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手册

临终关怀手册
临终关怀手册

编号:

医院

怀

患者姓名:

年月日至年月日

医院

安宁病房安宁护理首页

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年月日年龄婚姻职业民族国籍身份证号码

出生地省(市)县(区)

户籍居住地市区街道路号室

工作单位

联系人姓名与患者关系

联系地址联系人电话(手机):

入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共住院天住院费用总计

其中:床位费:元;药品费:元

护理费:元;治疗费:元

入院诊断

死亡诊断

死亡小结

患者/家属(监护人)与患者关系

您在我们详细解释说明后,已充分了解并同意:

一、安宁护理是环节和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尽可能缓解病患的身心痛苦,并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二、安宁护理以完整的医疗团队,如医师、护理人员、社区、宗教人员及义工等,提供病患及家属所需要的照顾。

三、为避免增加患者临终时受的折磨及痛苦,因此您同意放弃:

□胸外心脏按压

□强新药物

□呼吸兴奋剂

□静脉补液

□升血压药物

四、为了使安宁护理团队能够给病患及家属提供更完善的医疗和照顾,请患者和家属务必做到:

1.患者知道:□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是□否

2.患者接受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模式□

3.家属接受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模式□

4.在患病住院期间,家属和亲友应共同参与照顾,关心患者。

五、作为安宁护理病房,我们主要收治预期生存期为三个月以内的患者。若住院时间超过三个月而患者病情又相对稳定,则患者须配合出院。

六、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医院管理或者患者病情发生变化而进行床位变动,患者及家属须合作。

患者/监护人/签字: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手机:联系地址:

医生/护士:

年月日

一、基本情况

1.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

2.文化程度

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以上

3.职业

①工人②机关干部③教师、技术人员④医务人员⑤商业人员⑥其他

4.婚姻

5.①夫妻关系和谐②夫妻关系不和谐③丧偶④离婚⑤未婚

5.月收入

①少于500元②500—900元③900元以上

6.医疗费用来源

①医保②全额报销③老人自费④子女亲戚支出⑤社会统筹

7.子女情况

①无子女②一个③两个或两个以上

8.宗教信仰情况

①无②基督教③天主教④佛教⑤道教⑥伊斯兰教

9.患者居住情况

①独居②两老独居③两代同堂④三代同堂⑤其他

二、疾病情况

1.疾病主要诊断病程年月

2.诊断医院

3.入院方式

①担架②轮椅③步入④扶人

4.过敏史

①无②有药物食物

5简单病史

三、护理检查

1.生命体征①T ②P ③R ④Bp

2.意识状态①清醒②模糊③嗜睡④昏迷

3.皮肤黏膜

A.颜色①正常②潮红③苍白④发绀⑤黄染⑥皮疹⑦出血点

B.完整性①完整②破损

C压疮情况①无②有I II III ③部分及范围

D水肿①无②有部位程度

E.口腔黏膜①正常②无血③出血点④溃疡⑤黄染⑥疮疹 4.呼吸

系统

A节律①规律②异常

B呼吸困难①无②轻度③中度④重度

c咳嗽①无②有

D咳痰①五②有性状

5.循环系统

心律①规律②异常

6.消化系统

A肠道症状①恶心②呕吐(颜色性质)

③灼烧感④腹痛腹胀(部位性质)

B腹部①软②肌紧张③压痛或反跳痛④触及包块

C腹水①无②有③腹围cm

7.认知/ 感觉

A.疼痛①无②有③部位或性质

B.视力①正常②远视③近视④失明

C.听力①正常②耳鸣③耳聋

D.嗅觉①正常②减弱③丧失

四、生活状况

1.饮食①普食②软食③半流质④流质⑤禁食

2.食欲①正常②增加③下降④厌食⑤恶心呕吐⑥拒食

3.近期体重①无变化②增加③下降

4.睡眠①正常②入睡困难③易醒④失眠

5.排泄①排便次/天,性状②排尿——正常、减少、困难、无尿

6.烟酒嗜好

A吸烟①无②偶尔吸③经常吸支/ 天

B饮酒①无②偶尔饮③经常饮ml/天

五、评估表

(一)症状及其情绪

1.对病痛的反应

①很强烈,常叫喊哭闹、呻吟②比较强烈

③不很强烈,很少有痛苦的表现④几乎没什么外部表现

2.症状的主要表现

①异常疼痛②身体全面衰竭③神志不清④腰酸痛⑤其他

3.患者情绪稳定性

①情绪波动非常厉害②不太稳定,常有情绪波动

③比较稳定,偶有情绪波动④非常稳定

4.患者发怒情况

①经常发怒②有时发怒③偶尔发怒④从不发怒

5.患者抑郁情况

①非常抑郁②比较抑郁③较开朗④非常开朗

6患者语言情况

①讲话很多②讲话较多③讲话不多④基本不讲话

7.患者乏力情况

①很乏力②较乏力③不乏力④精神振作

8对镇痛要求情况

①随时给予止痛药②难以控制时给予止痛③不要求

(二)对“死亡”的态度

1.患者对自己病情知晓程度

①已知自己病入膏肓,不可救治②不知道③稍知④详情不知

2.患者对死亡话题谈论

①常谈论②有时谈③偶尔谈④从不谈

3.患者对死亡恐怖情况

①非常恐怖②较恐怖③不很恐怖④一点也不恐怖

4.患者对疾病怨恨情况

①非常怨恨②较怨恨③不怨恨④一点也不怨恨

5.由于疾病的折磨,患者是否希望早死

①很希望②不太希望③随病情而定④好死不如赖活着

6.患者对临终抢救的态度

①希望尽治疗一切能力抢救②停止抢救治疗

③让其自然“归西”④希望医学手段加快死亡过程

7.患者对自杀问题谈论情况

①经常谈②有时谈③偶尔谈④从不谈

8.患者对自杀行为表现

①经常有②有时有③偶尔有④从未有过

9.患者希望临终地点在

①二、三级医院②养老院③老年护理院④自宅

10.患者对死亡态度

①承认自己面临死亡,是自然规律的结局②无可奈何,是“天意”命运安排③焦虑烦躁,极不情愿离开“世间”④早死早超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三)欲望及要求

1.对医疗态度

①拒绝②勉强接受③一般接受④接受

2求生欲望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拒绝

3.对开展安宁护理

①很有必要②有必要③不必要

4.患者对使用昂贵治疗检查仪器的欲望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拒绝

5.患者对服用昂贵药物的欲望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拒绝

6.患者与他人聊天的欲望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基本不与人聊天④拒绝聊天

7.患者对颜色的欲望

①白色②粉红色③绿色④黑色⑤蓝色⑥其他色

(四)表现及关心情况

1.患者面部笑容情况

①经常有②有时有③几乎没有④从未有过

2.患者哭泣情况

①经常哭泣②有时哭泣③偶尔哭泣④从不哭泣

3.患者面部表情

①很呆板②较呆板③较不呆板④不呆板

4.患者打听病情情况

①经常四处打听②偶尔打听③对病情关心④拒绝知道病情

5.患者对自己钱财关心程度

①经常关心②较关心③较不关心④不关心

6.患者对子女家属情况关心程度

①经常关心②较关心③不关心

(五)对子女家属要求情况

1患者希望子女家属时刻陪伴身边程度

①经常迫切②较迫切③不迫切④没有愿望

2.患者担心亲人精神情况

①经常担心亲人的痛苦焦虑②较担心③不担心

3.患者立遗嘱情况

①已立②正在进行③打算进行④不准备进行

4.对他人的态度

①非常热情②较热情③冷漠④非常冷漠

(六)对单位及社会要求

1.要求单位领导探望的迫切性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不此要求

2.患者对领导探望的满意程度

①非常满意②较满意③不满意④无所谓

3.对宗教人士关心的迫切性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不此要求

4.患者对社区义工(志愿者)的要求

①有此要求②无此要求③社区义工④大、中学生⑤文艺人员

5.对朋友探望的迫切性

①非常强烈②较强烈③不强烈④不此要求

医院

专职安宁护理人员计划书床位经治医师计划书家属意见

安宁护士签字

年月日总护士长签字

年月日

床位医师签字

年月日

病区主任签字

年月日

家属签字

年月日半月后对计划评估、反馈调整意见

专职安宁护理人员计划书床位经治医师计划书家属意见

安宁护士签字

年月日总护士长签字

年月日床位医师签字

年月日

病区主任签字

年月日

家属签字

年月日

初步疼痛评估表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及床号

诊断病历号码

医师评估护士评估日期

一、疼痛部位:请标明部位:“内”或“外”以及延伸部位

二、疼痛强度:无痛痛不欲生

目前疼痛最疼痛最轻时可忍受度

三、疼痛反应:

□逃避按摩□呻吟□愁眉苦脸□屈身□不敢移动□其他四、疼痛性质

□刺痛□刀割痛□钝痛□间歇痛

□抽搐痛□感觉时常痛□烧灼痛□其他

五、疼痛时间

1.多久以前开始疼痛?

2.每次疼痛维持时间?

3.疼痛频率(多久痛1次)

4.一天最痛的时候。

六.什么方法可稍缓解疼痛

□按摩□热敷□冷敷□不动□不触碰□其他

七、什么时候或动作会增加疼痛

□按摩□触碰□移动□饮食□其他

八、疼痛造成的影响

伴随症状(如:恶心等)

睡眠

食欲

活动

情绪(如:愤怒、哭泣、自杀意图等)

注意力

九、治疗计划

十、其他附注

安宁病房生命末期临终轨迹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时间

初评周评月评

基本体能

坐立

行走

自主行走

15

搀扶走

8

大多卧床

4

卧床及坐靠

2

仅有肢体徐动

1

摄入

半流/天

正常

15

150克以下

8

少量流质

4

少量嗫取

2

口唇微动

1

自理

生活

15

大部分自理

8

仅能抓勺

4

全护理

2

仅会吞咽

1

营养况

15

体重下降

<10% 8

轻度消瘦

<20% 4

中度消瘦

<30% 2

重度消瘦

<40% 1

内脏功能脏器况

无损伤

15

非重要脏器损伤

5

一个重要脏

器损伤3

两个重要脏

器损伤 2

多个重要脏器

损伤 1

水肿④

8

下肢浮肿

5

全身水肿

3

伴胸、腹水

2

胸、腹水伴呼吸

限制 1 神志

清醒

8

淡漠眼神呆滞

5

嗜睡

3

昏睡

<30①

深度昏迷或回

光返照<10⑤尿量

ml/日

正常

2

略减

<800 1

减少>400

少尿<400

<30

无尿<100

<20

生命体征

体温

正常

2

发热

1

<36.5℃

>38℃0

<36.℃

>39℃<30

<35.℃或回光

返照<30 血压

S/mmH

g

正常

2

<平时值20%

1⑥

<100mmHg

<80mmHg

<30

<70mmHg

<20

心率

次/分

正常

2

大致正常

1

>100或<60

>130或<55

<30

HR<45次/分

<10

呼吸

次/分

正常

8

后动后促>22

5

平卧时

促>22 3

>30或<10

<30

张口点头样<8

<10

总分

注①大粗线为限定分数内容,符合1项者初定,符合2项者初定,符合3项者确定,以值小者为准,如一患者表现为点头呼吸。心率<55、次/分,体温<36.℃确定评估分为>10;仅有后两者时,初评估分为<30分,仅有体温<36.℃时,考虑评估分为<30分。

②重要脏器指对生命延续有明显影响的脏器,如:心、肝、肺、肾、脑,损伤包括脏器移植和(或)

功能衰(减)退。

③考虑社区基层单位和家庭病房特点,恶病质表中仅以“消瘦”为评估内容,不涉及实验室指标。

④“下肢水肿”指腿、足部任一侧,段的水肿。“胸腹水伴呼吸限制”指大量胸、腹水时引起呼吸

困难。

⑤“回光返照”指患者晚期癌肿或其他慢性衰竭性疾病的患者,在临终弥留时,出现短期的“食欲增加、精神亢奋、神志转清、开口说话、思维清晰、肢体徐动”等现象,1~3天后病情危急转直下,出现死亡。

⑥血压的平时值指发病以前,血压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3次以上)测定数值。

安宁护理患者生理问题评估

计划及护理记录表(一)

姓名序号

序号意识状况描述(1~4)

生命征象变化及护理

(形状、色、量

疼痛

(部位、性质、强度、频率)

水肿

(部位、程度)

恶心

呕吐

(色、量)

腹胀签名血压心跳体重

呼吸

状况描述次数(分)

9

计划及护理记录(二)

日期

食欲

(饮食、量、种类)

排便尿液

睡眠

(时间、

深、浅等)

活动

(时间)

肢体运动

(主、被动)

伤口情形或换药

记录(伤口无变

化之例行性换药

请以0表示

口腔情

形及护

其他症状之补充记

录及护理(如发病

状况,濒临死症等)

签名性质、量、

色、次数

护理

(指挖、灌肠等)

性质、量、

色、次数

护理

10

安宁护理持续疼痛评估表姓名序号

日期时间疼痛强度(1~10)

处方

药物剂量、时间、途径

呼吸

(次/ 分)

意识状态

其他(如不良反应、情绪等)

加注护理法

签字

不良反应填写代码如下:1.呼吸抑制;2镇静作用;3头晕;4.心悸;5.呕吐;6.流汗;

7便秘;8.心快感9.口干;10.皮肤红疹;11.其他(请注明)

其他护理方法,如:想象治疗、松弛治疗、音乐治疗、娱乐治疗、宠物治疗、芳香治疗、指压按摩、TENS等

安宁护理死亡准备备忘录

家属代表地址电话

一身体方面日期时间已作未作(理由)签名

1 指导家属做死亡症状评估

2 指导家属为患者沐浴净身

3 指导家属作遗体护理

若眼睛未闭,用胶纸贴住眼睛,等尸体僵后再

若嘴巴未合,用毛巾垫住下巴,用绷带托住下

用纸尿布(裤)盛接大小便

用热毛巾净身

换穿干净寿衣

二心理方面

1 聆听患者最后心声

2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沟通

3 指导家属如何陪伴患者的死亡过程

4 协助处理患者未了心愿

5 协助提高哀伤家属(患者幼年子女、高年父母及过分依赖的配偶)经历哀伤过程

6 协助家属之间彼此沟通

三灵性方面

1 协助家属(有宗教信仰的)作死亡前宗教准备

2 协助处理患者良心上的不安

3 协助患者肯定死后的归宿

四丧葬准备

1 指导家属取得死亡诊断书

2 指导家属与殡仪馆的联络

3 指导家属取得(派出所)证明

4 指导家属火葬准备

家属对安宁护理工作的评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死亡日期

安宁护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展这项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感谢您如实填写以便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方面的工作,感谢您的合作。

1.医护人员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否

2.对主管医生、安宁护士的工作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3.患者的痛苦是否得到控制是否

4.对疾病治疗的态度积极治疗姑息治疗放弃治疗

5.对医院给予的治疗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6.您认为家人对患者生命关怀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7.您认为社会对患者生命关怀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8.您认为单位对患者生命关怀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9.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消除减轻不改变

10.您对护工的工作是否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1.患者的心愿是否如愿以偿是否

12.请您对我院安宁护理工作提出

家属/监护人签名

安宁病区临终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序号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共住院天总费用元

二、症状总汇

时间入院时入院第一天临死前一周临死前一天死亡当天

1.疼痛

2.呼吸情况

3.抑郁情况

4.大便情况

5.小便情况

6.神志情况(清醒、昏迷:

浅、中、深)

7.患者对死亡预感有否估

计,估计生存天数

8.家属对死亡的预感有否

9.死亡前强烈意愿有否

10.行走情况

11.生活自理情况

12看VCD情况

13.喜欢的颜色

三、常见濒死症状(最后48小时)

症状

日期

濒临喉声

小便失禁或潴留

疼痛

躁动不安或昏迷

恶心呕吐

冒汗

意识改变

尿量< 500ml/ 天

身上出现紫斑

生命体征变化

四肢冰冷发绀

呼吸有暂停现象

患者死前预告

看见已死去亲人

四、放弃治疗时间

放弃一切用药时间放弃静脉补液时间放弃口服药时间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3-08-21T08:42:51.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邓晓燕吴惠兰[导读]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邓晓燕吴惠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 666100)【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是由临终关怀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 等全方位的身心舒缓医疗与护理照料,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老年人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其能够安详地、无憾地走完人生旅途,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发展体会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59-02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1]。通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病人的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 临终关怀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分布地由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大城市逐步向中等城市延伸。2001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我国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所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宁养医院,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2]。 1.2 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 1.2.1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患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必然有其各自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个体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道。 1.2.2 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传统医学人道主义观点认为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对于临终患者,医护人员会竭尽全力积极救治,却忽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认为放弃一些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临床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缓慢发展且反复的,很难确定何时为“临终”,如实告知患者的病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加速病情恶化,医护人员会选择将实情告知家属,而用善意的谎言来面对患者,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想找人倾诉,周围的人也刻意回避,以至于病人心中的郁闷得不到疏通和排解,更加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1.2.3 临终关怀知识缺乏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1.2.4 临终关怀过程中对家属关怀的缺失。 1.2.5 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资金的缺乏。 1.2.6 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缺乏。 2 临终关怀的意义 2.1 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2.2 提高生存质量,使老年人“老能善终”。 2.3 树立正确死亡观。 3 临终关怀的发展 3.1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群众性、普及性宣传,还要实施专业性教育,在医学院校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死亡继续教育,端正临终关怀工作者的观念,并弥补其学校教育的不足。 3.2 死亡教育首先要彻底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死亡教育,要认识到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死亡本身并不痛苦;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人都不能幸免;要顺其自然,不要惋惜,更无须后顾之忧,亲人自会平安生活,未尽事业也会后继有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面对临终过程。 3.3 注重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宣泄感情,认真倾听其交谈,提供精神支持,安慰家属面对现实,尽力提供生活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可以通过让家属与临终病人单独相处;安排家属和医生见面,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与家属共同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一起参与和执行;向家属交授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倾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向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以解决实际问题。 3.4 促进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由于临终关怀多以对症照料和护理为主要内容,一般不采用昂贵的治的压力,更主要的是,社区模式能使患者在熟悉的住宅环境中离世,符合我国在家中送终的传统观念,从而有利于满足部分患者的愿望,利于临终关怀的长期运作。 4 体会 较多的临终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是处于现代医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的痛苦经历,使老年人心理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要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政府须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加大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通公民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彻底更新观念,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生死观。临终关怀使临终者正视生命终结,使他们临终前在精神或肌体上得到相应的照顾,从而冷静的处理一些事情并接受生命终结的事实。临终关怀使病人家属理性渡过分离时刻,从而有效地办理一些病人或亲属应当办理的事情。通过逐步探索和完善临终关怀模式,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从业队伍,促进临终关怀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燕,白桂春,卞龙艳等.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5. [2]张小燕.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为了给住在养老机构中的临终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关怀与照料,帮助各 种治疗无望的临终老人能平静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安抚照顾患者家属,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本服务细则。 1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及其理念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入住机构的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 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老人或各类晚 期癌症等绝症老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的老年患者。在临终关 怀服务对象中,癌症晚期老年患者最适合接受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其理念是 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 2临终关怀服务原则 2.1以照料为中心 临终阶段,以治愈为主的治疗已转向以对症疗法为辅、以护理照料为主的 全方位服务。处在临终阶段的老人对治疗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而最需要的是身 体舒适、控制疼痛、消除症状和精神与心理支持,而这一切只有靠精心的照料 和细致的护理才能获得。因此在临终服务中,工作人员经常考虑的事情是如何 给予临终老人以最及时、最适宜的照料。这种照料是以重视老人实际需要为前 提的,尽量按照老人和家属的愿望进行护理,最终达到舒适。照料应全面、细致。 2.2维护人的尊严 老人的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动的降低而递减,个人的权利也不可因身 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老人还未进人昏迷状态,他们仍然有思想、有意识、有 感情,他们周围的人就仍然应该尊重其人格并维护其个人权利与利益。如允许

获知病情信息、允许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各种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 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2.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人认为,临终只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毫无价值;临终老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消沉,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临终关怀却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生活。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提高临终老人生活质量的知识与 技术,如各种止痛剂的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等。 2.4共同面对死亡 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自己应首先持有这样的生死观,即从生下来的那 一刻起,人们便开始了面对死亡。人们最终无一幸免地走向死亡。只有这样才 能教育指导临终老人坦然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珍惜那即将结束的生命价值。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和临终老人共同面对死亡,做每一件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他 们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处理每一个问题。这样临终老人将不会感到孤独无助、惧怕与痛苦,而会保持一个平静的心理状态,以现实的态度面对死亡,以 主动的态度去追求最后的生活质量。 3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内容 3.1临终老人的生理需求及护理 临终老人会面临很多生理上的改变,如食欲下降、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减退、知觉和意识状态改变等,针对这些变化,临终关怀服务要提供更为恰当的 护理。从临终关怀服务的整个过程来看,其主要目标应是协助解决临终老人各 种基本生理需要,控制疼痛,缓解症状,尽可能地使老人处于舒适状态,提高 临终生活质量。 3.1.1控制疼痛 3.1.1.1药物控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剂。 3.1.1.2非药物控制。 3.1.1.2.1意念止痛法。通过集中想象,帮助老人从疼痛中解脱出来,增 强其自控能力。 3.1.1.2.2音乐疗法。音乐能使人身体放松,疼痛缓解,心情得以平静, 促进与周围人的交流,使身心感到愉快。

临终关怀

给生命以尊严-------关于临终关怀 关于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 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 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 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 ④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临终关怀服务综述 ——电院515030910439 邓明华 一、概念 (一)临终 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美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日本,临终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到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英国,临终的时间范围1年或不到1年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意大利,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 个月内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我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6 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1]。 我国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近8000个病历的观察分析,有7200人(90%左右)从其生命本质发生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亡的时间为10个月左右,故认定临终期应为10个月左右。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沃母”理论,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2]。 本文认为将临终关怀的时间范围限定在3个月到6个月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如果时间限定的太长,一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所不符,另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刚刚起步,不能为太多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时间限定的太短,将浪费大量卫生资源,这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 (二)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3]。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两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因此,现在“hospice care”和“palliative care”使用的较为广泛。英国一般使用“hospice care”较多,一般翻译成“宁养服务”,主要是对在医学上判明治疗无效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身心照护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是“palliative care”,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 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安宁照护”一词较为普遍,香港地区则使用“善终服务”一词较为普遍,而大陆地区则使用“临终关怀”一词较为普遍。大陆学界对临终关怀做出了诸多定义,其中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李义庭、李伟、刘芳等人编著而成于2000年出版的《临终关怀学》一书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 1. 针对濒死老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 2. 帮助濒死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3.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 4. 鼓励临终老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 5. 鼓励护理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老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 和最有力的支持; 6. 向临终老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 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 7. 向濒死老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二、临终关怀的责任: 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老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要抱有对老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老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 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老人家属和老人本人透知真情。 老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护理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 诊治,开始先让老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随 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 这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表明,老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 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老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 他们,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2. 帮助老人减轻痛苦 对于濒死老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 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 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 汗、瞳孔逐渐散大、1. 帮助老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 当老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 护理人员

大小便失禁等。护理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老人的舒适,这包括:(1)改善老人异常口渴的痛苦;(2)要注意保持清静无杂,因为听觉是人体最迟消失的感觉功能,许多濒死老人对各种刺 激均已无反应,但仍有听觉,仍然为床边的嘈杂声的骚扰而苦恼; (3)要保持高度警觉,满足老人的体位要求,因为老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和鼻部排泄物;(4)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老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3.满足老人临终前的需要临终老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恐惧、孤 独和不安,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安抚是最重要的。(1)要充分倾 听老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2)要创造条件,使老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老人家属对临终老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 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护理原则对老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 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 而决不是延长寿命。(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使老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临终老人比一般老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 体贴和尊重老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4)解除痛苦的原则要保持适度支持性治疗,停止非正常的过度治疗,尽力解除老人的痛苦, 做到无痛苦地死去。(5)全面服务的原则即既要对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家庭式的治疗护理服务,又要关心家属,提供死后丧葬服务。 三、临终关怀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一)基本素质要求1、身体健康,恪尽职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细心、周到、耐心,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决断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

临终关怀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探析 周静2012102649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我国临终关怀现状、问题和策略。并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分析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介入的理论依据、方法,并对现有临终关怀政策、社工技巧进行反思,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患者社会工作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超过140万。就目前的医疗技术,只有约1 /3的肿瘤患者可以得到治愈;2 /3的肿瘤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已经为晚期肿瘤而无法得到根治性治愈。由于癌症的特殊性和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很多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要忍受多次放化疗的痛苦,有的甚至放弃治疗,在痛苦中等待自己的死亡。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维护临终病人的“活”与“死”的尊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同时给予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生理、心理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遭受病痛折磨,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创伤。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提高其最后的生存质量,使其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是迫切和紧要的。 二.概念界定 临终关怀:临终阶段是指各种疾病的终末期,即治疗无效, 日益衰竭。1我国的临终期一般有3个月。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安慰和关怀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2简单而言,它是帮助病人“优死”和其家属“好生”,使病人死得无憾、家属活得无虑的一种医疗服务。 三.文献回顾 (一)我国临终关怀现状 我国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临终关怀取得了快速发展,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有三种,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社区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医院模式。 我国临终关怀还没有法律政策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法规1岳志丽..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3 ( 4) : 234- 235.. 2Shaw S, Meek F, Buck all R. A framework for providing evidence - based palliative care. [ J ]Nurs Stand. 2007 Jun13 - 19; 21 (40) : 35 - 8.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临终关怀服务由护理部、各临床科室、门诊部、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实施。主要职责: 1、护理部:负责制定临终关怀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对护理人员及志愿者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2、科室护士长:组织对护理人员及临终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实施临终关怀服务,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3、门诊及志愿者:负责丧亲者访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开展电话随访,有条件时,去家中随访,必要时给予丧亲者提供支持与辅导。 4、护理人员: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为临终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护理,为临终者家属提供咨询、心理辅导及随访等支持性服务。 (二)服务对象及服务程序 1、服务对象:住院临终患者及其家属 2、服务程序 (1)临终判定标准:通常指生存时间有限(3~6个月)患者。 (2)临终护理的基本原则 ①关怀生命的原则 ②维护尊严的原则 ③尊重临终者权利的原则 ④满足临终者意愿的原则 ⑤全人关怀的原则 (3)生理护理 ①病室环境: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将临终者搬入单间病房,同时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可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与鲜花。可依患者喜好在其房间墙上或床头摆放一些素雅的装饰画等。 ②饮食护理:给予足够合理的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尝试新的花样,少量多餐。 ③口腔与皮肤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口腔内有无改变。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④睡眠护理: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遵医嘱可给予患者镇静剂或安眠药。 ⑤排泄护理:患者发生腹胀、便秘时,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注意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症状控制 ①控制疼痛 观察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止痛效果并记录。

临终关怀发展前景(1)

临终关怀社会发展前景 2016140886 倩 2016140846 黎若涵 任课老师:田柳 完成日期:2017.11.13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参考题目□自选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4) 2检索策略 (4) 2.1 选择检索工具 (4) 2.2 选择检索词 (4)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5) 3.1 万方数据库 (5)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5) 3.3超星数字图书馆 (6) 3.4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 (7) 3.5 国外文献数据库 (8) 4.文献综述 (8) 5.参考文献 (11) 6.自我总结评价 (12)

1.课题分析 临终关怀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人士和志愿者等多学科、多领域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的,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全面照护,宗旨是使临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安详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增强。随着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临终关怀正在慢慢被人们认识,未来人们在面临病痛以及死亡时,临终关怀是否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本次综述报告,我们从临终关怀的发展背景以及在国外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临终关怀在国外未来的社会发展前景。 2检索策略 2.1 选择检索工具 2.2 选择检索词

《临终关怀》护理_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临终护理教案

模块十六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 【新课导入】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死亡是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生命的必然结果。那同学们你们谁知道现在老龄化的趋势如何?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收集相关信息;能够判断问题的性质;为解决问题提供 依据;具备独立学习的习惯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濒死及死亡的定义,死亡过程 的分期 3.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具有慎独精神;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过程】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死亡是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生命的必然结果。 一、临终关怀 (一)、概念 1.临终概念:现代医学不能医治,经维持治疗不能好转并恶化,医生认为是 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 2.关怀概念:是一种社会及亲属对临终者总体的、特殊的、人文的态度,自 始至终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3.临终关怀概念:是有组织地向临终心里、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 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提高生活质量,家人身心得到维护和增强,使得病人能无痛,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二)、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1.专门的机构 2.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 3.居家照顾 二、现在临终关怀的起源于发展(小先生) 现代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由桑德斯博士首创“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在英国成立。1988年8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

和临终关怀基金会、上海临终关怀机构也相继成立。 三、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一)、濒死(dying) 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即: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二)、死亡(death) 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个体生命功能的永久终止。布拉克法律词典对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停止,同时呼吸及脉搏等身体重要生命活动的终止。 (三)、脑死亡(brain death)即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脑死亡是现代医学界提出的新的比较客观的死亡标准。 (四)、脑死亡标准 1.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制定了脑死亡标准: 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呼吸无运动,无反射,脑电波平坦,持续24小时测定,每次不少于10分钟,除外两种情况:1.体温过低;2.服用大量中枢抑制药物。 2.我国脑死亡的标准 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的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平直、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持续12小时以上。 四、死亡过程的分期 死亡不是骤然发生的,而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期 (一)、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此期主要特点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导致意识、心跳、血压、呼吸和代谢方面的紊乱。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此期生命处于可逆阶段,若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又称躯体死亡或个体死亡):此期主要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此时,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头部降温脑耗氧量降低时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达1小时或更久。临床上对触电、溺水、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病人仍有复苏的可能,因此期重要器官的代谢尚未停止。

临终关怀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 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④脑电图消失 -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 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 呼吸停止为标准。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 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 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 death),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发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algor mortis)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医院临终关怀科工作制度

医院临终关怀科工作制度 (一)按照医院工作计划,认真学习贯彻法律法规、医改和医保政策以及医院规章制度,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行。 (二)依据医院建设规划和年度安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年度任务指标,完成门诊和住院患者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按半年和年度进行工作总结。 (三)临终关怀科工作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医学岗位培训的医师和具备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担任。 (四)科主任对全科统一管理,开展门诊及病房各项工作,各类管理台账完整。 (五)根据临终关怀工作特点,主要对濒死患者或老年人予以相应专业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帮助维持正常生活状态,按照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及剂量。 (六)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予濒死患者或老年人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关怀,提供保持其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七)帮助患者或老年人正确面对死亡,采用较容易承受的方式方法,逐渐向患者或老人及其家属透知真情,鼓励以平和心态增强面对现实的勇气。 (八)对濒死患者或老年人,满足临终前需要,帮助减轻疼痛,注意保持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帮助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

死亡。 (九)保持适度支持性治疗,停止非正常过度治疗,尽力解除患者或老年人痛苦。 (十)创造良好氛围,尊重临终患者或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方式。及时满足患者或老年人心理需求,充分倾听诉求,保持他们与亲人联系,鼓励亲人相陪,提供精神慰藉。 (十一)认真履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医嘱并及时记录,经常与患者或老年人家属保持联系,及时办理知情同意,得到配合理解。 (十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沟通能力,及时有效为濒死患者或老年人做好临终服务工作。 (十三)强化科室团结协作,与其他部门和科室密切协调配合,融洽内外关系。

临终关怀综述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的展望 08市场莫裕明 0814008 【摘要】本文全面叙述了中国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背景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龄化;孝道;死亡教育;医疗体制;制定法规;综述 【前言】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于1988年开始发展,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现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的展望做一综述。 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需大力发展。

【正文】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其工作内容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1]临终关怀的对象是指处于临终阶段的临终者.具体指诊断明确,治疗无望,估计生命期在1O个月左右的患者。[2] 临终关怀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3]临终关怀事业是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必然需要。[4]关怀临终者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临终关怀不但是一种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2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2.1 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 目前临终关怀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是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 【Abstract】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 【Key words】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 1 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 1.1临终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1]。 1.2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

浅谈临终关怀的发展

浅谈临终关怀的发展 古语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鸿毛。”每个人都面对自身的最后一个环节——死亡。人在为自身、为别人、为社会、为下一代创造、奋斗、拼搏了一生之后,都会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临终时期是痛苦的、是恐惧的、也是很悲惨的。然而,每一个人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无论有无作为,都应该在临终阶段获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死得安详、舒适,并且无痛苦、无牵挂地离开亲人、离开这个世界,都应该安静、体面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于是,临终关怀便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诞生了。 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医学研究显示,人在60岁以上,消耗的医疗费用约占一生所用的4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费用是在人生最后一个月花费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的10%。据预测,到2050年,8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1亿人。而老龄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疾病负担的增加。尤其是高龄重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更是未来养老问题中的难点。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所谓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与照料,从而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在舒适安宁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长期以来,对于很多身患绝症的老年病人,临床医学花费了昂贵的治疗费用,虽然延缓了其死亡进程,但是,这种只关注疾病而忽视病人的倾向,既给病人带来了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医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避免死亡;而新医学的目的则是避免早死、安详死亡。新医学从单纯追求延长生命转向对人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从单纯治疗转向治疗与关怀并重。因此,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阻止和延缓死亡,而是给死亡以宁静和尊严。 第一,临终关怀在全球的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内在动力。 首先,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几时年前构成人类死亡主要原因的各种传染病,或者已经绝迹,或者已被有效控制,已不再是人类生命的主要威胁。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一跃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这些疾病均表现为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过程,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4-04-10T14:21:50.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李朝晖[导读] 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我国现时的家庭观念仍强于西方,在这一点上与临终关怀的要求是相融的。 李朝晖(天津市红桥医院 300130)【摘要】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临终关怀在我国的需求加大。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就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逐步探索和完善临终关怀模式,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促进这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本文就我国 临终关怀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65-01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主要针对临终患者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缓解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维护患者的生活尊严,帮助患者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并给予家属安慰和关怀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临终关怀在我国的需求加大。临终关怀的对象是诊断明确、治愈无望、预计生命期约六个月内的疾病晚期患者。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提供姑息和支持性照护的医护措施。它强调的是对临终患者照顾的姑息性(care),而不是治疗性(cure)。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较快,这是顺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要求的。如今,临终关怀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内容已经被正式列入卫生部制定的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中。 1国内外临终关怀机构概况世界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由西斯莉·桑德斯博士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东南方的希登汉(Sydenham)创建。该机构影响深远,这个理想的临终关怀模式被世界许多国家直接采用,可以说是临终关怀组织的典范。20世纪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现已有1600个多种发展形式存在的临终关怀组织。目前,约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临终关怀的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 1988年7月15日,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世界临终关怀事业的行列。近些年来,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为垂危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1]。 我国的老年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1)独立的临终关怀院,如北京松堂关怀医院等。(2)综合医院内的临终关怀病房,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病院的“温馨病房”等。(3)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如台湾忠孝医院社会服务部等[2]。 2我国临终关怀现状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我国现时的家庭观念仍强于西方,在这一点上与临终关怀的要求是相融的。据统计,我国城市中癌症在各种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在农村则居第二位。这些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需求量是巨大的、迫切的、现时的。临终关怀是减轻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痛苦的有效手段,引导其在心理上战胜自我,坦然面对死亡。1999年我国已经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迅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政策各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较快,这是顺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要求的。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论引进和研究阶段,宣传普及和专业培训阶段以及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阶段。如今,临终关怀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内容已经被正式列入卫生部制定的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中。在医科院校和卫生职工医学院的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公共卫生专业、在职医生、护士继续教育系列中亦开设了临终关怀课程。临终关怀事业无论在大陆、香港或者台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已经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机构100多家,拥有近千名从事这项事业的专业人员。 3我国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 3.1局限性 3.1.1地域局限性 从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分布来看,由着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明显减少的趋势。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临终关怀机构大大多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这说明了临终关怀事业在地区普及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与我国国情相符。 3.1.2疾病年龄的局限性 据2006年统计,在英国约10%的临终关怀患者为有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AIDS等非恶性肿瘤患者,这个比例在美国达到20-30%。我国临终关怀谱相对狭窄,只有极少数非恶性肿瘤患者,这与中国拥有全世界较大比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现实相矛盾。同时,全世界的临终关怀服务都偏重于老人,忽视了患有白血病和先天遗传方面疾病的儿童对临终关怀的需求。 3.2资源相对不足 3.2.1经济资金来源不足 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大都能得到慈善捐款和政府的支持。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想从政府资金渠道挪出专项经费来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建立没有盈利的关怀病房是相当困难的。而由临终者家庭负担经费,又会是笔巨大的支出。有的设在医院内的临终关怀机构要靠医疗的业务收入来维持,这就大大地阻碍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3.2.2专业机构有限 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临终关怀机构并没有如西方国家形成产业化运作模式,而有限的独立机构和综合性医院的部分病房形成了我国现阶段临终关怀的硬件条件。与数量有限的独立临终关怀机构相比,综合性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往往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病人的舒适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