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交际法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比较(一)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

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好控制,选择对学生的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

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弱点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语音语调较差。虽学了大量的语法规则,一旦用于实践,如写作,口头交谈,便会频频出现错误。不难看出翻译法的缺点是:1、未能恰当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文的阅读教学脱节。2、过分强调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翻译法的优点是:1、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2、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智慧的磨炼。3、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4、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对建立外语教学法体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翻译法吸取了其他教学法的一些优点,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在以阅读为主的情况下,兼顾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学形式也变得多样,方法较为灵活,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直接法(DirectMethod)

《韦氏英语大辞典》(Webs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对直接法有过一段解释:“直接法是教授外语,首先是现代外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

这一定义勾划出直接法有别于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征: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不用翻译,也不作语法分析。

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吸取别国的科技成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不通也就成为各国之间人们直接交往的障碍。在这种社会的需求下,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两项新要求:1、外语应当大普及,而不应只是过去少数封建贵族子弟的专利品;不仅学校应普遍开设外语,而且应开办许多能短期见效的各种现代外语训练班。2、外语教学中,口语应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原有的语法翻译法在这种新的社会需求面前显得完全无能为力了。与此同时,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外语教学法的邻近科学都已有了长足的长进,为新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矗这些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外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外语教学要进行改革的呼声中,直接法应运而生了。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从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先有口

语而后有文字的。文字符号只是在语言(口头语言)产生很久以后才产生的。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根本的,而书面文字则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直接法便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

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如下几项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原则。每教一个新词语,应把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及客观表象直接联系起来。2、模仿为主原则。不是先学习语言规则,而先听周围的人说话,模仿着说。以模仿多练为主,语言理论为辅。3、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原则。让学生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4、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口头实际掌握语言,然后再学习文字符号的识记和书写。

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认为:1、语言是一种熟巧、技能或习惯(habits)。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模仿。2、语言是一种技艺(art),而不是科学。精通一项技艺,全在于刻苦多练。如学游泳。使用直接法进行外语教学的途径一般为言语→语言→言语。也就是说从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入手,以学习言语的单位——句子开始,实际掌握外语,然后再通过归纳途径,学习一些语言理论知识,用以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语言实践,即语言的实际使用,也就是言语。采用此法的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掌握外语,并领会直接法的实质。所任课班级的人数以20人为宜,人数太多影响教学效果。课时要充足,最好每天都有使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

直接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在外语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2、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不善于利用,一味排斥。3、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条件下,偏重了实际掌握语言,而对发展智能方面则注意不够。4、使用这种方法培养学习,实际掌握外语(特别是口语)虽然一般不错,可是语文学修养浅薄,对许多语言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难度大结构复杂的语句只能凭语感猜测,不免出错。直接法的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方面效果明显。3、强调直接学习和应用外语,促进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在课内外广泛开展交际。4、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5、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

直接法比较适合于以纯实用为目的的外语训练班。外语专业的打基础阶段,特别是入门阶段也比较有效。直接法在外语教学法史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于语法翻译法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并成为以后教学法现代改革派的发端。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二战前,美国的外语教学十分落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全面参加了世界大战,战争形势的发展要求把大批青年军人派往有关国家。为此美国军队、学校开办和各种外语学习班,在短期内为军队培养了大批掌握外语口语的人材,满足了战争的需要。在此期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一方面研究了本国人学习外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研究了外国人学习英语的问题。在总结四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外语教学时提出了听说法的名称。

听说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问题的。听说法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即把听到的外语能用口头表达出来。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莫尔登把听说法理论基础概括为下列五点:1、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4、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说的话。5、语言是不同的。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语言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

现,操一种语言人的口头讲的话与该种语言的传统语法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口语是活的语言,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口语。心理学家根据观察、分析动物和人的心理结果,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刺激和反应。在进步步的研究基础上,得出语言教学即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

在教学中听说法分五步完成,即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第一步教师发出语言信号(主要是句型),同时借助实物、图片、手势、情景等说明信号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步当学生理解了新的语言材料后,教师批复示范,学生跟着模仿,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再模仿。第三步让学生不断重复所学的语言材料,直到能背诵为止。第四步作变换句子结构练习,选择某些词汇、成语和句型,用来描述特定的场面、情景或某一事件,以培养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

采用听说法教学的几项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在学生打下一定的听说基础以后,再进行读写教学,使读写促进听说。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上,在大量操练的基础上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基础,也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部分。句型不仅具有结构意义,还具有词汇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语言技能的培养应围绕句型这个中心来进行。4、排斥或限制母语。听说法把培养口语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反应快,用外语进行思维,而利用母语或翻译作为教学手段,会妨碍学生在外语和思维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减慢学习外语的过程,对掌握外语口语不利。

听说法的产生在外语教学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促进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训练。2、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3、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中心。4、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所学外语的基础上找出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5、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听说法的不足是:1、否认了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和智力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2、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3、读写能力较弱。

听说法无论是在外语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对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用于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因此听说法在外语教学法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七十年代以来,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进行教学已成为国外语言教学颇受青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就是交际教学法。我们知道六十年代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政府间和民间在各个领域的交往都更加频繁。在西欧,除了本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人劳动力也流入欧洲共同市场国家,求职谋生。在各种接触中,都遇到语言不通的障碍。即使学过一些外语的人一旦到了国外,也连起码的交际活动都不会,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教程难解燃眉之急。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语言学家在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启发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他们不仅把“语言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客体,同时还把一系列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在一系列的新兴学科中,有三门学科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较大。这三门学科是“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社会语言学”(Sociol-nguis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家们发现,人类语言不仅在构词造句方面有规则可循,在语言交际中,也有不秒规则需要遵守。如“连句成篇”,“上下文照应”的规则,语言“合适性”规则等等。这些规则都是人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社会环境中习得的。跨

越一个文化,规则就会有所变化。语言学研究的这些成果,为外语教学召示了一个新的道理;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构词名造句的能力,还应把交际能力,跨越文化交际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什么是交际能力?目前人们相当普遍地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主要部分: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在教育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法领域中所有的实践、理论和研究的重大问题,都归结到交际能力这一基本概念上。这种“交际能力”的提出与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形成对照。它的出现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从社会的角度观察语言。以上这些思潮和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相结合,形成了交际语言教学这一思想。它成为八十年代早期外语教学的新思潮和新方法的汇合点。

我们知道,学习一种语言,其实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社会规则。然而这种规则的学习不同于句法的规则,可以跨越时空,而是必须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参与与体验。没有这种体验,对该语言所包涵的理解就会残缺不全。

在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课堂教学活动应是任务型的。要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体以实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gap)。也就是说双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拥有的信息,以使交际活动更接近于真实。

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认识到,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以及异邦文化的特点。

交际法旨在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以别于那种纯粹的“语言”能力。交际法的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

交际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是: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不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2、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3、课堂采用的程序要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布局要适合于成对或小组活动。4、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练习为中心。

交际法的根本点是,它所采取的一套方法能促使语言学习者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进行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性有交际意义的。教学要为用语言进行有效实践创造条件,要把学习手段与其最终的目的——即为交际的目的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交际法的优点是:1、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4、交际法仅传授有关而且必需的语言,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节省时间和精力。5、从长远的观点看,交际法交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适当技巧,因为它是建立在与这些实际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础上的。

交际法存在的问题是:1、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2、在起始阶段,交际法使习惯于其它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3、同一功能可用多种形式表达,如何选择和取舍,没有客观标准。4、交际法比提到的其它方法更难评估和测试。5、交际法看上去与传统方法相悖,因此它容易遭到反对,尤其是遭到年长的教师和学习者的反对。

交际法还存在着潜在的问题。交际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主导地位的减弱并不等于不再发挥作用。在备课方面和纯专业技能方面,对于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加以有效的干预,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教师还必须在外语方面具有极强的能力。另外交际法不对教师提供使用教材的安全感。而用比较传统的方法,教师按照教材提供的规定进行讲就足够了。在交际法中教师有必要选择、改写和自编他们所用的

教材。

以上几种外语教学法只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法,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一方面它们反映时代对外语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时代对外语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答。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利与弊,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培养目标,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同外语教学法的优缺点(严选优质)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 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外语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交际法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比较(一)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 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好控制,选择对学生的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 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弱点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语音语调较差。虽学了大量的语法规则,一旦用于实践,如写作,口头交谈,便会频频出现错误。不难看出翻译法的缺点是:1、未能恰当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文的阅读教学脱节。2、过分强调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翻译法的优点是:1、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2、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智慧的磨炼。3、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4、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对建立外语教学法体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翻译法吸取了其他教学法的一些优点,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在以阅读为主的情况下,兼顾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学形式也变得多样,方法较为灵活,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直接法(DirectMethod) 《韦氏英语大辞典》(Webs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对直接法有过一段解释:“直接法是教授外语,首先是现代外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 这一定义勾划出直接法有别于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征: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不用翻译,也不作语法分析。 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吸取别国的科技成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不通也就成为各国之间人们直接交往的障碍。在这种社会的需求下,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两项新要求:1、外语应当大普及,而不应只是过去少数封建贵族子弟的专利品;不仅学校应普遍开设外语,而且应开办许多能短期见效的各种现代外语训练班。2、外语教学中,口语应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原有的语法翻译法在这种新的社会需求面前显得完全无能为力了。与此同时,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外语教学法的邻近科学都已有了长足的长进,为新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矗这些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外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外语教学要进行改革的呼声中,直接法应运而生了。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从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先有口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 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1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音教学法(不少于6种) 一语法——翻译法二直接法(自然法)三听说法四认知法 五自然法六功能法(交际法)七、任务型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分析评论,应用提示, A 产生的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相关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都是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相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书写和语音形式。通过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音。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B 基本特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教学基础;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教授“规范”的语音,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用母语教学。 C 分析评论: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的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发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D 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⑴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⑵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

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于! 二、直接法:产生背景,相关理论,基本原则,训练方法,分析 评价 A 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系列教学法”。1880年发表著作《语言教学艺术》中,戈恩称之为“直接法”,也称自然法,这是日后“直接法”的基础。德国教育家贝力兹(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兹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1882年维叶托提出教学主张,包括“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帕西(passy)1886年组织语音教师协会。斯威特(H.Sweet)著作The Practical Studay of Language 斯威特四项原则,仔细选择教学材料,限制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的顺序,由简到繁安排材料。1887年,国际语音协会提出的六项原则,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熟悉语音、常用句子和习语,语法教学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用外语思维尽量不用母语,笔头翻译应在提高阶段进行,写作训练在提高阶段进行,先模仿后创造。 B相关理论:⑴语音学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问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⑵教育学夸美纽斯(1592——1670)及其自然教学法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自觉积极性、归纳途径等原则。主要著作:《语言人门》、《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⑶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及区别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一)概念 语法翻译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 学生在学外语的过程中,要背诵词汇、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做翻译 练习等,以得到逻辑、思维的练习。 (二)特点 1.教学内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意语法形式的分析 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2.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 则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 讲解。以教师为中心来展示和解释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和规则,再进行翻 译。 (三)评价 优点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缺点 1.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缺乏趣味性,不能发货学生的主动性。 2.孤立分析和讲解语音、单词变化和语法规则,忽视了在语境中教授词汇 的意义和用法。 3.重视语法规则,轻视听说。 4.大量使用母语,阻碍了外语的积极使用。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一)概念 直接法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基本不用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 第一批词的词义是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来讲解的。 (二)特点 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外语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交际法

外语教学方法之语法翻 译法、直接发、听说 法、交际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比较(一) 摘要:外语教学法是研究、教授和学习外语规律的科学。本文旨在选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影响较大的四种外语教学方法做一比较,对其做出评价,辨析利与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直接法(DirectMethod), 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向同行们介绍一下各种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法体系是近一百年的事。 中世纪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欧洲盛行,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说的国际语言及教会和官方语言,当时的教学方法就是翻译法。到十八、十九世纪,英语、法语兴起,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法语等现代语言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就自然地沿用教授希腊、拉丁语等古典语的翻译法。 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 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它培养了大批符合当时社会需要掌握阅读外语能力的人材。它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一.阅读法(Reading Method) 二.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三.自觉实践法 四.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五.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六.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七、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八、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九、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十、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十一、暗示法(Suggestopedia) 一.阅读法(Reading Method) 阅读法是本世纪初魏斯特(Michael West)在进行英语教学试验中新创造的一种教学法。魏斯特认为,学会用外语阅读比较容易,学生在开口说话前,先学习一定数量的材料,有—定语感,可以减少说话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更快地学会外语。因此,他主张,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能力(即不通过翻译而直接理解)。魏斯特编写的《新方法读本》(New Method Readers)(共10册)是供初学者使用的基本教材,最低限度的词汇量是3500个,其编写原则如下:

1.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2.通过课文学习生词。 3.词汇越少,它的使用范围就应当越大。 4.读本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魏斯特编的课本都以故事为中心,生动有趣;每50个熟词中才出现1个生词;1个生词在新课文中至少要出现2次,以后逐渐减少出现率。他把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两种,并规定前者每分钟400个词,后者每分钟1200个词(最高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除教科书外,各册都配有阅读的副本,其分量超过教科书数倍,不包括生词。 二.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duction Stase)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讨论了目前英语教学中人们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它们是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并从适应性角度综合地运用这些方法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克服过去长期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各种弊端,培养出适合时代特点与要求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适应性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但是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下面我们以《英语》第一册Lesson l Growing up作为示例看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T:teacher; S:students T:同学们,首先来看一下出现在本课的新词汇:off and on,possibility,anticipate,reputation,take hold,turn out,bore,associate,assignment,assign,列出上述词语之后,老师对每个单词进行详细的讲解。一般主要是讲解动词。 T:看一下其中一个单词“assignment”,它是一个名词,译为“(分配的)工作,任务,作业”。注意它和我们将要学习的后面一个动词“assign”的区别,assign 强调“分配,分派”这个动作的执行。后面有一个“reputation”也是一个名词,译为“名声,名誉”。 He has been writing to us off and on for several years.(他断断续续地给我们写信已经有好几年了。) He only accepted the primary education off and on in his childhood.(他小时候只断断续续地接受过初等教育。) 词汇讲解完之后,老师再次领着学生读几遍,练习发音。 T:下面我们来讲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根据语法形式英语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就是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其它各种类型的语法形式基本也是由这种句型发展而来,其基本句型主要是: 1.主语+谓语,此句型称之为主谓结构,其谓语一般都是不及物动词。例:Things change.事物是变化的。 Nobody went.没有人去。

关于语法教学的好方法

关于语法教学的好方法 作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的人强调掌握语法规则,主要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认知法。重视交际英语教学的人常常忽视语法教学,主张自然习得英语语言规则,主要方法有 1.英语教学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智力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当做中心任务。它的教材对语法有详细、系统的描写,并按语法体系的内在结构循序渐进地编排。教学活动以掌握所学的语法项目为直接目标,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然后在练习中运用、巩固规则。 2.英语教学听说法:听说法主张听说领先,教语言而不是有关语言的知识,但并不反对语法教学。听说法重视句型操练,主张通过归纳法掌握语法。听说法以句型为中心,实际上把语法的重点放在句法上。 3.英语教学认知法:认知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语言主要是学习规则,掌握语法,因而十分重视语法教学。认知法提倡有意义的学习,重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认为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或归纳法均可。 4.英语教学直接法:直接法不主张直接教语法,反对用演绎法进行教学。它主张让学生实行掌握语言材料,再从所积累的感性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即通过归纳途径教学语法。 5.英语教学自然法:建议语言教学不包括语法教学。认为语言规律是可自然习得的,语法学习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甚微。

6.英语教学交际法:交际法反对以语法为纲组织教学内容,而主张以功能为纲。它重视学生的需要,主张教学过程交际化。从理论上讲交际法并不反对语法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忽视语法教学。 怎样才能学好语法? 作业内容:怎样才能学好语法?读语法书有用吗?其实,语法是从阅读学来的。 语法书当然有用,但它和字典一样,只是从旁辅助的工具。只看语法书却从不阅读,一定会走火入魔,其下场与死背生词相同。 我们学生的作文甚至论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用字太深,但却很少用得对,于是整篇文章充斥着无数用生僻词汇串成的怪异句式。甚至一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论文,往往只有数十句通顺的话,这便是学习时只重背诵生词,忽视语法的产物了。其实,语法是从阅读学来的。 语法书当然有用,但它和字典一样,只是从旁辅助的工具。只看语法书却从不阅读,一定会走火入魔,其下场与死背生词相同。我们学生的作文甚至论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用字太深,但却很少用得对,于是整篇文章充斥着无数用生僻词汇串成的怪异句式。甚至一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论文,往往只有数十句通顺的话,这便是学习时只重背诵生词,忽视语法的产物了。 其实,学习语法与学习生词相似,死记硬背单词没有用处,因为你不懂单词的用法,也不清楚其应用的场合以及语气。同样地,像背诵公式般死记什么名词关系从句,什么分词修饰语,即便词序和结构都懂了,写作时真的用得着吗?用得对吗?例如许多人写出的倒装句,十有八九会出错。并非结构出错,而是运用不当。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1840—1940年代间大行其道,之后便被许多学者群起围攻。看来,当标的语只被用来执行其阅读功能时,语法翻译法确实有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学习者对标的语的需求不仅限于阅读,而期待达到听无障、说无碍的境界时,语法翻译法这套祖传秘方就必然被打入冷宫,被时代潮流淘汰了。 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一些大学的必修英文课继续沿用这样不敷时代所需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讲台上传来英语教授句型、词类变化和翻译的讲解声,台下则一片死寂,然后为提高听说能力的学生又再去社会上的语言学校上课练习会话。究其原因,则为应试英语。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教师采取渐进式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此外,教学的初期不依赖课本进度,而依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来搭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则必须专心地“停、看、听”,善用老师所示范的标的语以及其他相关背景信息,然后学习用标的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标的语唯一的示范者,所以教学时一律不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而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身体语言和辅助教具来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能用极初级程度的标的语来了解新的标的物,并学会用口语来表达。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没落。基本上来说,它在规模较小的语言学校推行得非常成功,因为当老师用标的语直接进行教学时,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反映与需要。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Richards和Rogers(1986,2001)指出: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参战后需大量派军前往海外,为搜集情报,美军乃请驻地当地人提供重要情境所需的语言词汇与句型,请考古学者提供驻地的文化习俗,请语言学者协助设计编排教学对话及督导学习,指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本文将介绍外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它主要注重语法规则和单词的翻译。教师通过讲解语法规则和单词的含义来教授语言知识。学生需要记住各种语法规则和单词的含义,并且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单词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和单词。但是它也存在缺点。首先,它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而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其次,它过于注重语法和单词,而忽略了语言的真正目的——交流。 二、听说法 听说法是一种注重语言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模仿真实场景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听懂和表达语言。这种方法注重口语交流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的交流场景。 听说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但是,

它也存在缺点。首先,它可能会忽略语言的语法和单词。其次,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否则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语言。 三、交际法 交际法是一种注重语言交流和情境理解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造各种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这种方法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但是,它也存在缺点。首先,它可能会忽略语法和单词。其次,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否则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语言。 四、文化法 文化法是一种注重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这种方法注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文化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但是,它也存在缺点。首先,它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其次,它可能会忽略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 以上就是外语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方法和流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流派。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最新中国近年英语教学法

精品资料 中国近年英语教学法 ........................................

中国近年英语教学法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30年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六种教学法,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论述,希望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外语教学课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英语教学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本文概述了近30年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六种教学法,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以及目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论述,希望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授古拉丁文和古希腊文的传统方法,当时机械主义哲学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它认为:一切语言源于同一种语言,它们拥有共同的语法及词汇概念,差别仅表现为发音

和书写形式的不同(朱纯,1994)。在该理论指导下,对比翻译成了外语教学的首选途径和主要手段,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语法教学为纲,以翻译为教学手段,把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过程中,注重阅读和写作,忽视口语和听力。 语法翻译法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英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优势。1962年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反映当时语法翻译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语法翻译法的流行受当时我国特定政治气候影响,它适应当时保守、封闭,外语人才短缺的社会形势。它的优势是运用母语讲授语法知识,对语言学习者而言简洁易懂,弱点是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交际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语法翻译法受到了质疑和批评。但调查表明,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郑树棠等,1996;戴炜栋等,2001)。因此,我们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不少学者分析了它

主要外语的教学方法

主要外语教学方法 小学生学习英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的环境,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等。在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历史中,有一些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常被老师们使用。那么在此和老师们分享一下在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将翻译和语法学习作为主要外语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母语翻译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原著能力并通过复杂

的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19世纪以前,这种教学方法风靡欧洲,作为正规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外语教学方法。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直接法是排除母语翻译作为媒介,将外语与客观事物直接建立联系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强调用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即“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完全用外语教学,广泛使用母语以外的各种教学媒介,如

手势、动作、表情、物体等直观手段,要求用外语直接进行思考,目的在于尽量培养起一种语言听说习惯,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最终目的。 三、听说法 听说法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美国,它继承了直接法的某些优点,以句型和语法结构训练为纲。听说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训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主要通过会话、强记大量固定短语和句型等语言结

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听说法分四步完成,即认知、模仿、重复、变换和选择。 四、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认为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在儿童学习母语时,他们最初是通过动作对父母的指令表示反应,小孩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所以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只听不说的沉默期,久了以后就很容易学会说新的语言。由于学习母语的过程是理解先

英语教学法的8大流派归纳图

认的外语语音学习目标。 英语语法教学语法研究史上出现了三种语法:实体语法、形式语法和教学语法。拉申-弗里曼比厄更前进一步,她认为语法教学应涵盖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方面,即该语法的构成、含义和什么时候或为什么使用。拉申-弗里曼的三维语法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聚焦于形式”,并且是将功能语法与任务教学法成功结合的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原则:1、循环重复原则;2、大量语言输入原则;3、个性化原则;4、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原则;5、语言输出原则;6、形式、意义与运用相结合原则。 英语词汇教学词汇包括整套词汇,包括单词、复合词和成语。对词汇的掌握可从深度和广度去研究。听、读活动中学习词汇意味着用间接的方法学习词汇。用词块的形式来记住某些语法现象(如用the –er, the –er; the more, the more; not so_as,as-as-; -er than-等记住比较级的用法等)。 英语听力教学听力的界定包括四类取向:1、接受型;2、建构型;3、协作型;4、转换型。五个教学原则:1、增强输入;2、精听与选听结合;3、促进上层技能与下层技能并重;4、培养有意识地听的策略;5、多维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听写的六种形式:1、听释;2、快速听写;3、听写大意;4、完型听写;5、纠错听写;6、线索听写。 英语口语教学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培养良好的语感、说出地道流利的英语,是口语技能的高级层次。口语具有及时性,表现在口语中充满重复、不完整的句子、短语、套语、语块等。综上所诉,口语是一种产出性口头技能,它涉及多种技能和知识,口语技能具有层次性,它涉及一系列的交际过程、模式和规范,并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口语教学原则:1、听说结合原则;2、培养学生掌握交际策略的原则;3、通过小组活动进行互动的原则;4、事务会话和人际关系会话相结合原则;5、口语活动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则;6、注意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原则;7、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原则。互动假说认为,当说话者有机会接收和参与会话调整时,语言习得得到机会最大化。 英语阅读教学类型:可接受性/反思性/浏览性/扫描性阅读和精读。按照图式理论模式,读者的阅读由三种图式来决定:1、语言图式;2、内容图式;3、形式图式。阅读教学原则:1、注重输入和激活相关背景知识;2、培养阅读中的词汇处理及句法分析等下层技能;3、训练阅读元认识和认知策略;提高阅读速度;5、激发阅读动机,减少焦虑情绪。几种可用于激活背景知识的活动:1、头脑风暴法;2、结构性写作;3、实地考察;4、角色扮演;5、内容映射或语义映射。 英语写作教学写作时作者用书面语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她设计多种技能和知识;它涉及意义的表达和信息加工;写作既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手段/目的. 构思(思维风暴法和自由写作法);初稿;反馈和修改。过程教学法的特征是注重思维训练和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写作教学法将写作视为一个过程,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结果教学法(阶段1、熟悉范文;2、控制性练习;3、指导性练习;4、自由写作)的优点是注重写作结果的结果的质量,尤其是语言的准确性。

英语教学法(中文)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语法翻译法 语言观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机械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相同的,词汇的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书写和语音形式。 习得观 学习者通过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够掌握另一种语言。 教学观 1.为了完成互译和语法关系的转换,母语所起的翻译能力很重要。因此,重视母语在教学 中的使用。 2.注重语言规则的学习,认为语言教学就是规则的理解和教学。 代表教学步骤 1.教师在教学中需使用“规”的语言书面语 2.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使用母语 3.教学方式以母语的外语的互相翻译为主,并通过大量的书面翻译及写作来巩固和检验语 法知识 4.重视语法教学,强调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规则,讲词的形态和曲折变化,对复杂的语法现 象做详尽的解释 5.注重书面语练习,不注重听说练习 语法教学法的典型教学流程 Tasks: 1. Share with your experiences that you were taught in this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2. Sum up the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3. Sum up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语法翻译法的优势 1. 充分利用母语的优势,协助学习者理解目的语 2. 语法教学作为中心,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语言“规”,理解语言的结构框架知识。 3.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翻译能力能得以锻炼。 4. 教学方式安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语法翻译法的劣势 1. 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方法,容易造成学习者依赖母语。 2. 把语言更多当做知识而不是交际技能来锻炼 3. 过分重视学习者阅读写作能力,轻视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4. 机械翻译,大量阅读等方法较死板,容易使学习者失去主动性和兴趣,学习气氛沉闷。Task: When and how can we apply this approach properly?

英语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英语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很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 (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掌握结构句型和词汇。 (3)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的正确肯定有助于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 (4)本族语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诵对话,扩展练习,链式提问,替换练习、回答提问、对话、转换练习等。 4、评价: (1)《英语900句》、《灵格风教材》 (2)学生学到的句型较少能自如地转化为课外的交际能力 (3)“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四、交际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