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25《光与热》(教案)

小学科学25《光与热》(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5《光与热》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和热的基本性质;

2. 能够区分光和热,知道光可以传播而热不能传播;

3. 能够举例光和热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图片和简单动画效果;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实验器材:凸透镜、放大镜、电灯泡。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黑板上的题目“你知道什么是光?什么是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回答。然后,老师简要解释光和热的概念,并提出“光和热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展示和讲解(15分钟)

老师播放PPT,依次展示光和热的特点和性质。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互动,回答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光和热的区别。重点讲解光能传播而热不能传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实验演示(2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使用凸透镜、放大镜和电灯泡等器材。首先,老师用凸透镜放大一个学生的手指影像,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然后,老师用电灯泡演示热的传导,观察电灯泡的灯丝变亮。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光和热的区分。

第四步:巩固(10分钟)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光和热有什么区别?光和热能相互转化吗?请举例说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五步: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填写学习笔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光和热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待下次课一起解决。

四、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小题,巩固课堂所学;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深化对光和热的理解;

3. 推荐有关光和热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导入、展示和讲解、实验演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光和热的概念,巩固区分光和热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深入感受光和热的不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课后布置了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参考资料:

1. 《小学科学教材》

2. PPT课件

3. 实验记录本

第5课 《光与热》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1.知道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2.根据自然规律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疑问(预设:1分钟,室内) 课前将手机架放置在讲台上,给学生在之后设计实验时一个暗示。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我们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现在,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小镜子,大家动手玩一玩。 2.教师顺势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会玩,把几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在一起了。这些光会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前认知概念,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设:5分钟,室内) 1.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亲身体会自由发言,提出猜想。真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光与热》。(板书:5.光与热)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 2. 同学们已经谈了许多生活中的感受,但是用什么更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方法来验证我们对光与热关系的猜想和感受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拿着镜子操作一下,他们会发现手持镜子难以会聚光线。从而提出质疑: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固定镜子,怎样解决温度计测量慢的问题?更快速准确地测出温度?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借助身边常见易得的物品来改良难以操作的实验,然后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得出改进方法:借助手机架同时固定数面镜子,用探针式数字温度计准确快速测出温度。 确立实验方案:1.用不同数量的镜子得到强弱不同的光;2.温度计放置的位置、照射时刻和时长一样。 6.课件出示,齐读实验要求: (1)合理分工,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2)反射光要集中到温度计的探针上,确保测量时刻、时长一样。

小学科学25《光与热》(教案)

小学科学25《光与热》(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5《光与热》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和热的基本性质; 2. 能够区分光和热,知道光可以传播而热不能传播; 3. 能够举例光和热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图片和简单动画效果;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实验器材:凸透镜、放大镜、电灯泡。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黑板上的题目“你知道什么是光?什么是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回答。然后,老师简要解释光和热的概念,并提出“光和热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展示和讲解(15分钟) 老师播放PPT,依次展示光和热的特点和性质。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互动,回答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光和热的区别。重点讲解光能传播而热不能传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实验演示(2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使用凸透镜、放大镜和电灯泡等器材。首先,老师用凸透镜放大一个学生的手指影像,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然后,老师用电灯泡演示热的传导,观察电灯泡的灯丝变亮。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光和热的区分。 第四步:巩固(10分钟)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光和热有什么区别?光和热能相互转化吗?请举例说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五步: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填写学习笔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光和热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待下次课一起解决。 四、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小题,巩固课堂所学;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深化对光和热的理解; 3. 推荐有关光和热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导入、展示和讲解、实验演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光和热的概念,巩固区分光和热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深入感受光和热的不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课后布置了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参考资料:

五年级科学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科学人教版教案 【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 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 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 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 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 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 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 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 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 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 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 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 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

【教学设计】《太阳的光和热》_科学_小学_都继萌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太阳光和热》教学设计 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中学都继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第五课。本单元是小朋友们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探究的内容《太阳的光和热》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孩子们可以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而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有的学生不爱动脑,不爱动手,依赖性强,这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科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太阳是否会发光发热。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石头是常见的自然资源,了解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初步了解石太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 能够用观察,探究的角度理解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五、教学准备: 《太阳的光和热》ppt,玻璃杯等材料。

六、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兴趣开题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来上一节科学课,首先大家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出的三个谜语,一个请看大屏幕,一个球,圆溜溜,夜里人人不见,白天家家有。这是一个谜语的谜面,好,不要着急,再来看第二个一个金球圆滚滚,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山天门家家到。好啦,相信我们好多同学已经把谜底猜出来了,不要着急,我们看最后一个,一位老公公,整天脾气暴,大家围着转。好,老师给十秒钟的思考时间,知道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十秒后)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生:太阳 师:哪位同学能响亮的再说一遍 生:太阳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太阳。我们小朋友每天伴着太阳来到学校学习,然后跟着太阳落下山回到家中休息,太阳伴随着我们一整天的时间,可是对于太阳我们了解的很少很少,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下太阳的特点。首先从神话说起,上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民族崇拜的对象。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则是宙斯的儿子。在中国古代还有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太阳在古代就被古人尊称为神,好,那么现代科学技术先进了,我们有高清的摄像机,在高清的摄像机下,这时我们科学家拍到的美丽的太阳,漂不漂亮? 生: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研究课题。} (二)交流发现,完善认知 师:继续往下看,关于太阳,老师首先要讲的是太阳在哪里,认真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是一颗恒星,第二个问题,太阳有多大,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太阳有多大呢,谁能站起来说一下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光与热》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二单元第5课《光与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能说出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能通过实验说出光线强,温度就高;光线弱,温度就低。 3.能知道凸透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光与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能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2.能发现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重难点 1.能说出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能通过实验说出光线强,温度就高;光线弱,温度就低。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太阳在带给我们光 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生活中,我们知道很多物体都像太阳一样 会发光。但是物体在发光的同时,是否都在产 生着热量呢? 科学家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热光 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点燃的蜡烛、酒 精灯等;一类是冷光源,它们发光但不发热, 比如萤火虫、水银灯等。 2.探索新知热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但是强光 和弱光带给我们的热量一样吗?光的强弱和温 度的高低有没有关系呢? 谁能说下你的猜想?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阳光下我们觉得热,但背阴处就比较凉爽。瓦数越高的电灯泡,靠近它时,我们能感受到越大的热量。所以强光和弱光带给我们的热量不一样。 那光的强度与温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实验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1.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阳光强? 2.同一时刻,我们怎样形成弱光和强光呢?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 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 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 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 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 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 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 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 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 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 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 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 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光与热|教科版

《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光与热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联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课从生活经验假设——实验验证——资料拓展的思路编写。用实验数据来证实自己的生活经验。本课分几个层次展开:1、提出问题光与热倒底有什么联系?2、设计实验,怎样得到更强的光,怎样界定热的多少?3、开展实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4、拓展,用专用仪器得到更强的光与更多的热。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2、光强热量大温度就高,光弱热量小温度低。 3、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热量。它不仅是地球最大的光源也是最大的热源。 4、凹面镜和凸透镜有汇聚光线提高温度和热量的本领。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能运用统计图,会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 4、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科学技术与社会: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光与热的利用。 【教学重点】光强热量多温度就高,光弱热量低温度就低。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对光和热的关系的研究,并得到有效的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凹面镜、凸透镜 学生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放大镜、火柴 【教材处理】 教材第33页记录表格中,镜子数为0、1、2、3,在提前实验进行观察时发现温度计变化慢且不明显,不利用学生观察记录,故将学生实验用温度计测量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光斑处温度所使用镜子数改为0、1、3、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光的一些知识。光与热有没有联系呢?说说你的理由。(板书:光与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预设:阳光下热,背阴处凉快;发光很亮的电灯泡靠近它会感觉到热,点燃蜡烛发光的同时还会有热等。)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光和热

5.光与热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用类似镜子的材料玩过聚光的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将光线会聚在一起能产生高温,甚至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多面镜子会聚光线比一面镜子会聚光线得到的温度更高的规律。但是,除了镜子,是否还有其他材料也有这样的效果,产生这种现象, 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对光合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4.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5.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6.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向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怎样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难点: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考,证明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凹面镜、凸透镜,背阴的墙面(事先踩好点)等。' 0小组:每组5面小镜子、1个温度计一气温计(事先把温差大的删除)、凹面镜、放大镜、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课题(预设5分钟) 1.复习旧知识引入: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光源。知道打开的电灯是光源,屋外高挂天空的太阳是光源, 你还知道哪些是光源吗? 2.了解光源的分类: 一类是冷光源,这些光源只发光,不发热,比如:萤火虫、日光灯。 另一类是热光源,这些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材料准备:可调节灯光明暗的台灯] 老师手上有一只台灯.,打开旋钮,你们看见什么?(灯光),请一位同学上来,感受一下灯光外灯罩这里的温度,什么感觉?(热)。这台灯是光源中属于热光源这一种类。 随着旋钮的转动,灯光怎样变化的?(明暗变化,也可引导是光线强弱的变化)。台灯的光线有强弱变化,那么光的强弱会影响周围的温度吗?光的强弱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热量)。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如果,把台灯换成太阳呢?你觉得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呢?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光与热》(板书课题)二、探索: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5面镜子、1支温度计一气温计、胶带纸、作业本]过渡:怎么可以用实验和数据来证明我们的思考呢? L热量的大小用什么来检测呢?(温度计一气温计)2.我们有什么办法创设强弱不同的太阳光呢?(如果给小组提供镜子,你们有办法了 吗?). 3.有了材料,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让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4.师生一边讨论,一边出示作业本的记录表(作业本P24.1)。 a.气温计根据镜子在地面位置的摆放,用宽胶带贴在高度合适、背阴的墙面上。(说明: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按照此教案上的方法来,不需要有同学手拿气温计。也可以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来做,拿气温计的同学在墙面上贴着宽胶带做标识,保持温度计的高度不能变,同时建议背对同学们,一位同学的手累了,可以换人) b.每组5面镜子,按照讨论的方法有序地进行实验(气温计从无到有变化)。

光与热 教案

光与热教案 教案标题:光与热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和热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 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热的传导方式。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和热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光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a. 光的产生与传播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c. 光的折射和色散 d. 光的干涉和衍射 2. 热的传导方式 a. 热的产生与传播 b. 热的传导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c. 热的传导规律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通过展示一盏点燃的蜡烛,引导学生思考光和热的联系和区别。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能让我们感到温暖?为什么镜子能反射光线?

知识讲解: 3. 介绍光的特性与传播规律,包括光的产生、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干涉和衍射。 4. 介绍热的传导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以及热的传导规律。 实验探究: 5. 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规律。例如,使用激光笔和反射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 6. 进行实验,观察热的传导方式。例如,用不同材料的棍子在火上加热,观察热的传导情况。 知识巩固: 7.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光和热的理解。 8.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和热现象。例如,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会产生热量。 拓展应用: 9. 提供更多光和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和热来改善生活。 10.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设计并实施一个与光和热相关的实验或创意作品。 总结回顾: 1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和热的关系和应用。 12. 检查学生对光和热的掌握情况,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教学评估: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小学科学太阳的光与热(教案)

小学科学太阳的光与热(教案) 【导语】小学科学课程中,太阳的光与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节课将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并且了解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的。本教案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展示所有的活动步骤和板书设计,仅包括核心的探究活动和教学目标,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b. 探究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的。 2. 过程与方法: a. 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b.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太阳和光热的兴趣。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2. 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的。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探究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的特点。

a.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例如问:“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看到一个特别亮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b. 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太阳的形状、颜色和发出的光线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c. 分享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2. 探究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的。 a.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太阳光和热传播的思考。例如问:“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到地球上的呢?” b. 学生观察实验: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暗箱,将其中一个面板打开,用一个镜子放置在对面,让太阳光射入暗箱,并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c. 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太阳的热是如何传播的,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d. 分享讨论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传播的。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 观察学生在教师提问时的反应,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 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3. 分享讨论环节中,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讨论。 4.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编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使用说明 (2)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5)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6) 主要材料清单 (7)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8) 生物与环境 (8) 一、单元概述 (8) 二、单元教学目标 (9)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10)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0)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11)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3) 第4课蚯蚓的选择 (14)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5)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17) 第7课改变生态瓶 (18)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20) 四、评价建议 (22) 五、教学案例 (23) 做一个生态瓶 (23) 六、参考资料 (25) 光 (27) 一、单元概述 (27) 二、单元教学目标 (28)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29) 第1课光和影 (29)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31)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32) 第4课光的反射 (34) 第5课光与热 (35)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37) 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8) 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40) 四、评价建议 (42) 五、教学案例 (43) 光和影 (43) 六、参考资料 (45)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46) 一、单元概述 (46) 二、单元教学目标 (47)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47)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47)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49) 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50) 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53)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55)

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57) 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59) 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61) 四、评价建议 (63) 五、教学案例 (64) 地球表面的地形 (64)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65) 六、参考资料 (68) 运动和力 (72) 一、单元概述 (72) 二、单元教学目标 (72)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74) 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 (74) 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75) 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77) 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 (79)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1) 第6课滑动与滚动 (82) 第7课运动与设计 (84) 第8课设计小赛车 (85) 四、评价建议 (88) 五、参考资料 (89)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