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教育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根据考查结果来选拔人才。我国早在西周时就有了“贡士”制,即诸侯选拔学习优秀者向天子进贡。西汉时有所谓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隋朝以后则有“科举制” 。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它被国外学者称为civil-service examination,并被认为是最早的测验制度。废科举、兴学堂后,我国教育评价还是只有测验这一方面。西方教育评价的历史也是这样。早期的教育评价始于心理测量和教育测验。初期主要在实验室或以实验室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和心理测验,以此研究个体差异。20世纪初开始以高级的智力活动的心理过程为对象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验即为评估,是这时期教育评价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之一,教育评价的其它功能基本上还未显现。(一)八年研究

在教育测量运行鼎盛时期的1918年,美国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家们在芝加哥集会筹备"进步主义教育联盟",1919年4月4日,美国100多位支持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在华盛顿公共图书馆的大厅里集会,宣布P·E·A组织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原动力"的口号,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造和社会改造则成为P·E·A组织的使命。1920年,P·E·A组织便发表了著名的"七点原则声明":①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②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③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④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⑤对儿童的身体发展给予更大的注意;⑥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间合作;⑦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加之杜威本人于1919年讲学中国和日本,1924年走访土耳奇,1926年访问莫斯科,一路上所看到的是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景象,于1929年发表了《革命世界印象记》。另一方面,1929年美国暴发的经济大恐慌也给杜威以震动,开始认为在今日机械工业发达和资本集中的时代,应该使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生活、生产手段和个人劳动力等,改变为集合化、协调化,以求得现代化社会的合理分配,赞同“经济的社会化改革”。同时,当时美国的经济大恐慌也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导致许多学校关门,教师被解聘,学生流浪街头,加深了教育与社会的危机,迫切需要改革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P·E·A组织认真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和教育的现状,反省了教育理论,在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决定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新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研究在P·E·A会长艾钦的领导下,从1933年开始历经八年,于1940年完成,史称“八年研究”。

(二)"教育评估"的诞生

为了鉴定“八年研究”的成果,P·E·A组织推举泰勒(R·W·Tyler)教授等组成评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以新的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并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全面发展人的主要才能为目标,来研究和设计教育成果的评估方法,并于194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史密斯-泰勒报告”,这份“划时代的教育评估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只有用教育评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目标。史密斯--泰勒报告的思想,后来发展为"评估运动",教育评估的思想和方法被全美采用,并很快传遍西欧各国,甚至前苏联。

(三)教育评价模式

泰勒评价模式在实践中居指导地位近三十年。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教育评估经历了专业化运动,它进一步可分为两个时期:(1)酝酿期。约从1957年到1972年,也称为泰勒模式的批判期。这一时期,泰勒理论在教育评估中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从1957年起,约经过十年的徘徊,到1966年,斯坦费尔比姆(L.D.Stufflebeam)首创CIPP模型,此后,各种不同于泰勒的评估理论相继问世。(2)发展期。从1973年至今。这一时期教育评估作为专业领域已经确立,各种评估模式也有了新的发展。所谓模式,乃是相对固定的评价方法论或程序,可以说,它是从具体的评价实践中抽象出来,被认为是规范性的评价程序。研究教育评价模式,对于探讨一般性的评价理论有启发性。其他主要评价模式有:

1.CIPP模式它是由L.D.Stufflebeam在1966年创立的。C(Context Evaluation) 即前后关系评价。

主要目的是评定客体的综合地位,鉴定客体的不足之处,集中和整理能用来纠正其不足之处的因素,并诊断哪些方法能提高该客体的素质。它的目的是检查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是否同学生的需要相协调,评价的最后结果应能为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提供一个可靠依据。其方法由一系列客体兴趣的测量及各种类型的分析组成。一般从对客体访问着手,获得该客体的优势、弱点和存在问题的感性认识。然后,对客体再作深一步的访问,鉴定客体的行为模式和背景材料、组织特殊的诊断测验、邀请专家访问并观察、开设实验进行研究等等,最后用调查结果得出调整客体行为设想。I(Input Evaluation)即输入评价。旨在对前后关系评价作出的改进计划能否实施作现状调查,同进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作出估计,从而修订改进讲划,避免它的盲目实施,以避免失败和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其步骤是调查客体在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已作了哪些努力,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现有人力、物力及现行的政策,收集各种有竞争价值的改进设想,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能性,综合各种改进计划的精华,提出一份确实有效可行的改进计划。P(Process Evaluation)即过程评价。目的是首先向计划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提供实施改进计划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其次,是为不断修正改进计划提供信息;第三,是定期评定改进计划实施的深度以及实施对象接受的程度;最后,详细描述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价值以及旁观者和参与者对总体实施质量的评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追踪评价,定期写出报告,其目的是使改进计划及时得到修正、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使之更符合实际需要,使实施过程少走偏路、弯路,保证实施质量。P(Product Evaluation)即结果评价。结果评价的目的是测量、判断改进计划实施结果的目标到达程度。反过来,也是对改进计划是否确实弥补了客体的不足之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价。结果评价应从广度上看待实施改进计划的效果,包括计划内的和计划外的以及肯定和否定的结果,还应收集和分析凡是同实施改进计划有关的各种人员对实施结果的评判;分析和解释没有达到改进计划所判定的目标的原因。最后,从整体上评定改进计划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方面。结果评价的手段可采用选择常模、设立对照组、进行目标测验、准则参照测验或应用行为测验,也可访问旁观者和参与实施计划的人员。为了评定超出预计的结果行为,必须对不在预计中的结果,无论是肯定的或否定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必要时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评价研究报告可以是不同层次的:中期报告可在实施改进计划中期提交,内容是报告计划满足预测的需要的程度,终期报告可总结达到计划制定的目标的结果以及贯彻计划的广度,在此报告中,对实施结果要有总体分析。结果评价的基本用处是确定一个给定的改进计划的价值程度,为制定下一个计划作出方向性指导,使计划更好地为所有人的需要服务,使其更有效、更有价值。缺一不可,而且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2. 目标游离[Goal Free]模式该模式由斯克里芬提出。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收到预期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效应",或者叫"副效应"。他进一步认为,根据预定教育目标进行评价,往往只注意目标规定的预期效果,非预期效果很难得到反映。因此,为了降低评估活动中的方案、计划制定者主观意图的影响,不能把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的活动目的告诉评估者,以利于评估者收集全部的关于方案的成果信息。这种不受预定活动目的影响的评估是自由目的的评估。这一评估与泰勒模式、CIPP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在这种评估中,作出评估结论的依据、准绳不是方案制定者预定的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的意图。这就是从评估活动主要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愿转向反映"群众"的意愿。因而具有更大的"民主性"。

3、对手(Adversary)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提示方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准法律过程评委会审议形式的一种评估模式。它十分重视听取关于教育方案和教育活动的争议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这为各方面的情况能得到充分的反映提供了保证。这一评估的基本特点是它充分反映了各类人员"多元的"价值认识,是依靠人们直觉与经验的评估。

4、达标模式确定达到某个教育计划目标的程度,同时,该模式也是确定改革效果的一种系统形式。哈蒙德(Hammond)的模式就属这类达标模式。哈蒙德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看:教学方面、机构方面、行为方面。他认为各个方面又有各种因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因素的组合,这种组合因素在某个教育计划评价中应看作是变量。教学方面的主要因素有:①组织:在该组织中有教

师与学生,目的是进行教学,包括时间与空间的成份。②内容:由某门学科内容确定的知识结构。

③方法:有助于学习过程,可以分三种(教学活动、各种相互作用和学习原则)。④条件:空间、设备和资金。⑤费用:供应、保养。机构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又都有各自的次因素,这些次因素也能直接影响教育计划。行为方面的主要因素有: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活动领域。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生个体越来越从群体的教育接受者变成教学过程的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面向全班同学统一进度的灌输。 在过去几年中,互联网技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产业开始了全面、深入的浸透,进而对全球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整体的推动,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也纷纷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特别是在2013、2014这两年,无论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还是产业投资机构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培训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对2015年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策略和布局。为了更好制订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具体对策,我们有必要对全球教育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些展望。 全球化教育将覆盖各个角落 一项国际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40%的大学毕业生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是在中国、印度或其他某个国家或地区校园的教室中上课,这些学生完全可能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借助互联网学习着距离他们万水千山之外的学校课程,接受那些未曾谋面的老师的指导,与天南海北的同学进行交流,并参加课程考核,获得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位。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学校的课程都有可能是面向全球学生进行教学,这将是真正的全球化教育。相信无论是任何一个学校还是商业培训机构都不会无视这个趋势。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跨越校园、地区、国家而覆盖到世界各个有网络接入的角落,课程学习将是面向全球范围内的注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相融合、有师生和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全面教学服务。 向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校园的教室中聆听教师的课堂讲授,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教室中参加考试。根据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五到十年以后,全球可能只有15%的学生还在以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有85%的学生将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他们可能是具有较大年龄跨度、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全日制和在职学习分段交叉进行、仅为某个兴趣或技能学习、期望与不同文化或专业背景的同学进行专题交流研讨、接受或不接受教师对课程教学成果的考核和评估等多样化的学习者。 针对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者,教育机构要能够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有教育机构和教育技术厂商设计出基于从混合式学习到完全在线学习的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过程和体验的学习模式。而当前热议的翻转式课堂、可汗学院的微课程以至于MOOC(慕课)等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是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在美国传统的K-12(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就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们之间对设定知识点或专题的交流、研讨,以加深理解并可能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认识,互联网技术的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知识交流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 陈福华 第一部分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 ▲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始于1934年至19432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Tyler, R) 人的"八年研究"。 ▲ 教育评价的四个发展阶段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当时的考试与测验只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到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二个时期--"目标中心时期",泰勒(Tyler, R) 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education evaluation)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一般人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60年代是教育测量的第三个时期--"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Scriven, M.)、斯塔克(Stake, R. E.)和开洛洛(Kellogg, T. E.) 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巨大的贡献。学习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发展到第四个时期--"结果认同时期"。这一时期在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 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方面。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 (发展性教育) 的评价。 ▲ 教育价值。要了解什么是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价值。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 N. E.) 在1971年以下列的式子表达教育评价的慨念: 评价 = 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价值的判断 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就是教育的价值。而教育价值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教育的个体价值"之分。"价值"这一慨念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由个体(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和国家、地区对教育的需要两部分组成。 1.个体对教育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教育的三个发展方向

未来教育的三个发展方向 当教育进入信息化,其形式也就开始发生变化。工业时代的教育注重整体,注重规模、注 重标准化、同步化,对个体学生的关注不足,而差异化、个性化恰恰是信息时代教育的特 点和要求。 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要有创新能力,拥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到,以后“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 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统性技能的需求,会远远高于对身体能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这 就是新时代的新创新。以“求异”的思维去提升“求变”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解 决问题”的目标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伴随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教育的支撑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未来教育必然是架构在 互联网上的新教育,将直接在三个方面引发教育的重大改变: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师 角色。 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改变传统的物理空间,重构教室、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以空间的改变满足和促进不同的学习需求;拓展教育资源的类型与形态,以跨学科、自组织方式重塑资源的组织形态,构造开放、通用、优质的教育大资源空间支撑学生的个 性化学习;打造高效、互联的社交空间,以社区、共同连接的方式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课堂教学理念研讨,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实践中;推进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满足21 世纪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培养 合格的数字公民;还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实时评价体系,依托教育大数据、 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数据化的教学评价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 量与满意度。 第三,教师角色的变化。环境变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方法创新了,评价创新了,但 教师的能力跟不上同样不行。所以教师的能力构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促进教师自我角色 的转型,21 世纪的教师将不再始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是更多作为导学者、组织者、合作者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完善教师能力标准,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无论是人还是教育,在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闹点病痛并不稀奇,也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能感觉到疼痛,呼唤着医治,说明主体还是清醒的。最绝望的是讳疾忌医、麻木不仁,有了病痛非但不哭喊,而且不积极配合医治,及至断送前程。如果未患上什么绝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还原一个健康的肌体,也是绝对有希望的。没错,未来的教育还将在改革的阵痛中一路前行,但只要抱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积极态度,恢复健康应该不是问题。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篇2] 教师往往是终身的职业,因此,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了解自身的心理与心理健康,以积极的职业心态去面对专业成长的酸甜苦辣,最终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优秀教师,是任何一位跨入这个行业的人必须面对的。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在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 我们未来的职业是教师,在二年后,我将走上我的讲台。如何做好一个老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体现教育人道性原则,将会是我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现在看来,老师一定要和学生有良好的关系,要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期待啊!

我也希望和他们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挖掘他们善良的天性;遇事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想想。 我会培养我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修养,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心中有怨气,也决不将怒火迁到学生身上。 当然我也会在关爱他们的同时不忘严格要求他们! 或许觉得这些都是空话,因为我还不是一位老师,还没遇到难缠的学生,但是我相信人心都是肉做的,报之真心,回之也是真心。现有很多电视剧都是关于老师的,教师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媒体关注。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人才。 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篇3]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世纪。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教育。因此,推行教育改革、推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未来教育”这一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知晓,其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国教育现状使人担忧 1.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顽固不化。中国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的极权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价值导向。家

国外三种教育模式

国外三种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对我国职教的启示 一、引言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决定文件精神,全国各地正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想有大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完善资格认证制度,探索职业教育校企结合机制中政府的作用,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政府协同的三方联动机制,积极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职教模式。 二、国外三种职教培养模式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

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澳大利亚TAFE体系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它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澳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VET)的主要提供者。 TAFE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技校、中专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体。TAFE学院前身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最早的技术学院距今已有100年历史。直至1973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_教学管理完整篇.doc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_ 教学管理论文 的目的是这样说明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育评价的相应术语汉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英语表示“评价”的主要单词有evaluation与assessment和appraisal这三个单词。 assessment译作“评定”,用于对人的评定。它包括评级(正式或非正式的)、考试和考核。可以用于评定学生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也可以评定某一特定职业申请者的态度,也可以评定教师的能力。由希尔斯(Hills.

P.J.)编写的《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写道:assessment主要的重点是评定学生与学习的进展。 在管理学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西文有一个专门的单词与之相对应,这个词是appraisal,有人把它译为“考评”,这是很贴切的。 evaluation这个词,在我国大陆教育理论界通常译作“评价”,有时译作“评估”.关于“评价”,胡森等主编的《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建议:保留这个术语,使其专门用于抽象的存在物,比如,方案、课程以及组织变量,这看来比较妥当的,这种用法意味着概括地估计事情的价值与成就。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的深化。教育测量是对有关的属性分配数值。在本质上,教育测量属事实判断的范畴,而评价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指出,评价常与测试相联系,每当谈到评价的方法时,许多教师马上就想到测试。然而,评价与测试之间有一点是很不同的。评价通常以搜集到有关学习者当前情况的信息做出的,而测试只是搜集信息的方法之一(Assess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esting,

未来教育的展望

未来教育的展望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未来教育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现代教育出发,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式并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来进行未来教育的展望。从国际与中国两个角度揭示未来教育的理念、未来教育所运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更好地了解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状、未来、教育、特点、国际化、竞争力、打破束缚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世纪。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因此,推行教育改革、推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未来教育”这一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知晓,其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国教育现状使人担忧 1.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顽固不化。中国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的极权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价值导向。家长,被认为是最可能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人。然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有多少家长能从平等的人格角度去面对,从内心深处去安抚孩子,宽慰孩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是感觉自己没面子,很生气,接下来就是报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甚至责打孩子。每年新闻报道,父母因学习成绩把孩子摧残之死,以及孩子不堪忍受父母不仁道的层层高压而弑母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威性。 2.学生思想一元化。从小单一的“成绩好,一切都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麻痹学生的精神,限制思想自由。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传承的载体。 3.人才评价的标准化带来人才培养机械化。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格式化、僵硬化使得标准化的答案一卷定终身。清华美院著名书画家陈丹青面对僵化的选才制度,没办法选培自己理想的人才,叹息和等待后,愤而出走。而无视人才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追求,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只管形式不重视内容;只管标准不重独特性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行其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也因此,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传统教育体制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被填鸭的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内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教育部倡导的素质教育背

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的发展和模式 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教育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根据考查结果来选拔人才。我国早在西周时就有了“贡士”制,即诸侯选拔学习优秀者向天子进贡。西汉时有所谓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隋朝以后则有“科举制” 。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它被国外学者称为civil-service examination,并被认为是最早的测验制度。废科举、兴学堂后,我国教育评价还是只有测验这一方面。西方教育评价的历史也是这样。早期的教育评价始于心理测量和教育测验。初期主要在实验室或以实验室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和心理测验,以此研究个体差异。20世纪初开始以高级的智力活动的心理过程为对象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验即为评估,是这时期教育评价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之一,教育评价的其它功能基本上还未显现。(一)八年研究 在教育测量运行鼎盛时期的1918年,美国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家们在芝加哥集会筹备"进步主义教育联盟",1919年4月4日,美国100多位支持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在华盛顿公共图书馆的大厅里集会,宣布P·E·A组织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原动力"的口号,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造和社会改造则成为P·E·A组织的使命。1920年,P·E·A组织便发表了著名的"七点原则声明":①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②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③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④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⑤对儿童的身体发展给予更大的注意;⑥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间合作;⑦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加之杜威本人于1919年讲学中国和日本,1924年走访土耳奇,1926年访问莫斯科,一路上所看到的是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景象,于1929年发表了《革命世界印象记》。另一方面,1929年美国暴发的经济大恐慌也给杜威以震动,开始认为在今日机械工业发达和资本集中的时代,应该使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生活、生产手段和个人劳动力等,改变为集合化、协调化,以求得现代化社会的合理分配,赞同“经济的社会化改革”。同时,当时美国的经济大恐慌也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导致许多学校关门,教师被解聘,学生流浪街头,加深了教育与社会的危机,迫切需要改革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P·E·A组织认真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和教育的现状,反省了教育理论,在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决定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新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研究在P·E·A会长艾钦的领导下,从1933年开始历经八年,于1940年完成,史称“八年研究”。 (二)"教育评估"的诞生 为了鉴定“八年研究”的成果,P·E·A组织推举泰勒(R·W·Tyler)教授等组成评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以新的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并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全面发展人的主要才能为目标,来研究和设计教育成果的评估方法,并于194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史密斯-泰勒报告”,这份“划时代的教育评估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只有用教育评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目标。史密斯--泰勒报告的思想,后来发展为"评估运动",教育评估的思想和方法被全美采用,并很快传遍西欧各国,甚至前苏联。 (三)教育评价模式 泰勒评价模式在实践中居指导地位近三十年。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教育评估经历了专业化运动,它进一步可分为两个时期:(1)酝酿期。约从1957年到1972年,也称为泰勒模式的批判期。这一时期,泰勒理论在教育评估中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从1957年起,约经过十年的徘徊,到1966年,斯坦费尔比姆(L.D.Stufflebeam)首创CIPP模型,此后,各种不同于泰勒的评估理论相继问世。(2)发展期。从1973年至今。这一时期教育评估作为专业领域已经确立,各种评估模式也有了新的发展。所谓模式,乃是相对固定的评价方法论或程序,可以说,它是从具体的评价实践中抽象出来,被认为是规范性的评价程序。研究教育评价模式,对于探讨一般性的评价理论有启发性。其他主要评价模式有: 1.CIPP模式它是由L.D.Stufflebeam在1966年创立的。C(Context Evaluation) 即前后关系评价。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精品文档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强调学生的自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生个体越来越从群体的教育接受者变成教学过程的中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面向全班同学个性化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主学习、统一进度的灌输。进而互联网技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产业开始了全面、深入的浸透,在过去几年中,对全球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整体的推动,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也纷纷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这两年,无论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还是产业投资机构对高等教育、职、2014特别是在2013年及未来几年的2015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培训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对我们有必为了更好制订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具体对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策略和布局。要对全球教育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些展望。全球化教育将覆盖各个角落 的大学毕业生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两40%一项国际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 印度或其他某个国家或地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是在中国、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当然,这些学生完全可能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借助互联网学习着距离他区校园的教室中上课,与天南海北的同学进行交流,接受那些未曾谋面的老师的指导,们万水千山之外的学校课程,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学校的课程都有可能是面获得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位。并参加课程考核,相信无论是任何一个学校还是商业培训机这将是真正的全球化教育。向全球学生进行教学,国家而覆盖到世界各个有网络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跨越校园、地区、构都不会无视这个趋势。有接入的角落,课程学习将是面向全球范围内的注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师生和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全面教学服务。向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 同学进行交流互与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校园的教室中聆听教师的课堂讲授,全球可能五到十年以后,动,教室中参加考试。根据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的学生将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学习85%只有15%的学生还在以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有全日制和在职学习分段交叉进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者,他们可能是具有较大年龄跨度、接受仅为某个兴趣或技能学习、期望与不同文化或专业背景的同学进行专题交流研讨、行、或不接受教师对课程教学成果的考核和评估等多样化的学习者。在未教育机构要能够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针对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者, 一定会有教育机构和教育技术厂商设计出基于从混合式学习到完全在线学习的满足来几年,可汗学院的微课程而当前热议的翻转式课堂、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过程和体验的学习模式。等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是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慕课)以至于MOOC(和高等教育中就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们之间对基础教育K-12()习在美国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的研讨,设定知识点或专题的交流、以加深理解并可能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认识,. 精品文档、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引入,不仅促进了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高效实施,还将协作式学习延伸到了社区学习、社会化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 强调学生学生个体越来越从群体的教育接受者变成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未来的教育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程教师面向全班按照学生自己的节奏学习,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评价等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同学统一进度的灌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服务者而进行因才施教。也由教学主导变动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这必将在未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服务运生的学习体验远比教师的教学体验要重要得多,延伸到课程结业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将从课程教学过程本身,营中体现出来。同时,就业服务和终身学习需求的满足。教育的大数据应用 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随着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普及, 有助于从以下几个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综合分析,果的大量数据被网络教学系统记录下来,方面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个体学生的教学督导和管理提供支持,如网络学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
【摘要】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的 摘要】 教育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根据考查结果来选拔人才我国的 教育评价在西周时就有了雏形。现代的教学评价主要起源于美国。经 过“八年研究” ,P·E·A 组织推举泰勒(R·W·Tyler)教授等组成评估 委员会,并于 1942 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史密斯-泰勒报告”,此份报 告标志着 "教育评估"的诞生。后来又经过孕育期和发展期的研究, 形成了四种评价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CIPP 模式、目标游离模 式以及应答评价模式。期间泰勒等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就是通过研究教育评价体系在国外和国内的理论进展过程, 分析并评价著名的四种模式及我国有特色的评价模式的特点, 总结并 从中得出启示。 模式; 【关键字】教育评价模式;理论演进;目标评价模式;CIPP 模式; 关键字】教育评价模式;理论演进;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 国外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 一、 国外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 (一) 八年研究 在教育测量运行鼎盛时期的 1918 年 , 美国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 的教育家们在芝加哥集会筹备"进步主义教育联盟",1919 年 4 月 4 日, 美国 100 多位支持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在华盛顿公共图书馆的 大厅里集会 ,宣布 P·E·A 组织正式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杜威提出 了"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原动力"的口号,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造和社会改 造则成为 P·E·A 组织的使命。1920 年,P·E·A 组织便发表了著名的"

七点原则声明". 加之杜威本人于 1919 年讲学中国和日本 ,1924 年 走访土耳奇,1926 年访问莫斯科,一路上所看到的是革命特别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景象 ,于 1929 年发表了《革命世界印象记》 。另一方 面,1929 年美国暴发的经济大恐慌也给杜威以震动 ,开始认为在今 日机械工业发达和资本集中的时代 ,应该使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 义的经济生活、生产手段和个人劳动力等,改变为集合化、协调化, 以求得现代化社会的合理分配,赞同“经济的社会化改革”。同时,当 时美国的经济大恐慌也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导致许多学校关门,教 师被解聘,学生流浪街头,加深了教育与社会的危机,迫切需要改革 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P·E·A 组织认真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和教育 的现状,反省了教育理论,在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自我批判的基 础上, 决定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新的实验研究, 这一实验研究在 P·E·A 会长艾钦的领导下 ,从 1933 年开始历经八年 ,于 1940 年完成,史 称“八年研究”。
(二)"教育评估"的诞生
为了鉴定“八年研究”的成果,P·E·A 组织推举泰勒(R·W·Tyler) 教授等组成评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以新的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并吸 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全面发展人的主要才能为目标,来研究和设 计教育成果的评估方法, 并于 1942 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史密斯-泰勒 报告”,这份“划时代的教育评估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只有用教育评 估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才 能的目标。史密斯--泰勒报告的思想,后来发展为"评估运动",教育

未来教育的三个发展方向

未来教育的三个发展方 向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未来教育的三个发展方向 当教育进入信息化,其形式也就开始发生变化。工业时代的教育注重整体,注重规模、注重标准化、同步化,对个体学生的关注不足,而差异化、个性化恰恰是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要有创新能力,拥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到,以后“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统性技能的需求,会远远高于对身体能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这就是新时代的新创新。以“求异”的思维去提升“求变”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解决问题”的目标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伴随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教育的支撑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未来教育必然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将直接在三个方面引发教育的重大改变: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师角色。 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改变传统的物理空间,重构教室、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以空间的改变满足和促进不同的学习需求;拓展教育资源的类型与形态,以跨学科、自组织方式重塑资源的组织形态,构造开放、通用、优质的教育大资源空间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造高效、互联的社交空间,以社区、共同连接的方式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研讨,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实践中;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满足21 世纪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还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实时评价体系,依托教育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数据化的教学评价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满意度。 第三,教师角色的变化。环境变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方法创新了,评价创新了,但教师的能力跟不上同样不行。所以教师的能力构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促进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型,21 世纪的教师将不再始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是更多作为导学者、组织者、合作者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完善教师能力标准,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 一、泰勒模式 这种模式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主要有以下特点:评价的目的是比较教学方案的优劣、明确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关键、采用多种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二、CIPP模式 CIPP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评价是以决策为中心的、注重对决策的全过程评价、评价实施受决策者控制 三、应答模式 应答模式由斯塔克(R.E.Stake)于1974年提出,也是一种评价教育方案的模式。应答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兼顾各方面人员目标和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全面的信息 教育均衡, 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哪6个原则?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原则:“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第十六章 教育评价模式

第十六章教育评价模式 一、章节名称:第十六章教育评价模式 二、学习内容分析: 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包括各种模式的基本内容、优缺点及其与其他模式的区别,学习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别掌握各种模式的基本内容,优缺点的基础上,将所有教学评价基本模式集合起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合理选择教学评价模式,已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 三、学习者分析: 网络学习者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技巧与经验和与教师的互动。因此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者需要在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相应的学习技巧,以有效帮助学习者。 四、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包括各种模式的基本内容、优缺点及其与其他模式的区别,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当选择教学评价模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在于掌握收集教育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教学教学在于根据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并运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掌握的有关教学评价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教学评价模式的概念以及本章所要讲的重要内容——各种具体教学评价模式,以及学习本章内容的目的和意义,提升学生对本章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新授课: 第一部分: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基本理念 课程活动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根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二)目标模式的基本步骤

第二部分:CIPP模式 (一)CIPP模式的基本理念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善 (二)基本内容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三)CIPP模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评价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目标游离模式 (一)目标游离模式的基本理念 目标游离模式的基本理念把评价的重点从“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了“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上来 (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基本内容 评价者在不受方案目标干扰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根据教育的内在价值,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应答模式

浅析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浅析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人为本”是教学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精神。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被确立后,传统教学评价欲益显出弊端。教学评价的主旨必然从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教学评价也必然要走出“一元化”的藩篱,迈进“多元化”的世界。它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决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评价不应成为“筛”,而应成为“泵”,所以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还具有反馈调节功能、积极导向功能,另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展示激励功能。现代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其二,反思总结功能。现代评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这将有助于养成个体建立反思与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其一生受益。 其三,记录成长功能。现代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可以较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注重过程这一核心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结果有意义但学习过程本身就具有价值,在学习过程

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一、当今教育发展主要特征概括为: 1.各级教育资源,尤其是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人数不断增长,国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力求保持和提高教育质量; 2.各国不断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各国不断注意调整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新理念》 二、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教育观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被一些涌现出新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未来教育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 世纪90 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全纳教育的特点是: 1)平等观; 2)“积极参与”民主观; 3)“集体合作”价值观; 4)全课程教学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新理念》 2.教育终生化和社会化 1)终生教育的概念界定是: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生教育”。从时间维度上看,终生教育的教育过程是由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阶段教育构成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从空间维度上看,终生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专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可以利用各种媒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开展终生教育。同时,终生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学习类型上皆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终生教育多采取自我导向的学习原则,并提供各种学习策略和途径,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培养个人主动自学的态度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急速变迁。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导论》 2)《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对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报告指出:“教育社会化是指学习机会发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甚至于发展到在工作和生活中个人得以发展和成熟的一切场所。 3.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的远程化和多媒体化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学校不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教师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相形见绌,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4.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 教育机构对产业活动的主动介入,校办科技企业的不断兴起,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规模的扩大,这些都是教育产业化趋势的表现。各类教育机构也开始通过向人才市场和科技成果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来获得市场的对等回报,从而使收支状况大为改观。《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家校合作: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2019年精选作文

家校合作: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双向活动。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学手段,家校合作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教育规律的需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如果两者能够巧妙结合,就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育发展。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场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但家庭教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个人意志,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是促使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专门场所,但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相比,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而且学校教育内容的稳定性、系统性一般不能因人而异、随意更换。 教育青少年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职责,虽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标、要求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总的来说,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教育对象也是一致的,因此,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两方面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

教育的发展。 其次,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家庭的生产和经济功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其中也包含着对子女教育的支配和控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家庭不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逐渐变为经济共同体和消费单位。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促使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担负。用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局限,这样才能促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相得益彰,携手并进。 再次,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以人为本的需求。以人为本就是要遵照孩子的发展特点,顺乎孩子的兴趣特长,做到人人都成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今天的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也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当前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正逐渐成为家长一代。而这些人中,有的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为了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既帮助家长解决教育方法的缺失问题,又给孩子们以心灵上的安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二、家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浅析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浅析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长期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依据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我校目前教学评价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问题建议 0 引言 教学评价是每个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从我校目前教学评价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 1 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介绍 为了向课堂要效率,我校每学期都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校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学生评师学生评师是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既每学期期中,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各班学生对每门课的代课老师进行打分和收集意见,然后将学生的意见返回到各教研室。这是我校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1.2 老师自评教师自评是每学期期中,教学管理部门给各位代课老师发教师自评表,教师结合表中的各项指标,依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打分,进行教学自评。 1.3 听课评优听课评优是每学期每位教师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听课时结合听课情况,依据听课记录表上的各项评分指标对授课老师打分,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这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目前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滞碍了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 2 浅析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2.1.1 反馈信息不全面目前学生评价老师的方式主要是班长或学习委员组织学生给老师打分或写评语,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各班的组织状况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