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造新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

综合科校本教研

——备课记录

蒋管区的新生活运动 (二)

蒋管区的新生活运动(二) 关于这四维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礼无义则奸,礼无廉则侈,礼无耻则谄,此奸、侈、谄,皆似礼而非礼者也;义无礼则犯,义无廉则滥,义无耻则妄,此犯、滥、妄,皆似义而非义者也;廉无礼则伪,廉无义则吝,廉无耻则污,此伪、吝、污,皆似廉而非廉者也;耻无礼则乱,耻无义则忿,耻无廉则丑,此乱、忿、丑,皆似有耻而无耻者也。在当时的情况下,在这四维中,"耻"在蒋介石的心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五卅惨案为深耻,从此日记中每日记下仇英字句,持续一年多;济南惨案是奇耻,从此以后,日记内添雪耻一栏,前后数十年;九一八事变更是雪上加霜。在蒋氏的伦理体系中,知"耻"是根本,"雪耻"是目的。至少在当时的历史阶段,"雪耻"是新生活运动的首要目的。 陈立夫和卢作孚关于礼义廉耻的比喻颇有意义。陈立夫用比喻的方法解释新生活运动所提倡的"礼义廉耻"说:"有了两杯茶,多的一杯让给你吃,我吃少的一杯,此之谓礼;只有一杯茶,不够两人分配,但是你口渴了,我不吃,请你吃,此之谓义;有两杯茶,每人一杯,你吃你的,我吃我的,此之为廉;我假设多吃了你那一杯,便算是耻。"卢作孚说:"陈先生这个解释很实际而又具体,在原则上我们是极端赞同的。要是本这个意义,更进一步,把只注意对人的方面改变

到对事的方面,把只运用在过去应酬上的礼义廉耻,也运用到现代的国家建设上来,岂不是更有意义而更好吗!此话怎么解释?也可以假设几个例子来说。我们所谓礼者,客气之谓也。好比一桩经济事业赚得的钱,大多数拨归公有,继续作生产的用途,个人则只享受最低限度的生活费,此之谓礼;一桩公众的经营,今天没有钱办了,我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此之谓义;凡是公众的财富,我们绝不苟且一点,此之谓廉;同时做一桩公众的事情,假设我所做出来的成绩,不若别人的好,此之谓耻。但是只发扬中国的固有文化,我认为还不够,那只算是做到了一方面,可以说是消极的方面。我们还须得尽量运用现代世界上科学的技术,才能够完成一个现代国家的物质建设和社会组织。" 新生活运动总会还制定了指导人民的八项原则和日常 行为的95条准则。其中的八项原则是: 1.把昨天看成死亡,把今天看成新生,让我们抛弃昨天的耻辱,建设一个新的民族。2.让我们承担起民族的重任。 3.我们必须遵守纪律,保持信义、诚实和廉耻。 4.我们吃、住、行要简单、规矩、朴素和整洁。 5.我们要有意识地面对困难,为勤俭节约而努力。 6.我们要有作为市民的适当的知识和正直诚实的道德。 7.我们的行动要勇往直前,迅速果断。

科技创造新生活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 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了解他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 1、同学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观察了“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她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呢? 2、学生自由表达。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二、走进时光隧道 1、课件出示旧的生活用品: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还用不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用了? 2、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3、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科技产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教师小结。 三、我的感想 1、观看资料一: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2、观看资料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道通信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的加快,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备课系统里的《我们的生活与未来科技》。 3、全班交流感想与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写到书上。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一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寻找身边的智能卡”——公交卡、银行卡、电话卡、考勤卡、就餐卡、游戏卡,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 活动过程: 一、寻找身边的智能卡 1、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搜集了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卡,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这些智能卡的使用方法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交流:小小一张卡,怎么能有这么多的用途呢?谈谈各自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二、寻找身边的高科技产品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存在着高科技产品。课前,大家也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寻找、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 “农田里的高科技”: “新型交通工具”: “医学上的高科技” 三、我们的生活多幸福 1、亲身体验:用一用摄像手机,拍摄学生上课时的发现,感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 2、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举办“新科技新生活”的征文比赛。 第二课超越梦想 第一课时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 活动目标: 1、从印刷技术、电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进步感受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体会高科技给人类社会、生产带来的好处。 2、培养孩子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创造意识。 3、通过搜集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肥皂。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设

教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单元备课 一、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2、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崇尚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三、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新科技,新生活”斑竹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超越梦想”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科技爱边了世界。“科技是把‘双刃箭”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设置本主题。“崇尚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反对迷信、邪教。 四、建议授课时间 《新科技,新生活》2课时 《超越梦想》 2课时 《科技是把‘双刃箭’》 2课时 《崇尚科学精神》 1课时 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 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使用过的和现在不同的生活用品。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旧的生活用品 1、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你们访问父母或爷爷奶奶那时用的生活用品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煤油灯、洗衣板、搓衣板、火柴等) 3、教师:现在你们还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用了? 二、走进时光隧道 1、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分类号:B I22 中国教育报/2001年/09月/01日/第004版/ 教育科学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胡卫平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科学创造力是在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问题的解决和科学创造活动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或可能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能品质或能力。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一般创造力与科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般创造力在科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对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是当前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制定培养计划 要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必须制定培养计划。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计划的制定,可以参照如下程序。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科学教学需要培养的创造力指标;第二,根据各部分知识或活动的特点,确定它们所能培养的创造力方面和指标;第三,确定培养科学创造力各方面的主要内容或活动;第四,根据各部分知识或活动培养创造力的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时间;第五,对初步制定的方案进行调整,制定详细的创造力培养方案。 二、明确发展规律 明确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规律是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前提条件。我们对1807名中国青少年和1307名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最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11-13岁、14-16岁是青少年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17岁时趋于成熟;第二,中英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方面,中国青少年明显高于英国青少年,但中国青少年创造性的问题提出能力、产品改进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产品设计能力则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第三,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性别差异,英国女生的科学创造力比男生强,差异显著,但中国男生的科学创造力比女生强,差异不显著。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应当抓住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大培养力度,同时要学习西方教育的优点,弥补我们的不足。 三、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创造力的核心是科学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创造性想象,而发散思维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训练青少年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科学创造力。使学生掌握类比、迁移、重组、逆向、联想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智能品质,是培养青少年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

2017高考历史专项训练__45题

2016年高考历史专项训练--------第45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训练1: 材料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1917 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 卷5 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 2 卷 6 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有过不少建树: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提倡世界语等。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摘编自陈漱渝《“ 五四”前驱国学健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推动文字改革的历史意义。(9 分) 【答案】(1)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的表达方式阻碍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钱玄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等(6 分,回答 3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2)意义:更新了文学观念,声援了文学革命;催促了新文学作品的诞生;有利于大众 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 (3)为我国后来的文字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9 分,回答 3 点即可) 训练2: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

申论范文迎接新业态创造新生活

申论范文迎接新业态创造新生活 迎接新业态创造新生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生动诠释了人生选择的重要性。就业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依托创新应用,新业态应运而生。如何在新业态下做出人生选择成为关注的焦点。要把握新业态,做好人生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 把握新业态,实现自我价值。受之前产业结构单一,传统思想影响,人们大都被动选择一些薪酬待遇高,福利待遇好的工作,无法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随着新业态的发展,选择途径更加多样化。众筹便是新业态发展形式下的产物,它以一种全新的模式,为青年创业搭建了平台。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资金不足,大多会放弃自己创业的理想,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随着众筹的发展,有共同理想的青年人将资本汇聚,共同创业,发展新型产业模式,实现人生价值。新业态为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一种新的广阔舞台。 发展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前因为乡村发展滞后,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发展,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年轻人被迫选择外出就业。但随着新业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

特别是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第一书记”出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他们中多数为大学毕业生。由于政策支持,他们纷纷返乡,运用自己的所见所学,带动村民发展新产业,同时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帮助农户打开销路,提高收入。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拥抱新业态,促进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发展,为人们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地摊经济,这个之前被人们成为小摊贩的经济,如今已经在多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很多白天上班的人们也可以在晚上,外出摆摊,增加收入,激活了市场经济,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业态下,人们的选择性更多了,发展更加多元化,经济发展更加多元。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新业态,新选择,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在新业态下,做出新选择,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让人生选择在新业态下落地生根,创造新的价值。

创造力理论 第三、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理论第三讲 目录 1. Guilford 和Torrance的创造力理论(流畅、变通、独特性) 2. Amabile(画画的喜爱和压抑后的痛苦舍弃、化学专业的转 入社会心理学-动机)的三因素模型理论 3. Sternberg创造力的投资理论 4. Csikzentmihalyi(1996)的系统观点 5. 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 6. 远距离联想理论 7. Eysenck创造性理论 8. 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 Amabile的三因素模型理论 Amabile认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包含了三种重要元素– 完成任务的动机(task motivation) – 与专业相关的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 一般技能(读听写) – 与创造力相关的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个体在“能做” (can do)和“愿意做” (will do)之间存在差别– “能做”决定于专业技能和创造技能的水平 – “愿意做”则决定于后两种技能水平与内部动机状态的结合 创造力产生的五个阶段 –问题或任务的确认、准备、概括答案、使答案有效化与交流、结果 输出.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1)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Sternberg 小学智力测试不好,因为太紧张了,5年级重新做放松成绩好,图书馆借智力测验量表,给同学做,出现问题没收,后自己编制测验,但是还是对智力测验非常反感。 该理论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就像一名好投资者,遵循低买高卖的原 则。 –“低买”意味着专注于这样的想法或观念(idea):它们虽然被大多数人视为不合时宜,甚至愚蠢的,但它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卖”意味着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这些思想的价值, 并最终得到普遍的承认。

新生活运动资料

前言 2012年我进入大学学习,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对新生活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教授近代史的老师鼓励我利用南昌的文献资源,把新生活运动好好研究一番。对此,国内出版的书籍和论文有温波的《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和《新生活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王晓华的《“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策源地》等。之后,我选择了从绳金塔小学实施的新生活运动,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毕业论文。 一、新生活运动概述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危机四伏,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内有军阀割据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无疑可以看出,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而绳金塔小学实行新生活运动是国民党对教育领域实施思想控制的手段。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乐群电影院(今南昌市东湖区小金台)发表讲话,标志新生活运动的开始,他说道蒋介石在动员大会上说:“新生活运动就是复兴我民族和国家对症下药的根本运动。受什么教育就过什么日子;我们受新生活教育就过新生活。”1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化”和“四维”。三化是运动的指导,即生活军事化、生活生产化、生活艺术化。军事化是要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生产化是要求国民生活要俭朴节约,不要浪费。艺术化是使国民用艺术陶冶情操,丰富日常生活。“四维”是中心思想,即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2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的讲话中提到:“新生活教育,就是要符合礼义廉耻。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若国民的生活能合乎礼义廉耻,则这个国家就能兴盛。”3他的观点很明确,即认为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移风易俗,实行日常生活新规范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运动。蒋介石本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极为推崇王阳明和曾国藩,所以希望用中国传统思想来改造国民。同时他也推崇当时崛起的德国和日本,故将学习普鲁士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引入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各省均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开展。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使新生活运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还在开展,但规模和范围缩小了很多。抗战胜利后,内战兴起,新生活运动仍无法大规模推行。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蒋介石密令暂缓办理新生活运动,其实也就是无果而终了。新生活运动经历了15年,期间断断续续,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还是有价值可供研究。 1蒋中正.《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国文化学会1934年.第6页. 2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 .复旦大学.2003. 3邓文仪.《新生活运动纲要》.正中书局1934年.第12页.

激发创造力的 个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完《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和学习上的动力,更多的是折服于他们那种为人类、为科学不惜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就拿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来说吧!如果他没有那种吃苦耐劳、为民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可能今天早已谈不上《本草纲目》一书了。在他早年行医时,发现了许多医书中的药性的记载错误,便花了27年的时间到各地采集药物,记录其药性,画药草图;遇到不知其药性的药物向当地人请教,从不乱记其药性;为了了解药草是否有毒,他甚至还不惜生命代价,勇尝百草……要换作今天,这样受罪、危险的活有多少人愿意做?可他——李时珍,为了纠正传统医术的错误,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最终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了我国医学史上的巨著,如今已传遍世界各地,李时珍也正因如此成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科学家们不求财富,只求给人类幸福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的一生并不在与财富多少,而是在于给了世界多少的贡献和幸福。我自己总觉得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走进科学的原因了。比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当时是世界上稀有的东西,居里夫人和他的老公两个人艰辛地工作,过了好几年,终于提炼出了0.1克镭,她不就此满足,仍旧继续进行镭的实验,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由于居里夫人被镭辐射的时间过长而死亡。这名伟大的科学家,死在了她的岗位上,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 可以说,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科学的发展也正因为有了科学家们不畏艰辛、不畏险阻才得来今日先进的科学,今日的科学成就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当我们享受着科学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那些为了人民的科学家们! 读《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 张怡婧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新科技新生活》2课时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 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了解他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 1、同学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观察了“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她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呢? 2、学生自由表达。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二、走进时光隧道 1、课件出示旧的生活用品: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还用不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用了? 2、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3、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科技产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教师小结。 三、我的感想 1、观看资料一: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2、观看资料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道通信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传 递速度的加快,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备课系统里的《我们的生活与未来科技》。 3、全班交流感想与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写到书上。 四、课堂总结 教后札记 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创造力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创造力科学教案:它像谁 设计思路: 围绕各种花和叶子的外形像什么物品,并且根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性或本领联想出一些物体的相似发明,引导幼儿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对于中班幼儿充满着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本次活动在课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所认识的花的图片,在教室内摆放菊花、仙客来、仙人掌、等花卉,并带领幼儿拣落叶,观察树叶外形特征,积累了对植物的感性经验。教师事先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下仿生发明的相关内容。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层层引导、提升,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感知探索、扩散思维活动、创新想象与操作活动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打下基础。 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他们在玩玩、想想、说说、做做等多感官参与的情况下,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乐趣。 以下是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探索:以幼儿玩树叶,欣赏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活动情趣。 2、扩散思维活动: (1) 让幼儿想象手中树叶它像谁?。“它像谁”是幼儿一种无意想象。提出这一问题以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将会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2)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花,让幼儿想象“花像谁”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思维,发挥想象,大胆表述. 本环节,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3)教师提问幼儿还发现哪些植物像什么物体? 这是对上一环节的引导和提升,让幼儿开拓思维想象相似的两种物体,调动幼儿的思维,进一步开发幼儿的创新智慧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教师出示鸡冠花、梧桐树叶、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鸡头、喇叭花、银杏树叶、仙人球、喇叭、扇子、刺猬等图片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物品中哪两种物体有相似之处,发挥创造性想象,找出两种相似的物体,进行对应粘贴,自己动手操作。中班的幼儿已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本环节是让幼儿创新想象,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行操作。 4、创新思维活动:教师出示实物雨伞、小锯、钳子让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据荷叶、小树叶两边的小齿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夹住东西的特性相似发明的。让幼儿初步了解“仿生”发明。教师引导幼儿开拓思维,想象出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物体的某种特性发明的。这是对上一环节的活动延续,是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创新想象,自己设计出要根据什么物体的某种特性发明什么用品、工具相似发明。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利用电脑、手工制作、绘画等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用科学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发展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本课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与之前的《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同样渗透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重点在艺术表现上,《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而《科学创造新生活》重点在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上。纵观三课,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千世界到实际生活。《科学创造新生活》既是对前两课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科幻作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性,作品须有正确的科学依据和逻辑;二是想象力,即畅想创意的新颖程度;三是实践能力。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一点。科幻作品的幻想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随意的乱想,应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美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造型的过程,更是诱发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美术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来诱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其中,有一些小提示和思考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如45页,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曾经是人类的幻想,在现在变成了现实。第44页上方呈现的是曾经人们对未来的幻想。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这一实例告诉我们科学离不开幻想,幻想将在不远的的将来一一实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未来世界。 教材第44页下面呈现了手机和电脑这两件高科技产品。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4638138.html,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于军烨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 摘 ;要:创造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科技人才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科学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基于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学生科学课学习的一些基本情况,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和方法。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有了创造意识人们才会产生创造的原望和动机,这是产生创造性的源泉,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造行为的前提。因此,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要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正常人,创造力人人具有,创造人人皆能,创造并非个别“天才”人物所独有。要消除学生对创造和创造力的神秘感,树立其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自信。 (2)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具有比成人更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这个时期没有习惯因素和思维定势的约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3)结合学科特点和科学史经典案例,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等的成长经历和创造过程,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二、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 科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类比、隐喻等思维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直觉思维空间,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比喻、类比和联想等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创设感性的形象,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茅塞顿开,提高直觉思维能力,而且能使被研究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物理图像,构成物理模型,进而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想象。在科学史中,许多新概念、新规新理论的提出,往往借助于类比,例如,卢瑟福由太阳系的“大行星系”类比到原子的“小行星系”等等。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也经常借助隐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例如,运用“水压”的类比来引入“电压”的概念等。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类比、隐喻等思维方法,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有独特的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训练题 张友党

改革训练题 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9分) 【答案】 (1)背景:国民政府建立后,欲改良社会风气;留洋出身的各级官吏关注到中国民众的落后;社会上缺乏公德意识,民众生活卫生质量较差。(6分) (2)成效:改善了城市生活卫生状况;整顿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治安的好转。(6分)认识:新生活运动有利于树立国民新的生活观念,提高了国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3分)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材料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和主要措施。(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6分) (10分) (1)动机: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侵略。(2分)措施: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2分)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和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最初看到这个课题——《科学创造新生活》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题目太大了,觉得它涉及的范围及领域也太广了。接着就感觉自己的“软肋”在隐隐作痛,这块内容可是自身的“盲区”啊。为了恶补一下,我除了翻遍教参的每个角落外,便开始了疯狂的网络搜索。这不搜不知道,一搜真明了。从菲尔普斯的泳衣、刘翔的跑鞋;无籽的西瓜、袁隆平的水稻;中国的科技馆、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拓宽空间的高架桥、磁悬浮列车……直搜的我眼花缭乱,手忙脚乱,不管“芝麻”还是“西瓜”统统都放“篮子”里面了。望着这一篮子“芝麻”、“西瓜”,我的心情很快便“晴转多云”了,这么多东西总不能一股脑全倒给学生吧,再说一节课才40分钟啊。如何安排这顿文化盛宴呢?既不让学生“吃撑了”,又要让学生“吃了这顿还想下顿”呢?忽然,“自助餐”三个字蹦了出来,接着“菜谱”——“衣”、“食”、“住”、“行”等也跟着出来了。是啊,每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等,这样既照顾到学生原有的经验,又使学生受到新的美的启迪。同时不管是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还是动手绘画制作,这种“自助餐”的形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综合能力。 尽管我的《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已经完成,但我的心却很不安。出于对“这顿文化盛宴”的敬畏,出于对孩子们的……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第20课的教学内容,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或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幻想。本课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科学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创意表现等方法,教师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善于想像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 【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乘坐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例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古代人的生活。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并交流。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明确课题,并板书:科学从最新生活 (二)、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学生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四)学生创作。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学生作业,了解表现形式。 2、提出作业:用绘画或者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 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 上海科教版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课新科技新生活 第一课时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了解他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 1.同学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观察了“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她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呢? 2.学生自由表达。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二、走进时光隧道 1、出示旧的生活用品: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还用不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用了? 2、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3、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科技产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4、教师小结。 三、我的感想 1、资料一: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2、资料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道通信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的加快,还可以给学生讲讲《我们的生活与未来科技》。

3、全班交流感想与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写到书上。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一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寻找身边的智能卡”——公交卡、银行卡、电话卡、考勤卡、就餐卡、游戏卡, 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 活动过程: 一、寻找身边的智能卡 1、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搜集了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卡,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这些智能卡的使用方法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交流:小小一张卡,怎么能有这么多的用途呢?谈谈各自的感受。 3、教师小结。 二、寻找身边的高科技产品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存在着高科技产品。课前,大家也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寻找、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 “农田里的高科技”: “新型交通工具”: “医学上的高科技” 三、我们的生活多幸福 1、亲身体验:用一用摄像手机,拍摄学生上课时的发现,感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 2、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与科学教育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与科学教育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学龚云良 创新是人类真知的全部来源。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有知,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漫长经历中,每一次进步都体现着创新的思想光华。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人的创造力。 所谓科学创造力,是指在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能品质或能力。科学创造力有创造性的过程(包括思维和想象),创造性的品质(包括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创造性的产品(包括科学问题、科学现象、科学知识和技术产品)构成。 回顾科技发明历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发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地历史进程,在近代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我们很少看到我国科技的身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001年北师大心理研究所申继亮等通过问卷比较了中美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特点,通过比较中美青少年在物体应用、提出问题、产品改造、科学想象、解决问题、科学实验、产品设计7个方面的情况,得出结论:我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低于美国青少年,特别是发散思维和技术领域差距较大。 我认为造成我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低于美国青少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主观因素对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影响 (1)非智力因素 强烈的创造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信善学的个性品格是创造力培养的潜在基础。 据有关调查显示,68.3%的对许多人视为平常的事,自己却很有兴趣,我国学生只有55.5%;在“我不愿意提出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上我国学生42.7%有这种心态,而美国只有24.2%;认为自己会“既有自信又乐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美国有82.2%,我国学生只有63.2%;44.9%的美国学生会“对老师课上的说法时常怀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科综合历 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周代的礼制十分复杂,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在众多的礼制中,出生礼、冠礼、婚礼都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并且,周代的礼制强调“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凸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意识。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是维护政治等级的工具________ B. 周代礼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 C. 周代礼制体现“亲亲”“尊尊”原则________ D. 周代礼仪繁杂且涉及面较广 2. 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开元中......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这一变 化导致 A. 三省体制名存实亡________ B. 制衡机制出现新发展 C. 六部制度开始出现________ D. 中央的统治力量削弱 3. 史书记载:宋代的出口商品中铜钱是重要一项,政府屡禁不绝,实为一独特现象。铜钱几乎传遍所有亚洲国家,尤其流入日本甚多,并在当地通行。这反映了宋代 A. 货币铸造非常先进________ B.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 冗官导致货币流失________ D. 对外商品贸易频繁 4.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 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A. 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________ B. 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C. 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________ D. 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