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

大纲执笔人:廖建良

一、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36学时)

绪论 (2学时)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注意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类型,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2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及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萌发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以及幼苗的形态。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0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基本概念,了解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类型,各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及生理功能;了解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根

第二节茎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8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被子植物花的组成、结构;掌握雌雄蕊的发育、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过程,传粉、双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了解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繁殖方式;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类型、花各部的演化以及种子和果实的结构、类型及形成;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

第二节花

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六节种子和果实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五章植物分类基本知识(10学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实验教学(1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图绘制等基本研究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加强直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要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生物图的绘制、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徒手切片(3学时)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与有丝分裂、植物的组织、种子和幼苗(3学时)实验三根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四茎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五叶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六花的形态和结构、果实的结构、类型(3学时)

四、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陆时万、徐详生、沈敏捷主编《植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念德编著《植物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3.杨继、郭友好、杨雄、饶广远《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姚敦义主编《植物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信曾编著《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谢国文、廖建良等编植物学,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7.谢国文、廖建良等编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暨南大学出版社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园林制图13教学大纲

《园林制图》教学大纲 专业代码:510202 课程代码:05004 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实训3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13级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针对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使用,本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和画法的掌握和应用,包括园林局部设计图的平面画法,立面画法和透视画法以及上色技能的训练;园林景观效果图手绘表现取景、构图及透视角度的选择与视平线位置的确定;建筑、树木、花卉、山石、平流、泉瀑、云烟的画法;色彩风景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 2、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 3、景观设计园林要素单体表现技法。 4、透视及构图基础。 5、上色技法。 6、园林设计图识图 7、景观设计中的手绘表现。 (二)能力目标 1、徒手绘画能力培养。 2、能够绘制各种园林要素。 3、能够手绘景观设计平面图及局部效果图。 在本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应掌握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重点掌握园林景观平面图和局部效果图的手绘表现。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绘图工具的种类及性能,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制图标准。 教学内容: 一、常见的制图工具及使用方法。 二、制图标准及规格。 重点: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制图标准。 难点:无。 第二章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14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 教学内容 一、几何作图 二、投影原理 三、轴测图的画法 重点:投影原理、轴测图画法。 难点:轴测图的画法。 实验实习轴测图画法(2学时)、园林植物平面画法(4学时) 第三章景观设计单体表现技法(12学时)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

课程名称:园林工程Landscape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16 总学时数: 70课内实践时数:24 学分: 4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园林工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园林 用地的竖向设计、土方、园林给排水、水景、园路、假山等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施工技术与艺 术以及园林工程概、预算编制。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园林工程是研究在园林中造景和园林施工技术与艺术的学科,研究的范畴包括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 ; [2] 表示“理解”或“熟悉” ;[3] 表示“掌握” ;△表示自学内容; ○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园林工程的概念[2] ;园林工程的发展[1] ;我国古代园林工程方面的成就[1] ;我国园林工程与世界水平差距[1] ;园林工程课程内容[2] 重点:园林工程的发展 难点:我国古代园林工程方面的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 何为园林工程? 2.如何理解园林美学及园林艺术与园林工程的关系? 思考题: 1. 园林工程有哪些特点?

2.应该如何学习园林工程这门课程? 第一章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有关知识 竖向设计的概念[1]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3] ;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原则[3] ;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3] 重点:竖向设计的概念;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难点: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原则;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 竖向设计的概念? 2.如何理解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思考题: 1. 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原则? 2.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方法 等高线法 [3] 重点:等高线法 难点:等高线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 等高线如何绘制? 2.如何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考题: 1. 用等高线进行竖向设计有哪些特点? 2.应该如何学习等高线法描述场地地面? 第二节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方法 断面法 [3] ;模型法 [3] 重点:断面法;模型法 难点:断面法;模型法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实验内容:1。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最新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说课材料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工程Landscape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1313137216 总学时数:70 课内实践时数:24 学分:4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园林工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土方、园林给排水、水景、园路、假山等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施工技术与艺术以及园林工程概、预算编制。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园林工程是研究在园林中造景和园林施工技术与艺术的学科,研究的范畴包括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园林工程的概念[2];园林工程的发展[1];我国古代园林工程方面的成就[1];我国园林工程与世界水平差距[1];园林工程课程内容[2] 重点:园林工程的发展 难点:我国古代园林工程方面的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1.何为园林工程? 2.如何理解园林美学及园林艺术与园林工程的关系? 思考题:1.园林工程有哪些特点? 2.应该如何学习园林工程这门课程? 第一章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第一节竖向设计的有关知识 竖向设计的概念[1];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3];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原则[3];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3] 重点:竖向设计的概念;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难点: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原则;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

621植物学

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植物学) 学科、专业:食品科学(097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3),林木遗传育种(090701),森林培育(090702),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是园林植物、园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植物保护、草业、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有关学科研究生的业务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植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种子的构造;种子的主要类型;种子的萌发条件、过程和幼苗出土类型,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概念;植物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种类及其结成;细胞壁的结构和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主要变化过程。 组织和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 根的基本功能;根和的根系的类型;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其特点;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侧根的形成过程;根瘤和菌根及意义。

2. 茎的基本功能;芽的类型及分枝方式;茎尖的构造与发育;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及其增粗生长方式。 3. 叶的基本功能;叶的发生与生长及其组成;被子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及其特点;叶的生态类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叶的寿命及落叶原因、变化等。 4.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5.营养繁殖的繁殖方式: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营养繁殖的概念及营养繁殖的形式、解剖学基础。 第四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 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花芽分化的基本过程; 2.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花药的发育与结构,花粉粒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结构)。 3.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雌蕊的组成和结构、胚珠的形成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形成与发育及其结构)。 4. 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种子的形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胚、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结构及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概念。 第五章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略考) 第六章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1. 植物分类的基础(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法;植物检索表的表达方式和使用。) 2. 掌握现代植物的基本类群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类。高等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本课程采用两界系统)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各大类群间的区别要点。(进化的观点) 3.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茎、叶的形态学术语;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花序概念及花序的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及花药着药和开裂方式;雌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胚珠类型;花程式、花图式表达方式;果实类型) 4.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 5.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主要是前两个系统) 三、考试要求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葡萄酒专业《园林工程制图》(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6004 课程中文名称:园林工程制图 课程英文名称:Landscape drawing 课程性质:限选、考查 使用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学时:36+18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发酵工程 课程简介:《园林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听课及反复的作业练习,逐步掌握园林制图和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及识图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建议:《园林制图》,全国高职高专园林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黄河水利出版社。 参考书: 1、《园林制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园林制图》,王浩正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3、《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江苏科技出版社 4、《建筑制图与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本课程是葡萄酒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园林制图技术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概念,掌握三面正投影规律、学会绘制一些基础图形,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方法;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会利用园林绘图方法绘制园林图纸,能够初步识读工程图。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1. 教学内容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基本制图标准;绘图步骤和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制图标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基本制图标准。 难点:基本制图标准的掌握。 第二章投影原理 1. 教学内容 投影基本知识、三面投影及其对应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投影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楚投影概念、分类,熟练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几何特性。 难点:掌握三面投影图的内在对应关系。 第三章点、线、面的投影 1. 教学内容 点、直线、平面正投形的基本规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准确的判断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来正确进行绘图和识图的能力。 第四章曲线和工程曲面 1. 教学内容 曲线的形成、分类、投影特性;各种曲面投影的画法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曲线及工程曲面的形成及其投影的画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曲线、曲面的形成和分类 难点:柱面、锥面、柱状面、锥状面、单叶回转双曲面、双曲抛物面、正螺旋面的投影作图方法。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遗传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 02241046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基础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教材: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主编.遗传学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指导书: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7;吴鹤龄等. 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鄢慧民等.遗传学实 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卢龙斗等.遗传学实验技术.安徽:中国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6。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2 实验学时 54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生科院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的学科之一。自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来,遗传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许多遗传学现象和规律。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家对线虫、果蝇、拟南芥等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更加突现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与前沿学科的地位。遗传学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设计周密的实验研究,因此遗传实验课程是开展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共开出21个实验项目,可供108学时使用。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遗传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从个体形态、细胞、染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 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 三、内容和方法 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 五、作业 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 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 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 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 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 3、子房的位置 4、胎座类型 1、5、花序类型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 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 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 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 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2、药品:碘液 3、用具:镊子、切片、吸水纸、放大镜 三、内容和方法 1、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复果)的观察以及真果假果的观察(教师先演示几种果实的内外部形态,介绍划分果实类型的依据,然后学生观察新鲜的材料和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