型见表9-2。

细胞骨架纤维一方面作为慢速转运的成分而经轴索运动,另一方面又充当快速转运的轨道。微管可作为高尔基体和其它小泡及颗粒运输的轨道,运速可达2μm/s。单根微管上的物质运输可以是双向的,神经轴突运输中两种动力分子已经得到纯化,一种是驱动蛋白(kinesin),利用A TP水解释放的能量向(+)极运输小泡。另一

种是胞质动力蛋白(dyenin),驱动向(-)极的运输(图9-15)。可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用纯化的动力蛋白分子模拟体内的运输过程。

(2)色素颗粒的运输许多两栖类的皮肤和鱼类的鳞片中含有特化的色素细胞,在神经肌肉控制下,这些细胞中的色素颗粒可在数秒钟内迅速分布到细胞各处,从而使皮肤颜色变黑;又能很快运回细胞中心,而使皮肤颜色变浅,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色素颗粒的运输是微管依赖性的,色素颗粒实际上是沿微管而转运的。

3.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

纤毛和鞭毛是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具有运动功能。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纤毛轴心含有一束“9+2”排列的平行微管,中央微管均为完全微管,外围二联体微管由A,B亚纤维组成,A 亚纤维为完全微管,由13个球形亚基环绕而成,B亚纤维仅由10个亚基构成,另3个亚基与A亚纤维共用(图9-16)。

轴心的主要蛋白结构(图9-17):(1)微管蛋白二聚体。二联体中的微管蛋白二聚体无秋水仙素结合部位。(2)动力蛋白臂(dynein arms)。由微管二联体伸出,同相邻微管二联体相互作用使纤毛弯曲。动力蛋白分子量为300~400kD,最初在鞭毛和纤毛中发现,是一种多亚单位高分子A TP酶,能为Ca2+、Mg2+所激活。近年来在胞质中亦发现动力蛋白,与微管多种功能活动有关,如细胞内运输,染色体趋极运动。(3)微管连丝蛋白(nexin)。150~160kD,将相邻微管二联体结合在一起。(4)放射幅条(radial spoke)。由9条外围微管二联体伸向中央微管。(5)鞘突。

纤毛运动机制:滑动学说认为纤毛运动由相邻二联体间相互滑动所致(图9-17)。(1)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纤维的接触促使动力蛋白结合的ATP水解产物释放,同时造成头部角度的改变;(2)新的ATP结合使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纤维脱开;(3)ATP水解,其释放的能量使头部的角度复原;(4)

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B亚纤维上另一位点结合,开始又一次循环。

4.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

当细胞从间期进入分裂期时,间期细胞胞质微管网架崩解,微管解聚为管蛋白,经重组装形成纺锤体,介导染色体的运动。分裂末期,纺锤体微管解聚为微管蛋白,经重组装形成胞质微管网。纺锤体微管可分类如下:(1)着丝点微管:连接着丝点与两极的微管;(2)极微管:从一极到另一极的连续微管;(3)中体微管:子染色体之间的微管;(4)星体微管:组成星体的微管。

有关染色体运动的分子机制曾有两种学说:(1)动力平衡学说:认为染色体的运动与微管的装配-去装配有关。(2)滑行学说:认为染色体的运动与微管间的相互滑动有关。目前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详见第十章第三节)。

5.基体和中心粒

中心体(centrosome)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纺锤体微管和胞质微管由中心体放射出来,中心体由一对相互垂直的中心粒(centrioles)构成。鞭毛和纤毛的根部称为基体(basal body)。

基体和中心粒均是微管性结构,呈圆柱状,平均大小为0.2~0.5μm。其壁由9组微管三联体组成,

亚纤

维A为完全微管,亚纤维B和C为不完全微管(图9-18)。亚纤维A和B跨过纤毛板与纤毛轴线中相应的亚纤维相延续,亚纤维C终止于纤毛板或基板附近。中心粒和基体是同源的,在某些时候可以相互转变。

中心粒和基体均具有自我复制性质。基体中含有一个长度为6000~9000kb的DNA分子,编码基体功能所必须的几种蛋白。中心粒中是否含DNA尚有待证实,一般情况下,新的中心粒由原来的中心粒于S期复制,在某些细胞中中心粒能自我发生。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人 文 论 坛 166 INTELLIGENCE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陈 杪 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但是同时库恩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在于库恩看待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以及其科学革命观的非理性化。 关键词:范式 科学革命 相对性 非理性化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以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享誉世界。而人们对其“范式”理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完全不足信的”和“耀眼的错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恩的范式理论。 一、库恩范式理论简介 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第一种认为:科学发展始于事实,事实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第二种则主张:科学发展始于问题,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理论,如波普尔证伪主义。 而库恩则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概括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在解释这个过程中,库恩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即“范式”。尽管“范式”在库恩自己的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大致可表述为:“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当一门学科缺少一定的范式,即科学家对基本问题、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则该门学科仍处于前科学状态。而范式一旦形成,则形成成熟的常规科学。“一个范式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而当在常规科学研究中总是发现反常规问题,人们对该范式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则该范式危机就出现了,这时另一种范式取而代之,一场科学革命随之而来,之后确立新的范式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并如此反复。 由此可见,“范式”这个概念成了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概念,体现了他对于科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正是由于 范式的存在,科学才成为科学,科学家才成为科学家。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在不同的范式指导下,对同一自然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范式论揭示了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和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科学活动及其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着的,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下的整体性活动。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库恩范式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库恩科学观的另一部分“科学革命”理论也相当具有启发性。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以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跃进转化的方式即科学革命的方式进行的,而非归纳主义科学观特征的积累进步。“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发展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代替。”因此,科学革命的根本内容是抛弃旧范式而接受新的范式。库恩用“革命”这一概念来强调科学进步的非积累性。认为一个范式发生危机经由科学革命而由另一范式所取代。科学的长期进步不仅包括在理论框架内确证事实和定律的积累,而且也时常包括推翻一种范式,并用另一不相容的新范式取而代之。而每一次科学革命既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建过程,又是对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重新塑造过程。科学共同体在自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实践标准等方面发生“达尔文式的进化”。 二、范式理论的缺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也有着较大的缺陷。库恩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忽视其真理性,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库恩认为,范式仅仅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谜题”的工具。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仅仅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旧范式,但却并不意味着更加接近客观真理。例如库恩指出:“我认为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方式来重建像‘真实在哪儿’这种说法;一个理论的本体与它的自然界中的‘真实’对应物之间契合这种观念,现在在我看来原则上是虚幻的。”因此库恩的立场缺少一个基本要素即“前后相继的理论会逐渐逼近真理。”库恩认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建立范式,在理论框架内所进 行的对话与交流。但是,科学理论除了在科学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外,其最根本的功能应是用于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爆发科学革命,其根本上是因为革命之后的科学理论相比于革命前的科学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例如伽利略的物理学代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牛顿力学正是因为这些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更为客观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库恩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即科学革命理论也具有非理性色彩。在阐述新范式如何产生时,库恩曾指出:“新范式或者是一种容许日后阐释的充分的暗示,都是一下子突现出来的。有时是在午夜里,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里。”他认为科学范式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是科学家是个人心理格式塔的瞬间的转变,是一种云翳顿开的体验,夸大了灵感、想象、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实,在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离不开人们长期细致的观察以及刻苦艰辛的实验,还需要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一系列的艰苦的理性思考的过程。这是人的内心因素与现实世界在人的主观努力下,运用理性思维,使人产生一个心理转变的复杂过程。 综上所述,库恩的科学观虽然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注重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可谓一种创举,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着非理性色彩和相对性。本人认为,库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内部历史,在具体解决某一相同问题上,一个范式的解答必定是因为更加逼近客观真理而超过另一范式,才能吸引众多的科学家,从而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自此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 [澳]艾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林学俊:《试论库恩的范式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3]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

学术论文的常见语言表达

1 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 征求意见稿 总则 语言风格清晰流畅的书面语言 注意向已发表的文章学习语言专业术语必须从该领域的文献中学习避免自创的新奇语句应注意的问题 一时态 时态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有一般的规则但往往在实际文章中很难把握总体的 规则已在前边讲过需要重申的是在同一段落中要避免时态跳跃详见学术论文的写作 最常见的描述一般现象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有时也用一般过去时或一般将来时 需要注意的语法 In recent years 作时间状语时通常要用完成时 In recent years, Plesch and coworkers have concluded that many so-called cationic polymerizations do not proceed through intermediates of an ionic nature. 二数 数也有其复杂化特别是在学术论文里有是很难顾及数上的逻辑但一般不将逻辑上 的问题视为语法错误只须注意在一个句子中的数和谓语动词的统一即可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语法 不规则变化的单复数 单数复数 criterion criteria 依据 phenomenon phenomena 现象 medium media 介质 radius radii 半径 index indices 指数 appendix appendices 附录 stimulus stimuli 刺激 basis bases 基础 2 synthesis syntheses 合成 matrix matrices 基体 Novel biomaterials with improved, specific biological action are being developed using polymers that are responsiv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一些数有特殊性的名词 data, kinetics 通常作复数名词 research, work: 不可数名词 The data in Table 1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kinetics of polymerization within each droplet are the same as those for the corresponding bulk polymerization.

板状天线原理及分析

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题目:板状天线基本原理及分析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08级1班 姓名:李亮亮 学号:1665080115 任课教师:张平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板状天线的原理以及做出相应的分析。 由于微带天线具有重量轻、低剖面、成本低、易于制造、封装和安装等许多固有的优点,本文选用微带贴片天线作为天线单元。首先采用传输线法和腔模理论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分析,计算出矩形贴片的长,宽,并选择基板材料和高度。然后针对设计指标详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微带贴片天线性能的影响,用背馈的方式完成了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的设计方案,从而简化馈电网络。 板状天线基本原理及分析 一.板状天线基本原理 板状天线的基本知识: 无论是GSM 还是CDMA,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板状天线也常常被用作为直放站的用户天线,根据作用扇形区的范围大小,应选择相应的天线型号。 图1-1板状天线的基本形式 如图所示,板状天线是在阵列天线或者天线单元的下方加上一块反射板,使波束往前方发射,利用反射板可把辐射能控制到单侧方向,平面反射板放在阵列的一边构成扇形区覆盖天线。下面的图1-2说明了反射面的作用,反射面把功率反射到单侧方向,提高了增益。天线的基本知识全向阵(垂直阵列不带平

面反射板)。抛物反射面的使用,更能使天线的辐射,像光学中的探照灯那样,把能量集中到一个小立体角内,从而获得很高的增益。不言而喻,抛物面天线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抛物反射面和放置在抛物面焦点上的辐射源,基站天线可供设计的参数是天线的垂直波瓣和水平波瓣,垂直波瓣是通过阵列天线来实现的,而水平波瓣是由所采用的天线单元样式和相应的反射板所决定。 图1-2水平面方向图 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 1.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如图1-3 图1-3直线阵的方向和模型 2.在直线阵的一侧加一块反射板(以带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阵为例),如图2-4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理论和研究范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理论与范式 1.理论 (1)含义 理论,是指为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念体系。 (2)特点 ①理论的目标是对某个现象做出解释。 ②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概念,二是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 理论 理论与范式 库恩和范式理论 三种范式对比 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理论研究的逻辑 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 实证研究的程序 关于因果性 获取数据的具体方法 一般评估标准 如何评估理论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的评估标准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的评估标准 理 论 和研 究 范式

是为帮助人们思考而对某些现象或现象的集合所赋予的标签。 ③理论的建立必须遵循规范的程序。 (3)概念 一类是具体的概念,一类是抽象的概念。 ①具体的概念,是指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比如身高、商品购买等。 ②抽象的概念,是指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比如智商、态度等。 (4)命题 命题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很多,比如相关、因果关系等。 (5)假说 在没有得到完全证明之前,这些命题只能称为假说。假说是提出来供人们思考的命题,有关其真与假的判定要到这种思考完成后才能做出。 2.库恩和范式理论 (1)范式的概述 ①含义 库恩把不同的学者之间所持有的,这种不可通约的研究范例称为范式。 ②特点 a.它是指导一个学术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范例和前提假设,它指导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b.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世界观,围绕着某个范式会形成“无形的学院”。范式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如果一个范式的拥护者压倒多数,那么这个范式会成为主流范式。 c.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范式不可通约,它们相互矛盾、针锋相对。

细胞概念图:第2节:微管及其功能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 微管 组成蛋白(右图) 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 微管组装的结构单位 二者结合形成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图) α-微管蛋白有一个GTP 结合位点,GTP 不水解,称为不可交换位点(负极)β-微管蛋白 有一个GTP 结合位点,GTP 可水解,称为可交换位点(正极) γ-微管蛋白位于中心体外周物质(PCM),用于诱导微管的成核与组装 微管组装过程(右下图) 二聚体→原纤丝一个二聚体的β亚基不断加聚到另一个二聚体的α亚基13根原纤丝→片层 相邻原纤丝错位1nm ,13根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片层→成核片层弯曲缝合成微管→组装、去组装踏车行为 当一端组装的速度和另一端解聚的速度相同时,微管的长度保持不变,即踏车行为 组装与去组装取决于二聚体的浓度是否高于临界浓度 微管结合蛋白/药物 stathmin(微管去稳定蛋白) 机体中二聚体的浓度远高于临界浓度,需要与其结合妨碍组装 二者结合受本身磷酸化调控 stathmin 磷酸化失去活性stahmin 去磷酸化恢复活性 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与二聚体结合而加载到微管负极端,妨碍微管继续组装紫杉醇 与微管结合后阻止微管去组装 细胞内微管起源 胞体起源于→中心体 中心粒 中心粒外周物质γ-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与二聚体α-微管蛋白结合(负极),微管沿正极组装 纤毛、鞭毛起源于基体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 微管的功能 对网格结构的调节 微管结合蛋白(右图) MAP →1,2,3,4 tau 蛋白 MAP2、tau C 端具有微管结合域(带正电荷),可与微管表面(带负电荷)结合,稳定微管(右图) 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细胞器在细胞内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线粒体的运输等依赖的是微管的作用 表现(解聚微管后) 内质网回缩到细胞核周围高尔基体解体成小膜泡细胞分裂停止 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驱动蛋白(左图) 第三种分子马 达 组成 马达结构域两个重要功能 ATP 结合位点 微管结合位点 位于N 端→负极向正极移动位于C 端→正极向负极移动 杆状区 轻链(尾部)货物结合域 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 下图① 动力蛋白(右下图) 独特之处已知马达蛋白中最大、速度最快 细胞质动力蛋白与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及其他一些膜泡运输,动粒和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位,染色体分离等密切相关轴丝动力蛋白下页讲述 纤毛与鞭毛的摆动 (下面简述) 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 参与的蛋白 细胞质动力蛋白 结合着丝粒,驱动着丝粒沿微管移动 驱动蛋白13 位于着丝粒,作用于微管正极端,促进微管解聚驱动蛋白5作用于交错重叠的微管,介导驱动纺锤体距离的加长 下图②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1.物质主义的本体论materialism 哲学上强调知识可以经由感官、经验得自现实的自然世界。 政治上强调现实而不是义务,×道德伦理、发动舆论、尊重国际法→世界和平(!安全) √理性、精明、谨慎地面对现实,反对狂热和意识形态2.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寻求对其他国家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控制) 新现实主义大师吉尔平:※地理、资源、工业、战备、人口(国家的本质:垄断暴力)早期现实主义大师卡尔:※军事和经济力量 传统现实主义者摩根索:※主权(意味着平等) 3.物质→权力→主权→平等→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 国家主权意味着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中央权力。 国际社会:水平的、无政府的 国内社会:垂直的、有政府的 4. 如何保证国际社会在无政府状态下正常运转?→有限国家理性 ①有限的 ②基于生存欲望而非自私自利 ③大多数国家都是理性的 5.国际社会→结构(新)现实主义者沃尔兹:国际结构 视角:×个人、政治家,×国家层面,√国际层面 结构关系:实力关系(国际结构)、功能关系(人体结构) 系统论:×单元的简单相加 结构的三个内涵:(无政府状态下,单个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状态) (1)国际体系的排列原则(无政府的:暴力冲突难以根除) (2)体系单元的功能分化(单个国家之间:功能相似) (3)体系单元间的实力分配(实力对比:决定国际事件结果的因素) 6.国际结构: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结构稳定论 国际结构相对稳定:无政府状态难以改变、国家实力对比变化的缓慢 (1)多极结构稳定论: 优点: 联盟具有灵活性势力均衡 缺点: 灵活性必须随时存在,敌我状态不能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平衡者 需要充分的信息 大国数目多,利益关系复杂,误解误判↑ E.g 19世纪欧洲均势:最强大的英国愿意推行“均势”政策 1815-1914 总体保持稳定,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却是一战(2)两极结构稳定论(↑沃尔兹): 优点: 两个大国相互制约优于单极主导沟通方便,利益清楚 维持体系稳定是两个大国共同利益 缺点: 冷战期间两极格局受核威慑制约 古希腊地区内部两极格局,受外部影响 (3)单极结构稳定论: 先进工业部门产值达到世界一半以上,军力达到世界一半以上 无论多强大也难以控制世界;可以控制或破坏世界稳定;引发其他地区性冲突和战争。

板柱结构的几种类型

板柱结构的几种类型 板柱结构的几种类型? 1、用现浇法建造的板柱结构也称无梁楼盖,楼板与柱全部支模现浇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用钢量省,但需要较多的模板、支撑材料和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定型钢模板、塑料模壳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房屋柱网扩大,应用量增多。构造与计算方法见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柱。 2、用升板法建造的板柱结构也称升板结构。先将预制柱安装就位,在已做好的室内地坪上叠层灌筑楼板与屋面板,然后用安装在每个柱上的升板机,将屋面板和各层楼板提升到各自的位置上,用钢筋或钢销插入柱的预留孔内,灌注混凝土,将柱和楼板或屋面板连成整体做为柱帽,构成板柱结构。图为提升时的升板板柱结构。 应用升板法建造板柱结构,比装配式结构减少高空作业,施工设备简单,不需要大型运输吊装机具;比现浇法节省木材和劳动力,占用施工场地小,特别适用于城市旧房改建和山区建设,但用钢量稍多。80年代中国研究成功盆式升板法,在提升时使板预先成为盆状,以减少提升差异造成的内力,可节省板内用钢量,为推广升板法创出一条新路。 内力计算: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板在提升阶段,按等代梁法(连续梁)计算,将算得的弯矩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同时核算群柱的稳定;在使用阶段,按经验系数法或等代框架法计算板和柱的内力。在

水平荷载(地震、风力)作用下,根据结构不同抗侧力的体系,如:①板柱体系,由板与柱组成抗侧力体系;②板柱-壁式框架体系,由四周带门窗孔洞的围护墙构成壁式框架与板柱结构联合组成抗侧力体系;③板柱-剪力墙体系,由布置在各种位置的剪力墙与板柱结构联合组成抗侧力体系;分别计算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用有限元法考虑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也可用简化法,将板柱体系简化为两个方向的等代框架进行分析;将壁式框架视为带刚域(即节点附近梁与柱的刚度为无限大)的框架,按平面杆系进行分析;如有剪力墙时,可按框架-剪力墙计算理论进行分析。 3、用预应力拼装法建造的板柱结构也称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先将预制柱安装就位,然后将预制的带边肋的屋面板和楼板吊装在设计位置上,用预应力筋顺着板的边肋穿过柱上的预留孔道,沿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施加预应力,在边肋内灌筑细粒混凝土,将板与柱、板与板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板柱结构,预应力筋既是拼装的手段,又是结构的受力钢筋。这种板柱结构在板与柱接头处不设支托,依靠预压应力产生板与柱间的摩阻力传递垂直荷载(见预应力板柱结构)。 预应力拼装板柱结构的优点是装配化程度高,现场湿作业少,预制构件品种规格少,施工速度较快,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厂房。如房屋的柱网尺寸较大时,为适应起重运输的机械能力,楼板可分成几块预制,就位后拼成整体。 同内力计算:将整体结构按梁柱刚接的等效框架法计算,框架梁由楼

学术论文写作的风格该怎么决定

学术论文写作的风格该怎么决定 在写期刊论文的时候,遵守期刊风格是很重要的,对审查也会有帮助。当然,内容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杂志编辑和审稿人看到你在遵照期刊风格上的努力,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那么怎么来决定论文的风格呢?期刊论文发表网的小编整理出了学术论文风格的规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期刊论文发表、核心论文发表就找期刊论文发表网! 要决定论文的风格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好在有一些规则可以遵循。 首先,要有全盘的概念,当编辑设立期刊,决定要使用何种风格指南作为标准时,他们会以最适合关注领域的风格为准(一般常见的几大风格有:AMA 风格手册、美国心理协会出版手册、芝加哥风格手册、科学编辑委员会的科学风格和格式等),比如医学杂志最有可能使用 AMA 风格,因为 AMA 风格特别针对医学写作,像是微生物的复数写法规范还有医学学位的缩写标准等。大多数的风格手册都涵盖了基本语法、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格式的建议,不过与特别领域相关的风格指南会涵盖更为详细且有用的要点。 当你选定要投稿的目标期刊后,务必要仔细阅读给作者的投稿要求,大部分在最后的地方会有期刊使用的风格信息。当然,每个期刊都会有一些风格例外,有些会直接列在投稿指南中,作者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部分。比如说,如果你不确定参考文献要怎么排版,而投稿指南中的信息也不清楚,这时候可以去看期刊近期发表的一两篇论文,了解参考文献部分是怎么排版的;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期刊有在线版本,而你想要知道可不可以使用断字符,可以在先前发表的文章使用 Ctrl + F 搜索单词或片语了解该怎么处理。期刊的风格规则是会改变的,尤其是有新版本的风格指南发行时,所以要注意最新发表的论文。如果你无法找到例子,那么选择一个风格然后保持一致性,如此一来,就算期刊是采用不同的风格,内容编辑也能很快地进行适当修改。 如果你遇到风格指南中对某一项有几种不同的做法选择是,有几个解决办法。如果你是作者或内容编辑,想想哪一个会更贴近读者,考虑语言(英式或美式?)、咨询期刊编辑、或者看一下领域内的其他期刊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做决定,记得将这些记录下来。 最后,如果你是内容编辑,你可以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这些风格做法另外建档记录,保持一致性,可考虑与作者分享部分的风格规定,帮助论文在接受后的后续出版过程更加快速。如果你是作者,最好的做法是详读期刊给作者的投稿规定,然后将期刊的基本风格守则保存在随手可取得的地方。

微管

微管(microtubule)综述 微管(microtubule)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tubulin)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通过其亚单位的组装和去组装能改变其长度,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一)成分 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顺序已经测定,α-微管蛋白含450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为50kD,β-管蛋白含455个氨基酸,α-和β-微管蛋白均含酸性C末端序列。除极少数例外,如人的红细胞,微管几乎存在于从阿米巴到高等动植物所有真核细胞胞质中,而所有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微管蛋白分子在生物进化上可能是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微管蛋白二聚体含有鸟嘌呤核苷酸的两个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亦能结合于微管蛋白二聚体上。此外,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具有一个秋水仙素结合位点,一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 (二)形态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内径15nm,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图9-10,图

9-11)。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细胞内还存在一些微管附属结构,如纤毛或鞭毛中的动力蛋白臂等,微管附属结构的功能有:(1)稳定微管;(2)构成微管间的连接,使微管成一定的排列;(3)使微管与其它结构,主要是膜结构相连接;(4)产生力。 (三)装配 1.装配过程 所有微管遵循同一原则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主要装配方式是:首先,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长度为8nm的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ring),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螺旋带,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protofilament)。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新的二聚体再不断加到这一端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微管达到平衡(图9-12)。 原纤维中重复的亚单位是αβ异二聚体,αβ→αβ→αβ,微管中这种亚单位排列即构成微管的极性,所有的微管都有确定的极性。微管的两个末端在结构上不是等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细胞内所有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αβ→αβ即为头→尾的方向,微管蛋白加上或释放主要发生于(+)极,微管的延长主要依靠在(+)极组装GTP-微管蛋白,然后GTP水解为GDP 或GTP与微管蛋白分离。目前的微管装配动态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具GDP帽则解聚。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延

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结构和功能的调节

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结构和功能的调节1 高金珉,刘敏,李登文,周军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E-mail:jun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3f17877502.html, 摘要:微管是真核生物主要的细胞骨架之一,在细胞形态维持、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细胞迁移、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管功能的发挥与微管所具有的结构特性密切相关。细胞内有很多微管结合蛋白,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于微管,并影响微管的结构特性,从而调节微管的功能。本文对调节微管结构和功能的这一类蛋白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一个新的微管结合蛋白CYLD。 关键词:微管;微管动态性;微管结合蛋白;CAP-Gly;CYLD 中图分类号:Q28 1.引言 微管细胞骨架广泛参与了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的调节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细胞内存在众多的微管结合蛋白,调节微管各方面的功能,其异常变化也会影响微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症状都与微管功能的丧失有关。微管结合蛋白的突变导致蛋白颗粒在纤毛和鞭毛中沿着微管运输的功能丧失,是视网膜营养不良症、多囊肾以及更复杂的Bardet-Biedl综合症的发病原因[1]。微管结合蛋白的异常表达或修饰也会影响其对微管的调节作用,甚至导致癌变和神经组织退行性病变,如Alzheimer病或Huntington病[2, 3]。另外,目前肿瘤治疗也广泛使用针对微管的药物,微管结合蛋白与微管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影响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4, 5]。深入了解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微管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认识相关疾病的病因,研究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对肿瘤化疗药物的个性化选择和提高药物敏感性提供依据。 2.微管的结构特性 2.1 微管的功能 微管是真核生物主要的细胞骨架之一,在细胞内呈网状或束状分布,与其它蛋白一起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轴突、神经管、基体、鞭毛、纤毛等结构。微管和其他细胞骨架一起维持着细胞内高度有序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微管广泛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内运输、细胞迁移、细胞分裂、细胞信号转导等[6],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至关重要。 2.2微管的组装 微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这种二聚体通过水解GTP提供能量聚合成微管。微管蛋白的聚合首先经历一个核化的过程,形成很短的微管核,然后新的二聚体通过非共价连接的方式加到这个核的两端,进行微管的延长,最终形成由13根原纤维组成的中空管状的微管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微管蛋白二聚体都是头尾相接,使微管形成一端以α微管蛋白结尾,另一端则以β微管蛋白结尾的极性结构。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60055008)的资助。

神经支配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分,包括赛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p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后,可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激活,Ca2+内流增加;并使细胞内肌质网释放的Ca2+增多,其最终效应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作功增加(正性变力作用)。Ca2+内流增多,可使慢反应细胞0期动作电位的上升幅度增大,除极加快,房室传导时间缩短(正性变传导作用)。另外,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If加强,使自动除极速率加快,窦房结的自律性变高(正性变时作用)。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这些节前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在胸腔内,心迷走神经纤维和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并和交感纤维伴行进入心脏,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室肌也有迷走神经支配,但纤维末梢的数量远较心房肌中为少。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也有差别,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酣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机制:ACh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质网释放Ca2+减少,ACh还能抑制钙通道,使Ca2+内流减少,其最终效应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Ca2+内流减少,使房室交界处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导致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另外,ACh与M受体结合后,能激活细胞膜上的一种钾通道(IKACh通道),K+外流增加,于是膜电位变得更负;加之ACh能抑制4期的内向电流If其最终效应便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 导语:可能我们大家对于神经生长因子还不是很熟悉吧,的确,我们很多人的神经都没有问题,自然对于神经生长因子这方面的内容就关注的比较少,但是 可能我们大家对于神经生长因子还不是很熟悉吧,的确,我们很多人的神经都没有问题,自然对于神经生长因子这方面的内容就关注的比较少,但是神经生长因子却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神经生长因子不能正常生长,就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相信很多人对于神经生长因子都特别感兴趣吧,都想具体呢了解一下神经生长因子是什么吧以及有什么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文章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作用: 在胚胎发育的一定时期内,NGF为效应神经元生存所必须。体外实验证实,如果培养液中不加NGF,神经细胞即不能长出轴突,也不能存活。NGF及其受体也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由海马和脑皮质产生的NGF可通过胆碱能神经逆行运输至前脑基底核,维持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发育早期,中枢NGF的含量决定胆碱能神经的密度。在无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小脑区和下丘脑,NGF含量也较高,表明除胆碱能神经外,NGF对其他类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 当NGF的效应神经元受到损伤时,例如切断轴突、药物损害,甚至缺血、缺氧等,神经元将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包括死亡,实验研究证实NGF通过:(1)抑制毒性氨基酸的释放; (2)抑制钙离子超载; (3)抑制超氧自由基的释放; (4)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而明显减轻或防止这些继发性病理损害的发生。 神经生长因子的促神经生长作用 ,在切断轴突后给予NGF将减少某些神经元的变性与死亡,无疑这将有助于提高轴突再生的可能性。同时它还影响轴突再生开始的时间和参与再生的神经元数目以及再生神经的质量和速度。 NGF的非神经系统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进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神经生长因子不但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而且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 NGF可以抑制某些肿瘤的有丝分裂,促其向良性分化。 · NGF促进创口组织的修复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生活知识分享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我们以下的分析主要是讨论和运用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经济学的范式一般总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张宇燕,1993)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然而,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却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具体的理论范式虽然没有超出和脱离经济学一般范式的范围,但以上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侧重方面、联结方式均不相同,因而使得不同经济学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在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上,各种经济理论学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强调得够与不够,是否能贯彻始终。新古典理论对此十分明确,而且一贯到底。它其所以专注于资源配置的研究,就在于寻求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它其所以推崇市埸制度,就是因为市埸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它关于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化的概念,以及以此作为对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之基础,正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具体体现。翻开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效率观念和效率思想会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之中,融化在他们的思维之内,成为他们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中,效率中心也是看得出来的,传统经济学其所以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所依赖的正是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所以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因为在它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减少和避免失衡和浪费,从而获得和保持经济运行的效率;传统经济学把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提出“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1985),是其中对经济效率中心表述得最清楚的。但是,在传统经济学中,效率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并不十分坚定,也没有贯彻到底,当传统经济学致力于政策解释、道德说教和价值判断时,往往就离开了效率中心,甚至用公平、平等代替了效率。经济学的理论范式都离不开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但这种考察

细胞骨架答案

第七章细胞骨架 一、填空题 A-七-1.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狭义的骨架系统主要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A-七-2. 构成微管的蛋白有两类: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 A-七-3. 微管在细胞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单管、二联管和三联管,其中主要分布在纤毛和鞭毛杆状部位的是二联管。 A-七-4. 装配时具有“踏车现象”的细胞骨架是微丝和微管。 A-七-5. 紫杉醇是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而鬼笔环肽是作用于微丝的特异性药物。 A-七-6.微丝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肌动蛋白,其在细胞中也有两种存在方式:①球状肌动蛋白②纤丝状肌动蛋白。 A-七-7. 在细胞骨架系统中较为稳定的一种骨架纤维是中间纤维。 A-七-8.中间纤维蛋白分子八聚体之间在纵向端对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原纤维,四条原纤维侧向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中间纤维。 A-七-9. 细胞骨架中具有极性的为微丝和微管。 B-七-10. 鞭毛和纤毛内部是由微管组成的轴丝构成的结构。其基部的结构式为__三联管__,而其杆部的结构式为二联管。 B-七-11. 微管是由异二聚体组装成的 13 条原丝依靠共价键排列而成。一些药物如__秋水仙素__可以抑制微管的组装。 B-七-12. 秋水仙素是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 B-七-13. 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纤毛和鞭毛的基体。 B-七-14. 微管在体内装配时,微管的_负极_附着在微观组织中心上而受保护,因此在细胞内微管的延长或缩短变化大多发生在另外一端。 ?B-七-15. 纺锤体微管包括动粒微管和。 B-七-16. 马达蛋白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家族,其中驱动蛋白家族和动力蛋白家族以微管作为运行轨道,而肌球蛋白家族以肌动蛋白纤维作为运行轨道。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重点内容 一、神经组织思维导图 二、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功能与分类 1.神经元的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不一,可分为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核仁大而圆。细胞质又称核周质,其内含有丰富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其他细胞器。尼氏体呈颗粒状或斑块状,嗜碱性;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神经原纤维由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2)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分支上有大量短小突起,称树突棘。树突内的结构与核周质相似。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 (3)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一般由胞体发出。光镜下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无尼氏体,染色淡。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称轴质。轴质内含大量神经丝和微管,还有滑面内质网、微丝、线粒体和小泡。 2.功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分类: (1)根据突起的多少,神经元可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长轴突的大神经元,Golgi Ⅰ型神经元,和短轴突的小神经元,Golgi Ⅱ型神经元。 (3)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4)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 三、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也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点突触两类。 1.突触的结构:电镜下,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银染为棕黑色圆形颗粒,附着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扣结。突触前成分(突触小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有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2.突触的功能:传递信息,且灵敏度高。 四、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主要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胞体呈星形,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