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资料

壮锦资料
壮锦资料

壮锦起源的故事

壮锦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壮锦就成为朝廷贡品。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8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出了一个织布能手——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纹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苦思冥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日出,整整一夜还是没想出来。

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

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小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地区流传开来。

一幅壮锦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的壮族老妈妈。老妈妈是织壮锦的能手,有一天她织出了一幅连神仙看了都会赞叹的壮锦,上面有山水、房屋、花园、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

还有鸡鸭牛羊……忽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了东方的天边,原来是东边太阳山的红衣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很着急,先后派大儿子、二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借助大石马的力量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拿了自家壮锦回到老妈妈身边。

老妈妈高兴的打开壮锦,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让老三没想到的是,壮锦里还走出一位红衣仙女。原来是红衣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画像,被老三带回家中。后来,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壮锦简介

壮锦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龙州等县。壮锦起源于宋代,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彩色丝线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手工精制而成,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佳丽厚重,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是壮人居家生活必备之物。

壮锦15道工序

牵经线→整经→穿筘→梳纱卷经→上机→分小综纱→分大综纱/穿提花综→穿筘→打芋子装梭→织布边→挑花结本→送经开纬口→

挑花(配色)→走梭→打纬

一张宽50cm,长180cm,难度一般的传统彩色壮锦需160个小时左右完成,中等难度的壮锦织造时长翻倍,多种颜色所配出的绚烂壮锦耗时更长。

壮锦工具

1、竹笼织锦机

壮锦织机结构简单轻便,以竹木制成,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其特色在于按机上的?花笼?提织花纹图案,预设图案先以?挑花尺?挑出,再用?编花竹?把图案组织的起综顺序编排于竹笼上。

2、龙州织锦机

流行于崇左龙州一带的壮族织锦机,是在竹笼机的基础上把?花笼?简化,调整了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壮族织锦机的机架结构、织造原理与竹笼机基本一致。龙州织锦机的体积与织造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装卸及织造效率相对高于竹笼机。

3、靖西织锦机

流行于靖西地区的壮族织锦机,机身由机台和机架两部分组成,机架是在普通织布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提花综丝。其特点是先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再把图案组织的起综顺序编排好悬挂在机架上。

壮锦纹样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纹样,一是以几何装饰图案为主的连续纹样,二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复合纹样,三是以吉祥瑞兽为主题的纹样。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蟒龙纹、万寿纹、福田纹、万字菊纹、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

蟒龙纹:蟒龙纹是古代专供皇室的壮锦纹样之一,图案的形成来自壮族人对蟒蛇的观察与想象,在蟒蛇皮原有的变幻色彩的基础上装饰有图腾寓意的凤鸟纹、雷纹和太阳花等图案,风格华丽神秘。蟒龙纹象征龙鳞,是高贵与尊荣的象征,更是生活美好,天下安宁的象征。

万寿纹:万寿纹是古代专供皇室的壮锦纹样之一,菱形纹为底以万寿花与寿字图案为主,四方纵横延伸,互相衔接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纹样格调开朗,意蕴坚固永久、绵长不断、万福万寿。

福田纹:福田纹是龙州地区传统的壮锦纹样之一,以菱形、蝙蝠、八角、田地、鸟头、种子等图案元素组成一格一物的连续纹样,描绘的是阳光明媚、有山有水、有田有闲、祥和宁静的生活景象,寓意福寿康宁。

方胜纹:方胜纹是壮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古老纹样之一,以各种大小不一的菱形元素组成传统的四方连续纹样。其特点是以线条的不断变化、延续来呈现并列对称的和谐感,寓意永结同心、美满吉祥。

壮锦纹样的创作 教案

壮锦纹样的创作 指导老师:蓝学会 授课年级:初中2年级 授课老师:黄国彬 08美教1班学号:20084010013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壮锦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壮锦的创作方法。 结合欣赏壮锦的纹样,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壮锦纹样的组成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 壮锦2~3块。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壮锦。绘制步骤分解图。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 导入新课: 出示壮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壮锦),那么这些壮锦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壮锦的创作》 1、概念: 壮锦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纹样,又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2、意义:(出示壮锦) 我们壮族的祖先创造了壮锦的纹样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也多用与壮锦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壮锦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壮锦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壮锦纹样的方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方式绘制的壮锦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方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方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方式。 注意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壮锦。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第15课壮锦图案

(1)几何纹样是以点、线、面组成的方格、三角、八角、菱形、圆形、多边形等有规则的图纹,包括以这些图纹为基本单位,经往复、重叠、交错处理后形成的各种形体。一般以抽象型为主,也有和自然物象配合成纹者,是传统织绣中最常用的纹饰之一。壮锦中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有:勾连云纹、雷纹、方格纹、水波纹、编织纹、同心圆纹、羽状纹、弦纹等。 (2)艺术字纹样。壮锦常见的艺术字纹样有:寿字纹、字纹、字纹、回字纹、井字纹、田字纹、王字纹、山字纹等。在壮锦图案纹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纹是字纹。字纹本来是一种符咒,被视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后被印度佛教用作标志,常装饰于佛像胸部,梵文的意思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如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的“字菊花纹壮锦” (3)植物纹样。壮锦常见的植物纹样有:稻穗纹、树纹、桂花纹、菊花纹、梅花纹、荷花纹、八角花纹等等。这些植物花卉纹既有具象的图案构成,也有抽象的显示,都反映了壮族人的一种信仰与审美观念。 (4)动物纹样。壮锦常见的动物纹样有:凤纹、龙纹、狮子纹、虎纹、燕纹、鸟纹、鸡纹、蝴蝶纹、鱼纹、蛙纹等等。在壮族民间有一句关于壮锦的俗语“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就能很好地阐述了凤凰在壮锦中的重要性。凤凰是壮族及其先民崇拜的一种吉祥物。 (5)主题性纹样。壮锦图案在壮家人编织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以单一纹样出现的,更多的时候是几种纹样汇合,组成一个主题性的纹样以表达壮家人的情感文化,因此可称之为“主题性纹样”。壮锦的主题性纹样主要有:蝶恋花、鱼戏莲、凤穿牡丹、狮子滚球、双龙戏珠、刘三姐与阿牛哥、芦笙踩堂、花山壁画、香港回归、世博会盛会、民族大团结,等等。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复合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平纹上织二方或是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第二种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搭配上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第三种是将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纹结合,编织成繁密而富于节奏感的复合几何图案;第四一种是根据定制的需要所进行的主题设计的适合纹样,也叫单独纹样。这种纹样没有用几何纹作为骨络,而是按照一定的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感进行设计。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壮锦图案广西版

第八课壮锦图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北内涵,感受壮t 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率 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昀图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裣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2、欣赏导入教学。 可先从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利用多捃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壮锦图案,引导学生从壮锦的历史发展,壮锦的币类,壮锦的用途,壮锦图案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纹样构成元素等多角度宴行欣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进入审美的情境中,引发对壮锦图案学习与探索的愿望。 3、知识讲授。 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知识讲授应配以图案分析进行,以增强教害的形象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种几何纹结合穿插构成的复合几何图案等多种样式。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组织原理和设计方法,可简要讲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4、学生讨论对壮锦图案不同样式及其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的认识。 5、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教师可首先展示自己设计装饰的小物品,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再结合课前绘制的图案绘制步骤图进行讲解,形象直观,可提高教学效率,也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6、学生作业:临摹一幅壮锦图案。 学生用几何纸或图画纸(图画纸需画上几何纸一样的小格子),选择本课中一幅壮锦图案认真临摹。 临摹步骤: a.用铅笔在几何纸上(或画上小格子的图画纸)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b.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 c.调整,完成。 7、教师指导,师生互动。 8、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导人新课。 结合壮锦图案欣赏,采用提问式,复习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色彩配色特点、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绘制过程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做作业。 作业要求: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成原理,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学生可按上节课的绘制方法进行作业的设计制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做作业,师生互动。 3、作业展示,师生观摩,学生交流互评。 4、教师课堂小结。 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将设计的图案装饰一件生活小用品,或制作一件壮锦装饰品。

壮锦

壮锦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 我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纺纶”的出现,可见织布是古人最早的发明创造之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是谁看到了自然界的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后突发奇想,把织布用的线染成各种自然界常见的颜色,然后织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布,于是真正意义上的锦便诞生了,从此也拉开了华夏文明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 壮锦是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捻的丝线作彩纬织入起花,再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经线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千年的聪明智慧与审美情趣,它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解放后又改称为壮。所以在解放以前民间称壮锦为“土锦”、“僮锦”、解放后才叫壮锦,由于织物质地厚实、花纹漂亮,所以也被称为“绒花被”,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被面、背包、台布等。 为了寻找这项古老的技艺,摄制组来到了广西,找到了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慧军所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壮锦发源地之一的忻城县。 忻城,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壮锦的发源地之一,壮锦在这里曾经辉煌一时,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这样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曾经作为贡品的壮锦如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摄制组在忻城县采访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还有壮锦的存在。 最后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我们找到原忻城县壮锦厂厂长蒙如君。 从蒙如君那里我们了解到,自从壮锦厂倒闭以后,原壮锦厂的职工大部分都出门打工了,剩余在家的也都不从事壮锦织造了,现在整个忻城县只有五六个人还在零星地做着,但是岁数都很大了,当蒙如君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为了不影响家里人的生活,摄制组把拍摄地点放在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土司衙门里,在这里,我们终于目睹到了壮锦这项古老的织锦技艺。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对织锦人极大的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 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一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综线牵引,来回往复,便会织出美丽的壮锦,在明清时期壮锦一直作为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品而扬名全国,所以壮锦在历史上便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锦,也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锦。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这里的手工织机就是指“竹笼土织机”。 用竹笼起花,是壮锦织机最大的特点,它把挑花结本和上机织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壮锦的经线是穿在一根木棒上、织的时候与身体连在一起,也就是说身体就是织机的一部分,只有达到人机合一,才能织出美丽的壮锦。 在历史上,壮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锦也明显受到汉锦的影响,特别是蜀锦对壮锦的影响最大,这在壮锦织机上就能看得出来,它既吸收了蜀锦挑花结本绝技,又保留了少数民族锦所特有的那种通经断纬随心所欲变化色彩的特点。 《广西通志》载:“土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壮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她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原始的单色棉线发展到五颜六色的各种丝线,在材料的变化上就能看出壮族人民追求美的足迹。 壮锦是采用没有捻度、上过浆的棉线为经线,而且经线是保持原有的自然色,纬线是采用经过炼染加工的彩色棉线或者丝线,一般要比经线粗。

《壮锦图案》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壮锦图案》教案 教材分析: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 1、欣赏

壮锦资料

壮锦起源的故事 壮锦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代壮锦就成为朝廷贡品。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8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出了一个织布能手——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纹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苦思冥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日出,整整一夜还是没想出来。 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 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小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地区流传开来。 一幅壮锦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的壮族老妈妈。老妈妈是织壮锦的能手,有一天她织出了一幅连神仙看了都会赞叹的壮锦,上面有山水、房屋、花园、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

还有鸡鸭牛羊……忽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了东方的天边,原来是东边太阳山的红衣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很着急,先后派大儿子、二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白发老人的指引下,借助大石马的力量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拿了自家壮锦回到老妈妈身边。 老妈妈高兴的打开壮锦,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让老三没想到的是,壮锦里还走出一位红衣仙女。原来是红衣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画像,被老三带回家中。后来,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壮锦简介 壮锦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龙州等县。壮锦起源于宋代,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彩色丝线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手工精制而成,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佳丽厚重,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是壮人居家生活必备之物。

陈秋婷壮锦图案简案

【课程题目】:《壮锦图案》 【教材版本】:桂教版 【课程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35 分钟)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授课教师】:陈秋婷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桂教版小学美术课程六年级第8课《壮锦图案》,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分目标。壮锦是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壮锦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图案别致,色彩绚丽,手工精巧,是壮族文化的生动体现。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壮锦的民族特色和功能价值,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开展发散性思维,尝试设计出既具有壮锦风格又不失个性的图案。同时培养他们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生分析】: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分目标。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维创新意识已经逐渐打开,想法比较天马行空,也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好奇心很强,表现欲望非常强烈,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教师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想法和动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的 形式美,培养学生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优秀作品的审美能力。 2、技能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懂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纹样的组织构成,风格特点以及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材料设计出有创造性的壮锦风格图案 【教学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绣有壮锦图案的坐垫、吉祥物、挂袋等实物。 学具:铅笔、橡皮、几何纸(白纸)、彩色笔等着色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问好 讲述壮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

桂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壮锦图案》教案

《壮锦图案》教案 教材分析: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 1、欣赏

浅析广西壮锦图案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广西壮锦图案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郭伟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广西南宁530000)摘要:壮锦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纹样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独具民族特色的的织锦纹样之一,产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以往的壮族民间织锦纹样多存在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衣服边角饰等。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以及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在包装设计中,壮锦纹样作为一种特定的,体现广西当地特色与民俗风情的文化符号,让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造福于广西本土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创新。本文将从壮锦基础样式分析, 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对壮锦纹样在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展望。关键词:壮锦元素; 包装设计;图纹样式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5-0100-01 作者简介:郭伟(1997.01-),男,汉族,河南焦作人,本科生,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1壮锦图案元素的艺术审美 壮锦纹样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历史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织锦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壮锦因精工细做、图案别致、 色彩绚丽、结实耐用而被作为贡品入贡朝廷并远销内地, 最终进而跃居我国四大名锦之一。 传统的壮锦纹样有数十种之多, 常见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 同心圆纹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蝶恋花、狮子滚球、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多来自壮族 人对大自然的观察、 感悟与想象,素材多选自于生活中的可见之物与象征吉祥寓意的 花纹。壮锦图案纹样形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自然纹样的动 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 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 方圆穿插,编织成复合的几何图案。在颜色的使用上, 壮锦多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花, 浓艳粗犷,生意盎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壮锦纹样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一种物化形式,其承载的文化寓意远超其实用功能和价值。 2壮锦图案元素在当代包装设 计的应用现状 壮锦元素因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当代包装设计中常常被设计者赋予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以传统图案元素的表现形 式来突出现代包装设计的 “意味”。在当代包装设计素材应用中, 壮锦纹样常被作为广西本土化包装设计的首选。 由于其独具地域特色和辨识度,加上特定的文化内涵,在无形之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广告作 用。很多情况下可以无需通过介绍,人们便 可以从包装的纹样和表现中了解商品, 并决定最终是否选择购买。 所以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壮锦图案元素在广西本土产品的包 装设计素材选择中被广泛的运用和认可。 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展现了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有的直接运用传统图形置入包装的板式设 计中,以传统图形支撑设计文化内涵; 有的将传统器物上复杂的装饰纹样化繁为简,弱 化细节来强调包装主体; 有的将单一的壮锦图形元素来进行叠加重复, 来强化某一纹样的视觉效果;或强化色彩在包装的形式来激发人们的视觉心理效应。 3壮锦图案元素在未来包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包装的视觉传达表现手法中, 信息可视性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条件,即依靠视觉信息符号来向人们传达信息。而图案则是视觉 传达的最主要元素之一, 对于图案的正确运用必须相对谨慎。壮锦纹样在包装设计的运用上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这是由壮锦纹样本身属性所决定的。 3.1优势 首先包装设计成功的第一步是要让人们看得懂。壮锦图案作为主体在包装设计的 视觉传达中载负着信息传达, 又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情感的媒介。因为它简洁、 有序的设计样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便利, 可以快速被人们接受,不会造成似是而非或含糊不清,所以在包装设计运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次在包装中色彩的使用大部分以突出商品特定使用价值为目的。壮锦纹样的重彩搭配不仅和壮族的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 系,其鲜艳、 明快、热烈的民族色彩也体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壮锦纹样 本身的民族文化意寓内涵,在包装设计中易体现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味,从而以情感煽动人们对产品的好感和认可,刺激和引导消费产生消费行为,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广告效应。最终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认可度,也成为包装设计的最大优势所在。 3.2劣势 虽然壮锦图案在包装设计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包装都可以运用或通过壮锦纹样来表现其产品特色和功能。因为壮锦图案同样有着它的局限性和弊端。作为产品的名片的交流窗口,包装设计的多样化表达方式限定了壮锦图案运用的局限性。现代社会文化空前繁荣,文化形态呈多元化趋势,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设计要求也更为看重创造性和个性化。 其次,包装设计要想获得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当前设计领域中较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心理都有着较强 的民族感,追求保守、稳定的状态, 而时代感需要活跃的元素,两者融合的过程相对缓慢, 甚至冲突。 壮锦图案的民族感过于强烈,在很多现代包装设计中难以表现出时尚感,体现更多的是它的传统元素和文化传承,这也限制了它自身的扩大运用。 壮锦图案纹样反映了壮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伦理道德和审美习惯,体现了当地度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意识。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壮锦图案纹样的应用不能停留 在形式上的简单套用, 而是要吸收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通过深入领悟传统壮锦的核心内 涵,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多种现代设计思想, 逐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点,进而挖掘发展出新的创意灵感,为现在的包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凌婕.广西壮锦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梧州六堡茶包装设计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4). CULTURE AND DESI GN -100-

壮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上)2017.12 46 一、引 言 壮锦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儿女智慧的结晶。广西壮锦以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特征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齐名,共称为中国“四大名锦”。随着时代的发展,壮锦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壮锦艺术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图形内涵等方面,将壮锦艺术充分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壮锦艺术、了解壮锦艺术,对壮锦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壮锦艺术的研究历史 通过对十年来关于壮锦艺术研究的文献检索发现,过去对于壮锦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壮锦的审美艺术、织造技艺、壮锦与壮族文化、壮锦的传承与保护初探等几个方面。 在比较中可以发现,早期对壮锦艺术的研究中,关于壮锦艺术的审美与文化的研究最为丰富,例如,马红2007年在《美术大观》上发表的《壮锦艺术的审美及其保护与开发》中对壮锦艺术进行了文化探源,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分析了壮锦图案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带给织锦艺人创作灵感的观点。金旭明、徐芳2009年在《艺术研究》上发表的《浅论壮族服饰中的壮锦》中提出壮锦蕴含着巨大而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认为是壮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如今品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美丽壮锦,他们希望通过对壮锦审美与文化的剖析来唤起人们对壮锦艺术的关注,对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出现关于壮锦的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所提出的观点都是初探性的,例如,贺剑武、高 艳玲2010年在《青海民族研究》上发表的《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中概述了壮锦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认为壮锦艺术正面临着现代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提出在遵循壮锦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开发市场的形式传承与保护壮锦的方法。郭恒2012年在《商》上发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政府的作为研究——以广西壮锦的产业化发展为例》中认为壮锦艺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受到了冲击,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强调政府应该在壮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挥作用,投入资金、建立法律法规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整合资源,推进壮锦艺术更加健康地传承与保护。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发现,对壮锦艺术的研究之所以从审美与文化的研究逐渐向开发与保护壮锦艺术方向发展是与国内的经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忙于走出困苦生活的同时,相对地忽视了对传统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壮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文/葛芷萱 王晓慧 摘 要:壮锦艺术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需要人们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根据壮锦艺术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分析出壮锦艺术的研究趋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角度的拓展。壮锦艺术的发展需要开发高层次的壮锦产业,提升壮锦艺术产业的精神文化层次。 关键词:壮锦艺术;发展;趋势;高层次 DOI:10.16129/https://www.360docs.net/doc/966363382.html,ki.mysds.2017.12.016

壮锦图案

《壮锦图案》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侧重于应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心智各方面也比较成熟,对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这个时代的孩子接触网络较多,对民族文化了解比较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装饰壮锦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学准备:彩笔,几何纸,用于装饰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物品中的图案,让学生了解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这些桌椅、柱子、墙面和地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有图案,有颜色。 这些图案来源于哪里呢? -不知道/壮族 这些图案是从壮族文化里提炼出来并设计应用到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中去的,壮族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它的图案更是种类繁多,精彩纷呈;今天我们以壮锦为例去深入学习壮锦图案,感受壮锦图案的美。 2.出示课题,学生浏览课本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5课,浏览课本上的壮锦图案。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壮锦,让学生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老师把壮锦带来了,请同学摸一摸看,它和我们平时所穿的衣服背的包有什么不一样。 -它摸起来比较厚,有质感,图案比较多,色彩丰富 同学们都有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壮锦图案不仅别致,色彩绚丽,而且图案内容寓意丰富种类繁多,接下来我们以一个游戏去认识并分清它们吧! 2.趣味分类:让学生分清字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 壮锦图案有字纹、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但是我在整理的时候把它们打乱了,你们能分清它们并把它们归类吗? -学生上台把图案分类 教师总结纹样的含义: 字纹是壮汉文化融合的直接体现,也是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直接表达,不同的字纹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 壮锦图案的动物纹源于壮民的动物崇拜,动物大多与壮民日常生活、生产劳作息息相关,或是自古便带有神话色彩、特异功能的动物图腾。比如我们常见龙、凤等。 壮民崇尚美、热爱自然、勤于劳作种植、渴望收获。他们将生产、劳作的杰作融入壮锦图案中,形成具有鲜明壮族特色的植物纹样。 几何纹是壮锦图案中出现最早、最多的一类纹样,在壮锦图案中,几何纹有的充当主体纹饰,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有的组成连续的几何纹样,起到陪衬烘托、美化主题的作用。 3.展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成方法 过渡语:了解完壮锦图案的内容,我们来学习壮锦图案的表现形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老师将用课件展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组成方法,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是重复的/二方连续是左右重复的/四方连续式可以往四个方向的。

中国四大名锦之 壮锦艺术的审美及其保护与开发

中国四大名锦之壮锦艺术的审美及其保护与开发 说起壮族,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歌仙刘三姐的歌,想起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却很少有人知道“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锦)这一悠久灿烂的民间艺术。近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举办,壮锦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被推出,它那神秘的面纱才被撩起,让世人开始注目。然而,壮锦艺术与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一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规避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对古老民间文化的冲击,使中华民族文化的领地不被湮灭,对活态的民族民间文化壮锦的审美文化研究与保护开发,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历史价值。 一、壮锦艺术探源 壮锦艺术,即是壮族先民以棉、麻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微捻的缕丝作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民间手工艺术。它以纬线起花,属于纬锦之重纬组织。壮锦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汉代,广西地 区的少数民族已会织五彩斑斓的“斑布”。建国以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贵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殉葬坑内,出土了黑地橘红色回纹锦残片数块,可看做是壮锦的滥觞。因此,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是有史可查的事实。宋代是壮锦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桂海虞衡志》记载,当时广西左、右江州峒生产“布”或称“白”、“峒”,锦“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岭外代答》又有:“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左、右江地区的少数民族还能用苎布织一种有花纹的“花”,就是早期的壮锦。明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织锦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锦因精工细做、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结实耐用而驰名,万历年间作为贡品入贡朝廷并远销内地,跃居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在明清时期壮锦最为发达,已普及到各州县和各民族中间。《柳州府志》中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彩绒杂以织,如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觉粗粝,壮人贵之。”乾隆《庆远府志》中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随着民间织锦工艺的发展,壮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光绪《归顺直隶州志》记载:“土锦以丝杂锦织之,五彩斑斓,葳蕤陆离,真杜诗之海图波涛,天吴紫凤也。”壮锦织品厚重、色彩悦目、图案绚丽、精致美观,充满了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二、壮锦的审美艺术 锦,本中原地区的产物。由于避战乱,中原人民南迁,中原的织锦及东汉末年兴起的蜀锦对壮锦影响最大。汉唐以前民间织锦多为抽象几何纹样并不断发展与丰富。唐宋以后华丽的曲线造型、写实风格的折枝花卉,在民间织锦中较为少见。壮锦在漫长的发展岁 月里,有选择地吸收了汉族织锦传统纹样,按照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需要,加以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织锦风格。 1.精湛的织造技术。传统壮锦的织造使用的是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这是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 法巧妙交织而成,在织物的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纹样。主要采用三梭法,第一梭为起花纬,第二梭为地纹纬,第三梭为平布纹,不断循环交织而成。由于地纹纬与花纬是用不加捻或微捻的丝绒,而起加固作用的平布纹会被两股丝绒夹盖住,不显露于织物表面,故整幅锦面精美润泽,美观耐用。壮锦广泛用于床毯、被面、腰带、头巾、背带心、坐垫、壁挂和锦屏等。 2.朴素明快的图案艺术。壮锦的图案纹样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自然纹样的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的意象之美。传统的壮锦图案来自壮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与想象,

精美的壮锦

精美的壮锦。 精美的壮锦。

精美的壮锦。资料图片 上了些年纪的人也许都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一幅壮锦》这样一篇课文: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有一个妲布……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起的花草鸟兽,活鲜鲜的。人家都买她的壮锦来做背带心、被窝面、床毡子。一家四口,就靠妲布的一双手来过日子…… 这个流传于壮族地区的民间故事,不仅优美动人,而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想象力。许多人也正是从这篇课文里认识了壮锦,感知到了壮族文化。 196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之际,一曲《壮锦献给毛主席》就曾唱响八桂大地。这首根据壮族民谣创作出的歌曲,表达了壮乡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也深刻地反映出在当代人心目中,壮锦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与象征。 壮锦“生产版图”的迁移 壮锦,作为壮族人民最瑰丽灿烂的文化创造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壮人善织,古书上也是有记载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关于壮家“男子耕农,种稻麻,好蚕桑织绩”的描绘。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曾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便是壮族先人们在汉代就已掌握了织锦技艺的实证。 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唐代壮族人民所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都洛布、麻布、丝布等布料,被朝廷列为贡品。 到了宋代,壮族的手工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置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壮锦),列入上贡的锦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明清时期,壮锦越来越兴盛,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壮锦发展到了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在民间更是已逐渐广泛使用。当时壮锦之盛,如《广西通志》中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清人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中描述:“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烂然……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那个时候编织壮锦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更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所谓“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 从清末民初开始,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纺织业的兴起,家庭作坊式的壮锦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产量和产地开始收缩,壮锦的主要用途也从日用品转为了装饰用织物。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广西的壮锦成了振兴民族传统工艺的最好载体。上世纪50年代,广西分别在忻城、靖西、宾阳三县成立了壮锦厂,并在民间广招织锦工艺师以及培养新织手,此后的20年间,新老能工巧匠们编织出了一大批既继承了传统,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壮锦工艺品。绚丽多彩的壮锦,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改革开放以来,壮锦的“生产版图”发生了很有意思的变化——从壮族聚居区向汉族地区迁移,而广西的宾阳县就处在这一迁移线路的“节点”上。 作为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中国织锦工艺科研生产基地之一,1956年成立的广西宾阳民族织锦厂,让宾阳县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壮锦生产基地。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1998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上,宾阳民族织锦厂生产的壮锦成为指定产品;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上,宾阳民族织锦厂生产的壮锦袋更是成为了各国与会代表的专用文件袋。 宾阳壮锦,就是从这时起享誉全国,闻名遐迩。

浅析壮锦纹样在旅游纪念品上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6363382.html, 浅析壮锦纹样在旅游纪念品上的应用 作者:阳云青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2期 摘要:壮锦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受到了游人的广泛 青睐,随着主要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更多的追求。本文主要以壮锦纹样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对壮锦纹样在旅游纪念品上的应用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拓宽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为民族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弘扬出贡献。 关键词:壮锦纹样;旅游纪念品;民族特色 壮锦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中国唐宋时期,《桂海虞衡志》中范成大和宋代《岭外代答》中周去非提及的“花綀”、“緂布”极有可能是壮锦的前身,其与宋锦、蜀锦、云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锦[1]。新中国成立至今,政府尤为关注民族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壮锦成为了 民间传统工艺的优良载体。壮锦图案纹样多变,常见纹样包括几何纹样、字纹样、动植物纹样、主体性纹样等,体现了壮族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宗教、风俗信仰流传特质,融合了壮族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特质,是壮族人民真、善、美淳朴意念追求的真实写照[2]。新时代背景 下,运用壮锦纹样进行旅游纪念品创作是对民間文化艺术传承和弘扬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壮锦纹样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 壮锦纹样的图案多样,常见的纹样包括几何纹样、字纹样、动植物纹样、主体性纹样等类型,而不同的纹样又具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其中几何纹样主要由点、线面、三角形、圆形、菱形等规则图像相互交错构成,这些是壮锦中最常见的纹样类型。还有些常见的动植物壮锦纹样包括稻穗纹、桂花纹、梅花纹、凤纹、虎纹、蝴蝶纹等。主题性纹样包括刘三姐与阿牛哥、花山壁画、凤穿牡丹、蝶恋花、世博会等,不同的纹样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运用壮锦纹样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纹样包含的深意,赋予旅游纪念品全新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纪念品纪念价值。以钝刀刀具等旅游纪念品为例,我国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便有着佩戴刀具的风俗,在远古时代,刀具不仅是人们驯服野兽的必要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宗教、风俗传承中,带有祭祀、祝祷的美好祈愿。而刀具上雕刻的不同的壮锦纹样则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龙纹在中国古代化中象征着掌控云雨天气变幻的神灵,具有消灾降福、吉祥喜庆的涵义;狮子滚球象征着家族繁荣、子孙昌盛的美好祝愿;猛虎下山具有辟邪镇宅、保佑安宁的深意,祈求在森林之王——老虎的庇佑下,促使子孙昌盛,家庭繁荣,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风俗。因此在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时,必须重视不同壮锦纹样代表的深刻内涵。 二、加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有机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