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

壮锦
壮锦

壮锦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

我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纺纶”的出现,可见织布是古人最早的发明创造之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是谁看到了自然界的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后突发奇想,把织布用的线染成各种自然界常见的颜色,然后织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布,于是真正意义上的锦便诞生了,从此也拉开了华夏文明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

壮锦是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捻的丝线作彩纬织入起花,再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经线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千年的聪明智慧与审美情趣,它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解放后又改称为壮。所以在解放以前民间称壮锦为“土锦”、“僮锦”、解放后才叫壮锦,由于织物质地厚实、花纹漂亮,所以也被称为“绒花被”,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被面、背包、台布等。

为了寻找这项古老的技艺,摄制组来到了广西,找到了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慧军所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壮锦发源地之一的忻城县。

忻城,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壮锦的发源地之一,壮锦在这里曾经辉煌一时,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这样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曾经作为贡品的壮锦如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摄制组在忻城县采访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还有壮锦的存在。

最后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我们找到原忻城县壮锦厂厂长蒙如君。

从蒙如君那里我们了解到,自从壮锦厂倒闭以后,原壮锦厂的职工大部分都出门打工了,剩余在家的也都不从事壮锦织造了,现在整个忻城县只有五六个人还在零星地做着,但是岁数都很大了,当蒙如君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为了不影响家里人的生活,摄制组把拍摄地点放在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土司衙门里,在这里,我们终于目睹到了壮锦这项古老的织锦技艺。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对织锦人极大的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

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一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综线牵引,来回往复,便会织出美丽的壮锦,在明清时期壮锦一直作为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品而扬名全国,所以壮锦在历史上便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锦,也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锦。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这里的手工织机就是指“竹笼土织机”。

用竹笼起花,是壮锦织机最大的特点,它把挑花结本和上机织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壮锦的经线是穿在一根木棒上、织的时候与身体连在一起,也就是说身体就是织机的一部分,只有达到人机合一,才能织出美丽的壮锦。

在历史上,壮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锦也明显受到汉锦的影响,特别是蜀锦对壮锦的影响最大,这在壮锦织机上就能看得出来,它既吸收了蜀锦挑花结本绝技,又保留了少数民族锦所特有的那种通经断纬随心所欲变化色彩的特点。

《广西通志》载:“土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壮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她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原始的单色棉线发展到五颜六色的各种丝线,在材料的变化上就能看出壮族人民追求美的足迹。

壮锦是采用没有捻度、上过浆的棉线为经线,而且经线是保持原有的自然色,纬线是采用经过炼染加工的彩色棉线或者丝线,一般要比经线粗。

壮锦的材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材料的改进使壮锦在质量和美观程度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也使壮锦从传统的日用品上升到艺术品的境界,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在我国传统的织锦中,都少不了打纬的工具,它们外形上虽然有一定的区别,名字也会不同,但是作用都是一样的,壮锦里面打纬的工具叫纺线车,他们的工作原理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制作梭子中间的纡子。

首先把准备好的棉线放到线架上,再把准备好的纡子放到摇车里,然后把线的一端穿在纡子上,一手摇线车,转动纡子,一手走绞,用手捻住棉线,控制方向,使制作出来的纡子像杏核一样,两头细中间鼓。

传统的牵经一般都是在一块空地上进行,先把几根木桩分两组钉在空地上,中间的距离要保持心中有数,以便于算出经线的长度。

把准备好的经线放在牵经板上,找出线头然后根据每次织造尺寸大小,把经线根数牵出来,牵经线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在开头的地方要留出一个八字的交叉口,为以后装机的时候能够分清上下经面。

如果要织一幅60厘米的作品,那么经线便要牵到30—50米之间,都要比实际的作品长度要长的很多,每次牵多少根线熟练的艺人都记得很清楚,一般经面上1厘米要30根经线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要织一幅宽35厘米的作品就要牵1050根经线才可以,长度可以自己控制。

牵经线是织前准备的一个重要步骤,一般两个人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够完成一副长30米、宽35厘米左右的经线,费时费力,牵经就是把棉纱一条条地纵向紧密排列,并且要分成上下两层,形成开口,牵经的目的就是确定经线的长度和宽度。

把需要的经线长度和根数牵出来后,先整理经面,再用竹筘把牵好的经线捋顺,穿筘是为了区分上下纱排列有序不乱,方便下一步的装机。穿筘要求不高,没有漏筘和重筘的现象就不会影响工作。

穿筘结束后还要把经线卷在卷经筒上,卷的时候注意不要把经线弄乱,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经线卷完后就可以装机。

装机就是把牵好的经线装到织机上,并分出上下经面,然后在经线上穿提花线、穿筘、装联动装置。

首先把卷经筒放置在织机的前端,把经线一头栓到已经绑在腰上的棍子上,经线绑好后,就可以穿提花线了。

穿提花线所用的白色丝线称为“扦线”。扦线是和经线连接在一起的,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在织造过程中提拉下面的经线,二是为了方便过花,

首先将牵线搭到竹笼上,然后将每一根经线对应一根扦线穿过去,穿的过程中顺序不能打乱,一共有1050条经线就要穿1050条扦线。

这是一个既要细心又有耐心的工作,经线非常细密,操作起来非常繁琐。穿好经线后就可以把仟线收紧了。

仟线全部穿好后,工人师傅还要在线头处穿筘(kou四声),这里的竹筘和前面卷经时的穿筘是一样的,先将拴好的经线解开,利用上面有勾子的铁片将线从竹筘的孔隙中穿过,穿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重筘,不能漏筘,同时也不能将经线的位置打乱,以免影响以后的织锦工作,这个竹筘不但清晰的将每根线分开,还是织锦时用来拍打纬线的工具。

装机最主要的就是分经面,它是先用一根线把经面分为上下两层,在把分开上下两排的经线用类似8字的手法分别通过翻头结在翻头木片上,这样上下两排经线交叉着就可以形成开口。

传统的壮锦图案来自壮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与想象,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的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纹样,壮族妇女采用艺术的手法,将本民族崇拜的日月星辰、祥禽瑞兽或奇花异草巧妙地编织于织锦上,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壮锦图案纹样造型概括简练、朴实大方,在形式上主要有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装饰纹样三种。

在内容题材上,聪明勤劳的壮锦艺人擅长以仪态万千的大自然为丰富的创作源泉,将他们生活中所看见的鱼、鸟、兽、虫、花草树木等经过提炼加工,设计成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图案,然后再织入美丽的锦缎中,以反映壮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意匠之作是根据设计好的图案要求,在意匠纸上将画好的图案横向、纵向放大,设计排列并且按纹样进行着色,使它成为可以在竹笼上进行编织的完整单元图案,意匠之作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挑花结本做参考,因为在意匠纸上,每一个空格和每一条线都代表固定的线数。

画意匠的时候要注意把要显花的纹样用鲜艳的颜色画出来,颜色与颜色间要对比强烈,有层次感。

着色的过程也是初步给织锦配色的过程,当然这个配色只是初步的配色,它主要是为了方便下面的挑花结本,民间织锦艺人在织造的过程中很多都不按照意匠纸上的颜色进行织造,他们都会单独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配色。

壮锦的配色和其他传统的汉锦配色有很大区别,它是拿着画好意匠纸进行二次配色,也可以说是二次创作。

传说宋代有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叫达尼妹,她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的露珠,附着在蜘蛛网上闪烁着异彩,便从中得到启示,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描摹纺织。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蕴含了壮族老百姓对美得企盼和对自然的感悟,可以说壮锦的配色是壮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理解的高度概括,她们把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颜色织入壮锦中。

“红配绿,看不俗”是壮锦艺人对壮锦用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他们一般不受大自然色彩的束缚,用色大胆,不拘一格,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喜欢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调综合概括、提炼、夸张,甚至变色等,以加强图案的装饰效果,使要表现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整个画面更加活泼靓丽。

总之,一幅壮锦,艺人们常常喜欢用几种颜色甚至十几种颜色搭配编织,一种图案不同的艺人织出来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是因为壮锦艺人在织造过程中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融入到了织锦中,使漂亮的织锦在内涵上又多了一层亲切的人文气息。

“凡花必先挑而后织,花有本,挑有式,织有法”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关于织锦这样记载。意思是说,要想织锦就必须先挑花结本,并且挑花和织造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和规律,挑花结本是中国提花织物最原始的方法。

壮锦是我给少数民族锦中唯一一个需要挑花结本的锦,它是直接在织机的上进行挑花,花本也直接结在竹笼上,并且挑和织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壮锦图案大部分都是连续纹样,所以只需挑出一个完整的图案,后面的就可以利用竹笼伤的花纹不断循环的原理进行挑织,而不需要二次挑花,通俗点说,挑花就是设计一个程序,后面织造都是按照这个程序来完成的,挑花结本是壮锦最核心的技艺。

挑花前,首先在平整的经面上织上几梭通经通纬的平纹,这样做是为了固定经面,挑花时根据事先画好的意匠稿用挑花尺挑起需要的经线,而这个挑花尺所处的位置就是代表意匠纸上一横条方格的位置,也是织锦过程中的一条纬线,在操作的时候工人要不断参照“意匠”,需要用纬线进行图案组合的时候就用挑花尺将经线挑上来,没有图案地方的经线压下去。

挑好后,可以利用较粗的竹筒将线更清晰的挑起,把挑花尺放在竹筒的前面,然后用力划过经线,没有被挑起的经线上的仟线就随着挑花尺移到了后面,和经线紧密连接的仟线就轻而易举的被找到,将这些仟线整理好,然后用花签从这些仟线中穿过,并固定在竹笼上,这样织锦的一梭花纹就弄好了,然后将整个图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挑花,等这个图案全部挑到竹笼上以后,就可以按照竹笼上的花纹进行循环挑织了。

壮锦的制造是一个繁琐并且复杂的过程,它的织造方法、原理和其他丝织、棉织等织物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样要经过送经、开口、投梭、打纬等过程,但在具体操作上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壮锦织造是在平纹布底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线编织出各种花纹,花纹的结构一般分为三梭完成。

第一梭是织花纬,具体是左脚踩竹笼踏板,抬起竹笼,提起不显花部位的经线,按照花纹的要求,用手分段引入各种色纬,用竹筘打紧,并抬起左脚,让竹笼下沉,用手取下取下竹笼上的起花竹签移放于竹笼上。

第二梭和第一梭方向正好相反。

第三梭是织平纹纬,右脚踩棕片踏板,提起棕片摇臂,带动棕片和底层经线上升,用手按压纱杆,形成梭口,用梭子引地纬穿过开口,并用竹筘打紧,这一梭也叫暗纬,作用是加强经纬线的精密度,是织物显得更加厚实。

因为传统壮锦的纹样大部分都是连续和对称的,所以花笼上的花竹按顺着织完后,也可以逆着织,这样才能形成对称的花纹,因此,在织造过程,花笼走向是随着花竹的走向转的,如果是不对称的图案,花竹只能按一个方向织。

另外,壮锦的编织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在织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挑花尺分经面的时候,要把线扫干净,不能留下多余的经线,以免破坏整个花纹。

还要注意花笼上花竹顺序不能打乱,要按照花竹的排列依次取下。

壮锦织造是人与织机相互配合、协调的过程,只有配合好了才能随心所欲织造自己喜欢的花纹。

壮锦的起源与发展,经过了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与创新过程。它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随着壮民族的不断发展而传承下来,并不断地发展创新。

壮锦精巧的编织工艺,绚丽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内涵丰富深刻的图案,是壮族妇女心灵手巧和富于创造的结晶,凝聚着壮族妇女的聪明智慧和深厚情感,铭刻着壮族历史发展的印记,储存着壮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信息与历史记忆。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发展了近千年的壮锦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只有在广西的宾阳、忻城、靖西等县还在小规模的制作,并且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看到这种情况,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所长和同事们都很难过,他们有着这样的想法。

于是刘所长找到蒙如君和几个老艺人商量这件事,当听到要恢复忻城壮锦的时候,蒙如君的心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说现在对蒙如君来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的话?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学会织锦,并把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壮锦纹样的创作 教案

壮锦纹样的创作 指导老师:蓝学会 授课年级:初中2年级 授课老师:黄国彬 08美教1班学号:20084010013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壮锦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壮锦的创作方法。 结合欣赏壮锦的纹样,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壮锦纹样的组成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 壮锦2~3块。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壮锦。绘制步骤分解图。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 导入新课: 出示壮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壮锦),那么这些壮锦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壮锦的创作》 1、概念: 壮锦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纹样,又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2、意义:(出示壮锦) 我们壮族的祖先创造了壮锦的纹样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也多用与壮锦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壮锦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壮锦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壮锦纹样的方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方式绘制的壮锦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方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方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方式。 注意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壮锦。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第15课壮锦图案

(1)几何纹样是以点、线、面组成的方格、三角、八角、菱形、圆形、多边形等有规则的图纹,包括以这些图纹为基本单位,经往复、重叠、交错处理后形成的各种形体。一般以抽象型为主,也有和自然物象配合成纹者,是传统织绣中最常用的纹饰之一。壮锦中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有:勾连云纹、雷纹、方格纹、水波纹、编织纹、同心圆纹、羽状纹、弦纹等。 (2)艺术字纹样。壮锦常见的艺术字纹样有:寿字纹、字纹、字纹、回字纹、井字纹、田字纹、王字纹、山字纹等。在壮锦图案纹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纹是字纹。字纹本来是一种符咒,被视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后被印度佛教用作标志,常装饰于佛像胸部,梵文的意思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如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的“字菊花纹壮锦” (3)植物纹样。壮锦常见的植物纹样有:稻穗纹、树纹、桂花纹、菊花纹、梅花纹、荷花纹、八角花纹等等。这些植物花卉纹既有具象的图案构成,也有抽象的显示,都反映了壮族人的一种信仰与审美观念。 (4)动物纹样。壮锦常见的动物纹样有:凤纹、龙纹、狮子纹、虎纹、燕纹、鸟纹、鸡纹、蝴蝶纹、鱼纹、蛙纹等等。在壮族民间有一句关于壮锦的俗语“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就能很好地阐述了凤凰在壮锦中的重要性。凤凰是壮族及其先民崇拜的一种吉祥物。 (5)主题性纹样。壮锦图案在壮家人编织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以单一纹样出现的,更多的时候是几种纹样汇合,组成一个主题性的纹样以表达壮家人的情感文化,因此可称之为“主题性纹样”。壮锦的主题性纹样主要有:蝶恋花、鱼戏莲、凤穿牡丹、狮子滚球、双龙戏珠、刘三姐与阿牛哥、芦笙踩堂、花山壁画、香港回归、世博会盛会、民族大团结,等等。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复合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平纹上织二方或是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第二种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搭配上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第三种是将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纹结合,编织成繁密而富于节奏感的复合几何图案;第四一种是根据定制的需要所进行的主题设计的适合纹样,也叫单独纹样。这种纹样没有用几何纹作为骨络,而是按照一定的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感进行设计。

尼龙6染色工艺探讨

题目: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工艺探讨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工艺流程,主要探讨了尼龙6织物的染色机理,染色工艺,染色疵病及解决方案等,得到了尼龙6织物染色需要选择适宜的初染温度、升温速率、pH值、助剂用量等工艺条件才能使尼龙6织物上染率达到85%以上的结论。 关键词:尼龙6;酸性染料;染色工艺

目录 1简介 (1) 2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1) 3酸性染料的选用 (2) 4染色方法分析 (2) 5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工艺 (2) 5.1材料 (2) 5.2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3) 5.3工艺条件分析 (3) 5.4工艺处方 (3) 5.5工艺实例 (4) 5.6助剂的选用及作用 (5) 6染色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6) 7常见的染色疵病及解决方案 (6) 7.1染色疵病 (6) 7.2解决方案 (7) 8结论 (8) 参考文献 (8)

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工艺探讨 1简介 尼龙6是大分子主链上含有特征结构酰胺键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它的染色性能类似于羊毛。具有优异的强力、耐磨性及手感柔软、质感轻盈等良好的服用性能,在合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锦纶织物的回潮率较高,达4.5%~7%。其穿着舒适,且锦纶织物较轻,以该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面料做登山服、运动服、泳衣等服装衣料有轻装舒适感。尤其是近年来锦纶超细纤维的发展,使原料本身的档次大大的提高。 尼龙6织物一般用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及中性染料进行染色。对尼龙6织物的染色来说,酸性染料由于通过强的离子键或静电引力作用与尼龙6末端胺基结合而获得具有优良色牢度的鲜艳色泽,从而成为尼龙6织物染色的首选染料。本文从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入手,研究其影响尼龙6织物染色性能的工艺因素,改善织物上染率和减少疵病的出现。 2尼龙6织物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酸性染料对尼龙6织物的染色机理基本上与羊毛染色相同。尼龙6的羧基含量高于氨基含量,尼龙等电点时pH值为5-6,在等电点以下染色时,染料主要以离子键固着在纤维的端胺基上,且酸性染料在尼龙6上的饱和值与端胺基的含量基本相符。当pH值降至2.5以下时,纤维的酰胺基开始吸附质子,产生超当量吸附。在pH值很低的条件下染色,会促使尼龙6织物降解。在尼龙6的等电点pH值以上染色时,染料靠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引力吸附在纤维上。酸性染料对尼龙6纤维的上染,主要是染料阴离子与尼龙6酸离子化的端胺基发生离子键合。尼龙6织物常用弱酸性染料染色,实际染色pH值在4-6之间。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壮锦图案广西版

第八课壮锦图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北内涵,感受壮t 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率 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昀图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裣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2、欣赏导入教学。 可先从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利用多捃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壮锦图案,引导学生从壮锦的历史发展,壮锦的币类,壮锦的用途,壮锦图案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纹样构成元素等多角度宴行欣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进入审美的情境中,引发对壮锦图案学习与探索的愿望。 3、知识讲授。 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知识讲授应配以图案分析进行,以增强教害的形象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种几何纹结合穿插构成的复合几何图案等多种样式。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组织原理和设计方法,可简要讲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4、学生讨论对壮锦图案不同样式及其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的认识。 5、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教师可首先展示自己设计装饰的小物品,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再结合课前绘制的图案绘制步骤图进行讲解,形象直观,可提高教学效率,也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6、学生作业:临摹一幅壮锦图案。 学生用几何纸或图画纸(图画纸需画上几何纸一样的小格子),选择本课中一幅壮锦图案认真临摹。 临摹步骤: a.用铅笔在几何纸上(或画上小格子的图画纸)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b.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 c.调整,完成。 7、教师指导,师生互动。 8、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导人新课。 结合壮锦图案欣赏,采用提问式,复习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色彩配色特点、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绘制过程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做作业。 作业要求: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成原理,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学生可按上节课的绘制方法进行作业的设计制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做作业,师生互动。 3、作业展示,师生观摩,学生交流互评。 4、教师课堂小结。 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将设计的图案装饰一件生活小用品,或制作一件壮锦装饰品。

传统壮锦染色工艺研究

传统壮锦染色工艺研究 摘要:壮族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是壮族人民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加工提取色素,在棉布上或棉线上进行浸染,这是壮族人民悠久的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手工技术,也是壮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为了使传统手工艺术能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保存下来,首先是完整的记录保留下天然植物和矿物的色素提取工艺和染色工艺。 关键词:取色立缸入染煮染蒸染 1.绪论 云南富宁地区的传统壮锦染色是当地壮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的染色工艺,是壮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壮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在,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年轻人宁愿在街上买现成的衣服和漂亮的布料,也不想学习传统纺织和染色技术,而老一代艺人又不断逝去,传统技艺正在快速消失。 自古以来壮锦染色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天然原料加工的染料染成的。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相比化工染料而言,天然染料无疑更环保、健康,传统染色工艺就越显宝贵和重要。现把云南富宁地区壮族传统的取色、染色工艺记录下来,希望能及时保存这珍贵的民间织锦染色经验。 云南富宁地区传统壮锦染色染料有:植物染料(染蓝色、黑色、黄色、红色)、矿物染料(朱砂、赭石)、动物染料(染黑),动物染料的取色和染色方法现已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2.植物原料取色与染色 2.1.蓝、黑色染料的取色和染色方法 2.1.1蓝、黑色原料 木蓝(图1) 木蓝(木兰)又叫槐蓝,一年生的豆科植物,长高1米左右,细根(一般有筷子粗细)、羽状复叶且细小而单薄,6、7月份开花,花是紫红色或紫色,花谢后接着长

出荚果线状圆柱形,该植物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生长在较肥沃的地方,属于喜阳植物。木蓝无毒既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作药用。主要产地:广西。

壮锦

壮锦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 我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纺纶”的出现,可见织布是古人最早的发明创造之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是谁看到了自然界的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后突发奇想,把织布用的线染成各种自然界常见的颜色,然后织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布,于是真正意义上的锦便诞生了,从此也拉开了华夏文明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 壮锦是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捻的丝线作彩纬织入起花,再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经线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千年的聪明智慧与审美情趣,它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解放后又改称为壮。所以在解放以前民间称壮锦为“土锦”、“僮锦”、解放后才叫壮锦,由于织物质地厚实、花纹漂亮,所以也被称为“绒花被”,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被面、背包、台布等。 为了寻找这项古老的技艺,摄制组来到了广西,找到了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慧军所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壮锦发源地之一的忻城县。 忻城,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壮锦的发源地之一,壮锦在这里曾经辉煌一时,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这样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曾经作为贡品的壮锦如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摄制组在忻城县采访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还有壮锦的存在。 最后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我们找到原忻城县壮锦厂厂长蒙如君。 从蒙如君那里我们了解到,自从壮锦厂倒闭以后,原壮锦厂的职工大部分都出门打工了,剩余在家的也都不从事壮锦织造了,现在整个忻城县只有五六个人还在零星地做着,但是岁数都很大了,当蒙如君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为了不影响家里人的生活,摄制组把拍摄地点放在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土司衙门里,在这里,我们终于目睹到了壮锦这项古老的织锦技艺。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对织锦人极大的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 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一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综线牵引,来回往复,便会织出美丽的壮锦,在明清时期壮锦一直作为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品而扬名全国,所以壮锦在历史上便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锦,也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锦。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这里的手工织机就是指“竹笼土织机”。 用竹笼起花,是壮锦织机最大的特点,它把挑花结本和上机织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壮锦的经线是穿在一根木棒上、织的时候与身体连在一起,也就是说身体就是织机的一部分,只有达到人机合一,才能织出美丽的壮锦。 在历史上,壮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锦也明显受到汉锦的影响,特别是蜀锦对壮锦的影响最大,这在壮锦织机上就能看得出来,它既吸收了蜀锦挑花结本绝技,又保留了少数民族锦所特有的那种通经断纬随心所欲变化色彩的特点。 《广西通志》载:“土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壮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她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原始的单色棉线发展到五颜六色的各种丝线,在材料的变化上就能看出壮族人民追求美的足迹。 壮锦是采用没有捻度、上过浆的棉线为经线,而且经线是保持原有的自然色,纬线是采用经过炼染加工的彩色棉线或者丝线,一般要比经线粗。

宋锦传统工艺染色一天然染色

宋锦传统工艺染色一天然染色 我国传统的多彩色织提花丝织物——锦类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对锦织的描述有“织彩为文”“其价如金”“惟尊者得服之”等名句,可见织锦在古代之珍贵。织锦类产品,尤以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最为著名,合称三大名锦。“锦”是一种高级丝织品,苏州出产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其织造工艺考究,经丝有面经和底经两重,故又称“重锦”。“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是指经纬丝无捻或加弱捻,采用先染后织,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色彩多于三色。 宋锦最大的特色是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 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主要分匣锦、大锦及小锦三类。大锦是宋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它的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 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 苏州宋锦有“锦绣之冠”的美称 “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宋锦,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著名织锦,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时代,相传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开始盛行,并很快发展,不仅成为衣着服饰品的面料,还用作书画装裱和帷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清两代,随着苏州织造业的兴旺发展,宋锦生产相沿不衰,进入繁盛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宋锦的品种有40多种,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4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其中的重锦则是最贵重的宋锦品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片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用图案有植物花卉纹、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廷、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及巨幅挂轴等。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2米宽的独幅纹样中有27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佛像,还有宫殿巍峨,宝池树石,祥云缭绕,奇花异鸟,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艺术技巧(见下图)。细锦在原料选用、纬线重数等方面要比重锦简单一些,近代开始采用蚕丝与人造丝交织以降低成

传统印染工艺与现代印染技术

摘要:随着现在机械化大发展,现代印染技术蓬勃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布料的需求。但是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在当下日益盛行,传统印染工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对传统印染工艺、现代印染技术进行分析,探究二者结合发展的意义,为当前的印染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印染工艺;传统印染工艺;现代印染技术 前言 在我国,传统印染工艺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的过程中汇聚了各朝各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实用价值。随着工业手段的发展及人们对印染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现代印染技术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撼动着传统印染工艺在印染市场的地位。但是现代印染工艺同样也存在比不上传统印染工艺的地方,如何结合二者优势成为当前印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传统印染工艺 1.1传统印染工艺的发展 印染是一种对布料进行加工的方式,包括染色、印花、洗水等工艺流程。印染技术始源于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的布料,颜色单一。商周时期设有专门的官职专门管理布料染色,染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染出多种颜色的布料。发展到汉代,印染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颜色种类更度,图案、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传统印染工艺在我国具有丰富、悠久的历史,其发源于民间手工艺人,结合了我国广大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传统印染工艺对人工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是一种产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同时也受到印染工具、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制约,因而在大范围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在依靠人力的古代社会,传统印染工艺占据主导地位直至在近现代印染技术的冲击之下其主导地位才发生了转变。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追溯、对自然的渴望,传统印染工艺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2传统印染工艺的特点 与现代印染技术相比,传统印染工艺存在劳动强度大,颜色、样式单调等不利的因素,在现在市场中相对滞后。但是在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等方面也具有现代印染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传统印染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情感的传承。从传统印染产品的图样、工艺中能够感受到具有民族特色及小作坊特色。印染图案通常为荷花、牡丹、竹子及瑞兽等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同时图案以对称原则为主,凸显了传统印染产品的简洁、整齐。其次,传统印染工艺将植物纤维、植物的汁液、矿物质等作为生产的原材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传统印染的原材料取材于自然,具有清新、淳朴、自然特点,同时也是受到当下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最后,印染工艺的传承性。传统的印染工艺注重传承性,通常为小作坊工艺。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传承给新工人,同时各个地域、各个作坊的工艺又有其不同点,由此具有不同时代、地域及个人特色。在研究文化传承、民族特色方面,传统印染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现代印染技术 2.1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发展,机械广泛用于纺织印染,现代印染技术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布料的需求量,同时也冲击着传统印染工艺的地位。而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印染企业纷纷参与市场,为抢占市场份额,现代企业纷纷对印染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印染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样式更多、颜色更多、质量更佳的产品价值。同时在印染材料、工具、工艺等方面也发生了转变,材料更多、工具更为精细,工艺更为简单,因而现在印染技术对于人力的依赖性降低,极大解放了劳动力。与传统印染产品相比,现代印染技术生产的

《壮锦图案》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壮锦图案》教案 教材分析: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 1、欣赏

壮锦资料

壮锦起源的故事 壮锦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壮锦就成为朝廷贡品。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8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出了一个织布能手——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纹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苦思冥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日出,整整一夜还是没想出来。 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 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小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地区流传开来。 一幅壮锦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的壮族老妈妈。老妈妈是织壮锦的能手,有一天她织出了一幅连神仙看了都会赞叹的壮锦,上面有山水、房屋、花园、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

还有鸡鸭牛羊……忽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了东方的天边,原来是东边太阳山的红衣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很着急,先后派大儿子、二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借助大石马的力量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拿了自家壮锦回到老妈妈身边。 老妈妈高兴的打开壮锦,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让老三没想到的是,壮锦里还走出一位红衣仙女。原来是红衣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画像,被老三带回家中。后来,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壮锦简介 壮锦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龙州等县。壮锦起源于宋代,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彩色丝线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手工精制而成,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佳丽厚重,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是壮人居家生活必备之物。

染色工艺介绍

染色工艺介绍 高温褐染法 ·染色条件和配方A:分散染料 B:醋酸:醋酸钠 调节PH=5-5.5 ·染色浴比4:40 ·染色温度:130°C ·染色时间:45分钟·后处理: 2g/L 保险粉 3ml/L 液碱(38°Be') 温度:70-80°C 时间:20分钟 清洗 干燥热熔染色法 第一步:浸轧-预烘·轧染液 xg/L 分散染料 2g/L 海藻酸钠 ·轧液率:60% ·预烘温度:70-90°C 第二步:热熔固色 ·温度范围:190-220°C ·时间:90秒 第三步:后处理 ·水洗 ·按规定方法还原清洗·洗涤 ·干燥 产品名称强度索引号PH范围色样包装 分散黄6GFS 200% Y114 3-7 25KG纸箱分散黄E-3GL 200% Y64 3-8 25KG纸箱分散黄E-3G 200% Y54 3-9 25KG纸箱分散黄C-4G 200% Y211 3-7 25KG纸箱分散嫩黄H-4GL 100% Y134 3-6 25KG纸箱

分散嫩黄SE-4GL 100% - 3-6 25KG纸箱分散金黄SE-3R 200% - 3-6 25KG纸箱分散黄C-5G 200% Y119 3-6 25KG纸箱分散金黄E-3RL 100% Y23 3-9 25KG纸箱分散金黄SE-RL 300% - 3-7 25KG纸箱产品名称强度索引号PH范围色样包装分散橙REL 200% O61 4-9 25KG纸箱分散橙S-2RL 200% O76 4-9 25KG纸箱分散橙R-SF 200% O73 3-9 25KG纸箱 分散黄 S-3RFL 200% O44 3-9 25KG纸箱棕 分散橙F3R 200% O25 3-9 25KG纸箱

陈秋婷壮锦图案简案

【课程题目】:《壮锦图案》 【教材版本】:桂教版 【课程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35 分钟)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授课教师】:陈秋婷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桂教版小学美术课程六年级第8课《壮锦图案》,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分目标。壮锦是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壮锦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图案别致,色彩绚丽,手工精巧,是壮族文化的生动体现。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壮锦的民族特色和功能价值,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开展发散性思维,尝试设计出既具有壮锦风格又不失个性的图案。同时培养他们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生分析】: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分目标。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维创新意识已经逐渐打开,想法比较天马行空,也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好奇心很强,表现欲望非常强烈,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教师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想法和动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的 形式美,培养学生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优秀作品的审美能力。 2、技能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懂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纹样的组织构成,风格特点以及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材料设计出有创造性的壮锦风格图案 【教学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绣有壮锦图案的坐垫、吉祥物、挂袋等实物。 学具:铅笔、橡皮、几何纸(白纸)、彩色笔等着色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问好 讲述壮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

染色工艺

中国·盛宇集团 湖北省嘉鱼县盛宇染织有限公司 染 色 工 艺 操 作 流 程

二零零九年三月九日 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染色操作工应积极配合技术员的工作,服从领导安排,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工艺要求操作,抱着对自己对他人,对公司负责的态度,和盛宇公司共同进步。工艺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工艺的严格执行,经公司领导和车间领导研究,特制定以下工艺管理制度: 1.车间领导、染色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都有权利和义务对违反工艺的操作进行指出和纠正,这样,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对公司是一个进步。 2.对于违反工艺的操作,每发现一次,报于车间,扣除操作员工本人工资50元,第二次扣款100元,第三次交由厂部处理。 3.违反工艺,经多次教育仍我行我素的,劝其退岗。 4.因违反工艺操作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使公司蒙受巨额经济损失的,操作者本人应按公司的规定进行赔偿。 5.故意违反工艺,对公司抱有对立情绪,一经发现予以清退。破坏生产,给公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 6.积极参与工艺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改进工艺,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员工,公司予以表彰和奖励。

染化料称量室 一、染化料的贮存和保管 1、染化料应按说明书的说明进行贮存和保管,一般应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应密封保存的,在用完以后一定要密封,以防止染化料的回潮、水解、变质、失效、挥发。 2、在称量用的器具在称量前一定要干净,避免染化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3、不同的染化料应分类、分批存放,以免混淆错乱。 二、染化料的称量 1、染化料的称量应先用恰当的称量衡器,尽量的减少生产上的误差,如:5公斤以上的染料要在磅称上称量;500克-5公斤之间的染料在托盘上称;500克以下的染料应在天平上称。 2、称料时一定要核对工艺单上的染化料名称和数量,千万不能错称、漏称、误称。 3、称量时一定要准确,在称量器具达到平衡时方可读数。 4、不同的染化料应分开称量,不能累加。

桂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壮锦图案》教案

《壮锦图案》教案 教材分析: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 1、欣赏

黑色珍珠的染色工艺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黑色珍珠的染色工艺技术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材072(10072933)马丽君 摘要:本文为珍珠改色研究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介绍了论文工作的研究背景,参考综述,和实验设计路线以及安排。采用有机染料做染色剂来进行珍珠染色,通过材料组成的设计与温度制度等,研究珍珠染色工艺和染色机理。 关键词:珍珠,染色,化学染色,拉曼光谱 1 研究背景 珍珠是一种珍贵的有机宝石,其价值取决于珍珠的颜色、光泽、大小、圆度、和形状,其中颜色和光泽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珠光明亮、光彩照人为上品,黑色、金色、玫瑰色等色泽艳丽的珍珠最受推崇。珍珠通常可分为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养殖珍珠。养殖珍珠颜色比较单一,以浅黄珠为主。而且由于受产地、水质、水温、光线和育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珍珠个体往往存在光泽、颜色差异,常常产生光暗、色差、黑斑、瑕疵等缺陷。所以,养殖场生产出来的原珠中90%以上都不能直接用来制作首饰或其它装饰品,而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改进其颜色和光泽达到宝石级商品的要求。 染色是一种重要的珍珠优化处理方法,本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对外封锁,每年用珍珠换得外汇达3亿多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规模小、技术也相对落后,使得我国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质次价廉,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再则,国内外已有工艺生产出的染色珍珠还存在颜色稳定性差、易褪色,光泽易被侵蚀破坏等问题,染色珍珠在佩戴一定时间后会发生褪色,变得黯然无光。 显然,如果能通过对染色珍珠进行表面抗紫外和抗腐蚀处理,并最终获得高性能优质珍珠,将是目前解决染色所存在问题的关键。考虑到珍珠主要由角质蛋白及文石组成,表面改性处理必须防止角质蛋白遇高温发生变性,因而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又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和保持较好表面光泽度的珍珠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就有望在高性能染色珍珠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因而,自主开发优质彩色珍珠制备技术迫在眉睫。 另外,因为黑色珍珠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对那些颜色霉暗、难漂白的珍珠通过辐照处理变成较深的颜色或黑色,以增加其价值。 近两年来市场上黑珍珠逐渐走俏,与此同时其价格也相差悬殊,有几千上万元一颗的黑珍珠,也有十元一串的黑珍珠、不仅消费者疑惑,就是业者也感到市场紊乱。严格地讲,黑珍珠应分为天然(野生)黑珍珠、海水养殖黑珍珠、染色黑珍珠、辐照改色黑珍珠及涂膜的染色黑珍珠和仿黑珍珠,因而其价格的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浅析广西壮锦图案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广西壮锦图案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郭伟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广西南宁530000)摘要:壮锦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纹样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独具民族特色的的织锦纹样之一,产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以往的壮族民间织锦纹样多存在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衣服边角饰等。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以及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在包装设计中,壮锦纹样作为一种特定的,体现广西当地特色与民俗风情的文化符号,让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造福于广西本土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创新。本文将从壮锦基础样式分析, 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对壮锦纹样在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展望。关键词:壮锦元素; 包装设计;图纹样式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5-0100-01 作者简介:郭伟(1997.01-),男,汉族,河南焦作人,本科生,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1壮锦图案元素的艺术审美 壮锦纹样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历史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织锦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壮锦因精工细做、图案别致、 色彩绚丽、结实耐用而被作为贡品入贡朝廷并远销内地, 最终进而跃居我国四大名锦之一。 传统的壮锦纹样有数十种之多, 常见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 同心圆纹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蝶恋花、狮子滚球、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多来自壮族 人对大自然的观察、 感悟与想象,素材多选自于生活中的可见之物与象征吉祥寓意的 花纹。壮锦图案纹样形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自然纹样的动 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 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 方圆穿插,编织成复合的几何图案。在颜色的使用上, 壮锦多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花, 浓艳粗犷,生意盎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壮锦纹样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一种物化形式,其承载的文化寓意远超其实用功能和价值。 2壮锦图案元素在当代包装设 计的应用现状 壮锦元素因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当代包装设计中常常被设计者赋予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以传统图案元素的表现形 式来突出现代包装设计的 “意味”。在当代包装设计素材应用中, 壮锦纹样常被作为广西本土化包装设计的首选。 由于其独具地域特色和辨识度,加上特定的文化内涵,在无形之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广告作 用。很多情况下可以无需通过介绍,人们便 可以从包装的纹样和表现中了解商品, 并决定最终是否选择购买。 所以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壮锦图案元素在广西本土产品的包 装设计素材选择中被广泛的运用和认可。 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展现了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有的直接运用传统图形置入包装的板式设 计中,以传统图形支撑设计文化内涵; 有的将传统器物上复杂的装饰纹样化繁为简,弱 化细节来强调包装主体; 有的将单一的壮锦图形元素来进行叠加重复, 来强化某一纹样的视觉效果;或强化色彩在包装的形式来激发人们的视觉心理效应。 3壮锦图案元素在未来包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包装的视觉传达表现手法中, 信息可视性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条件,即依靠视觉信息符号来向人们传达信息。而图案则是视觉 传达的最主要元素之一, 对于图案的正确运用必须相对谨慎。壮锦纹样在包装设计的运用上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这是由壮锦纹样本身属性所决定的。 3.1优势 首先包装设计成功的第一步是要让人们看得懂。壮锦图案作为主体在包装设计的 视觉传达中载负着信息传达, 又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情感的媒介。因为它简洁、 有序的设计样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便利, 可以快速被人们接受,不会造成似是而非或含糊不清,所以在包装设计运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次在包装中色彩的使用大部分以突出商品特定使用价值为目的。壮锦纹样的重彩搭配不仅和壮族的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 系,其鲜艳、 明快、热烈的民族色彩也体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壮锦纹样 本身的民族文化意寓内涵,在包装设计中易体现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味,从而以情感煽动人们对产品的好感和认可,刺激和引导消费产生消费行为,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广告效应。最终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认可度,也成为包装设计的最大优势所在。 3.2劣势 虽然壮锦图案在包装设计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包装都可以运用或通过壮锦纹样来表现其产品特色和功能。因为壮锦图案同样有着它的局限性和弊端。作为产品的名片的交流窗口,包装设计的多样化表达方式限定了壮锦图案运用的局限性。现代社会文化空前繁荣,文化形态呈多元化趋势,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设计要求也更为看重创造性和个性化。 其次,包装设计要想获得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当前设计领域中较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心理都有着较强 的民族感,追求保守、稳定的状态, 而时代感需要活跃的元素,两者融合的过程相对缓慢, 甚至冲突。 壮锦图案的民族感过于强烈,在很多现代包装设计中难以表现出时尚感,体现更多的是它的传统元素和文化传承,这也限制了它自身的扩大运用。 壮锦图案纹样反映了壮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伦理道德和审美习惯,体现了当地度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意识。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壮锦图案纹样的应用不能停留 在形式上的简单套用, 而是要吸收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通过深入领悟传统壮锦的核心内 涵,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多种现代设计思想, 逐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点,进而挖掘发展出新的创意灵感,为现在的包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凌婕.广西壮锦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梧州六堡茶包装设计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4). CULTURE AND DESI GN -100-

壮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上)2017.12 46 一、引 言 壮锦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儿女智慧的结晶。广西壮锦以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特征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齐名,共称为中国“四大名锦”。随着时代的发展,壮锦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壮锦艺术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图形内涵等方面,将壮锦艺术充分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壮锦艺术、了解壮锦艺术,对壮锦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壮锦艺术的研究历史 通过对十年来关于壮锦艺术研究的文献检索发现,过去对于壮锦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壮锦的审美艺术、织造技艺、壮锦与壮族文化、壮锦的传承与保护初探等几个方面。 在比较中可以发现,早期对壮锦艺术的研究中,关于壮锦艺术的审美与文化的研究最为丰富,例如,马红2007年在《美术大观》上发表的《壮锦艺术的审美及其保护与开发》中对壮锦艺术进行了文化探源,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分析了壮锦图案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带给织锦艺人创作灵感的观点。金旭明、徐芳2009年在《艺术研究》上发表的《浅论壮族服饰中的壮锦》中提出壮锦蕴含着巨大而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认为是壮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如今品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美丽壮锦,他们希望通过对壮锦审美与文化的剖析来唤起人们对壮锦艺术的关注,对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出现关于壮锦的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所提出的观点都是初探性的,例如,贺剑武、高 艳玲2010年在《青海民族研究》上发表的《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中概述了壮锦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认为壮锦艺术正面临着现代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提出在遵循壮锦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开发市场的形式传承与保护壮锦的方法。郭恒2012年在《商》上发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政府的作为研究——以广西壮锦的产业化发展为例》中认为壮锦艺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受到了冲击,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强调政府应该在壮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挥作用,投入资金、建立法律法规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整合资源,推进壮锦艺术更加健康地传承与保护。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发现,对壮锦艺术的研究之所以从审美与文化的研究逐渐向开发与保护壮锦艺术方向发展是与国内的经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忙于走出困苦生活的同时,相对地忽视了对传统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壮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文/葛芷萱 王晓慧 摘 要:壮锦艺术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需要人们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根据壮锦艺术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分析出壮锦艺术的研究趋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角度的拓展。壮锦艺术的发展需要开发高层次的壮锦产业,提升壮锦艺术产业的精神文化层次。 关键词:壮锦艺术;发展;趋势;高层次 DOI:10.16129/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473881.html,ki.mysds.2017.1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