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篇一: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

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

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框架建筑物着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他们的共

同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比较稳

定的,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四边形框架加固,对后面的研究产

生兴趣。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又提出,三角形为什么这么稳定,

四边形为什么这么不稳定。

接着通过学生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来通过挂钩码然学生理解三角

形比较稳定,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提问把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新的

思维层次。不过在这里也有些不足,可以让学生再思考,如果不用

手扶住,用其他办法该怎么办呢?想想三角形。这样一来可以把学

生的思维带到另一个层次。

在做坚固的正方体框架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于,积极性高。张老师

给了学生一大堆的材料,有长有短,学生大多都选择了合适的材料,也都增加了一些斜杠,通过必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前面没有介绍好三角形的斜杠的作用——推,拉!

1.教学过程简单明了

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明了,目的性强。二是教师

语言简单明了,问题设计逻辑性强、指向性强。六年级学生表达能

力已经较强,教师的问题就不能过碎,让学生有一个连贯性的思维

过程。在

这一问题上做的比较好,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

自己的思维发展。

2.精细的课堂准备

纵观张老师的本节课,可见是课前准备充分,她向学生展现了一个

三角形、四边形和正方体框架结构,而且她给学生出示的一些斜杆

长短不一,很有考究,回校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教学时,发现了做

一个正方体框架的不易。想到了这位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多么精细。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王老师自始至终深入领会了探究学习

的实质,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探究历程,给学生的探究时间是相对完

整的。老师在探究活动中的话很少,或指导学生方法,或引发学生

思考,决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动

手动脑,也便于了学生思维的深入,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4.学生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课堂上,体现了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主的构建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再一

次激发了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较好地实现了科学三

维目标的达成。

【篇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

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

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教学目

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

对具体。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

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三个栏目“评价建议”“资料库”“学习大空间”,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

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

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

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由于我校以前一直

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学生运用的绘画创作工具仅仅是彩色笔,绘画

的方法和形式较为局限,但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美术

的兴趣,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五年

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美术术

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适

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运用形、色、肌理

和空间等描绘。

3、掌握一定的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学习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和媒材加工方

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装饰与制作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结合实际,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策划制作表演展示,体会美术

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四、教学措施

1、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4、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

最佳教学效果

5、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美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6、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提高创

新实践能力。

- 1 -

- 2 -

第1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

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准

玻璃杯7个,颜料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

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

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

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

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

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

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

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

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

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教学反思:

- 3 -

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活动二)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

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

渐变色摄影图片。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

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

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

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

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四、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五、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2课家乡古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

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3课时

- 4 -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

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共同分享知识

揭示课题并板书:第9课家乡古建筑

二、欣赏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师生共同小结: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三、分析

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

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

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

家看是不是这样?

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师生共同讨论。四、教师示范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

的想像完成。五、布置作业:

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六、展示评价

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4课时

(活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能

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 5 -

【篇三:五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案】

第1课哆来咪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玻璃杯7个,颜料等

哆来咪(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

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哆来咪(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

展示几张有渐变色

摄影图片。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

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

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

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尝试作业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

小训练。色彩工具作业反馈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

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

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第2课家乡古建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光妯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

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共同分享知识二、欣赏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师生共同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三、布置作业:按光妯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

四、展示评价

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

学习?

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2、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分析

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

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

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

家看是不是这样? 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重檐是

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二、教师示范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三、学生尝试画一个古建筑的简图

第3课小记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

欢的新闻图片。

2.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教学过程:

1.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

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

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2.同学们能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带

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

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

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

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来源于生活,它真实地

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

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能吸引读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4.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神舟五号成功返航,中国人实现飞天梦想》 (2)《抗洪卫士、

钢铁长城》 (3)《晨》引导学生围绕每一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

师讲解。

我们的记者是如何拍到这些好新闻的呢?有的同学也许对新闻工作、记者的工作很好奇,让我们走进一家报社,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

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

欢的新闻图片。

2.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教学过程:

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

的新闻信息。这节课

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

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

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1)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2)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件。 (3)图片新

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4)采访的程序。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

息交流。

第4课搭建框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

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架子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

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课件l:“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二、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三、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

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

调和谐统一。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

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

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

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

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

五、自主制作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

的展示台上来。

六、评价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过程

一、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果篮图片。

二、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三、反馈评价

四、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

2.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突出制作的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各组制作的果篮。

五、总结

我们今天做的果篮和杂物篮,可以放在家中,又实用又美观。这说明,只要有心,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

《造房子》教案

4、造房子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重点: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 教学难点: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教学准备:旧报纸、胶带、剪刀等 预习要求: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练习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 1、看教材第24页,提问:古代的房子与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1)大小不一:古代房子一般矮小,现代的高大。 (2)房子形状不同: 古代的像笼子,样式简单; 现代的有盒式的、层式的,式样新颖、结构复杂。 (3)用途不一: 古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 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厅、影剧院等等。 (4)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4、提问:你们知道现代的房屋是怎么建造的吗? 5、学生交流现代房子的建筑过程。 引导学生从形状、结构、承受力、稳定性以及美学方面来评述现代建筑 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 1、谈话: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

2、讲解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 3、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4、讲述:是呀!图纸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与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 5、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图纸,画出房屋整体样式以及墙体的框架结构图,标注房屋框架的长、宽、高。 6、学生分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图,全班学生就一个或两个小组的房屋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评价意见。 7、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 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 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 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 估算所需报纸棒的数量。 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练习 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 (1)卷报纸棒; (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 (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 学生分组活动展示设计图完善设计图。 四、搭建房子 (1)各组分组实验,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2)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3)各组展示作品,评价交流收获心得。 五、巩固小结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实验中学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本科设计Word

泰山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验中学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 所在学院机械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工科

摘要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较为普遍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学校等公共建筑。本设计主要对多层框架教学楼的横向框架进行了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首先查《荷载规范》对结构的恒载、活载、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进行计算。竖向荷载利用分层法、水平荷载利用D值法进而得到各种作用下结构各杆件的内力标准值。然后按照最不利组合方式,对各种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组合。最后在组合中找出各杆件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对构件进行截面设计,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进行配筋并绘出施工图。本设计还对基础、楼板、楼梯等进行了设计,并绘出了结构施工图。除对本框架进行手算外,还利用了PKPM对本结构进行了电算。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并充分结合我四年来学到的基本知识使我了解了框架结构设计的全过程,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同时通过设计中使用的建筑方面的规范和软件,使我更加熟悉了规范和软件的使用操作,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框架结构;荷载;分层法;D值法

Abstract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has been a common structural form owing to their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such asresidence, office,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buildings.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the design for transverse frame of teaching buildings with multistory frame. First, dead loads, live loads, wind load and seismic load of the structure are computed referring to “Load Standards ”. Then the standard values of each members of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 load and vertical load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stratification method and “D” method respectively. Next, the internal forces under various load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most unfavorable combination mode. Finally, the most unfavorable one or several ones in the above combinations to realize section design for members is found. In this way, the safest results to reinforce is chosen and Working Drawing is Painted. the basement, the floor and the stairs are also designed and structural working drawing are painted in this thesis. Moreover, the structure computerization is shown via employing PKPM. Thanks to this graduation design, and combining with knowledge I’ve learned in the past four years , I master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design for frame structure, and realize the leap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eanwhile, I becom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standards and operations of relative softwares than before. All these have built a goo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work. Key words:frame structure; load; stratification; “D ”meth od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镇平全兴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李乐敏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湘美版2020-2021年五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 搭建框架教案

第4课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准备 棍、筷子、绳、502胶等,课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框架.) 2.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3.导人课题:这是都是框架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框架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框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吧。 2.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吗?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的设计都运用了框架原理、比如说生活家居用品、建筑。筷子、树棍、铁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他们搭一搭,做个架子,放在家中,也是一种别致的装饰品呢。 三.探究方法 1.欣赏图片上的果篮,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搭建成的?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 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3.进一步了解果篮外轮廓的变化可有哪些? 三边形,四边形,圆形等等 4.师:果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生:果篮一般由篮底和篮身组成,形成稳定的盛放空间。 5..出示篮底的搭建方法图片,并展示四边形果篮搭建过程. 6.师: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搭建果篮呢? 四.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

(精心整理)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 (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 (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 (2) 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 (1) 作品构图; (2) 色彩及用笔; (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计算书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计算书 Ⅰ、构件截面尺寸选择和荷载计算 (1)设计基本资料 按设计任务规定的组别,选择开间尺寸为7200mmx9000mm ,纵向有12跨,每跨4500mm,横向有3跨,边跨尺寸7200mm ,中间跨尺寸3000mm 。按此参数和建筑设计中已经进行平面布置。 (2)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有关规定,确定如下主要的设计参数: ①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设计分组:第一组;房屋高度低于30m ,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②基本风压:20/5.30m kN W =,C 类粗糙度 ③雪荷载标准值:2m /.50kN S K = ④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建筑为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等级二级;在抗震设计时是丙类建筑 ⑤基础顶面设计标高的确定:建筑标高±0.000,建筑绝对标高57.50m ,室外地坪标高-0.450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持力层可以设计在粉质粘土上,选择独立基础时,基础顶面标高可设在-1.0m —-1.6m 之间 ⑥活荷载标准值及相应系数:按房屋的使用要求,可查得教学楼露面活荷载标准值0.2=k q 2/m kN ,组合值系数7.0c =?,准永久值系数5.0=q ? (2)材料的选择 ①混凝土 除基础垫层混凝土选择C15外,基础及以上各层混凝土强度均选C25。 ②钢筋 框架梁、柱等主要构件纵向受力筋选择HRB335级钢筋,构造钢筋、板筋及箍筋选择HPB 级钢筋。 (3)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①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主体结构为5层,底层高度4.2m ,其余各层3.9m 。

外墙240mm ,内墙120mm ,隔墙100mm ,门窗布置见门窗洞口总表。 ②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a.根据平面布置,双向板短向跨度m l 5.4=,取板厚h=150mm, 35 1 3014500150> ==l h ,满足要求。 b.框架梁 边横梁,=l 7200mm,mm b h b mm h l h 3003 1 ~21,700141~81=?==?= 取 跨中横梁,mm b mm h mm l 250,500,3000===取 纵梁,mm b mm h mm l 250,500,4500===取 次梁,mm b mm h l h mm l 250,600,18 1 ~121,7200====取 c.柱截面尺寸 当选择基础标高为-1.200m 时,则一层柱的高度为4.2m+1.2m=5.4m ,按 mm H b c 360015 ==,又框架主梁b=300mm ,则初选柱截面宽度mm b c 500=, 故中柱截面初选尺寸mm mm h b c c 500500?=? 简单验算: 假定楼层各层荷载设计值为162/m kN ,则底层中柱的轴力近似为 kN N .43110.5012.54.2716=????=7.90,8.10, 4.50.1,4.54.311000======?查表得,b l m H l m H kN N 满足要求 %,3%8.70.61959300 500 5009.1197.09.010.43110.90' 2 3' <=?==??-??=-=c c S y c S h b A mm f A f N A ρ? 边柱承受轴力较小,但承受弯矩相对较大,按轴心受压验算,取1.5N ,有 kN N 46656.50.5112.54.2716=?????=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美丽的染纸》 黄慧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 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英语教案模板-框架结构

英语教案模板-框架结 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Lesson6 No smoking, please!(课题)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三维目标): Knowledge Objects: 1. Vocabularies(词汇)…… 2. Sentences(句子)…… Ability Object:_____skill、____competence…… Moral Object: Focus points(教学重点):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Teaching method(教学方法):Discussion(讨论法)、Pair work(两两练习)、group work,(小组练习)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和说)、Interactive approach(相互交流法)……Teaching aids(教学准备):the textbook(练习本)、courseware(课件)、A tape recorder(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三选一) 五步教学法:五指教学法:RPCPP 3P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1Review Step 1 Warming-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3 Practice Step 4 Practice Step 4 Practice Step 4 Production Step 5 Post Task Step 5 Project Step 5 Homework 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 Teaching Reflect(教学反思): 2

《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并能利用三角形框架能够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够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出示图片(建筑工地图),仔细观察这些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和工地上的机械——塔吊、井字架是怎样的?再来看几张图片(鸟巢结构、过街通道、铁塔、海洋钻井平台),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空心的、不密封、中间可透风、像骨架一样)

2、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框架,研究框架结构。师板书课题 二、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1、我们从最简单的框架做起!它们分别是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 2、做三角形框架应该没有问题,做长方形框架时,橡皮筋的缠绕方法有点讲究,老师给大家做一下示范。(教师示范缠绕橡皮筋,一边解说:先把橡皮筋绕成两圈,再拿两根筷子,交叉成直角,一根上面一根下面,把橡皮筋套在下面的筷子,绕过上面一根筷子,再套到下面一根筷子。) 3、在做好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后,把手放在框架的顶端,用手按一按,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提问:在受力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用适当大小的力,不要用力过大,两次用力差不多大。) 4、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再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一样? 5、汇报:大家已经把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做完了,它们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长方形框架不稳固,容易变形) 6、为什么用3根筷子扎成的三角形框架比较稳固呢?三角形框架受到力的作用时是怎样的?(当力作用在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

《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执教者:希望小学张亚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料构成的方法、技能。 2、过程与方法: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味性、实用性,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制作一件框架结构雕塑作品。 教学难点: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具准备:筷子、牙签、橡胶泥、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多媒体出示鸟巢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学生:鸟巢。 教师:那你们第一次看到鸟巢是什么感觉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框架结构的概念(多媒体出示鸟巢体育馆与鸟窝的对比图) 1、鸟巢体育馆和小鸟的家有什么共同点?

2、他们是怎么搭建? 教师小结:小鸟的家是用树枝羽毛是叉缠绕搭建的,小鸟既然选择这种搭建方式是因为这种搭建方式非常坚固的,可以为小鸟挡风遮雨,而鸟巢体育场选择了这种搭建方式,而且用了更加结实的钢材料穿插搭建而成,它会更加的坚固,所以,像小鸟的家和鸟巢这样先从底部一层一层的穿插构建起来的结构体系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你们想知道框架结构的搭建方法和规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二、分析方法 1.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这种框架结构的呢? 学生:衣架、鞋柜、书架、房子、装饰品等。 2、同学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现在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进一步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课件展示,大致讲解设计寓意: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思想,像一顶大帽子,用了中国吉祥色红色。 巴黎铁塔:钢铁结构,下宽上窄的构建形式非常坚固。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借鉴埃及金字塔,非常坚固,改善了地下美术馆的采光问题,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大革新。 书架、鞋架、椅子、书柜、工艺品(收纳、实用、观赏性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么多,大家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或者说是它们都有哪些优点?

美术课程教案课程

美术课程教案课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美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理念: 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儿童自信心,不约束儿童的创造力”为原则,自由体验、大胆创造、自信表达、快乐分享、审美互动是课程的呈现特征。反对模式化的传统绘画教学,抓住儿童各个绘画敏感期的良机,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激发儿童生命早期的创造动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素质。 1、培养观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观察能力是不一样的。老师是起引导作用的,而不是教孩子怎么画,少儿美术更多的是培养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 心灵手巧思维、左右脑的开发 课程种类多 3、培养想象力 建立在观察之上,老师的提问要是发散式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4、审美

小孩子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 由于栗庙小学没有外出观赏的条件,我们只能通过评论同学们的作品 ?老师掌握小孩最好的方法是:表扬和鼓励 学会把表扬和鼓励结合在一起,表扬在点上,就能hold住小孩子。 二、课程安排(现将支教时间暂定为每周四下午)

英语教案模板框架结构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Lesson6 No smoking, please!(课题)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三维目标): Knowledge Objects: 1.Vocabularies(词汇)…… 2.Sentences(句子)…… Ability Object:_____skill、____competence…… Moral Object: Focus points(教学重点):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Teaching method(教学方法):Discussion(讨论法)、Pair work(两两练习)、group work,(小组练习)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和说)、Interactive approach(相互交流法)…… Teaching aids(教学准备):the textbook(练习本)、courseware(课件)、A tape recorder(录音机)……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三选一) 五步教学法:五指教学法:RPCPP 3P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1Review Step 1 Warming-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3 Practice Step 4 Practice Step 4 Practice Step 4 Production Step 5 Post Task Step 5 Project Step 5 Homework 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 Teaching Reflect(教学反思):

《搭建框架》教案

湘教版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河畔镇中心小学杨丛竹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展开想象,搭建更有创意的框架作品。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学美术,更喜欢动手,想象力丰富。 教学准备: 老师:木板、木头胶。 学生:棍子、筷子、绳子、橡皮筋、502胶等。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较有创意的架子作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课题 师:课前让同学们准备的材料,都带来了吗?猜一猜,老师让你们带这些材料做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搭建框架》。 二.自制架子作品展览会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筷子,棍子搭建简单的架子作品,老师 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让同学们在自己家里搭建一个架子作 品,今天带来了吗?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推选出最好的架子作品全班展示。 二. 欣赏分析 1.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 么方法连接的? 2.老师也搜集了四幅精美而富有创意的架子作品,请大家一起来 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图片) 3..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吗?又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形状?(课件出示图片) 4.总结基本的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学生总结,板书) 三.教师示范制作架子作品,边制作边演示。 四. 分组比赛搭建作品 1.师:分组(六人一组),用自己带来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 形状比赛搭建架子,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2.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a.在20分钟之内搭建一件作品。 b. 制作得美观大方,平稳且有创意的小组会获得奖励。 c .要注意安全。 3.小组合作创作作品,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4.展示评价 五.小结 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搭建框架的原理,请举例子 说一说。(学生举例子,老师出示实物图片)

2020秋湘教版美术五上第4课搭建框架word教案

第4课搭建框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创设情境 欣赏: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课件l:“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 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 教师示范 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布置展示台 (博览会展厅) 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果篮图片。 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小学美术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美丽的染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做框架教案

<做框架>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 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我决定以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的奥秘为教学重点,以如何制作坚固的正方体框架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体的框架等。学生:橡皮筋、筷子、剪子每组若干。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机会。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结构。 向学生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和它屹立不倒的秘密。(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框架建筑物和讨论框架建筑物的坚固是否与框架的形状有关。 课题:做框架) <我这一设计是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领着孩子们走进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师: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请学生从袋里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用各种办法进行探究,比如说,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四边形的不稳定。 2、加固四边形框架。 师:通过做,想,进一步运用三角形稳定来设计实验加固四边形框架,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增加三角形的个数来加固四边形框架结构的活动,并且想出用手压或拉比较框架的牢固性。〉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在加固四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如何加固正方体框架,设计三组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学生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一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一个面 二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四个面 三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六个面 各组记录实验结果、统计正方体中的三角形个数并总结出三角形越多的正方体框架越稳定的规律。 2、动脑思: 三角形框架稳定的奥秘。 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三角形为什么稳定,在进一步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说明三角形顶端受力和两斜边受力的受力情况并用PPT展示受力图解。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三角形稳定的奥秘。 〈这一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受力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四)拓展小知识 建筑工地广泛利用的原因(三角形框架透风、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五)课堂总结。

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篇一: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 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 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框架建筑物着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他们的共 同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比较稳 定的,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四边形框架加固,对后面的研究产 生兴趣。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又提出,三角形为什么这么稳定, 四边形为什么这么不稳定。 接着通过学生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来通过挂钩码然学生理解三角 形比较稳定,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提问把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新的 思维层次。不过在这里也有些不足,可以让学生再思考,如果不用 手扶住,用其他办法该怎么办呢?想想三角形。这样一来可以把学 生的思维带到另一个层次。 在做坚固的正方体框架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于,积极性高。张老师 给了学生一大堆的材料,有长有短,学生大多都选择了合适的材料,也都增加了一些斜杠,通过必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前面没有介绍好三角形的斜杠的作用——推,拉! 1.教学过程简单明了 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明了,目的性强。二是教师 语言简单明了,问题设计逻辑性强、指向性强。六年级学生表达能 力已经较强,教师的问题就不能过碎,让学生有一个连贯性的思维 过程。在 这一问题上做的比较好,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 自己的思维发展。 2.精细的课堂准备 纵观张老师的本节课,可见是课前准备充分,她向学生展现了一个 三角形、四边形和正方体框架结构,而且她给学生出示的一些斜杆 长短不一,很有考究,回校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教学时,发现了做 一个正方体框架的不易。想到了这位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多么精细。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王老师自始至终深入领会了探究学习 的实质,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探究历程,给学生的探究时间是相对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