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课堂教案

电影课堂教案
电影课堂教案

电影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身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玛利亚显然是一个不太“和谐”的音符。剧本通过主人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歌咏心声和修女们对玛利亚的评说,巧妙地向人们道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在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考虑“玛利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的答案。⑵本局部剧本中两种活动背景(场景)的布置也是具有戏剧性的,尤其是对大自然这一背景的描绘极富画面感,它与修道院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人物的精神个性在这种对照中即可窥一斑,阅读时要细细体会。

2、过程与方法:⑴不同的人体会的人物个性也会有所不同,每一个人眼中的剧中人既有相似,又有差别。这就是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阅读者自由感悟的空间,重视学生在阅读时的自我体验,充沛体现个性化阅读的价值。⑵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文本,只有联系生活的情境,其中的韵味才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联系实际生活去体会作品也是阅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技巧;反过来,艺术作品对生活又多有教益,联系实际生活才干够焕发作品实际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中的人,理解实际生活中身边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好的老师。剧本为我们出现出这样一位身为修女却热爱歌唱、活泼欢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身快乐也带给他人以快乐的人物,我们可以

以她作为解析自身生活观念的剖刀,协助我们考虑自身的思想与生活,满怀朝气地笑对人生。

〖教学方式〗1、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浏览略读,掌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掌握人物特质。2、通过自主性的感悟来掌握人物:人物个性鲜明,在剧中引出众说纷纭,由她所激发出的考虑将是多样化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个性多样的感悟对会促成对人物更富深度的理解。3、通过生活化的体验走进心灵: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课文学习基础去关照生活,创设考虑和表达的平台,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走进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灵。

〖教学构思〗1、歌曲激趣,导入课文。以《音乐之声》中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把话题引向课文。2、全文总览,概括情节。浏览全课,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全文大意,并简要交代剧本在表达上的特色。研读剧本,掌握人物围绕“玛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研读,从“旁人眼中”的玛利亚和“真实”的玛利亚这两个角度去掌握人物特征。3、勾联比较,评述人物。联系当下影视作品中的相似形象──小燕子,结合剧本中人物对主人公的关键性评说,展开对人物的评述,进一步发现和掌握人物的个性。4、联系实际,引领生活。由剧中人联想到实际生活,描述显示生活中的同类人物,发现生活之美。

以“培养价值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创作活动基础知识辅导课

一、微电影

微电影是指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情节、人物、场景凝炼浓缩,放映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的小型电影。

二、微电影的摄制、剪辑、播放

微电影对摄录和剪辑设备的要求没有大电影那么高,它可以用手机、照相机和普通的摄录机按剧本所写的故事

场景,把一组组镜头拍摄下来,每一组镜头就是某段时间、某个地点内某些人物一系列活动的场面,然后通过录音剪辑,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各组镜头连接起来,加入字幕、配乐、插曲、音效等,最后在半个小时内连贯流畅地播放出来,就成了微电影。

微电影播放起来,与记叙文一样,也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等,这叫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三、剧本

1、剧本的含义

剧本是为戏剧、电视、电影的表演和拍摄而写的脚本,是戏剧、电视、电影创作的文学部分,是演出和拍摄的

蓝本、依据和基础。

2、剧本的内容和形式

(1)剧本跟散文、小说比,在内容上有共同之处,也构筑情节,刻画人物,描写场景,营造冲突,反映社会,也有鲜明集中的思想主题。

(2)剧本跟散文、小说比,在结构上有不同之处:

①它有演职员表;

②它分幕、分场、分镜头,将不同地点、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对话一一写出,并同步注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及上下场等;

③此外,有必要的话,它还要随着剧情的推进同步注明布景、道具、配乐、插曲、灯光等的设置安排。

3、影视剧本与戏剧剧本的区别

影视剧本所写的故事、人物、场景、冲突拍摄出来,要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自然,不能让人看出任何演戏的痕

迹。

戏剧表演比较夸张,甚至含有虚拟的成分,表演程式化、脸谱化,演戏的成分浓厚。

四、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要求和特点

跟微电影的特点相一致,其剧本创作必须达到“微缩”、“袖珍”的根本要求。

1、故事情节不能太复杂,

2、人物角色不能太众多,

3、场景变换不能太频繁,

4、矛盾冲突不能太频密,

5、放映时间在半小时内。

五、本次微电影创作的内容、主题和要求

1、内容和主题

(1)抓住十二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个方面,构筑情节、刻画人物、设置场景、营造冲突,确立主题,拟定题目,创作剧本,反映学校师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和成果。故事必须以小见大--通过平常细微的小故事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主题的某一方面的思想内涵。电影主题要以反映赞颂正面为主,揭露批判负面为辅。

(2)尽量立足于写学校、写老师、写同学,从校园生活中取材。主题举例:

①中港学生的联谊互动,体现爱国、和谐、友善;

②老师动员学生踊跃捐款捐书、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做义务劳动,体现师生的友善;

③师生考察,了解乡土,揭示本地的富强、文明、和谐、法治等;

④某同学犯错,拒不承认,经过“诚信”教育,心理辅导,有所转变;

⑤春运期间,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农民工摩托返乡大军路经的地方做义工;

建议:

先写成散文、小说,再改写为剧本。可以独立创作,也可合作创作。

2、格式

(1)以电子文档输入,用A4纸打印,首页著名剧本名称、主题、作者、组别、学校、班级、指导老师、联系方式、电子邮箱。(2)剧本首页题目用三号字,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页眉、页脚用小屋号字体;其他用五号字体;图表居中。字数在3000字以内。

电影欣赏选修课教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航空学院选修课:电影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认识电影主人公的形象与品格: 2,学会欣赏电影对人物语言的精心选用。 3,介绍和传播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 4,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的引进和赏析,为观众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电影文化和观看体验 (二)能力目标: 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电影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正确对待科幻电影,引导学生反思人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电影情节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学习主人公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影中语言的欣赏; 2,从电影中品味人生道理。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器,课件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主题 首先对影视欣赏课进行介绍,然后介绍5部旧版的猩球系列,从而引入新版的猩球系列。 2:简介猩球崛起2 《猩球崛起1》片末的致命病毒弥漫全球,遭此横祸的人类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聚居在旧金山。智能进化的猿族首领凯撒也在深山密林中与族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试图将人性带入猿族社会。然而随着一小队人类的到访,他们的宁静被打破。在这场人猿大战中,人类也分成了两个阵营,杰森·克拉克、凯丽·拉塞尔饰演的角色将与猿族成为朋友,而加里·奥德曼饰演的角色则与猿族敌对。 3:对主演人物,电影使用的CG技术,进行介绍;摘取一段精彩影评共同欣赏。4:对影片进行反思。 5:播放电影。 6:让学生谈谈看完影片后的感受。 1

中国电影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厚德远志笃学创新 《中国当代电影研究》期末作业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学院:文学院 专业:13级戏剧影视文学 班级:二班 姓名:康泽亮 学号:201342059

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13级戏剧影视文学二班康泽亮 201342059 [ 摘要 ]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文艺片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进入 21 世纪,文艺片的创作情结依然还在,但作品的数量已经明显缩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上的其他原因,文艺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目前主流商业电影正积极吸纳文艺片经验,在商业影片中显露艺术电影的潜影,文艺片的创作理念正在逐渐成为商业电影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中国文艺片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艺片起源于法国。在电影发明的 10 年后,电影面临深刻的危机,电影和当时的地摊文艺、民间文艺、彩色明信片和画报一样,沦为一种商业化的通俗玩艺。电影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法国戏剧界的忧虑,艺术电影公司的成立和文艺片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新的电影时期的开始,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电影诞生 10 年来很少有过的面貌和新的品质。中国艺术电影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社会进程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密切相关。 一、2010 年前的中国文艺片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艺术电影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风光无限,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电影多次获奖,这是中国文艺片的高峰,也是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文艺片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使一度陷人困境的中国电影事业重振雄风,而且也在中国电影史上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类别。 文艺片之所以在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深层根源在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后中国人对文化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思想的活跃,与其他艺术样式一样,中国电影导演在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开始投入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尝试僭越规范,冒犯常识的视听表现。具体地说,大陆当时还处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过度时代,主要的电影制片厂不反对拍艺术片,电影如果在艺术上得到认可,即使拍的艺术片在票房上没什么收获也会得到支持。而且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

电影鉴赏欣赏选修课教案

选修课:电影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认识电影主人公的形象与品格: 2,学会欣赏电影对人物语言的精心选用。 3,介绍和传播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 4,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的引进和赏析,为观众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电影文化和观看体验 (二)能力目标: 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电影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正确对待科幻电影,引导学生反思人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电影情节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学习主人公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影中语言的欣赏; 2,从电影中品味人生道理。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器,课件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主题 首先对影视欣赏课进行介绍,然后介绍5部旧版的猩球系列,从而引入新版的猩球系列。 2:简介猩球崛起2 《猩球崛起1》片末的致命病毒弥漫全球,遭此横祸的人类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聚居在旧金山。智能进化的猿族首领凯撒也在深山密林中与族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试图将人性带入猿族社会。然而随着一小队人类的到访,他们的宁静被打破。在这场人猿大战中,人类也分成了两个阵营,杰森·克拉克、凯丽·拉塞尔饰演的角色将与猿族成为朋友,而加里·奥德曼饰演的角色则与猿族敌对。 3:对主演人物,电影使用的CG技术,进行介绍;摘取一段精彩影评共同欣赏。4:对影片进行反思。 5:播放电影。 6:让学生谈谈看完影片后的感受。 1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来源:作者: 2003-11-05 14:10:02 一、形成时期(1905-1931) 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

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1931年,中国开始了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工作,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走向成熟。 二、成熟时期(1931—1949)

电影赏析教案.doc

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学科整 合王丽乌市第一小学 课题:《背起爸爸上学去》影片赏析一、设计指导思想“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不是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新课标指出:课程是整合的,对” 把电影与语文课整合,是对电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重要举措,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设计以“父子之情”为整合点,将影片《背 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回报亲人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的亲情品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事片《背起爸爸上学去》的观看,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还有许许多多像石娃一样家境贫寒的少年儿童,教育广大学生要倍加珍惜今天在校学习的宝贵机会,更加努力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做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2、影片主人公石娃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孝敬父母,立志成才的优秀品格值 得大家学习,让学生在观看和交流中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学习影片中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艺 术表现手法。 二、任务分析 1、以主人公石娃成长经历为主要线索和石娃一家围绕他读书的过程为主要教学 目标,着力从家庭环境、勤奋学习、战胜困难等方面来加深理解和展开讨论。 2、以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艺术表现手法来深化学生认识,获取 知识。 三、学生特点 当今的小学生由于接触现代传媒较广,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观看影片,认知人物成长经历和简单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但又因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异,对影片表现的主题还有待于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一、观前指导同学们,今天批注 我们生活在吃得饱、穿得好的幸福家庭里、不少学生在家里几乎是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时还常常因零花钱 不、衣服稍旧等事而与父母斗气。然而,大家知不知道,在一些地 方,在我国西部的贫困山区还有许多少年儿童连起码的学费都无法 交,就更谈不上吃好穿好了。今天我们观看的这部影片就是反映我 国西部甘肃省某贫困山区一个名叫石娃的同学艰难的求学经历。 请同学们在观看影片时注意以下这些问题:、石娃上学的机会是 怎样得来的?为什么? 1、石娃的求学生涯经历过哪些曲折艰难的过 程?石娃的父亲、 2 姐姐是怎样支持他上学的?、我们应当从石 娃的身上学习些什么? 3 二、观赏影片 第三课时一、课堂教学同学们,昨天 我们一起认真观看了影片《背起爸爸上导入语:不少同学被片中主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影视作品赏析校本课程总结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中国电影艺术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 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当时被人们称为西洋影戏。电影在中国最初的情形和国外游乐场里的新鲜玩意一样,也是一个供人在茶馆里戏弄的洋玩意。直到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才开始为中国所熟识。而《定军山》也成为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1912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无声短片《难夫难妻》。由于当时所处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境遇,使电影成为一种以取悦市民阶层为主、以牟利为价值取向的商业化电影。三十年代随“左翼电影运动”(一场以电影的方式而展开的社会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电影的艺术美学运动)曾涌现出一批彪炳千秋的经典之作如《渔光曲》、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的《小城之春》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被用作革命历史教 材,承担着教育人民、巩固政权的意识形态重任。代表作品如《万水千山》、《红日》、《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等。经历过六十至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真空期后,到了七十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中国电影开始摆脱高、大、全的歌颂模式,有更多的生活内容刻画。如《小花》、《野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九十年代至今,社会发展急速,中国电影创作更多元化。如《大决战》、《头发乱了》、《秋菊打官司》、《大腕》、《洗澡》等,均呈多样化风格。 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大多数的中国影人对电影的认识和创作方法,都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经验的深刻影响,带有浓烈戏剧化色彩的“影戏”观念。由于中国电影与中国传统艺术构成了内在的血缘联系,所以中国电影呈现的是一种“中和之美”,而不像西方电影追求的那种纪实的电影美。所谓“中和之美”,就是把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融会到电影艺术中,使之成为一种采众家之长的新型艺术。所以,中国电影艺术家们有时在电影中着意表现“诗的意境”,有时塑造像文学作品那样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有时还想创造出戏剧化的情节结构和音乐般的神韵。这是中国电影区别于外国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如在奥斯卡名片《卧虎藏龙》(李安导演,周润发主演)中,除了侠女舞动的刀光剑影和凌波微步外,更使我们心动的是凄清冷月下从树影中惊飞的宿鸟,是竹影摇曳间美女闪动的明眸,是生死路上轻舟撒网、涟漪绽放的湖光山色。任何一部影片,不论什么题材和风格,只要它是一部令人倾心之作,就总会有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这就是呈现出来的影像神韵。另外,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表现时代精神,一直是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美学原则,也是其核心内容。关注的现实并不单指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还有国家的兴衰荣辱,和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背景下,尽管中国电影也跟世界其他电影一样面临种种问题,但是在进行电影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影界仍努力生产出一批具思想、艺术和观赏性的电影;国产影片也时有突破进口大片票房的佳绩,中国电影依然存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篇一: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 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执教人:何菲 课时说明: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指导学生提高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观看电影中的其精彩部分(highlight),在“质感”的英语中感受体悟原汁原味的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悟,从真实的交流中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查找材料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喜欢思考,能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但他们也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2. 教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

采取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教师引导、查阅资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模拟对白,情景剧表演 (2)谈话教学法 设置情境——引导思考——交流互动 3.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并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4课时。欣赏4部影片:《里约大冒险1》、《冰河世纪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驯龙高手2》 课程内容: 第一时《里约大冒险1》电影欣赏 2. plot outline(故事梗概) 《里约大冒险》的故事讲述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的 蓝色金刚鹦鹉,一直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公金刚鹦鹉。直到有一天,一个鸟类研究博士图里奥来到了这里,告知鹦鹉的主人琳达要是再不给它们进行人工繁殖那么蓝色金刚鹦鹉可能就会灭绝,而他们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于是,为了拯救蓝色金刚鹦鹉,他们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3. movie time带问题看电影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 势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艺术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对文化的发展、电影的多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不断变化,艺术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的探讨、审美特征的分析并进一步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使对目前艺术电影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电影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 1、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上的状况是让人充满希望的。在各大电影节上中国的电影制作者手持奖杯证明了中国艺术电影的魅力,反映了中国艺术不断进 步的历史进程。仅从2004到2005年上半年,中国艺术电影的创作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继顾长卫《孔雀》在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开屏,降伏“银熊”后, 王小帅的解禁新作《青红》扬眉第58届戛纳电影节,喜获评委会奖。《孔雀》、 《青红》赢得了西方影人的肯定在一次证明中国艺术电影的国际认可度是毋 庸置疑的。. 2、在国内市场的劣势地位 相对于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在国内艺术电影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观众的认知度不高以及无法根除的盗版问 题,政府不完善的制度限制,使得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多是国内外商业巨作长 期全面占据院线,受着广大观众的宠爱,而艺术电影却很少被人们所认可接 受,面临票房收入不足甚至无法维持制作成本,出现生存危机等严重的问题。 这种艺术电影与商业化难以融合的局面让艺术电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影响 了它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的发挥。 3、艺术电影新的发展阶段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课程及方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课程及方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克服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恐惧,特别是提高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本课程重点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影视作品做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内容简介:推荐影片《料理鼠王》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英语电影欣赏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加学习全过程。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多

媒体,通过音视频材料,强化真实性语言的输入。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2.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时间:6月10日晚6:30---8:30 3.活动形式:各班统一时间观看电影《料理鼠王》 4.活动对象:初中部夏令营学生 附:妙语佳句 1. spit out : 吐出,说出,咒骂出。“Spit it out!”就是“快说!”,又如:spit out an oath(切齿诅咒), spit out the pips (吐核儿). Spit it out! How much do you want to borrow this time 说吧!这次你想借多少钱 2. touche : 讲得好! 3. check out : 多用于表示“结帐后离开,检查,核查”,也可以表示结果属实、吻合。台词中,律师说:“DNA吻合,时间也准,一切都无懈可击。”来看check out的多重含义: I would like to check out. 我想结帐。 Are you ready to check out 你准备好退房了吗 Did you check out of the office 你办了离职手续了吗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好时代?坏时代?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还是爱中国 桂纶镁本来的机票是2014年2月15日早上从柏林飞伦敦,在伦敦时装周她有一场秀。2月14日,《白日焰火》监制沈暘问柏林电影节会务主管托马斯·海勒:桂纶镁是否可以走?导演刁亦男可以否早点回国?海勒语气急迫,一连串的“NO”。电影节给剧组留了20多张颁奖礼的票。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终把最佳影片金熊奖给了《白日焰火》。主演廖凡从评委梁朝伟手中接过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成为柏林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华人“影帝”。 “难以置信,看来这个梦是一直醒不了了。”导演刁亦男语带颤抖地说。2014年2月15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就捧走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主角奖也被片中男主角廖凡收入囊中。 2014年2月的德国柏林街头寒意阵阵,平均气温接近零度,华语艺术电影在这里却正火热地吐着股股热气,这又是一个华语艺术电影的丰年——除了《白日焰火》,娄烨执导的《推拿》也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三部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同时入围“竞赛单元”,另有十部华语影片在电影节其它单元亮相,虽然中国电影是柏林的常客,但这样规模,即使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也算罕见。“中国在柏林闪光”是《好莱坞报道》封面报道的标题。 从1980年代初在柏林电影节有所斩获的《三个和尚》、《陌生的朋友》,到张艺谋电影《红高粱》1988年首次捧得金熊奖,再到《白日焰火》获奖,柏林见证了中国艺术电影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元人民币,刷新了2012年创造的170亿元纪录。 另一个事实是,为这个强大的市场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对于那些不得不向商业电影争取生存空间的中国艺术电影而言,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电影看上去不再像法国电影了” “它们看上去不再像法国或德国电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正在变化。”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利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科斯利克所说,只是变化的一角。 21岁的重庆大学生周豪拍了一部叫《夜》的艺术电影,讲述一位“Money boy”(男妓)夜来香的生活,被柏林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王庆锵看中,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大观”单元的入围影片。每年11、12月,王庆锵会专门到亚洲各地选片,这两个月里,他会密集看六十多部影片,《夜》是他在北京选片时从朋友手中发现的。 夜来香是一名同性恋,过着糜烂的性生活。他在一条狭窄杂乱的小巷里招徕客人时遇到

电影赏析教案

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学科整合 乌市第一小学王丽 课题:《背起爸爸上学去》影片赏析 一、设计指导思想 课程是整合的,不是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电影与语文课整合,是对电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设计以“父子之情”为整合点,将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回报亲人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的亲情品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事片《背起爸爸上学去》的观看,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还有 许许多多像石娃一样家境贫寒的少年儿童,教育广大学生要倍加珍惜今天在校学习的宝贵机会,更加努力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做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2、影片主人公石娃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孝敬父母,立志成才的优秀品 格值得大家学习,让学生在观看和交流中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学习影片中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任务分析 1、以主人公石娃成长经历为主要线索和石娃一家围绕他读书的过程为主 要教学目标,着力从家庭环境、勤奋学习、战胜困难等方面来加深理解和展开讨论。 2、以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艺术表现手法来深化学生认识, 获取知识。 三、学生特点 当今的小学生由于接触现代传媒较广,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观看影片,认知人物成长经历和简单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但又因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异,对影片表现的主题还有待于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深化。

电影赏析教案

电影赏析教案 第一课时《歌舞xx》电影赏析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英语语音室老师xx授课教师:xx High School Musical课程内容:歌舞课程目的:通过电影,让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增进同学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课外拓展同学们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词汇讲解。. 课程任务:背景知识介绍,电影欣赏,俚语教学进程:一、课程介绍 让学生对英语电影赏析这一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见“课程目的”与“课程任务”) 二、赏析电影 1、介绍主演,引入新词dominant roles(主演) Zac Efron(扎克·xx) 饰 Troy Bolton----Basketball genius 电影赏析教案 Vanessa Hudgens(凡妮莎·xx) 饰 Gabriella Montez----freaky genius girl怪怪的天才女孩 Ashley Tisdale(阿什xx·提斯xx) 饰 Sharpay Evans----一向都是学校音乐剧主角 Lucas Grabeel(xx·格拉比) 饰 Ryan Evans----一向都是学校音乐剧主角 Corbin Bleu 饰 Chad----Troy's best friend, member of Wildcats(野猫队队员) Monique(xx) 饰 Taylor----President of the Scholastic

Club(学术社社长) Rulin(xx) 饰 Kelsi Nielsen----Composer of the musical & the play maker 2、Plot Outline(故事梗概) 多张图片展示,介绍故事内容,同时设下悬念 引入新词:New Year's Eve(除夕夜), count down(倒数计时), call back(第二次试镜) 3、Movie Time 让学生带着小问题欣赏电影片段,同时要求他们记下生词。 电影赏析教案 Part 1 [00:00~07:40] Questions: What was Gabby doing before she went to the teen party? Is Gabby a singer? Keys: She was reading a book. No, she isn't. She once sang in the church choir.教堂的唱诗班 Part 2 [07:40~13:30] Questions: Why will the teacher want to see the students in detention?留堂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隐形的翅膀 一、电影背景介绍: 《隐形的翅膀》是2007年九月七日由华夏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青春励志影片,由冯振志执导,雷庆瑶主演。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最初是为双臂残疾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所感动,而引发创作的冲动。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女士用两年的心血编写剧本,并倾尽家里所有积蓄拍摄本片,他们的执着感动了残联的领导和朋友王萌和安珍等。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该片终于完成。影片展现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成功,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雷庆瑶3岁时失去双臂,16岁时因为主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并获奖,2008年,进入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2010年走上创业路,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断臂天使”。 《隐形的翅膀》的获奖情况: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女演员奖(雷庆瑶) 二、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不能自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摘要: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艺术电影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但是,这几年来,中国电影近急于追求票房,而大众的欣赏品味与艺术技术风格的不相容,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偏差,不仅国产大片越来越缺乏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艺术感,连真正的纯艺术电影也变得稀少。中国艺术电影究竟应该是如何这样一个在进口大片,商业大片的泛滥的状况下生存,以什么样的形态生存,而将来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发展趋势 (一)关于艺术电影 无论在哪个国家,艺术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术语,对倡导者而言,大都认同其电影艺术性的魅力,对电影创作者独特个性的欣赏;而对于大众而言,艺术电影的概念是模糊的,仅认识到,其有别于商业电影,是无法理解的,大都将艺术电影设定为情节单调,色调怪异,画面枯燥,题材边缘化,最终票房低靡,只能在角落生存的电影群体。“艺术家外没有艺术”这句话注定着艺术电影很难被广泛接受,被大众欣赏,与商业电影的票房难以比拟。 (二)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现状 在八十年代后期崛起的艺术电影,重振了中国电影业,也丰富了中国电影业,侯孝贤,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是中国艺术电影高峰的代表人物,这也促进了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开始国际化之后,电影作为一种享乐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电影产业遇上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迎合市场,还是秉持崇尚艺术的理念。中国艺术电影之路变得越来越坎坷,虽然还是有作品问世,但是如今连拍摄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都变得有些奢侈。例如张艺谋,例如冯小刚,起于艺术电影,如今却越来越迎合市场,趋向商业化。同时,艺术电影是如散文,如诗般的存在,是越走越小众化的产业,中国观众渴望着的是娱乐,能够在一般的感官上得到满足,《城南旧事》,《我们的田野》这样诗情画意的电影,已经定格在我们的灵魂里,而如今很少有大导演鼓起勇气重新拾起这种单纯的表达手法,或许是怕自己输不起。 电影业,其实与图书出版业是一样的,高雅与通俗的图书应该共存,影片市场才能健康,若一味是商业电影,那影片市场就不会正常。好的艺术电影追求的是观众在精神上的感悟,影响着观众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使观众的灵魂得到升华,而商业片重在通过宏大的场面或华丽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最求刺激的心里追求极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中国,艺术电影的一席之地小之又小,更多观众无法静下心来在影院里,细细咀嚼其艺术魅力。同时,虽然有些艺术电影,摆脱了商业化的冲击问世了,可是不难发现,其实导演们有意无意地将电影的叙述步调加快了,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叙述速度太慢,导致观众失去耐心看完,也是艺术电影无法繁荣的原因之一,想借此摆脱艺术电影越发小众化的现状。观众少了,艺术电影也随之少了。当然,导演们对于电影的追求不能说孰是孰非,每个导演,甚至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还是有一些坚守的导演,坚信电影的艺术性主导地位,故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就算未被看好,就算稍显弱势,也没有灭绝。 (三)中国艺术电影的审美特征 中国艺术电影,拥有自己独有的象征性影像系统,大都重视诗意的风格,形式主义与唯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教案(首页)

导入(PPT,2学时) 优雅之美:《钢琴课》 一优美的定义 二优美音乐特征概述 三作品配乐主题特征概述 四有关文化理论:女性主义概述 五分析《钢琴课》电影配乐与与叙事所呈现出的优雅特性。 教学重点: 提示主人公追求心灵完整性的优美形象;细腻而体贴的关怀所滋生的温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自尊的情爱;走出封闭的内心和现实生活的承担;透析出的女性情感和爱欲自主的女性主义诉求。 教学难点: 女性主义立场的时代局限;欲和爱的区分;超越规则的爱的可接受性;对死亡着迷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思索。 壮丽之美:《秋日传奇》《死亡诗社》 一壮丽的定义 二壮丽音乐特征概述 三配乐主题风格特征概述 四《秋日传奇》中原创音乐的壮丽特性和与叙事的互动。 教学重点:《秋日传奇》提炼出野性自然与大地情怀的壮丽;承诺、勇敢、友情以及爱情所透析的壮美;主人公内心的狂放不羁与野性自然的融合;承诺的重负与责任的担当主题;自我救赎的生存智慧;英雄的界定; 《死亡诗社》用诗歌唤醒对生命的热爱;把是非作为信念担当后果。 教学难点: 《秋日传奇》在苦痛中自我放逐和对家庭承诺的担当的冲突;以牺牲别人幸福的自我救赎是否是英雄。 《死亡诗社》对未成年人唤醒自由心灵是否适当;学生把是非作为信念去担当重任是否合适。 庄严之美(2):《珍珠港》 一配乐特征与叙事的互动性分析 二《珍珠港》作品片段分析 三配乐所对应的叙事的庄严性特征 教学重点:在正义的战争中勇敢和牺牲的英雄荣耀的庄严;在战争的洗礼下的爱情的浓烈和庄严;对爱的高贵而尊严的割舍。 教学难点:基于正当性的复仇是正义的吗;爱情能是无私的吗;以国家的名

电影阅读与欣赏课程教案

电影欣赏课教案(16课时) 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或是笔记本电脑若干。 目标群体: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课程必要性:影视鉴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能锻炼其看待事物独特的思考能力。而缺乏一种正确看待电影的态度或方式,不加选择地模仿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第一课:电影与电影史概述(1课时) 内容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包括电影。现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而何为电影,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影常识确是鲜有人知。 1、新课导入先简单提问什么是电影?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加上自我介绍吧。看看学生们心中对电影的想法,了解一下同学们都看过哪些电影,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说出我对电影的看法。问问有多少同学们家里已经有电视机,甚至是电脑。 2、教学内容 (1)从物理上对电影的解释及介绍电影的基本定义。物理上即指人眼对画面具有滞后性,电视机或是放映机利用这些特性实现了人们对动态画面的观看。基本定义指的是电影(film,亦称映画、第七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个电影历史,之后再对此进行随机问答,确认同学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并强调知识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的场面在幕布上放映时,观众们被吓得惊惶四散。1905年背景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立体。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以红色经典电影为例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吸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把它们的精华细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并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体会电影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电影的观众层次也非常广,不管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人生经历,男女老少,都是电影的观众,所以电影所带来影响也就特别大。 红色电影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抗日 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反特为主题的电影。在观看这些红色电影时,仿佛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重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民族凝聚力和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红色经典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电影、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洋溢着浓厚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红色经典:“‘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是指投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对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体验和表现。在我国,对红色经典作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它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电影、戏剧、电影等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这批经典作品的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弥漫于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血液中打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烙印。” 一、红色经典本身的通俗文学特质 1.传奇式叙述 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作品本身具有的通俗文学特质,

电影音乐赏析教学案

word格式文档 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课程名称:电影音乐赏析 授课学时:16课时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河北美术学院

教案(首页)

导入(PPT,2学时) 优雅之美:《钢琴课》 一优美的定义 二优美音乐特征概述 三作品配乐主题特征概述 四有关文化理论:女性主义概述 五分析《钢琴课》电影配乐与与叙事所呈现出的优雅特性。 教学重点: 提示主人公追求心灵完整性的优美形象;细腻而体贴的关怀所滋生的温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自尊的情爱;走出封闭的内心和现实生活的承担;透析出的女性情感和爱欲自主的女性主义诉求。 教学难点: 女性主义立场的时代局限;欲和爱的区分;超越规则的爱的可接受性;对死亡着迷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思索。 壮丽之美:《秋日传奇》《死亡诗社》 一壮丽的定义 二壮丽音乐特征概述 三配乐主题风格特征概述 四《秋日传奇》中原创音乐的壮丽特性和与叙事的互动。 教学重点:《秋日传奇》提炼出野性自然与大地情怀的壮丽;承诺、勇敢、友情以及爱情所透析的壮美;主人公内心的狂放不羁与野性自然的融合;承诺的重负与责任的担当主题;自我救赎的生存智慧;英雄的界定;

《死亡诗社》用诗歌唤醒对生命的热爱;把是非作为信念担当后果。 教学难点: 《秋日传奇》在苦痛中自我放逐和对家庭承诺的担当的冲突;以牺牲别人幸福的自我救赎是否是英雄。 《死亡诗社》对未成年人唤醒自由心灵是否适当;学生把是非作为信念去担当重任是否合适。 庄严之美(2):《珍珠港》 一配乐特征与叙事的互动性分析 二《珍珠港》作品片段分析 三配乐所对应的叙事的庄严性特征 教学重点:在正义的战争中勇敢和牺牲的英雄荣耀的庄严;在战争的洗礼下的爱情的浓烈和庄严;对爱的高贵而尊严的割舍。 教学难点:基于正当性的复仇是正义的吗;爱情能是无私的吗;以国家的名义牺牲是英雄吗。

(完整word版)电影欣赏课程教案

电影欣赏课程教案 课时规划 第一节课程教案 一、教学课题 《驯龙高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主人公的形象与品格; 2、揣摩作者在电影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4、正确对待动画电影,引导学生探求人生哲理,追求理想; 5、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6、引导学生保护动物,珍爱友谊和亲情。 三、教学重点 1、观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欣赏力,观察力; 课 时 电影 信息 片名 国家 影片 时间 导演 上映时间 授课老师 第一节 《驯龙高手 2》 美国 101 分钟 迪恩·德布洛斯 2014 王小斌 张旭涛 第二节 《忠犬八公》 美国 93 分钟 莱塞·霍尔斯道姆 2009 王小斌 张旭涛 第三节 《藏獒多吉》 中国、日本 86 分钟 小岛正幸 2011 王小斌 张旭涛

2、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观念。 四、教学难点 1、对电影中语言的欣赏; 2、从电影中品味人生道理。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播放器;教案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主题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文化中,龙是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发展到现在龙的形象变得极为复杂,是一个具有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的九不像,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龙被作为皇帝的象征。而在欧美文化中龙被叫做Dragon,但是与中国“龙”有本质的区别。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外形类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龙有很多种,生活环境从沙漠到森林,甚至海洋都有分布,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今天我就带领大家通过《驯龙高手2》,认识西方人心中的龙。 (二)、影片介绍 《驯龙高手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是2014年迪恩·德布洛斯编剧并执导的3D奇幻喜剧动画电影,由梦工厂动画制作,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