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都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阶段。他们有各自的特点、风格,并且他们之间也相互有联系,他们有着本质的异同点。

维多利亚风格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

19世纪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维多利亚式风格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很难对维多利亚样式进行准确的分类,它其实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在建筑上,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形成一种风尚。哥特复兴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维多利亚时期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

18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是国际设计史上重要的一笔,对于中世纪歌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使得设计表现上更多的体现了皇室的艺术需要。视觉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维多利亚风格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绝对华丽与分割取舍,人类对于自然和装饰的唯美体现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维多利亚风格的工艺品、家具、建筑装潢有着如下明显可辨特征:1.造型庞大,饱满,装潢不拘一格。2.从各种复古风格中衍生的母题,比如罗可可涡卷纹、哥特风格的尖塔纹、文艺复兴式的绞缠纹等等,常常混用。3.开始使用多种新的工艺技术制造家具、工艺品,多层版胶合板,电镀等等。4.装潢中的走兽、飞禽、花卉果实以写实风格呈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设计史上称之为“工艺美术产背向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手工生产的产品量少价高,只为富人们所拥有。

工艺美术运动出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工艺美术运动发起者们只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灾难,认为机器是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主张只用手工艺生产,要返朴归真。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但是,他们在艺术上的一些主张却对后来的新建筑运动有一定的启发。“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在产品装饰上大量借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缺少一种合理的装饰形式,以与其内部结构相适应。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目标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明确反对机械生产,这也是它的最大致命伤。从设计的内容来看,“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包括家具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和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运动”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之根源,而以复兴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与“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的自然形式的运用,但是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不象“工艺美术运动”那样从中实际的设计中寻求灵感,把哥特式当作一种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义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性或审美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这种美学形式在绘画和书籍插图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新艺术运动”在1900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期间整个运动达到高潮,是一次影响非常深远的设计运

动。“新艺术运动”在风格上各国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是在设计上追求创新,探索和开拓新的艺术精神上是一致的。新艺术运动的特点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强调有机线条。

新艺术运动影响到了各个国家。法国新艺术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所采用的动植物纹样大都是弯曲而流畅的线条,具有鲜明的新艺术风格特色。比利时的革新运动具有相当的民主色彩。这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就提出了“人民的艺术”的口号,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是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从设计上来看,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法国的运动风格非常相似,都希望能够以手工艺的方式,来挽救衰落的设计水平.他们也主张采用自然主义的装饰构思,特别是曲线式的花草枝蔓来达到浪漫的设计装饰效果.他们的设计也受到日本的传统设计很大的影响。最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新艺术运动代表就是西班牙,而西班牙重要的设计代表是高蒂。

新艺术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新艺术运动”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艺术形式上,它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中流畅的自然曲线和简洁的造型,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后期受印象派艺术和东方艺术影响比较大。二者都希望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平衡。“新艺术运动”反对任何学院派和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主张向自然寻找艺术灵感,这与“工艺美术运动”倡导的哥特式复兴有明显区别。“新艺术运动”也漠视机器生产,因而与“工艺美术运动”有着同样的悲剧色彩,无法真正构造起工业文明条件下技术与艺术、手工艺与机器生产之间联系的桥梁。“新艺术运动”的实质是探索产品设计之装饰风格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产品表面的文章,停留在形式的革新上,最终走向追求几何形风格的装饰艺术运动。在艺术内涵上,与“工艺美术运动”大相径庭,“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家们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技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一开始就以抛弃所有传统艺术的姿态出现。从而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扫除了任何形式上的障碍,这与“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回归是不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大量采用新的材料,如铁等。“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虽然都有“回归自然”的主张,但二者实质有别。

总的总结一下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有以下几点:

1、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2、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

3、它们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5、它们也都受到东方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两个运动之间的差异是: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工艺美术运动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古典主义的复兴风格,提倡歌特风格设计上的淳朴、实用和诚恳;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劳动。在产品的装饰上反

对矫揉造作、折衷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劳动。

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

《论述维多利亚风格、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之间有何本质异同》

工业系08家具

维多利亚时期介绍

Victorian fashion comprises the various fashions and trends in British culture that emerged and grew in province throughout the Victorian era and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a period which would last from June 1837 to January 1901. Covering nearly two thirds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64 year reign would see numerous changes i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These changes would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changes in clothing,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the decorative and visual arts. Victorian period design was based on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made easier by the induction of mass production. The Victorian period of fashion was about living more simply than the previous era. Clothing, makeup, and hairstyles become more natural and relaxed. The use of elaborate wigs made way for cleaner, gentler looks. False hair was limited to rats or switches. 服饰:Victorian Era, Clothing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 By the later 1830s, fullness was moving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sleeves. This morning dress of 1836–40 features shirring on the fitted upper sleeves;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roquet players of 1864 loop their skirts up from floor-length over hooped petticoats. Small hats with ribbon streamers were very popular for young women in the mid-1860s. 到了1860年,hoop实在是太大了因而它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于是hoop的形状逐渐变成圓卵形加上在背后大量拖曳的裙摆。1866年,hoop的size逐渐縮小但仍维持圓卵形,直到1870年渐渐演变为所谓的Tornure或是Bustle。这样的演变使得女性的体型姿势向前倾斜,就像一艘船的船头一样。此时最特別的是,女性的裙撑架,出現「前扁后膨,强调臀部」款式造型的变化。1860年的crinoline如钢般坚挺,从1864年起,用三角形布拼缝起的裙子使得裙宽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1870年,本时期初,女子穿着「臀垫」〈bustle〉以达到「强调臀部突出」的造型。在1875年之后,女性则转而流行「紧身与拖曳裙」款式的造型,并强调腰部以下背后华丽的装饰。 Bustles and elaborate drapery characterize evening dresses of the early 1870s. The gentleman wears evening dress. Detail of "Too Early" by Tissot, 1873

维多利亚时期服饰特点

维多利亚风格服饰(Victoria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风情,以唯美,高贵,雅致为主旋律 大体来说,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以烦琐体现优雅高贵的时代吧…… 我从各个年代的服饰变化角度切入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接下来重点介绍女性服饰的演变。 无论英国或西欧,再度流行起蓬松的袖摆如下图:

1840年才是有真正的维多利亚风格 此时女性的裙子又变得宽大(当然不如18世纪那麼宽)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先从袖子谈起, 维多利亚女性的上衣其实已经具备现代女装的特色 长长的窄袖、披肩、封闭式的外衣 18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其实是开放式的外套,并且裸露裏头的低胸束腰。这点在道德观念严密的维多利亚,是非常要不得的。 ↑洛可可时代 因此你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人们的上衣都是 一体成形的罩衫 最明显的改变莫过於花纹

19世纪流行的风潮,其实把装饰都留给了花边 反而在布料染色跟绣花上的功夫,其实比较简约 1850年代,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 这时的洛可可的气息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受到家庭的道德观影响,女人们的衣著色调变得更深,更素雅 并且全身色系相当统一。 1850年代,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Hoop Skirt的好处使得大多数女性不顾父亲及丈夫的放对,Hoop Skirt 的材料也很快地从坚固的铁制成到有弹性的钢丝,这使得裙子可以越來越轻。到了1850年代中期,时髦的裙子需要圈环或者钢箍撑起来,膨胀得很厉害。在当时的幽默或者讽刺杂志上时常可以见到嘲讽的图画。这时期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数层衬裙来实现的,一般至少重叠四到六层衬裙。女装的下半部越来越沉重。但是圈环裙的流行并没有持续多久,许多女性并不喜欢。维多利亚女王也从没穿过这样的裙子。这一样式脱离实际,非常不便,而且显得不庄重(会有暴露内衣的危险)。 在1850-1865年间,女性服饰的轮廓变得更大和趋于水平线在过去所有的线条都是向下拉的。如图:

年轻的维多利亚 高级服装赏析

《年轻的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时期服装赏析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改编自维多利亚女王的青年时代,从1836年她登基前一年开始到1840年她和阿尔伯特亲王结婚为止,影片着重描述的是她的爱情生活。影片先后获得了第63届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化妆奖、第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维多利亚风格服装因历史而生。首先维多利亚执政时期的安定与和平为这种繁琐,华丽的服饰提供了一个可生存的环境。衣服永远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如果是战乱时期,谁还会穿这种累赘的东西呢。而一国之君的气质也会影响了国民的思想,作为一个恪守本分,贤良安稳的女王,如同当时的风气—保守,遵从秩序,以及表面上对妇女道德的禁锢。这都使得服装本身变得严密,层叠,把女人包裹的不透风。 而和平的时代往往是科技与文化飞速发展的摇篮。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这使服装制作工艺有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生产速度,从而更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然而机器代替手工,在人工方面也可以节约成本,所以一些成品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普通阶层也可拥有。蒸汽船的出现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商品流通业更加便利,不论是购入原材料还是出口成品,都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这为服饰提供了更多的面料选择,也加速了这一风格的传播与推广。 影片中古典与浪漫相结合的文化气息赋予了人们更美好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恰恰反映在了服装设计的灵感上。经过历史上悠远的文化

积累。到这时候已经爆发了出来,超越了前代的浪漫,变得更加华丽奢侈。 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纯洁风气的需要,女人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美国学者亨特这样描述:“19世纪20年代,英国妇女开始穿那些有花边饰带,胸衣紧绷,袖子挺直,把人箍的难以动弹的衣服。到了30年代,英国女演员范妮'肯布尔从宾夕法尼写信来说,美国妇女也把自己束缚进无法活动的服饰当中。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种带衬架的托地长裙使19世纪的妇女变成幻想中的天使而不是现实中长着两条腿的人。他们走路时总是小心翼翼的迈着碎步,在轻轻的窸窣声中向前滑行。”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 蕾丝 有古董感的蕾丝材质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头号代表。上好的蕾丝颇费手工,而且代价不匪,具有高级订制的珍贵感,而如今先进技术手法的运用,令坊间的蕾丝也变得较为柔软、透气、易熨烫,因此开始被大面积运用在了服装上。维多利亚时代,女人们喜欢在领口、袖口、裙摆处露出内衣的蕾丝花边,而就算是当时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铺上白色刺绣蕾丝的桌布和餐巾,才显得情调十足,可见蕾丝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性。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亚历山大丽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女皇。于1840年与表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国力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时期,殖民主义扩张在远东持续发展。 维多利亚是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没有战争的动乱的稳定局面,从而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极大地发展和进步,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历史学来说,往往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时期放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止。 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腴,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审美和追求新形式、新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折中倾向,同时也体现出由于物质丰腴而造成的繁琐装饰化趋向。显著特点是对于中世纪哥德式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主要推动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设计了英国国会大厦。 绘画上的代表人是路易斯*普朗。特点是怀念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力图以这种情调来与工业化抗争。形成了“拉斐尔前派”。 有上述特点的设计家还有欧文*琼斯。1842年-1845年出版了《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则、布局、局部和细部》。1856年出版《装饰的语法》。 1849年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组织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于伦敦海德公园“水晶宫”(玻璃和钢筋,面积80万平方英尺)。其设计师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一.石版印刷的发展 石版印刷是由德国阿罗斯*森尼非德1796年发明的。1819年初步掌握了彩色石印方法。 法国-画家及印刷技师戈德弗罗依*恩格尔曼1837年完成了比较完善的彩色石版技术。 二.波士顿彩色石版印刷学派 英国-威廉*沙普。将彩色书籍石印插图技术引进美国。 美国-查*霍。完善了滚筒式石印机,可以印刷彩色。 约翰*布弗特及儿子1884年设计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格罗夫*克里夫兰与托马斯*亨德里克竞选海报,利用美国国旗和象征美国的白头鹰、自由女神作为装饰。 1860-1900年是彩色石版印刷的黄金时期。有现代彩色贺卡设计和出版家路易斯*普朗。1860年成立普朗公司。1873年在英国发行了第一张供邮寄圣诞卡,1874年设计出版了美国第一张邮寄圣诞卡。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2134159.html,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 作者:曹磊 来源:《世界文化》2013年第02期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 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 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制中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深刻影响到了英国的主仆关系。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解体,开始转变为雇佣关系。主仆关系也得以缓和,甚至出现了许多相互信任和扶持仆人的现象。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家的保姆埃佛勒斯夫人尽职尽责对其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让邱吉尔感觉她如同不可取代的家人一般。在家庭因父亲的放浪而中落时,邱吉尔坚决反对解雇她。即使后来,邱吉尔也持续对辞掉保姆工作的埃佛勒斯夫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直到她去世为止。据说,埃佛勒斯夫人的墓地管理费用也一直由邱吉尔所提供。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已经不再是主人家的私有财产和世代服役的家奴,雇佣仆人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普遍的方法是通过报纸的广告栏刊登招聘信息,在当时大城市的各种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招聘仆人的广告。而最受主雇双方欢迎的是介绍推荐方式。有些推荐是来自目前雇佣中的仆役,此外也会通过地方上有资望的人物来推荐帮佣工作的应征者。这种介绍做法,一方面对雇主而言可以明确掌握仆人的出身背景和优势特长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仆人而言也可以了解工作环境和具体人物以及雇主人品等。除私人职业介绍中心介绍之外,还有一种非不得已时的使用方法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或救济机构介绍,但由于种种弊端很少起到作用。 随着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其雇佣仆人的需求(雇佣仆人是其阶层标志之一)和能力也与之俱增。仆人总数量在这一时期迅猛增长并达到了极致。这一时期的仆人以室内女仆为主,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一般都有三个女仆:女厨、家庭女仆和育婴女仆。不同地位和收入的家庭雇佣仆人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年收入在5,000英镑以上的贵族、乡绅能够雇佣11个女仆和 13个男仆。在英国ITV出品的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前后庄园主仆关系的古典剧《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的庄园里就有12名仆人:男、女管家各一名,伯爵贴身男仆一名,伯爵夫人贴身女仆一名,第一男仆和第二男仆各一名,女仆领班一名,厨娘一名,女帮厨一名,最底层的厨房女仆3名。

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都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阶段。他们有各自的特点、风格,并且他们之间也相互有联系,他们有着本质的异同点。 维多利亚风格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 19世纪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维多利亚式风格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很难对维多利亚样式进行准确的分类,它其实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的运用。在建筑上,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形成一种风尚。哥特复兴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维多利亚时期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 18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是国际设计史上重要的一笔,对于中世纪歌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使得设计表现上更多的体现了皇室的艺术需要。视觉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维多利亚风格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绝对华丽与分割取舍,人类对于自然和装饰的唯美体现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维多利亚风格的工艺品、家具、建筑装潢有着如下明显可辨特征:1.造型庞大,饱满,装潢不拘一格。2.从各种复古风格中衍生的母题,比如罗可可涡卷纹、哥特风格的尖塔纹、文艺复兴式的绞缠纹等等,常常混用。3.开始使用多种新的工艺技术制造家具、工艺品,多层版胶合板,电镀等等。4.装潢中的走兽、飞禽、花卉果实以写实风格呈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设计史上称之为“工艺美术产背向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手工生产的产品量少价高,只为富人们所拥有。 工艺美术运动出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首。工艺美术运动发起者们只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灾难,认为机器是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主张只用手工艺生产,要返朴归真。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但是,他们在艺术上的一些主张却对后来的新建筑运动有一定的启发。“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在产品装饰上大量借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缺少一种合理的装饰形式,以与其内部结构相适应。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目标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明确反对机械生产,这也是它的最大致命伤。从设计的内容来看,“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包括家具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和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运动”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之根源,而以复兴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与“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和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它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中,避免使用直线,注重从自然中获得的自然形式的运用,但是还没有从功能、结构、形式的统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追求自然形式上,不象“工艺美术运动”那样从中实际的设计中寻求灵感,把哥特式当作一种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试图摆脱任何古代亡灵,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义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性或审美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这种美学形式在绘画和书籍插图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新艺术运动”在1900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期间整个运动达到高潮,是一次影响非常深远的设计运

维多利亚时期服装面料制作

维多利亚时期绅士与女仆的服装 绅士 在晚宴中,几乎所有绅士穿的都是差不多款式和颜色的礼服。乍看之下,要准确判断对方的身家似乎很难,但只要通过观察其服装的合身程度(如果不合身,那么买的一定是成衣而不是定制品)和衬衫材料(衬衫不是亚麻布料而是棉布料的,或是只有衬衫的领口和袖口部分是亚麻布料的,其财产状况必定不大乐观),就能轻易辨认出某位男士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有钱人。 帽子 在正式场合佩戴的礼帽必须是圆筒状、附有帽檐的高顶帽子,这种帽子以气派的造型为最大特征(一般被人们称作“丝质礼帽”或“高顶礼帽”)。 在一个合格绅士的正式服装中,黑色的高顶礼帽是一种绝对不可或缺的服饰配件。 头发 上流社会的男士一般都理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平日尚且如此,在穿着正式服装时就更不可能搭配杂乱的头发了。因此每个出席宴会等社交场合的绅士,其发型必定都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短发。 领结 作为一位合格的绅士,其领口一定会打着一个被熨斗烫得笔挺的白色领结。领结的素材通常使用的是和袖口同样颜色、同样材质的最上等的亚麻布质料。 衬衫 即使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平时偶尔也会穿一些舒适透气的、以棉质布料制作的轻便服装。但是在正式场合穿着的衬衫只能是亚麻质地的白色衬衫,而且衣服上面不可以印有任何的花样或图案。 背心 虽然同样都是采用了亚麻布作为制作材料,但背心的质料要比衬衫更厚些。背心的颜色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黑色,不过占据主流地位的始终还是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干净程度和质料底子的白色款。 手套 维多利亚时代,只要是中产阶级以上出身、且身处于外人在场之场合的人士,无论男女都必须戴上手套,而这也正是当时最为讲究的贵族礼仪之一。因为在上流阶级看来,手上戴有手套正是代表一切工作均有仆役处理、自己无需亲自参与劳动的、最能证明自身贵族身份的强力象征之一。 十九世纪的手套大多都是轻柔保暖、必须精心护理的皮制品。现货的皮手套以从俄国和德国输入的为高级品,而手工缝制的手套则以在具有精致工艺的法国定制的产品为最佳。手杖 据说是起源于很久以前担任保卫王室之职务的贵族军人们在退役后出于对佩剑时代的留恋而诞生的产物。即使时代已来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十九世纪,手杖也依旧是每个绅士外出时必定会随身携带的东西。 由于注重的是装饰性和象征性,而不是诸如可在走路时支撑身体之类的实用性,因此当时的手杖大多是以黑檀木、象牙、大理石或天然宝石等极具美观价值的高价素材制作。而最

欧美服装发展史

拜占庭艺术风格与服饰: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国际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种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形式结合所发展出来的服饰,也随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特别是在女装方面。例如,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又如,排除受约束、非自然的“裙撑架”,等等。因此从1790年到1820年之间,所追寻的淡雅、自然之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与服饰:“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艺术的一种反驳。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因此,当时的服装被誉为“理性美感式”的服饰。这种服饰风格与当时“维多利亚风格”极端的相对,成为英国社会追寻服饰改革的代表款式。 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与服饰: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是指“绝对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塔特林派”的艺术主张,这些艺术风格都源自20世纪初期的10年代,由苏联的艺术家所引导而成的。这些艺术家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将之表现在几何式的抽象艺术之中。 这种艺术风格也深刻的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特别是在当时的苏联,将这种“几何抽象的艺术风格”与“充满浓厚政治意味”的主张相互结合,表现在服装的款式以及面料的花色设计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服装审美特色。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非自然合理的存在,梦境与现实的混乱,甚至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组合。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带动出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波普艺术风格与服饰:这种艺术风格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但确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为“通俗性的、流行性的”。至于“POPArt”所指的正是一种“大众化的”、“便宜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趣味性的”、“商品化的”、“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欧普艺术风格与服饰: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动感,服饰图案的设计上以欧普艺术的视觉感为最大的特点。极限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极限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性、冷峻、简约”的艺术风格。这种强调“单纯、简单”的观念,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时装界所追求表现的一种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服饰以简单的设计理念影响到国际时装的流行趋势,成为20世纪末的一项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的变革。

最全24种服装风格分类

最全24种服装风格分类 服装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服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价值取向、内在品格和艺术特色。服装设计追求的境界说到底是风格的定位和设计,服装风格表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服装风格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代特色、社会面貌及民族传统:二是材料、技术的最新特点和它们审美的可能性;三是服装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服装风格应该反映时代的社会面貌,在一个时代的潮流下,设计师们各有独特的创作天地,能够造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如今,服装款式千变万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风格,有的具有历史渊源、有的具有地域渊源、有的具有文化渊源,以适合不同的穿着场所、不同的穿着群体、不同的穿着方式,展现出不同的个性魅力。 具体风格包括:瑞丽、淑女、商务、通勤、OL、百搭、简约、自然、田园、轻奢、中国、韩国、欧美、英伦、中性、学院、朋克、嘻哈、嘻皮、军旅、民族、洛丽塔、波西米亚、哥特等24种。 1、瑞丽风格: 瑞丽是一本时装杂志,主要受众群是学生MM和年轻白

领。风格上偏时尚,以甜美优雅的特点著称。有“可爱先锋”,主要受众群是学生MM;“伊人风尚”主要受众群是年轻白领;而“服饰美容”大家都可以看。但总体说来,瑞丽的主要风格还是以甜美优雅深入人心。看它们的专属模特桥本丽香就是最好的诠释。 2、淑女风格: 自然清新、优雅宜人是淑女风格的概括。蕾丝与褶边是柔美新淑女风格的两大时尚标志。 3、商务风格: 没有人能为商务休闲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虽然,这个词汇已被用烂。对不同的人和不同场合来说,商务休闲的含义是不同的。不穿传统套装上班,可以是牛仔衬衫配西服,亦或不戴领带,甚至让运动风格闯入正装的世界,商务休闲可能指的是上述所有情况。归根结底“实用的智慧”是必备要素,而妥贴得体,便是其中要领。简而言之,商务风格可以理解为“休闲职业装”。 4、通勤风格: 通勤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 通勤装不是职业装的意思,指在办公室里和社交场合穿着比较合适的服饰。像时髦的牛仔裙、印花长裙以及时尚感T恤等等偏休闲性质的衣服都能称为通勤装。通勤风格指的就是下班以后比较休闲的服装,但还不完全是居家的休闲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马川维多利亚是整个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稳定局势。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富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特别是哥德时期的道德、宗教虔诚的崇拜和向往。维多利亚时期在绘画上的特点英国绘画此时出现了记叙性、故事性、浪漫主义和富于装饰性的特点题材上也出现了以中世纪为中心以古典神话为中心的倾向。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干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在这种流行风格的后面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对干中世纪特别是哥德时期的道德、宗教虔诚的崇拜和向往。推动这种风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A.W.N.Pugin1812-1852他的重要设计是英国国会大厦的室内和细部装饰设计充分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哥德复兴风格。普京对干哥德时期的道德和宗教虔诚是顶礼膜拜的。他虽然反复强调他之所以设计哥德式的室内、家具和其他用品不是为了“风格”而只是为了复兴哥德时期的精神但是不可辩驳的是他的这些设计确确实实地推动了哥德风格在英国的普及与流行。追求中世纪浪漫主义风格和情调的主要设计家中比较早的代表人物有欧文·琼斯Owen Johns. 1809-1874。为了5掌握他认为真实的艺

术和设计风格琼斯曾经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西班牙、近东地区、中东地区进行考察对于伊斯兰艺术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他对于北非摩尔人的艺术和装饰最为钟爱在西班牙他对格拉纳达地区摩尔人修建的美轮美奂的阿尔汉布拉宫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个研究使他对干北非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1842-1845他年出版 了自己的著作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划、布局、局部和细部》PlansElevations Sections and Details of the Alhambra·经过几年的深人探索他干1856年出版了自己最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装饰的语法》The Grammar of Ornament。这本著作集中了大量他收集的中东和西班牙艺术及装饰的材料有相当数目的彩色插图为当时的设计师、建筑家提供了第一本可以信赖的有关非西方艺术和设计的资料手册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大量设计家、建筑家必备的工具书。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装饰具有相当部分的繁琐特点也通过琼斯的这本书引人西方因此维多利亚时期装饰上具有的繁琐特征特别是建筑与家具的木构件上非常繁复的所谓“饼装饰”ginger bread woodwork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繁杂的装饰纹样不但出现在建筑、家具、家庭用品的装饰上也同时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书籍设计、印刷设计上特别是版面的边缘装饰大量出现了繁琐的图案。1850年前后“维多利亚”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一种美学价值和风格进而被用来形容这

维多利亚时代服饰

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由于蒸汽机、各种纺机、动力织机,以及许多其他机器的发明。这也促使从十八世纪的六十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工厂工业阶段。纺织工厂出品底价格迅速地下降,商业和工业繁荣起来,几乎所有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都被征服了。1771年到1775年每年平均输入英国的没有加工的棉花不到五百万磅;1841年达到5亿2800万磅,1844年最少输入了6亿磅。1834年英国输出55600码织成的棉布,7650万磅棉纱,和价值120万英镑的棉织袜类。这一切都为当时各阶层人们的服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849年开始,成衣产业兴起,工厂生产的工厂制作的标准尺寸的衣服大批面世。 1840年代以后,城市里男性穿着的衣服一般是深色的,式样并不复杂。为了将男性塑造为一家之主,表现出户外阳刚英挺的气质,男性的标准服饰被塑造成威严、整肃和刚毅的绅士气派。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差不多都穿黑色外衣,长裤和白衬衣。穿格子布或者条纹的衣服并不适合非常严肃的场合。社交场合也允许其他的颜色和其他的布料。 根据当时的礼仪指南书的说法,在夏天伦敦的绅士们如果要去参加重要活动,比如埃斯科赛马会或者婚礼,那么就需要穿上一整套装备,包括双排扣长礼服、浅色马甲、丝绸制高礼帽、灰色手套、深灰色领带。双排扣长礼服(frockcoat)形制为双排扣,四到六粒纽扣,衣服长度及膝以下,翻领部分用同色缎面,面料一般为黑色丝经毛纬的巴拉西厄礼服呢或精纺毛织物,偶尔也用雪花呢。后来成为十九世纪日间礼服典型。如果是在冬天,外衣和马甲就要是黑色的,裤子则带有灰色条纹。如果去水边,可以穿一条灰色法兰绒裤子,一件灰色短外套或者白色帆布的。灯笼裤适合骑自行车、打高尔夫或者打猎。斜纹软呢的衣服只在乡村里穿着,要么在乡村别墅里要么是在附近的村子里的时候穿。绅士的衣服都是裁缝为其定做的。 工人阶级男性的衣服剪裁简单,用料比较厚实。那时候可以买到现成的帆布裤子,不多大部分男性工人还是从旧衣店购买外衣和裤子。农场的劳工所穿的亚麻布工作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成衣和现成的鞋子,这些衣物不仅样子好看,穿着也舒适,而且价钱不贵。 穷人们往往合衣而睡。其他阶层的人们一般要穿睡衣睡觉。男女一般都会戴着睡帽就寝。要知道,当时卧室一般不会生火取暖,帽子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男性外出不戴帽子的情况十分罕见。穿戴什么式样的帽子,在何种场合穿戴,这都和戴帽者的阶层、地位、甚至政治倾向有关。一般来说,男仆和工人阶级戴布制的帽子。办公室职员戴硬圆顶礼帽;艺术家等文化人戴软檐的软毡帽;夏天会带草帽(特别是海边的人)。高顶礼帽和丝绸质地的帽子种类很多,虽然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但是个中的讲究很多,不同的类型适合不同的场合和阶层。 男用服饰品除戒指以外,都很讲求实用性,比如固定袖口的链扣或者袖扣,领子上的装饰扣,固定领结的别针,怀表链等,均为金属制品,有时候还镶嵌宝石。另外,夹鼻眼镜、手杖和手套等也都是时髦绅士的必备物品。 这时期的妇女除了下层妇女以外参加劳动是不被社会认可的。证明男主人有本

维多利亚时期服装特色

因历史而生的服装 首先维多利亚执政时期的安定与和平为这种繁琐、华丽的服饰提供了一个可生存的环境。衣服永远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假使是战乱时期,谁还会穿这种累赘的东西呢。而一国之君的气质也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思想,这样一个恪守本分,贤良安稳的女王,如同当时的风气——保守,遵从秩序,以及表面上对于妇女道德的禁锢。这使得服装本身变得严密,层叠,把女人包裹的不透风。 维多利亚时期服装特色 Victorian style that from 1837 to 1901,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s dress style, the era of women's clothing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use of the lace, spinning, lotus leaf, ribbons, bows, multi-layered cake cutting, wrinkle , Chouzhe other elements, and the collar, high waist, princess sleeves, leg of mutton sleeves and other court style. In the conservative Victorian era, the need for pure culture, women must put their tightly wrapped,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纯洁风气的需要,女人必须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

维多利亚时期建筑

维多利亚时期建筑 一、时代背景探究: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通常是指1825年至1900年这段时期,此期间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飞速发展,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剧增。财富的拥有及身份的提升唤起了中产阶级想改变居住环境和室内装饰样式的意识,他们急于在住宅建筑上明确他们的成就。于是,以装饰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工业革命又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那么“按样式”设计制造便成为一种方便、廉价、普遍的标准,这为喜欢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式风格带来了最简便的机会,并使之最终击败了其他各种样式。 维多利亚时期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演进的重要时期。民主政治的确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设计形式、结构和类型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这一时期尽管没有发明出一种特定的风格,但它是英国历史上建筑样式和风格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时期。历史主义的风格与反历史主义的风格并存,复古风格与变异风格并存,折衷主义贯穿始终。具有浓郁折衷主义色彩的“复古主义”与向现代建筑演进的“变异风格”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乐章。虽然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在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找到了渐进式的调和之路,创造了辉煌的建筑,但是,“绅士风度”的行为标准、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价值取向和保守的国民性格,使人们过于尊重传统,总是倾向于到传统中去寻找革新的正当性依据,使得英国的建筑设计对新生事物缺少敏锐的接受力。因此,这一时期尽管产生了某些具有现代因素的建筑,但并未能引领英国建筑设计率先跨入现 代设计的大门。 第一届世博会时期水晶宫 的倒塌则宣告维多利亚时代的 结束。 二、建筑设计特点分析: 维多利亚时期建筑最直接 的表现就是历史上各种建筑式 样的复兴在此时期形成了一种 风尚。“哥特复兴”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新兴的富商、资产阶级渴望与贵族有同等的生活,他们对风格的准确性没有兴趣,因此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只是,维多利亚时期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是对多种风格所作的融合。毫无疑问,以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美国以及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地也开始风行维多利亚风格。不一样的是,他们

英国服装发展史资料讲解

英国服装发展史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British clothing, the relationship in Europe, the relationship is like a Japanese clothing in Asia land. British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European dress, but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political strategy, influenced by the continental European style clothing is asymptotic properties, is to say what is harmony in diversity. 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 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 在1066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家具风格

1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绅士们的日子很好过,舒适而且富裕,他们或是从工业革命中得到好处,或是在自己的领地里发现了矿产而致富。他们都受到《谷物法》(Corn Laws)的保护,这个法律用以调节谷物的进出口,进口的谷物除非价格昂贵,否则将受到限制。地主们从这个法律中获利甚丰,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护。由于工业的扩张,中产阶级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使他们拥有了成为地主绅士的资本。由于铁路系统的扩张和航运能获利甚丰,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大大开放,市场的扩张特别对诸如羊毛、棉花和钢铁等产品十分有利,这带来了工厂的兴建、银行的开张等等,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繁荣的标志。同时,已经成为地主的家族也更加富裕了,而在传统上,只有拥有土地的贵族才享有政治权力,现在这些新兴地主也可以与中产阶级分享权力了。他们可以在国会上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国家的政策。1832年,改革法案(Reform Bill)促使了下议院议员的选举办法的改革,在推选国会议员的过程中重新分配名额,有利于把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到较大的社区和新的城镇中去。更进一步,中产阶级在选举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公民权。1846年对《谷物法》的废除更增加了对城镇人口需求的关注。当暴发户起初搬进社区成为地主绅士时,他们希望得到本地家族的接纳和承认。他们没有自己一套的贵族规范,这意味着当新的农庄建筑修建时,房屋的主人不得不竭力仿效他们的邻居。后来到了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些新兴的地主绅士们有了足够的自信,他们开始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许多人根据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来装饰他们房子的外面。从19世纪的30年代至1901年,有两种对立的发展趋势:一种是传统的,另一种是改革和创新的。19世纪进步的设计师建立的信条和设计原则直接推动了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这一切都在包豪斯的教学课程中极力加以贯彻。但是,在当时的主流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风格流派并不讲究品味,他们购用的家具是工业化生产的家具,许多家具的品质十分低下。1835年前后,开始比较强调工厂化的生产,用这种方式生产的家具大多数还是根据历史上的风格——哥特式、主要依据希腊的古典风格、结合了洛可可风格的路易十四式、结合了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一些设计元素的伊丽莎白式(注: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即位,在她统治时期,室内装饰和家具风格受到意大利、尼德兰及德国文艺复兴式的强烈影响。当时有许多优秀的工匠从尼德兰、德国移居到英国,他们把自己国家的文艺复兴式样带到英国,从而使英国的家具造型艺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英国民族有着坚强刚毅的特性,体现在家具上就是单纯而刚劲的形式。),其中还包括了17世纪晚期的巴罗克式。但是对历史上风格的依赖不只是在家具设计方面,虽然新的房屋已经建造出来了,也出现了革新。在维多利亚时期,房屋的数量大大增加,最时尚的风格包括哥特式和伊丽莎白式。房屋的业主想象中的家具风格与他们选择的建筑风格有关。作为基督教徒,他们一开始倾向于哥特式,而当他们自认为是英国的乡绅时,他们就更倾向于伊丽莎白式,因为后者是纯粹英国式的。普金(A.W.N. Pugin,1812-1852)领导了哥特式复兴,他承担了装饰和建筑两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他的许多观念是进步的,但是有一些是相当保守的。甚至在一件家具上要看得出考古学的精确,并不受任何时期的影响。他早期的家具设计是摄政式哥特风格(Regency Gothic style )。1834年他与哥特主义者的对话对他的哲学是一个明显的冲击。他把中世纪视作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结构,可以作为范本服务于他身处的时代。在他1841年出版的著作《尖顶或基督教建筑的真正原理》(The True Principle of Pointed or Christian Architecture)中,他通过揭示内含的真实结构,分析每一部分的功能来表明哥特式的意义。在他的陈述中,看起来是倡导功能主义的,而这正是20 世纪早期的设计宗旨。普金认为高耸的外观是次要的,而使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1851年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是艺术协会(the Society of Arts)组织的,得到女王的丈夫有力支持。该次博览会表现了英国的富足和强大,但同时也暴露出英国在设计方面的薄弱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