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

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

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与分辨力的关系?

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与普通物镜有何不同?

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与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7、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二、微生物染色

1、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要基于微生物细胞能与各种染料进行不同程度地结合。

2、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干燥固定?

答案:因为通过干燥可以使菌体蛋白变性,细胞质凝固,进而可以使菌体紧密地附着于载玻片表面。

3、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水洗时水流要缓慢地从载玻片上端流下?

答案:因为如果水流直接冲洗有菌部位,容易使菌体被冲洗掉。

4、为什么载玻片要完全干燥后,才能使用油镜?

答案:因为香柏油与水不相溶,容易造成光线发生折射或散射,一方面无法构成油镜,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视野的亮度。

5、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对于G+细菌来说,当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肽聚糖含量高,网孔小,再加上脂量低,所以乙醇脱色后,进一步地缩小了网孔,结晶紫-碘复合物无法脱出,第二次用番红染色时无法着色,进而呈紫色;对于G-细菌来说,当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肽聚糖含量低,网孔大,再加上脂量高,所以乙醇脱色后,进一步地扩大了网孔,结晶紫-碘复合物被脱出,第二次用番红染色时着色,进而呈红色。

6、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要加碘液?

答案:碘可以与结晶紫染料形成较大的复合物,从而可以阻止结晶紫向细胞外渗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结晶紫与细胞质的亲和力。

7、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要用酒精冲洗?

答案:加酒精是为了溶解细胞壁中的脂类和脱去细胞内的有机染料。

8、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不能涂片太厚?

答案:涂片太厚,容易使菌体重叠,造成假阳性。

9、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说脱色(乙醇脱色)是最关键的一步?

答案:如果脱色时间较短,则容易使革兰氏阴性细菌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如果脱色时间较长,则容易使革兰氏阳性细菌内的染料被脱出,造成假阴性。

10、革兰氏染色时,如何证明你的染色操作是正确的?

答案:将革兰氏阳性细菌—葡萄球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制成混合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如果葡萄球菌呈紫色,而大肠杆菌呈红色,则说明染色操作是正确的。

11、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12、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三、无菌操作(补充)

1、无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试管或三角烧瓶在开塞或回塞之前,口部要过火几次?

答案:这样可以烧去管口或瓶口的微生物。

2、开塞后的试管或三角烧瓶口部微生物要平放?

答案:如果口部向上或朝下,则容易通过空气对流污染培养物。

3、接种针接种前后微什么要过火焚烧?

答案:主要防止微生物培养物之间交叉污染,也防止污染操作台面。

4、. 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答: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操作方法:加水——装料、加盖——排气——升压、保压、和降压——取料

5、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单个菌落再次划线分离。

6、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

在湿热条件下,有水蒸汽的作用:

a高温水蒸汽导热比干空气要快;

b高温水蒸汽冷凝变水时有放热过程;

c高温水蒸汽能穿透细菌的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

c高温水蒸汽能水解一部分细胞结构,加速导热。

(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8、人工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的一种营养基质。

9、.天然培养基:由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的天然物质如马铃薯,麸皮等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10、巴氏消毒:巴氏消毒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是在62-63℃的条件下,保温半小时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主要是病原菌)的方法。

11、间歇灭菌:利用100℃的温度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每次1小时连续三天,中间的空隙时间让未杀死的芽胞萌发成营养体,在下一次100℃的温度下被杀死。如此反复两次可将培养基的微生物(包括芽胞)全部杀死。该方法适用于没有高压灭菌器的地方进行灭菌处理。

12、过滤除菌:利用一定孔径的滤膜阻止微生物的通过而除去溶液中或者空气中微生物的除菌方法

13、消毒:只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主要是病原菌),而不能杀死微生物的芽胞的除菌方法。

14、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的除菌方法称为灭菌。

四、细菌的染色及活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1、细菌的鞭毛染色的原理

答案:细菌的鞭毛较细,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但可以通过对鞭毛进行染色,再结合染料堆积使鞭毛加粗,从而便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鞭毛的形态。一定要充分洗净A液后再加B液,否则背景很脏,影响观察效果。

2、鞭毛染色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答案:用新培养的并且转接2-3次的菌种为易,因为老化菌种的鞭毛易脱落;载玻片要干净,防止鞭毛变态;挑菌时应不带培养基;干燥后应尽快染色防止鞭毛脱落。

3、细菌运动性观察时,菌液中的细菌与灰尘颗粒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答案:菌液中的细菌常常会由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而灰尘颗粒的运动属于布郎运动,位置基本不变。

4、一般运动性细菌的运动方式有几种?

答案:细菌运动主要包括直线、波浪或翻滚式运动。

5、如何用悬滴法观察细菌运动?

答案:悬滴法观察细菌运动。取干净的凹玻片与盖玻片个一块,并在盖玻片的四角涂少许凡士林。加一滴变形杆菌菌液于盖玻片中央,并轻轻翻转,使菌滴直对凹玻片凹陷处,轻压于凹玻片上。镜检,观察细菌的运动情况。在观察细菌运动时,应注意区分非菌颗粒与细菌细胞,前者的运动属于原地布朗运动,而后者做移位运动。

6、芽孢染色的原理是什么?用单染色可以看到芽孢吗?

答案:由于芽孢壁厚,不易着色,所以须采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并需加热,以便提高芽孢壁的透性,使染料易于进入菌体。用单染色可以将看到芽孢,但是无色的。

7、芽孢染色加热时,为什么染料不能沸腾?

答案:因为染料沸腾后,容易时菌体从载玻片上脱落。

8、荚膜染色时,为什么荚膜不易着色?

答案:荚膜主要成分是多糖,很难着色,同时水洗时多糖易溶于水,因而只能采用衬托的方法将背景与菌体染色,而衬托出白色而透明的荚膜。

9、荚膜染色时,为什么不允许加热?

答案:荚膜很薄,加热容易变形。

10、如何观察细菌荚膜?

答案:采用衬托法进行。取干净的普通载玻片,并在载玻片的一端滴加蒸馏水,将巨大芽孢杆菌轻沾于水滴中。加少许墨汁于菌滴中,加盖玻片,轻轻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镜检,可以观察到菌体周围的白色荚膜。

11、细菌与酵母菌的菌落有何区别

答: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且酵母菌的菌落较湿润12、能否用血球计数板在油镜下进行计数?为什么?

答:不能。计数时滴在血球计数板上的是菌悬液,相当于在镜头和计数板直接加了一层水。

13. 菌种保藏中,石蜡油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密封。防止空气进入,降低菌种的生理活性。

14. 经常使用的细菌菌株,使用哪种保藏方法比较好?

答:用甘油冷冻保藏方法保存,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百分子十五的甘油,然后低温冷冻(-7度)左右。

五、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

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2、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3、测定细胞数目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如血球计数板计数计数)和间接计数法(如平板菌落计数法)

显微镜计数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缺点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且难以对活动性强的活菌进行计数。

其中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常用于个体相对较大的酵母细胞,霉菌孢子等计数。

4、稀释平板计数法

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数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

5、显微直接计数

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后,再换算出单位体积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数方法。

六、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pH对微生物生长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所需要的最佳pH为多少?

答案:pH对微生物生长作用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电荷发生变化影响微生物活性;影响细胞膜表面电荷,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有毒物质的毒性。细菌要求pH为7.0-7.2,真菌pH自然,放线菌pH为7.2-7.4。

2、重金属对微生物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使菌体变性或与-SH基结合,导致微生物酶失活。

3、氯化钠等盐类对微生物的影响机理?

答案:通过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影响微生物。

七、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与土壤微生物分离

1、培养基配制原则是什么?

答案:目的明确;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配比;要控制具体pH、渗透压、水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经济。

2、培养基配制应注意什么?

答案:称取药品蛋白胨时要迅速,防止吸潮;培养基融化时要不断搅拌以防烧焦;针对不同的培养基要调节适当的pH;培养基灭菌时应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过程进行,以免危险发生。灭菌后培养基要及时处理,防止凝固或污染。

3、为什么培养微生物时,平板培养基要倒置?

答案:第一培养基倒置可以防止冷凝水落到培养基表面,使菌落分散开;第二可以防止空气对流,污染培养基。

4、为什么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好?

答案:因为在湿热情况下,湿热的穿透力强,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容易凝固,而且当蒸汽与菌体接触后冷凝成水时可以放出热量,进而提高锅内的温度。

5、如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答案:首先检查灭菌锅内的水是否没过电阻丝,然后放上装有物品的内桶。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将盖子上的通气管插入内桶壁上的管槽内,盖上盖子,用对角的方式旋紧螺扣,接通电源,开始灭菌。当压力指针达到0.05KPa时打开放气阀放气,反复放气三次以便排除锅内的冷空气。放气结束后,使指针升到压力为0.1KPa,并通过人为控制电源的开闭,在0.1KPa 压力下维持20-30min。灭菌结束后,通过冷却使锅内的压力下降到0.05,打开压力阀放气,待压力为0时,对角旋开螺扣,取出物品即可。

6、分离土壤微生物时,细菌、酵母、真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分别是什么?

答案:细菌:营养琼脂培养基PH 7.0-8.0

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PH 7.5-8.5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PH 3.8-6.0 YPDA培养基

霉菌:马铃薯培养基PH 4.0-5.8

7、做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

答:目的是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验证无菌操作。

8、半固体穿刺法

将待检细菌穿刺接种在半固体试管培养基中,若细菌仅沿穿刺线生长,说明细菌不运动。若细菌沿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说明细菌有运动性。

9、为什么分装于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装量不能过多?

答:①分装量太多,三角瓶内培养极易沾染瓶口及棉塞而造成污染;②分装量太多不利于震荡摇匀;③分装量太多会使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0、选择培养基:根据使用的目的,控制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使之有利于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限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能从自然界混杂的群体中分离出某一种单一的微生物。如无氮培养基用来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

11、加富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动植物组织液或者其它生长因子而配制出来的营养特别丰富的培养基。

12、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

八、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你如何解释淀粉酶是胞外酶?

答案:淀粉酶是胞外酶可以通过观察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淀粉降解圈或透明圈的大小来解释。

2、糖发酵过程中如何证明有气体产生?

答案:在糖发酵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糖产生有机酸并产生气体,我们可以在发酵管中加入得汉氏小管,如果产气,小管内就会有气泡存在。

3、吲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吲哚实验的原理是: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色氨酸酶,该酶将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吲哚和丙酮酸,吲哚可以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进而证明色氨酸的分解。

4、甲基红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甲基红在pH中性时呈现橘黄色,而在酸性条件下则为红色,所以当葡萄糖被分解产生有机酸时,可以甲基红在酸性条件下则为红色。

5、伏-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伏-普实验的原理是:该实验是用来检验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时可产生中性末端产物,如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生产乙酰甲基甲醇,此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可以与蛋白胨中精氨酸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

6、硫化氢实验原理是什么?

答案:硫化氢实验原理是:某些肠道细菌可以分解含硫有机物,并形成硫化氢,该气体与醋酸铅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34. 大肠菌群检验中为什么首先要用乳糖胆盐发酵管?

答:因为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的成分有溴甲酚紫,中性时呈蓝紫色,酸性时呈黄色,如果颜色不变(呈蓝紫色),说明无产酸的大肠菌群;如果颜色变黄色,说明可能出现能分解乳糖产酸的大肠菌群;胆盐可以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繁殖;看杜氏小管中是否有气体,判断是否为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

九、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

1、紫外诱变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紫外诱变的机理是紫外线引起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导致DNA结构改变,进而引起机体突变或死亡。

2、紫外线诱变后,为什么不能马上见光?

答案?由于紫外线诱变后,如果马上给以可见光照射,则菌体中会产生光复活酶,进而对突变进行修复。

3、什么是营养缺陷型?

答案:营养缺陷型是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使其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丧失某种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菌株,与之相对的是野生型菌株。

4、淘汰野生型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淘汰野生型也叫营养缺陷型的浓缩,由于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所以野生型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过程中,被杀死,而营养缺陷型则不能在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但仍然存活,所以当再次转接到完全培养基中时,便可淘汰野生型。

5、筛选营养缺陷型时,为什么要不停搅拌?

答案:这样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均匀地接受紫外线辐射,提高突变率。

十、菌种的保藏

1、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采取不同手段使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处于最低状态。

2、菌种保藏的意义?

答案: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3、斜面和液体石蜡保存菌种法所需的温度为多少?

答案:斜面和液体石蜡保存菌种法所需的温度均为零上4℃

4、斜面保存菌种法利弊?

答案:前者在斜面培养基表面接种培养后,储存在零上4℃冰箱中,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但由于微生物与空气接触,所以保存时间短、需要定期接种传代,易污染,菌种特性易改变

5、液体石蜡保存菌种法利弊?

答案:该方法也具有简便实用,不需要经常移种。但保存时需直立放置,占用空间较大,不便携带。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 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 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 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 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第十一章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1181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答:( ) 111819.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答:( ) 111820.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答:( )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答:( )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答:( )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答:( )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答:( )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答:( )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答:( )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答:( )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答:( )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答:( )。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答:( )。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答:( )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答:( )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 )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答:( ) 111835.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答:( ) 111836.“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答: ( ) 111837.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C. 喷石炭酸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 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 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与分辨力的关系? 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与普通物镜有何不同? 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与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7、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

环境微生物学练习题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五、论述题 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 保持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降解 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 2、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 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 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 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19. “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微生物检验考试题目及答案Word版

临床检验试题—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1)——肝炎病毒 一、概念 1.HBsAg 2.HBcAg 3.HBeAg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和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属于DNA病毒的有;属于缺损病毒的是;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3.HBV的外衣壳由、和蛋白组成,构成HBV的;内衣壳由组成;核心由和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和,猩猩和猿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而表示既往感染的抗体是。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即小球形颗粒和以及。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和。 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经4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 三、单选题 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2.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 HEV,HAV和HBV 3.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 4.不符合血清HBsAg(+), 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强传染性。 5.关于HAV,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完整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绪论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答:(D)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考试试题.doc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课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选择题: 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0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C。 答:(A)。 0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0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0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0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0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0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 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C.1ml/M3。 答:(B)。 09.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 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 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 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 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 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 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C)。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 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A)。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 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A)。 17.物镜头上的"UVL"字母 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答:(C)。 18.镜头上标有"对C"字母 的镜头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答:(A)。 19."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答:(A)。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 法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C.喷石炭酸。 D.A.B.并用。 答:(D)。 21.干热灭菌的关键操作 是:

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部分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部分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波波长短,分辨力高的特点以电子流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束使物体放大成象的超显微镜检装置。 2.普通光学显微镜:用自然光或者灯光作光源镜检物体的显微镜。 3.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已知的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4.人工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的一种营养基质。 5.天然培养基:由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的天然物质如马铃薯,麸皮等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6.半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和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7.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首先用结晶紫染色,再用碘液固定,然后用95%的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凡是菌体初染的结晶紫被酒精脱去了紫色后,又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负反应细菌;凡是菌体初染的紫色不能被酒精脱色,也不能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正反应细菌。 8.简单染色:用单一染料使微生物细胞染上所用染料颜色的染色方法。 9.稀释平板计数法: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数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10.显微直接计: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后,再换算出单位体积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数方法。 二、选择题 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答:(C) 0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C。答:(A)。 0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D酵母菌答:(C)。 0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D放线菌答:(C)。 0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答:(D)。 0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D甲苯答:(C)。 0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D70% 答:(A)。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 病毒的繁殖过程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释放。 2. 细胞质膜的生化特征具有半渗透膜性质。 3.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在于真核微生物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原核微生物进行无丝分裂。 4. 古菌的组分大多数蛋白质,并且是酸性的。 5. 放线菌的菌体有纤细的长短不一的菌丝组成,为单细胞。 6. 酵母菌的细胞机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 二、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 A.蛋白质、 2. B.阴性菌含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3. C.静止期、 4. C.净化作用、 5. D.硝化作用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 1. 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其中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 2. 细菌的等电点: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带负电荷,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带正电荷,在某一定pH溶液中,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 好氧生物膜: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粘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粘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4.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 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具有以下特点: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寄生,无独立代谢功能,只能在特定宿主细胞内繁殖。 无细胞结构,大多病毒只是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地大分子。 繁殖方式,依靠宿主代谢体系进行复制。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只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在体外具有生物大分子特征。 2. 简述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循环过程 答:氮素循环过程中,大气中分子态氮被微生物固定成氨,氨被植物吸收利用,合成有机氮进入食物链(固氮);有机氮被氨化细菌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氨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硝化作用),又可被同化为有机氮;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氧化物,或进一步还原为分子态氮返回大气(反硝化作用) 。 3. 为什么利用微生物可以进行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答:首先,微生物具有在环境中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能与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充分接触;其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类型多种多样,能利用多种污染物作为自己的物质或能量来源,使之转化为对环境无害或性质较为稳定的物质类型,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4. 固定化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答:固定化微生物比未固定化的微生物性能好、稳定、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强、耐毒、抗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思考题答案1.如何区别高倍镜和油镜 答:(1)油镜更接近标本片(2)油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是香柏油(3)油镜刻有“oil”或“Hi”字样,也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为标记。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是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镜头距离标片很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止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2)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3)从目镜内观察,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其明亮。然后用微调将镜台下降,直至视野内物象清晰。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未见物象,需重复操作。加的是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4.在调节焦距时,往往出现一些疑似观察标本的物象点,物象点可能是目镜或物镜上的杂质,也可能是标本片上的观察对象,如何通过操作判断这些物象点是否在标片上 答:移动标本片,看物象点是否移动,如果不移动,则不在标本片上。 5.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或固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固定时间是杀死菌体,使菌体蛋白质凝固黏附于载玻片上,增加菌体对染色剂的结合力,易于着色。但是如果没固定,不容易着色,且容易被清水冲走。

温度过高会使细胞收缩变形,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难以着色,从而导致难以着色。 6.为什么要培养18-24h的细菌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此时菌体进入比较活泼的繁殖生长期,细胞壁比较好着色。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如果菌龄过老,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时阴性还是阳性菌。 7.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答:具体操作步骤为(1)涂片,与简单染色法相同,要求薄而均匀。(2)干燥、固定,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微小火焰上干燥;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宜过高。(3)染色,用结晶紫进行初染1min,然后水洗。用碘液进行媒染,用碘液覆盖染色部位1min,水洗。在涂有细菌的部位连续滴加95%乙醇,约30s,水洗脱色。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水洗。(4)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干。(5)镜检。 关键环节是酒精脱色。 8.为何常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观察个体形态 答:放线菌的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或插入培养基里面,不易被接种针挑取制片。采用插片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 9.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答: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10.放线菌与细菌的菌落最显着的差异是什么

环境微生物学(扬州大学)试题八答案要点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案要点(八)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鞭毛:细菌由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伸出胞外的细长的丝状物。是细胞的运动器官。 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一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分生孢子梗:真菌中一种产生分生孢子的菌丝结构。 同宗结合:来自同一个菌丝体的初生菌丝结合成次生菌丝的过程。 基团转位: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将营养物质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 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依赖其在胞外及胞内的浓度梯度,由浓度高的胞外向胞内扩散的过程。 间歇灭菌法:将灭菌对象加热到100℃30—60分钟,冷却后置37℃培养24小,重复三次。 同步培养: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培养体系中所有个体细胞的都处于同一的生长阶段。 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的个性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胞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排列并遗传给后代,产生新品种或表达新性状。 霉菌: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生物膜:由多种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根际微生物: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内的微生物群体。 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积累特别是氮、磷的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活性污泥法: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各种工艺中引入微生物附着生长载体的反应器。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细菌。 厌氧堆肥:将有机废料处理和沼气利用结合在一起的处理固体有机废物的方法。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 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 2.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W),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 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 小体。 2.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抱)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抱子丝和抱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岀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抱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抱子囊梗、囊轴、抱子囊、包囊抱子等。 四.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锅内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 汽的温度。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压力突 然下降而发生复沸腾)而冲岀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培养基等液体沾湿棉塞或溢岀等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