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上次,我们讲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和审美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我们分析了四点:

1、纯真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2、稚拙(稚气、拙朴的)

3、游戏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4、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我知道来我们这个群的朋友,都是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更具体的问法:你有怎么样的教育观?你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为孩子选择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大家可以谈谈吗?在谈及儿童观的时候,我说过,儿童观不仅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决定着儿童文学的走向。儿童被“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最初的儿童文学读物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往往是从成人文学读物中借来的。如被有些儿童文学研究者喻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书”的以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保存下来的《五卷书》(公元六世纪前),就是古印度国王为教育三个王子而命大臣编写的一本教科书。也就是说,是对儿童的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家不也是基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带着孩子阅读吗?上次我们提到的洛克和卢梭的儿童观,当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国和法国也就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几年中国的绘本热,是不是也是受大家教育观念的影响呢?在我们谈到儿童文学的定义时,我也提及:如果说,儿童的第一次发现,就是西方社会以卢梭‘爱弥尔'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也就是在此概念的建立下产生的。《爱弥尔》就是最早自觉地为儿童而写的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与教育直接有关。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但有一个问题:西方在卢梭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其实,这个问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有着古代私塾的影响。其实,中国的私塾与西方的学校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在西方,学校从被教会独占到属于社会,从家庭教育到公共教育,是其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转型,在这一转型中,需要社会的民主、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的教育思想等主张作为依托。说白了,儿童的发现必须以人的发现为前提。但是,一直到清末,实行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这种思想。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中国的私塾教育。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的理论基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者为尚”。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动和标准为限。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职》,还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2、否认童年。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3、道德色彩重。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端庄”,“举止俨然成人”。

4、教法严厉。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小狗一样。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这些教育理念对你至今还有影响吗?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蒙学读物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

称“三百千”。这些读物涉及到三方面的幼教理念:1、理气二元。把天理当作自然和人文的终极理想。要求人“去人欲,存天理”。从儿童起就“不杂人欲”,达到“视听言动,非理不为无人欲”的境界。2、习静非动。自宋理学家周敦颐开始主张趋静去动以来,澄清安宁成了社会价值的主流,对儿童苛求规矩,约束。请看看我们现在的小学课堂是如何要求孩子们的。3、外在教育。就是三字经所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把儿童当作器皿或物件对待。其实,这种教育观念至今依然深入人心!去年,我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退休后转战基础教育,10年后,说了一句最让人伤感的话:在中国,一切与应试教育无关的,都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一切,不仅仅影响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更是制约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今天的我们依然牢记着古人的训诫,“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观念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创作,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有不少的作家,把儿童文学当成了教育的工具。过分强调“教育主义”直接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高质量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吧。同时,教育理念与儿童文学张扬的精神之间的冲突,直接影响到选择、阅读和评价儿童文学作品。家长们在给孩子现在儿童文学读物的时候,是否更多的会考虑这本书的教育意义?谈到我们的教育观对儿童阅读的影响,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博士论文。这里介绍一下这篇博士论文的一些观点。1、教化僭越审美:童话作品多半仅仅被当作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教师一方面只关注作品传递了哪些知识,讲了哪些道理,带来了哪些教益,有较多的道德训诫和实用性解释;另一方面忽视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没有将作品的情感基调和形式美的因素作为识别对象,把形美、意美、音美的文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把童话的诗意、幻想、快乐、游戏等特性完全置之不顾,还美其名曰“寓教于乐”,实际上这些忽视童话审美特征的做法,背离了童话的本体功能"

2.认知大于感知

我们来看看作者引用的一个教学案例:

小猴子下山

教学实录:

师: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辫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走出玉米地后,又到了什么地方?

师: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小猴子顽皮

生:小猴子调皮

生:小猴子爱玩,所以他什么也没得到

生:小猴子做事不认真

师:对,小猴子做事不认真,他做事情不专注,三心二意,这件事没有做完

就想做下一件事,这样呢,最后只能一事无成,我们小朋友呀,千万不能学小猴子,对不对呀?

生:对!

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吧

这是一篇颇符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心理的童话,小孩子做事容易分心,注意力难以持久,每个人都难免像小猴子一样做事,所以这篇童话故事让小孩子读了,他们会情不自禁想到自己,乐得咯咯笑吧?

我想我们是不是不应该一味否定小猴子的行为呢?

这本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天然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文学欣赏活动中,当孩子正读得津津有味时,或正在凝神倾听,沉浸在童话世界中时,我们的家长或父母却不停地打断他们,用成人的讲解替代儿童的阅读,非得给他们做故事讲解员,喋喋不休。

诚然,儿童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童话故事难以有深层次的理解;幼儿由于不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无法阅读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难以离开成人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绝不是成人来替代他们阅读,绝不是把童话解剖得支离破碎。

现在许多教师或者是把童话当成了知识教育的工具,把童话故事肢解成一个个生字、新词、单句,或者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生怕孩子们理解不了童话中蕴涵的深重大义,急于把道理告诉孩子;懂得谦虚!不要骄傲!珍惜时间.,;或者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都想给孩子嚼碎了,喂给孩子,总之就是坚决不肯给孩子独自体验的时间与机会。

再看一个老师教《小猫种鱼》

3、剖析剥夺体验

孩子在文学欣赏中想象的丰富性和对形象感受的真实性、深刻性常常是成人不可企及的,他们常会与作品中自己喜爱的人物同爱同恨、同悲同喜,并达到忘情的程度。有时他们还需要毫不掩饰地抒发和表现欣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身体力行那些有趣的情节。

南京师范大学闫春梅在其博士论文《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中对此有很精辟的见解,他以童话为例进行分析指出童话精神在教育中的失落的表现:原本心生好奇,还在想象的原野上驰骋的学生被老师的暗示性问题给死死地

卡住了,从此以后只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只会认为小猫种鱼的可爱行

为很愚蠢,如此教育真正是枉费了童话作者、教材编者的一番苦心。其实,小猫种鱼的行为固然幼稚固然傻气,这种幼稚傻气又有什么不好呢?它不是充满了童趣吗? ?小猫种鱼跟爱迪生趴在鸡窝里孵小鸡的行为又有什么不同呢?这难道不是创造力的萌芽吗?我们怎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来否定小猫种鱼的行为呢?这样的童话教学一方面无形中在暗示小猫的做法是错误的,像小猫一样是可笑的,打消儿童畅想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少了儿童感知童话时的愉悦感。

以上观点和案例都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闫春梅博士论文《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这部论著比较全面的剖析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对儿童阅读特别是对童话阅读的审美教育的影响,建议大家读读,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儿童阅读指导性的建议。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介绍。文章大家可以到中国知网上去找。

界的成长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如果孩子在识字之前就在听故事和欣赏图画之中受到熏陶知道阅读中有不尽的乐趣就会开始主动地看书根本不用大人去督促孩子去读书。今天,关于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只能是一个引子。比如在学习儿歌时,会讲到儿歌对低幼儿童的影响。我每天会通过微信分享一些儿童阅读方面的知识,有微信的请关注微信号ie888889。

儿童文学完整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5.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 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 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4.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7.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答: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取材的方向大致是: (1)取材于同间文学,格林童话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文学,我国最有名《神笔马良》就是从民间故

儿童文学的发展价值

儿童文学的发展价值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以爱的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它是“爱”的文学,帮助儿童认识爱、理解爱、拥有爱;它是“真”的文学,教导儿童崇尚真实、追求真理;它是“美”的文学,能充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引导儿章创造美好;它是“快乐”的文学,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人生基础和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所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同一般文学一样,儿童文学活动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所以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因为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的产物,以语言塑造生动具体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是它的基本特征。 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文学作品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

理想)呈现出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体系,以激发起儿章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小读者的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小读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首先,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以形象反映以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感染人、教育人;其次,儿童文学必须适合于儿童,必须符合于儿童的审美要求能为他们所欣赏所理解,因为受少年儿童文学读者特殊性的制约。 二、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小读者获得正确的审美理想的熏陶,让儿童从阅读中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促使他们沿着个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小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培养、积累起丰富的审美感情。 再次,小读者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其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读者正确审美观的确立、审美趣味的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媒介的潮流在今天已经显得蔚为壮观。在儿童文化领域,人们也不再经常谈论如何限制儿童与新媒介的接触频度,而是更多地探讨新媒介在儿童生存和发展中正在、应当以及可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包括“媒介教育”、“媒介素养”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探讨。人们对于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开始放弃最初的成见,转而思考新媒介为儿童文学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契机。 新媒介对于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随着儿童与新媒介关系的日益密切,儿童文学作家在描写儿童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看重对与之相连的新媒介环境的表现。从近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来看,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儿童文学的文字世界里。新媒介的出现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增加了特定的美学内涵,有时甚至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20世纪后期至今的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新媒介的呈现也成为作家借以批判和反思现代文明的一种途径。比如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代表作之一《玛蒂尔达》,就多次以“看电视”的场景来表现玛蒂尔达的父母和哥哥的贪婪、自私,并以此隐喻物欲社会里人性的扭曲。由于儿童文学是从童年的角度来呈现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这种批判就显得尤其有力和发人深省。它让我们看到童年在畸形的文明重负下所受的戕害,看到童年的无奈,也看到深藏在童年身上的希望和力量。所有这些都给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纵深度。 此外,新媒介的某些特殊形式也给了传统儿童文学创作以启示。对于纸质的儿童文学创作来说,它始终要受限于文字和叙事在纸页上和纸页间的排列秩序。例如,传统的叙事文学作品总是只有一个确定的情节过程,包括结局。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部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尝试创作情节和结局具有多种可能的不确定性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有作家尝试创作的“少年自我历险小说”和“魔方童话”,就是一种具有类似电脑和网络的“超链接”功能特征的文体。它打破了叙事作品传统的情节链,让一个文本承载起多重情节可能,拥有了多样的结局,不同的结局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能够引发读者的比较和思考。 二、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 北京时间2007年7月21日零时,世界各地的无数“哈迷”守候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门口,等待着“哈利·波特”系列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市销售的开始。21日当天,仅美国在24小时里就售出了830万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平均每小时售出30万册、每秒钟售出5000余册。这一巨额的快速销售在整个美国出版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时候谁还想得到,1997年,当罗琳写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起印数只有5000册,并且连续两年都只是“卖得一般的儿童读物”。 尽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不是导致该系列童书畅销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原因,但不能否认,在“哈利·波特”系列图书走向畅销神话的过程中,五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以及相关的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哈利·波特”系列的传播史,让人们看到了儿童文学能够带给视像媒介的巨大利益,也看到了儿童文学作品借助电影所能够获得的巨大的影响力。且不论这种影响中包含了多少商业性的成分,至少它把儿童文学阅读的日渐消散的魅力,重新汇聚入了当下的童年生活中。其后的“魔戒”、“纳尼亚”等系列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这则有关儿童文学与新媒介的当代神话。与此同时,其它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在借新媒介的力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比如迪斯尼动画《宝葫芦的秘密》。 对此,儿童文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是,媒介转换后的儿童文学还能保留它原来的文学性吗?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纪录片《幼儿园》 授课时间:10月10日第一周星期一第5.6节 授课班级:陶行知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影视欣赏课 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做到: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清楚的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语言特点,从知识层面迁移到实践层面,发自内心的喜欢婴幼儿,热爱未来从事的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难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录片的观看,能理解幼教的特殊性,能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课时) 纪录片《幼儿园》(1课时)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文学》教材 教学过程: 1、引言 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为了以后大家在实践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了避免以后的盲目,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 2、阐述、分析、推导等 任何理论知识呈现的内容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学前儿童文学是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这样的解释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成了,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的内容,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部纪录片,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的真人真事,在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3、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学前儿童文学的概说和婴幼儿年龄特征,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直观的一个感受 作业布置: 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学前儿童文学在文学,儿童文学中的位置 教学后记:

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 1.什么是儿童文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种理解与解释 本位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为依据和标准。代表人物:周作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主体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文学。 工具论:儿童文学史教育儿童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被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电影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样式的作品。 3.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强调的是儿童文学对儿童除了有教育价值以外还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质朴 5、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只作了解) (1)、感知觉 A.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B.儿童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 儿童文学要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C.儿童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 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儿童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同时还要形象生动。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儿童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儿童文学四次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儿童文学有三大母题:爱、玩童、自然。 二、填空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 _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3.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4.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为了分析的方便,一般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_(注意、阅读、兴趣)几个阶段 5.婴幼儿是靠听觉感受儿童文学的。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_(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6.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愉悦、认识、教育、审美)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各项中属于内容因素的有。__A.题材_C.母题_E.主题_G.人物_H.心理描写_ L.情节J.环境;属于形式因素的有_B.体裁_D.意识流_F.语言I.顺叙K.结构________。(ACEGHLJ、BDFIK) 2.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指___ B.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C.多用描写、对话,少用议论、叙述;E.多用生活流手法,少用意识流手法; G.多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少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BCEG) 3.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是_A.生理因素D.心理因素I.社会化程度(ADI) 4.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___ D.少年期文学 E.童年期文学 F.婴幼儿文学(DEF) 5.在儿童文学中, ___ ______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A)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14401405 课程学时:36学分: 2 适用专业: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一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 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

儿童文学教学法

儿童文学教学法: 一、教师提问教学法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最为常态、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适切的发问被设定出来,对于事物的认识就完成了一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所关心或者愿意思考的问题,这时,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学生对问题不愿意进行思考,或者问题不值得思考,那就不能成为学习行为。优质的分析式提问是思考性阅读的火箭推助器,我们不可能将设计、点燃“提问”这一火箭推助器的责任交给小学儿童。责任在教师的身上。提问不仅启发学生、调动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即必须对问题作出问答,促进了教师的深入而清晰的思考。 1. 提问应该以阅读文本的“事实”为依据,问题提得具体而明确。 2. 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野口芳宏所说“从上一行往下一行看下去就能回答”的“消费性思考”的提问,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场是经常出现的。这种提问并不是绝对不能出现,但是,它不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其出现是为了给下面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作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备课时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即找到若干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而这里却有因果关系,从这种因果关系中能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欲望。” 3. 对提问的思考能够把学生带回到阅读文本之中。 4. 提出有问题具有整体性。 5. 提问要指向对写作形式的思考和分析。

6. 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关于教师提问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角度可以讨论。比如,蒋军晶老师在《从“课堂”到“课程”——我的语文之路》中就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方法:第一,相对于事实性问题,要多提诠释性问题;第二,相对于陈述性问题,要多提延伸性问题;第三,相对于认同性问题,要多提开放性问题。特别是要多提开放性问题,对于纠正我们的“标准化”教育倾向,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朗读教学法 什么是朗读教学法?我认为,朗读教学法的主旨就是教师通过朗读,自觉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朗读,了解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分析,或者修改,或者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并将新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朗读教学法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运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而言,朗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朗读也是一种对阅读文本的意义的一种建构,对于学生而言,朗读也是一种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讲解,更偏重于感性化的表达。 1. 对阅读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理解是优质朗读的前提和基础。 2. 运用朗读教学法要有整体性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抓住某一个词,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读“寂寞”一词,就要求读出“寂寞”的感觉,读“孤独”一词,就要求读出“孤独”的感觉,这是违反朗读教学的所必需的整体性要求的。“寂寞”和“孤独”,那

儿童文学----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摘要] 童话是幼儿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童年时代埋下根深蒂固种子,对于幼儿人生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界定起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 童话幼儿教育价值 许多人小时候都读过《灰姑娘》和《小王子》的故事,也对于《龟兔赛跑》、《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感到亲切。我想童话作品真正吸引小时候的“我们”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那我们读过那么多的童话,有没有想过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了什么呢?本文浅显的分析了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童话是一则永不结束的故事,有古老的起源,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童话本质与神话世说为一体,”“神话者原人之宗教,世说者其历史,而童话则其文学也。”周作人的概括精要地说明了童话的渊源关系。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幼儿的心理。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就说过:童话在孩子生活中“天天产生,处处产生”,爱听爱看童话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好新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得童话故事自然会深深地吸引他们。童话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也给与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他帮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例如《拔萝卜》孩子们从“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最后终于把大萝卜拔起来了”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朴素真理。《小红帽》中告诉了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等自我保护知识。最关键的是童话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它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另外童话能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四、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世界,每个人艺术的天分。正是从孩提时代的想象力开始萌发的。表面上看,幼儿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健康成长是非常珍贵的。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 童话世界是一个生机万类的世界,它是一种以幻象一岸,以“真实”为另一岸,其间流淌着,对孩子们充满诱惑的奇妙的故事。以幻想为特征的谎言故事来引起儿童共鸣的艺术假定,是符合幼儿及儿童想象方式的。富于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又以幻想滋养人类精神的故事家园,是故事逻辑所规范的童梦世界。因此,幼儿把童话故事当成了重要的学习对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美餐.。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最切近儿童的心理。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他运用极度的、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话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

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3357084.html, 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李玉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表现在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能力和意识,日益引起小语教学的关注。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材料选择上的局限性,教学模式的单一性、阅读教学方法的片面性,直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无法满足阅读教学高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主动纳入适宜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文本,把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融合,充分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需求。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阅读 一、儿童文学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文学内容的融入,可以改变以往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创新,应接受丰富的阅读材料熏陶,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为学生多做思考。将儿童文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可以大幅提升语文教学价值。第一,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系,通过文字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以及意识元素等。第二,小学语文阅读中,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融入,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审美需求,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体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儿童文学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文学融入影响语文文本属性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缺少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在小学阅读中虽然融入了儿童文学,但是由于阅读指导方法的单一性,无法展现儿童阅读融入的价值。而且,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以及思想的教学,学生在阅读中无法体会到儿童文学作品的的情感美以及艺术美,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带来限制。 (二)忽视对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向正确而又深度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的一张语文试卷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仍然存在。出现这种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着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着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B.童话C.幼儿散文D.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 4.童话起源于() A.科学幻想故事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适合儿童赏析的作品。通过孩子们解读文学作品,感悟到好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知态度,会让孩子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同情心,有一颗善良之心,更能准确使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感,会有一个积极的社会心态。另一面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在培养儿童文学兴趣方面、语言发展方面,想象力和创造里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孩子们再童话中感受哲理,在童诗中感受其内涵,感受其意境,带给孩子一种美。 [关键词]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社会情感;作品内涵;教育价值 在现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人们有了更多娱乐场所和项目,比如,电脑网络的开展,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心灵的浮躁,沉迷于网络的游戏中这些让孩子走上了犯罪之路。所以我们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一个有着善、美、爱的心灵空间。所以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接受这种文学的熏陶,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园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 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孩子们的性情、促使孩子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识 在幼儿时期的阅读及欣赏的过程当中,这些小读者会根据作品的内容获得某种认知,进而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性格得到陶冶,在他们小小的意识里就会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比如《花格子大象》这个系列故事中,孩子就被刚刚展现的花格子的大象所吸引,也感受到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韦伯之间的幽默的对话。 二、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文学兴趣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欣赏,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尤其是作品的情节性,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很多的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并且语言是轻松活泼的,甚至有的是朗朗上口的,并富有幽默感,例如在 当我们把一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呈现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要在

《儿童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爱的母题;②顽童的母题。 2、①象声词;②韵律和节奏。 3、①具体、浅显;②充分发挥动词作用。 4、①问答歌;②数数歌。 5、①贝洛尔;②鹅妈妈的故事。 6、①拉封丹;②寓言诗。 7、①认识作用;②美感作用。 5、①简单句;②主动句。 9、①中国;②希腊。 10、①儿童戏曲;②木偶剧。 11、①韵文性;②直观性。 12、①神态描写;②环境描写 13、①美感作用;②娱乐作用 14、①知识性主题;②趣味性主题 15、①单纯;②生动 16、①民间童话;②文学童话。 17、①《聊斋志异》;②蒲松龄。 18、①叶圣陶;②张天翼。 19、①生动;②有趣。 20、①多用主动句;②尽量用短句。 二、名词解释 1、剪纸片:剪纸片中的人物是由纸剪好再装上活动关节构成。它吸收我国民间皮影戏、剪纸、窗花等艺术的精华,将美术和电影巧妙的结合,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美术片样式。 2、皮影戏: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与民间艺术中的窗花、剪纸同源,用纸雕刻而成,后经逐步改进,才使用羊皮、牛皮等质料,经过绘画和雕刻,制作成生、旦、净、末、丑等皮影人物,用来表演各种戏剧情结。 3、童话:以儿童读者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4、急口令:又称绕口令。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儿歌。即帮助幼儿练习正确发音的语言游戏。它的句子是由读音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字所组成。 5、数数歌:是一种培养树目观念的儿歌。它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6、连锁调:也叫连珠体、连句或衔尾式。它采用顶真的手法来结构儿歌,即将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或短句,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修订稿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 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浅谈儿童文学的意义

浅谈儿童文学的影响 07级中文四班30 尚晓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因为属于我们的时光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影响他的成长道路。 在塑造人格上,人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儿童文学有它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文学的特点体现它的现实性,不光是儿童文学,其它的文学作品也要有它一定现实性,要能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而儿童文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一个无知的孩子,要让他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生活、了解现实、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其次,儿童文学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儿童处在一个见识短,阅历少的阶段,对什么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们吸收知识和价值取向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指导儿童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娱乐性特点,儿童没有成人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注意力是哪里有趣就投向哪里,一般是颜色鲜艳,音乐节奏感强,声音甜美,故事浅显易懂,其思想与儿童相符等。比如这首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样有动物的,简单的,易懂的,才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在这里还能教会孩子数数,娱乐和教育目的都实现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语言要生动活泼,不论什么文学作品,语言都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读者都在于此,而儿童文学就更显重要了,对于对文字理解能力差,认识能力低的儿童,我们必须采用生动活泼,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写。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孩子去阅读,去学习。 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的确很多,那么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小方面: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然于仓至仓,然于黄则黄。为什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应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的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doc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儿童文学能够丰富课外活动,形式各样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爱好与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儿童文学作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这一题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更多可能性以及纵深度挖掘,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儿童文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地位和作用,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应用现状;地位作用 儿童文学是儿童心智启迪的有利抓手,在儿童教育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儿童文学而言,本质上来讲其符合儿童的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儿童文学在当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材普遍使用了多年的今天,基于理性的视角对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儿童文学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面对小学生,教学对象非常的特殊,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在艺术特性以及美学内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当前国内很多语文老师对儿童文学的把握不够准确,甚至这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非常的欠缺,以致于对儿童文学及其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性造成理解和认知上的误差,难以抓住作品中的美学个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文学作为普通教科书进行教育教学,一味地单纯重视字、词和句的教学,或者对层次进行探上,以致于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丧失殆尽,最终沦为一种工具;其次,成人化现象非常的严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儿童文学视为成年人文学作品,甚至将成年人文学作品及其研究思路,应用在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而且讲读还经常变味,教育教学最终表现出浓郁的功利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儿童文学地位及其作用 1.儿童文学是老师必备素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均离不开儿童文学,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对于老师而言,就必须提高个人的教学素养和水平,正确引导学生的活动与阅读,这样才具备一定的审美感以及分析能力。同时,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上次,我们讲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和审美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我们分析了四点: 1、纯真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2、稚拙(稚气、拙朴的) 3、游戏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4、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我知道来我们这个群的朋友,都是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更具体的问法:你有怎么样的教育观?你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为孩子选择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大家可以谈谈吗?在谈及儿童观的时候,我说过,儿童观不仅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决定着儿童文学的走向。儿童被“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最初的儿童文学读物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往往是从成人文学读物中借来的。如被有些儿童文学研究者喻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书”的以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保存下来的《五卷书》(公元六世纪前),就是古印度国王为教育三个王子而命大臣编写的一本教科书。也就是说,是对儿童的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家不也是基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带着孩子阅读吗?上次我们提到的洛克和卢梭的儿童观,当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国和法国也就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几年中国的绘本热,是不是也是受大家教育观念的影响呢?在我们谈到儿童文学的定义时,我也提及:如果说,儿童的第一次发现,就是西方社会以卢梭‘爱弥尔'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也就是在此概念的建立下产生的。《爱弥尔》就是最早自觉地为儿童而写的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与教育直接有关。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但有一个问题:西方在卢梭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其实,这个问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有着古代私塾的影响。其实,中国的私塾与西方的学校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在西方,学校从被教会独占到属于社会,从家庭教育到公共教育,是其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转型,在这一转型中,需要社会的民主、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的教育思想等主张作为依托。说白了,儿童的发现必须以人的发现为前提。但是,一直到清末,实行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这种思想。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中国的私塾教育。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的理论基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者为尚”。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动和标准为限。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职》,还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2、否认童年。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3、道德色彩重。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端庄”,“举止俨然成人”。 4、教法严厉。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小狗一样。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这些教育理念对你至今还有影响吗?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蒙学读物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