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知识点1:概念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

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

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

⑵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⑴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4.稳度

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8、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

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9、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1、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

12、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3、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

14、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

第九章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公共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 h.

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说明:

A、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9。8N/kg h:m。

B、从公式中得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连通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以及玻璃管的粗细,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6×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4.大气压的特点

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运动和力易错知识点(诊断纠错)

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

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列举几例“运动和力”易错点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答题。

一、力的概念辨析

例1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__发生的。

解析力是成对出现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相撞的两辆车,任何一辆车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一辆车先撞击的。

答案不能同时

易错警示本题容易错解为:能,错解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似懂非懂。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要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

二、弹簧测力计两边受力情况分析

例2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3N C.6N D.12N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的一端固定(与挂钩相连的一端),叫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自由端。测量时,用力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

答案 C

易错警示本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被两端的两个力拉着,其示数应是两个力之和,错选D;也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两端都受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合力为零,错选A。

三、判断平衡力

例3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

解析平衡力是指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必须同时具备。A选项中,牵引力与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B选项中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选项中的两个力既不在同一直线上,又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答案 C

易错警示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往往忽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个条件,所以在判断的时候要先考虑此条件,如果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余条件就不要再分析了,肯定不是平衡力。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 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

A.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

答案:ABC

第十章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⑴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⑵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G 则:ρ

V

g =ρ

Vg

ρ

物=(V

/V)·ρ

=2/3ρ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

=G

不同:悬浮ρ

液=ρ

;V

=V

漂浮ρ

液〈ρ

;V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与G或比较ρ

与ρ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

=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浮>G 时上浮,F浮 = G 时悬浮,F浮<G 时下沉。

5.阿基米德原理:

⑴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⑵公式表示:F

浮=G

V

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⑶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⑴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m/p ;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m;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m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

⑵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⑶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⑷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运动方向)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 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 4.功的单位:焦耳,1J=1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

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质量m/kg 速度v/(m.s—1)动能E/J

牛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

练习:☆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

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表示.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

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

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2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 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 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 斜面:W 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 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η

W 有用

W 总 = η Gh

FL

= η

Gh FS = Gh Fh = G F = η Gh FS = Gh F2h = G 2F

= η Gh FS = Gh Fnh = G

nF = 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力和运动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 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6. 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排开液体体积乘以重力加速度。 7. 浮力的应用:船、气球等利用浮力的原理设计而成。 四、热学 1. 温度的概念:物体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的快慢程度。 2.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开尔文(K)。 3.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4.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物质的性质、温度差、导热面积和导热介质等。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和特点 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的特点:(1)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2)方向始终指向地心。(3)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4)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例。 知识点2:重力的计算 1、重力的计算公式:Fg=mg,其中Fg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g≈9.8m/s²。 2、重力的单位:牛顿(N)。 3、重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注意要减去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四、摩擦力 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 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知识点2: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 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 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者相对静止的方向。 知识点3: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1、物体间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2、物体间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3、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物体间的材质:不同材质的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不同。 知识点4:降低摩擦力的方法 1、涂油或涂蜡: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力。 2、滑动或滚动:改变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 3、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或减小物 体的重量,可以减小摩擦力。 4、改变物体间的材质: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材质,可以减 小摩擦力。 万有引力是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其符号为G,单位为N。 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把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其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稳度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提高稳度的方法包括增大支持面和降低重心。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2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

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 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 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 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 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 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 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 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 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 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 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学期,即将升初三,面对这紧缺的学习时间,怎么将物理学好呢?请看下文,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一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 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

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1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2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一、电学基础 电荷与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路: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掌握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电磁学 磁场: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分布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电动机与发电机: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知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三、光学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道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关系。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以及放大的虚像。 四、现代物理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理解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和中子数等。知道放射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1 浮力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力和运动、电和磁、光的传播、声的传播、地球与太阳系和化学与能量转化。本文将对这六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生们系统地复习与掌握。 一、力和运动 1. 力的概念 -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的物理量。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 = 位移 ÷时间。 -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时间。 3. 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作用在另 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都会以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 第一个物体上。 4. 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前,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5. 弹力 - 弹性力是使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力。 二、电和磁 1. 电流和电压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是单位电荷通过两点间时所做的总功。 2. 电路中的电阻 -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3. 测量电流和电压 - 测量电流的仪器是安培表,测量电压的仪器是伏特表。 4. 磁场 - 磁场是磁物质(如铁石)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理场。

5. 电磁铁 - 电磁铁是将通电导线绕在铁芯上,通过电流生成磁场。 三、光的传播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遵循折射定律。 2. 光的反射 - 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3. 镜子和成像 - 平面镜成像遵循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规律。 - 凸透镜使平行光线汇聚到焦点上,成像规律为1/f = 1/v + 1/u。 4. 光的色散 - 光在穿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发生折射,而不同波长的光折射角不同,从而形成七彩光谱。 四、声的传播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

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