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地租理论

重点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城市地租理论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

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

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

提。

3.由土地改良投资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会同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租。对一块土地的不断耕种,也能改良土地。

四、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1.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质量的差异性,是支付地租的原因。

3.谷物价格高不是为了支付地租,相反,支付地租倒是因为谷物价格高。

4.矿山的租金和地租一样,都是产品价格高昂的结果,而绝对不是它的原因。

五、古典经济学对地租属性的认识

1.该时期的地租观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

2.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造成农产品价格高低的原因,价格高低又引起地租的高低,所以地租高低是农产品价格高低的结果。

3.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不可移动性和土地质量的差异性是产生地租的原因。

4.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不同产生地租的差异。

5.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生产力而支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产品。

第二节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农场主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土地所有权是地租的前提,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得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二、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是产生于支配垄断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投入到该生产部门的一般资本的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根据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又可以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

2.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位置差异引起的。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各等量资本之间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形成的地租。

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1)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2)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反映着资本主义农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3)从形成过程看,级差地租Ⅱ的产生是以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为前提的。

三、绝对地租

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土地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转化而形成地租。

2.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由于资本主义农业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在对劳动的剥削程度相等时,将会比等量的社会平均资本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生成出更多的利润。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3.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从形式上来看,是来自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农产品按价值出售,绝对地租就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二,在近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工业,绝对地租就来自于农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四、垄断地租

1.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真正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地租。

2.垄断地租可以分为两种:

1)由于土地所有权垄断,不付地租在未耕地上进行投资受到限制,以至土地产品按照高于它们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由此而形成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2)由于某一土地的独特的自然特性,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口味或其他质量特征,以至于能够以超出价值基础的垄断价格出售,由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垄断地租。

五、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1.建筑地段地租和一切非农业用地的地租一样,是由真正的农业地租调节的。位置对其级差地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

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地租理论

投入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是由陆续使用的等剂量构成的。在陆续投入的过程中,陆续使用的各个等剂量所产生的报酬会出现递增、递减或者增减交替的过程。我们把所产生的报酬刚好与耕作者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剂量,称为边际剂。它所产生的报酬称为边际报酬。投入土地的总剂量数乘以边际报酬,得到所投入资本和劳动的一般总报酬。所投入资本和劳动产生的总报酬,超过这个

一般总报酬,超过的部分就是土地的剩余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地租。

二、稀有地租和级差地租

如果地租被看成土地服务总价值,超过所有土地在按照边际利用时所提供的总服务价值的差额时,地租就是级差地租。

土地所提供服务的价格,由服务总量的自然稀缺性和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即供求来决定,而地租最容易被看成这种稀缺价格总量和产品生产成本总量之差,因此它一般又被视为稀有地租。

三、城市地租

城市地租等于位置地租加上农业地租。

四、准地租

准地租是指从人类制造出来的特定生产工具中获得的收入。即任何无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都能得到或多或少具有地租性质的收入。

五、地租与土地产品价格的关系

地租是不是决定价格的成本,取决于我们是从一个企业、一个小的行业,还是一个大的行业或整个经济范围的角度来看问题。

第四节城市地租理论

一、城市级差地租

城市土地的空间位置,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集聚程度、

地质水文状况、环境等区位因素,是影响城市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因素。

◆城市级差地租Ⅰ:由土地位置引起的相对较高的利润,在一定条件下,

会转化为地租。

◆城市级差地租Ⅱ:连续投资直到建筑边际,由此产生的建筑产品总价值

与总建筑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业主的超额利润。这一利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地租。

二、城市绝对地租

城市绝对地租是在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土地使用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即城市土地使用者所必须缴纳的最低限度的地租。

城市绝对地租量至少等于与最边缘城市土地相邻农地上的农业地租。

三、垄断地租

由于土地所有者对供不应求的稀缺土地的垄断,这种超额利润就转化为垄断地租。

复习思考题

1.分析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在地租理论上的异同。

2.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地租的理论是怎样表述的?

3.试阐述级差地租的内容。

4.试阐述绝对地租的内容。

5.运用本章所学关于地租的知识,说明如何运用地租理论,尝试去解决当前

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个别生产价格是“社会生产价格”的对称。同一个生产部门内不同企业生产同

种商品的生产价格,它等于个别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个别成本价格即个别生产费用,是指不同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所耗费的不等的费用。它反映生产同种产品的不同企业经营效果上的差别是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的指标。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的概念: 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他从他的 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 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 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③级差地租不仅存在于超额利润中,还存在于土地的素质之中。 ④利润与地租是对立的。地租是超过普通利润的盈余,农业资本家只得到普通利润,地主则把资本家投资改良土地的成果通过加租的办法抢占去了。他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关系。李加图指出,地租与工资、利润一样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工资的数量等于劳动者及其家属维持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地主之间进行瓜分的那一部分也就表现为一定数量。地租的增加必然使利润减少;反之,地租减少利润就会增加。 弊: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他说最坏的土地不提供地租。李嘉图把级差地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一)判断题A对B错 1.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但不是商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______ 答案:B [解答]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2. 土地作为商品的一种,可以依生产成本定价。______ 答案:B 3. 绝对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______ 答案:B [解答]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______ 答案:A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______ 答案:A [解答] 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6. 人口素质高的住宅区通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环境整洁优雅,更适宜人们选择居住,引起该类住宅区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______ 答案:A 7. 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匀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并由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这一时点就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基准日。______ 答案:A 8. 商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______ 答案:B [解答] 工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______。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Ⅰ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答案:B [解答]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Ⅰ。

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绝对地是指,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两者的区别: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 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 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

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 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反观我国亦有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 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 形式。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如果土地 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 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土地所有 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由于农业资本家不占有 土地,只能通过租别人的土地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这样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分别在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 手里了。 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 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地租都来源于劳 动,实质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地租 和级差地租都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没有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 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现象,但社会主义地租的源泉 依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过不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 出来的价值,而是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

第三章 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三章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一节城市地租 一、地租和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含义 地租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这种代价可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或者由使用土地的一方交易者提供等价资产或劳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地租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威廉·配第 弗朗索瓦·魁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2、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萨伊 托马斯·马尔萨斯 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保罗·萨缪尔森 雷利·巴洛维 (三)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农业地租,科学地解释了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涉及到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一是土地所有者;二是租地的农场主(资本家);三是农业雇佣工人。 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造成土地等级差异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不同地块在丰度、肥力上具有差异性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即区位存在差异性 三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差异性 马克思将由于土地丰度(肥力)和位置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将由于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I。 (1)级差地租I

地租理论综述

地租理论综述 摘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马克思等人对地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关键词:地租理论绝对地租土地 引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租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包含了直接生产者的全部剩余生产物;资本主义地租是从封建地租中产生的,它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形式,所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地租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同时也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杠杆。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1.当代西方地租理论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和现代经济学家分别在各自的主要经济学著作中,对地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重商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在其名著《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须后的余额,其实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尔哥在1766年发表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中指出,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自然生产力,所以能使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扣除为自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数量还有剩余,这就是自然恩赐的“纯产品”,也是土地对劳动者的赐予。这种“纯产品”是由农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向土地取得的财富,但却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这就是地租。 美国当代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的《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地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经济体系,即总产值或者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或者总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各类土地上的地租额取决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2.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他认为,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的价格,其来源是工人的无偿劳动。 亚当斯密说,“什么东西增加了生产食物的土地的产出力,它就不仅增加了被改良土地的价值,而且也给许多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使这些土地的价值也增加了。由于土地的改良,许多人都有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食物,因而对贵金属和宝石有了需求,对于衣服、住宅、家具和设备方面其他一切便利品和装饰品,也有了需求。食物不仅成为世界上财富的主要部分,而且使许多其他各种财货具有主要价值的,乃是食物的丰富。”[2] 比如,斯密论述了葡萄和土壤的关系。好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葡萄,而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著作主要有《赋税论》(1662),《献给英明人士》(1664),《政治算术》(1672),《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货币略论》等。 [2]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第十一章,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

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和再认识 ———针对国内房地产现状的思考 以前提到“地租”,我总会想到《白毛女》中的经典桥段:年近岁末,杨白劳的苦苦哀求,黄世仁的咄咄逼人,喜儿的身不由己,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极尽压榨农户以获得重租厚利,或借此达到罪恶目的的丑陋本质。最近系统的学习了地租理论,使我对“地租”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出现,地租应运而生。地租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地租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制度下最为明显,而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地租。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的理论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地租理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进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是批判地继承和改造资产阶级早期地租理论的基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性和广泛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对我国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处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于在城市中成长,生活,求学,因而我对地租理论中关于城市建筑地段地租理论产生浓烈的兴趣,并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城市建筑地段地租有一下三个特点:(1)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2)建筑地段地租表现形式主要是级差地租Ⅱ即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等量投资而具有不同生产率所产生的地租;(3)建筑地段地租最终由建筑物使用者支付;(4)由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建筑地段地租中垄断地租较为突出。以上特点使我自然地想到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买卖,在经济领域扮演着着重要的角色。房地产业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中扮演着救星的角色。2009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其中房地产业的经济拉动也功不可没。但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房地产业并不是例外。近30年来全球或区域经济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迪拜债务危机均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导火索,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上海房地产业的泡沫化已经在今年的世界经济现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看出,有限的土地供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土地的巨大需求,表现在“地租”上就是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以迪士尼的落户上海为其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为例。11月5日,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正式获批不到两个小时,被称为“5年来上海首块迪士尼宅地”的浦东新区川沙新市镇A08-03 住宅地块,以11.9 亿元人民币成交,楼板价高达每平方米14024 元,溢价264%。这块并不在迪斯尼主题公园规划用地周边的“迪士尼宅地”的使用价格已经远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此事例中,土地位置对地租的影响以及垄断地租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承建为此地区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级差地租的表现也会愈加突出。高价售出的土地,政府获利的同时,开发商也必然会提高房价,从而实现资金回本和获得厚利,那么,高房价的最终的承担者就是购房者了!与此同时,上海整个房地产业的房价呈现怎样的情景,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诚然,迪士尼主题公园必然会为旅游产业及相关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但如此高的溢价表现出的盲目性和泡沫化也令人堪忧。

地租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 1、地租的概念: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战友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3、地租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将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此外有矿山地租、建筑地租。 资产阶级地租分为经济地租和契约地租 4、关于级差地租:(资本主义)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根本原因:土地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土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农业工人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 5、关于绝对地租:(资本主义) 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它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绝对地租 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补充】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特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由产品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的增加将呈结构。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 5、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将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7、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 8、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 9、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将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的因子逐步排除在外,将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定为和两种。 10、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筑其工业区位理论。 11、韦伯将集聚分为和两种类型。 12、帕兰德把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对区位论发展做出了一大贡献。 13、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和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14、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也不是,而是。 二、名词解释: 1、地租曲线 2、区位因子 3、区位条件 4、普雷德行为矩阵 5、集聚因子 6、分散因子 7、经济人 8、满意人 9、临界等费用线 10、杜能环 三、简答题: 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圈层结构。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1、分析并论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房地产经济学课后题

房地产经济学课后题 第一章房地产、房地产业、与房地产经济学 1.房地产的概念是什么? 狭义的房地产: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以及依托于物质实体的权益。 (广义的房地产:在狭义房地产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水、矿藏等自然资源) 2.房地产有哪些经济特性和社会法律特性? 经济特性:房地产经济价值的积累性和衰减性;房地产利用的递减性和合理集约性;房地产权利的可分割性与权益的流动性;房地产供给的稀缺性和经营的垄断性;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房地产的保值和增值性。 社会制度特性:房地产的财富性;房地产的社会稳定性;房地产产权的法律性。 3.如何认识房地产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房地产业:指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租赁、抵押、信托、维修以及装饰等经济活动的产业部门。 基本特点: 1)区域经济——房地产业区域差异大、级差收益明显; 2)行业特点——房地产业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关联性; 3)投资过程——房地产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 4)社会经济活动——房地产业易受政策影响且与法律制度紧密相关联。 4.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阐述房地产的基本内涵、商品属性及其房与地的内在关系; 2)阐述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阐述房地产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阐述房地产竞技的运行机制; 5)阐述如何建立与健全房地产经营管理体制; 6)阐述房地产有关制度及法律、法规等等。

5.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个案研究 6.房地产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研究和阐明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内在规律,逐步建立科学的房地产经济理论体系。 第三章房地产商品 1.如何理解土地价值? 土地作为自然存在和自然赋予的一种自然资源,如未经人类改造利用,不是劳动产品,便没有价值; 土地经过改良和投资,使土地由单纯的自然物质变成土地资本和生产资料,增加了土地产量和生产力,土地中凝结了人类投入的劳动,形成了土地的价值。 2.房地产商品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房地产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活动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 3)房地产的买卖、租赁、抵押、信托、入股等,都是实现房地产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交易形式; 4)与房地产有关的税费制度; 5)房地产既具有商品的消费属性,又具有商品的投资属性。 3.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有哪些? 自然属性的特殊性:固定性、耐久性、异质性、效用的多层次性。 社会属性的特殊性:价值方面的特殊性、价格形成的特殊性、交易的先期性和逐步性。 4.房地产商品主要包括哪几类? 土地,住宅物业,写字楼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旅馆酒店,高层建筑综合体物业,特殊物业 5.房屋主要包括哪几类?它有哪些社会经济功能? 住宅类房屋:消费功能、社会功能;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地租理论 重点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城市地租理论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 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 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流转_孔燕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9卷第11期2010年11月Vol.9No.11Nov.2010 摘要: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一切财富的最终源泉。2008年10月9日—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与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的一些改革,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好处便是“土地可以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流转”。分析视之,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理论的继承和延伸。因此研究我国的土地流转我们必须从地租理论入手,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指导下的土地流转,也研究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和现实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流转中图分类号:A81;D92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0)11-0011-03 收稿日期:2010-07-18 作者简介:孔燕(1979— ),女,河南中牟人,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流转 孔 燕 (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江苏苏州221116) 在现实层面上,历代社会里,土地归谁所有、归谁支配以及如何使用都是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各个时代的君主还是主政大臣,也都会通过立法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保证其阶级利益不受到威胁和侵犯。理论层面上,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按照土地的产权特性奠定了地租在学术上的权威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制定土地政策提供了主要依据,我国新近形成的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条理化便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而做出的传承和延伸。相对于土地市场或是交易,土地流转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概念,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性质是物权还是债权尚未定论,流转是否意味着自愿、等价地进行交易依旧尚无定论,因此也就需要我们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给地租下定义时说:“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某块地的所有权为前提。”[1](页714-715)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马克思的论述,所谓地租,就是指土地的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中,地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在级差地租中又有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从形态上分又可以分为农业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等。对于土地流转,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租的 级差和绝对。其中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land rent )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其来源便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土地为地主所私有,因此不论租种上等地或者租种土质最坏的地,地主都要收取地租。而随着发展,地租也逐渐成为农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的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区别于土地转让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拥有者将土地的耕种和使用的权利转让给他人,以继续保留其产权并从中谋取相当利益。但这种概念也只是一家之谈,张安录在谈及土地流转时指出,土地流转包括土地产权的更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既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产权内部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又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有转换。[2]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可分为农村集体用地和城镇集体用地,农村的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知用地,城镇则分为建设用地和未知用地。在这个过程中间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流转,如占用耕地用于非农建设、用地权属不清诱发纠纷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来制约和改变,并且通过规范这个社会的某些不成文规定来解决。 (一)土地流转的形式 目前在我国已调查到的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简单明确的“代”型流转、只认合同的“转”型流转、谋利最多的“租”型流转、自愿互利的“互换”型流转。其

地租理论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 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屠能则致力于阐明土地的地理位置与地租的关系。撰著的名著《孤立国》,解释地租的来源时,假定一孤立国,国内各种土地的肥沃度和劳动生产力相等,对任何一种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成本也相同。当产品运到中心市场出售时,却因各地距市场远近不一,运费就有了差异,邻近中心市场的农地可不需运费或运费很少。这样当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就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农场生产成本,而离开中心市场较远的农地,则须支付一定的运费,其农产品成本应是农场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之和,因而距离中心市场愈远,则运费愈高,其总生产成本愈大。 根据屠能区位农产品价格变异和地租学说,某产品的产地价格通常等于中心市场价格与产地价格至中心市场间运费的差额,这就是区位地租。这样就会依据中心市场远近形成同一产品产地价格水准的均等价格区域,亦即区位地租分布的圈层。在这圈层形成的等距离的同心圆。这一等距离的同心圆既可反映土地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地理位置与地租的关系。从产地距市场的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看,即其他条件均等的同时,距市场愈近地租愈高,反之愈远地租愈低,直至最远运费最高而致单位产品价格等于单位总成本时,则既无剩余收入也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无以产生差额地租了。 而且屠能从区位差额地租的理论出发,得出了农业依据中心市场,分圈层采用不同的生产布局和合理安排集约和粗放的经营方式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资本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特征 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垄断属于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根本特点是:土地所有权与劳动者人身依托关系相离散,再跟土地的经营离散。 (二)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每一个所要支付的地租要去根据这一块土地属于哪一个土地等级去支付。级差地租的来源是农业聘用工人所制造的剩余价值。级差地租的内容是由于农产品的部分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收益。级差地租有两种详细模式: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 (三)绝对地租 无论耕种什么样的土地,必须支付的土地租金都称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内容是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绝对地租造成的因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来源。 (四)垄断地租 在农业生产中,由特别的自然条件生产的特有产品,可以形成垄断价格,形成一种超额利润,并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形成垄断地租。 (五)建筑地段地租 矿山地租。建筑业和矿业仍然存在着土地管理和所有权的垄断,导致了建筑场地租金和矿山土地租金。租金也有三种形式:差别租金、绝对租金和垄断租金。 (六)土地价格 土地没有价值,但它有价格。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决定于两个原因:土地租金和利率。 地价与地租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用以下公式表示:地价=地租/利率。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地租的分析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全民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的。因此,他认为,在一个以单一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土地私有制不再存在,土地租金自然消失。但是,社会主义实践证实,在社会主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 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下面为大 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1、概念和特点 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级差地租的概念。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 占有的超额利润。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 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 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

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 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 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 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 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 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 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 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 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的观点:理论基础是“生产三要素论”,目的是想证明地租来自土地的作用,而不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美国的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观点:反映在1815年发表的《关于地租之性质及其进步的研究》中,地租的概念,剩余部分产 生的原因。 3、西方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1)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论述的几个特点

新古典地租理论(一)

一、考试大纲要求 三、地租理论 (一)考试目的 测试应考人员对地租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1.地租概念 2.马克思地租理论 (1)级差地租 (2)绝对地租 (3)垄断地租 (4)矿山地租 (5)建筑地段地租 3.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 4.地租与地价的关系 5.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三)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地租的定义,地租与地价的关系,我国土地价格的内涵; 熟悉:马克思主要地租理论,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 了解: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3.3 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诞生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直接动因是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人们对城市地租问题的关注,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阿兰索、密而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边际分析方法应用于传统的地租理论中,导致了地租研究的深入,从而孕育出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1、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的论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2)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区位平衡概念的引入,使得新古典主义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3)对土地市场的分析趋于成熟。其中,有关土地平衡价格的理论及有关土地市场作为一个非完善市场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4)解决了城市地租测算的理论方法,建立了有关地租模型。 (5)更注重对政府政策的研究,使得它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政策因素与地租和地价 政策因素的作用主要在于避免土地自由市场对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公,同时也在于减少各种不同用地之间不相容的现象,从用地的角度减少污染、拥挤等带来的损失。政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土地市场上个人活动进行限制的消极措施。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利用规划是用来限制开发进程,以保护农业用地、公共活动空地和自然保护区,有时规划鼓励高密度建设,以减少交通运输开支,为此,规划常采取限制可供开发的土地数量的做法,会致使地价上升。 ②、规划对土地供给的影响,会导致土地投机现象的增多。 ③、由于规划方案造成的区位影响,还会对个别地块的价格发生影响。

地租理论

1.2.1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 (1)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威廉·配第,他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地租是土地的恩赐,而不是劳动的产物。 亚当·斯密则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三大阶级: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正如利息是资本的收入、工资是劳动的收入一样,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从本质上看,土地是地主的资本,地租是土地资本所带来的利息。马克思也肯定了这种观点,指出:“斯密正确地下定义说,地租是‘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但情况不是这样,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不仅存在于超额利润中,还存在于土地的素质之中。 从表面上看,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只有级差地租。因为其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说明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即商品的交换价值。李嘉图认为,那些通过人类的劳动就可以增加其数量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该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劳动量。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是按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比例进行的。在参与交换的商品中,还应该包括农产品。 李嘉图认为,农产品的价值是由耕种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以谷物为例,所有的谷物都是按用于谷物生产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比例进行交换的。他同时还认为,最劣等土地没有绝对地租。由于最劣等土地既没有级差地租,也没有绝对地租,所以农产品的价值量可以用在其上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工资和利润加以计算。 因此如果最劣等土地有绝对地租,那么每块土地的地租量将因绝对地租可多可少而成为不确定的。这样一来,要确定农产品的价值,首先要建立一个关于绝对地租是如何决定的理论,这显然是极其困难的。为了使农产品以及含有地租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具有确定性,李嘉图只能让绝对地租等于零,从而使各种商品中的地租含量可以唯一确定。 (2)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以马歇尔(A.Marshall)、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在新古典经济学家们看来,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尽管地租是因为使用了土地而给予的支付,但它还与土地这个生产要素的一大特性相关联一—即土地的供给是非弹性的。 使用土地的报酬只是商业租金(commercialrent),它包含两种成分:转移收入(transferearnings)和经济租金(eeonomierent)。前者是对地力消耗的补偿,后者则是一种反映土地稀有价值的支付,土地供给弹性与地租构成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当土地是大量的,供给完全弹性时(如新开发的城镇),则商业租金完成由转移收入组成,经济租金可以忽略不计。 当土地是有限的,供给有一定弹性时(如城市郊区),则经济租金与转移收入同时存在,二者的比例关系取决于供给弹性的大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土地供给弹性越小,则经济租金比例越高;反之亦然。 当土地是短缺的,供给完全非弹性时(如城市中心),则商业租金完全由经济租金组成,转移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新古典经济学还认为,地租实际上是一种分配工具,总是把土地分配给了出价最高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