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

走向

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所关注问题的共同性更加凸显。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尽管分析各有不同,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研究这些共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借鉴其合理成份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4)04-0033-06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的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全球化在推动人类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也不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针对这些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其中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等最具代表性。虽然它们的分析视角各不相同,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研究这些共识,把握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思潮

进入新世纪,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来的持续低潮后迎来了新的复苏时机。伴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的礼会主义者都试图寻求一种既避免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道路,因而导致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复苏,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新会主义等思

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根同源的民主社会主义,曾经几度与科学社会主义分道扬镳。最终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特别是自1956年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第一次把“民主社会主义”宣布为其纲领目标时起,它就在西方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当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并逐步发展为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立于1951年7月,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社会党国际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和组织的联合体,是当今世界上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政党联盟。尽管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多元,体系庞杂,各国社会党人对其基本内涵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但是从各同社会党共同协商制定的社会党国际宣言、决议和声明中能够看出差异中的一致性。

2.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市场社会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在苏东剧变以后才逐渐凸显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市场社会主义试图将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既不是资本主义市场决定论,又不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决定论的新路子。市场社会主义在解决世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全球性问题上作了许多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对策建议,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十分引人关注的

社会主义思潮。

3.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生态社会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与绿色运动密不可分的、实践性很强的新思潮和新流派。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红到绿”、“红绿交融”和“绿色红化”三个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此起彼伏,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和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过程中,绿色运动开始和政治“联姻”,特别是欧洲绿党开始正式步入政治舞台,生态社会主义终于从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4.新社会主义思潮

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加快引发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各类矛盾的凸显,特别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蔓延,人们在反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索资本主义的替代模式的基础上,在拉美、原苏东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相继兴起了一股“新社会主义”思潮。新社会主义思潮是正在形成中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观点的凝练、主体价值的表达、目标指向的追求尚处于探索和发展中,但这股思潮所表现出的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及其具体认识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势必会成为一种影响不断增强的新的社会主义流派。

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

性问题上,虽然各有侧重,各自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不尽相同,但在诸如民主问题、市场问题、生态问题、民生问题、安全问题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却形成了相对共识,这些共识就构成了当今世界主要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关注民主问题:在多元民主中凸显基层民主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普及推动了普通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信息化则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精英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迎来了世俗化的“草根民主”时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夫妇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民众,占据着大批强大的基层组织,支配着环绕交互网络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电子社区。他们创造了双向作用的新媒体。忽视这一现实的政治家将被扫除干净。民主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潮流,民主问题也是任何一种思潮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将民主与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认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的民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范围,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民主。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复杂变化,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的民主不断从政治领域向社会、经济领域拓展,尤其是向基层社区组织发展。民主社会主义倡导的民主,就是以实现社会、经济基本权利为基础的民主。2007年通过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汉堡纲领》),其主要内容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领域,而且在应对全球化、生态以

及市场经济等问题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当然,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的政治民主的首要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中就指出,“21世纪的伟大任务是通过民主的政治去塑造全球化。” 市场社会主义主张的民主有三个层次:企业民主、经济民主和国家民主。而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不同的是,经济民主是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关注的焦点。约翰?罗默认为,苏联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瓦解了市场的竞争和政治的民主。他设计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倡导由国家给每一位成年公民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一定数量的息票或凭证,通过公民普遍拥有股票而实现经济上的民主,进而实现政治上的平等。大卫?施韦卡特则主张建立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其内涵在于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和每一个生产性企业的工人民主自治,而这种民主需要通过扩大和强化工人的决策权来实现。

被认为是新社会主义思潮创始人的普兰查斯认为,对革命者来说,不应仅仅从外部进攻国家,夺取国家机器,掌握国家政权,而应该在国家内部,也就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代议民主条件下,通过使阶级力量向着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逐步地改造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主张放弃暴力,走议会民主的改良道路。弗洛姆指出,在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剥夺了许多无产者的权利,所以这时的民主主要是争取普选权。到了20世纪,普选权形式上得到了实现,如何实

施公民权又成了民主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全面地实现工业生产和政治上的参与民主,我们才能摆脱重占有的生存方式。”“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委内瑞拉参与式民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这种参与式民主并非仅限于拥有选举权、出版权、言论自由权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权等基本权利,与其密不可分的是不断扩大基层人民的选举权。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这两个严重问题。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而且加重了自然的负担。因此,它主张建立一个生态和谐、社会公正的未来社会。同社会主义的其他流派一样,生态社会主义也主张广泛的民主参与,尤其是保障工人阶级和底层劳动人民参与权的基层民主。因此,绿党提出了分散化的原则,主张建立多元的、分散的共同体,认为分散化和多元化的共同体更利于人与自然、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更容易实现直接民主。

2.关注市场问题:倡导市场与政府的“联姻”

主张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是各社会主义思潮的民主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科技革命打破了信息的垄断态势,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基层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意识普遍高涨。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民主参与渠道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各社会主义思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反思和批判。反

对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和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承认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理论已经“过时”,主张建立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混合市场经济。他们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灵活性的必要前提。同时,他们反对取消福利国家,主张以改造取代削减,认为资本主义危机并不是福利国家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管理,因而应该借助国家权力,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生活机会和公正的权利。

生态社会主义者戴维?佩珀认为,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既能体现市场的优势,又能借助于政府的调节手段,避免因人们对利益的渴望而导致市场的盲目扩张,以及对资源和自然的过度破坏。因此,生态社会主义主张以“生态经济”取代“市场经济”,重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界的生命循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新社会主义也主张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如,原苏东地区的新社会主义。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是正在积极探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旨在保障更为广泛的社会民主的“第三条道路”。拉美地区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也认为。仅仅依靠市场不能充分发展国民经济,而应该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因而主张实施广泛民主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

混合所有制经济。

市场社会主义者重点探讨了如何汲取计划与市场的优点,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问题。他们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尤其不同于前苏联等国家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解成周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导致的后果是劳动者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普遍低下,因而应该实行市场与计划的“联姻”,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

3.关注生态问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危机治理作为全球性的难题之一,已经超出一个国家或政党的能力,日益成为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各国政党亦或是社会思潮都将生态问题作为自己的关注点之一。

早在***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的《柏林纲领》就指出,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原有的不公正继续存在,而且由于土地、水源、空气受到污染,森林、海洋、动物和植物正在死亡,人们自身的生存基础遭到了破坏,从而对人类自由、公正、健康和生命产生了新威胁。托马斯?迈尔在《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一书中,把“以对生态负责的增长的代表身份并且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效”作为未来民主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而德国社会民主党2007年通过的《汉堡纲领》也指出,“鉴于21世纪的挑战,鉴于全球化和生态危机,我们把可持续性视为政治和经济行动的唯一能够担负起责任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和组

织的联合体的社会党国际,就生态问题专门召开过主题会议进行讨论,共商应对之策。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约翰?罗默、大卫?施市卡特等人,日益关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代际公平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通过贬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可克服的生态问题,进一步彰显市场社会主义的“全面性”。罗默坚持分配的可持续性,认为在国家间的碳排放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贫困地区将会得到豁免,直到它们的人均福利达到一个规定的水平”。施韦卡特对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民主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证明了其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新社会主义思潮在实践中凸显底层民众权益,重视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广泛平等。以底层民众为主要力量之源的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在其“2l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国内实施了最为广泛的民生政策:缓解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银行政策,不断提高对贫困农民的贷款比率:在公共电台等媒体开设民生类节目;实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预算等。号称以“21世纪社会主义”为其意识形态的公正俄罗斯党,积极探索覆盖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的全面的社会安全系统,以实现社会公正。

“生态优先”原则关照下的生态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涉及生活环境、食品安全、身心健康等诸多领域。它主张,以保护人类利益为目的,加强对物种、森林、湿地、河流等的原生态保持;在满足基本食品自足前提下发展可持续林业、农业;坚持土地使

用的生态学原则,防止土地污染和粮食危机;积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降低能耗,改善人居环境,等等。

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未来走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问题日趋增多和恶化,各种社会思潮研究的交叉性日趋明显,研究问题的热点和难点更加一致,所关注的问题逐步聚焦于人类共同利益。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在体现人类基本利益的公平、环境、“反恐”、民族和谐等问题上,将呈现出各有侧重却又趋于一致的走向。

1.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既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全球化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为了保障公平.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与传统的关注民族国家内部的代内公平有所不同,未来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将在关注全球问题上更加凸显民族国家间的公平以及代际公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上,关注点从国内转向国际,寻求全球范围的公平,尤其是考虑第三世界人民的需求,反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主张以人道的关怀为出发点,承担起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在政治上,主张广泛参与的民主,以实现全体公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在文化以及人权问题上,关注人性的平等,主张从保障基本的受教育权等方面增进社会公平。但是也要看到,这些思潮在关注公平的同时,

忽视了公平正义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征,使其思想难免带上一层理想化的光环。

2.更加注重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是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逐渐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继续成为各社会主义思潮关注的热点。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如果不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解决生态危机的落脚点将更多地落到人身上,从人类自身出发去探讨代际公平将成为一种趋势。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施韦卡特提出,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具有相互依赖性.从小孩到老人都应该得到照顾,因而他认为“社会主义者呼吁人类彼此间承担起集体性的责任”。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制度,以及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的生态理想型社会都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但这种趋势所具有的幻想成分值得我们反思。

3.更加注重“反恐”

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和最现实的威胁,其危害性日增,成为人类社会将长期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之一。美国以暴制暴的打击方式,不仅没有消灭恐怖主义,反而使其愈演愈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当代恐怖主义活动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恐怖袭击目标更加广泛,手段、

方式更加隐匿。如何应对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将成为各社会主义思潮持续关注的主题。未来社会主义思潮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综合思考引发恐怖主义的根源问题。研究这些思潮的最新动态,汲取其合理成分,将有助于我们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也要警惕这些理论背后浓厚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思维的干扰。

4.更加注重民族和谐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思潮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信息化时代,地域对于民族国家的意义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整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各社会主义思潮主张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保障人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需要回归具体的人本身。借鉴生态学的和谐理念,从探讨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到民族国家间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呈现的另一发展趋势。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在寻求解决全球问题上闪烁着以人为本思想的光芒,但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抽象探讨人的价值,倡导实现真正的公平,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

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思潮,虽然价值理念和目标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直接对立,但是其在关注人类整体利益中彰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为我们应对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新的视阈。在多元思想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当代世界主要社会主义思潮在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全球性问题上形成的基本共识,有助于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创新和拓展凝聚社会共识的思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龙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景提纲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及前景 蓝志 主义通常指主张、思想,但同时又是社会运动、社会制度。 毛泽东曾说过“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20世纪最大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一、社会主义分类 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政党提出了多种社会主义纲领,可分为: 1、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公有制为主体,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 2、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党) 3、生态社会主义 4、民族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现状 (一)西欧社会主义运动(近70万党员) 1、法共的“新共产主义” 2、意大利左翼民主党的“新社会主义” 3、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第三条道路” (二)苏联演变后俄罗斯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 1、以俄共为主体的左翼 (1)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温和派) (2)“俄罗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运动”(激进派) 2、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 3、全俄政治社会组织“祖国”运动 (三)东欧剧变后左翼力量的现状 1、重建的东欧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运动 2、东欧社民党的社会主义运动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探索新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 2、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之路 (1)国情与历史 (2)革新之路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长征)召开,开始全面革新,经过1991年七大(阮文灵),1996年(杜梅),2001年九大(黎可漂、农德孟),革新开放向纵深发展。

革新政治: A、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改革,扩大国会权力。 B、转变政府职能,精减人员。 C、主张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2001年九大更将依法治国,为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 D、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反腐败力度(党重之中重),采取干部申报制度。重视改革与稳定关系。 E、外交上,加强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外交路线:外交融入国际社会,搞好周边关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争取和平环境搞建设。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1995年越美关系正常化(杜梅、武文杰访华)。 革新经济: A、管理上,认清基本国情(1954年起为过渡时期),坚持初级阶段,解散农业合作社,实行农村承包。推行国企改革,实行政企分开。C、外向型经济的推动,建立开放区和经济区。D、实行金融改革,抑制通胀,提出建立“定向市场经济”目标,发展外向型经济。 革新思维:确立胡志明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91年,七大阮文灵),翻译出版《邓小平文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3)特点和困难 特点:认识国情定位准,学习中国紧跟快,解放思想重实践,改革开放同步调,成绩巨大立得牢。 面临困难:资金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农村落后,腐败问题,教育事业滞后,国企亏损大。 3、老挝社会主义国家的革新 (1)国情与历史 (2)改革情况 1986年打开国门,1988年推行全面革新开放路线,1996年六大制定长远规划。 政治改革:2001年七大提高国会的地位和作用,直接选举国会代表。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市场经济,实行政企分开。1991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取消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利用和发挥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各种经济成份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是东盟成员国。大力发展旅游业。 (3)特点和困难 4、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改革情况 1990年12月,古巴进入“和平时代的特殊时期”。1991年10月,古共四大,

论20世纪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地位

第2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月 Vol. 29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7 ────────── 收稿日期:2006-07-10 作者简介:谭庆辉(197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 - 71 - 论20世纪30年代初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地位 谭庆辉1,廖妙军2 (1.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学校,湖南 衡阳 421200)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思想界在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掀起一股社会主义思潮。从学理、内涵、影响三个方面对这股思潮的历史地位进行考察。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学理;内涵 中图分类号:K261,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1-0071-03 一、社会主义的学理考察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想体现了明显的学理化趋势。甘蛰仙在1922年曾指出,所谓思想的学理化就是思想“受科学的洗礼”。“把科学的精神,明明白白告给大众,总觉是近四年思想界的最大特色。”[1]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以新文化运动为载体得以传播的,而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就是科学与民主。因此,在逻辑上,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自然带有深厚的学理色彩。事实亦是如此,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追随者与反对者展开了几次激烈地论争,如“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等,社会主义者对反对者的诘难均一一作了学理回答。这些论争把社会主义思潮一浪接一浪地推向高潮。当时进入论战的流派非常庞杂,有实用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流派。三次论战的论文共计151篇,参加论争的人数多达90人。李大钊早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的血肉联系作了初步阐述,指出这三者“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 如一条金线,把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3](P50) 。在与“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李大钊对胡适的改良主义予以尖锐地批评,坚持了中国问题应“根本解决”的革命主张。李达在《社会主义论战》中对社会主义的目的作了简洁的解释,他说:“社会主义简单说起来,就是救经济上的不平均的主义。” [4] 蔡和森在批评无政府主义时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 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惟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并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客观的,必然的”[5]。他们不但牢牢抓住了社会主义这一革命理论武器,而且渐渐认识到了民众的力量。尽管对社会主义的解读与诠释显得有些青涩、稚嫩,但他们显然已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丰富的内涵与广袤的外延。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内涵到外延的发展,体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 渐进,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体现了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比之下,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理上却显得非常浅显,也没有出现如五四时期的有关社会主义论战。那些社会主义追求者对社会主义解读与诠释显得非常苍白与单调。尽管马克思主义此时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唯物辩证法也被广泛应用。然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解读与诠释几乎局限于“计划经济”这一特定领域,苏联就是他们心中完美的社会主义。1933年初《东方杂志》“新年梦想”142篇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诉求,但只是强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地位。同年7月《申报月刊》的“现代化论战”26篇征文中,虽有8篇明确表达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向往,但作者也未能对社会主义展开充分的学理论证。“中国的现代化,自然要排斥殖民地化与资本帝国主义的个人主义化,而采取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为现代化已不是帝国主义的时代,而是打倒帝国主义的时代了。”“所以我们处在世界经济恐慌的狂潮中,处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四面楚歌中,只有学苏联实现五年计划的孤军奋斗,应当用国民资本来促进。”[6]这句话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自由经济的结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但可以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而且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同样,当时《读书杂志》上的“中国社会史论战”53篇论文中,虽然有一部分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但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却未能从他们的文章中得以完整、系统地体现。作者们大多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如孙倬章说:“中国的革命,是必然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亦是必然的。”“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变态的资本主义)已发展了,无产阶级已发展了,只残留上层建筑物的封建势力,此即为半殖民地的特征,帝国主义统治的特征,因为我们已证明资

第八章 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

第八章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 “当代社会主义思潮”是指那些在整体上和根本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然而,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批判有一定的针对性,某些观点和结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他们的审视和借鉴有利于开阔视野,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章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社会主义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运动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进行评介。 8.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8.1.1 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有150年历史。 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中期。

第一国际所属的各国个人阶级政党一般都成为社会民主党。这时的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有时也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1889年,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在恩格斯的指导下成立了第二国际,共同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赋予了民主社会主义特定的内容,在19世纪下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大批“工人贵族”,为改良主义的滋生提供了社会土壤,同时自第一国际以来,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如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工联主义以及费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聚集,为改良主义的兴盛提供了思想渊源,因此第二国际在“如何取得政权”的问题上改良主义泛滥起来。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改良主义思潮一度甚嚣尘上,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以列宁为首的左派,坚持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原则,而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右派则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1899年伯恩斯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

社会主义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1.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而且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扩散和渗透。 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失业、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3.生态社会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环保运动,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及时地顺应了这一意义深远的社会动态,提

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社会主义的观点。他们从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类生态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和危机的结果,为此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的口号。 4.市场社会主义这是在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受挫、西方世界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左翼政党和理论家倡导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这种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不排斥市场,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可或缺的,应从市场就是资本主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误区中走出来,将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结合起来。 5.后社会主义所谓后社会主义一般是西方学者对原先实行以苏联模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反省、改革后,所选择的新发展道路的称谓。后社会主义者认为,以往的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教条化的社会主义,而后社会主义则是相对成熟的、符合各社会主义国家实情,以社会发展、公平、民主、效率为理念的社会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之所以产生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宣传的思想观点来看,都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成分是不科学的,或是跟不上形势发展、已经过时了的,因而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修正和发展。 其次,以苏联模式为特征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严重失误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 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B101020徐文杰(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摆脱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此后,其并四处奔波讲授,由此才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诸葛亮之“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让人惊讶。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 (1)来源复杂多元性。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观点表达的工具。人们希望能从不同观点、不同视角、全面系统的认识同一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观点让跟多的人所了解。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社会思潮因此异常复杂多元。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信息时代有目的的引导方式导致的舆论增多。 (2)传播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时代的传播除了书籍、报纸、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得到广泛应用。传播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个地方,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面向文学学科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侧重从宏观的视角梳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脉络,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等,揭示其发展的规律,研讨思潮演变中的重要作家的创作。旨在使学生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强化其文学专业基础,提高其理论思辨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史家的眼光严谨而系统的分析梳理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乃至流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运行轨迹做出明晰准确的学理把握。 授课的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把文学思潮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讲解清楚,辅以适当的课堂研讨,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师生对话和互动,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直观且能引发学术思考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重点掌握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避免单一地理解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启蒙主义等概念,掌握五四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文艺思潮 二、启蒙主义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保守主义文艺思潮 四、五四运动的接受 第二章 30年代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左翼文艺思潮 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文艺论争及其影响 第三章 40年代文艺思潮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 走向 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所关注问题的共同性更加凸显。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尽管分析各有不同,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研究这些共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借鉴其合理成份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4)04-0033-06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的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全球化在推动人类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也不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针对这些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其中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等最具代表性。虽然它们的分析视角各不相同,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研究这些共识,把握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思潮 进入新世纪,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来的持续低潮后迎来了新的复苏时机。伴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的礼会主义者都试图寻求一种既避免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道路,因而导致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复苏,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新会主义等思

13 1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要特征其一,它可以在现实基础上适当虚构,但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现实生活,这是现实主义的基础。其二,现实主义应该具有高度的艺术形象性,它包括宏观的艺术形象与微观的艺术形象,即广为人知的典型化理论。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要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现实主义的深化和恢复(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21世纪的“新写实主义文学”。 ?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 ?1、从“乡土”转向都市 ?2、网络媒介拓展了现实主义文学空间 ?博客 ?新写实文学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新变化,隐私文学、猎奇文学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组成部分。隐私文学涉及婚外恋、第三者、毒品等敏感话题,往往痴迷于自传性或半自传性书写,侧重表现与女性身体和性相关的种种体验,毫无保留地展示女性和男性的隐私。如安顿的《绝对隐私》、棉棉的《盐酸情人》、九丹的《乌鸦》等。 ?市井猎奇文学内容涉及娱乐、美容、时装、汽车、科技、生命、星球等,侧重于探索奥秘、追踪谜案,尤其是灵异空间、人类奥秘等。 ?二、人道主义文学思潮 ?(一)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主要特征 ?儒家重视仁爱,墨家强调兼爱,基督教宣传博爱,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吸取了这些营养,同情弱小者,热爱整个人类,表现人的本质,探寻人的发展道路;重视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既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又探讨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复杂关系;淡化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重视人类的一些共性;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的价值与品格,突出人道主义精神。 ?(二)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主要阶段 ?朦胧诗阶段 ?人的价值阶段(永恒的、超阶级的人性)(《女俘》、《如意》、《爱,是不能忘记的》、《迷人的海》、知青小说) ?对当代人问题探讨的小说:《内奸》、《月食》、《小贩世家》、《美食家》、《芙蓉镇》?大体分为几类:1)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注、对于婚恋情感主题的开掘、对被贬抑了多年的人的价值的称颂、对人的低位的思考。《小贩世家》?2)对婚恋主题的开掘 ?《绿化树》3)对贬抑多年的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的思考。《芙蓉镇》 ?3、寻根文学阶段 ?4、乡土文学阶段 ?高晓声、张一弓、路遥、汪曾祺、刘绍棠、古华、陈忠实、贾平凹、张炜等 ?前三个阶段强调人的个体,注重表现个人的地位与品格。乡土小说阶段强调的是人的群体特征与本性的探讨,展示人群的集体无意识,寻找人类的生存之道与发展之道。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主要特征与表现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长期艰难探索的结果,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逻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的社会的注意,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对立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相互关系,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出的深层思想理论问题。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复杂性和挑战性,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又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 人们就开始寻求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解放。“主义”即关于社会改造和建设的观点和主张的体系。 近代以来, “主义”首先是由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不同于宗教“神意“的社会主张, 如人文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等。资产阶级的“主义”以个人为本位, 强调个人价值, 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社会制度,并用了近300年。经过文化、政治与产业革命, 终于把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确立起来, 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这种制度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制度,对广大人民群众则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 与这种制度产生发展相伴随, 在现实地考察和批判资本主义矛盾、弊端的基础上,一种以社会为本位, 强调社会价值, 并旨在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和主张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文学描述、直接的理论到批判、预测加实验的发展, 在19世纪30 - 40年代达到顶峰。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对未来社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 启发了工人的觉悟,为社会主义变革提供了思想材料。但由于其历史的局限, 这种社会主义具有空想的性质。 19世纪上半叶,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成熟,内在矛盾日益发展,无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 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的加以批判和吸收。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社会思潮多样性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 (一)社会思潮的含义 20世纪初“思潮”一词就已经在我国相关的学术文章中使用。五四时期“思潮”一词则更加广范的传播开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潮”一词逐渐成为思想理论界经常使用的词语。从实际运用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潮流的认识便是社会思潮。具体来说“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1]思潮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社会意识状态,从社会思潮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感悟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信念产生的影响。社会思潮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思想的集中表现,社会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可以说,社会思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能动性的重要社会现象。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特殊的作用。当代社会思潮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样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联系,进而探析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21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自古有之,纵观历史,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200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当代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影响如此之大?下面我们探讨世界生态问题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1]《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中国当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1) 一、题目:读《“锻炼锻炼”》有感 在准备过程中,请根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中的作品原文,参考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以及上学期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锻炼锻炼”》是一篇歌颂性的还是批判性的作品?作家的主观意图是什么?作品的客观效果如何?! (2)这篇作品在赵树理的创作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是否能够体现赵树理小说的一般特点? 3)这篇作品与李準的《李双双小传》相比,主要有什么异同? 答案: (1)《“锻炼锻炼”》很难有批判和歌颂来界定,它是一篇表现50年代民间立场的作品。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应该是一篇批判性的作品,《“锻炼锻炼”》实际上将歌颂也写成了揭露和批判。《锻炼锻炼》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表现了大跃进农村生活,揭露了农村生活的贫困和农村干部作风的粗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益激化的“干群矛盾”。 作家创作的本意是站在青年干部杨小四的立场上,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自私落后的人出点丑,意在“批评中农和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但实际上却揭露了农村生活的贫困和农村干部作风的粗暴,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益激化的“干群矛盾”。 《锻炼锻炼”》体现赵树理小说的一般特点,又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 首先,赵赵树理作为普通农民的代言人,总是能够相当尖锐地揭示出基层农村的斗争状况和普通农民的心理愿望。他的小说大多围绕着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中的坏分子来展开矛盾冲突,表现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小人小事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

其次,赵树理已经指明了白己创作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当低的农村读者,他所自觉追求的是让老百姓喜欢看有政治内容的新故事。他的小说叙事是用日常口语,很少刻意追求方言土语以壮声色,擅长运用朴素干净的口语来叙述故事,他也不刻意突出人物的性格语言,常常把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混成一片,表现出内在的和谐朴素 第三、赵树理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他基本上不用现代小说刻画人物的所谓典型化原则(即把人物放在各种矛盾冲突中来展示其阶级的内涵),他的小说从来不围绕一两个英雄人物转,而是长卷似的平铺展示群体的农民故事,逼真地写出日常生活细节的过程,仿佛是听一个民间说书人在乡场上讲村里的故事,讲得圆熟,琐碎,说到哪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成为故事的中心。如写农民的心理盘算,就会具体地将一笔笔细账小利都写得清清楚楚,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人读了也许会不耐烦,但在农民读来或听来,不仅真实可信,如临其境,还很容易引起同感和共鸣。这可以说是一种细节的现实主义, 这篇作品与李準的《李双双小传》相比,主要有什么异同? 李準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李準是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的作家,他熟悉传统民间艺术,也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但没有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创作中较多地按照时代共名和政策文件来图解生活。所以在他,以及与他同一代的作家的早期创作中,很难读到赵树理小说里所弥漫的现实主义的力量。但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另外一个层面上展开了想象力,那就是对人性所应该拥有的美好品质与劳动生活中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2) 一、填空题 1、1949 2、1949 3、俞平伯 4、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5、1957 6、登记: 7、刘绍棠 8、赵树理 9、王愿坚 10、白茹 11、延河 12、山那边人家 13、大波 14、红旗谱 15、革命与反革命 16、白莉苹 17、邓友梅 18、重放的鲜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