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434078492.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在借鉴国际上对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简明的选取原则,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7]:

(1科学性原则,即按照科学理论,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定义的指标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整体性原则,即综合反映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发展指标;

(3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原则,即指标体系反映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其发展过程;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即选择可量化指标,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采用定性描述指标;

(5可比性原则,即尽可能采用标准的名称、概念、计算方法,考虑国际、国内状况;

(6简明、实用、可行性原则,即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资料的来源和现实可行性。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还难以找到对我国不同省(地区、不同流域都能适用的、统一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照相关文献[7,11],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管理等角度,侧重我国东部城市地区,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本课题得到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3CCC0040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50450303的资助。

图1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Fig.1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WECC

2. AHP -模糊优选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WECC 是处理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目前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特别是量化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8,9]。但各种方法均有优劣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模糊概念,也是一个多指标评价、决策问题,因此,考虑采用AHP-模糊优选原理[10,11]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态及其变化态势进行评价。

2.1 基本资料

某城市1994~2002年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及生态等各指标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2 水环境承载力变化态势分析

(1构造评价样本和评价指标集合

A = { 1994年,1996年,1998年 ,2000年,2002年}= { a 1, a 2, a 3 , a 4 , a 5} F ={指标l ,指标2,…,指标17}={f 1,f 2,…,f 17}

将待评样本a i 对f k 的属性值记为x ki (k =1,2,…,17; i =1,2,…,5。 (2构造二维决策矩阵M ,即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决策矩阵。

m n M (ki x ×= (1

(3决策矩阵规格化

在决策矩阵M 中,评价指标属性值量纲可能不完全相同,为消除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在评价前需对决策矩阵M 中各元素作规格化处理,记:

x max =max{ x ki }, 1≤k ≤m ,1≤i ≤n (2 x min =min{ x ki }, 1≤k ≤m ,1≤i ≤n (3

这里,x max 和x min 分别表示所有评价样本中指标f k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虑到评价样本中有的指标变化范围可能较大,而有的变化范围则很小,为避免夸大变化范围小的指标在决策中的相对作用,可采用下列优属度计算公式。本文将表1中17个指标进行划分,f 2 ,f 3 ,f 4, f 5, f 6, f 7 ,f 10 ,f 11 ,f 12 ,f 14 ,f 15 ,f 16为正效指标,f 1 ,f 8, f 9, f 13 ,f 17为负效指标。

对于属性值越大,表示水环境承载力越大的正效指标,令

r ki =x ki /( x k max + x k min (4

对于属性值越大,导致水环境承载力越小的负效指标,则

r ki =1-x ki /( x k max + x k min (5 其中ki r 为待评样本i a 对于指标k f 的相对优属度。

经过上述规格化处理,可将决策矩阵式(1转化为规格化处理后的矩阵R ,如表2所示

R =(r ki m×n (6

其中,0≤r ki ≤1, k=1,2,…,m ; i=1,2,…,n 。

表1 某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基本指标及其1994~~2002年各指标值 Table 1 Indicators and the index status for assessment of WECC from 1994~2002

(4构造虚拟优、劣向量根据式(7,得最优指标向量为:

G = (g 1 , g 2 , g 3 , g 4 , g 5 , g 6 , g 7 , g 8 , g 9 , g 10 , g 11 , g 12 , g 13, g 14 , g

15 , g 16 , g 17 T

= (0.692 0.649 0.523 0.526 0.529 0.625 0.538 0.631 0.620 0.620 0.602 0.561 0.511

0.548 0.600 0.667 0.559 T

根据式(8,得最劣指标向量为:

B = (b 1 , b 2 , b 3 , b 4 , b 5 , b 6 , b 7, b 8 , b 9 , b 10 , b 11 , b 12 , b 13, b 14 , b

15 , b 16 , b 17T

= (0.308 0.351 0.477 0.474 0.471 0.375 0.462 0.369 0.380 0.380 0.398 0.439 0.489 0.452 0.400 0.333 0.441 T (5指标定权

运用层次分析法[12-14]得到四个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分别为:

W = (0.1584 0.0990 0.0363 0.0363 0.1254 0.0825 0.0561 0.0396 0.20264 0.0544

0.0544 0.0306 0.0204 0.0102 0.0731 0.0731 0.0238 T

(6计算样本相对加权距优、距劣距离

据上述计算得样本相对加权距优距离D gi、距劣距离D bi分别如下:

D g =(D g1, D g2, D g3, D g4,D g5 = ( 0.038 , 0.028 , 0.051 , 0.051, 0.070 T

D b=(D b1 , D b2 , D b3, D b4, D b5= ( 0.070 , 0.058 , 0.034 , 0.043, 0.038 T

(7计算待评样本优属度u i,由式(12最终求得待评样本的优属度U ,即:

U = ( u1 , u2 , u3 , u4 , u5 T = ( 0.772, 0.811, 0.308, 0.416,0.228 T

根据上述五个样本优属度的相对大小,可以对该区域五个年头下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优劣排序,即1996年>1994年>2000年>1998年>2002年。

2.3 结果分析

将各个年该地区所对应的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对优属度(即:年份值记为横坐标,相对优属度记为纵坐标绘制成散点图的形式。由图1,可以看出该城市1994~2002年水环境承载力变化态势。表2经决策化后的矩阵总体上讲,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了,Table2 The practiced matrix

但水环境承载力却下降了。1996年和1994 0.692 0.590 0.436 0.410 0.308

年的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对优属度较大(在0.8 0.649 0.573 0.534 0.473 0.351

00附近,属于较好状态;而1998、2000、20.480 0.477 0.496 0.523 0.494

002则低于0.500,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对优属0.526 0.474 0.496 0.512 0.499

度较小,水环境状况较差。0.471 0.489 0.506 0.517 0.529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即0.375 0.450 0.550 0.600 0.62

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社会经济、管理因素0.462 0.492 0.508 0.538 0.538

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作用的0.369 0.451 0.497 0.601 0.631

结果决定了该地区的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另0.380 0.474 0.543 0.589 0.620

外,一些重大环保措施的实施也会给区域水0.380 0.421 0.500 0.564 0.620

环境承载力带来很大影响,这一点在图1中0.602 0.572 0.500 0.447 0.398

也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比如:因环境污染 0.439 0.461 0.495 0.529 0.561

的难降解、易富集、不可逆性,WECC有随时0.504 0.511 0.496 0.489 0.496

间而逐渐变小的趋势。而2000年的WECC明0.452 0.476 0.496 0.521 0.548

显高于1998年这与20世纪末我国整治水体0.600 0.560 0.520 0.400 0.440

环境而提出和实施的“零点计划”有明显关0.333 0.667 0.333 0.667 0.667

系。0.441 0.485 0.529 0.559 0.559

图2 1994-2002年间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

Fig .2 The relative value of the subordinate from 1994-2002

3. 结论与展望

(1本文研究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基于区域水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的不确定性,依据模糊优选原理建立了一个评价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糊性的WECC模糊优选模型,并以层次分析法定权。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较传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能够更客观、

真实地反映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对于制定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本论文在建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时,力求全面。由于WECC本身的模糊性,评价指标以

确定性指标形式进行计算,实际上是忽视了水环境一社会经济系统的客观不确定性。如何将非确

定性的指标加以确定性地表示,且能够保障确定化后的数据是科学合理的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

要方面。

(3鉴于现有WECC的量化体系和方法存在的缺陷,应以基础理论为前提,研究适用于不同

承载力内涵的量化体系和量化方法。应进一步加强WECC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完善WECC的支

撑理论,使之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龙腾锐,姜文超.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水科学进展,2003, (2:249-252

2. 钱华,李贵宝,许佩瑶.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2004

3. 崔凤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1: 58-62

4. 唐剑武.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 6-9

5. 彭再德,杨凯,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处探.中国环境科学,1996 ,16

(2:6-10

6. 郭怀成.我国新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规划研究.环境科学进展,1994,2(5:14-22

7. 张文国,杨志峰.基于指标体系的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环境科学学报,2002, 22(4 :541-544

8. 阮本青,沈晋.区域水资源适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 ,4(3:57-616.

9. 李清龙,阎新兴.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地学前缘,2005, 12(特刊: 43-48

10. 李如忠,钱家忠,孙世群.模糊随机优选模型在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1 :31-34

11. 李如忠.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42-46

12. 谢崇宝,袁宏源,郭元裕.多指标权重分配模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6 ,17(4:30-35

13. 闫家杰.确定指标权重分配的AHP方法.郑州工学院学报,1994 15(1:102-107

14. 韦鹤平.环境系统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 25-29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078492.html, Study of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Yang Mei,Li Ruzhong,Qian Jiazhong,Hong Tianqiu 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and assess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 correctly.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essence of WECC, a widely used index system has been built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society and economy 、ecology. Considered the fuzziness and multi-index of WECC, fuzzy optional decision model was chosen to evaluate WECC, and the index weights are allocat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s a case, the model proposed he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WECC of a city, well effect has been received. Keywords: regi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uzzy optional decision model -6-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完整版)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 1、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或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所拥有的生物生产性空间的总面积。 自然环境资源财富来自地球生物圈作用,推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能源有3种,即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和地热能,为避免重复计算,根据能值理论,同一性质的能量投入只取其最大值。风能、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都是太阳光的转化形式,只取其最大项雨水化学能。海潮则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所引起,与太阳光性质不同,也应计入,可更新资源只取雨水化学能和海潮能。两者的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研究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值。 2、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第二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生态承载力的特性 (1)客观性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承载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固有功能之一,这种固有功能一方面是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的干扰破坏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生态系统向更层次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2)可变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所以说,生态承载力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认为应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3)层次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表现为小单元的生态系统水平上,而且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各县区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XX)57号),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XX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建立水资源承截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探索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预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国家、省资源环境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在现有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二、严格水资源管控,制定和落实超载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各县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减排,因地制宜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替代地下水,认真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对水功能

区纳污控制指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超截的水功能区和地区,要分析超载成因,制定和落实限制性措施,维护河湖健康,保障区域内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超载有关县区治理方案于2018 年5月底前上报市水利局。 三、积极研究和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工作。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的统一要求,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制定监测预警措施,力争2018年初步建立县级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对水资源承载负荷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和空间开发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与走向 刘栋 (41406057,法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资源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的冲突,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这一全新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方案,但是主体功能区划却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主体功能区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加速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域差异很大,对于不适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加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要付出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樊杰、洪辉(2012)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宗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包括引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化开发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限制开发区,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禁止开发区。 二、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现状 张玉娴、黄剑(2009)认为主体功能区最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杨伟民提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06年10月1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 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由此,主体功能区筹划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将成为我国国土区划和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级单位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号召,开始了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今,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已经完成了各省的主题功能区的规划。

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对策建议

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对策建议 摘要:选取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个子系统的18个指标,构建 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阳市水环境容量,进行水环境承载 力评价。通过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信阳市水 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2017年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值为0.5-0.6,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与濒临超载临界状态,接近危机状态,总体上处于不可 持续发展的轨迹上。同时采用综合指数法预测2020年信阳市各县(区)水环境 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2030年处于仍为濒临超载状态,但水环境综合评价值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通过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情况,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Optimization in Xinyang ZHOU Guo-hong1, BO Yi-sheng2 (1. Bureau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Guangshan, Guangshan, 465450, China ;2. Zhengzhou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Consulting Co.,Ltd.,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Eighteen indicators of socioeconomic,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Xinyang. By determining the standard value and weight of the index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nyang was establish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0.5-0.6 in Xinyang in 2017,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in the critical state of light overload and near overload, approaching the crisis state, and on the whole is on the track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at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Xinyang counties (districts) will be on the verge of overloading in 2020 and on the verge of overloading in 2030, b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water environment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Finally,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nyang,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system 目前对水环境承载力定义的叙述,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1-4]。总结 起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水环境承载力,狭义的水环境承载力就是指在一定的水域,其水环境能够被持续利用的条件下,通过自身调节净化并仍能够保持设定水质目 标条件下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量。广义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 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流域)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保持良好 的状态时,所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上,笔者认为水环境承载力是 指在一定的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约束下,区域水体可支撑一定结构、布局和技术 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模型等[5-8],主要方法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系统动

天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今天,蔡老师为我们分析评价了“天津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天津市的资源环境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蔡老师通过对天津市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的分析,分别选取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限制较大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三个方面若干因素进行评价,得出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在环境容量达到一定的极限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空间、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规模,达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提供基础支撑的目的。 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是从评价指标的选取,并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矢量分析法,对天津市资源环境各因素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将部分因素承载力高低落实到空间分布。 天津市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平均在2-10米之间(大沽高程),最高峰为蓟县和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土壤分布从山地、丘陵、平原到滨海,依次为棕壤、褐土、潮土、沼泽土和盐土五个主要土类。并且,天津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位于海河流域下游,历史素有“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水资源十分充足。 2013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472万人,居住在城镇的有12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2%,人口密度为1252人/平方公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7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9607元;2013年天津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6514亿元,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 2013年,天津市耕地总面积438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05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城乡用地3192平方公里。但土地资源所能容纳的建设空间、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成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性因素。 考虑一般做法,结合天津市资源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天津市资源环境影响显著的指标,又结合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3级指标因素和10个具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434078492.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 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 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区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东南部,粤西地区的东部,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东部以儒洞河与阳西县为界,东北部与阳春县相邻,西北至北部与高州市接壤,西至西南部与茂南区、茂港区毗连,东南濒临辽阔的南海。电白区海岸线长约2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原茂港区并入电白区成立新的电白区。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构成,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区域性等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合并为资源环境子系统,将社会、经济合并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效率单独为一个子系统。本次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并借鉴国际国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预警机制及其方法,并构建了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石岐区处于较高状态,沙溪镇处于较低状态,其余镇(区)均处于中级状态。二是中山市的推荐发展模型为资源节约型,其中黄圃镇推荐现状延续型和资源节约型,东区、小榄镇和东升镇推荐资源节约型或环境保护型,五桂山推荐环境保护型,阜沙镇和南朗镇推荐协调发展型,其余各镇(区)的推荐发展模型均为资源节约型。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山市;发展模型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bearing capacity)是一个起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古老概念,最初被引进区域系统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一般被定义为某一生境(habitat)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开始在畜牧场管理中得到明确的应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人类生态学研究领域提出承载力的概念。80年代以《农业生态区域法在土地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为代表的耕地粮食人口承载力研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后,承载力的研究逐步扩展到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理论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研究人员发现,单一因素的承载阈值并不能从根本上确定区域承载状态,各种资源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资源承载力研究更能贴切的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的新方向。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山市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对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考验也日益严峻。人口、经济容量与土地所能承载的阈值是否适应,已成为中山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缺乏对中山市承载力的研究,仅有尹杰等对中山市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从人口、建设规模、经济和生态等基础因素入手,结合中山城市发展特色,探讨了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总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39万。2013年中山市农用地面积92840.41hm2(其中耕地面积12206.41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05%,建设用地面积66422.74hm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1006.28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7.24%,其他土地面积19103.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0.71%。 二、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价 1、主要单指标阈值确定 单指标阈值的确定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本研究的部分指标参照了《广东省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相应指标的2020年规划值;其他指标则参考了广东省或者全国的平均值,以及个别指标的警戒值等。

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1

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 目录 前言 ----------------------------------------------------------------------------- - 3 - 1. 规划环评--------------------------------------------------------------------- - 4 - 1.1 规划评价适用范围 ---------------------------------------------------------------- - 4 - 1.2 规划评价依据 ---------------------------------------------------------------------- - 4 - 1.3 评价原则 ---------------------------------------------------------------------------- - 6 -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7 - 2.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概述 ------------------------------------------------ - 7 - 2.1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演化----------------------------------------------------------- - 7 - 2.2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 8 - 2.3 环境容量的定义 ------------------------------------------------------------------- - 8 - 2.4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 ---------------------------------------------------------- - 9 - 2.5 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 - 9 - 2.6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 -------------------------------------------------------------- - 10 - 2.7 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对象 -------------------------------------------------------- - 10 - 2.8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意义 --------------------------------------------------------- - 11 - 3.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区别与联系---------------------------------------- - 11 - 4. 环境单要素承载力---------------------------------------------------------- - 13 - 4.1土地资源承载力------------------------------------------------------------------ - 13 - 4.2矿产资源承载力------------------------------------------------------------------ - 14 -

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7,37(5):1979~1987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汪嘉杨*,翟庆伟,郭倩,陶韵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构建“驱动力D(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压力P(水资源问题与污染排放)-状态S(水质变化)-影响I(自然生态、水土资源)-响应R(污水处理、用水普及)-管理M(绿化、投资)”(DPSIRM)评价模型,并从社会经济、水资源、水质状态、投资管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具有3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异系数法进行各指标权重赋值,计算太湖流域2005~2014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获得相应评价等级.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有明显好转,评价等级从2005年的Ⅲ级转变为2014年的Ⅱ级.压力指标所起作用最为显著,状态指标紧随其后,其次是驱动力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管理指标作用相对较小.10年间,驱动力子系统指数明显呈上升趋势,影响和管理子系统的指数出现波动,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指数均随年份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压力子系统指数上升幅度最大,表明2005~2014年太湖流域水环境对工农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在增强.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中,万元GDP水耗和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都属于压力子系统指标,表明压力子系统指标所起作用最为显著.研究表明,构建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DPSIRM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区域水环境规划与综合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DPSIRM模型;变异系数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太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7)05-1979-09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 Taihu lake Basin. WANG Jia-yang*, ZHAI Qing-wei, GUO Qian, TAO Yun-zhu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004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37(5):1979~1987 Abstract: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 had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ccording to construction of DPSIRM model. The DPSIRM model mainly involved Driving Force (D: populati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ure (P: water problems and pollution emissions), State (S: water quality changes), Impact (I: natural ecology,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Response (R: sewage treatment and water penetration) and Management (M: green, investment). Several indexes were chosen from socio-economic,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status,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Taihu Lake Basin from 2005 to 2014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economy on water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aihu Lake Basin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Grade III in 2005 to Grade II in 2014. The Pressure indicator plays the most significant role, followed by State, Drive force, Impact and Response in sequence. The Management indicator has the weakest impact in the six subsystems. During the decade, the Driving force indicator exhibits a clear upward trend; the Impact and Management indicators were in undulation; other indicators such as the Pressure, State and Respons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aihu Lake Basin o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nhanced from 2005 to 2014. Among all evaluation indexes, both water consumption per million yuan GDP and wastewater discharge per unit of industrial outpu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ressure indicator, indicating that the pressure indicator exhibited a comprehensive impact on wa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The DPSIRM model was therefore proved to b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for evaluat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Taihu Lake Basin, and also provided the basis for 收稿日期:2016-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GL009);四川省社科项目(SC15TJ01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5ZA0192,16ZA0207) * 责任作者, 副教授, wjj@https://www.360docs.net/doc/434078492.html,

如何进行“双评价“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如何进行“双评价“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规划师杂志社2019/7/24 空间规划类术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双评价“(简称)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个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指一定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人类活动的综合承载水平。 是判断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相对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为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1)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家提出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基础和重建工作的前提。此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后来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中都得到了应用, 而且被逐步被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所重视。 (2)2010年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3)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等具体要求。 (4)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受到高度重视。 报告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控制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5)2013年11月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作为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规划编制前应当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基本依据。 (7)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要求开展两个评价,编制空间规划,要基于国土本底条件和评价先定格局,各类空间规划跟着大的格局落定。 (8)2017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要求,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编制空间规划。 (9)2017年5月27日,环境保护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更是明确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落实到国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落地准确、边界清晰。“的划定原则。 (10)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 由此可见,国家一系列战略决策,凸显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之重视,以“双评价”为前提和基础,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已成为基本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