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股外侧皮神经

相信大家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实,从而引起病情恶化,引起一系列炎症,更有甚者,恶化严重者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使很多人出现皮肤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苦恼,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这种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股外侧皮神经炎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神经炎,大多是由于损伤(急性开慢性)诱发了肋间神经的慢性的炎症而发病.其表现为疼痛沿着肋间神经的走行分布,有时可表现为沿肋间隙传导的放射性.病程长的患者可有肋间皮肤的触觉减退及肌肉发僵,痉挛或挛缩的体征.除此之外所能得到的阳性体征不多.治疗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有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

2.神经炎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一、概论 1.概念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皮神经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综合征。 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通过腹股沟韧带的下方穿出,浅行于大腿前外侧。 2.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无菌性炎症、神经受压或外伤等,引起该神经末梢代谢障碍,血供受限而发病。 常由外伤、腰椎退行性病变、强直性脊柱炎、腰大肌压迫、糖尿病、肥胖、妊娠、腹部手术等情况引起。 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风湿热、梅毒、乙醇中毒甚至流感都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发生炎症而致本病的发生。有些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及腹部盆腔的发炎、肿瘤、结石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3.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肌肉痹症范畴,《针灸甲乙经》中有“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的记载,颇似对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的描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致营卫不和;或外伤、受压等因素导致经络阻滞,不通则痛;肌肤失养则麻木不仁。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大多为单侧性,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大腿前外侧面出现疼痛、麻木、烧灼感、寒凉感、针刺感、出汗减少及沉重感亦可出现,以麻木最为多见。体力劳动、站立过久时可加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查体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觉与温度觉减退而压觉存在。少数患者可有色素减退或沉着。有些患者皮肤可呈轻度菲薄,稍干燥,毳毛减少。本病通常为单侧性,少数双侧发病。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三、诊断: 主要是根据症状诊断。该病以中年男性为多见,发病过程缓慢渐进,病人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 下方,口角外侧 2.5cm 稍上,正对第2 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 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 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 ),注入麻药。 3.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 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 磨牙后,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 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 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 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 ,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 1 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 1.5cm, 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 2 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 3 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 2.5cm ,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 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7. 颊神经阻滞麻醉 在上颌第3 磨牙后方的磨牙后窝表面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觉,稍退针后注药。 8. 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 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 到颞浅动脉的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 9.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 度。 10. 颏神经阻滞麻醉 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 度。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得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就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得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得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详细得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得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得解剖部位。(总论症状学得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得发展与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得病因性质(即疾病得病因与病理诊断)。(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得内容、)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得解剖生理 1、感觉得传导径路: 一般感觉得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就是由三个向心得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得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 均在后根神经节 第二神经元: (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 ⑵深感觉: 薄束核、楔束核 ⑶触觉: 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 第三神经元: 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得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得关系呈对侧支配) 2.节段性感觉支配: (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 (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 (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 (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得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得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得诊断。 三、感觉障碍得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 对刺激得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 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她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刺激阈升高):

取髂骨保护股前外侧皮神经方法

取髂骨保护股前外侧皮神经方法 髂骨为最常见的取骨部位,尤其是髂骨的前部取骨可靠,可提供单皮质、双皮质或三皮质的血管化或不带血管的移植骨。特别适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取骨。但前路取髂骨部位的并发症率高于后路取髂骨,包括髂骨环骨折,疝,更常见的是血肿、浅表感染、欠美观、取骨处慢性痛及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率高达21%,包括感觉迟钝,一过性或永久性感觉丧失及感觉异常性大腿痛。对于该神经解剖的研究阐明其高并发症率的原因为该神经走向的多样性,且该神经位于髂前上棘外侧增加了损伤的风险,特别是取三面皮质骨时。 为确定取三面皮质髂骨的最大尺寸(宽度和高度),法国雷恩Pontchaillou大学医学院骨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解剖和CT研究,提出了前路安全取最大尺寸的三面皮质髂骨的策略,文章于2014年5月发表在Eur Spine J上。 该研究共解剖了28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女性高加索尸体,研究了其半骨盆和大腿的解剖。平均年龄71岁,身高平均159cm。通过髂-腹股沟切口显露股外侧皮神经,及其骨盆起源,走行,直至分为两支出骨盆(图1)。 图1 解剖的骨盆内部图。1为股外侧皮神经,2为股神经,3为髂动脉。绿色和蓝色的针代表5个点,注意这5个取骨点与股外侧皮神经的距离变化。 测量的指标包括:沿髂-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内缘至股外侧皮神经的距离(mm),髂前上棘处、髂前结节处最厚处、髂前上棘后2cm、3cm处及髂前结节最厚处后2cm处这五点的髂骨厚度,以及上述五点至股外侧皮神经的距离(表1,图2)。

表1骨盆内髂嵴与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距离和最佳厚度。

图2 测量髂骨厚度的5个点。半公分宽的髂骨块定义为有用的髂骨块。a, b, c, d, e为测量股外侧皮神经至上述5个点的距离。 测量以后,以摆锯取出该骨块,去除肌肉后行CT检测,并进行3D重建,记录髂骨块厚度(大于5mm为有用骨块)及与股外侧皮神经距离,保证所取骨块既不伤皮神经,又有足够厚度。 研究结果显示,28例解剖发现,股外侧皮神经出骨盆处位于髂前上棘内侧平均22mm处(5-50mm),9例股外侧皮神经包裹于髂-腹股沟韧带中。前路髂骨安全、有效的取骨区域定义为髂前上棘后2cm起,至髂前结节最后的点,其最大尺寸为长47mm,深35mm(图3)。 图3 三维CT重建最佳三面皮质髂骨块的尺寸。起于髂前上棘后2cm,止于髂前结节最厚处。 而从髂前结节最厚处后面2cm取骨,一方面厚度不够,另一方面高度不足30mm(图4)。

中医治疗末梢神经炎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3220717.html,/ 中医治疗末梢神经炎: 红参8~10g、黄芪30~50g、当归30g、白芍15g、吴萸5g、木瓜30g、槟榔12g、苏叶8~10g、桔梗12g、桔红12g、陈皮10g、木通10g、地龙10g、甘草5g。水煎,鸡鸣时服头煎,天亮时服二煎。 主治:末梢神经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根炎。 加减:伴口苦、寒热往来者,加小柴胡汤和解表里;苔白滑或痰多或呕逆或挟气郁者,去黄芪、当归、白芍,加芦根15g,清热利湿,半夏10g、茯苓15g、厚朴12g,燥湿化痰、理气解郁,降逆止呕;心烦者加焦栀12g;心悸者,加枣仁15g;患肢有灼热感者,加知母12g、丹皮12g,清热凉血;兼见五心烦热者,再加地骨皮20g,清热除蒸;肢冷者,加桂枝10g,温阳通络;有瘀血见症者,加苏木5~10g;上肢麻痹甚者,加桂枝10g、葛根15g、白芷10g,以引药横行手臂;下肢麻痹甚者,加淮牛膝10g,踝关节以下者,再加地风皮10g,引药下行;治疗进入恢复期,腻苔已去,仅患肢乏力,加川仲10g、补骨脂12g、熟地30g、制首乌30g、狗脊15g,滋肝益肾、强骨壮力。并可用健步虎潜丸收功。 方解:末梢神经炎证见:四肢或单纯下肢,肌肤麻木乏力,不仁不用,或有胀感,但无疼痛,浮肿或无浮肿,或见腕下垂,足下垂,皮肤有冷感;苔多白腻,脉多弦数;部分患者有明显农药中毒史。本病系由于素体气血虚弱,寒湿留着,壅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得疏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祛寒除湿,下气降浊,疏通经络。本方取具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鸡鸣散,加红参、黄芪、白芍、当归、甘草补气养血;地龙、木通疏通经络。如有明显中毒史者,主方加岗梅根10g以解毒。临床疗效非常满意,究为何因,有待进—步研究。据实际观察,所有服用本方者,均有肠鸣矢气增多之反应,症状减轻后,上述反应也随之减轻,最后不复存在肠鸣矢气之反应,可能此方对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有一种特殊作用,与“治痿独取阳明”暗中相合。而现代之周围神经炎实属祖国医学“痿症”之范畴。但以鸡鸣散为基础方,于方于药均难以解释其理。但临床应用十余年,治愈数百例,均为此方之功效。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3513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总论症状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 感觉的传导径路: 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 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 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 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 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 2.节段性感觉支配: (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 (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 (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 (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的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的诊断。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刺激阈升高):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股外侧皮神经 相信大家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实,从而引起病情恶化,引起一系列炎症,更有甚者,恶化严重者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使很多人出现皮肤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苦恼,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这种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股外侧皮神经炎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神经炎,大多是由于损伤(急性开慢性)诱发了肋间神经的慢性的炎症而发病.其表现为疼痛沿着肋间神经的走行分布,有时可表现为沿肋间隙传导的放射性.病程长的患者可有肋间皮肤的触觉减退及肌肉发僵,痉挛或挛缩的体征.除此之外所能得到的阳性体征不多.治疗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有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 2.神经炎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视神经炎吃什么药

视神经炎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视神经炎吃什么药*二、视神经炎的典籍偏方*三、视神经炎的护理知识 视神经炎吃什么药针对病因治疗为首要的,如明显萎缩,要 使之完全痊愈则不易或者不可能,如何使残余的视神经保持其功能不进一步恶化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视神经还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水肿上,则应及时给予适当糖皮质激素,否则进入中、晚期,意义不大了,而应该给予神经营养类或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类药。 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继以强的松口服等对终止或缩短病程,有一定的效果。另外,也可适当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由于视神经纤维发炎肿胀,若时间过长或炎性反应过于剧烈,都可使视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坏死。因此,早期控制炎性反应, 避免视神经纤维受累极为重要。 视神经炎的典籍偏方偏方一,配方:中药消遥散加减方。材料:归身、焦白术、柴胡、丹皮、茯苓、甘草、焦山栀、白芍、白菊、枸杞子。 偏方二,配方:视神经炎的方法有新针疗法。方法:主穴健明、球后、睛明。配穴:医明、风池、足三里。用强刺激手法,病情好转,改用弱刺激手法。

偏方三,材料:党参、黄芪、白芍、蔓荆子各9克;黄柏、升麻、柴胡各6克;甘草3克。 偏方四,材料:黄芪﹑人参各15克;葛根、蔓荆子各三钱9克;白芍﹑黄柏各6克;升麻 4.5克,炙甘草 3克。:5:杞菊地黄汤加减潼蒺藜、刺蒺藜、草决明、石斛、夏枯草、丹参、寸冬等。 视神经炎的护理知识饮食指导,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烟、酒、辛、辣、炸烤食物。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凉性素菜及水果,如冬瓜、梨、香蕉、西瓜,可适当增加动物肝、牛奶、蛋黄,勿暴饮暴食。 情绪与治疗,焦虑、抑郁可影响治疗效果,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活动与休息,治疗期间病人可适当活动以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睡前给予镇静药。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减少疾病复发。 服药指导,由于病人疗程较长,出院后常需继续服药3个月~6个月,以巩固疗效。所以应对带药出院的病人详细介绍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说明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意义,不可擅自停药。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 ▲额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上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3处额上孔。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下神经阻滞: 定位:眶下缘下1cm,距鼻中线3cm处的眶下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上颌神经阻滞: 操作: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两点中点作一连线,取连线内1/3作为穿刺点,用10cm长、7号腰麻针垂直穿刺进针3.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距离皮肤1.5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

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 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 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ml。 面神经阻滞: 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定位:枕骨大粗隆与乳突连线分三等份,从内向外依次为枕大、枕小神经。 药量:消炎镇痛液各3ml。 ▲星状神经节阻滞: 定位: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临床上最好选择颈中神经节阻滞以策安全(定位在环甲膜外侧气管旁,胸锁乳突肌肉内侧缘)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773-177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3220717.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013220717.html,/10.12677/acm.2020.108266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n the Repair of Limb Soft Tissue Guoxin Ouyang, Chengpeng Mao, Jinghong Xu, Zhihui Tang, Ming Li Xinjiang Bingtuan First Division Hospital, Aksu Xinjiang Received: Aug. 3rd, 2020; accepted: Aug. 20th, 2020; published: Aug. 27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n the repair of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12 patients with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limbs were repaired with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Results: In the 12 cases of skin flap, 9 cases survived completely, skin flap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3 cases; 6~36 months after follow-up, the skin flap survived well, and the sensation was partially recovered. Conclusion: Transplant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s an ideal treatment for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limbs. Keywords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Repairing, Tissue Defect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欧阳国新,毛成鹏,许景红,汤志辉,李铭 新疆兵团一师医院,新疆阿克苏 收稿日期:2020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7日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6年2月至2019

针灸治疗学精华

第一章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症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环跳居髎秩边 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加减: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附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加减: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腰夹脊、大肠俞。 第二节腰痛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 加减:寒湿腰痛:灸大椎;瘀血腰痛:隔俞; 肾虚腰痛:灸命门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 与天气变化有关者:灸大椎、阿是穴; 气滞血瘀者:膈俞、合谷、太冲 第四节痿证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 加减:肺热津伤:鱼际、尺泽、肺俞; 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 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附神经末梢炎 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 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加减:早期:太冲、膈俞; 后期:血海、三阴交、太溪 第五节中风 ⑴中经络: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加减: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 足外翻:中封、太溪、纠外翻 足下垂:解溪、胫上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⑵中脏腑: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加减:闭证:十宣、合谷、太冲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气舍 第六节面瘫 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加减:风寒证:风池;风热证:曲池 抬眉困难:攒竹鼻唇沟变浅:迎香 人中沟歪斜:水沟;颏唇沟歪斜:承浆 恢复期:足三里 附面肌痉挛 处方: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 加减:风寒阻络:风池风热袭络:曲池、内庭虚风内动:太溪、三阴交 第七节三叉神经痛 处方: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内庭太冲加减:眼支痛:丝竹空、阳白 上颌支痛:颧髎、迎香; 下颌支痛:承浆、颊车、翳风 风寒:列缺风热曲池、外关 气血瘀滞:内关、三阴交 第八节头痛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 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第10章 周围神经病知多少和专家治疗方案

周围神经病知多少? 症状持久原因难明难治愈 发表于2010-05-09 已阅读48961次最新改动和调整内容:20140226 一、案例解读 二、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 三、周围神经病的病因 四、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周围神经病的预防 六、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和预后 附录1: 附录2:关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举例)。 附录3:我习惯用的西药常用处方 附录4:对麻木有用的一中药偏方 附录5:悬壶济世非虚名,妙手神丹缘仁心--我极不情愿展示的一个案例 一、案例解读 (200909保健时报记者转问) 湖北读者孟女士问:我心脏一直不好,4年前,突然出现了手脚发麻的症状,严重时连路都走不了,要休息一会才能缓和,当时去医院检查说是颈椎的问题,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颈椎没事,后来又做了些检查确诊是末梢神经炎,开了些药吃了几天症状消失后把药停了,最近我的手脚又开始发麻,脸也有点麻,只要在紧张和兴奋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症状,请问我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 1.什么是末梢神经炎? 2.主要有哪些症状? 3.引起该病有哪些原因? 4.治疗手段有哪些? 5.针对文章中孟女士的情况采取哪种手段适宜?(详谈) 治疗后有复发的概率吗? 6.生活中又何需要注意的? 闵宝权医生:该病人症状应该讲是属于末梢神经炎,但受情绪的影响,是否同时有焦虑症的表现?这需要医生当面看病通过多方询问才能决定的。我下面系统讲讲末梢神经炎(同时包括周围神经病)的相关知识吧(后来扩展为本文)。 二、(末梢神经炎及其症状组成暨)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 1、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属于周围神经病里最常见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检查常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伴有神疲乏力、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等表现。个别的可能会出现自立性血压下降。 以上症状在受寒、受风、劳累或着急等情况下易加重。休息、泡热水、环境气温升高后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和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不是同一个病。该病的特点是大腿前外侧的皮肤疼痛及感觉异常,也被称为Roth综合征。 什么原因可以导致股外侧皮神经炎?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股外侧皮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只要是股外侧皮神经的任何一段受到损伤均可引起本病,如脊椎增生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病变可压迫刺激该神经引起本病。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风湿热、梅毒、乙醇中毒甚至流感都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发生炎症而致本病的发生。有些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及腹部盆腔的炎症、肿瘤、结石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由此可见,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诊断治疗时应仔细找寻原发病因。 如何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是根据症状诊断。该病以中年男性为多见,发病过程缓慢渐进,病人自觉大腿前外侧皮肤呈针刺样疼痛,同时伴有异常感觉,如蚁走感、烧灼感、寒凉感、麻木感等。开始发病时疼痛呈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有时疼痛可十分剧烈。衣服摩擦、动作用力、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都可使感觉异常加重。查体时大腿前外侧皮肤的感觉、痛觉和温度觉减退甚至消失,有的伴有皮肤萎缩,但肌肉无萎缩,腱反射正常存在,也无运动障碍。 如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首先在于探明原发病并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对该神经的刺激。此外可对症治疗给予维生素B1、B2、B12或皮质激素以营养神经,消除炎症。疼痛剧烈的也可给予镇痛剂或局部封闭。对病情严重难以缓解且病因不明者可施行手术切断神经或实行神经松解术。 中医怎样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中医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如针刺治疗、梅花针疗法、拔罐疗法,结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治疗取穴以病变局部为主,结合发病原因也可选用腰夹脊穴、气海穴等。针刺宜浅刺、补法为主。针刺后或梅花针叩刺后以拔罐吸出少量血,干净棉球擦拭干净即可,对缓解症状有效。也可使用中药熏洗疗法。将中药以大盆煮开后,以热气熏蒸患部,水温稍低后以毛巾沾药水湿敷患部,或将中药放入缝好的布袋内,放入盆中煮沸,薰蒸后,待温度合适可将药袋敷于患部,亦有良效。中药熏洗方可用散风活络、养血荣筋之药,如鸡血藤30g ,秦艽30g,独活30g,白芍3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10g,青木香10g,牛膝20g等。 - 股外侧皮神经炎- 【概述】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大腿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可加重;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但无肌萎缩或运动障碍。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五、六十年代不多见,至七十年代始有多病例观察的文章,发现用穴位注射之法有较好的效果[1]。近十余年来,临床资料迅速增加,穴位刺激方法包括电针,皮肤针叩刺、艾灸、拔罐及芒针等,其疗效大致相似。有学者曾将电针和芒针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后者效果更佳。但就目前临床情况而言,应用最多的为刺络拔罐法。 【治疗】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

尺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尺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尺神经是身体重要的部位,受到伤害后也会形成炎症,发展为尺神经炎,疾病的症状并不多,同时与周围器官的疾病发生后,会忽略疾病的异常,更不容易发生疾病。所以大家对身体出现的不适要高度重视,患上尺神经炎后要医治才行,不然会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那么尺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尺神经是由颈部发出,通过第一肋骨与锁骨之间,经腋下,延肱骨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的后骨槽及尺骨头之间,亦称神经沟,到前臂支配手的无名指尺侧一半和小指的全部,在腋部有一分支到手虎口,是支配手的重要神经。在肘部且骨纤维性鞘管,尺神经由此管沟经过,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内位置较固定不易移动。如有肱骨内上髁及尺骨鹰咀骨折,易损伤尺神经。骨折愈合后,新生骨或畸形愈合,使尺神经沟先天浅平,使尺神经在骨嵴上来回滑动,坐办公室写作的人易压挤尺神经,发生慢性炎症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开始时觉神经肘部不适,支配分布区麻木、酸痛。症状较重者,可出现支配区感觉减退,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这时在尺神经沟可触到变粗的尺神经,局部叩击时有过敏感。治疗方面、如手指出现麻木,手部活动不灵活时,要口服或

注射维生素B1,20mg(注射100 mg)一日三次,维生素B12200mg 肌肉注射,同时减少活动。可用手术方法将尺神经前移,但前移尺经一定不能有张力,固定有效,不使手术后尺神经来回滑动,以防加重创伤。 尺神经炎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1、尺神经需要松弛位,修复比较好。也就是手要放在略微掌屈位。一般自己很难控制,需要石膏固定帮助比较适合,三周可以协助修复。 2、查清尺神经炎的原因。以免复发。 3、坚守信心,这个病恢复的可能性很大。 4、有些尺神经炎,在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还可以手术治疗。疗效也非常好。 本文内容讲解的就是尺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人对疾病认识不够,也不清楚疾病的症状及医治,但是只要医生确诊了疾病患者也要对症的治疗,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吩咐,不可延误医治,

迟发性尺神经炎的病因分析

迟发性尺神经炎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尺神经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对45例尺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以及其中25例患者术前肌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有肘管弓状韧带的肥厚卡压磨损尺神经致炎性病变;术前肌电图检查25例患者的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5例尺神经炎患者,继发肘部创伤15例,慢性劳损15例,骨关节炎10例,占位病变5例。结论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肥厚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骨关节炎,占位病变;尺神经卡压、磨损,出现慢性缺血缺氧,导致尺神经炎的发生。 标签:迟发性;尺神经炎;弓状韧带 迟发性尺神经炎是各种原因造成肘管部尺神经受卡压所引起的,以进行性手内在肌萎缩无力和手尺侧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群。临床上较常见,其发病率高。现对我院自2013~2015年收治的45例迟发性尺神经炎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0~68岁,平均5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年;单纯右侧病变25例,单纯左侧病变20例,25例术前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检查,在小鱼际肌腹位置置入表面电极,以作为记录电极。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手腕至肘下、肘下至肘上、肘上至腋窝),另外对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波幅进行测定。 1.2方法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实施臂丛麻醉。以患肘内侧构建纵向切口。将肘管切开,并让尺神经外膜松解,起到减压效果。若患者皮下脂肪厚度较大,则进行皮下前移术;若患者皮下脂肪较薄,则进行肌下前移术。术后石膏托固定3 w。 2 结果 本组45个病例中继发肘部创伤15例,慢性劳损15例,骨关节炎10例,占位病变5例。在继发肘部创伤的15个病例中,肱骨髁上骨折10例,肱骨内上髁骨折5例,术中发现:35例肘管弓状韧带肥厚增生,5例发现在肘管内有占位病变:腱鞘囊肿3例,骨软骨瘤1例,脂肪血管瘤1例。25例术前肌电图检查均发现尺神经病变部位传导速度减慢。 3 讨论 3.1肘管及尺神经的解剖肘关节后方存在肘管,该管属于骨性-纤维管道,整体呈椭圆形,管腔为漏斗性,并呈现为”尖朝下”。此管通有尺侧返动静脉、尺侧副动静脉,另外还包含了尺神经[1]。管内由少量脂肪组织所填充,管前壁包括尺骨鹰嘴、冠突内侧缘、肱骨滑车,另外还有尺侧副韧带及肘关节囊。尺侧腕

皮肤科词汇中英文对照翻译

皮肤科词汇中英文对照翻译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 幼儿急诊exanthema subitum 挤奶人结节Milker's node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跖疣plantar wart, verruca plantaris 扁平疣flat wart, verruca plana 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verruca filiformis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 麻疹measles 风疹rubella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畸病) Kawasaki disease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impetigo 毛囊炎folliculitis 须疮sycosis 须部假性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 秃发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 疖与疖病furuncle and furunculosis 痈carbuncle 蜂窝织炎cellulitis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猩红热scarlatina 丹毒erysipelas 臁疮ecthyma 下疳样脓皮病chancriform pyoderma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 化脓性甲沟炎pyogenic paronychia 麻风leprosis 皮肤结核病tuberculosis cutis 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 Bazin's disease 游泳池肉芽肿swimming pool granuloma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皮肤炭疽cutaneous anthrax;pustula malig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