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工艺

1 总体要求

1.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对未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铁路,其金属结构和设备均应接地。

1.2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电气化铁路,距铁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3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1.4 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5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1.6 建筑物垂直接地体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接地体顶部埋深距地面不宜小于0.6m。

1.7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2 建筑物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2.1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2 建筑物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其基础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基础采用础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体间及接地体与外引线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应将建筑物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内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信号楼要求不大于3m)。网格交叉处、与外引线或预埋连接板间的连接应焊接。

2.3 信号楼(或中间站行车室)应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外大于1m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并与建筑物四角及每隔5~10m的基础接地网钢筋焊接一次,接地电阻不应于大于1Ω。

2.4 变、配电所(包括室外的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环形人工接地网。其网孔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应满足发生单相接地时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聊到允许值的要求。

对于10KV及以下小型或附属变电所,当采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且接地电阻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体。

2.5 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设独立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或变、配电所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当有困难时,可与接地网相连,但其他下连接点至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或变、配电所35V及以下设备与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不应小于15m。

第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在接地网上的连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干线在接地网上的引接点的间距宜大于15m,有困难时应大于5m。电力、电气化接地

干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信息系统接地干线在妆地网上引接点间距离宜大于5m。

2.6 在直接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总等电位连接带),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设备机房应设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2.7 共用接地装置应通过接地干线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各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再通过接地支线与各设备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最后引至各设备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子。

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应分别设置各自专业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种管道的等电位连接可设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也可直接与电力、电气化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8 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干线的材质宜采用钢材(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进、出线除外)或铜材,导体截面积应满足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与接地网连接的接地干线,可用铜排或热镀(渗)锌扁钢埋地敷设,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2,热镀(渗)锌扁钢的截面积不小于200 mm2。厚度均不小于4 mm。

2 小型建筑物不设总等电位端子板,但应设总等电位连接带,楼层等电位端子板可直接与接地网连接。采用铜芯电缆沿电缆井敷设,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3 楼层等电位端子板至机房局部等电位端子板的接地支线宜采用铜芯电缆或穿钢管铜芯绝缘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2.9 应在建筑物地网四周及垂直接地体处设置相关标志。

3 贯通地线

3.1 贯通线截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贯通地线内的铜导线应采用国家标准《电工圆铜线》(GB/T3953)规定的TR型软圆铜线制造,且电阻率不应大于0.017241Ω·mm2/m(20℃)。

2 贯通地线的外护套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时,其体积电阻率不应大于0.7Ω·cm。

3 贯通地线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0℃、弯曲半径不小于其直径的20倍。

3.2 两侧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桥梁地段应通过梁体内的横向结构钢筋将两侧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

2 隧道地段通过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3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有条件时,横向连接线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条件不具备时,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采用热镀(渗)锌钢管防护措施。

4 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3.3 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贯通地线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高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3m。

2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4 贯通地线在路肩、桥梁、隧道之外的地点埋设时应设立埋设标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径路转向及分支处。

2 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时。

3 应与同径路电缆共同埋设标志。

4 直线径路和无分支时,贯通地线的埋高标志间距应与信号电缆的埋设标志间距相同。

4 桥梁接地

4.1 桥墩接地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桩基础桥梁,应利用每根桩中的一根通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应利用承台中的结构钢筋将桩中的接地钢筋环接;应利用桥墩中的两根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使用,接地钢筋的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相连。

2 扩大基础桥梁,在基底底面高一层钢筋网作为水平接地极,在各层基础的四周设置垂直接地钢筋,垂直接地钢筋的间隔为层高的2倍;垂直接地钢筋在基顶顶面处用连接钢筋环接,并用墩身中的两根结构钢筋引至墩帽处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水平和垂直接地钢筋的外缘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为50~70mm。

3

5.4.2 梁体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无砟轨道桥梁和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有砟轨道桥梁,在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和横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应贯通整片梁。当梁体上表面的纵向结构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小于100mm时,应将纵向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使用,否则设专用纵向接地钢筋。

2 应利用梁体中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并且横向接地钢筋应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

3 梁体上预留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应与纵向或横向接地钢筋连接。

5.4.3 桥梁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5.4.4 桥梁栏杆、声屏障、轨旁电气装置等金属件及长度大于2m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应与贯通地线连接。

5.4.5 桥梁及其他混凝土建筑内设置的接地钢筋满足下列要求:

1 只能使用混凝土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2 结构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6mm或截面积不应小于200mm2。除特别说明外,钢筋外缘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按桥梁有关设计规范设计。

3 连接要求:

1)钢筋与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焊工艺,焊缝长度为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5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16 mm的“L”形钢筋进行焊

接(焊接长度同前)。

2)其他连接采用压接或拴接工艺。

5.5 隧道接地

5.5.1 隧道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Ⅲ、Ⅳ、Ⅴ级围岩隧道,应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Ⅲ级围岩)和钢架(Ⅳ、Ⅴ级围岩)作为接地极。

2 Ⅱ级围岩隧道,应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5.5.2 隧道二次衬砌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二次衬砌中有钢筋网的隧道,应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

2 二次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纵向结构钢筋约100m断开一次,环向结构钢筋

在纵向结构钢筋约1/2处与纵向结构钢筋连接。

3 环向接地钢筋应与两根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5.3 在两侧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应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外缘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30mm。

5.5.4 贯通地线敷设在电缆槽内时,应采取砂防护措施。

5.5.5 接地钢筋的连接应满足本暂行规定的第5.4.5条第3款。

5.6 路基接地

5.6.1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路肩设有电缆槽的铁路,应将贯通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距基床底层顶面-300~-400mm处;石质路堑地段,将贯通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约-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土。

2 路肩无电缆槽的铁路,贯通地线一般与信号电缆同沟敷设。

3 车站同贯通地线的支线段,可敷设于信号电缆槽中或者埋设于土壤中;若贯通地线敷设于信号电费槽中,则应采取砂防护措施。

5.6.2 贯通地线的引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在同一位置按一根引接线设计。

5.6.3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时,路基地段应将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与贯通地线连接。

5.7 无砟轨道及站台接地

5.7.1 无砟轨道道床的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优先利用无砟轨道首床上层直径不小于16mm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其外缘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100mm,接地钢筋不应形成闭合电气回路,并与结构钢筋绝缘,每100m分隔为一个标准段。

2 无砟轨道的纵向专用接地钢筋按100m左右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5.7.2 钢筋混凝土站台上(包括混凝土的内部)纵向长度超过2m的所有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有条件时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8 牵引供电系统接地

5.8.1 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牵引回流的分配、降低钢轨电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1 选用有利于改善牵引回流分配、降低钢轨电位的供电制式。

2 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等自然接地体。

3 PW线或NF线与轨道的连接必须通过扼流变压器或空芯线圈中性点连接。贯通地线与完全横向连接线连接点、PW线或NF线的引下线与扼流扼流变压器或空芯线圈中性点连接点宜在同一里程。

4 为平衡牵引回流、降低钢轨电位,根据需要也可间隔300~500mm将上、下行PW 线或NF线并联。

5 牵引变电所应采用不少于两回独立的回流绝缘电缆(线)经空芯线圈中性点与专用走行轨相连接并将回流线引入牵引变电所。回流电缆(线)的截面应满足另一回电缆(线)故障情况下的最大载流量需要。

5.8.2 牵引网中的防雷接地装置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m。

5.8.3 在牵引变电所、开闭所、AT所和分区所内,所有供电设备应与接地系统相连接,以

实现等电位和保护,等电位母线不应通过回流。

5.8.4 牵引变电所围墙内外的管道附属设备的金属外皮应与变电所地线网相连。

5.9 电子信息系统接地

5.9.1 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接地均应就近接入贯通地线。

5.9.2 位于建筑物室内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应接入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

5.9.3 客运专线及200km/h的客货列车共线铁路应采取以下降低钢轨电位的措施:

1 在股道之间设置完全横向连接线或简单横向连接线。

2应采用多股铜线焊接式的接续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5.9.4 沿线长途通信电缆、电缆槽支架、漏泄电缆悬吊钢索等的接地均应接入贯通地线。

5.9.5 距铁路线路大于20m的无线通信基站及区间中继设备的杆塔等的接地装置应单独设置。

5.10 其他设施接地

5.10.1 铁路沿线20m范围内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接地应就近接入贯通地线。

5.10.2 下列铁路沿线的构件处于接触网带电5m范围内,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车站站台的金属栏杆、雨棚。

2 金属管道和设备金属外皮。

5.10.3 声屏障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由导电材料制成声屏障及支架应与贯通地线连接。

2 声屏障采用非导电材料时,宜在顶部安装保护导体(如钢带或钢筋),并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 声屏障除其两端分别与贯通地线连接外,必要时在中间适当位置与贯通地线连接。

5.10.4 隔离栅栏的金属部件应可靠接地。

5.10.5 跨电气化铁路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外露的金属防护栅网及护栏应单独接地,有条件时可与贯通地线连接。

5.11 抗电磁干扰

5.11.1 交流电气铁路接触网的危险影响,在各种电缆和光电综合缆中的金属芯线上,任何两点间的感应纵电动势(有效值)与地电流影响电压几何和,不应大于表5.11.1的规定。

表5.11.1 危险影响容许值

注:①条件困难时,最大感应纵电去势不得超过150V;

②U,为电缆芯线与金属护套间的直流试验电压。

交流电气化铁路区段,应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计算对铁路通信、信号电缆和光电综合缆的危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11.2 受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和不对称电气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杂音干扰影响,在各种电缆或光电综合缆线路内,音频双线回路终端测得的杂音计电压(终端阻抗为600Ω)不应大于表5.11.2的规定值。

表5.11.2 干扰影响容许值

注:在通信站用杂音测试器测量时,应采用高阻,输入端并接等于回线输入阻抗,其实测值应乘以√600/Z。

5.11.3 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铁路接触网不进入石油库专用铁路线时,应满足下列要:

1 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上,应设置2组钢轨绝缘防护。第1组钢轨绝缘在专用铁路线起始点15m以内,第2组钢轨绝缘设在进入装卸区前。2组钢轨绝缘间距应大于取送车列的长度。

2 在每组钢轨绝缘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1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 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跨接并接地,两组跨接点间距不应大于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11.4 当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且铁路接触网进入石油库专用铁路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入石油库专用电气化铁路线应设2组隔离开关。第1组隔离开关设在与专用铁路线起始点15m以内,第2组应设在专用铁路线进入装卸油作业区前,且与第一个鹤管的距离应不小于30m。隔离开关的入库端应装设避雷器保护。专用线的高压接触网的终端距第一个装卸油鹤管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2 在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上,应设置2组钢轨绝缘及相应的回流开关装置。第1组设在专用铁路线起始点15m以内,第2组设在进入装卸区前。

3 在每组钢轨绝缘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1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 专用电气化铁路线第2组隔离开关后的高压接触网,应高1组供搭接的接地装置。

5 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跨接并接地,两组跨接点间距不应大于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11.5 储存甲、乙、丙类油品的钢油罐、油泵间、装卸油设施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在下列甲、乙丙A类油品(原油除外)作业场所,应在下列地点采取消除人体静电措施:

1 泵房的门外。

2 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

3 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

6 工程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应按已批准的综合接地系统及有关汇总于站前主体专业的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

6.1.2 工程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和铁道现行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6.1.3 对贯通地线连接等二种有关的电工、焊工和电气调试人员等,应持证上岗。

6.1.4 测试仪表、量具,应检测合格,并应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

6.1.5 应按规定对主要器材的电气、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并作记录。

6.1.6 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应遵守铁道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安全规则的规定及产品技术文件的安全规定。

6.1.7 根据路基的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可将综合接地系统贯通地线和引接线的施工纳入到站前施工标段范围内。

6.1.8 路堤及土质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应在站前施工通信、信号电缆槽时直接埋设。

6.2 贯通地线敷设

6.2.1 人工敷设通地线时,严禁压、折、摔、扭曲贯通地线,不得在地上拖拉贯通地线。

6.2.2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的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直埋时沟底应平坦,沟内无石块和杂物,回填覆土并人工夯实,与其他电缆事管道交叉时应采用热镀(渗)锌钢管进行防护。

2 贯通地线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0℃时敷设。

3 接地干线应具有牢固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气连续性,过障碍处应采取相应的机械防护措施。

4 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以及接近各种引入线的位置,避免装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6.2.3 桥、隧、路基相互之间的过渡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6.2.4 贯通地线的连接宜采用操作简单、连接可靠、经济合理的压接工艺,并满足以下要求:

1 贯通地线的接续和“T”形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铜质“C”形压接件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应满足国家标准《专用纯铜质》(GB1837-80)的相关规定,最小厚度、宽度应满足表6.2.4要求。

表6.2.4 “”形压接件的最小厚度和宽度

2 压接钳的压接力不应小于12t,并应具有压接力未达到规定值时不能自行解锁的功

能。

3 连接处应采取可靠防腐措施,使用寿命与贯通地线相同且满足免维护要求。

6.2.5 贯通地线敷设于电缆槽内时,应敷设在电缆槽的最底层并采用砂防护。

6.2.6 综合接地系统应设置供引接线接地引接的不锈钢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室外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

6.2.7 贯通地线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以下地点应采用上、下各覆土100mm,然后再用砖防护:

1)接近或交叉其他电缆时。

2)穿越种有农作物的耕地时。

3)穿越居民点时。

4)必须减少贯通地线的埋设深度时。

2 穿越轨道时可选用热镀(渗)锌钢管进行防护。穿越轨道的防护管,其两端应超出轨枕500mm以上。

3 穿越公路时应采用热镀(渗)锌钢管防护,其两端应伸出公路边沿500mm以上。

4 穿越水沟、水渠时,应采用热镀(渗)锌钢管防护。

5 各种防护管的内径应不小于贯通地线外径的3倍。

6.2.8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应实测接地电阻,如不满足要求,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6.2.9 贯通地线施工后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对标志进行编号。

7 施工质量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及铁路相关专业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7.1.2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纳入相关专业综合接地的分项工程中,并按表7.1.2划分。

表7.1.2 综合接地系统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

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应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对一般项目的检查内容和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

表3.4.1填定。

7.1.4 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铁

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

表3.4.2填写记录。

7.2 主控项目

7.2.1 贯通地线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其材质、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其主要参数应进行测试。电气特性、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生产厂家的贯通地线每十盘为一批,当不足十盘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1盘。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50%见证取样检测,当不足一盘时也按一盘计。

检验方法:查验每批产品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贯通地线直流电阻值、机械性能。

7.2.2 贯通地线敷设深度、径路应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

7.2.3 贯通地线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随工程进度,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及时进行测试。

监理单位旁站。

7.2.4 人工接地体所有材料、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2.5 人工接地体埋设位置、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

7.2.6 接地端子排的材质、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3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7.2.7 贯通地线的连续、“T”形引接及横向连接的工艺、间隔、防护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并按建设单位规定的比例留证(图像资料)。

7.2.8 引接线应短而直,不得绕圈。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2.9 轨道完全横向连接线的设置间隔、连接工艺及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

7.2.10 电缆过轨钢管或通道、电缆过孔、贯通地线及引出线接口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2.11 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站台混凝土内部纵向长度超过2m的全部金属结构应与综合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2.12 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混凝土构筑物(如道床板、防护挡墙)中非预应力钢筋、金属管道接地应连接到综合接地系统。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10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2.13 无咋轨道的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与贯通地线“T”型连接一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7.2.14 桥礅接地极。接地电通路、接地钢筋的截面、焊接的工艺和长度、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位置以及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有关办法、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仪表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并按建设单位规定的比例留证(图像资料)。

7.2.15 桥墩接地极。接地电通路、接地钢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艺和长度以有接地母排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办法、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并按建设单位规定的比例留证(图像资料)。

7.2.16 隧道接地极。接地电通路、接地钢筋的截面、焊接工艺和长度以及锚杆和钢架(含环向接地钢筋)的间隔应符合有关办法、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并按建设单位规定的比例留证(图像资料)。

7.2.17 隧道二次衬砌接地。接地电通路、接地钢筋的截面和位置、焊接工艺和长度以及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办法、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并按建设单位规定的比例留证(图像资料)。

7.2.18 距铁路线路20m范围内各种电气设施、声屏障、隔离栅栏等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10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7.2.19 贯通地线的标志的设置位置及编号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监理单位见证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3 一般项目

7.3.1 各种标志编号正确,表面平整光洁,无明显丢边掉角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避雷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避雷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1、工艺流程 接地体→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带 2、一般要求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长度不应小于2.5m,相互间距一般不小于5m。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 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机械强度,镀锌扁钢间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 3、接地体安装 (1)按设计图要求,在接地体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销宽。 (2)先加工好一端为尖头开头的角钢接地极,沟挖好后,立即安装接地极和接地扁钢。一般用手锤将地体垂直打入土中,将扁钢轩于汉内与接地极焊接,扁钢应侧放不可放平,扁钢与角钢接地极连接的位置距接地极最高点约100㎜。 (3)接地极连接完后,应及进请质检和有关部门进行陷检,并测量绝缘电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明敷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施工:需先将所用圆钢调直,将其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导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支架高度一般为15㎜,支持点间距不大于1.5m.将避雷带及引下线用大强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因、焊成一体并及时与接地装置的引出扁钢焊好。 屋顶上所有凸也的金属物、构筑物或者管道均应与避雷带连接。 4、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本项目: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固定点间距均匀,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防雷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接地装置位置正确、连接牢固,埋没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 (3)允许偏差项目:搭接长度扁钢≥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 其中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

综合接地网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沈阳市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第六篇第八册第七分册北站综合接地(2008年6月); 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92; 4、《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 5、本单位施工的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深圳地铁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总结; 6、国家和建筑行业现行有关地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则、标准、文件; 7、沈阳市以及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有关规定、规则和管理办法; 8、车站现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本单位的施工装备和施工能力。 二、工程概况 本综合接地网只包括接地母排以下的部分,综合接地网为变电所供电设备、车站机电设备、通信信号等弱电设备、公用设施金属管道及金属构件等的接地。由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均压带、接地引上线、接地母排构成。水平接地体、水平均压带、接地引上线均采用TC505(50×5紫铜排),垂直接地体采用SRB212(Φ25L=2.5m纯铜接地棒),接地母排采用850×100×10 、1300×100×10(含紧固件)的紫铜排,止水板采用350×350×5(紫铜板),复合绝缘热缩带采用FJRD-50P(厚1.4mm),接地连接电缆DWZA-YJFY-11×240,电缆头CIAC-TSY-1/1×3。接地电阻不大于0.5欧姆。接地体间采用放热绝缘焊接。

详见图2-1沈阳北站站综合接地网示意图。 三、综合接地网施工方案 3.1 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 原材料要求:铜排、铜棒、电缆需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元件定位:施工前应对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等元件进行测量定位,经测量监理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施工场地:提前做好基坑防排水工作,保证基坑的无水作业,基坑开挖深度需达到设计深度,并对基坑底进行修整。 3.2 施工工艺 水平接地体、水平均压带均采用TC505(50×5紫铜排)。水平接地体与水平均压带位于同一水平面,埋设深度约为底纵梁底以下0.6m,如无底纵梁,则在垫层底以下0.6m。水平接地体铜排立放,沿车站环向布置,水平均压带铜排平放,将水平接地体内部分成6m×10.15m网格。 详见图3.2-1综合接地网平面布置图。 垂直接地体采用SRB212(Φ25L=2.5m纯铜接地棒) ,间距为6m,埋深为2.5m。施工时直接打入地下,使其与土壤密切接触。再用电阻率低的土壤回填夯实。详见图3.2-2垂直接地体敷设断面示意图。 图3.2-2垂直接地体敷设断面示意图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及方法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及方法 1、工艺流程 2、基础接地体安装 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地接体时,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钢筋(φ16以上)上下连成通路,与地下基础钢筋连接,在距室外地坪下1.1米处预埋钢板作补打接地极用,所有连接处均要求焊接。 3、引下线测试卡子制作安装 为检测接地电阻以及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室外距护坡1.5~1.8m处,设置测试卡子。避雷引下线测试卡子利用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制作,测试卡子应用两根镀锌螺栓拧紧。引下线的圆钢与测试卡子的扁钢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两面焊接。

4、避雷引下线保护敷设 明设引下线断接卡子,应外套钢管保护,必须在钢管上,下侧焊以跨接线与引下线连成一导电体。 5、利用建筑物钢筋做防雷引下线 (1)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m-1m处焊出一根Φ12mm或-40×4镀锌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 (2)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 (3)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二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应不小于18m,但建筑物外廓各个角上的柱筋应被利用。 (4)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时,应配合土建施工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焊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建筑物内做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层顶上)与接闪器相连的钢筋必须焊接,不应做绑扎连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在两面进行焊接。 (5)建筑物内钢筋做为引下线时,如果结构内钢筋因钢种含碳量或含锰量高,焊接易使钢筋变脆或强度降低。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巳经清理好。 (2)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按地体:底板筋与柱筋连按处 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土建抹灰已完成。 (3)穿墙保护管巳预埋。 3、支架安装: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作巳经宪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己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 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其 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 垫圈、弹簧垫圈、U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 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 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 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工艺 1 总体要求 1.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对未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铁路,其金属结构和设备均应接地。 1.2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电气化铁路,距铁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3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1.4 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5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1.6 建筑物垂直接地体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接地体顶部埋深距地面不宜小于0.6m。 1.7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2 建筑物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2.1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2 建筑物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其基础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基础采用础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体间及接地体与外引线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应将建筑物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内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信号楼要求不大于3m)。网格交叉处、与外引线或预埋连接板间的连接应焊接。 2.3 信号楼(或中间站行车室)应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外大于1m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并与建筑物四角及每隔5~10m的基础接地网钢筋焊接一次,接地电阻不应于大于1Ω。 2.4 变、配电所(包括室外的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环形人工接地网。其网孔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应满足发生单相接地时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聊到允许值的要求。 对于10KV及以下小型或附属变电所,当采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且接地电阻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体。 2.5 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设独立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或变、配电所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当有困难时,可与接地网相连,但其他下连接点至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或变、配电所35V及以下设备与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不应小于15m。 第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在接地网上的连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干线在接地网上的引接点的间距宜大于15m,有困难时应大于5m。电力、电气化接地干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信息系统接地干线在妆地网上引接点间距离宜大于5m。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1.接地母线施工操作要领 (1)作业前的准备: ①测定室外接地网设置的地点,并用白灰粉按其分布情况做出标志。 ②用水准仪核对场坪实际标高,确定土沟开挖深度。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以大于设计深度50~100mm为宜。 ③在接地线穿越墙壁的位置打穿墙孔,预埋地线管,并固定牢靠。 ④平直用于电缆沟内及室内的接地母线,按制造长度分段进行除锈刷漆;对用于电缆沟分支或拐角处的接地母线,应在煨弯之后再刷漆。 (2)均压带焊接及敷设: ①平直接地扁钢,按每一条均压带的长度,将扁钢沿接地网沟边在地面上焊接成一个整体。 ②把焊接好的整条均压带理顺调直,使其呈立置状态敷设在土沟中,分段回填一些细土,保持其状态不变,然后进行各均压带之间及与接地极之间的焊接。 ③为了提高各均压带之间“T”型和“十”型连接部位及均压带与接地极之间连接部位的强度,各连接点应按表4所示的方法加焊“L”型连接条。 接地体的常用连接方式表4 名称水平接地体的 T型连接 水平及垂直接 地体的T型连接 水平接地体的 十字型连接 水平及垂直接地体 的十字型连接 图例

1-接地母线;2-预埋件;3-电缆支架 图4电缆沟沿预埋件的接地示意图 1-接地母线;2-预埋型钢;3-接地连线;4-电缆支架 ④安装室内接地母线前,应先沿墙壁踢脚线上沿预埋母线支架,如图5所示,如室内墙壁无踢脚线时接地母线下沿距地面应保持200mm的间距。 图5室内接地母线的布置示意图 1-接地母线;2-墙上预埋件;3-踢脚线 ⑤室内接地母线沿墙敷设后,母线与其支架应焊接在一起。 ⑥电缆沟内及室内接地母线安装后,应对所有电焊连接部位及漆膜损伤部位进行补漆处理。 (5)测量接地电阻: 对接地装置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应符合设计规定。 (6)填写安装技术记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填写接地工程安装技术记录,并请建设单位质量监察部门履行施工质量检查及签认手续。 3.室内外设备接地线施工操作要领 (1)作业前准备: ①利用手拉葫芦(或其它工具)将圆钢逐根调直,并进行除锈刷漆。 ②根据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开挖设备基础或支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作业条件→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环境保护→接地安装 1、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 (1)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2)根据图纸要求准备相应施工图集等技术资料; (3)编制技术交底。 1.2 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镀锌钢材(角钢、钢管、扁钢圆钢等); 2)铜材(铜管、铜排等); 3)辅材(电焊条、铜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等)。 (2)质量要求 镀锌钢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冷镀锌或热镀锌材料,材料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1.3、主要机具 (1)施工工具:钢卷尺、大锤、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测量工具:ZC-8 型接地摇表。 2、作业条件 (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桩筋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技术关键要求 充分熟悉图纸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技术资料及交工资料。 4、质量关键要求 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 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5、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体施工时,如位于较深的基槽内应注意高空坠物并做好护坡等处理。 (2)进行电气焊作业时,相应设备必须完好,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配备相应灭火器具。 6 、环境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装置施工时应避免扬尘污染。 (2)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降噪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7、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作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 根)底部与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 根)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800mm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河南段) SWZQ-8标段 综合接地 施工作业指导书 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石武SWZQ-8标段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2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1.3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有关设计文件。 1.3 国家有关标准及法规。 二、实施范围 DK914+043~DK970+115段综合接地工程,其中包括轨道、桥梁、路基、隧道等专业的综合接地。 三、施工时机 与站前工程同步实施。 四、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一)、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1.石武客专综合接地必须按照通号[2009]-9301号通用图以及铁集成[2006]220号《关于印发<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等铁道部综合接地系统有关要求执行。 2.在混凝土灌注前,桥梁各部的接地连接和接地极处理以及贯通线敷设和连接等综合接地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均应有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确认、旁站监理及留证,并在检验批上得到反映。 3.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贯通地线、接地体、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组成。

4.综合接地系统采用沿铁路全线上、下行敷设两根贯通地线方式,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为70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导电高分子铜缆。贯通地线敷设于电缆槽中时,必须采取砂防护措施。 5.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全程贯通,确保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路基地段敷设的贯通地线作为路基地段的接地体。桥梁地段接地体本着“所涉及的接地极、接地钢筋和连接钢筋等应充分利用桥梁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的原则进行设置,把贯通地线与桥梁内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进行连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另设单独的接地极。 6.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7.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以及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二)、主要材料选取及说明 1. 贯通地线: 1.1 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1.2 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安全性。其设计截面积70mm2对应的电阻值应满足《电缆的导体》(GB/T3956)的有关规定。 1.3 电缆外护层必须具有较好的防腐、防水、防氧化、防污染及防酸、碱、盐等电化学腐蚀等性能。 1.4 应有一定的柔软性,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直径的25倍。 1.5 应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抗冲击能力。 2. 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

(设备管理)变电站设备接地工艺标准

变电站设备接地工艺标准 项目编号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工艺要点图片示例 1 屋外接地 装置安装 1.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垂直 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 2.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当 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6m。 3.垂直接地体间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 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 4.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钢材采用 电焊,铜排采用热熔焊),焊接必须牢固、 无虚焊。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 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该符合以下规 定: 1)扁钢-扁钢:搭接长度扁钢为其 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2)圆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 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3)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 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4)在“十”字搭接处,应采取弥补搭接 面不足的措施以满足上述要求。 5.焊接结束后,首先应去处焊接部位残 留的焊药、表面除锈后作防腐处理。)镀 锌钢材在锌层破坏处也应进行防腐处 理。钢材的切断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6.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 时进行回填土工作。 1.根据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接地沟开挖深度以设计或规 范要求的较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余度。如无特殊要求,变电站接地材料一般如下: 110kV变电站水平接地体采用-60×6镀锌扁钢,220kV变电站水平接地体采用-80×8镀锌 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2.5米长L50×50×5镀锌角钢,接地引下线采用-60×6镀锌扁钢 2.扁钢弯曲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 3.焊接位置(焊缝100mm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 4.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工作。同时做记录 工作完成情况的记录和隐蔽工程的记录签证。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外取的 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屋外水平接地装置安装 水平接地体“十”字搭接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1变电站接地的施工要求 (2) 2概述 (3) 3施工流程 (4) 4技术措施 (4) 5主要施工方法 (4) 6变电站主接地网的接地设计、布置和连接: (7)

1变电站接地的施工要求 1.1站内接触电位差超过规定值,因此在操作机构前后1m内地面铺设15cm厚混凝土,使接 触电位差满足要求。 1.2电气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引下线与地网主干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引 下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1.3接地引下线及主网的所有连接点不得采用点焊或螺栓连接。扁钢搭焊长度应不小于其宽 度的两倍并三面焊接;所有焊接点均应经防腐处理。地面以上的焊接处,刷银粉漆;地面以下及电缆沟内接地线的焊接处,刷防腐漆。 1.4室外架构接地线当地面上长度超过8m且中间无紧固点时,应每隔4m左右用一卡环固定,以确保接地扁铁牢固地紧贴在砼线杆表面。 1.5设备接地引下线应远离设备的辅助开关和二次控制回路,室内平行布置的应远离300毫 米以上,室外架构上布置的应尽量不同杆或同杆背向布置,控制箱应外附接地线并可靠接地。 1.6不得利用水泥架构内的钢筋作为接地引下线,应外敷明线与地网连接;上下层布置的变电站其上层亦应有明显的接地引下线与地网连接。 1.7电缆外皮不能用作接地引下线。 1.8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与地网可靠的焊接在一起,焊口要刷防锈漆进行处理,接地线地面以上1.2米应刷黄、绿相间的色标漆,全站统一规格。 1.9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的墙壁上,各刷一块(150m M 150mm白色底漆,中间标以黑色符号“ ”。 1.10对站内变压器中性点、充油设备和避雷器,要实行“双接地”,并与地网的两个不同点相连接,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电气主设备为单相架构式或落地式时,每相应单独接地,当为三相架构式时,可每组只设两根引下线,与地网的两个不同点相连接,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地铁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益田站综合接地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益田站为深圳地铁3号西延线起点站。车站南端位于益田村小区广场下方,北端位于石厦二街下,车站横跨福强路,呈南北走向。 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处里程为YCK3+388.000,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YCK2+456.950(含折返线),车站全长461m,标准段宽17.3 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底板埋深为18m,顶板覆土厚度为3.73m,轨面埋深为16.38m。车站除在福强路下局部采用盖挖法施工,其它处均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车站基底大部分位于全风化~强分化花岗岩,遇水软化崩解,根据益田站最新地质勘察报告,结构底板地层土壤电阻率为115.3Ω·m,车站接地网面积约为3690m2。 1.2 设计原则及要求 1、综合接地装置的设计在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运营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投资。 2、综合接地系统设计时,兼顾杂散电流防腐要求。当接地安全设计与杂散电流防腐设计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接地安全设计; 3、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同时满足强电设备、弱电设备及其他需要接地的车站设备对接地的要求。 4、接地网设置在车站供电设备房间的下方,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0.5欧姆,并应进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实测校核。 5、本站设一组强电设备接地引出线及一组弱电设备接地引出线及一组备用引出线,共三组。每组接地引出线为三根,其中一根为备用,全部引出到站台板下夹层地面以上,引出车站结构底板以上的高度不小于0.5m;接地引出线的引出点位置应便于电缆连接,且应避开轨底风道、结构墙体及轨道等;接地引出线应妥善保护,不得丢失、断裂。 6、接地引出线应作出明确的标记,土建施工完成后移交机电设备安装单位。

防静电接地施工工艺

防静电接地施工工艺 第一章静电接地有关标准规定 如设计图纸已标明静电接地技术要求的,应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与验收。 图纸未标明的静电接地施工与验收标准规范的,均按本通用工艺守则执行。 一、静电接地安装基本要求 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管子间应导电.当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03 Q时,应设导线跨接。 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超过100 Q时,应设两处接地引线。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有静电接地连接的钛管道及不锈钢管道,导线跨接获接地引线不得与钛管道及不锈钢管道直接连接,应采用钛板或不锈钢板过渡。 用作静电接地的材料或零件,安装前不得涂漆。导电接触面必须除锈病紧密连接。 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二、防静电接地系统自建网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自然接地体或建筑钢筋环梁)或接地干线相连、连接螺栓不应小于M1Q并应有防松装置并涂电力复合脂。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损伤管道强度。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可不另装跨接线。在腐蚀条件下安装前,应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螺栓和卡子之间的接触面去锈和除油污,并应加装防松螺母。 当爆炸危险区内的非金属构架上平行安装的金属管道相互之间的净距离小于IQQmn时,宜每隔2Qm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管道相互交叉的净距离小于IQQmn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容量为50用及以上的贮罐,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且接地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并应在罐体底部,并应在罐体底部周围对称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应连成环形的闭合回路。 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分岔处进行接地。长距离五分支管道应每隔1QQm接地一次 防静电接地系统应自成网络,可以共用防雷、电气保护、防静电和防杂散电流等接地干线系统。 除兼有雷电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外,静电接地支线与雷 电引流支线不相连接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一、设计意图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装置。防雷与工频共用一个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检测值不大于1Ω。利用基础桩基主筋、地梁与底板钢筋网作接地体,接地体必须饱和焊接形成可靠的电报通路。 所有基础地梁应保证两根≥φ12主钢筋电气连续贯通,并与桩承台台面环形接地体采用φ10圆钢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120mm,双面焊缝长60mm,保证电气连续贯通。利用立柱内二根≥φ16对角主筋(剪力墙内至少两根φ12立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采用两根φ10圆钢分别和基础接地系统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暗敷在部分基础地梁内将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连续贯通组成联合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引出,采用200*200*90钢盒暗埋于墙(或100*100*60钢盒暗埋于柱)内,钢盒内预留80*50*5端子板,并用40*4热镀锌扁铁与接地系统可靠焊通。接地系统测试点采用63*63*5角钢预埋于立柱内(与柱外侧平),预埋角钢同引下线可靠焊通,下口距室外地坪500mm。 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金属构架每层(每层预留63*63*5角钢与结构主钢筋焊通)与防雷系统连通。所有进出大厦的金属管道皆与就近接地系统连通,做总等电位连接。 屋面避雷带采用25*4镀锌扁钢女儿墙压顶上明装,采用支撑卡与女儿墙压顶固定,卡间水平间距1.0米;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间用25*4热镀锌扁钢焊接贯通。将各层的金属门窗框架、阳台、金属栏杆、面积较大的金属装饰物以及金属结构物等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或楼层均压环搭接连通。玻璃幕墙的金属支撑架从一层开始每层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楼层均压环连接。 本建筑的防雷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二、施工要素及施工工艺流程 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并充分领悟文件意图;施工操作人员及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78296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1) 3 施工准备 (1) 4 施工说明 (2) 5 安全接地措施 (2) 6 安装施工 (3) 7 质量标准 (5) 8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 9文明施工要求 (8) 10质量,安全,环保等组织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楼,共五层.功能为学生阶梯教室,训练室,图书馆等教学二、适用范围用房,及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用房。 本工程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8,为二类防雷建筑。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防侧击雷及等电电位联接等措施。 本方案适用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川技能教学楼防雷接地系统工程。 二、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562 《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 三、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1主材钢材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材料,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要求。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接地极及接地干线均选用镀锌钢材。 1.2辅材有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预埋铁件,水泥等。 2、主要工机具: 2.1常用电工工具:焊机、切割机、磨光机等。 2.2线坠、卷尺、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3、作业条件: 3.1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就可以 3.2按照要求位置清理好场地。 3.3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3.3.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3.3.2进行屋面避雷网安装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3.4具备作业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4.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四、施工说明 4.1 防直击雷:在屋顶用防直击雷:在屋顶用?10避雷带作接闪器,避雷带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在檐口顶板明敷设,并采用?10镀锌圆钢作避雷带支架,支架间距为1m,高为0.1m,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筋(?>16mm)作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避雷带和引下线可靠焊接,利用结构基础做为接地极,引下线和基础底钢筋可靠焊接.要求将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不小于?10)沿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形,并将主轴线上的基础梁及结构底板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在建筑物外墙四角防雷引下线的位置,距离室外地坪0.5m处预留测试点,在对应的室外埋深0.8m处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上焊出一根-40x4镀锌扁钢,伸向室外散水外1.0m,施工后实测接地电阻,若不满足要求,须增补人工接地极。 4.2 防雷电波侵入:对进出建筑物的电气管线,金属管道,应在进出端将缆线金属外皮,金属管道就近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4.3 防侧击雷: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末端要求与防雷装置连接。 4.4 所有屋面上无金属外壳或网罩用电设备应布置在避雷网保护之内.屋顶的配电穿线管要求分别与配电盘外壳,另一端与用电设备外壳或保护罩相连。 4.5 本工程采用TN-C-S接地系统,电源重复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弱电接地系统为共用接地系统.总接地电阻R<1.0欧姆,当实测达不到要求时,可补打接地极,直至符合要求。 五、安全接地措施 5.1 本工程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端子板,所有的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有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等部位进行联结。 5.2 在配电室,电梯机房,各专业技能训练室等专用房间及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等处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并在各管井内各等电位端子板就近通过等电位联结线牢固焊接,卫生间内LEB板,电气管井内的接地干线要求每层与楼板钢筋就近联结,通过梁柱内钢筋

地铁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2006 5、《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475—2006 6、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图、主体结构图、综合接地图 1.2 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2、遵守、执行合同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 3、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组织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2 工程概况 2.1 车站概况 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本站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车站中心里程为K17+400.000,车站总长227.5米,标准段宽度21.1米,盾构端头井段宽度24.6米。车站顶板覆土3米,中心里程附近覆土5米;标准段底板埋深17.74米,盾构井段底板埋深19.38米。本车站为两层三跨框架式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和局部盖挖顺做法施工。 2.2 综合接地概况 车站综合接地装置以水平接地为主,以垂直接地为辅,外缘闭合,内部敷设多条水平网络带的复合接地网。 (1)组成 综合接地装置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车站结构围护桩内的钢筋组成自然接地体,一部分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并通过车站主体结构钢筋与人工接地网的连接构成车站的总等电位联结。人工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将其与车

站结构围护桩内的结构钢筋进行连接。 (2)埋深与布置 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埋设在车站主体结构底板下800mm处。 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均匀带间距的一半,本站圆弧半径为5m。 除水平接地极外,综合接地装置还设置了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每隔适当距离分布在接地网的周边地带,并和水平接地极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复合接地网。 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内设置若干条水平网格带。 综合接地装置根据需要设置了8个接地引入线,其中2个用于连接强电接地母排,2个用于连接若电接地母排,2个用于连接动力照明接地母排,另外两个预留。 2.3综合接地设备材料 主要材料详见下表: 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扁铜50mm*5mm 米975 紫铜 连铸铜包钢垂直接地 极TGB25mm*2500mm 根26 钢棒直径25mm,镀铜厚度不小 于1mm 接地引入线SDTZ-1500 根8 一体化装置,含防盗装置 热熔扁接头RB2-50*5/50*5Z 个160 用于水平接地体之间的一字连 接 热熔扁接头RB2-50*5/50*5L 个30 用于水平接地体之间的T字连 接 热熔扁接头50*5/50*5十字个9 用于水平接地体之间的十字连 接 热熔扁接头RB1-25/50*5T 个30 用于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 之间的连接 热熔扁接头50*5/50*5十字个10 用于水平接地极和接地引入线 之间的连接 焊粉FW-200P10 适量用于扁铜间连接 焊粉2XFW-150P10 适量用于扁铜和垂直接地极之间连 接 电缆ZR-YJY-1X120 米75 铜母排50mm*10mm 米 2.7 电车绝缘子WX-01 套9 槽钢10# 米 2.7

接地装置的施工工艺标准

接地装置的施工工艺标准 1、镀锌钢材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人工接地装置,接地干线、支持件、螺栓等金属钢材全部采用镀锌材料,铜材应做烫锡处理。 2、材料应有材质检验报告和产品出厂合格证书,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应技术标准。 3、接地极应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材料种类、规格及数量进行制作,通常364 采用镀锌钢管和镀锌角钢制作,其长度不应小于2.5m。接地极间距不小于5m,距离建筑物不小于3m。若埋设的接地线引入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1m。应设计均压环或在其表面敷设5公分~8公分的卵石或沥青层,超过接地装置两米。 4、对钢管接地极其管径不应小于DN40mm,遇松软土壤时,尖端作成斜面形;为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如果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为防止钢管接地极打入地时,将顶端打劈,应加工一个护管帽,长10mm,套在接地极的顶部。 5、对角钢接地极,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 的等边角钢制作,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头长120mm,尖头应保持在角钢 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再加工一个10mm 长的角铁保护帽,套在角钢接地极的顶部,以防在打入地时,将角钢打劈。 6、接地极安装:沟挖好后应及时打好接地极,防止下雨土方坍

塌,接地极打入位置应在地沟中心线上,一般采用榔头打入,一人手扶接地极,另一人用大榔头击打接地极顶端的保护帽上,击打要平稳,打击接地极顶端的保护帽正中,不得打偏,接地极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极顶端距地面(室外设计±0.00)0.6m 时停止击打。 7、扁钢与接地极焊接,为减少散流电阻,应将扁钢侧立放, 不可平放。 8、扁钢应焊在距接地极顶端50mm~100mm 处,为连接可靠,先用同种扁钢制作成圆弧形连接件紧贴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并将连接件与扁钢上下、左右三面焊,也可将扁钢直接制作成圆弧形紧贴3/4 钢管表面与钢管上下两侧满焊,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 9、)扁钢与角钢接地极焊接见图34-4 所示,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左右两侧可靠焊接;也可从角钢接地极侧面加焊一根与接地线同规格的扁钢,再将加焊的扁钢与接地线焊接,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 2 倍。接地线与接地极焊好后,将接地线按图引至需要位置,并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便于引下线连接。 10、接地扁钢焊接完后,应将焊接点的药皮和氧化物彻底清除干净,涂刷防腐沥青漆两道,敷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口可不做防腐处理。 11、a)使用仪表:一般使用ZC 型接地电阻测定仪,其精度为额定值的±5,量程为0Ω~10Ω和0Ω~100Ω,刻度最小分值0.1Ω。b)测量方法:如图34-5 所示。将接地棒打入湿土地区,打 入深度为0.5m~0.7m,把仪表放在水平位置,检查表头指针是否

防雷接地装置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内容 0 本作业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焊装车间二期改造工程全厂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0 二、编制依据与相关文件 0 三、作业进度、劳动力安排 0 四、作业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1) 五、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 (2) 六、作业的质量要求 (4) 七、作业的环境要求 (7) 八、作业的安全要求 (9)

一、工程内容 本作业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焊装车间二期改造工程全厂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二、编制依据与相关文件 2.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2.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2.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5 接地相关图纸及资料 三、作业进度、劳动力安排 3.1作业进度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4年01月17日,完工为2014年6月8日。 以上具体工期还要根据现场土建施工的具体情况而更改。 3.2劳动力安排

班长、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各1人,焊工——1人,电工——1人, 力工——1人。 3.3 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要求: 无齿锯1台角向砂轮2把 台钻1台电工工具4套 卷尺4把大锤2把 手锤3把板车(8T)1台 四、作业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4.1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4.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考试并合格。 4.1.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方可施工作业。 4.1.3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4.1.4作业组长要有安装过主厂房防雷接地的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并能组织好本组人员完成所承担的作业任务。 4.1.5组员要有一定的电气安装经验,听从指挥,积极肯干。 4.2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要求: 4.2.1电焊机.冲击钻等电动工具性能稳定,能满足现场使用。 4.2.2仪器、仪表等要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3作业技术交底的安排

机房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编号: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施工工艺 要求 ?浪涌保护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应符合 设计要求或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 ?接地装置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测试仪表应为接地电阻测试仪,量程在0.001~100Ω时,精度应为±2%(读数+2 个数)。 ?为保持稳定的系统信号及可靠的安全接地,机房内所有电源插座的极性必须保持一 致。 ?严禁在电源插座内将交流工作地与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施工机具 电工组合工具、手锤、钢锯、电锤、冲击钻、电气焊机具、卷尺、小线、线坠、卷尺、粉线袋、大绳、绞磨(或倒链)、紧线器、铁镐、铁锹等。 作业条件 ?地面找平、防锈等施工已经完毕。 ?地板下均压环及静电带施工应配合桥架、配线及防静电地板等施工进行,项目经理 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接地系统与其他施工工序衔接,避免交叉打架现象。 ?各预留接地线预留到位。 技术准备 ?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齐全。 ?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等电位均压带→汇流排施工→大楼接地体电阻测试→接地体制作→电源防雷器安装→信号防雷器安装→分项验收。 等电位均压带制作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2.5×104~1.0×109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 等电位联结网格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带或裸铜线,并应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边长为0.6~3m的矩形网格。铜排之间连接采用钻孔,螺丝拧紧,要求更高的采用氧焊焊接。 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机柜)应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 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机房四个 角的静电地板支撑架应采用不小于6 mm2的铜芯线连接 到均压环上。 等电位连接带应与地绝缘悬浮安装。 接地引线与接地极相连之前,宜安装接地连接箱, 作为接地阻值的测试点。

接地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接地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体及接地干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主材: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采用热镀锌。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 辅材:有镀锌铅丝、螺栓、垫圈、支架,电焊条、氧气、乙炔、预埋铁件、塑料管、油漆(红与白)、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 主要机具: 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铁锹、铁镐、大锤、桶,线坠、卷尺、紧线器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接地体作业条件: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基础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好。 2.3.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支架安装完;保护管已预埋;土建抹灰完毕。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人工接地体安装:接地体加工→挖沟→安装接地体→接地体间的扁钢敷设→核验接地体。 3.1.2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基础或工程桩及承台自然接地体→接地体钢筋连接及色标→核验接地体。 3.1.3 接地干线安装: 1)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接地干线制作→挖沟、埋设。 2) 室内明敷: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支持件固定→接地干线安装。 3.2 人工接地体安装 3.2.1 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了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加工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40×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 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3.2.2 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