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上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体现职业性 、基础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本课程的学习模块是基于劳动部职业工种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生物制药专业职业范围是在生物制药公司、发酵产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自主创办的各类生物药品综合实体等从事药品生产、检测、经营(擅长生物制品推销)等职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新增资金支持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经济

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客观的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

这就求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整合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化学课程开设时间在第2学期

,下一步将进入与专业目标定性更强的理论和技能模块,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促进作用,将本课程定位为我院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修职业基础课程。

前导学习领域:

《药用基础化学》

《医药基础》

《生物化学》

职业基础课

后续学习领域:

职业技术课

《生物化学》整合了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图

2 课程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运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技能

是关键,素质人格是根本。

2.1总体目标:适应生物制药生产、营销等一线需要,具备必要的生物化学

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性目标:认识人体内重要物质功用及代谢,为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

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

的能力。

社会能力: 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心理素质。

方法能力: 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及分离技术等的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思维

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的核心问题是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问题. 高职生职业素养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为适应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培养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精神适应生物制药行业所需的有较强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

3 《生物化学》课程的总体设计

为了使《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上目标,贯彻基础的理论部分以“够用,必需”为原则,努力精简某些应用性较差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构建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1课程设计理念是:

针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分析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开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企业规范接轨。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

3.2 课程设计思路是:

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分析医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明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教学内容。

由岗位行动领域确定职业能力、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本课程。使得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

杨萍

2010-7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使得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师,我们根据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该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努力提高生化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服务。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能力素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与医学的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生化课程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联系等,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生化学习的效果,也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根据医学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发展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更新快、内容多,要使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且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我们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侧重,分别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做到“以人为本,以实用为纲”,力求将生物化学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发表时间:2012-11-01T15:03:32.7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8期供稿作者:宋玮刘国玲[导读]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 宋玮刘国玲(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化教研室 476100)【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为探索一套既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又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我们从分析生物化学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完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组合等理论教学改革和增添实验设备购置、开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实验技能、改变考核方式、培养科研意识等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渗透性强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内容抽象、复杂且信息量大、更新快;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由于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要求。因此,应当加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力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1 生物化学特点 1.1 课程涉及多学科理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建立在分析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1.2 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强和操作性要求强。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因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只有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 2 改进理论教学 2.1 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选择与确定多由教师掌握,而这种选择很难适合每个学生。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惟师是从”专制型师生关系,构建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通过专业学习,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广搏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3 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开展讲座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举例论证式教学、对比归纳式教学等多种授课方法。 3 改革实验教学 3.1 模拟室内质控方法来检验学生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达到实验应有的精度和准确性,我们严格注意学生每一步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给于指导纠正,加强准确取样训练,观察和计算实验所得出结果并记录,严禁编造和杜撰实验结果,将每位学生做得的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质控结果进行教学总结。经过训练显示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质控合格率明显上升。 3.2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程内容 在开课之前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带教教师全程负责该实验小组实验课程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按实验课程授课大纲要求拟定授课内容供学生参考,学生在带教教师划定的范围中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种做法可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使得整体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3 以实验课程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和精神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实验中由带教教师进行项目指导,设计一个科研性课题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设立、查阅文献,学生从实验设备、器材、试剂的预算入手,根据所选实验项目预算本组实验所需器材、种类、规格、数量、试剂的种类、数量及配制方法和准备的时间,开展实验操作,从中得了切实的实验结果和经验并教学分析和探讨,最后撰写论文。 总之,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和实验的改革,学生对生化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由于现代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有待逐步的完善和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动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途径,就能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对生物化学教学师资队伍、所用教材、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了探讨,旨在寻求一套崭新的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性人才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Adapting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He Xiuxia,Yu Yuanhua 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we discuss such aspects as biochemistry teaching staff,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method,experiment teaching,course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aiming to seek a new tea-ching pattern of biochemistry,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and meet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talents. Key words biochemistry;teaching reform;innovative talent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0022,Changchun,Jilin,China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1],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前沿的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如果学生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好该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学工作者既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及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实现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生命科学在各综合大中专院校均有开设,这些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是具有丰富科研水平的研究生;二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这两类人员都各自具有优缺点。前者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将理论结合实例应用于教学中。此外,他们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能及时将被科学论证和公认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念介绍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这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逻辑性较差。而后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最新的科研缺乏了解和实践,这限制了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培养已刻不容缓。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分年度派送老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或学习;同时组织观摩教学活动,提供年轻老师向知名教师学习的机会;组建课 程梯队,每月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2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优化整合目前高校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郑集主编的《普通生物化学》、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洪渊主编的《生物化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江南大学编写的《生物化学》等教材。这些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各有特色。其中王镜岩主编的教材理论体系全面、翔实,但是这本权威教材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讲解的课时也比较多,比较适宜作为重点高等院校的理科教学教材。而聂剑初主编的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练,学生容易接受,适合普通理科院校师生使用,所占用学时也相应可以缩减,但内容深度有所欠缺,在当前考研热的形势下,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郑集主编的教材相对上述两套教材而言也自有其特色,层次清楚、使用面广,难易适中,实用性强,为此我校使用郑集主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作为教材,并辅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参考书。同时将该课程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如《生物膜和细胞器》在细胞生物学中精讲、《基因的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精讲,《染色体》在遗传学中精讲,而在生物化学中略讲。 3采用双语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学生学习英文阅读是最强项的特点,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使用一定比例的英文。专业词汇初次出现时要配以中英文对照。并在作业、考试中也适当增加英文比例,增强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记忆及英文原文的理解,以便学生更好把握日益更新的国际学术动态[2]。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内容上配以flash、gif动画,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过去的单色调[3]。例如,在讲述蛋白质生物过程内容时则链接一段动画,生动形象,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双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减少板书,提高单位学时中教学容量和效率,并间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注重实践,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目前各个院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在增加基础课程的同时,存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相应的实验课的教学课时被压缩的现象,在压缩总课时的前提下,学校也意识到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性,在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优先确保实验课时。 为此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将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122-02122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探讨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对58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期评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期评成绩及格率达100%,学生普遍接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 标签:建构主义;医学生物化学;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简而言之即“知识不是获得的,而是建构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医学生物化学》是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由于课程自身的微观、抽象、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进而对整个专业的学习兴趣。为此,该研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校2016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58名学生做为教学对象,随机每3~5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1.2 教学方法 1.2.1 课前准备将学习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如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合并为一单元,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合并为一单元,以利于“情境创设”的需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ice breaker(破冰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熟悉,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1.2.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减少教师讲授时间与授课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及促进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知识重点

1.糖异生和糖酵解的生理学意义: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代谢协调控制,在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和维持血糖恒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简述蛋白质二级结构定义及主要类别。 定义: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 主要类别:α-螺旋,β-折叠,β-转角,β-凸起,无规卷曲 3.简述腺苷酸的合成途径. IMP在腺苷琥珀酸合成酶与腺苷琥珀酸裂解酶的连续作用下,消耗1分子GTP,以天冬氨酸的氨基取代C-6的氧而生成AMP。 4.何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有哪些? 必需脂肪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脂肪酸常见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非必须脂肪酸:自身能够合成机单不饱和脂肪酸 5.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共性:能显著的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很快达到平衡 个性:酶对反应的平衡常数没有影响,而且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6.简述TCA循环的在代谢途径中的重要意义。 1、TCA循环不仅是给生物体的能量,而且它还是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2、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各种重要的中间产物,对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3、三羧酸循环课供应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以供细胞合成之用。 7.何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8.简述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一级:指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二级: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 三级:球状蛋白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组装而成的完整的结构单元。 四级:指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 9.脂肪酸氧化和合成途径的主要差别? β-氧化:细胞内定位(发生在线粒体)、脂酰基载体(辅酶A)、电子受体/供体(FAD、NAD+)、羟脂酰辅酶A构型(L型)、生成和提供C2单位的形式(乙酰辅酶A)、酰基转运的形式(脂酰肉碱) 脂肪酸的合成:细胞内定位(发生在细胞溶胶中)、脂酰基载体(酰基载体蛋白(ACP))、电子受体/供体(NADPH)、羟脂酰辅酶A构型(D型)、生成和提供C2单位的形式(丙二酸单酰辅酶A)、酰基转运的形式(柠檬酸) 10.酮体是如何产生和氧化的?为什么肝中产生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利用? 生成:脂肪酸β-氧化所生成的乙酰辅酶A在肝中氧化不完全,二分子乙酰辅酶A可以缩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成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后者分裂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在肝线粒体中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还可以脱羧生成丙酮。 氧化: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送至肝外组织,β-羟丁酸首先氧化成乙酰乙酸,然后乙酰乙酸在β-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或乙酰乙酸硫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内缺乏β-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和乙酰乙酸硫激酶,所以肝中产生酮体要在肝外组织才能被

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对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内容和教学改革途径。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Teaching//He Hai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teaching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and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er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Hechi University,546300,Yizhou,Guangxi,China 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多门专业课程的先修学科,也是化学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二级学科下新设专业逐渐增多[1],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重组,为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开设的生物化学专业课程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化学本科专业共4个专业。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的是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就业目标也不相同。如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是“熟练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中学和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培养能在蚕业、农业、环保、生物技术等企事业或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及其与生物相关的行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生物技术专业重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强,能在工业、医药、农、林、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能够在相关领域自我创业”。此外,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由于学生就业需求与考研目标等人生规划的不一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出发点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因而,如何针对这些区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2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2.1教学大纲修订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因此,具有不同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应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应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不同,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深度、重点和难点也有所区别。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的做法是:在制定不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时重点考虑:一是课时区别;二是实践教学区别;此外还有理论基础知识的难度、深度区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班的生物化学教学因相关学科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教学的需要增加了理论教学的课时数、深度与难度,实践教学则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要求的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重在实验实践技能的掌握与了解。而化学专业强调学生除了了解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外,着重掌握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如有关物质的合成、物质分析测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总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各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2.2教材选择与教学参考书推荐 如上所述,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深度、不尽相同。如何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教材选择和教学参考书推荐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体现了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它是确保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2],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学科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还反映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展、研究前沿,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而教学参考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延伸,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显著效果。在教材与教参选择上除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总体原则还要把握的是尽可能选择国家规划教材、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教材,此外还要注意教材、教参的更新与教参量的要求,不能应付了事而只随便列举一本两本教学参考书,也不能广而泛大量要求学生阅读,而应该是针对不同专业学习程度的需求尽量精而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3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多作者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甚至是不同院校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笔者也曾对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几点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4],可以说对各专业的生化教学都有一定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宜州546300)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127-02 12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上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体现职业性 、基础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本课程的学习模块是基于劳动部职业工种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生物制药专业职业范围是在生物制药公司、发酵产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自主创办的各类生物药品综合实体等从事药品生产、检测、经营(擅长生物制品推销)等职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新增资金支持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经济 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客观的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 这就求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整合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化学课程开设时间在第2学期 ,下一步将进入与专业目标定性更强的理论和技能模块,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促进作用,将本课程定位为我院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修职业基础课程。 前导学习领域:

《药用基础化学》 《医药基础》 《生物化学》 职业基础课 后续学习领域: 职业技术课 《生物化学》整合了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图 2 课程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运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技能 是关键,素质人格是根本。 2.1总体目标:适应生物制药生产、营销等一线需要,具备必要的生物化学 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性目标:认识人体内重要物质功用及代谢,为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 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 的能力。 社会能力: 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心理素质。 方法能力: 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及分离技术等的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思维 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的核心问题是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问题. 高职生职业素养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337411.html,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静王朝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0期 【摘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基础、前沿的部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本文通过分析我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程教学; 改革; 实践 【基金项目】本科教学工程“双真教学”课程(群)建设项目(2017jy6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项目(gxgnfx2019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MH263)。 【中图分类号】G642;Q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115-02 前言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从生命化学与物质代谢角度研究物质构成组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的基础科学,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成果与技术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核心学科。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深入,对一些抽象的问题较难理解,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理论较为枯燥、课上较难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等等。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授课教师需要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来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生物化學课程知识。 1.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改革教学方式需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优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围绕实际生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互联网平台等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及进度生技Word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教师●刘玮 课程●生物化学(上) 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 (上) 刘玮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2013年8月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适用) 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学生所在系一份。 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任课教师:刘玮 性别:男年龄: 59 职称:研究员 学历:硕士所学专业:动物生理学任课班级:生物技术12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上)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含英文译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J5602Z001 课程类别:(指通识课、学科核心课、选修课)学科核心课 教学时数总计:64学时 授课时数:本学期32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无 实验时数:本学期48学时(见《生物化学实验》J5602Z002)设计:无 实习:无 教学大纲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12年9月 系主任签字;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 (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编码:J5602Z001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生物化学原理》2e,张楚富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e, David Nelson & Michael Cox, 2009 [2] Color Atlas of Biochemistry, 2e, Jan Koolman, 2005 [3] Biochemistry for Dummies, John T Moore, 2008 [4]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毛慧玲、朱笃主编,200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学习目的和任务主要是: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以及基本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2. 认识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的相关关系; 3. 为学习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及食品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 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分为掌握/记住、理解/熟悉及了解等层次要求 三、课程基本内容(授课顺序有所调整,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章绪论 1.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推动生化研究飞跃发展的若干重大突破及相关学者 2. 了解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了解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章氨基酸与肽 1. 掌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氨基酸主要物性与结构的关系 3. 理解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以及等电点pI与解离基团pK值的关系 4.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方法,记住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号 5. 了解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特征反应 6.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其氮含量特点 7. 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及其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