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院:农学院

年级:作物2013级

姓名:谈建鑫

学号:2013407007

7007

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状况

摘要: 中国土地占世界7%,但人口又占世界人口的22%,中国人口规模的还会迅速扩张,但土地资源却在日益减少、质量变差,要满足人们的物质保障亟待解决。而植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状况甚至能够解决。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其在农业上的影响和应用。

关键词:植物生物技术农业应用

正文:

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是以细胞的全能性和体细胞分裂的均等性作为理论依据,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进行操作的育种新技术。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染色体工程技术、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与无性系筛选、组织培养与体系胞杂交、器官与胚胎培养、植物脱毒快速繁殖与人工种子生产技术等。以下着重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染色体工程技术等三个方面。

1.1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1] 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1.1.1在农业上的应用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方面研究; 10年来,我国组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培养技术和研究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新品种选育、快翻、无毒化等方面。[2]

新品种选育类包括细胞培养、单倍体培养、影响因素类包括生物激素的种类,培养基成份以及选取试验材料的不同等对其的影响的研究;其它类包括综述等研究。据报道,我国在“七五”期间,仅通过花粉培养选育的品种与品系已超过20个,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又利用组培技术选育出不少新品种, 如水稻新品种中花12号、京花101、京花103种,为进一步选育提供和扩展了新的资源[3];

共推广81万亩;小麦新品种小僵168、845564目前,许多重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和小僵246共推广近100万亩,等等;通过原相继获得成功。[4]快速繁殖与无毒化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起很早,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使马铃薯、香蕉、唐营莆等十几种作物的用苗问题得到解决,到1990年我国仅无毒马铃薯苗栽培面积就超过400万亩,约占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的十分之一,增产幅度在20一25%[3,4];目前,我国已在甘蔗、苹果、名贵花卉等无性系快速繁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建立了马铃薯、甘蔗、香蕉、葡萄等工厂化育苗基地。

1.2人工种子。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天然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人工种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它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于1978年在国际园艺植物学术会议上提出。[6]

1.2.1人工种子的制作

人工种子的制作主要包括胚状体的诱导、包裹制种与发芽试验。用体细胞胚包埋制作人工种子的系统制作流程如下:

选取目标植物→从合适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体细胞胚的诱导(最好在发酵罐中进行)→体细胞胚的同步化→体细胞胚的分选→体细胞胚的包裹(人工胚乳) 作→包裹外膜→贮藏→发芽成苗实验→体细胞变异程度与农艺研究。[5]

1.2.2人工种子的优点

由于在室内生产,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还可节省大面积种子田。由于可通过细胞悬浮培养和用发酵罐生产,所以繁殖速度快,能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时间。人工种子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且不存在品种退化,一旦获得优良基因表达,便可以多年使用,不需要另找父系、母系等配套育种的复杂过程。

研究表明,人工种子既适于生产、运输、播种,又便于种子发育、出苗。目前,一些蔬菜已进入工厂化生产,并在实用上取得了突破。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解决人工种子进入市场的包装和运输问题。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单位、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对多种植物的形态发生和人工种皮材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子可望全面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6]

1.2.3人工种子在农业上的的应用

利用重组DNA、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任意优良性状的作物。在人工种皮中可以加入天然种子所没有的特殊成分,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如加入杀虫剂、除草剂、各种肥分等,这样种植时就不需要再施基肥, 可使苗木生长健壮且可提高苗木的抗性。[7]节省劳动力并可降低成本。人工种子可保证种子同步发芽生长并同时成熟,这对管理和收获都是非常有利的。[6]

1.3染色体工程的应用

植物染色体工程是将某种植物的某一对染色体,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附加、消减、代换或易位,丛而使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品种,以丰富栽培作物的遗传基因,扩大有利变异范围,是农作物育种工作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的育种新技术。[8]近年来国内外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进行开发应用研究后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在小麦育种上的成效尤为突出。美、英、法、原西德与前苏联等国家,通过染色体工程技术,已成功地从黑麦、山羊草、偃麦草属的某些物种,向栽培小麦品种中转移并导入了抗锈病、白粉病和条斑花叶病地等基因,育成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抗病品种和品系,有的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2.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2.1 植物基因工程的含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植物基因工程是指植物学领域的基因工程,其研究对象是植物。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基因突变和有性杂交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 进行基因转移,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有目的、有计划地插入、整合到事先准备好的受体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后一植株中得以遗传和表达,从而使受体植物获得新的性状,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近20年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成果显著,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展示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植物基因工程不断发展,目前已

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它构成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又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9]

目的基因的获取:供植物基因转化的基因可以来自植物本身,也可以来自微生物和动物,少数还可以人工合成,通常以来自植物本身为主。

目的基因的修饰。

目的基因转化到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组过程。电击法、基因枪法等是常用的方法。此外,还有激光微束穿孔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等。

植物转化细胞的筛选和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目前,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的区分及未转化细胞的淘汰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即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试剂。[10]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化, 必须依据转化材料和转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和筛选试剂。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等。

2.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运用

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后, 1986年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首次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而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有近50个国家批准数千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60多种。[9-11]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的增长更为迅速。

2.2. 1 抗病毒方面

病毒是农作物一个大敌,由它引起的产量损失极大。运用转基因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在抗病毒这方面取得成效。

2. 2.2抗虫害方面

迄今研究得最多并取得成效的有两类基因,即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以及从豇豆等作物中分离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1-10]当害虫在这种转基因植株上取食后会使其致命。 1987年Vaeck等首次证明转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烟草能抗烟草天蛾,其表达量占水溶性蛋白的0. 000 1%已可完全抑制烟草天蛾。此后这种方法在番茄上也获得了成功,可抗番茄果虫和番茄蠹蛾。第二类杀虫基因是从豇豆、马铃薯等作物中分离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已知茄科植物中有两类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剂ò可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剂?则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表达这些基因的转基因草已证明对不少昆虫有广谱抗性。可以预料,

未来的发展趋向是将两类基因同时转入植物,以提高抗虫能力,并解决昆虫的抗性问题。

2. 2.3抗杂草方面

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大部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因此只能在播种前使用。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抗除草剂的作物,不但可以降低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给轮作或间作中作物的选择以更大的灵活性。草甘膦是目前用得最广的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可杀死世界上78种恶性杂草中的76种,对人畜无毒, 且易为土壤微生物分解。预计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将是最早商业化的工程植物之一。但实用之前还需考虑转基因植物的生活力和产量是否会降低,与杂草杂交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作物本身转成杂草的可能性。

2.2.4 在优质丰产及综合性状改良育种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目标就是优质丰产育种。 20世纪90年代前,基因工程育种在农作物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主要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近期则侧重于提高品质。目前改良作物产品质量的基因及应用主要有: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谷物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控制脂肪合成基因;提高作物产量基因等。目前,世界上有43种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如水稻、番茄、马铃薯、瓜类、烟草等等。[12]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农作物品质性状的改良。如增加大豆、油菜籽脂肪的含量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农作物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改变农产品的淀粉质量和含量等等。

参考文献:

[1]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22(1):1~3.

[2]李永红,李艳平,孟亮耿.浅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繁殖中的应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2:25.

[3]王文静,袁道强,高松洁.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7.

[4]赵蓬晖,张江涛,马红卫.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 2011,21(2):2.

[5]李修庆.植物人工种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6]陈正华,Redenbaughk.人工种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许光华等.人工种子种皮的研究现状.生物工程进展, 1990,1 11 [8李培夫.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上育种上的应用新进展[J].新疆农垦科学,2000,(3):1~40(5):14—23.

[9]瞿礼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2. 8.

[10]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8.

[11]陈章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 3, 3.

[12]刘厚利.植物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 3.

生物技术概论测验考试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 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 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 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 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 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 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一个生 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 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 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16、传代: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1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阶段,一般持续1-4周。 18、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19、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20、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它可以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2018版-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园艺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平时成绩30% ,期终考试70%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实验室 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任务与目的)(3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一般技术 2、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4、园林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置及基本操作;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生质体培养 2、原生质体融合 3、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分化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1主要描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三)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的克隆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基因转移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5、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五、课内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唐克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1.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授课时间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号:1141775006 研究生姓名:宋君 课程名称: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 论文题目: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考试时间:2015年1月16日 考生成绩: 授课或主考教师:黄启堂教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在植物抗性上的应用 (1) 1.1.抗性育种 (1) 1.2.抗性鉴定 (2) 2. 在在育种上的应用 (2) 2.1.单倍体育种 (2) 2.2.多倍体育种 (2) 2.3.原生质体融合 (2) 2.4.植物组织培养育种 (2) 3.种质资源的保存 (2) 4.分子标记技术 (3) 5.品种改良 (3) 6.在生产上的应用 (3) 6.1.大量繁殖 (3) 6.2.快速繁殖 (3) 6.3.生产脱毒苗 (4) 7.总结 (4) 参考文献 (4)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关园林植物 的研究与管理等各项工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园林植物的生产、繁殖、创新等提供了新的途径。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园林植物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创造更美更佳的园林植物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的园林植物优良种的需求,分析了现代园林植物在繁殖、育种、生产、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中所应用到的生物技术。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园林植物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育种繁殖品种改良生产 植物种植是营造园林景观的基本五元素之一,其在造园中主要起到划分空间,引导视线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园林景观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园林植物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在园林植物方面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在园林植物上使用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成为一种普遍的手段。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通过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为人类提供所需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跨学科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织培养等等。在植物上运用生物育种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植物的生产量,提高植物各种抗性,克服植物生理、生长环境的各种局限性,创造出更具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新类型。所以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就简单介绍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上的具体应用。 1.在植物抗性上的应用 植物抗性是指植物的抗病、抗虫、抗寒、抗旱和抗盐等性能。所运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1]。 1.1.抗性育种 抗病育种一直是植物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通过人工接种或者自然感染等方式使植物感病,再从感病群体中选择出抗性较强的植株进行扩大繁殖从而获得高抗性的品系,其是植物抗性育种的一种传统方法。该方法选择效率很高但是进展速度缓慢,因此科学家们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对其加以改进。比利时科学家Leus Leen[2]等将病原体自身的选育和植株个体的选育相结合,以玫瑰灰霉病作为研究对象,期望获得高抗灰霉病的玫瑰品种。以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进行病原体的筛选,如毒株分离培养、交叉感染等,并将其中毒性较强的类型,也是抗性育种中最有利用价值的类型确认并分离出来,通过对叶片进行接种,对玫瑰的抗性进行检验,从何获得抗性更强的玫瑰新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新的抗病虫害品种,现已证明其在芸薹属等作物抗TuMV基因育种中取得了成功。抗TuMV基因工程技术包括TuMV自身基因的介导和外源基因的导入。外壳蛋白(CP)基因策略是最早获得成功的[3],也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转基因策略。中国的卢爱兰教授曾应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TuMV CP 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抗TuMV转基因油菜。而朱常香等和邢德峰[4]则分别将TuMV CP 基因导入大白菜,获得了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抗病毒大白菜。为了得到对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双抗的甘蓝资源[5],罗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P55 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P81 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 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P37 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P126 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114 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P43 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173 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P21 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P184 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P56 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P136 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又称为DNA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P68 15、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16、基因治疗: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P240 17、生物能源: 18、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和容易标准化生产。)P226 19、RNA反义技术: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AN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P243 20、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P245 二、基础知识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12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面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0 课程代号:RX035007 大纲执笔人:刘学春等 总学分:2.0学分大纲审定人:郑成超 一、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物技术内容多,综合性强,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课程,是生物类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具有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课程适应了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日益深入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面讲授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在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与相关学科有机衔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三、大纲改革说明 1、总体设想 生物技术概论是面向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与生产飞速发展而开设的应用性课程,科学系统地讲授了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最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整体优化、完善和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理论教学,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锐意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学时数的改革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繁杂且与其它学科多交叉,学时数的分配主要依据高效、精讲、博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学时,系统讲解基本知识与技术重点、难点及关键环节精解细讲相结合,广泛地采收最新的知识信息,为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生物技术概论必需的最低学时数为36。 3、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 什么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 4.你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 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 整的植株。 4.器官发生途径: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中体细胞诱发并形成胚胎的过程。 6.外植体: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 7.褐化现象:植物体内酚类物质在外植体被切割后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培养基变褐。 8.看护培养:在培养皿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固体培养基,在其上放一块几毫米大小的愈伤组织,再在其上放一张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生物技术概论是由一门多学科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及环境诸方面的作用和成果,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认识生物技术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熟悉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3.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4.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法规。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特征(六高特征),生物技术各项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在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章难点:生物技术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明确生物技术的特点和特征,识记生物技术所包含的五大工程概念,了解生物技术包含的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思考题: 1.概念识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3.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具有的“六高”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5.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6.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二)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主要工具酶的作用机理和用途,基因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的来源及获得途径,PCR反应的原理和技术,受体细胞及其重组DNA导入技术,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基因工程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本章重点: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主要工具酶的催化机理和用途,常用载体的特点和用途,目的基因克隆的途径和方法,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生物技术概论》书本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生物技术总论 1.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它具有高新技术的“六高”特征是指哪“六高”?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那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其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高通量组学芯片技术、基因与基因组人工设计与合成生物学等系统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设计人类各个的层面,大到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小到我们平时吃到的米饭,在医药、动植物设计广泛,在电子产品中也有运用到生物技术。 3.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因为生物技术设计到很多个方面,有医药、林农业、食品、环境、能源、化学品、设等等,不仅仅是局限于生物这一方面,例如研究使用到了高科技电子设备,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进行研究,生物分子学也被运用到计算机的研发中去。 4.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加快发展起来的。 两者的差别:传统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细胞或组织水平,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在分子水平。 两者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是以传统生物技术为基础。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传统生物技术研究。 5.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那些领域? 其涉及到: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工业、金属、军事、电子 二、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基因是可以切割的;基因是可以转移的;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2. 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通过基因文库筛选、PCR扩增或人工化学合成等手段获得目的基因;构建所需基因载体;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增值或表达等。 3. 简述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限制性内切酶是特异性地打断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特异性地形成磷酸二酯键。 4. 在什么情况下最好使用粒载酶或γ噬菌体载体或cosmid载体? γ噬菌体载体适用于建立cDNA基因文库;cosmid载体适用于克隆大片段的外源DNA 片段,所以被广泛地用于构建基因文库。 5. 阐述人工染色体作为载体的特点。 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复制起始点、着丝粒和端粒。复制起始点,保证了染

生物学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东西地生物体或器官等总供体。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与思考 1.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涵盖的内容。 2. 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 3.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基础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包括哪些功能区,各自主要用途如何? 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含哪几大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 4. 为什么要配制培养基的母液? 5. 配制激素母液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6. 植物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如何。 7.如何选择外植体? 8. 外植体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常规操作方法。 第三章植物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 复习与思考 1. 如何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分为哪几个过程?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有哪些途径? 4. 如何选择和调控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植物激素组合? 5. 人工种子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与脱毒苗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离体快繁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程序。 2. 植物离体快繁中芽增殖的途径有哪些? 3. 植物离体繁殖的形态发生途径。

4. 外植体褐变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措施。 5. 植物脱病毒有哪些途径? 6. 茎尖脱毒培养的原理与基本流程。 7. 脱毒效果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 2. 分离花粉的方法有哪些? 3. 花粉植株的诱导发生途径。 4. 花粉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5. 比较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异同。 6. 如何进行多倍体植株的加倍? 第六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单细胞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方法有哪些? 2. 如何建立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3.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4. 如何调控植物细胞的同步化? 5. 什么是次生代谢物质,试列举一些主要类别。 6.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第七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哪些? 2.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3.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 4. 什么是体细胞杂交,有何意义。 5.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6. 简述PEG法和电诱导融合法的技术过程。 7.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8. 融合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流程。

川农《生物技术概论(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正考)

(单选题)1: 基因工程是利用()技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 A: 细胞培养 B: 无性繁殖 C: DNA体外重组 D: 细胞融合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直接通过()来完成的。 A: 基因 B: RNA C: 蛋白质 D: DNA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用于基因工程的大多数受体要求的条件应是对()无害的。 A: 人 B: 畜 C: 环境 D: 人、畜和环境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生物中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而每种DNA限制性内切酶只能()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A: 识别 B: 切割 C: 识别和切割 D: 合成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涉及单克隆抗体中的抗原的本质是()。 A: 免疫球蛋白 B: 金属微量元素 C: 致病物 D: 血清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细胞工程是当今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精巧的细胞学技术,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结构,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动植物品种或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体系。A: 遗传 B: 细胞核 C: 细胞质 D: 细胞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在基因工程中,要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中,常需要()作为媒介来实现。 A: 载体 B: 质粒 C: 噬菌体 D: 动植物病毒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利用酶或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生物体外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系统装置,在生物技术领域称为()。 A: 仿生器 B: 模拟器 C: 生物反应器 D: 替代生物装置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农经作物的抗虫基因工程上,目前采用的目的基因主要是()的泌毒蛋白基因。 A: 酵母菌 B: 苏云金杆菌 C: 大肠杆菌 D: T2噬菌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下列微生物中()是真核微生物。 A: 立克氏体 B: 抗原体 C: 病毒 D: 支原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植物花药培养经诱导长出的植株将是()的物种。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同源多倍体 D: 异源多倍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用发酵工程生产的(),被近代食品工业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 A: 乙酸 B: 乳酸 C: L-苹果酸 D: 柠檬酸 正确答案:

(完整word版)生物技术导论期末考试卷

题目类型:名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的可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基因产物,统称目的基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识别双链DNA中的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特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产生具有3’-OH和5’-P基团的DNA片段的一类内切酶。 4.质粒:是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分子 5.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 6.受体细胞: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又称为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7.细胞培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8.细胞固定化: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的细胞。 9.初级代谢产物:菌体对数生长期的产物 10.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二、填空题 1.在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五种主要成分,分别是引物、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Mg2+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构建(基因文库)和(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或者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目的基因。 3.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载体结合法(1)物理吸附法(2)螯合法(3)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4.改变酶特性的方法有两类,其中(分子修饰法)法主要改变天然酶的(结构),通过对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进行改造。而(生物工程法)法则是改造酶分子(基因)。 5.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分五个步骤,分别是获取外植体. 无菌接种.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试管苗的形成, 扩大培养 6.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浓度、酸碱度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载体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螯合法,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植物生物技术

绪论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 广义植物生物技术:提高和改良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所有技术。它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及其辅助育种三大部分。 狭义的植物生物技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分子水平上的操作,促进植物繁殖、有用物质生产和品种遗传改良的技术。 3、基因工程改良的目标 投入特征 主要是指帮助植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或减少使用防治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各种费用。 研究内容:抗各种虫害的危害;抗各种除草剂;抗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病害; 忍耐高温、低温、涝害以及高盐胁迫等各种环境胁迫。 产出特征主要是指帮助植物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 附加特征 五、细胞工程的应用 细胞工程的应用(1)——快速繁殖 细胞工程的应用(2) ——脱毒苗的生产 细胞工程的应用(3)——胚培养 细胞工程的应用(4)——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培养 细胞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5)——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细胞工程的应用(6)——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细胞工程的应用(7)——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细胞工程的应用(8)——人工种子的生产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和离体操作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述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几个基本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生长、繁殖或长出完整植株的技术和方法。用来培养的材料即外植体通常是离体的,所以又叫植物离体培养(plant in vitro culture)。 外植体 ( Explant ) 从活体上切取下来用于培养的那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 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一个生活细胞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 去分化(redifferentiation) :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愈伤组织),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培养方式 1 . 根据培养方式 固体培养(Solid culture ) 液体培养(Liquid culture ) 液体培养又有液体悬浮培养与静置培养之分。 固液培养(Solid- liquid culture ) 看护培养( Nurse culture ) 饲喂层培养 (Feeder layer culture) 微室培养 (Microchamber culture) 最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它们相比,各自的优缺点表现为: 固体培养 优点:通气性较好,若有污染,只污染局部 缺点:使培养材料与培养基接触不充分,有毒物质易积累。 液体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 ...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 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注意抓住重要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和医学、农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课堂讲授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方法上改进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维。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地讲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

四、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的含义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重点:基因工程原理、步骤;难点:基因工程操作的技术要点。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重点:细胞工程原理;植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6学时) 重点:发酵工程技术的过程及阶段性特点;难点: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第五章生化工程(6学时) 重点:酶工程原理;酶的特性;蛋白质工程原理及方法。难点:酶反应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生物芯片(2学时) 重点:生物芯片技术的内含;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芯片的差异。难点:生物芯片技术的技术要点;生物信息学。 第七章人类基因组计划(2学时) 重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含;难点:蛋白质组学。 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与安全(3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安全的含义; 第九章现代生物技术规则与生物伦理道德(3学时) 重点: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规则;难点: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版

2016年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将某一生物的遗传信息转移 到另一生物体内,以改变其生物机能或创造新生物物种的技术。 2.蛋白质工程:通过改造与蛋白质相对应的基因中碱基顺序,或设计合成新的基因,将它克隆到受体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新的特性的蛋白质技术。 3.同尾酶:指识别序列不同,但是酶切DNA分子产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5.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方法。 6.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各种cDNA 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贮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之中,这样的群体称为cDNA文库。 7.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 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8.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生物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工程手段,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物体、生命体系和生命活动过程生产物质的一门高级应用技术科学。 10.基因克隆载体: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克隆载体。 11.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蛋白质组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 12.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基因工程P21):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二、填空题 1.脱氧核苷酸分子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基团。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完整版)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我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寡核苷酸介导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 指在DNA水平上改变氨基酸 的编码序列,也称定点诱变(site-specific mutage nesis);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后,不再增加。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细胞拆合:是指以一定的实验技术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然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 胞器.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 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CCCDNA色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 A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 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 集合。 二、填空题 1.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并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他是第一个 实现DNA重组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