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

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

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

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

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

2.Kloppol的TNM分期(1979)

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

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

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

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行转移

M1:血行转移

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

T1:<2cm,局限在胰腺内

T2:2~6cm,局限在胰腺内

T3:>6cm

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 N0:无淋巴结转移

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

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

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

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

Ⅰ期:T1N0M0

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

N1:无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运转移

Ⅱ期:T2N1M0

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

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

Ⅲ期:T2-3N1-2M0

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

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

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

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

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将人参皂苷Rh2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参皂苷Rh2来治疗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目前已有重大进展。人参皂苷Rh2(例如今幸胶囊中人参皂苷Rh2含量达16.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人参皂苷Rh2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修复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大增加。

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作用的典型病例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位患者。该患者06年11月份发现胰腺癌,在11月份进行了手术治疗时,由于存在6×8公分大的肿瘤与肝脏紧紧粘连在一起,无法手术,只好仅摘取了胆囊。12月份开始进行化疗,因为胰腺癌本身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个疗程结束后没有什么作用。后转至上海权威医院,肿瘤专家认为已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告知该患者还剩下2~3个月时间。后来该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出现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改善、黄疸消除了,于是该患者继续服用。2007年5月份,到医院复查时,居然发现肿瘤已缩小到4×3.9公分。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已存活了15个月,而且自我感觉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战胜癌魔也充满了信心。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人参皂苷Rh2的显著作用可以帮助广大胰腺癌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的信心,为康复增添希望。

病例一:

郁先生,40岁,金华市机关工作06年10月发现黄疸,11月份确诊为胰腺癌并准备开刀手术,后发现肝脏胰腺粘连,不能手术,容易大出血。肿瘤已经有6cm大小,所以只摘取了胆囊。12月份的时候郁先生进行了化疗,一个疗程下来无作用。此后去了上海某权威医院,该院专家建议不要化疗,并被告知还有两个月生存时间。12月9号郁先生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有所好转。07年5月13日检查3.8×4cm,肿瘤缩小。目前郁先生带瘤生存,一切生活正常,正常上班。

治疗作用

病例二:

余先生,患有胰腺癌,湖南湘西治洲保靖县的退休工人。2008年7月份,因为腹痛去检查,发现胰腺处有一个5cm大的肿瘤,并伴有淋巴转移。因为余先生曾做过心脏手术,考虑到化疗的危害,可能又会危及心脏,所以拒绝了医生化疗的建议,决定在家休养。但余先生心情低落,胃口也越来越差,什么都吃不下,人也就越来越瘦,精神特别差。其侄女小肖得知情况后,在网上到处搜索胰腺癌的特效药和特色医院。了解了人参皂苷Rh2的成份和作用效果,反复了解比较后从网上进行了购买。余先生服

用了两个疗程后,身体明显好转,决定和老伴一起出来走走,购买了华东五日游刚好来到了人参皂苷Rh2的生产单位所在地——杭州。人参皂苷Rh2的工作人员联系拜访了余先生夫妇。余先生撩起衣服,摸着肿瘤的位置告诉人参皂苷Rh2的工作人员:以前摸上去是很明显的,现在只有躺着的时候才能摸到一点点。而且还给工作人员看了腋下并指出,过去几个肿大的淋巴结,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余先生还谈起当初刚得病的时候,心情很差,饭也吃的很少,不愿意出去走。亲人们看着心疼,医生也没有办法,才让侄女到网上帮忙查查胰腺癌方面的产品。现在每顿可是能吃两碗饭的。服用人参皂苷Rh2大概是一瓶快结束的时候,效果就出来了。

余先生的一个老同学也在用人参皂苷Rh2,他七天就有起色了,胃口和精神马上好起来了。

治疗、辅助作用

病例三:

蒋女士,73岁,浙江金华人。2004年4月发现胰腺癌,手术治疗后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没有复发。

最佳用法用量参考

1、癌症早期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刚刚确诊为癌症,但尚未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的患者,服用后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转移、扩散。

功效特点:改善早期癌症患者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胸闷胸痛、肝区疼痛、血尿和慢性溃疡等症状。

2、手术治疗期间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手术前癌症患者服用,可以缩小瘤体、减少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后患者服用可消灭残存癌细胞,防止复发、转移。

功效特点:增加术前癌症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扶正固本,提高人体免疫力;针对术后患者,

可加快刀口愈合、抗炎镇痛、防治感染、防止并发症。

3、放、化疗期间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

功效特点:减轻放疗时的消化道和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和局部渗出炎性改变。改善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感染、出血、脱发、胃口不好和睡眠不佳等,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感染机会,增加病人组织器官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对抗放、化疗对外周血细胞造成的伤害,对骨髓造血功能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4、癌症危重、晚期

服用方法:加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4粒,长期服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功效特点:提高危重晚期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体质虚弱、精神萎顿的状况,减轻患者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促进患者食欲、睡眠的改善,延长生命,增加康复希望。

5、癌症康复期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有效消除体内残余肿瘤细胞和微小病灶,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和转移。

功效特点:治疗后0到3年恢复期内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峰期,可以加强此时期的康复调养。改善癌症患者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扶正固本,根除癌细胞生存的土壤。预防前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所产生的后遗症和并发症,避免由于后遗症和并发症造成的机体功能破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6、提高免疫、抗疲劳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重建免疫平衡,强健体质。

功效特点:针对亚健康人群和年老体弱、术后恢复、外伤愈合和产后调理等元气受损人群。益气补血、扶正固本、美容养颜。

停止服用参考(达到以下标准者可在医生与健康顾问建议下停止服用)

1、瘤体

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X线片或骨扫描显示肿瘤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4周以上。

2、免疫功能疗效判定(T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IL-2分别评定)

提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指标上升,功能加强≥10% 。

3 、体重疗效判定

增加: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1kg。

4、行为状况

一切正常,无不适病症,生活可自理。

5、生活质量

无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和腹泻等情况。

效果好表现在(根据各种病人服用过得到的):

1:精神好

2:晚上睡眠好,晚上尿变少,不用起床

3:饮食好,有食欲

4:服用几个疗程后肿瘤缩小或者保持原来大小(没有发生进一步恶化)

5:改善生活质量(疼痛得到缓解)

6:延长生命期限(医生说最多半年,服用后一年还好好的)

7:联合其他抗癌药物服用可以减毒增效,提高药物的敏感度,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编译者:黄志锋

目录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新辅助治疗(PANC-4)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切除(PANC-5) ?术后辅助治疗(PANC-6)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检查(PANC-7)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一线、二线治疗(PANC-8) ?转移性病变(PANC-9) ?切除后复发(PANC-10) ?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胰腺癌放射检查报告模板(PANC-A,5/8) ?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外科手术原则(PANC-C) ?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原则(PANC-E) ?放射治疗原则(PANC-F) ?化疗原则(PANC-G)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TNM分期(2010)(ST-1)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注解: a.对于年轻、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如果诊断为胰腺癌,建议行遗传咨询。 b.理想的多学科评估应该包括影像科、介入内镜科、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和病理科的专家。 c.如果临床有指征,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注解: d CA19-9升高不一定表示癌症或进展性疾病。CA19-9可由于胆道感染(胆管炎),炎症或阻塞,良性或恶性疾病而升高。此外,在Lewis抗原阴性个体中可能检测不到CA19-9。 e见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f见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g见手术原则(PANC-C)和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h自体膨胀金属支架用于临床有合并症患者或外科手术可能被推迟的患者。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注解: i对于肿瘤明显可切除并且不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肿瘤患者,仅在临床试验中推荐新辅助治疗。对于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即,非常高度升高的CA19-9,大的原发性肿瘤,大的局部淋巴结,过度的体重减轻,极度疼痛),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需要活检明确诊断是腺癌(参见PANC-4)。可接受的新辅助方案包括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有时后续还可能需要放化疗。大多数NCCN成员机构推荐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 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 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 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 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 2.Kloppol的TNM分期(1979) 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 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 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 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行转移 M1:血行转移 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 T1:<2cm,局限在胰腺内 T2:2~6cm,局限在胰腺内 T3:>6cm 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N0:无淋巴结转移 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 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 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 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 Ⅰ期:T1N0M0 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 N1:无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运转移 Ⅱ期:T2N1M0 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 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 Ⅲ期:T2-3N1-2M0

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 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 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 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 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将人参皂苷Rh2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参皂苷Rh2来治疗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目前已有重大进展。人参皂苷Rh2(例如今幸胶囊中人参皂苷Rh2含量达16.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人参皂苷Rh2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修复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大增加。 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作用的典型病例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位患者。该患者06年11月份发现胰腺癌,在11月份进行了手术治疗时,由于存在6×8公分大的肿瘤与肝脏紧紧粘连在一起,无法手术,只好仅摘取了胆囊。12月份开始进行化疗,因为胰腺癌本身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个疗程结束后没有什么作用。后转至上海权威医院,肿瘤专家认为已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告知该患者还剩下2~3个月时间。后来该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出现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改善、黄疸消除了,于是该患者继续服用。2007年5月份,到医院复查时,居然发现肿瘤已缩小到4×3.9公分。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已存活了15个月,而且自我感觉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战胜癌魔也充满了信心。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人参皂苷Rh2的显著作用可以帮助广大胰腺癌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的信心,为康复增添希望。

胰腺癌临床路径

胰腺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胰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C25.0) 行胰头癌根治术或胰体尾癌根治术(ICD-9-CM-3:52.5-5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大、胆囊肿大,晚期患者可以扪及上腹部肿块。 3.影像学检查:B超或内镜超声;胰腺薄扫三期CT及三维重建;MRI或MRCP;ERCP。 4.实验室检查:伴有梗阻性黄疸时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CA19-9、CEA、CA242

等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可能会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判断肿瘤能否手术切除。 2.如胰头肿瘤局限,经腹行胰头癌根治术;体尾部肿瘤局限,经腹行胰体尾癌根治术。 3.如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或门静脉,可行血管重建。 4.如肿瘤侵犯局部周围器官,可行扩大根治术。 5.如肿瘤手术不能切除,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行姑息性手术解除梗阻、内支架引流或PTCD外引流。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25.0胰腺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手术治疗。 3.满足以下条件: (1)可以切除:①胰头、体、尾部肿瘤;②无远处转移;③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清晰光整;④肠系膜上静脉、门静

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

胰腺癌 一诊断和分期原则 1 关于诊断性治疗和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应该由多学科医生共同决定,并参照合理的影像检查来判断肿瘤的范围。胰腺癌切除术应该由每年至少能进行15~20例胰腺切除术的治疗机构进行。 2 影像学检查应包括胰腺CT扫描。应依据规定的胰腺专用规程进行扫描,比如三期断层成像加薄层扫描。 3 如果CT结果模棱两可,可考虑PET扫描。 4 在分期方面,内镜超声检查(EUS)可作为CT的补充手段。 5 对于肿瘤可切除的患者,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活检优于CT引导下的FNA,因为EUS-FNA相当于经皮方式活检的腹膜播种风险更低。当临床高度怀疑胰腺癌时,手术前并不一定需要获得恶性的活检结果而且非诊断性的活检也不应该延误手术时机。 6 在一些治疗机构中,诊断性分期腹腔镜手术被常规在术前或花放疗前用于排除放射学检查无法发现的转移灶(尤其是胰体和胰尾的病灶),或是在一些有更高肿瘤播散风险的患者(肿瘤有可能切除、显著增高的CA19-9或原发肿瘤较大)中选择性地使用。 7 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阳性结果等同于M1。如果患者已经接受了切除手术,应该按照M1肿瘤进行治疗。 8 重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建立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优化诊治流程。 二胰腺癌可切除的判定标准 可切除 胰头/胰体/胰尾 无远处转移 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有清晰的脂肪层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通畅

有可能切除 胰头/胰体 严重的单侧或双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 肿瘤围绕腹腔干小于180o(适用于胰体) 肿瘤围绕肠系膜上动脉小于180o 肿瘤围绕或包裹肝动脉,但可以重建 肠系膜上静脉闭塞,但仅一小段受累,而且可以重建 胰尾 肿瘤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小于180o 无法切除 胰头 有远处转移 肿瘤围绕肠系膜上动脉大于180o,或侵犯腹腔干(任何度数)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闭塞且无法重建 肿瘤侵犯或围绕腹主动脉 胰体 有远处转移 肿瘤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大于180o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闭塞且无法重建 肿瘤侵犯腹主动脉 胰尾 有远处转移 肿瘤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大于180o 淋巴结状态 淋巴结转移范围超出手术所能切除范围视作不可切除 三姑息和支持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预防并缓解痛苦,同时保证获得理想的生活质量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

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 血清CA19-9 > 37 U/ml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 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抗原阴性,CA1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 ③ 发现CA19-9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 ① 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② 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③ 前瞻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 (3)其它诸多生物靶标如外周血内microRNA、ctDNA、外泌体内Glypican-1等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尚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1.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 的薄层扫描) ;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 ;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1)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中国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2期 CHINA ONCOLOGY 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2 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200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No:11ZR1407000);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No:20110071120096);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级基金(No:YJ201002)。通信作者:倪泉兴 E-mail:liuliang.zlhospital@https://www.360docs.net/doc/413771663.html, 中国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 倪泉兴 虞先濬 刘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摘要] 胰腺癌是目前消化道肿瘤中诊治最为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提高其诊治水平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唯一途径。虽然取得病理学证据是确诊胰腺癌的关键,但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本身质地的“脆弱”,患者主观上对胰腺癌的认识不足及对损伤性检查的恐惧,我国客观医疗环境如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临床获取病理学证据较为困难。不少患者因缺少病理诊断依据而丧失积极治疗的机会。因此,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关键词] 胰腺癌; 临床诊断; 标准 DOI:10.3969/j.issn.1007-3969.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2)02-0081-07 Discussion for the clinical defini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a NI Quan-xing, YU Xian-jun, LIU Liang (Department of Pancreatic and Hepatobiliary Surger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Correspondence to:NI Quan-xing E-mail:liuliang.zlhospital@https://www.360docs.net/doc/413771663.html, [Abstract ] 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human cancers.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dif ? cult and lagged behind some other malignant tumors. Early diagnosis and improved treatment must becom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Despite evidence of pathology is the key to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it is yet dif ? cult to carry out due to the rationale as followed. First, the special nature of anatomical location of the pancreas and its “fragile” texture augment the risk of biopsy. Moreover, it is dif ? cult to implement this measure since patients is lack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fear of invasive examination. Third, Med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such as the diversity of socioeconomic or cultural status and imparity of medical resources or services, lead to clinical evidence of pathology is more dif ? cult to be obtained. In regard thes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failed to receive active treatment due to the lack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herefore, a new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grading standards of pancreatic cancer suitable for Chinese patients were introduced by us. Its purpose is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a. [Key words ] Pancreatic cancer; Clinical diagnosis; Criterion 胰腺癌是目前临床诊治最为困难的实体肿 瘤[1-2]。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本身生物学特性,80%以上的胰腺癌发现时即为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极差[1-2]。根据美国最新资料显示,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5%,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1]。因此,对胰腺癌的“早诊早治”被认为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唯一途径;而对中晚期胰腺癌“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 胰腺癌的临床特征及目前的诊治现状 准确诊断是规范胰腺癌治疗的基础。按照美国NCCN胰腺癌诊治指南及中国胰腺癌诊治规范,病理学证据仍然是胰腺癌诊断的“金标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015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9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第6位。 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疗、纳米刀消融治疗、放射粒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如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抗等)的应用等,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虽然该规范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非遗传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患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未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若还存在胰液出口的梗阻,进食后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可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2.消瘦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

胰腺癌临床路径(版)

胰腺癌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胰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C25.0),行部分胰腺切除 术(ICD-9-CM-3:52.5),全胰切除术(ICD-9-CM-3:52.6),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CM-3:5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1.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 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大、胆囊肿大,晚期患 者可以扪及上腹部肿块。 3.影像学检查:超声或内镜超声; CT及胰腺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MRI或MRCP;ERCP。 4.实验室检查:伴有梗阻性黄疸时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

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升高;CA19-9、CEA、CA242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可能会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判断肿瘤能否手术 切除。 2.如胰头肿瘤局限,经腹行胰头癌根治术;体尾部肿瘤 局限,经腹行胰体尾癌根治术。 3.如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或门静脉,可行血 管重建。 4.如肿瘤侵犯局部周围器官,可行扩大根治术。 5.如手术不能切除,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行姑息性手术 解除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或PTCD外引流。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25.0胰腺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手术治疗。 3.满足以下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