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7看云识天气.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7看云识天气.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7看云识天气.doc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

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文章。全文以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

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 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 考文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播放视频:看云识天气

17看云识天气学案及练习题

17 看云识天气学案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思路。 2. 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适应。 一、研讨交流 1.按照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预 zh d o )纱 )波 崩t a( )漫 月晕( )形 2.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白的陵纱。( ) ( 2)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讲法。 ( 3)这时卷层云差不多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 4)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3.指出下列各句的讲明方法。 ①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的绫纱。( ) ② 人们常讲:“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讲,虹在东方,有雷无雨; 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4.分类讲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 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 分不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点 zhu 1( 峰峦( 弥( 一霎( 匀称( 弧( 有时像一块洁 有时像一块洁白

(1) 晴朗的天 种类: (2) 阴雨雪天 种类: 5.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B.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看起来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C. 天空慢慢显现一层薄云,看起来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D.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看起来都藏了起来。 6.阅读课文 2-6 自然段,完成下列咨询题: (1)划分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 2)请选择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介绍。 提示:① 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 让不人明白你将会带来 如何样的天气 示例: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不看我身子专门单薄,可我最轻巧,站得也最高, 阳光能够透过我照到地面。我专门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伙儿带来晴朗的 天气。 7.请写出有关天气的谚语。 二、阅读明白得( 30 分) 阅读下 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 天上的云,真是姿势万千,变化无常□ ②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 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 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 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口 ③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专门漂亮,有时又把 特点: 特点:

看云识天气公开课教案

宣城市阳光中学教师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李玲玲学科:语文授课地点:七(8)班 课题:《看云识天气》时间:2013.10.20第四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的有益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分析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不想学会看云识天气呀?那么同学们快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把字的音读准,同时注意下面问题(出示课件),。 听后回答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云与天气的关系?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3、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有何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4、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为什么?并作分析 听后回答 三、分析学习云的形状 学生介绍,老师逐个指导。 1、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2、开始识图 下面是各种不同的云图,根据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云,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进行识图 四、分析语言

1、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科普文,它除了讲知识之外,也不人乏生动的描写语句,你们到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非常生动,非常的精彩,找出来读读,看看表达效果。 2、本文除了比喻之外,在介绍云的特征和光彩时,还引用了谚语,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轰隆西隆雨” 同学们,你们读过这些谚语之后,有什么感觉: 五、课外延伸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并留意身边的天气现象,写一处观察日记,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上。 板书设计 22、看云识天气 总云招牌天气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分形态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光彩晕、华、虹和霞。 总意义及局限 . .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初一语文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一语组公开教学反思 很荣幸可以在学校的教研节上以一个新老师的身份为各位老师们呈现一节公开。不论是从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到最终的堂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了不少,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甚至是堂提问的形式变化等方面,我都获益匪浅,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前期准备 当我收到通知要开设一节公开时,心里的忐忑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半个学期的实践虽然对我意义很大,但依旧有许许多多存在的问题。而本次的新教师展示作为公教研节的一部分,我深知其意义和影响的重大。怀着些许激动、些许紧张的心情我翻开了语书,想在众多中寻找一篇,综合考虑了的难易度,有趣度,堂呈现的多种形式等等多方面,我将目标锁定在了《紫藤萝瀑布》和《月亮上的足迹》这两篇体裁各异的。在大致准备了思路之后,我和老师议论起了这两篇,但最终都被其中的大小问题的呈现所困扰,还是师傅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说明的话,《看云识天气》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正是这样随口的一提,我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移到了《看云识天气》这篇。改题就意味着之前的准备都付之一炬,但经师傅的大致提点,我迅速将全部的心血投注到了这篇的准备工作当中去。 熟读,整理思路,制定大致的教案,浏览优秀教案,发现问题,

查漏补缺,直到最后的初步教案的呈现。我知道了信息的获取和思路的整理对一个教师说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反复修改 在教案初步完成之后,我将我的思路清晰地反应到了PPT上,在反复的删减修改之后,我对着PPT将堂的步骤练习了多次,最终觉得相对熟练时,在七(1)班进行试讲,可能是因为对学生的不熟悉和教案本身的一些问题,在这一节的4分钟里,我也自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导语部分有些冗长,对整篇的层次划分部分的提问有些僵硬,不够流畅,同学们即使在预习的情况之下,也没能顺利地概括出全主要将云划分成哪两个类型。堂中间部分对云的图片的识别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之后的句子赏析这个重点部分有些仓促等等。试讲结束后,我马上着手对各环节内容进行修改,并去找师傅进行探讨和修整,师傅建议我将上赏析的部分进行调整,主要集中在“打比方”这一种说明方法之上,以确保正节的突出重点,并调整了各个板块的顺序,使得整节的环节更加流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教案和上思路。师傅又一次对我进行了指点:第一,导入的语言有些啰嗦;第二,关于“薄云”和“厚云”相关信息的两次表格的重复出现有些呆板,没有新意,师傅建议我把第二次的表格换一种呈现方式,改用第一人称对各种云进行介绍;第三,师傅建议我把朗读这个环节加入其中,因为朗读是语的重要部分。得到老师的指导,我顿生信心,调整过后,满心期待着下午堂的到。 三、堂呈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文章。全文以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看云识天气学案2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看云识天气学案2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的结构特点。 3.学习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知识链接】 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⑵空间顺序;⑶、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3、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式递进式。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查工具书): 峰峦( ..lu..á.n.)点缀.(zhuì)一霎.间(shà)匀称.(chèn )预兆.(zhào ) 轻盈.(yíng )崩塌. ( tā ) 弥.漫(mí)谚.语(yàn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峰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轻盈:轻巧优美 预兆:事情发生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弥漫:布满。 征兆: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主要介绍了云的形态、色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揭示了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2.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较薄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 云的光彩简表

12、《看云识天气》学案

12、《看云识天气》学案 《看云识天气》学案班级姓名 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 语言特点一一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常见结构方式: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 co __________ ②轻y ing ___________ ③l ing _________

纱 ④l in _________ 波⑤崩t a ___________ ⑥点zhu i ___________ .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②弥漫③月晕 ④霎间⑤匀称⑥弧形 释义: 峰峦:一霎间: 预兆:轻盈: 弥漫: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 理清思路: 部分。 第二部分。 第1层:写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写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 课堂检测 《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及不同

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运用 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 阅读段,回答下面问题。 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 “ _______ ”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 “ _______ ”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 意思是__________ 。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 本文的中心句是。 本段运用了、和修辞手法。 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课后反思】 X||B|1.c|o| 第二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掌握并学 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 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预习检测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本文介绍了哪两种方法的看云识天气? 你记住了哪些云的名称?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 象征阴雨?你还记住了哪些光彩现象的名称?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_模板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_模板 本节课研究重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 想成为男子汉吗?生答。老师刚提出这个问题就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妥,女同学要说了,那我们怎么办,与男子汉对应的就是女强人嘛!下面我给大家每人100元钱用1~2分钟时间去挑选要成为男子汉的必需“商品”。然后说说你最先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2.出示投影:朝阳中学男子汉超市(赶快选购,数量有限) 3.生谈,教师认真倾听,共同交流。 4. 大家几乎挑空了超市里商品,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看一篇文章,一个几岁小孩,他已被女作家王安忆认为是男子汉了,今天我们倒要来看看他真的具备男子汉的条件了吗? 二,阅读--理解 1,请同学们采用跳读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把文中集中刻画小男孩性格特点的语句划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说出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生看书老师巡视) 2,师生交流,老师板书: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勇敢刚强(老师板书) 三,合作--探究 同学思考一下,我们所概括的小男孩的这些性格特点中都能证明他是男子汉吗?如果不,我们把文章的题目该为《我们家的小男孩》好不好?为什么? 四,体会--感悟 文中作者对待小男孩的言行给我们哪些启发?能用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吗? 五,延伸--拓展 1、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2、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哪些行为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行为呢? 大家看下列人物的行为是否属于男子汉的行为,你是否对男子汉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南京有一位叫汪侠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还连续两年参加高考。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及文章的思路。 3.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学习。 4.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疏通文脉。 二自学指导 1.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后,(点击课件第2张)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第一自然段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3)、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4)、用方框“□”框出依次介绍的那些云和光彩的名称(即对云和光彩的分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 1.重点字词:(见课件第3张) 2.更正自学思考题: (1)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基本经验:第二自然段。 (3)2-6自然段。(2、3、4、5是从形态,6是从光彩。) (4)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晴天)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阴雨天) 光彩:日晕、月晕、日华、月华 根据完成自学指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说明顺序:(总——分——总)见课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当堂训练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7看云识天气.doc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预兆()一霎时()绫纱()匀称()薄云()日晕()mí漫轻yíng bēng 塌鱼līn 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顷刻冰雹绫纱大雨倾盆 B.棱角点辍留恋层峦叠障 C.崩塌弥漫朦胧霎那间 D.招牌峰峦绸幕姿态万千 3. 选出填入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不一会儿,整座云山了,乌云了天空,,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朦胧塌崩弥漫霎那间B、模糊崩塌弥漫顷刻间 C、模糊塌崩布满顷刻间D、朦胧崩塌布满霎那间 4. 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天上的云,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D、大海中,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综合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28日,中国××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今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气温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之外,其他地区偏低2℃到4℃。大范围来看,今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雪天气。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月愣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加点的“愣”一词在上文中的意思是。 (3)新闻最后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对我们看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集体备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分析法、表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二、玩味文题 板书课题之后,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 1.速读课文。 要求: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1段最后一句。 2.通读全文。 要求: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总。 ②如何分层? 明确: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③第1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明确: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阅读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 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看云识天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23、《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相关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预习 (1)、疏通字词。 (2)结合练习一,熟悉课文内容。 (3)、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贴近生活,以农村抢“天东雨”的情形导入,并顺势解题。 同学们,我们大多来自农村,大多数同学都应该有过抢“天东雨”的经历。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夏天晒粮食的时候,一旦天空出现了乌云,变暗了,人们就开始抢收粮食了,有时还抢不赢,粮食还被打湿。)他们是凭什么推测要下雨的?(天空出现了乌云,变暗了。)看来,通过看云可以识别天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板书文题)这里的“看”是“观察”的意思,“识”是“识别”的意思,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云可以识别天气。究竟怎样看云识天气呢?大家走近课文。 二、听课文范读,疏通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1、听课文范读,自己跟着默读,注意不会的字音。 三、自由速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提示性的问题,把握文章的框架,并顺势理清第一段的结构。

《看云识天气》学案

《看云识天气》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峰峦()轻盈()崩塌()霎时()预兆()肆虐()弥漫()匀称()丝缕() 2、解释词语 一霎时: 预兆: 征兆: 丝丝缕缕: 轻盈: 变化无常: 【整体感知】 一、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类别:1、事物说明文——例:药品说明书等 2、事理说明文——例:数学定律,公式等 二、结构解图 总说:云是天气的()。 ()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晴朗 分说阴雨天气看云识天气() 说明怎样 看云识天 气 云的光彩与天气 总说:()学会看云识天气,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 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讨论云和天气情况完整下列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四、探究质疑 1、文章把光彩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特征。 【课堂练习】 一、请你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云压得很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这样说的表达效果怎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 2、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 得更具体、生动。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 读者理解。事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具体。 4、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在比较中显 现出来。 5、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突然说明对象的形状特点。 6、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 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7、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 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生动 平实 【分析课文说明方法】 本文介绍了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起来条理清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做到这一点的,请举例说明? 【分析课文说明语言】 一、课文第1段用了八个()句,分别说明云的() 二、“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提示:“招牌”是商店的标志。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计划A).doc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方案A)-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17、《看云识天气》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学案(4课时)姓名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了解课文结构,弄清文章层次。 二、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文体感知 1、划记生字新词,掌握字音词义: (1)注音: 峰峦点缀绫纱弥漫月晕 崩塌一刹那一霎间预兆轻盈 匀称 (2)释义: 姿态万千:_______________ _ 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 _ 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 _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收获。(可与达标册上《后母的三巴掌》作比较说明) 3、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二)听录音,内容感知 4、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5、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说说你的理解。 (三)学生自由朗读,结构感知 6、找出总写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 7、对于云与天气的关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找出表明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8、课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如果要你划分段落,你会

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③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3、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四)分析第1节 1、找出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并分析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方来友2014.12.22)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2、培养学生默读并抓关键句、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 3、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难点: 1、学会快速度默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 教法学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是怎么预知天气情况的?很多同学都是依据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天气状况的。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根据风云二号卫星传回来的云图做出的判断。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我国民间也早已总结了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那么,如何看云识天气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luán)预兆.(zhào)轻盈.(yíng)崩塌 ..(bēngtā)弥.漫(mí)一霎.间(shà) 2、说明文知识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分类: 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 几种主要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