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第26卷 第6期2010年11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 ra phy and Geo-Infor matio n Science V o l.26 N o.6N ovem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订日期:2010-09-1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基于遥感的流域尺度土壤水分反演 (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10CB428804);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 基于星载主动微波遥感的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2010)

作者简介:冷佩(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模拟、土壤水遥感定量反演等研究。E-mail:lengpei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855585.html,

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冷 佩,宋小宁,李新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摘要:研究不同尺度的数字高程模型所带来的坡度差异对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的影响。从坡度的尺度效应出发,讨论了相同DEM 条件下不同格网大小造成的坡度差异,通过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格网的增大,流域平均坡度在整体上虽然呈减小的趋势,但在不同的格网范围,流域平均坡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对平均坡度与不同阶段变化的DEM 格网大小采用不同的曲线进行拟合后发现,在某个范围平均坡度的变化比较缓慢,进而可以得到研究区水文模型最佳的DEM 格网大小。研究表明,合适的DEM 尺度对于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平均坡度;尺度效应;SW AT 模型;径流深

中图分类号:P33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0)06-0060-03

0 引言

SWA T(Soil and Water A ssessment T ool)模型是一个优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其以强大的功能、先进的模型结构及高效的计算,在国内外的洪水过程、水文模拟、土壤侵蚀、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和流域水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1-8]

。CN(Curve Num ber)值是SWAT 模型中关于径流的最敏感参数之一,其与坡度密切相关,而坡度直接由DEM 得到。因此,由不同尺度的DEM 得到的坡度也存在尺度上的差异,并导致CN 值的变化,从而影响SWAT 的模拟结果。坡度的尺度效应对SWAT 模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采用同一比例尺的DEM 生成不同格网大小的高程数据时,格网大小不同导致提取的坡度不同,从而对SWAT 模型产生影响;二是用不同比例尺的DEM 数据采样成相同格网大

小的高程数据时,比例尺不同致使提取的坡度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对SWAT 模型的模拟产生影响。Zhang 等[9]研究了陆面过程模拟中参数的尺度问题,认为10m 大小的格网比较合适;Chaplo t [10]的研究表明,DEM 格网大小对SWAT 模型径流模拟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任希岩等[11]认为DEM 格网大小对流域坡度的影响较大,DEM 格网越小,坡度越大,而坡度会影响流域的产流量;Cho 等

[12]

研究了不同

比例尺的DEM 对新泽西州Bro adhead 流域产流的

影响,发现比例尺小的DEM 提取的坡度较缓,从而导致产流量较小。

模型的空间输入数据对流域相关特征的准确描述决定着水文模拟的结果,输入数据的准确设定是影响模型模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事实上,SWA T 模型输入数据的比例尺、精度以及如何确定某些阈值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型的使用者只能

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这就增加了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关于SWAT 模型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中,当前多涉及子流域划分、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精度以及气象数据的分布不均匀性方面,而在坡度的尺度效应方面,尤其是对于不同比例尺的DEM 数据采样成相同的格网大小对模拟的影响涉及相对较少。对于复杂山区环境,坡度的尺度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由此,本文针对复杂山区流域环境中的小流域!!!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流域,从同一比例尺的DEM 采样成不同格网大小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出发,研究了坡度的尺度效应对SWAT 模型

径流模拟的影响。1 研究区与基础数据

研究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中部大石河的漫水河水文站控制流域,河长约50km,漫水河水文站以上为山区河谷段,汇水面积为660km 2。研究区内地表状况复杂,岩溶区为284km 2,非岩溶区为376km 2,多年平均降雨量645m m,平均气温10 8?。大石河流域山区段及周围环境主要以中低山为主,山区地貌峡谷相间,其中百花山、大安山、大房山等海拔在1000m 以上,坡度50#~60#,坡面上沟谷发育,纵

坡度20#~40#。这些山体岩体因受物理风化作用,常常分布着巨大的风化石块,崩塌现象较普遍,部分山体地形倒置,背斜构造为谷地或凹地,向斜部分反而成为高起的山地。低山地貌分布较多,其海拔高度小于800m,切割较强烈,坡度为15#~45#,沟谷密度较大。河谷间距常在1km左右,以单面山为主,其次为桌状山、馒头状山,有岩溶地貌。在抗风化较强的灰岩地区,呈陡坡或陡壁状;抗风化较弱的岩地,地貌起伏缓和,单面山形态不明显,谷地较开阔。大石河出山口主要为丘陵地带,海拔在300m以下,地形平缓,坡度10#~25#,相对高度为30~100m?。大石河流域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致使其成为北京山区泥石流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本文DEM数据源自30m(1%&1%)DEM?,采用1(100万的土壤分布图和1(20万的土地利用图,模拟1993-1997年平均径流深。利用GIS软件将DEM、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图统一成相同格网大小。考虑到研究区内河流主要为东西向,而AL BERS投影非常适合于东西向延伸的地形,这对于水文过程模拟非常重要[13],因此选择ALBERS等积圆锥投影。2 坡度的尺度效应分析方法

SWA T模型具有很强物理机制且适用于复杂大、中尺度流域环境的动态水文模拟。该模型采用径流曲线法模拟产流,首先对输入的DEM采用D8算法、最陡坡度原则和最小汇水面积划分河网,定义流域范围,划分子流域和计算流域参数[14];然后输入土地利用图和土壤分布图,定义其阈值以划分水文响应单元(计算产流的最基本单位)。本文对研究区1%&1%的DEM重采样,生成了11种不同格网大小的DEM,分别为1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和250,以此研究同一比例尺的DEM采样成不同格网大小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由于研究区流域面积相对较小,设置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土壤分布面积阈值为5%。

研究表明,DEM分辨率对坡度的影响较大,而对其它的流域特征参数影响较小[13]。为避免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径流模拟的影响,本文采用同一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同时为消除模型参数的最优化方法对实测资料的依赖性,部分参数采用了模型默认参数[14]。将1%&1%DEM重采样后,不同的格网大小下流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DEM分辨率时流域特征参数变化

T able1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basin changed with the different DEM resolution

格网大小(m)1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最大高程(m)19151915189219151915191518871901190119011882最小高程(m)7575767578787879797979平均高程(m)662.6 662.6 662.6 662.7 666.8 666.6 667.4 672.5 672.8 671.0 672.9 最大坡度(#)80.8374.864.858.1455.2150.6846.55847.8944.2640.7144.73最小坡度(#)0.00.00.00.140.00.00.00.00.00.00.13平均坡度(#)23.4822.3821.4220.4818.7218.0317.1515.3414.8814.4618.72河道总长度(km)144.1146.1145.7143.7143.9143.0141.0133.7137.5134.6132.1流域面积(km2)645.1645.0642.5639.7641.3638.8635.5636.1635.1632.9628.7

从表1可知,DEM格网大小对平均坡度的影响较大。其余的流域特征参数中,最大坡度虽然变化较大,但它无法反映流域的整体变化状态,而其它的流域特征参数变化不定,且相对变化较小。

3 平均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

3.1 最佳格网大小的确定

从整体上看,平均坡度随DEM格网增大而减小,但当DEM格网大小处于不同的范围时,平均坡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因此,本文按照表1的不同DEM格网情形下的平均坡度,对DEM格网大小划分了3个不同的变化区间,分别用不同的曲线对平均坡度与格网大小进行了拟合(图1)

图1 平均坡度与格网大小的关系

Fig.1 T he relation between average slope and grid size

研究发现,当DEM格网从10增到100时,平均坡度与DE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随着DEM格网的增大,平均坡度逐渐减小;当DEM格网从100增

61

第6期 冷 佩等: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h 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855585.html,/z hcw j/24.asp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http://datamirr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855585.html,).

到175时,平均坡度与格网大小间呈近似的抛物线关系,平均坡度减小得较慢;当DEM 格网从175增到250时,平均坡度与格网大小用线性方程拟合效果非常好。一般随着DEM 格网的增大,地形越来越平缓,平均坡度也随之减小,这是总趋势,实际研究中也如此。从图1中看出,当DEM 格网从100增到175时,平均坡度减小得较缓慢,而格网越大,地形越模糊,因此,可将100作为最佳的DEM 格网大小。3.2 平均坡度对径流量的影响

通常在水文模型中,流域的坡度对于径流量的计算至关重要,在SWAT 模型中,径流曲线CN 值便是坡度的函数。当前在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中,空间数据的尺度、精度的选择以及某些阈值的确定等并没有统一标准,而这些问题又会增加模型的不确定性。某一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一般相对容易得到,而由于使用的DEM 不同,其 真实坡度 难以确定。因此,如果得到了径流与平均坡度的变化规律,便可以找到径流与DEM 格网大小的关系,在利用水文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时,可以预先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DEM 尺度,从而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模拟结果的范围,保障最终流域水文模拟的精度。

图2显示了年均径流深与平均坡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年均径流深随平均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结合前面的结论,年均径流深随格网大小变化趋势与平均坡度随格网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这样,对于实际的水文研究和应用,通过水文统计资料了解了流域的径流特征后,可以很快确定一个合适的DEM 尺度,这对于处理其它空间数据(如土地利用图、土壤分布图等)以及保障径流模拟结果的精度都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2 径流深与平均坡度的关系

Fig.2 T he relation between runoff value and average slope

4 结论

本文从坡度的尺度效应出发,利用SWAT 模型对大石河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以平均坡度为中心,研究了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SWAT 径流模拟的

影响,主要结论为:

(1)坡度的尺度效应主要体现在平均坡度的变化上,即对同一比例尺的DEM 采样成不同尺度的网格大小,平均坡度会随之发生变化。总体趋势是平均坡度随DEM 格网的增大而减小,但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减小的趋势并不一样,存在一个尺度范围,平均坡度随DEM 格网减小的幅度较缓,本文认为100是最佳的格网大小。

(2)流域的平均坡度与平均径流深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一个特定的流域,选择一个最佳的DEM 格网大小对水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在实际的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中,鉴于当前在空间数据尺度的确定等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借助于流域的水文统计数据对模型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做出选择与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模拟精度,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方红卫,郑毅,张彬,等.青岛大沽河流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6):67-69.

[2] 陈军锋,李秀彬.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J ].应用

生态学报,2004(5):834-835.

[3] 盛春淑,罗定贵.基于AVS WAT 丰乐河流域水文预测[J ].中国

农学通报,2006(9):494-496.

[4] 庞靖鹏,刘昌明,许宗学.基于SW AT 的径流与土壤侵蚀过程

模拟[J].水土保持研究,2007(12):90-94.

[5] 林文娇,王林,陈兴伟.晋江东溪流域土壤侵蚀分布式模拟[J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6):38-40.

[6] 苏保林,王建平,贾海峰,等.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模型系统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3):355-359.[7] ABBASPOU R K C,YANG J,IM ATION,et al.M odeling hy

drology an d w ater quality in th e pre alpine/alpine Thu r water sh ed using SW AT[J ].Hydr ology,2007,333(2-4):413-430.[8] GASS M AN P W ,REYES M R,GREEN C H,et al.T he s oil

and w ater assessm ent tool:H istorical d evelopm ent,applica tions,and future res earch directions [J].T rans actions of th e AS ABE,2007,50(4):1211-1250.

[9] ZH ANG W,M ONT GOM ERY D R.Digital elevation m odel g rid

s ize,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and hydrologic sim ulation s [J ].W ater Res ources Research ,1994,30:1019-1028.

[10] CHAPLOT V.Impact of DEM mesh s ize and soil map s cale on

SWAT runoff,sedimen t,and N03-N loads predictions [J ].Hydrology,2005,312:207-222.

[11] 任希岩,张雪松,郝芳华,等.DE M 分辨率对产流产沙模拟影

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1-4.

[12] CH O S M ,LEE 1M W.Sensitivity consideration w hen model

in g hydr ologic proces ses w ith di gital elevation model[J].T he A 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 ation,2001,37(4):931-934.

(下转第74页)

一种新方法及其应用[J].草业学报,2006,15(5):129-134. [12]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等.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

环境,2005,14(2):238-242.

[13] 吴开亚,王玲杰.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

型与应用[J].资源科学,2006,28(6):182-188.

[14] 杨娟,王昌全,李冰,等.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成都市人均生态

足迹预测[J].生态学报,2009,29(1):359-367.

[15] 王惠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1999.

[16] 曾九孙,刘祥官,罗世华,等.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高炉

冶炼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1):33-36. [17]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简介[J].内蒙古电力技术,1993(3):51

-52.

[18] 尹娟,卓知学.一种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因素的新方法!!!

灰色关联熵分析法[J].东北公路,1998,21(3):41-44. [19]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2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1991-2006)[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21] 段祖亮,张小雷,权晓燕.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新疆建设用

地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26(4):451-457.

Qualitatively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Dynamic Predic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A C ase Study in Xinjiang

L U Feng1,2,XU Jian-hua2,WA N G Zhan-yo ng2,H U Xiu-fang1

(1.S chool of Geog rap hic Science,N antong Univer sity,N antong226007;

2.T he Res ear ch Center f or E ast W est Coop er ation in China,T he K ey L ab of GI Science

of the E ducatio n M inistr y P RC,East China N or mal Univ ers 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Fo r a case st udy of X injiang in China,inner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eco log ical foo tprint(EF)and its influence factor s wer e further r evealed by the quantitative analy sis r esults.First,the per capita EF and eco log ical car ry ing capacity(EC)fo r Xin jiang w as calculated during the per iod fr om1990to2006by emplo ying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F.N ex t,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the model of the EF,14socio economic influence factors of EF for modeling were selected,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PL S) method and grey relation entro py analysis w ere used to select the impor 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Q 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cr edible,and can be r eferred to o ne another.It is fou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 are:energ y consumption,total population,per capita GDP,annual per capita dispo sable income of urban ho useho lds,total retail sales of co nsumer g oods,cultivated ar eas.T hen,the abo ve six factor s w ere chosen 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 rs in this st udy t o be involved in the subsequent analysis.Finally,predictio n mo dels of P LS reg ression and GM(1,1)wer 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hist or ical time ser ies data,and compariso ns betw een the predicted v alue and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tw o models wer e listed.Sim ulat ion results demonst rated the accuracy and t he r eliability of P LS r egr essio n mo del presented in this st udy.

Key words:eco log ical foot pr int(EF);influence fact or;partia l least squares(PL S);g rey relation entro py analysis;dy namic pre diction

(上接第62页)

[13] 王艳君,吕宏军,姜彤.子流域划分和DEM分辨率对S WAT

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J].水文,2008(6):22-25.[14] 郝芳华,张雪松,程红光,等.分布式水文模型亚流域合理划分

水平刍议[J].水土保持学报,2003(12):75-77.

Study on Slope)Scale Effect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Simulation

L EN G Pei,SO N G Xiao-ning,LI Xin-hui

(Colleg e of Res our ces and Envir onment,Gr aduate Univ er sity of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 ing100049,China) Abstract:Dig ital Elevat ion M odel w ith differ ent scales makes the differences in t he slope,w hich w ould influence the pr ecision o f runo ff simulatio n in the hydr olo gica l model.By study ing the slo pe)s scale effect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simulatio n,the input spatia l dat a can be easily and bett er pr ocessed dur ing an actual applicat ion o f hydr olo gica l resea rch.F ir st in the paper,differ ence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gr id sizes with t he same DEM scale w ere discussed.A cco rding to t he simulat ion results,a conclu sio n w as acquired that the aver age slo pe was dec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gr id size as in a w hole,but in the differ ent ran g es,the var iatio n w as no t all the same.T hen,three different cur ves wer e used to fit the r elatio n between averag e slope and gr id size.T he result sho wed that a pr oper g rid size of the D EM ex isted w hen the av erag e slo pe began t o change slo wly,and that w as the best size of DEM g r id for a hydro log ical model.Further study show ed that a pr oper scale o f DEM was very impo rtant for the hy dr olog ical r esear ch and applicat ion.

Key words:av erag e slope;scale effect;SW AT model;runo ff value

电机控制器的热效应模拟研究

一 电机控制器的热效应模拟研究 胡欲立,杨树森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T h e r m a lA n a l y s i s S i m u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 o fM o t o rC o n t r o l l e r H UY u l i ,Y A N GS h u s e n (S c h o o l o f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o r t h w e s t e r n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710072,C h i n a )一一摘要: 电机控制器本身主要由多个电子元器件构成三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长时间的航行导致各个电子元器件散发的热量堆积,空间温度升高,影响各电子设备的工作有效性,有可能导致电机失效三对某型号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的电机控制器进行热分析,以验证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模拟不同航速下航行器的运行情况并进行热分析,确保了电机控制器工作的可靠性三 关键词:电机控制器;电子元器件;热分析;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 P 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57(2015)04001503 收稿日期:20141209 A b s t r a c t :M o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r i sm a i n l y c o m p o s e do f v a r i o u s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 p o n e n t s .T h e s p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a u s e db y t h e h e a t a c c u m u l a t i o nw h i c h i s d i s s i p a t e d b y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 p o n e n t s i nac l o s e ds p a c e f o r l o n g t i m e n a v i g a t i o nc a n a f f e c t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 p o n e n t s .I t i s p o s s i b l e t on e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m o t o r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m o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r o f a c e r t a i n t y p e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 n d e r w a -t e rv e h i c l e i sd o n et ov e r i f y i t s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p e e d s i m u l a t e d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a i r c r a f t i n t h e 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 t oe n s u r e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m o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r . K e y w o r d s :m o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 p o -n e n t s ;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 ;r e l i a b i l i t y 0一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潜艇和水面舰艇性能的大为改 善,各种对抗水下航行器技术的进步,诱骗二干扰和迷惑等措施,使水下航行器命中的难度增大,特别是攻击对象航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水下航行器必然朝着高航速二远航程和高性能的方向 发展[ 1] 三水下航行器航速和航程与其动力系统性能直 接相关,对于热动力水下航行器来说,发动机是航行器热动力系统的核心,而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的热动力系统核心则是电机三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机及其控制器均是大功率器件,其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多种损耗,并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三电机控制器中包含了多种电子元器件,其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大量的热量聚集导致温度升高,其直接结果就是元器件失效二甚至损坏三水下航行器由于其特殊性,空间狭小,每个子系统的空间都不大,在这样一个大功率和高度密闭的条件下,电子设备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引起设备失效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三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增长,芯片失效率有成指数增长的趋势,因此,需要对电机控制器进行可靠的热分析和热设计,实施有效的热控制措施是提高设备工作可靠性的关键措施三 1一电机控制器 就目前而言,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结构 已有多种形式,由最初复杂的模拟式到近来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三新型电机控制专用芯片的出现,给无刷直流电机调速装置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集成模拟控制芯片控制功能强二保护功能完善二工作性能稳定,组成的系统所需外围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用于对控制器体积二价格性能比要求较高的场合三专用控制芯片优点固然多,但往往价格比较昂贵三在一些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就需要有一种工作稳定,价格又 四 51四‘机械与电子“2015(4 )

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关键问题

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关键问题 作者:高惠君, 廖佳, 郭达志, GAO Hui-jun, LIAO Jia, GUO Da-zhi 作者单位:高惠君,GAO Hui-jun(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浙江,宁波,315041), 廖佳,LIAO Jia(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1), 郭达志,GUO Da-zhi(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测绘工程 英文刊名: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18(3) 参考文献(17条) 1.郭达志空间数据挖掘及其不确定性研究[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4(05) 2.ALEXANDER SOROKINE Multi-scale Spatial Data Model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2003 3.孙庆先;方涛;郭达志空间数据挖掘中的尺度转换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16) 4.WU J Hierarchy and scaling:extrapolating information along a scaling ladder 1999(04) 5.艾廷华;成建国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有关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05) 6.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尺度推绎研究中的几点基本问题[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2(06) 7.孟斌;王劲峰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5(02) 8.裴韬;周成虎;骆剑承空间数据知识发现研究进展评述[期刊论文]-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 2001(09) 9.郭达志;方涛;杜培军论复杂系统研究的等级结构与尺度推绎[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03) 10.李霖;应申空间尺度基础性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03) 11.李军;周成虎地球空间数据集成多尺度问题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0(01) 12.王家耀;成毅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特征与自动综合[期刊论文]-海洋测绘 2004(04) 13.吕一河;傅伯杰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1(12) 14.刘纪根;蔡强国;樊良新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中的尺度转换方法[期刊论文]-泥沙研究 2004(03) 15.李宏伟;郭建忠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 2003(03) 16.王洪;艾廷华;祝国瑞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06) 17.尹章才;李霖;朱海红基于XML的地理信息图示表达模型研究[期刊论文]-遥感信息 2005(04)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程结海.薛华柱.胡圣武.CHENG Jie-hai.XUE Hua-zhu.HU Sheng-wu空间数据尺度转换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5) 2.汪自军.陈圣波.韩念龙.湛邵斌.吕航.WANG Zijun.CHEN Shengbo.HAN Nianlong.ZHAN Shaobin.LUE Hang地学尺度转换理论及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2007,5(4) 3.孟宝.张勃.丁文晖.张华.MENG Bao.ZHANG Bo.DING Wen-hui.ZHANG Hua地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性原理的假设探讨[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 4.孙庆先.方涛.郭达志.Sun Qingxian.Fang Tao.Guo Dazhi空间数据挖掘中的尺度转换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6) 5.鲁学军.周成虎.张洪岩.徐志刚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4,23(2)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1)特殊的光学性质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2)特殊的热学性质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例如,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C℃,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纳米尺寸时,则降低27℃,2纳米尺寸时的熔点仅为327℃左右;银的常规熔点为670℃,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因此,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行低温烧结,此时元件的基片不必采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料。采用超细银粉浆料,可使膜厚均匀,覆盖面积大,既省料又具高质量。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0.1~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

1.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2.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3.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因为表面原子数目增多,比表面积大,原子配位不足,表面原子的配位不饱和性导致大量的悬空键和不饱和键,表面能高,因而导致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易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纳米材料由此具有了较高的化学活性,使得纳米材料的扩散系数大,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扩散提供了高密度的短程快扩散路径,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2)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纳米时却开始导电。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

复合材料中的尺寸效应

复合材料中的尺寸效应 复合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破坏问题与结构的尺寸效应有 着必然的联系,复合材料中很多都属于准脆性材料,因此尺寸效应显得尤其重要, 从尺度律和尺寸效应角度研究强度问题是个重要的观点,比如一个长细杠件它的稳定性能一定较差,这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尺寸效应问题。强度随机性引起的尺寸效应,能量释放的尺寸效应和微裂纹和断裂的分形特性产生的尺寸效应都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固体力学中有三种有关尺寸效应的基本理论 : (1)随机强度统计理论 ; (2)长裂纹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和断裂能量释放理论 (3)裂纹分形理论,它可分为两大类 : (a) 裂纹表面的侵入式分形特性理论(即表面粗糙度的分形属性) (b) 间隙分形特性理论(代表着微裂纹的分形分布)

这些基本理论概括表现为材料的四种尺寸效应: (l)边界层效应:它是由材料的非均匀性和泊松效应造成的.前者可以混凝土之类的材料为例,由于各种骨料不能穿透表面而使表面层具有不同的成分;而泊松效应指的是,在试样内部可能存在平面应变的状态,它们发生在与试件表面平行的平面上 ,但不是发生在试样的表面,而是发生在试件的中心部位 . (2)表面与裂纹边缘连接处存在三维应力的奇异性: 这也是由于泊松效应引起的.这就造成了断裂扩展区域靠近表面的那一部分的力学行为不同于试样内部 的力学行为 . (3)由扩散现象引起的时间相关的尺寸效应, 所谓扩散可以是多孔介质中热的输运或湿气和化学物质的输运,这一点已在收缩和干燥蠕变现象的尺寸效应中显示出来,原因是半干燥期依赖于尺寸,以及这种尺寸效应对收缩致裂的影响。 (4)材料本构关系的时间相关性 ,特别是材料应变软化的粘性特征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吴顺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6 级生命科学拔尖班 小尺寸现象产生的原因: 纳米粒子的特性当粒子的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微粒内包含的原子数仅为 100?10000 个,其中有 50 %左右为界原子,纳米微粒的微小尺寸和高比例的表面原子数导致了它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其他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小尺寸效应导致的性质(以及部分应用) 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比可见光的波长还小,光在纳米材料中传播的周期性被破坏,其光学性质就会呈现与普通材料不同的情形。例如,金属由于光反射显现各种颜色,而金属纳米微粒都呈黑色,说明它们对光的均匀吸收性、吸收峰的位置和峰的半高宽都与粒子半径的倒数有关。⑵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通过控制颗粒尺寸制造出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 料,可用于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⑴此外,金属超微颗粒的光反射率极低,可低于1%, 大约几毫米就可以完全消光。可以利用此特性,高效持续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在物质超细微化之后,纳米材料的熔点显著降低,犹在颗粒直径为 10 纳米时较为明显,例如金(Au)常规熔点在1064度;然而在颗粒尺寸减少到 2纳米时仅为327度;由此,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行低温烧结,此时的基片可以仅仅使用塑胶而不是高温陶瓷。使用超细银粉,可以使膜厚均匀,覆盖面积大,省料而质量高。 纳米小尺寸效应的应用: 纳米材料作为功能材料与产业技术的结合,具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小尺寸超微颗粒的磁性与大尺寸材料显著不同,在颗粒尺寸下降到 0.02 微米以下之后,其矫顽力可增加 1000 倍,若进一步

减小尺寸,其矫顽力反而可以降到0,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超顺磁性颗粒的

基于视觉特征的尺度空间信息量度量

基于视觉特征的尺度空间信息量度量 王郑耀1)程正兴1)汤少杰2) 1)(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西安,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图像所,西安,710049) 摘要:图像的多尺度表示指的是从原始图像出发,导出一系列越来越平滑、简化的图像。但这种简化意味着信息的丢失。如果能定量描述每一个尺度中图像的信息,这对于多尺度表示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Sporring等人提出的尺度空间信息熵度量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并不满足从视觉理论和直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尺度空间信息量度量的基本要求,例如形态不变性等,为此在Marr视觉理论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具有视觉意义的尺度空间信息度量,并在典型的高斯尺度空间中,证明了它确实满足从视觉理论和直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尺度空间信息量度量的基本要求。数值试验验证了这种定义在视觉上是可靠的,从而为图像尺度的自适应选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尺度空间 高斯尺度空间 信息度量 自适应尺度选择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Information Meausures of Scale-Space based on Visual Characters Shao-jie2) W ANG Zheng-yao1) CHENG Zheng-xing1)TANG 1) (Faculty of Scie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2)(Institute of image process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Abstract The basic idea behind a multi-scale representation is to embed the original image into such a one-parameter family of derived images, which become more and more smooth and simple. The simplification means the loss of details and inform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measure the information of an image at a given scale and the loss between scal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sion and intuition of image procession, the paper prosped seven principles: nonnegativity, causality, Geometric invariability and so on. Sporring and W eickert have proposed a method of information measures. But Sporring's measure can not satisfy principle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information measure based on the Marr's Vision Theory. In Gaussian Scale space of one dimension, we use the number of the first-class and the second-class of points as the information measure. Use the theory of Gaussian scale space, this paper has proofed that the new measure method satisfies the principle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n we extend the method in two dimensions directly.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of its reliability. So this is a good choice of information meausures of scale-space based on the visual characters. Key words: scale space; Gaussian scale space; information measures; scale selection 1 引言 如今,尺度技术(multi-scale techniques)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中越来越得到理论上和应用上的关注[1-3]。所谓计算机视觉就是一个根据图像发现周围景物中有什么物体和物体在什么地方的过程,也就是从图像得到对观察者有用的符号描述的过程。众所周知,人在不同的距离下,观测同一图像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远距离看到是图像轮廓,近距离下看到的是更多细节,这就是尺度效应。由于物体只在某些尺度下呈现出来,而在更小的尺度或者更大的尺度下,它们就消失了。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物体或者特征进行识别,但是事实上只有在特定的尺度下,这些物体或者特征才会出现,可见尺度选择十分重要。 所谓尺度空间技术就是从原始图像出发导出一系列越来越平滑、越来越简化的图像。由于这种简化对视觉来说就意味着细节和信息的丢失,因此,定量描述每一个尺度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丢失对于多尺度表示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例如可以用来做尺度自适应选择。Sporring等提出了一个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全部内容。

1.1.1量子尺寸效应 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 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 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催化和超导性等 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 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 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 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 1。1。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 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 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例如: 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 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1.3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 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粒子直径 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 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称表面效应[8,9]。 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 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庞大的表面原 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就熔点来说,纳 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 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 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如金的常规熔 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nm时,降低了270℃,当金纳米粒子尺寸为2 nm时,熔点 仅为327℃;银的常规熔点为961℃,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等。(2)比热增大。粒径越小,比热越大.(3)化学活性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等。 1.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 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利 用它可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的现象。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 基础研究及实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是未来 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都是纳米微粒与 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它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一 些“反常现象”。例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 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nm-25nm的铁磁金属

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第26卷 第6期2010年11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 ra phy and Geo-Infor matio n Science V o l.26 N o.6N ovem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订日期:2010-09-1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基于遥感的流域尺度土壤水分反演 (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10CB428804);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 基于星载主动微波遥感的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2010) 作者简介:冷佩(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模拟、土壤水遥感定量反演等研究。E-mail:lengpei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855585.html, 坡度的尺度效应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 冷 佩,宋小宁,李新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摘要:研究不同尺度的数字高程模型所带来的坡度差异对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的影响。从坡度的尺度效应出发,讨论了相同DEM 条件下不同格网大小造成的坡度差异,通过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格网的增大,流域平均坡度在整体上虽然呈减小的趋势,但在不同的格网范围,流域平均坡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对平均坡度与不同阶段变化的DEM 格网大小采用不同的曲线进行拟合后发现,在某个范围平均坡度的变化比较缓慢,进而可以得到研究区水文模型最佳的DEM 格网大小。研究表明,合适的DEM 尺度对于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平均坡度;尺度效应;SW AT 模型;径流深 中图分类号:P33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0)06-0060-03 0 引言 SWA T(Soil and Water A ssessment T ool)模型是一个优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其以强大的功能、先进的模型结构及高效的计算,在国内外的洪水过程、水文模拟、土壤侵蚀、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和流域水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1-8] 。CN(Curve Num ber)值是SWAT 模型中关于径流的最敏感参数之一,其与坡度密切相关,而坡度直接由DEM 得到。因此,由不同尺度的DEM 得到的坡度也存在尺度上的差异,并导致CN 值的变化,从而影响SWAT 的模拟结果。坡度的尺度效应对SWAT 模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采用同一比例尺的DEM 生成不同格网大小的高程数据时,格网大小不同导致提取的坡度不同,从而对SWAT 模型产生影响;二是用不同比例尺的DEM 数据采样成相同格网大 小的高程数据时,比例尺不同致使提取的坡度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对SWAT 模型的模拟产生影响。Zhang 等[9]研究了陆面过程模拟中参数的尺度问题,认为10m 大小的格网比较合适;Chaplo t [10]的研究表明,DEM 格网大小对SWAT 模型径流模拟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任希岩等[11]认为DEM 格网大小对流域坡度的影响较大,DEM 格网越小,坡度越大,而坡度会影响流域的产流量;Cho 等 [12] 研究了不同 比例尺的DEM 对新泽西州Bro adhead 流域产流的 影响,发现比例尺小的DEM 提取的坡度较缓,从而导致产流量较小。 模型的空间输入数据对流域相关特征的准确描述决定着水文模拟的结果,输入数据的准确设定是影响模型模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事实上,SWA T 模型输入数据的比例尺、精度以及如何确定某些阈值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型的使用者只能 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这就增加了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关于SWAT 模型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中,当前多涉及子流域划分、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精度以及气象数据的分布不均匀性方面,而在坡度的尺度效应方面,尤其是对于不同比例尺的DEM 数据采样成相同的格网大小对模拟的影响涉及相对较少。对于复杂山区环境,坡度的尺度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由此,本文针对复杂山区流域环境中的小流域!!!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流域,从同一比例尺的DEM 采样成不同格网大小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出发,研究了坡度的尺度效应对SWAT 模型 径流模拟的影响。1 研究区与基础数据 研究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中部大石河的漫水河水文站控制流域,河长约50km,漫水河水文站以上为山区河谷段,汇水面积为660km 2。研究区内地表状况复杂,岩溶区为284km 2,非岩溶区为376km 2,多年平均降雨量645m m,平均气温10 8?。大石河流域山区段及周围环境主要以中低山为主,山区地貌峡谷相间,其中百花山、大安山、大房山等海拔在1000m 以上,坡度50#~60#,坡面上沟谷发育,纵

农业节水的尺度效应(摘要)解读

农业节水的尺度效应(摘要) 李远华 (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京 100053) 1、问题的提出 不同的水源条件、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节水灌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节水标准也不同。因此,农业节水是相对的概念。目前,我国尚面临增加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出的巨大压力,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总量也是不现实的,而是在“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的前提下,立足于减少现有灌溉水量的浪费、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通过“节水挖潜”,达到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复种指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节水也是相对的。 另一方面,农业节水也有空间上的相对性。对于田间尺度,农田的渗漏量、地表排水和径流为损失水量,但其中可能有部分水量直接被相邻田块的作物利用,尺度放大后,这部分水量则不被计入损失量。对于一个灌区,从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概念出发,各级渠道的渗漏、灌溉所产生的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等均为损失水量,但若有一部分渗漏水或地面径流通过地表或地下进入渠道或田间,这部分水量不算损失;此外,灌区的排水、灌溉渠道泄(弃)水,若部分或全部被其它灌区利用,尺度放大后,这部分水量也不算损失。 显然,对于不同尺度而言,水量损失或水的利用率是相对的,分析计算方法也不同。为了使农田尺度上水分生产率的提高与灌溉系统及流域尺度上水分生产率的提高相一致、局部水分生产率提高与全局水分生产率提高相一致,应分别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流域等多个不同的尺度上,研究水分生产率提高的机理,评估不同尺度节水的效果及其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从而减少不可回收或不可重复利用水量。 2、不同对象的节水目的及其与尺度的关系 不同的对象和主体对节水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农民,在按量计费时,节水意味着减少支出,农民会想方设法地减少量水点的水量。对于灌区管理部门,如果农业灌溉是唯一或最主要的用水户,灌区会千方百计地增加量水点的水量;如果灌区可以向城市、工业和发电供水,则会尽量减少农业供水。对于整个社会,节水的目标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同主体所处的角度不同、所关心的尺度不同,节水的动力、途经和手段也不同。 既然农业节水的基本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且节水灌溉的根本任务是要研究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途径和方法,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损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地分配水资源,那么,从国家层次这个大尺度上,不一定将着眼点放在缺水地区的节水上。通过改善灌溉排水条件,

微细加工中的尺度效应 整理

微细加工中的尺度效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机械产品的性能有了许多更高的要求,在通讯、电予、航天、微系统技术、微机电系统等领域,产品微型化已成为人类所追求的同时也是工业界不可阻挡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些微小精密产品的制造离不开微细加工技术。而在微细加工中,尺度效应对加工的整个过程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正是尺度效应,使得加工后的微小精密零部件有着非常好的性能。所以,尺度效应是微细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可行性评估依据和理论基础。在下面的论述中,将对微细加工中尺度效应的定义、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以及它的重要意义与实际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1.微细加工中的尺度效应的定义 尺度效应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着相应的定义。在机械工程领域,尺度效应主要体现在微细加工过程中。如果对尺度效应做一个概括性质的定义,是指:在微细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被加工材料整体或局部尺寸的微小化,引起的成形机理、材料变形规律以及材料性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成形过程的现象。 2.微细加工中尺度效应的作用机理与影响 在微细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层厚度已经十分薄,尺寸与微观尺度相近,尺度效应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传统的制造精度理论和分析方法将不再适用。在加工过程中,尺度效应的作用并非仅仅是将传统加工在尺寸上简单缩小,其主要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物理学方面,当切削加工的尺寸减小到一定的程度进入纳米量级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多个物理性质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在微米量级或该量级以下时,金属材料的硬度值急剧上升,转剪应力---剪应变曲线、弯曲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升高。由此可见,制造中工件的受力与变形特征与传统构件情况是大不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于尺寸的缩小使得切削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力发生了变化。 对于微细加工中的工件,随着线性尺寸的减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减小程度是不同的。实际上,随着尺寸减小,微构件表面积与体积之增大。因此,分别与

景观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景观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摘要: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括景观尺度效应概念的基础上,对于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做了总结,认为景观尺度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景观指数随幅度变化的规律;景观指数随幅度变化的规律和适宜景观格局分析尺度的确定。在未来的研究中,尚需要加强面向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演变与尺度效应研究和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的方法与技术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空间粒度空间幅度 Abstract: The scal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oncept of the scal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search method. The main contents of research are: landscape index with spatial extent change law; landscape index with spatial grain change rules and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analysis scal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future study, we still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process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and scale effect and scale effect and scale convers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etc. Key words: Landscape pattern; Scale effect; spatial grain; spatial extent 1.引言 许多生态学问题的界定都与分析时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尺度(scale)有关。在生态学中,尺度通常是指空间或时间幅度(extent)或粒度(grain)[1]。空间粒度指空间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如样方、像元);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或时间间隔[2,3]。 2.景观尺度效应的概念 尺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尺度的解释因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尺度问题没有明确清晰的论述和充分量化[4]。通常意义上的尺度是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度量,即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5],尺度还可以指研究对象或过程的时间或空间维、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时间或空间单位[6]、由时间或空间范围决定的一种格局变化[7]等。尺度具有多维性、层次复杂性、变异性等特征,尺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宜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揭示和把握复杂的生态学规律[4]。地球表层系统不仅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地域分异规律,同时也是一个多层等级系统,尺度的存在就是根源于地球表层自然界的等级组织和复杂性。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都依赖于一定的研究尺度,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Jelinski D和邬建国于1996年首先提出景观尺度效应,他们认为:景观尺度效应是空间数据因聚合而改变其粒度或栅格像元大小时,分析结果也随之改变的现象[8,9]。之后的研究也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概念,申卫军认为:景观的尺度效应是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因尺度而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因而从不同尺度上观测或分析空间异质性时结果是不同的[10]。傅伯杰和赵文武认为景观尺度效应表现在“尺度—结构—过程”的相互作用方面,这是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核心理念,结构影响过程,过程改变结构,尺度不同,结构与过程的关系也将有很大的差异[11]。 3.景观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

(完整版)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