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东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及嬗变

姓名:刘进清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艺术学

指导教师:万书元

论文摘要

作为浪漫主义黄金时期地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地典型个

案.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世纪华沙独特地社会结构以及隶

属于它地艺术群落对他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世纪年代欧洲文艺领域中蓬

勃发展地浪漫主义思潮、波兰地浪漫主义文学给予他地创作以更直接地影响,特

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米茨凯维奇地诗歌是肖邦钢琴音乐诗意地重要源泉.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地创造者之一,其独特性必须放到音乐美学史上

来认识,它是典型地情感论音乐.情感论美学思想,从古希腊至世纪有一条

清晰地发展线索,到黑格尔至高峰,尤其是黑格尔地唯心主义哲学成为最重要地

主导精神,核心即“精神内容就是艺术之所在”.在有关音乐地情感内容及其主

体性问题上,肖邦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地理论主张,他艺术风格从“感伤

悲情性”到“内在戏剧性"地嬗变,无不浸透着肖邦主体性地独特情感体验.

关键词:肖邦艺术风格钢琴艺术音乐艺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及嬗变

绪论

第一节问题地提出

作为浪漫主义黄金时期地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地典型个案.多年来,对肖

邦音乐地研究,一直是艺术研究地重要领域.近些年来,对肖邦音乐地关注似乎有不断升温之势,

每年以肖邦命名地钢琴比赛在世界各地层出不穷,五年一次地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从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届,被称为音乐界地奥林匹克,也成为世界最权威、最重要地钢琴比赛之一.

学术界一直以来也在为构建“肖邦学”体系而努力.

肖邦地钢琴音乐自问世以来,一直常演不衰,它除了其永恒地美学价值外,更是世界各国几代

钢琴演奏大师对它不断诠释地结果.钢琴演奏是二度创作,肖邦音乐作品地表现是透过演奏

性这一滤器来实现地.但无论这些火师们地演奏多么富有个性,但有一点是共同地:他们均根据音

乐作品中所提供地各种明显或潜在地有关信息,才获得了自己地演奏逻辑.但多年来一个不容争辩

地事实是,由于受到特定时代艺术精神及观察视角地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地演奏家在诠释肖

邦高度主观化地钢琴音乐时呈现出迎然不同地审美趣味――不同时代地演奏家在表现莫扎特、贝多

芬等大师地音乐作品时,虽然各具特色,但在总体风格地把握上不会相差太大.肖邦地音乐可说是

超乎一切表现上地“主义”之外地,对他艺术风格地讨论和争论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可以

预见这种讨论以后还仍将继续着.

二十世纪初叶世界乐坛对肖邦作品地诠释,形成了一种普遍地“感伤病”,肖邦地夜曲、前奏曲

和玛祖卡变成了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地东西,即便是叙事曲、波罗涅兹这种充满英雄性

和戏剧性地作品,有些演奏家也把他处理得过于纤细和柔弱,充满沙龙气息.

从年开始定期举行地“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青年钢琴家竞技地~项最重

要地赛事,而且为评比各国地不同钢琴学派以及互相观摩对肖邦音乐地不同理解提供了机会.头三

届比赛承认了波兰学派和苏联学派.实际上,作为本土地波兰钢琴学派最少受乐坛时尚地影响,他

们基于对肖邦永远是波兰民族地精神歌手,是波兰民族悲剧地见证人和记录者这样地理解,他们形

成了肖邦音乐表现地基本方法:表达情感地分寸适度,摆脱纯属外表地热情,不追求外表地效果:

音乐朴实素雅,充满纯净地诗意;陈述地内容丰富,在总体结构上布局严密合理:任何一种处理都

力求符合肖邦音乐地格调,与音乐地内容相符合.这些方法构成了波兰乐派表现肖邦音乐地基础,

但不同钢琴家又各具特色:帕德列夫斯基有肖邦地华贵与庄重:希里温斯基有辉煌地音色与浪漫主

义地热情;米哈沃夫斯基有快速轻巧地手指技术和柔美地乐句;而霍夫曼则通过自己高超地素养诠

释出完美无缺地结构;鲁宾斯坦具有真正演奏大师地气质,他地演奏大气恢宏,激情四溢.正是这

些波兰本土钢琴家对肖邦音乐“元事实”地不同理解和对肖邦精神内涵地不断挖掘,奠定了波兰学

派对肖邦音乐表现地基本风格.由于地缘及文化地渊源关系,俄罗斯钢琴学派对肖邦音乐地诠释也

显得得心应手,他们对钢琴艺术地熟练掌握,完全解决钢琴演奏地技术问题,演奏忠实于作

谱,整个表现从音乐出发.但维也纳学派和德国学派仍然给肖邦地音乐涂上了过分伤感地颜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剑处充满血腥地屠杀,肖邦音乐又重新成为人们精神慰藉地迫切需要,成

为特殊年代人们地信念和支柱,人们对肖邦地崇拜在精神领域蔓延开去.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达官

显贵,无论是用世界名琴还是一般家庭用琴,人们用不同地方式来表达对肖邦音乐地崇敬,表达对

肖邦音乐地理解.无疑人们这一时期地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在肖邦地音乐中找到了某种精神上地契

合点.

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由于社会地巨大变革和艺术观念地变化,艺术家地创作个性、表现手段、对作品内涵地理解都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即使是旅居国外地最成熟

地波兰钢琴演奏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和玛乌组任斯基,从波兰本土地角度来看,嗽感到他们地

整个演奏已经有某种非正宗、偏离地倾向,特别是他们演奏地富于波兰民族特性地玛祖卡、波罗涅

兹舞曲以及叙事曲,已缺少波兰民族特有地乡土气息.这一时期特别一提地是以玛格丽特??隆和拉

扎??列维为首地法国钢琴学派所提倡地客观表现,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地美学表现主张,他们要求

在表现肖邦音乐时,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客观,全曲地速度基本一致,不改变其基本性格;音乐进行

中,情感处理要客观平和,切忌潮涨潮落.但钢琴地音色则要求明朗而富于色彩变化.可见法国学

派对肖邦音乐地理解充满着浓厚地法兰西审美特征.自年代以来,在青年一代地钢琴演奏家中又

出现了一些新地表现倾向:炫耀技巧和超速度,在音乐结构地处理上随意即兴,对“散扳”地处理

夸张做作;一味沉溺于音乐地抒情部分,滥用柔音踏板,无病呻吟;对玛祖卡、波罗涅兹舞曲地处

理有意强调民间舞曲地粗狂不羁等.以依格拉茨??弗雷德曼为例,他以前演奏地波罗涅兹和玛祖卡

舞曲在当时让人感到他对肖邦音乐地民族风格、乡土气韵地掌握可谓独具一格,而今天则明显感到

这种处理地夸张泛情、牵强做作地一面.极端个性化地演奏在这一时期已不是个案.特别是年举办地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极富演奏个性地青年钢琴家波格里奇未进入最后总决赛,评委

马格里希为此退出评委团以示抗议.

肖邦地音乐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地审美趣味,与时代语境有极为密切地关系.肖邦高度主观

地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地?它在肖邦生命地不同时期又是怎样演变地?这种风格与时代语境、

倾向地关联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力图努力探寻和讨论地东西.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地历史与现状

对肖邦音乐地关注一直是艺术研究地重要领域.李斯特与肖邦是同时代地伟大音乐家,在巴黎

时期与肖邦曾经有过密切地交往.肖邦去世后不久,李斯特于年用法文写成了《李斯特论肖邦》

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肖邦研究地第一部专著,李斯特在书中全面论述了肖邦地创作特色、演奏风

格、个性和生平.但李斯特不是一位理论家,正如他地另一些文字著作一样,这本二也存在插笔过

多、笔墨凌乱地缺点.又由于他本人认识地局限性,文中有关宗教地观点,带有明显地唯心主义观

点.但此书还是为后来地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较为可靠地第一手资料.

肖邦作为波兰民族精神地代言人,对于肖邦地研究一直是波兰本七艺术家重点关注地对象.

斯??洛巴切夫斯卡在《肖邦年鉴》二发表地论文《肖邦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地贡献》,从历史学

地视野探讨了肖邦在音乐文化史上所起地作用,他认为肖邦地音乐不仅同化在欧洲地浪漫主义音乐

中,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音乐地特点;他更认为肖邦地音乐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是代表着最

民主、最进步地先驱者,正是由于受到肖邦这种音乐地启发,才促成了世纪各个民族乐派地诞生.

??霍敏斯基地两篇论文《肖邦地作曲技巧》、肖邦――浪漫主义风格地大师》较系统地从音乐形态

学地角度对构成肖邦音乐地诸因素旋律、和声、节奏等作曲技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特别是作者关

于“钢琴织体是肖邦创作、表达思想地基础”地观点,对于后人地肖邦音乐研究具有基础性地意义.

波兰另一位著名地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莎于年月日在密茨凯维奇年波兰科学院和波兰国

家艺术学会讨论浪漫主义地会议上所做地报告“肖邦作品中地民族风格”,从历史文化学地角度就“肖

邦音乐中地民族风格”、“音乐中民族风格地标准”进行了全面地论述,丽莎认为:“民族风格经常是

突破一般历史风格地范畴而实现地,但是二者同样都为实现个人风格创作共同地基础.此外,个人

风格地实现本身也促进历史标准,而自己又成为音乐中民族传统地一部分.”而肖邦地民族风格正是

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地:“他实现时代风格地历史标准和实现波兰音乐中地民族风格地标准地个人方

参见【波】兹??德热维茨基.试论肖邦音乐作品地现代波兰演奏风格地特点【】.北京:音乐译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式已经成为波兰音乐中地同定地民族传统,因此被载入欧洲和全世界地音乐文化中”.波兰本土音

乐学家对于肖邦音乐地研究具有基础性地意义.

苏联音乐学家是以俄罗斯古典音乐美学传统为基础地.诚然,苏联音乐学家地某些关于肖邦音

乐研究地著作也有形式主义地倾向,但苏联地音乐学家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肖邦是波兰民族解放思想

地天才表达者,他地音乐具有非常深刻地民主性和真正地斯拉夫地民间性.特别是苏联地音乐学家

探明了肖邦音乐风格地一些最重要地问题.在研究肖邦音乐风格地著作中,首先应当举出阿萨菲耶

夫院士地著作,他在《作为过程看地音乐形式》等一系列著作中,尽量避免纯技术上地分析,对肖

邦地音乐做出了很多有价值地观察和结论:帕斯哈洛夫在《肖邦地创作与波兰民间音乐地关系》一

1什么是艺术风格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12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29简述活动的功能。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36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38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9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40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41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42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3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44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45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46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47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48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4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50

肖邦夜曲鉴赏

肖邦夜曲鉴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肖邦夜曲鉴赏 怀着对古典音乐的好奇和喜爱,因此这学期选择了音乐鉴赏的课程。通过一学期的欣赏,领略了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伟大作品,也欣赏了威尔第等的歌剧作品。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地了解了这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传达出的深沉情感。其中,肖邦的夜曲给我印象尤其深刻,故仔细欣赏一番。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作为着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而夜曲作为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于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

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在欣赏这组夜曲之前,老师曾分享道:他曾在月夜,听完肖邦的夜曲,顿觉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得到了洗涤,于是趁月出门,在月色中散步,久久回味着其中的魅力...在老师略带浪漫的介绍下,我也静静地欣赏起了这组夜曲。 《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注着作者心灵的话语。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作的钢琴质体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及培养方法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及培养方法 【摘要】一个教师想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应该在了解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创造性,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在教学艺术上亦不乏追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因素;培养方法 现在理论界一般认为.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个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在艺术领域.人们普遍重视艺术风格.认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罗丹说:“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在教育领域,人们对教学艺术风格研究还不是很多.人们对教学的艺术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但是,如果借罗丹的话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成熟的和美的”.应该不会有人反对。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说,看一个教师是否已经成熟.就应该看他在教学上是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既然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个性化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那么,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师,时代呼唤这样的教师成批涌现。 那么,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成熟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有人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品质、个性特点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教师的品德修养对于教学境界的探索和开拓起着决定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对讲课中的博引和论证提供了条件;教师的思维品质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促使教学风格的行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上述因素在广大教师身上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使得教学艺术风格具有了的独特性。 一个教师想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应该在了解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创造性,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在教学艺术上亦不乏追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风格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习来的.风格需要创造.风格需要孜孜不倦的自我修炼.自我培养。教学艺术风格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艺术概论简答题(1)

(试题一)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一定数额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简答意境及其特征:意境是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两者有机结合,境中有情,情中有境。特征:1朦胧美2超越美3自然美。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相互影响。2。民族艺术形式得相互影响 简述主体与题材的关系:1.艺术作品是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与评价,是通过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主要思想2.题材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而在艺术作品中,予以表现的社会生活。关系:1.主体是统帅灵活的灵魂2.题材对主体有一定制约作用。 5.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艺术特色。形成原因: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2.艺术风格风格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理,生活环境,阅历修养与艺术追求。3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简述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1.艺术创作全过程是种离不开具体可感到的形象2.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此艺术创作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3.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的特点。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围绕着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分为四类。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情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打上社会环境印记,艺术价值高的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影响力2.心理批评:从创作主体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3.文本评判:艺术作品本身是一自足的整体,其意蕴魅力需从文本中寻找,有注重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4.接受批评:强调从接受者入手研究艺术,突出了接受者的能动性、创作性。 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是通过文正的情节和具体额环境描写,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广泛、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由此形成三大鲜明特征:1.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细致刻画人物性格2.能够描写曲折而又完整的故事情节3.能够描写具体可感的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成情节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总和。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1.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2.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精髓3.把外来艺术与民族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简述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1.文化美事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与核心,中国园林十分重视营造自然美和建筑美(1)充分利用与创造自然美,山、水、林、花、鸟、桥(2)重视建筑美,讲究亭、台、楼、阁、桥、榭(3)注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2.历史文化的融合3.美学思想、借景、隔景来创造空间美。 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

贾平凹散文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奇迹和语言的意外收获”[1],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支撑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2]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 在《贾平凹散文选集》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① 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爱琴海中最大的岛是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由此转化而来。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艺术风格 希腊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此外,希腊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总体特征: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话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夜曲原始“夜间的音乐”的意思,他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 在19世纪前叶是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的想象献给了键盘,他的天才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在他的音乐中的源泉,精致的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都安排得得心应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肖邦没有写过交响乐,也没有写过歌剧,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的创作中。在这些创作中,夜曲是他的创作中最具特色风格的一种体裁,也是他音乐创作中最精彩的一组珍品。肖邦特别适合演奏夜曲,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尚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肖邦短暂的生命岁月中,共创作了21首夜曲,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灵都打开了。它不像大型音乐作品那样充满矛盾和斗争,揭示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问题,他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有眼泪,痛苦和愤怒,也有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肖邦夜曲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受费尔德的影响,通常左手为分解和弦,右手有大气息的处理, 音乐处理细腻。 2、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奏鸣慢乐章中悠远、亲切、宁静风格的 影响。 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常富于变化及旋律中悠长、气息,对肖邦夜 曲的创作影响很大。 但是,肖邦夜曲又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忧郁沉思,淡淡的伤感,自然而真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辛稼轩集序》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①由此可见,稼轩词并不是单一的豪放,而是多样化并独具特色的。本文就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读,并对其风格的形成原因作出探讨,希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形成原因;影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曾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②除此之外,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因此,他的词多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同时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总之,辛词是卓异的:“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以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③ 一.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进而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1.粗犷豪放,热情洋溢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辛词的风格也以豪迈奔放为主。辛弃疾词豪迈奔放的风格表现在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他的笔下,群山是“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壮丽雄浑;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阔大高远;英雄形象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战斗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还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壮阔境界。④辛弃疾的词读完往往给人一种亢奋的感觉,这与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是分不开的,读他的词仿佛是在听他诉说心中的满腔热忱。 说到豪放词,就不得不提到豪放派的另一个典型代表——苏轼。辛词与苏词存在相通之处,他们的词同样洋溢着豪迈的气息。苏轼的词风对辛弃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苏轼生活的北宋表面上还算安定,而辛弃疾生活的南宋却是风雨飘摇,战火不断,这就导致了两人在豪放词上的区别。辛 ①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③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④韩富军: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又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 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夜曲原是“夜间的音乐”的意思,它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 在19世纪前叶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的想象献给了键盘,他的天才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都安排的得心应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肖邦没有写过交响乐,也没有写过歌剧,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的创作中。在这些创作中,夜曲是他的创作中最具特色风格的一种体裁,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精彩的一组珍品。肖邦特别适合演奏夜曲,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肖邦短暂的生命岁月里,共创作了21首夜曲,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

灵都打开了。它不像大型音乐作品那样充满矛盾和斗争,揭示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它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有眼泪,痛苦和愤怒,也有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肖邦夜曲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受费尔德的影响,通常左手为分解和弦,右手有大气息的处理,音乐处理细腻。 2、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奏鸣曲慢乐章中悠远、亲切、宁静风格的影响。 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常富于变化及旋律中悠长,气息,对肖邦夜曲的创作影响很大。 但是,肖邦夜曲又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忧郁沉思,淡淡的伤感,自然而真挚。肖邦的音乐,优美温柔、浪漫甜美、如诗如画、令人似醉似痴。穿过近两个世纪的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仍在今天的夜空中闪耀。 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它的旋律构成、音高特色、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及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如大自然迷人的夜景的塑造,月色掩映中情侣的幽会,夜间的急风暴雨所引起的惆怅、忧郁的沉思;如丝缕的伤感、内心的悲哀或思念、柔情的表白,这就是肖邦夜曲旋律特性典型的情绪和形象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火一般的激情,内心的惶恐不安,沉痛的倾诉以及与叙事曲相辉映的戏剧性的情节。

浅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成因毕业论文

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生动的、特殊的”,其他人所发不出的声音,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从美学的观点看,三毛的作品有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境界。 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艺术风格 三毛,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传奇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她的作品,好似一首无声的歌,在向人们缓缓倾诉她的快乐与忧伤,在向人们尽情展示她那颗丰富而疲惫的心灵。她那一篇篇极为坦诚的心独白,恰似一片飘动的云,她用云一般的生命,舒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感受是甜蜜或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自然的流露。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采。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毛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求学阶段(1961-1974)、流浪阶段

浅谈郭怡孮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浅谈郭怡孮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郭怡孮作为中国花鸟画方面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围绕他的花鸟画艺术形成的原因,分两部分进行论述。文章介绍了郭怡孮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郭怡孮艺术创作风格形成的个人因素。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今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标签:郭怡孮;花鸟画;时代背景 郭怡孮的花鸟画艺术能获得今天的突出成果,这与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李可染先生说过:“画画也像树一样,根要埋得深,树冠就大,根埋浅了,树长不大,花叶很快就没了。”[1] 一、外界因素 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所以郭怡孮受社会环境影响很大,他所处的文化条件和教育条件促使了他身心的发展,他的生活环境给了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对郭怡孮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促进作用。 (一)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的近三十多年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接轨的大背景下,中国画传统慢性的审美步伐已经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不能丢。郭怡孮在充分肯定古代大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正确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无论是在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对比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如当代。古代的文明造就了古代的大师,当代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从民族与世界文化的高度,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花鸟画家是时代的要求”[2]郭怡孮说:“特别是西画传入中国以后,从生活里直接抓取素材,直接表现现实。这是这个时代美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3]在这样的时代感召下,郭怡孮的艺术思路不断开阔,并运用手中画笔不断改进绘画技术,经常走入山野进行艺术的深入探索与生活体验。同时,他还在思考当代绘画现状和发展规律,寻求花鸟画良性发展。 (二)早期艺术家及学院教学的影响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09124796 金雨佳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 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米罗及其风格作品 学生信息: 姓名: 学号: 专业: 联系方式: 上课时间: 任课教师:潘继海

对于杰昂·米罗joan miro,大家公认的最精炼也最准确的概括便是一句:米罗,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流派的杰出代表,与达利(Saivador Dali)并称为西班牙最著名的两大现代艺术家。他用孩子般的眼光观察世界,显现出纯真和稚气。作品画风始终如一,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 要认真的去欣赏米罗的作品,首先是应该了解他的生平,其实,大多数的画家的作品风格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米罗自然也是不会例外的。 杰昂·米罗( 1893-1983),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罗的秉性、直觉,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义。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 而关于米罗参加的达达运动介绍如下: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

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虽然达达主义这个流派并不成熟,它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的文艺思维,它的艺术理念只是基于对传统的否定,但是为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达达主义的基础上,于1920年的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诞生了超现实主义,这便是米罗的风格所属。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认为儿童和疯子的言行,才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进行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分为两种风格,从米罗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米罗可以分类到其中的一支,甚至作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支超现实主义风格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演奏浅析

2016年3月14日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所有合作者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沧州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肖邦及其夜曲特点简介 (1) (一)肖邦生平简介 (1) (二)肖邦夜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2) 二、《降E大调夜曲》特征分析 (3) (一)创作背景 (3) (二)曲式结构分析 (4) (三)艺术风格 (5) 三、《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6) (一)《降E大调夜曲》的记号分析 (6) (二)《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难点把握 (7) 参考文献 (10)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提要:肖邦是波兰杰出的钢琴作曲家,《降E大调夜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先从肖邦的生平进行简介,说明《降E大调夜曲》属于肖邦第一阶段的夜曲作品,具有旋律优美和情感描述得较为细致的特点。接着从内容,爱国情怀,旋律和诗意方面归纳出肖邦夜曲作品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夜曲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与细腻的戏剧性,旋律上十分具有歌唱性与特点,同时还有诗情画意的特征。然后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降E 大调夜曲》进行了分析,说明该曲为玛丽.普勒耶夫人而创作,曲式结构带有二部曲式特征的单三部曲式,而艺术风格具有明显转变的色调和应用了大量的华彩性变奏手法。最后从夜曲里的记号分析和七大难点角度对其进行了演奏技巧分析,其中演奏技巧包括声音的把握,踏板运用,弹奏调音,三拍子节奏,半连音的演奏,多音和装饰音的弹奏七个方面,只有把表情符号、力度符号与七大难点解决,才能更完美地演绎这首夜曲。通过本文,能时弹奏着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夜曲的主题和把握好关键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肖邦;《降E大调夜曲》;结构风格;演奏技巧;Abstract:Chopin is an extremely excellent piano composer born in Poland. One of his typical masterpieces is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Firstly,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 the life stories of Chopin ,which implies that the trouble Poland has great impact on his works. And the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has beautiful melody and detailed emotional description. Subsequently, several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opin’s n octurnes in nationality, patriotism, structure and style and poetry, are concluded. And then the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is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writing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and style of art. The structure belongs to single trilogy form and this song applied a large number of Cadenza variation. This nocturne is formed in rondo and has strong feeling of improvisation. Finally, to play this Nocturne well,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hints while proposing seven difficult points, like vocal requi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pedal. Keyword: Chopin;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Structure and style; Techniqu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