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__问答题

药物化学__问答题
药物化学__问答题

三、问答题:

1、何谓前药原理?前药原理能改善药物的哪些性质?举例说明

答:前药(pro drug)原理系指用化学方法将有活性的原药转变成无活性衍生物,在体经酶促或非酶促反应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改善药物吸收,增加稳定性,增加水脂溶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清除不良味觉,配伍增效等。

普罗加比(Pargabide)作为前药的意义。普罗加比在体转化成氨基丁酰胺,成GABA(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氨基丁酰胺的极性太大,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即不能达到作用部位,起到药物的作用。为此作成希夫碱前药,使极性减小,可以进入血脑屏障。

2、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

(1)吩噻嗪环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使作用增强。

(2)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例如氯丙嗪2位有氯原子取代,使分子有不对称性,10位侧链向含氯原子的苯环方向倾斜是这类抗精神

药的重要结构特征。

(3)吩酚噻嗪母核上10位氮原子与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时,抗精神病作用强,间隔2个碳原子,例如异丙嗪缺乏抗精神病活性。

(4)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为脂肪叔氨基,也可为哌啶基或哌嗪基。以哌嗪侧链作用最强。

3、举例说明如何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耐酸.耐酶和抗菌谱广的半合

成抗生素,并说明设计思路。

第一类是耐酸青霉素,研究中发现PenicillinV的6位侧链的酰胺基上是苯氧甲基(C6H5OCH2-),苯氧甲基是吸电子基团,可降低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阻止了羰基电子向b-酰胺环的转移,所以对酸稳定。根据此原理在6位侧链酰胺基α-位引入吸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耐酸青霉素,如:非奈西林。(结构见下表)

第二类是耐酶青霉素。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酰胺酶使青霉素发生分解而失效。发现三苯甲基青霉素具较大的空间位阻,可以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b -酰胺环。根据这种空间位阻的设想,合成侧链上有较大的取代基的青霉素衍生物,如甲氧西林对青霉素酶稳定。另外在6a-位引入甲氧基或甲酰胺基,对b-酰胺酶的进攻形成位阻可增加b-酰胺环的稳定性而得到耐酶抗生素,如替莫西林。

第三类是广谱青霉素,在青霉素的侧链导入α-氨基,得到氨苄西林,由于α-氨基的引入改变了分子的极性,使药物容易透过细菌细胞膜,故扩大了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都有强效。用羧基和磺酸基代替氨基,如羧苄西林,磺苄

西林进一步扩大了抗菌谱。说明在酰基a-位上引入极性亲水性基团-NH2、-COOH、-SO3H等基团,能增强对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所以可扩大抗菌谱。

4.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N-1位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N-1位若为脂环烃取代时,其抗菌作用最好的取代基为环丙基、而且其抗菌活性大于乙基衍生物。N-1由烃基,环烃基取代活性增加,其中以乙基、氟乙基、环丙基取代最佳,若为苯取代时其抗菌活性与乙基相似,但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较强。

2、8位上的取代基可以为H、Cl、NO2、NH2、F,其中以氟为最佳,若为甲基、乙基、甲氧基和乙氧基时,其对活性贡献的顺序为甲基>H>甲氧基>乙基>乙氧基。在1位和8位间成环状化合物时,产生光学异构体,以(S)异构体作用最强。

3、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活性减弱或消失.

4、3位羧基和4位酮基为此类药物与DNA回旋酶结合产生药效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将酮基被硫酮基或亚胺基取代及3位羧基被其它含有酸性基团替代时,活性均消失。

5、在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取代最佳。其它基团活性均减少。

6、6位对活性的贡献顺序为F>Cl>CN≥NH2≥H,6位氟的引入可使其与DAN 回旋酶的结合力增加2~17倍,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加1~70倍。

7、在7位上引入各种取代基均使活性增加,特别是哌嗪基可使喹诺酮类抗菌谱扩大,其次为二甲胺基、甲基及卤素。

5.试解释吩噻嗪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与它们的抗精神病活性及强度的关系。

答:2位取代能增强活性,1、3、4位取代则活性降低。2位取代基的抗精神病活性的顺序是。吩噻嗪母核与侧链上碱性氨基之间相隔三个碳原子是基本结构特征,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常为叔胺,如二甲氨基,或环状的哌嗪基或哌啶基,其中含哌嗪侧链的作用较强。

6、磺胺类药物抗菌机制?为什么和TMP配伍增效?与普鲁卡因合用为什么会产生减效?

答:磺胺类药物作为抗代物替代对氨基苯甲酸参与细菌的四氢叶酸的合成,磺胺类药物在结构和电性与针氮其苯甲酸相似如果改变其相似则抗菌活性降低,反之保持其相似性则保持抗菌活性。

磺胺作用机理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这种类似性,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

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都敏感。甲氧苄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使细菌代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普鲁卡因是局部麻醉药,临床上,常用于局部麻醉、封闭疗法和其他用途。但是普鲁卡因忌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为普鲁卡因被吸收后,要经过肝脏,被微粒体酶假性胆碱酯酶催化水解生成对氨苯甲酸,对氨苯甲酸与磺胺起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

一.简答题(6*5分)

1、药物化学的研究容有哪些?

①发明新药

②合成化学药物

③阐明理化性质

④研究药物分子与细胞间相互作用规律

2、药物按照给药途径分为哪几类?按照来源分为哪几类?按照用途分为哪几类?

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来源:天然药物(中药)、化学药物(提取物、合成药、抗生素)、生物药物(干扰素等)

用途:预防药(疫苗、干扰素)、诊断药(血管造影剂、试剂盒)、治疗药、保健药

3、简述药物的命名方法?药物的化学命名能否把英文化学名直译过来?为

什么?

药物的命名分为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

其中化学命名方法:1、以母体名称作为主体名2、用介词连缀上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名称3、按规定的顺序注出取代基或官能团的位次-次序法则。

不能将英文化学名直译过来,因为英文命名法的取代基或官能团的位次-次序法则与中文命名法不相同。

4、利用前药原理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可以改变药物的哪些性质?

5、简述现代新药开发方法与研究的容?

6、合理药物设计是指什么?

7、简述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

设计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实验→上市后研究→生产销售

8、简述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过程?

药物进入人体→药物释放→吸收、分布、代、排泄→药物-受体相互作用9、阐述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分子产生药效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到达体受体;与受体部位发生特定的的相互作用。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亲和力和在活性、药物作用的靶

10、药物的亲脂性和脂水分配系数与药物活性有什么关系?

11、口服给药的药物对剂型有哪些要求?药物立体因素对药理活性的影响有哪些?

口服剂型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在胃肠道吸收良好。良好的崩解、分散、溶出性能以及吸收是发挥疗效的

重要保证;

②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③克服首过效应;

④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如芳香气味、可口的味觉、适宜的大小及给药方法;

⑤适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与儿童常有吞咽困难,应采用液体剂型或易于

吞咽的小体积剂型。

立体因素对药理活性的影响(The effect on pharmalogic activity of Stereochemistry)包括药动相和药效相两个方面。立体因素对药效相的影响分为:光学异构(Optical Isomerism)对药理活性的影响、几何异构(Geometric Isomerism)对药理活性的影响、构象异构(Conformational Isomerism)对药理活性的影响12、简述Hansch分析方法?

Hansch 分析基本操作步骤

①确定先导化合物,改变其化学结构的某一基团或某一部分X。设计不同性质的X并合成这些化合物。

②定量测定和评价这些化合物的体或体外活性BE。

③测定、计算或查出这些化合物或X的理化参数,例如疏水参数(lg P)、电性

参数(σ)和立体参数(Es)。

④用回归分析建立Hansch方程。BE= k1lgp+k2σ+k3Es+k4

⑤方程的可信性需统计学检测。

⑥从获得的初步方程,预测和设计下一批化合物。

1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常用的三维研究方法有哪些?简述其概况?

14、什么是药物代?简述药物在人体代方式?

药物在体酶的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反应,由非极性分子转变为利于排出体外的极性分子,又称药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药物代包括:

Ⅰ相生物转化: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以官能团转化为主的反应。

Ⅱ相生物转化(也称轭合反应):

药物或药物Ⅰ相生物转化产物与体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乙酰基)结合的反应。

15、了解药物代过程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①指导合理设计研究新药分子

?利用药物代知识设计更为有效的药物

?利用药物代知识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②指导合理设计药物剂型和合理使用临床药物

?指导设计适当的药物剂型

?提高生物利用度

?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

③寻找和发现新药

16、什么是药物分子设计?

是指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设计阶段,根据药物体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结构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药理学及计算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设计理想的药物与药物制剂的过程。

17、怎样进行药物的“虚拟筛选”?

用一系列“基于知识的滤片”对虚拟库“筛选”,以“浓缩”出能够满足预定标准的化合物。这些滤片包括类药性(drug like),药代动力学性质,毒性,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与受体的互补性或与配体的相似性等,是通过数据库搜寻和计算化学实现的。

18、什么是反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有哪些药用?

反义寡核苷酸指基于DNA或mRNA的结构,根据核酸之间碱基互补原理,设计能与DNA或者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互补链,分别阻断核酸的转录和翻译功能,从而阻断与病理过程有关的核酸或蛋白质(酶或受体)的生物合成。

19、发现先导化学物的方法有哪些?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发现先导物、基于临床副作用观察产生先导物、基于生物转化发现先导物、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作为先导物、组合化学的方法产生先导物、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反义核苷酸、幸运及筛选发现的先导物

20、简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基于源性配体分子的药物设计、过渡态类似物、肽模拟物、生物电子等排置换、类似物变换、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基于代转化。

21、镇痛药按结构和来源可分为哪几类?

按结构分类:哌啶类、苯基丙胺类、吗啡喃类

、苯吗喃类、氨基四氢萘类、环己烷衍生物

按来源分类:天然镇痛药、合成镇痛药、阿片受体拮抗剂和拮抗性镇痛药、高效μ激动剂、源性阿片样肽类

22、写出拟肾上腺素药的基本结构,简述其构效关系?

①天然或合成药物均以R 构型为活性体 ②β-苯乙胺的结构骨架碳

链增长或缩短均使作用降低

23、简要阐明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影响巴比妥类药物作用强弱、快慢和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作用的强弱和快慢与解离度、脂水分配系数有关;

②作用时间的长短与5,5-取代基的代难易有关;

③代方式主要为5位取代基的氧化,氧化的难易决定作用时间的长短。

24、吗啡的结构改造主要在哪些部位进行?分别得到哪些代表药物和对药理作用产生什么效果?(举3例以上说明)

25、写出布洛芬的结构并指出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羧酸基应连接在一个具有平面结构的芳香核上,其间相距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碳原子;

2)羧酸基的α位应引入一个甲基(或乙基)以限制羧酸基的自由旋转,使其构型适合与受体或有关酶结合,以增强其消炎镇痛作用;

3)由于α甲基的引入,从而产生了不对称中心,布洛芬的两个光学异构体活性不同,以S-(+)-构型的消炎作用较强;

4)芳环上的取代基以间位的F 、Cl 等吸电子基取代,抗炎作用较好。

5)另一个疏水性取代基Ar 对于产生抗炎作用较为重要,Ar 一般处于α-甲基乙酸基的对位,其结构类型多样,可以是烷基、芳环(苯基、杂环),也可以是环己基、烯丙氧基等。

CH CHCH CH 3CH CH 3COOH

26、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是怎样发现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27、吸入式麻醉剂有哪些特点?作用机理?

28、与肾上腺素相比,麻黄碱在结构上具有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在生理活性有什么作用?

29、经典H1受体拮抗剂的几种结构类型是相互联系的,试分析由乙二胺类到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的结构变化。

30、为什么说抗生素的发现是个划时代的成就?

31、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举例说明如何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32、试以抗疟药物的研究概况,阐述从天然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新药途径与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题目 A B C D 1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 的描述,正确的是 剂型因素是抱片剂、胶囊剂、丸 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 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 作用和毒性 改善难容性药物的溶出速 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 容 2 生物药剂学的描述, 错误的是 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 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 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 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 分析手段和方法 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 就可以判断药物制剂在体 内是否有效 3 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 述错误的是 流动性不对称性饱和性半透性 4 K+、单糖、氨基酸等 生命必须物质通过生 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被动扩散膜孔转运主动转运促进扩散 5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 可因下述哪些因素而 明显增加 缓释片肠溶衣薄膜包衣片使用红霉素硬脂胺盐 6 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 器 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有机离子转运器 7 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参与 8 胞饮作用的特点有部位特异性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 9 以下哪些药物不是 P-gp的底物 环孢素A 甲胺嘌呤地高辛诺氟沙星 10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是 胃小肠大肠直肠 11 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 因素不正确的是 胃内容物的粘度和渗透压精神因素食物的组成药物的理化性质 12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 收中,溶解了的药物 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漏槽动态平衡饱和漏槽和饱和

13 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 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 径 舌下直肠经皮口服 14 淋巴系统对()的吸 收起着重要作用 肠溶性药物解离型药物水溶性药物小分子药物 15 正确的是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剂型或 者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 产品之间,不可能产生不同的治 疗效果 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或制成固 体分散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或体 内吸收 药物的晶型对药物的溶解度有 影响,但是对生物利用度没有 影响 只要是同一药物,给药途 径和剂型不同时,其产生 的血药浓度一定相同 16 被动扩散吸收具有以 下特征 需要存在浓度差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17 主动转运吸收具有以 下特征 需要存在浓度差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快不需要载体存在饱和现象 18 胆汁中的胆盐一般能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 收,因为其具有 表面活性作用重吸收作用胃空作用首过效应 19 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脂 溶性,影响药物穿透 生物膜的药物的理化 性质是 pKa pH 油/水分布系数晶型 20 以下不属于药物通过 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 的是 被动扩散微绒毛吸收载体转运离子对转运 21 不属于细胞膜主要组 成成分的是 脂肪多糖氨基酸蛋白质 22 通常胃液的pH值为1-2 1-3.5 4-5.7 7.6-8.2 2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 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 的影响 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 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血药浓 度 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 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 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标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 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 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 学科

0244091-2 水分析化学试卷A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河南城建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水分析化学》试题(A 卷) 本套试卷共3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 1、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 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 ;B.玻璃比色皿用于 。 2、 pH=7.0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 位。2.245、2.235取三位有效数字后应是 、 。 3、对于常量滴定管读数,若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0.1%,则要求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 常量组分分析的相对含量应> % 4、某酸碱指示剂的K a =1.0×10-5 ,其理论变色范围是pH 为 。 5、当pH=2.00和pH=4.00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pH= 。 6、已知1 mol·L -1 HCl 介质中,E(Fe 3+/ Fe 2+)=0.68V , E(Sn 4+/ Sn 2+)=0.14V ,则以Fe 3+滴定Sn 2+时计量点电位为 。 7、络合滴定中,溶液的pH 愈大,则EDTA 的lgαY(H) 愈 ,如只考虑酸效应,则金属离子与 EDTA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Y = 。 8、屏蔽技术包括 、 、 。 9、溶解氧DO 值大小反应了有机物污染程度。若DO 值=0则水体呈 。 10、 是碘量法的专用指示剂。 11、 总硬度是指 的浓度。碳酸盐浓度又称 。 12、伏尔哈德法的指示剂是 。 13、 等体积的1mol/LNaOH 和1mol/L H 3PO 4混合,其质子条件式为 。 14、 指出实验室下列颜色的钢瓶在中盛放何种气体:天蓝色: ,黑色: ,红色: 。 15、若发现实验室中氢气钢瓶泄漏应 , 。 16、水中溶解氧测定时,固定氧的化学试剂是 、 。 17、用臭阈值法检验水中臭味时,把2ml 水样加入498ml 蒸馏水中恰好达到最低可辨稀释倍数, 该水样臭阈值为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到下表中) 1、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那种导致系统误差? ( )。 A. 滴定管的读数读错 B.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C. 砝码未经校正 D.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改变时( )。 A. 最大吸收波长改变,吸光度不变 B. 吸光度改变,透光率不变 C. 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吸光度改变 D. 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均改变 3、MnO 4-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的还原产物分别是( )。 A Mn 2+、MnO 2、 MnO 42- B MnO 42-、MnO 2、Mn 2+ C MnO 2、Mn 2+、MnO 4- D MnO 42-、Mn 2+、MnO 4- 4、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6×0.2000)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 结果修约为( )。 A 12.0045 B 12.0; C 12.00; D 12.004 5、下列污水水质指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TOD> COD cr >TOC>BOD 5 B 、TOD>COD cr > BOD 5>TO C C 、CO D cr >TOD>BOD 5>TOC D 、TOD>COD cr >TOC>BOD 5 6、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 样:( )。 A 0.1g ; B 0.2g ; C 0.3g ; D 0.4g ; 7、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 固体 NaOH(G.R.); B 浓HCl(G.R.); C 固体 K 2Cr 2O 7(G.R.); D 固体 Na 2S 2O 3·5H 2O(A.R.)。 8、某弱酸HA 的Ka=1.0×10-5,则其0.1mol/L 水溶液的pH 值为( )。 A 1.0; B 2.0; C 3.0; D 3.5; 9、H 2PO 4 - 的共轭碱是( )。 A H 3PO 4; B HPO 42- C PO 43-; D OH -; 10、在1mol/L HAc 溶液中,欲使H +浓度增大,可采取下列何种方法? ( ) A 加水; B 加NaAc ; C 加NaOH ; D 加0.1mol/L HCl 11、一般认为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的污水,其BOD 5/COD 值应大于( )。 A 、 0.1 B 、0.2 C 、0.3 D 、0.4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药物化学--问答题

三、问答题: 1、何谓前药原理?前药原理能改善药物的哪些性质?举例说明 答:前药 (pro drug)原理系指用化学方法将有活性的原药转变成无活性衍生物 ,在体内经酶促或非酶促反应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改善药物吸收,增加稳定性,增加水脂溶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清除不良味觉,配伍增效等。 普罗加比(Pargabide)作为前药的意义。普罗加比在体内转化成氨 基丁酰胺,成GABA(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氨基丁酰胺的极性太大,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因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即不能达到作用部位,起到药物的作用。为此作成希夫碱前药,使极性减小,可以进入血脑屏障。 2、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 (1)吩噻嗪环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使作用增强。 (2)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例如氯丙嗪2位有氯原子取代,使分子有不对称性,10位侧链向含氯原子的苯环方向倾斜是这类抗精神 药的重要结构特征。 (3)吩酚噻嗪母核上10位氮原子与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时,抗精神病作用强,间隔2个碳原子,例如异丙嗪缺乏抗精神病活性。 (4)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为脂肪叔氨基,也可为哌啶基或哌嗪基。以哌嗪侧链作用最强。 3、举例说明如何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耐酸.耐酶和抗菌谱广的半合成抗生素,并说明设计思路。 第一类是耐酸青霉素,研究中发现PenicillinV的6位侧链的酰胺基上是苯氧甲基(C6H5OCH2-),苯氧甲基是吸电子基团,可降低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阻止了羰基电子向b-内酰胺环的转移,所以对酸稳定。根据此原理在6位侧链酰胺基α-位引入吸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耐酸青霉素,如:非奈西林。(结构见下表) 第二类是耐酶青霉素。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发生分解而失效。发现三苯甲基青霉素具较大的空间位阻,可以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b -内酰胺环。根据这种空间位阻的设想,合成侧链上有较大的取代基的青霉素衍生物,如甲氧西林对青霉素酶稳定。另外在6a-位引入甲氧基或甲酰胺基,对b-内酰胺酶的进攻形成位阻可增加b-内酰胺环的稳定性而得到耐酶抗生素,如替莫西林。

水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淀粉是碘量法的。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可采取和,但后一种方法需要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操作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标定。 3、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 4、水中硬度按阴离子组成分为和。 5、高锰酸钾指数是指:。 6.、常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 保留2位有效数字。 7、水的硬度1mmol/L( CaO)= mg/L (CaCO3)= 德国度。 8、淀粉是碘量法的。 9、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 10、评价某分析方法的好坏可用和试验来表示该法的准确度和精 密度。 11、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 12、对于较高浓度或较低浓度的待测物质,可利用进行测定。 13、常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4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 位有效数字。 14、强碱滴定一元强酸时,计量点PH= ,滴定一元弱酸时,计量点PH 7。 15、甲基橙指示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 16、酚酞指标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无红 17、总碱度等于、、之和。碱度组成有5类,它们是、、、、。 18、根据水样PH值,可大致判断碱度组成,,只有HCO3- 碱度,有OH-1碱度,PH>10 19、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0,则该水样只含。 20、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V前,则该水样含。 21、若水样含总碱度以CaO计为28.04 mg ?L-1,则换算成以CaCO3计为g ?L-1。

22、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和三大类。二氯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天然水中酸度的重要来源。当水样中碳酸物质总量不变时,当,主要以形式存在,当,主要以H2CO3+ 形式存在,当PH介于时,主要以HCO3-1的形式存在。 23、某水样只含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V酸=0,V >0。 甲 24、某水样含CO32-碱度和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EDTA 为,它的学名为常用表示它的分子式。 2、5EDTA在水溶液中可以7种型体存在,PH≥12,主要以体存在。26、酸效应系数αY(H)的物理意义是:。 二、选择题 1、如果分析结果要求达到0.1% 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 mg 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至少应称取()。 A. 0.1 g B. 0.2 g C. 0.05 g D. 0.5g 2、以下物质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 优质纯的NaOH B. 100 ℃干燥过的CaO C. 光谱纯的Co2O3 D. 99.99% 纯锌 3、用H2C2O4·2H2O 标定KMnO4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一般不超过(),以防H2C2O4的分解。 A. 60 °C B. 75 °C C. 40 °C D. 85 °C 4、EDTA 滴定Zn2+时,加入NH3— NH4Cl 可()。 A. 防止干扰 B. 防止Zn2+水解 C. 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 加大反应速度 5、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 倍,其中pH 值变化最大的是()。 A. 0.1 mol/L HCl B. 0.1 mol/L HAc C. 1 mol/L NH3·H2O D. 1 mol/L HAc + 1 mol/L NaAc 6、、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 .对照实验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体内药物分析复习题(精品文档)_共9页

一、简述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也是现代药学的创新、延伸和发展。体内药物分析旨在通过各种分析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代谢方式和途径等信息。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以下特点: 1、干扰杂质多,样品一般需经过分离、净化才能进行分析。 2、样品量少(ng/ml-ug/ml),不易重新获得,在测定前需要浓缩、富集。 3、药物浓度低,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专属性要求高。 4、要求较快提供结果(临床用药监护,中毒解救等) 5、要有可以进行复杂样品分析的设备如GC-MS、HPLC等。 6、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阐明不太容易。 二、简述常用生物样本的种类及采集、储存方式。简述生物样品测定前除蛋白质的原因及常用方法。 1、血液 采集: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从静脉采血。 制备:血浆(plasma):全血+抗凝剂(肝素等)—离心—上清液(淡黄色)血清(serum):全血静置一段时间—离心—上清液(淡黄色) 全血(whole blood):全血 + 抗凝剂(肝素等)—混合 储存:采血后即使分离,不超过2h,分离后置于冰箱或冷冻柜中保存;若不予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短期4℃,长期-20℃。 2、尿液:尿中药物以原型、代谢物或缀合物形式存在。 采集:自然排尿,常用涂蜡的一次性纸杯或玻璃杯 制备:尿液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于储尿瓶 储存:主要成分是水、尿素、盐类,易长细菌,短期可置4℃冷藏或加防腐剂,若保存时间长则需冷冻(-20℃)保存。

3、唾液 采集:漱口15min后,用插入漏斗的试管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采集时间至少10min 制备:唾液除去泡沫部分—放置分 层—离心—上清液。 制备:唾液出去泡沫部分—放置分层—离心—上清液 储存:4℃以下保存冷冻的样品测定时需解冻冷冻,最好一次性测定完毕,不要反复冷冻--解冻--冷冻--解冻,以免药物含量下降。 样品的贮存除了上述的冷冻贮存,还包括: 1、加稳定剂:酶抑制剂:NaF,四氢尿苷,三氯醋酸; 抗氧剂:维生素C 等 2、防腐剂、改变pH 值 尿样中可加入的防腐剂有:甲苯、氯仿等或加无机酸、碱等调节尿液pH 值。 除蛋白质的原因: 1、使结合型药物释放出来,以测定总浓度。 2、得到较“干净”的提取液,减少乳化。 3、消除对测定的干扰。 4、保护仪器,延长使用期限。 常用去蛋白质方法: 1、蛋白质沉淀法——生成不溶性盐或盐析和脱水作用。包括:加酸类、重金属盐、中性盐和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等,如:三氯乙酸、高氯酸、Cu2+、硫酸铵、甲醇、乙腈等。 2、组织酶消化法——蛋白水解酶,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 三、简述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确证的内容。阐述定量限与检测限的 定义及区别、表示方法。 分析方法的验证,就是对药品分析实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完全达到了

药物化学问答题

1.新药先导化合物发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由天然资源获得先导化合物 (2)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了先导化合物 (3)药物代谢过程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4)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 (5)基于靶点结构和药效团发现先导化合物 (6)由药物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 2.局麻药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为什么利多卡因比普鲁卡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1)芳酸类;(2)酰胺类;(3)氨基酮类;(4)氨基醚类;(5)氨基甲酸酯类利多卡因是酰胺化合物,酰胺键比酯键稳定,另外其酰胺键两个邻位均有甲基,空间位阻较大,使利多卡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易发生水解,体内酶解速度也较慢.因此,利多卡因化学性质比普鲁卡因稳定. 3.简述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构效关系。 丙酸相连的芳环上对位或间位须有疏水性基团,对抗炎作用较为重要,间位还有F,Cl等吸电子基对抗炎作用有利; 羧基α位的甲基能限制羧基的自由旋转使其构型适合与酶结合,增强了抗炎镇痛作用; α-甲基的引入导致手性药物在体内与酶的亲和力存在立体空间的差异产生了不对称中心,故这类药物的对映体在生理活性、毒性、体内分布及代谢方面均有差异,通常(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 4.为什么麻黄碱比肾上腺素作用弱,但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若苯环上有羟基取代,作用增强,以儿茶酚结构激动作用最强,但因易代谢失活,故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若苯环上无羟基取代,作用减弱,但不易代谢失活,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如麻黄碱的作用强度是肾上腺素的1/100,但作用时间是肾上腺素的7倍。

5. 简述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构效关系。 (1)1,4-二氢吡啶环为活性必要结构,若被氧化为吡啶、2,3-双键被还原或N 上被取代,活性均消失或减弱。 (2)2,6位以低级烃为最适宜的取代基,至少一侧为低级烷基是有利于增加活性。当2位或6位引入亲水基团,起效减慢,但作用时间延长。 (3)3,5位以羧酸酯取代活性最好,其它取代钙通道阻滞活性下降。 (4)4位常为苯环取代,若以其他芳环取代,仍能保持效用。 (5)当3,5位两个酯基不同时4位碳成为手性中心,作用的立体选择性增强,则异构体的活性差别很大。 6. 简述ACEI的构效关系。 (1)有效的ACEI必须与ACE的作用底物AI具有相似的结构部分:末端氨基酸部分为L构型,若为D构型抑制活性会减少100~1000倍。 (2)分子中必须有与ACE阳离子部分结合的能解离为阴离子的基团,即末端氨基酸部分的羧基;有能与ACE形成氢键的基团,即酰胺部分的羰基;具有能与ACE的阴离子结合基团,如巯基,羧基,磷酸基等。 (3)分子中含有疏水性基团,如芳烃基,脂烃基,可使药效增强,并可改变药代动力学参数。 (4)将巯基,羧基,磷酸基酯化可增加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降低副作用,制得可供口服的前药。 7.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1)3,5-二羟基戊酸结构部分(Ⅰ)是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必需结构。若是 内酯结构经酶解后才有效。 (2)手性氢化萘(Ⅲ)是疏水结合的重要基团,有一定的平面要求。 ①R1为甲基活性增强;R2为羟基可增加亲水性;侧链酯的立体化学对活性 无太大影响。 ②氢化萘环可被苯环、杂环或稠环取代,芳环上邻位有对氟苯基和异丙基取 代,具有最适合的与酶作用的亲酯性和空间排列,芳环与对氟苯基不共面活性最好。 (3)中间连接碳桥(Ⅱ)应是两个碳原子的距离,若为乙烯型碳链连接仍能保持活 性。若改变两个碳原子的距离,活性减弱或消失

《水分析化学》复习下总结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的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叫电化 学分析法。(主要有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伦分析法、极谱分析法)2.电位分析法:利用电极电位和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测定物质含 量的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分为①直接电位法和②间接电位法,通常叫电 位滴定法) ①直接电位法:通过测定原电池电极电位直接测定水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方法。 ②电位滴定法(间接电位法):采用滴定剂的电位分析方法,故有称间接电位法。在滴定过 程中,根据电极电位的“突跃”来确定电位终点,并由滴定剂的用量求出 被测物质的含量。 3.在电位分析法中,原电池的装置中由一个指示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组成。 ①指示电极:一个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极 ②参比电极:另一个电极电位为已知的恒定不变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4. ⑴指示电极分为两类:金属基电极、膜电极(膜电极以固态或液态膜为传感器的电极。 膜电极的薄膜并不给出或得到电子,而是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特定离子渗透 或交换并产生膜电位。)膜电位与该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成正比,故可做指 示电极。膜电极又称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PH玻璃电极是具有专属性的典型离子选择电极。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为什么要浸泡24小时以上? 答:①使玻璃薄膜外面的与水中质子发生交换反应生成水合硅胶层。水合硅胶层主要起玻璃电极的作用。 ② ⑵参比电极:常用的是饱和甘汞电极(SCE),电极电位取决于饱和KCl的浓度。 5.直接电位法:根据测得电池的电位数值来确定被测离子的活度的方法,叫做直接电位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PH值电位测定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 ①用电位法测得的实际上是的活度,不是的浓度,所以pH被重新定义为Ph=-lg ②PH值电位测定法的电极体系是由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和被测溶液组成的工作电极。 ③参比电极可做正极,也可做负极,视两个电极电位高低而定。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药物化学问答题1

1.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包括哪些? 答:药物化学的内容是研究药物,包括发现药物①发现药物②合成化学药物③阐明药物的化学④.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主要任务:为药物的使用提供化学基础,研究药物生产的工艺,创制新药,发现和发展新药 2.药物的杂质指的是哪些物质? 答:杂质是指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 3.新药的研发过程? 答: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的研发过程:①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化学、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稳定性、毒性、药效、药动学关系的研究②.临床研究包括123期临床试验,观察人对新药的耐受性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对安全性做出评价③.售后调研,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4.简述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答: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可概括为三部分:亲脂部分、中问连接链和亲水部分。 亲脂部分为取代的苯环或芳杂环,以苯环作用较强。(初级药士药物化学辅导精华)中间连接链与局部麻醉药作用持效时间及强度有关。其麻醉作用时间顺序为-CH2->-NH->-S->-O-,麻醉作用强度顺序为-S->-O->-CH2->-NH-。亲水部分一般为叔胺,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烷基以3~4个碳原子时作用最强。局部麻醉药结构中的亲水部分和亲脂部分必须有适当的平衡,即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才有利于发挥其麻醉活性。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较低的pKa的局麻药通常具有较快的麻醉作用和较低的毒性。 5.分析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讨论化学性质和其结构关系。 答:盐酸普鲁卡因的化学式是: 结构式是:H2N O N O . H C l 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容易三氯甲烷,几乎不容于乙醚,在空气中稳定,但对光敏感应避光保存。从结构中我们可以 ①有酯键。易发生水解,水解速度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较大,随pH增大水解速度加快,在pH3.0—3.5时最稳定,温度升高水解速度也会增大,所以在制备保存中要严格控制好温度及pH值。 ②芳伯氨基。容易发生氧化变色,其反应也受温度及pH值的影响,并且具有重氮化偶合反应。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生成猩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③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析出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发生的蒸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 6.分析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讨论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答:化学名:2-(二乙氨基)-N-( 2,6-二甲基苯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结构式: (1)分子结构中有酰胺键(较酯键),由于邻位两个甲基的空间位阻作用,对酸、碱均较稳定,不易被水解。 (2)分子中有叔胺结构,与三硝基苯酚试液生成沉淀。 (3)本品游离碱可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盐,例如加CuSO4试液显蓝紫色。 利多卡因的局麻作用强于普鲁卡因两倍,且穿透力强。 7.写出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

体内药物分析问答题

SPE: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就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得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得基体与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与富集目标化合物得目得。 1、简述体内药物分析得对象及特点 体内药分得对象:人体与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 特点:(1)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 (2)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 (3)供临床用药监护得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得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 (4)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 (5)工作量大,测定数据得处理与阐明有时不太容易。需相关学科参与、 2、简述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测定得方法? 平衡透析法、超滤法(UF)、超速离心法与凝胶过滤法 3、常见得生物样品有哪些?简述常用得去除蛋白质得方法? 常见得生物样品有:血液,尿液,唾液,组织,毛发。 去除蛋白质得方法:(1)加入与水相混溶得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得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得分子内及分子间得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得药物释放出来。常用得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得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得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得中性盐有:饱与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得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得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得沉淀剂当pH高于蛋白质得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得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得沉淀剂有CuSO4-NaWO4、ZnSO4-NaOH等(5)酶解法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得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最常用得酶就是蛋白水解酶中得枯草菌溶素。 4,生物样品预处理得目得就是什么?应考虑哪些问题? 目得:(1)使药物从缀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2)纯化与富集样品(3)满足测定方法对分析样品得要求。(4)保护仪器性能,改善分析条件 主要应考虑下列问题:(1)生物样品得种类(2)被测定药物得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3)药物测定得目得(4)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得关系 5,用液液萃取发提取生物样品中得药物时,应考虑那些影响因素? 要考虑所选有机溶剂得特性、有机溶剂相与水相得体积及水相得pH值等。 对所选用得有机溶剂,要求对被测组分得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以及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等。最常用得溶剂就是乙醚与氯仿等。提取时所用得有机溶剂要适量。一般有机相与水相(体液样品)容积比为1:1或2:1。根据被测药物得性质及方法需要,可从实验中考察其用量与测定响应之间得关系,来确定有机溶剂得最佳用量。PH得影响在溶剂提取中十分重要。水相得pH随药物得理化性质得不同而异,但生物样品一般多在碱性下提取。这就是因为多数药物就是亲脂性得碱性物质,而生物样品中得内源性物质多就是酸性得,一般不含脂溶性碱性物质,所以在碱性下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内源性杂质不会被提取出来。 6,固相萃取法得洗脱方式有哪两种?以亲脂性固相萃取柱为例,简述操作过程。 一种就是药物比干扰物质与固定相之间得亲与力更强,因而在用冲洗溶剂洗去干扰物时药物被保留,然后用一种对药物亲与力更强得溶剂洗脱药物。另一种干扰物质较药物与固定相之

药物化学重点简答题

第二章 2-1、巴比妥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中,用卤烃取代丙二酸二乙酯的a氢时,当两个取代基大小不同时,应先引入大基团,还是小基团?为什么?并用化学反应式写出异戊巴比妥的合成路线。 答:当引入的两个烃基不同时,一般先引入较大的烃基到次甲基上。经分馏纯化后,再引入小基团。这是因为,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因空间位阻较大,不易再接连上第二个基团,成为反应副产物。同时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原料、一取代产物和二取代副产物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也便于分离纯化。 2-2、巴比妥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答:1,呈弱酸性,巴比妥类药物因能形成酰亚氨醇一酰胺互变异构,故呈弱酸性。2,水解性,巴比妥类药物因含环酰脲结构,其钠盐水溶液,不够稳定,甚至在吸湿情况下,也能水解。3,与银盐的反应,这类药物的碳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银溶液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继而则生成不溶性的二银盐白色沉淀。4,与铜吡啶试液的反应,这类药物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的结构,能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可供鉴别。 2-3、为什么巴比妥C5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必须全被取代才有疗效? 答: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的PKa值较小,酸性较强,在生理pH时,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在生理pH时,未解离的药物分子比例较大,这些分子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如果巴比妥酸5位上引入一个烃基或芳基时,对它的酸性影响不大,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不易解离,药物分子能透过血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故只有当巴比妥酸5位上两个活泼氢都被取代时,才有作用,单一取代无疗效) 2-5、巴比妥药物化学结构与其催眠作用持续时间有何关系? 答:巴比妥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与5,5双取代基在体的代过程有关。取代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如为烯烃、环烯烃,可能在体易被氧化破坏,从而构成作用时间短的催眠药;如取代基为较难氧化的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一般为作用时间长的催眠药。 2-6、试分析酒石酸唑吡坦上市后使用人群迅速增大的原因。 答:镇静催眠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主要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其有成瘾性、耐受性和蓄积中毒,在60年代苯并氮卓类药物问世后,使用开始减少。苯并氮卓类药物比巴比妥类药物的选择性高、安全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在60年代后逐渐占主导。唑吡坦的作用类似苯并搂

水分析化学问答题

分析化学试题问答题 1、基准物质应符合哪些条件? 纯度高;稳定;易溶解;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定量参加反应,无副反应;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对某一水样的同一指标,分别得到5个平行数据,则用什么来反映某一个数据的 精密度?用什么来反映甲、乙各组平行数据的精密度? 某个数据的精密度用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来表示,某组平行数据的精密度用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来表示。 3、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别表示什么?各用什么来表示? 准确值反映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反映测量值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或测量值互相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4、K2Cr2O7法和比色法测铁相对误差分别为±0.08%、±2%,今有铁矿、石灰石含铁分别为约含60%,0.1%,问各用什么方法测铁比较合适?为什么? 铁矿用常量组分分析方法—K2Cr2O7法;石灰石用微量组分分析方法—比色法。 常量组分分析方法对被测组分含量有浓度范围要求,即〉1%,微量组分分析方法0.01~1% 石灰石用常量法其含量低于最低限量结果的误差会很大; 铁矿用比色法其含量太高须高倍稀释误差会扩大很多倍或减少样品的量样品的量很低其误差会很高。 5、定量分析的基础是什么? 定量分析是将一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和被分析物质的组分定量反应完全,根据反应完成时所消耗的试剂溶液和用量,计算出被分析物质含量的方法。基础就是标准物质和待测物质完全反应,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符合反应式中的计量关系。 6、采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采样的基本原则:供分析用的样品应充分代表该样品的全面性,并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 取样时必须做好现场调查,合理布点,才能使样品有代表性,分析其样品才有意义;否则,样品不能代表其真实情况,分析其样品没有意义。 7、为什么用NaOH/H2O溶液滴定HCl/H2O溶液用酚酞指标剂,而不用甲基橙,在用HCl/H2O溶液溶液滴定NaOH/H2O溶液时用甲基橙指示剂而不用酚酞? 人的视觉对红色比较敏感,用碱滴定盐酸用酚酞指示剂,终点是由无色变为红色终点敏锐;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是红色变为蓝色,不好观察,因而用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滴定碱时,用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无色不好观察用甲基橙指示剂是蓝色变为红色,容易识别,所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8、请叙述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滴定指示终点的原理 HI n=H++I n- 指示剂一般是很弱的有机酸,以碱滴定酸为例,终点前,酸过量,指示剂以HI n的形式存在;终点后,碱过量,指示剂以I n-的形式存在,终点前后溶液中的指示剂以HI n形式为主转变为I n-形式为主。而HI n和 I n-又是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了以颜色的变化来指示终点的到达。 9、什么是酸碱滴定中的pH突跃范围?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是指在f--pH滴定曲线图上,f=1.000±0.001区间内,pH值的大幅度变化,其变化范围叫突跃范围.酸碱的浓度和强度影响突跃范围大小, 酸碱的浓度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碱的碱性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解二:

已知pH=6.0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5,α=3.247;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4,α=1.224; 解:查表3-3(p110)α1、α2,α=1.22 C T=1.22×1.4=1.71m mol.L-1 当加强酸使pH=6.0,α=3.25,而C T不变时 碱度=1.71/ 3.25=0.526m mol.L-1 ΔA=1.4-0.526=0.874m mol.L-1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 spCdS= 7.9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解:饱和时[H2S]≈0.1mol/L K H2S=[H+]2[S2-]=1.16?10-23 ,且pH=8.0?10-23 [S2-]=1.16?10-23/ [H+]2 = 1.16?10-23/ 1.0?10-16 =1.16?10-7 mol/L [Cd2+]= K SP / [S2-] = 7.9 ? 10-27 / 1.16?10-7 =6.8?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4.9 ? 10-7 L/(d·mol),K 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Ka=0,[H+]=10-8.4,Kn=1.6,Kb=4.9×10-7 Kh=Ka[H+]+Kn+KbKw/[H+]=0+1.6+4.9×10-7×10-5.6=1.6(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 和E h。

药物化学选择题(含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药物的作用与受体无关 B A. 氯沙坦 B. 奥美拉唑 C. 降钙素 D. 普仑司特 E. 氯贝胆碱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 D A. 预防脑血栓 B. 避孕 C. 缓解胃痛 D. 去除脸上皱纹 E. 碱化尿液,避免乙酰磺胺在尿中结晶。 3) 肾上腺素(如下图)的a 碳上,四个连接部分按立体化学顺序的次序为 D HO HO H N OH a A. 羟基>苯基>甲氨甲基>氢 B. 苯基>羟基>甲氨甲基>氢 C. 甲氨甲基>羟基>氢>苯基 D. 羟基>甲氨甲基>苯基>氢 E. 苯基>甲氨甲基>羟基>氢 4)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5) 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为 C A. 受体 B. 酶 C. 离子通道 D. 核酸 E. 细胞壁 6) 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 C A. 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E. 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二、 配比选择题 1) A. 药品通用名 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E. 俗名 1.对乙酰氨基酚A 2. 泰诺D 3.Paracetamol B 4. N-(4-羟基苯基)乙酰胺C 5.醋氨酚E 三、比较选择题 1) A. 商品名 B. 通用名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 药品说明书上采用的名称B 2. 可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名称A 3. 根据名称,药师可知其作用类型 B 4. 医生处方采用的名称B 5. 根据名称,就可以写出化学结构式。D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发现与发明新药√ B. 合成化学药物√ C. 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 D. 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E. 剂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2)已发现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 A. 受体√ B. 细胞核 C. 酶√ D. 离子通道√ E. 核酸√ 3)下列哪些药物以酶为作用靶点 A. 卡托普利√ B. 溴新斯的明√ C. 降钙素 D. 吗啡 E. 青霉素√ 4)药物之所以可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是由于 A. 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必需物质的不足√ B. 药物可以产生新的生理作用√ C. 药物对受体、酶、离子通道等有激动作用√ D. 药物对受体、酶、离子通道等有抑制作用√ E. 药物没有毒副作用 5)下列哪些是天然药物 A. 基因工程药物√ B. 植物药√ C. 抗生素√ D. 合成药物 E. 生化药物√ 6)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药物的命名包括 A. 通用名√ B. 俗名 C. 化学名(中文和英文)√ D. 常用名 E. 商品名√ 7)全世界科学家用于肿瘤药物治疗研究可以说是开发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下 列药物为抗肿瘤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