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 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第三章村庄布点规划

3.1中心村布点原则

中心村应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中心村应与城镇和其他村庄有一定的间距,在合理半径内可利用现有的设施服务周边村庄。确定的中心村应规划为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应根据经济基础、区位差异、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中心村平均服务常住人口可基本按:皖北片区3000人左右,皖中及沿江片区2000人左右,皖西片区1500人左右,皖南片区1000人左右。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10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5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200人。

3.2自然村保留原则

自然村为因地制宜保留的居住单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满足农民意愿为前提,正确处理村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保留自然村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4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2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100人。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自然村保留规模。

3.3中心村功能定位

依据县(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庄主导产业及现状资源条件,明确各中心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指引。

3.4中心村建设模式

提出中心村建设与整治的原则要求和分类管理措施,重点从空间格局、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整体要求。按照改造扩建型、旧村整治型、特色保护型和拆迁新建型四类,明确中心村建设方式,分别采取相应的规划对策。

3.5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村庄选址应注意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对空心村、废弃地及时进行治理或复垦。注重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协调,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湿地、珍稀野生物种及其生活环境、主要湖泊、水源地和其它生态敏感区等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控制建设活动。

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实施乡村游憩空间开发,合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第四章村庄设施规划

4.1基本配套设施

对中心村、自然村分别配套不同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中心村配置“11+4”。11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提供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就业服务、警务等服务的场所);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

自然村配置“2+1”。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旅游等特殊类型的村庄根据功能需要,合理配置其他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4.2基础设施规划

4.2.1道路交通

应根据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路网,综合考虑规划村庄与城镇及相邻村庄之间的联系,细化乡村道路规划。

4.2.2给水工程

应明确中心村水源、供水方式。适时推行区域供水。

4.2.3排水工程

应明确中心村排水体系、污水处理方式。

4.2.4供电工程

应根据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布局,控制高压走廊通道,

确定中心村供电电源。

4.2.5电信工程

应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邮政服务网点、电信设施的布点,相对集中建设。

4.2.6广电工程

应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实现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全覆盖。

4.2.7能源利用

应明确中心村燃气气源、种类、供气方式,鼓励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采用管道气的要明确调压站位置、规模等。

4.2.8环境卫生设施

应按照“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要求,合理确定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和中转站位置。

第五章成果要求

5.1成果内容

村庄布点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文字和图纸。文字应当简明扼要、含义清晰、定量准确。图纸内容应与文字说明表达一致。

5.2主要图纸

村庄布点规划应出具的规划图纸和内容如表5.2所示。

表5.2 规划图纸名称和内容

序号图纸名称图纸内容

1 区域位置图标明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等。

2 县域村庄分布现状

图标明县(市、区)域行政区划、城镇、行政村分布、自然村数量、交通网络、主要区域性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主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

3 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图标明行政区划、各中心村的布点位置、主要功能、建设模式;分乡镇自然村数量、交通网络及主要基础设施布局、主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布局。

4 近期规划图标明至2016年需要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和需要整治的自然村、

以及需要建设的重要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

第六章附则

6.1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6.2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1、布点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总行政村为231个,其中中心村4个、基层村85个,共撤并行政村148个,其中“村改居”82个,并入集镇所在地39个,并入中心村20个,行政撤消的弱小村7个。 规划中心村共4个,其中高疃镇2个,回里镇1个,张格庄镇1个。 规划基层村共85个,其中清洋街道办事处4个,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9个,张格庄镇11个,高疃镇46个。 规划弱小村7个,其中回里镇2个,高疃镇5个。 经集聚发展及老岚水库建设迁移后,最终保留基层村61个,其中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6个,张格庄镇7个,高疃镇33个。 2、布点规划分区情况 (1)中心城区: 依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同三高速路,南至门楼水库,东至外夹河,西至绕城高速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清洋街道办事处全部,福新街道办事处大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部,门楼镇、高疃镇部分。现状行政村75个,人口66876人。 根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属居住用地内的村庄将按规划整体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保证拟迁移村庄的安置;属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内的村庄,

将在保证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按规划整体迁移安置,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会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 (2)清洋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30个居委会,人口25368人;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6570人。除部分村庄外,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东黄埠、西黄埠、包家沟、钟家庄四个居委会,因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实施整体改造。 (3)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6个居委会,人口10605人,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按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划分,均在居住用地内,按规划实施改造。 (4)福新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21.47平方公里,16个居委会,人口9633人,大部分用地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在楮佳疃、山前李家两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福新居住小区,招贤、北十里堡、刘家埠、黄家、邢家山子、黄泥沟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和一个钼矿区居委会居民迁移到福新居住小区安置。在臧家、柳行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臧家中心居住区,上庄、垆上、巨盆李家、小河子、大杨家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迁移到臧家中心居住区安置。以上居委会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 小杨家居委会因位于绕城高速路以外,作为基层村保留,行政隶属建议划到高疃镇管辖。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县域(县级市、区,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依据《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和《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应单独编制。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第六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1 / 13

第二章基础资料调查 第八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资料等。 第九条自然条件 (一)气象资料: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日照时数、风象变化、降水量及气象灾害等。 (二)水文资料:地表水的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流量等;地下水的资源分布、储量、水质、开采状态等;可利用外来水资源情况;行洪、蓄滞洪区分布范围、防洪标准及历年洪涝灾害发生情况等。 (三)地貌地质:各种地貌类型及空间分布、高程变化;地震、滑坡、塌陷、冲沟等地质灾害状况;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矿产采空区、开采波及线的影响范围等。 第十条资源环境 (一)土地利用:全县耕地及其它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均水平。 (二)人文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名称、位置及保护控制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位置、控制范围及开发利用情况。 (三)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影响范围及治理措施等。 2 / 13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赵丹 摘要: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往往难以避免方法和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性。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框架,在多元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中寻求均衡,并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交互,以期增强规划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关键词:多目标交互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政府逐级上报的方式确定保留村庄名录并进一步进行空间与体系的优化,这样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乡村的实际情况,高效的确定了选择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缺乏科学性、缺乏整体统筹的诟病。近年来,城市规划学界对村庄布点优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多难以摆脱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的困境:或是基于某项技术,或是基于农民意愿调查,如宋小东[1]、陈有川[2]、叶育成[3]等,利用GIS平台定量分析村庄布局,但难以顾及农民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实施性;如马璇[4]、张如林[5]等,虽以农民意愿自下而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措施和建议,但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客观数据的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来保留村庄的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 为了更科学、更全面的展开村庄布点规划,本研究综合了两种研究思路,尝试提出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多目标是指并非从单一的城市利益诉求出发,而是从城、乡利益兼顾的角度,建立一个包括乡村自组织发展、资源最优化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多元的目标体系,力求布点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交互是指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村庄布局交互为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宏观的空间分析、经济社会分析、案例借鉴等研究方法对乡村聚落体系进行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判断与预测,另一方面研究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将初步方案在村镇实地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校核与村民意愿校核以验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最终确定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以多目标交互为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在探讨框架本身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在部分计算中以江苏省高邮市2013年数据为基础进行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资金、政策、规划等的限制,群众要求建房的呼声很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秀洲区通过“两新”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建房问题,但是农民建房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标签:村庄布点;规划;优化 1 我区农民建房基本情况 2005年开始,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建房从不需要使用土地指标,变成需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房。2006年,我区制定了《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居民点的布局原则上按规划建设区、整理过渡区和撤并控制区来进行规划,全区规划编制101个新农村,将原有的1868个居民点缩减为556个居民点。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两新”工程的要求下,我区开展了“1+X”两新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28+18”的城乡居民点格局,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启动21个新市镇社区和10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初步建成10个新市镇社区和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其中4个通过市级验收。但“两新”工程因规划点过少、用地指标不足、资金成本过高等多方面因素只搬迁了少数农户。 2011年,针对“1+X”规划点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农转用指标紧张、面上分散的危旧房改造难于安排进点建房等实际问题,出台了《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试行)》、《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旧房的翻修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镇突破了该规定,大多翻修没有按照原地、原面积、原高度进行。因此,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建局汇总复查,区政府审议,统筹确定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度总量目标和当次各镇户数指标,严格控制原地翻建的规模,促进农民向规划点集聚。然而在操作中,农户都要求原地翻建并突破面积和高度的规定,要求进集聚点的几乎没有,因此一户也没有批过。2012年、2013年,通过对2009年、2010年立项的1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推进,搬迁集聚农户4000多户。 2013年开始,为解决农民建房需求压力和原先“1+X”规划实施难的問题,决定对原有“1+X”规划进行优化完善。通过突出“1”、增加“X”、完善“N”、保留“M”的方式,初步形成了“28+18+13+6”规划布局。 2 实际存在问题 2.1 规划难以实施 2009年,我区编制的“1+X”布点规划形成了“28+18”的格局,2013年初步调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施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共青团安徽省委文件-。话讲要重了作府政省、委省表代芳秀王委常委

共青团安徽省委文件 皖青〔2011〕9号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接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常委王秀芳在全省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大会上 重要讲话的通知 各团市委,各县(市、区)团委,团省直工委、省国资委团工委、各高校团委、各有关直属团委、省军区政治部组织处、省武警总队团指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 5月4日下午,安徽省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大会在合肥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省党政军领导张宝顺、王三运、王秀芳、张俊、唐承沛、张学平、袁斌等出席会议。会前,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等省党政军领导亲切接见了第十四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宝顺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随后举办纪念大会的上,省委常委王秀芳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

张宝顺书记、王秀芳常委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青年一代的充分信任,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亲切关怀,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省委领导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既体现了省委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贯要求,又为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团组织要认真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争当时代先锋,加强品德修养、引领时代风尚,勤于学习实践、善于创新创造,坚持不懈奋斗、积极奉献青春。各级团组织要把握根本要求,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努力为党和政府凝聚起强大的青年力量,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推进兴皖富民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要扎实推进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委、团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张宝顺书记去年九月在团省委机关调研和工青妇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按照“坚定方向、凝聚力量、服务大局、强化组织”的总体要求,增强做好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抓好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摘要:针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桦川县为例,在分析县域自然资源条件、村庄规模及空间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迁并方案、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村庄空间布局桦川县新农村基础设施 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mand, this paper takes huach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villag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y village layout scheme,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atial layout of villages; huachuan county; new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299.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以改变村庄“散、小、多、乱”,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完善村庄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空间引导规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纵观近几年对县(市)

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2)中心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一般是一个行政村管理机构所在地。它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住户规模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五六百户。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 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黄山区规划设计院余振华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施行以来,城乡建设有序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村庄建设中村民建房的刚性需求与规划编制成果不相 适应。 一方面是规划的调查不够深入,村民建房意愿与规划要求相抵触,造成规划实施难以展开;一方面是规划的实施不到位,村民建房的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规划成果流于“纸上谈兵”。 二、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一些镇村规划覆盖不到位,造成 城乡建设不协调,各项建设相对混乱。 城乡建设涵盖及广,城乡规划体系庞大。在城乡基础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战”,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电力网、通信网络等建设缺乏统筹协调,主要表现在或道路重复开挖建设地下管网,或局部地段管网敷设不到位,或地下管网综合混乱,给城乡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与相邻镇规划区范围交叉,各自规划用地间不协调,给交叉部分的用地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镇总体规划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镇区用地建设与基本农田控制相冲突。在村庄规划上,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

在村庄基础建设规划不完善或达不到要求。 三、城乡规划编制存在滞后性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一些规划的还来不及编制,城市建设已经扩张,本应该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造成了先实施后规划的现象,城乡规划编制滞后严重,给城乡规划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城乡规划编制存在“利益偏好”现象 这些现象多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且城乡规划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甚至实施缺失,造成城乡规划编制重点更多趋向于编制委托主体的“利益偏好”关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注重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方面的内容,而忽视绿化和地下管网建设的内容;在一些镇接收到“指令性”规划建设的要求下,更多的注重的是可操作性,而忽视规划的合理性。 五、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关规划的法律地位 没有定性,规划依据相对混乱,对规划组织编制造成很 大困扰。 1、《城乡规划法》虽然指定了法定规划的内容,并明确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对于专项规划,如消防专项规划等没有对其法律地位进行定性,因此是否能作为法定依据没有定论。

经历就是一种教育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调研四处暑期挂职锻炼

经历就是一种教育 ——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调研四处暑期挂职锻炼 (朱国华2009年8月22日) 经校团委组织选拔和分配,我被安排到中共安徽省委政研室调研四处挂职锻炼。衷心地感谢省委政研室及调研四处为我们提供一个珍贵的锻炼学习机会;非常感谢校团委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连同培养锻炼任务安排给我;同时感谢四处领导和同志的教育和帮助。一个月的暑期挂职转瞬即逝,回顾并总结这段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一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历就是一种教育和进步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经历显得非常重要,当然理论锤炼可以相提并论。当理论历练成为平常,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共青团中央提出青年人到基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挂职锻炼一定要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而中国科大团委则要求我们挂实职、做实事、出实效。归根结蒂,都是希望我们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提升自己,并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初中时起我就去过建筑工地,到过施工现场,进过企业,经历过娱乐服务业,也参加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次有幸到机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我的思想就是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错综交杂的碰撞体、结合体,也是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人给与我帮助和启示的升华与凝炼。 对于我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进步。 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教育,就是进步的源泉。 二做事踏踏实实 在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暑期挂职锻炼一次交流会上,校党委副书记鹿明要求所有挂职同学养成“四勤”良好生活工作习惯: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脚,勤动嘴。做事要踏踏实实,勤动脑去思考我们工作的不断提升;勤动手把本职工作做的优秀;勤动脚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勤动嘴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 1 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实施汇报文件核查。这是一份由杨波处长负责的文稿,并且已经审阅多遍,但文书工作者最担忧的仍然是极难避免的错别字、歧义句、语法错误。杨处长找到马志恒和我各自审校一边,发现了个别争议之处;报送领导后,却是许多修改的痕迹。杨处长再次找到马志恒和我,三个人联合审校,直到我们都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也许,当我翻看三五十页的文件时很难避免视而不见的错误,当我们各自审校数遍之后,仍然需要联合审校。做事,都很具体,都让我几乎不敢保证完全无误了。满招损,谦受益,没有高超的水平,也要有无微不至的细心,没有较强的能力,也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 2 科学发展观在安徽。这是一本由王金山书记作序,任泽峰、潘朝晖秘书长郭强主任等联合主编的系统介绍安徽实践科学发展的教材。这本书是我挂职锻炼期间,利用休息时间阅读的,它对于我了解目前安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发展状况大有裨益,因而我认真的阅读并添加了许多相关注解和资料。 3 办公室工作环境布置。8月4日,马志恒和我一起采购了办公用品,准备布置一下办公室环境,我就请教刘洁处长通知宣传板的悬挂位置,刘处长让大家讨论一下,而我们习惯性的让领导决定的行为也受到了刘洁处长的批评。重要的不是办公室硬件环境,是人文环境,克服官僚气息就应该从我做起,营造和谐健

附录: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相关规划暂行标准,实例分析、图纸讲解)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村庄布点 第三章 配套设施规划 第四章 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要求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乡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镇化发展。 1.2务基本任 村庄布点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县(市)域城镇体系、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3规划依据 1.3.1县(市)域城镇体系: 1.3.2乡镇总体规划; 1.3.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1.3.5乡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1.3.6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村庄布点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安排。 第二章 村庄布点 2.1规划则村庄布点原 2.1.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1.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 村庄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2.1.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村庄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2.1.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村庄特色,防止干村一面。 2.1.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坚持近远期相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优化布局,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宜维持基本设施条件。 2.2设类划村庄建型分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保护型和新建型三类。 通过村庄建设方式和布点的确定,鼓励和引导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符合改造扩建型村庄、保护型、新建型村庄的建设规划,规划撤并的村庄原则上不再进行新的建设活动。 2.2.1改造扩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 2.2.2保护型村庄 主要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人文景观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2.2.3新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迁址新建;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因工程建设征地产生的移民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3规村庄功能和模 2.3.1村庄功能 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2.3.2村庄人口规模 2.3.2.1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 2.3.2.2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淮北地区不低于200户,江淮之间地区不低于100户,皖南地区不低于50户为宜。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

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信地址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巢湖路287号省科学技术厅 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屯溪路306号金安大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庐江路77号省名族事务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安庆路282号省公安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39号省监察厅 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霍邱路87号省民政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淮河路335号省司法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阜南西路238号省财政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黄山路619号省国土资源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西路8号省环境保护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22 邮寄:合肥市屯溪路528号(金环大厦)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美菱大道421号省农业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22 邮寄: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省水利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无为路53号省林业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2 邮寄:合肥市金寨路389-399号盛安广场省商务厅办公室(收)

宿松县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点资料调查提纲

宿松县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点资料调查提纲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根据“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指导方针,现征求各乡镇村庄撤并意见,以完善宿松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谋划宿松县城乡发展新格局。 一、现状村庄详细调查资料 镇(乡)现状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

二、村庄撤并原则 各乡镇、村应根据各地发展条件、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特点,按照撤并原则,合理选择过渡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村庄,是形成县域村庄布点方案的重要依据。 过渡村是指由于现状等因素,规划不予保留,需要并入其它村庄的现状村庄;保留发展型村庄是指可以保留但需要控制的村庄,以及发展条件好可以保留并扩展的村庄。 2.1 过渡型村庄选取原则 (1)村庄规模较小的村庄 指村庄规模低于20户,规划不予保留,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2)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受限制的村庄 指现有基础条件较差、且远离城镇建设区,造成道路、给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便的村庄,应视其规模进行逐步撤并。 (3)位于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指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风景名胜保护区、现状及规划高压走廊防护区内的村庄,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4)位于自然灾害隐患区的村庄 指位于洪水淹没区、低洼易涝区、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谷、滑坡危险区、塌陷危险区等地区的村庄,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5)位于城镇建设发展区内的村庄 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村庄建设的选址,在城镇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进行建设。 2.2 保留发展型村庄选取原则

(1)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价值的村庄 村域内有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应进行保留,注意人文环境的延续和保护,重点进行环境整治、风貌重塑。 (2)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的发展基础的村庄 包括原乡集镇、村委会驻地所在村、位于主要交通通道、现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设施基础的村庄。应进行保留,调整优化布局,扩大村庄规模。接受搬迁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各乡镇村庄布点意见 (1)村庄分类 根据《镇规划标准》、《安徽省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办法》,规划确定采用“中心村—基层村”两级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村庄布点应依托保留发展型村庄进行建设。 中心村指具有为周边村庄提供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村庄,一般是由现状村委会驻地村庄发展而来,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址另建。 基层村指分布于中心村周边,一般是由现状若干自然村迁并构成,或者几个自然村选址新建村庄。 (2)村庄规模控制 中部平原地区、湖区及洲区中心村规模应在1000人以上,基层村人口不小于200人;北部山区中心村规模应在500人以上,基层村人口不小于100人。部分依托原有乡集镇建设的中心村,可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实现用地节约利用、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集约建设。 (3)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意见 ______镇(乡)现辖______个行政村______个自然村。整合撤并后形成______个中心村_____个基层村。如有并入镇区的村,请列出。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镇仅安排镇级负责规划工作的人员,参照现有资料,自行编制,编的规划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强。 二是面临土地瓶颈制约。村庄布点规划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在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出现两个规划“不匹配”问题,特别在近期将实施的中心村规划上表现尤为突出,因部分规划设计内容不符合土地总规,导致一些即将建设的工程无法落地动工。 三是资金投入压力较大。村庄布点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免涉及征地拆迁和新建,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各地财政大多都不宽裕,完全依赖财政投入很难实现,规划的推进与实施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四是村庄违规建设依然存在。有些镇一边在搞新农村建设规划,一边农民又在违规建房,出现规划“真空”现象,镇村两级控违不力,措施不多,违规建设屡禁不止。 二、几点建议 一、结合镇情村情,认真谋划建设方案。要考虑重大基

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如码头港口、公路、煤矿等工程;要结合境内有多条交通干线形考虑村庄规划布点;中心村规模应适宜,以便民利民,提高服务效率为出发点;要兼顾考虑生态环境、产业定位、古老村落及历史文化遗址等因素;村庄布点规划建设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890划布点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安排好时间节点。 二、加强引导,逐步推进。成立村庄布点工作组,宣传村庄布点、建设美好新村的意义,规划在具体实施时,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精心指导,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防止盲目规划新村,大拆大建。 三、加大控违力度,不断规范农村建设行为。针对农户违规乱建现象,县镇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加大巡查力度,畅通举报等信息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从严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对新建房要依据规划实行“先审批,后建设”,切实从源头上控制私搭乱建问题,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深入宣传先进典型,把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到基层,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学生联合会 皖青联…2007?号 关于表彰2007年度安徽省大中专学生 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2007年度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全省各市、各高校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学联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主题,动员组织20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经受了锻炼,坚定了信念,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

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宣讲服务团、科技兴农服务团、支教服务团、医疗卫生服务团、博(硕)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重点团队活动,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全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深入开展,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决定,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调研团等119个单位2007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卉芳等238名同志2007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争取在今后的活动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活动新局面,组织广大青年学生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实现崛起、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安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试行) 第一条为指导县域(县级市、区,以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深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居民点布局安排,指导村庄空间布局合理调整。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应当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对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文与自然环境、村庄历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八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到二十年,并与文明生态村创建时间相符。 第九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村庄空间布局; 2、确定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和建设发展的战略及目标; 3、提出县域村庄撤并迁移标准; 4、确定县域村庄空间布局; 5、协调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6、制定近期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 7、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村庄空间布局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评价;县域人口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村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建设发展情况评价。 第十一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和建设发展的战略及目标确定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发展战略,制定村庄人口撤并规模,明确人口空间迁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二条县域村庄撤并迁移的主要标准是: 1、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蓄滞洪区或压占矿产资源的村庄;

浅谈村庄布点规划

浅谈村庄布点规划 摘要:村庄合并、集中居住已是当前各地村庄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聚集村、中心村的数量、选址自然成为村庄合并的关键。分析、评价、选择聚集村、中心村的方法众多,有各自的有点、局限。本文主要探讨村庄布点规划的背景条件、方法,对村庄布点规划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村庄合并;中心村选址;空间优化 1.社会经济背景 自1990年代开始,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持续存在。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可节省建设用地,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可提高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降低设施运营成本,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作方式变化,交通工具的进步,适宜耕作半径在加大,耕作距离对农民居住点的制约逐渐变得宽松。 村庄适度合并,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很早就被认识到,除了众多专业人士提倡,各地政府往往将此事看成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节约土地资源的途径,为此出现过村庄合并的局部尝试(各地常称为“村庄撤并”,“迁村并点”,村庄兼并“),但要迅速推广,缺乏成熟经验,并且制约因素多而复杂。 农村居民点合并引起资源和产权关系重组,收到的制约因素至少包括:已有住宅搬迁、基础设施重新配置、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改变、宗族关系受冲击等等。多项因素一旦发生交织,问题的复杂性就会加剧,合并成本就会很高。在上述列举的背景条件下,各地做村庄体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时,基础设施如何改造,现有住宅如何更新,农民向何处集中,自然成为矛盾焦点。 2.集中居住的一般途径 农民改变居住地点的一般途径大致有三种:①异地城镇化;②镇区扩大、邻近村庄并入,农民住宅在扩大的镇区规划范围内搬迁、改造;③规模小、基础设施弱、区位条件差的基层村撤销、合并,这些农民到聚集村或中心村居住。 第一种途径,主要靠农民自发形成,是目前全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途径,而难点在于城镇如何接纳来自农村涌入的大量农村人口。 第二种途径,仅对镇区周边的村庄产生作用,需对现行的规划方法作局部调整。改革开放早期曾出现个别村因工业很强而将周围弱村并人,这和镇区扩大本质上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