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案

历史课教案
历史课教案

讲画蛇添足、揠苗助长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2: 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做事要把握尺度和火候,不要多此一举

成语内容: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相关知识:蛇是无足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上课前五分钟,在黑板上画两条蛇,一条有脚,一条无脚。

2:上课后,问学生们“你们认为蛇有没有脚啊?”,然后告诉正确答案,再介绍有关蛇的知识。

3:通过“为什么老师画了一条有脚的蛇”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

4: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那个“添足”的人来评价一下,自己来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故事里面学到一些知识。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揠苗助长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成语内容: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方式: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他们“你们看到过你们的家人是怎样种禾苗的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先给他们讲正常禾苗的生长过程,再讲这个揠苗助长的故事。

3: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让学生们讨论两种不同的方式得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讲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成语内容: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式。有人趁机跑到范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会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咣的一声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桌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告诉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想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有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抓住了。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有没有见过铃铛?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听不见铃铛的响声吗?”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及行为进行讨论。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时的幸运不代表永久的幸运。

成语内容: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兔子?见过的次数多吗?”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及行为进行讨论。

第三节课

讲惊弓之鸟、鹬蚌相争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成语内容: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大雁?你们玩过弓吗?”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讨论。

3:给学生讲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习的道理。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鹬蚌相争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成语内容: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干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你就会饿死。”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这时一个渔夫,于是渔夫便把它们一起抓走了。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有没有见过鹬和蚌”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简单地介绍一下鹬和蚌。

3:故事讲完后,先让学生们讨论,然后讲故事的寓意。

第四节课

讲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愚公移山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

成语内容: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能移动山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讨论愚公的行为。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铁杵磨针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内容: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见过针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讲老妇人与愚公对比一下,分析出两人的共同点。

第五节课

讲亡羊补牢、望梅止渴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要在灾祸面前做好准备,防患未然。成语内容: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层,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看,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一只羊。他很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羊啊”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牧羊人的行为来讨论。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望梅止渴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要用积极的暗示来提醒自己,这样才能战胜困难。

成语内容: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你们吃过梅子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2:故事讲完后,分析曹操的智慧。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历史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课时:1—2课时学科:历 史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1、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教育价值 回想读书时代,最令人感兴趣和期待的往往是一个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高一历史导言课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高中历史导言课,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大致结构,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课题。 点击因特网,我们会发现,近年来,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已经把对导言课的研究与探索做为历史教学良好开端的重要工作,关于导言课的形式、结构、内容等都是大家讨论与研究的范围,说明一线教师已充分重视导言课,并富予了其丰富的内涵,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发展,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壮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书课,要么以为是故事课,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历史活动课教案

历史活动课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关注 身边的历史。 2、逐渐形成历史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 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4、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代表参与交流的能力。 5、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创办一个长期性的园地。 活动过程: 1、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①《我家的历史》。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有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的称谓。 ②《我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曾经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有着介绍资料、照片和门票等,制成一份图片说明。或用一张8开

的素描纸,分别贴上各个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和门票,并写上简单的图片说明。 ③《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收集一位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画出历史人物的肖像。 [ ④《我读过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并写出内容简介;或让学生把书带到课堂上来,准备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 ⑤《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让学生列出看过的有着历史电视剧和电影的名称,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剧照,并写出故事梗概。 2、每个小组推荐1、2名代表讲述。若有不完善者,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3、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了历史的真正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是明天的历史。 【篇二: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 ——《公元纪年法》活动课教学设计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王焕龙 一、活动内容

高中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教学课题】:导言课:走近历史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被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吸引,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X中学习,X中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十六位两院院士、四十余位教授、二十余位科技精英、五位驻外大使、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在做的各位将来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能在这样一所环境幽雅,充满希望的学校给在坐的各位上历史课,我感到无比荣幸。 说到“历史”,似乎是一个谁都会用的概念。比如我们会说"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书写",或者说"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已经成为历史"等等。"'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 一、历史是什么?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历史,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使用的历史,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历史是过去的事(史实)。这个“历史”是本来的历史,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历史。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我们一中也有建立,发展的历史。即使你们个人也有16、17年成长的历史。 (2)对过去的事的记载(史料)。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东西是无法还原的,。我们该如何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事情的记载。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 过去历史的“载体”。史料不等于真实的、本来的历史,他有真有假,但它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例如,过去有关于鬼神的记载,并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但这种记载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过去人们的信仰、心态、生活。 (3)人的历史认识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史料,了解那一去不返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种“过去”。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是一种“解释”。“过去”其实很难再现。“记忆”总有个人色彩。“解释”同样很难客观。回望历史,最为需要的是辨认和思索 二、历史有什么用? ①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我们的爱国心。 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如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等,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体会近现代志士仁人酷爱自由,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壮志情怀,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蓄须明志的梅兰芳等。学习这些,可以增

小学历史教案

小学历史教案 小学历史教案篇一:小学历史教案 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历史 授课对象:小学 授课时间:二课时 1-3年级 (90分钟) 第一课时 课题: 历史入门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对历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的博大精深; 3、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各朝代的更替有初步的认识,记住各朝代名称。 教学方法: 交流法、启发法、板书图表法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时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有谁知道炎、黄指的是谁吗, 2、谁能说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二、补充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还称为 有熊氏。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 个联盟的领袖。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介绍从秦到清的朝代 熟记口令: 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互动交流 1、大家还记得哪些朝代吗, 2、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朝代名称。

高中历史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考试说明】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前771年,灭亡。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建立侯国,拱卫王室)。 (2)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地图与示意图)。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有相当大 的独立性。 (4)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特点:①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6)作用:西周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7)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随着生产力的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分封制破坏),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不断。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 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按血 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4)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违背。(尊宗敬祖、重男轻女)】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基本的特点)。 ●史论共享 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综合实践教案走进学校的历史教案

《走进学校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能按一定的主题进行分类加工。 2.理解事物之间的发展关系。 3.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增强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实践方式:调查访问、信息的整合分工。 方法:使用表格对信息进行整理,采访提纲的范例,录音拍照等方式。 学科的整合:与语文,品德与社会的整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学校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学校是最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走进二校,你看到的是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花园果园校园为一体的学校,走进二校,你听到的是书声琅琅,歌曲飞扬的书香校园。正如我们校歌里唱的,让我们一起唱一次校歌吧《子第二校多么好》。通过唱校歌,引出你们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吗?(学生汇报采访结果) 是啊,她是我们学校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曾经写得,这首歌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与赞美。同学们你们在学校里生活了五年,学校的一草一木陪你成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你的足迹,作为二校的学生,你们对学校的发展有多少了解呢?带着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大家调查的结果互相交流展示一下吧。 二、汇报交流 (一)展示活动资料 在活动中,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现在先以小组整理你们的资料,5分钟后一起交流。 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收获 成宇晴组采访的是校长,他们了解到学校的创办时的规模,历任校长的情况,创办学校的时间,学校所获得的荣誉,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的发展方向。表格展示介绍,播放一段校长录音,幻灯片展示 学校创建史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答案记录信息来源 学校创建的时间 学校创建的规模 历任校长的情况 董卿组完成了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实物投影表格展示介绍。 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 建校时现在 班级数 学生数 教师数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很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高中历史学什么?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还不清楚,初中常见的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方法单一,同时学生对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也非常薄弱,这无疑给高中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身的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初中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单一,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老师在这里祝贺大家升入了高中,正式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老师姓谢,名正燕。诶,同学们注意了,一听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呀,花谢了又艳?其实不是这样子滴,老师的名字是燕子的燕,而不是花开正浓的艳,想来老师的爸妈在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矛盾这一点而没有选择这个“艳”。那么在接下来的高中历史课程就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来学习完成。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历史,对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入高中了要学习高中的历史课程了,那么相信同学们都想知道高中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解决的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在同学们眼中历史什么呢? 一、什么是历史?你所理解的历史是什么? 生:…… 展示名人眼中的历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历史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历史 第一课时课题:历史入门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对历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的博大精深; 3、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各朝代的更替有初步的认识,记住各朝代名称。 教学方法:交流法、启发法、板书图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时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有谁知道炎、黄指的是谁吗? 2、谁能说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二、补充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还称为有熊氏。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介绍从秦到清的朝代熟记口令: 1、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让学生读让学生抄 2、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互动交流1、大家还记得哪些朝代吗? 2、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朝代名称。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1:唐太宗赐醋房玄龄“吃醋”的典故来源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 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纲常不振,真是岂有此理。唐太宗很为房玄龄抱不平,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杀杀他老婆的威风。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总结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近代中国历史总结学案 高考考点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2) 民族工业的兴起 (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重点知识总结 1.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中国人民的探索 3.野蛮的侵略,文明的碰撞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断探索的历史。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态度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中华文明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渐向近代化转型。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反帝或反封建斗争都不会取得成功。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4.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农民阶级由于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革命的要求。加之人数众多,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不是中国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就决定农民阶级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这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阶级领导的斗争,如果不动员农民,均不可能成功。 (2)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其进步性主要是源于这个阶级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其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授课教师:高丽芬 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第三节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 的因素。 设计思想 1.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基本思

路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历史,联系自身情况及周围生活体验历史,最 终认识历史。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特征、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为确保课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物质生活方 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 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近现 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

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 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再现近现代中 国社会生活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 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逐步树立历史唯物 史观。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观念对近现代中国陋习的改变起着 巨大的推动作用,树立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做一

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 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 (二)难点:分析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导入法(各时代的服饰) 讲授新课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 (一)服饰的变迁:(图片展示)

历史课教案

讲画蛇添足、揠苗助长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2: 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做事要把握尺度和火候,不要多此一举 成语内容: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相关知识:蛇是无足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上课前五分钟,在黑板上画两条蛇,一条有脚,一条无脚。 2:上课后,问学生们“你们认为蛇有没有脚啊?”,然后告诉正确答案,再介绍有关蛇的知识。 3:通过“为什么老师画了一条有脚的蛇”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 4: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那个“添足”的人来评价一下,自己来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故事里面学到一些知识。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揠苗助长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成语内容: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方式: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他们“你们看到过你们的家人是怎样种禾苗的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先给他们讲正常禾苗的生长过程,再讲这个揠苗助长的故事。 3: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让学生们讨论两种不同的方式得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高中历史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过程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为侵占中国东北而发动的,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日军占领,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国共合作抗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背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基础: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③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作用: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战役:淞沪会战(要突出)、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和武汉会战等; ②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③结果: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④地位: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在抗战初期抗击着大部分侵华日军,是 抗战的主战场。 (3)敌后抗日斗争: ①路线:全面抗战路线(1937、8,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的人民战争路线。 ②活动: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 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③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时间、指挥者、性质、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小学历史第一节课教案

小学历史第一节课教案

小学历史第一节课教案 【篇一: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章小学生守则 第一课时 小学生守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并能记住它们。教学重难点:遵照守则的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小学生守则》 1、教师讲解《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2、引导学生看书第1页的内容。 3、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齐读课本第1页的内容。 三、课后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谁能说说呢? 第二课时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遵照规范的内容践行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知道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二、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看书第2 页至第3页的内容。 2、问:你们知道了什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3、大家齐读书上的内容。 4、指名读相关的内容。 三、课后小结 1、今天,你们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第二章千里苗疆门户 第一课我们的三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三穗的地理位置及人口情况。 2、让学生知道三穗的气候及矿产,它的能源、交通、通讯和八弓镇的概况。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穗的地理位置及人口情况和八弓镇的概况。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人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 2、教师讲解。 4、你知道三穗县的人口吗? 5、教师引导学生到书上找答案。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们了解了什么? 第二课时 第二节气候及矿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新知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的内容。 2、问:你知道三穗的气候吗? 3、三穗的矿产有哪些?(铅、锌、钒、锰、硅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教学设计 1.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时认真听一听其他同学讲的历史人物故事。 2.对历史名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1.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来讲,主要内容要讲详细一些。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学会正确表达。 1.教学之前,请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国上下五千年》等,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主要情节、重要的人名、地名等,用小卡片记录下来。 2.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熟读《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自制道具,小组合作,课堂汇报。 3.整堂课教学主要按照“课前阅读——课堂赛讲——小组表演”的顺序教学,力求构建活泼开放的课堂。 1.预习提纲 (1)说说自己讲故事时要注意什么。 (2)熟读《三顾茅庐》,说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原因、经过、结果。准备课堂表演的小道具。 (3)在说历史人物故事时,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回顾,引入话题 1.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教师谈话:同学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历史人物故事浩如烟海。大家读过哪些历史人物故事?

预设: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悬梁刺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2.主题回顾。 同学们,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有扁鹊治病、西门豹治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讲历史人物故事。 设计意图: 新知识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体系上,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回忆导入,学生感到熟悉,讲故事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掌握方法,讲好故事 1.学生讲故事。 师:现在,我们的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由课前挑选出的“故事大王”为大家讲故事,讲故事的同学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同学。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尽量不要打断。听完后有礼貌地提出你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或是提出你的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听明白了吗?现在,老师宣布“走进名人,了解历史”故事会正式开始。 2.提出要求:讲的同学声音要响亮,故事要讲完整,让别人能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一部分小组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师生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课件出示: 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准备充分,故事要生动有趣,情节要完整; (2)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音洪亮; (3)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 (4)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能够让我们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更容易感染听众。 4.教师总结:要想讲好故事,我们必须熟悉这个故事。讲好故事有窍门,可以拿卡片提示讲述内容,可以变化面部表情,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5.同学们,刚才听了这么多精彩的名人故事,你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收获,能说说吗? 生1:我觉得这些历史故事很有哲理,这些历史名人很了不起,我要向他们学习。 生2:这些名人都很聪明,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名人故事…… 师:是啊,在每一位名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高贵的品质还是无穷的智慧,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历史教案怎么写

历史教案怎么写

历史教案怎么写 【篇一:小学历史教案】 教案模板4-1 【篇二: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2.思想教育目标: 3.能力培养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给你一篇文章参考。 “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六认真”,首先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 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