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讲课教案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讲课教案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讲课教案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作者:李长吉,金丹萍

定量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教育现象本身复杂多变,主体参与性强,或多或少会受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这就使得定量的教育研究的信度无法确证、效度难于把握。为此,教育研究要焕发本身应有的创造活力,必须寻求新的出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这给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带来了契机。之后,研究者对定量研究的热情开始有所减弱,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深描的个案研究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个案研究(CaseStudy),又称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学领域,法国社会学家利普雷对工人阶级的家庭状况进行研究,他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个案研究方法。后来,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恩德群岛进行的田野研究,是民族志个案研究的一个实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者将个案研究作为重要工具,进一步将个案研究应用于对工业化和都市移民相关问题的探讨,主张研究者应

该进入研究问题的现场领域,应用个案研究对问题进行客观和全面的理解。随后,个案研究法广泛应用到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当中。个案研究开始应用于教育学中,主要是以研究特殊的对象,如问题青少年、适应不良学生,进行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深入透彻地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涉及到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个案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实践和科研的中介和桥梁。它有时采用诠释学以及批判理论的方法,来诠释和批判造成个案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相配合,其研究对象已经不再是问题个案,而是一般常态。纵观学者们关于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历程,主要呈现了以下趋势:个案研究由非正式或前导性研究到现今成为众人所肯定的正式研究方法;由以往问题的解决到今日着重个案问题之描述、解释与分析;研究对象由早期的适应不良、问题行为儿童到现今的正常儿童;从关注个案总体的普遍性研究走向关注有关特殊性个案的本质性研究。笔者检索发现,近十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的文献有2000余篇,其中大部分文献都是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现象,而仅有40余篇文献对个案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此外,在一些教材和专著中也有关于个案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外出现了很多个案研究的专著,如莎兰·B·麦瑞尔姆的《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和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等。国内目前关于个案研究的专著还不多见,仍是以翻译介绍为主。除此之外,个案研究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出现在各类研究方法的著作当中,如陈向明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潘淑满的《质性研究:理论与运用》,董奇、申继亮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法》等著作中都论述到个案研究法。归纳起来,学者们关于个案研究法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概况,包括个案研究的内涵、类型、特点等;实施的基本程序;个案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个案研究的信度以及效

度问题。二、论点举要

(一)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概况

1.个案研究的内涵

个案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各学者对个案研究的定义有所不同。麦瑞尔姆是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下定义的,认为只要是对一个有界限的系统,诸如一个方案、一个机构、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单元,做翔实完整的描述和分析,就是所谓的个案研究。罗伯特·K·殷从方法论的角度将个案研究定义为:研究者通过多重资料来源,对当前生活脉络的各种现象、行为和事件所做的一种探究式的研究。林佩璇从研究目的的角度来看,认为个案研究是探讨

一个个案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下的活动特质,以了解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张梦中、马克·霍哲也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定义的,对罗伯特的观点进一步深化,认为个案研究是一种运用观察、访谈、历史数据、档案材料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三个角度对个案研究进行定义的。事实上,可以将这三个角度结合起来给个案研究下定义。笔者认为,个案研究就是以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广泛搜集各种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复杂情境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方法。2.个案研究的特点林佩璇结合国外学者的看法,归纳出个案研究的七个特点:整体性、经验理解、独特性、丰富描述、启发作用、归纳性、自然类推。潘淑满也给出了个案研究的四个特点:在自然情境下探讨问题;深入式的研究;重视脉络的观点;建构理论。乔伊斯·P·高尔等人认为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在自然情境中对现象进行研究;代表双重视角(包括研究者视角—他位视角和参与者视角—本位视角)。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几个方面来概括个案研究的特点,均强调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研究内容的深

入性、方法的综合性以及在自然情境中进行。3.个案研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个案研究可以有多种类型。依据个案数目的多寡划分为:单一个案研究和多重个案研究。罗伯特·K·殷依据研究的目的将其划分为描述型个案研究、解释型个案研究和探索型个案研究;殷提出还可根据研究目的和个案数量交叉将个案研究划分为6种类型:无论单一个案研究还是多重个案研究都可以分为描述型、解释型或探索型三种。斯特克依据个案研究的特性将其划分为:本质性个案研究、工具性个案研究、集合性个案研究。贝希则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将个案研究分为下列三种类型: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故事讲述、图画描述的个案研究,评价性个案研究。依据的角度不同,个案研究就有多种类型,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与探索型个案研究相近,故事讲述、图画描述的个案研究就如同描述型个案研究。在实际的研究当中很少单独运用一种类型的个案研究,而是将几种个案研究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二)个案研究法的实施程序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或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个案研究实施的具体程序有所不同。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个案研究首先要识别与确定研究对象;然后是通过各种方法或渠道收集已确定的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再依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资料的整合,并作出合乎逻辑的诊断;然后是实施矫治

或调整;最后是跟踪研究或随访。罗伯特·K·殷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个案研究的实施程序:确定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撰写个案研究报告。另外一些学者立足于教育研究视角,提出个案研究法的程序,首先要确定个案,对个案的现状进行评定,收集个案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对个案进行补救、矫正与发展指导,再进行追踪研究,最后是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在笔者看来,不同领域的个案研究程序虽然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个案研究都必须要有:确定研究问题,选择个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三)个案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1.个案的选择关于个案样本选取,斯特克指出样本选择的首要标准是能从样本中获得最大的信息。罗伯特·K·殷也建议,研究者在选择个案的时候要坚持关键性、独特性和启示性的原则。迈克尔·巴顿把个案研究者选择个案的步骤描述为目的抽样,旨在选取能够提供和研究目的相关的丰富信息的个体。巴顿描述了15种目的抽样策略,有极端偏差型个案抽样、典型个案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关键个案抽样、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等。莎兰·B·麦瑞尔姆指出选择个案除了目的抽样外还有理论抽样。这种抽样方式的开始与目的抽样方式是一样的,只是总体样本并非是提前就被选好的。

2.收集方法罗伯特·K·殷总结出了六种资料来源:文

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莎兰·B·麦瑞尔姆介绍了四种收集质化数据的技术:观察、访谈、文件分析、网络资源。罗伯特·K·殷和莎兰·B·麦瑞尔姆总结的是质化数据的来源与方法,实际上个案研究要收集的不仅涉及到质化数据,还涉及到量化数据。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问卷法、测验或其他自陈测量、投射技术等方法来收集量化数据。近年来,又有学者通过游戏技术法、投射技术法等来收集数据。个案资料的收集应将量化与质化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资料。3.分析技术莎兰·B·麦瑞尔姆认为资料分析包括检查、分类、列表、检验或将定性与定量资料结合起来证明最初提出的理论假设,并指出分析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描述性分析,即叙事;第二是类别构建,通常是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构建起来的;第三是理论建构。多重个案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层级”,包括“个案内”分析和“跨个案”分析。罗伯特·K·殷认为分析资料首先应确立一个总体策略,在总体策略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他提出了三种个案研究分析总体战略—依赖于理论支持观点、在竞争性解释基础上建立框架、完善案例描述,并在总体分析策略下发展了个案研究五种具体分析技术: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时间序列分析;逻辑模型和跨案例聚类分析。雷尼塔·特奇回顾了各种用来分析个案研究资料的方法,总结出三类分析方法:结构性分析、诠释

性分析和反思性分析。莎兰·B·麦瑞尔姆、罗伯特·K·殷等都是从定性方法视角切入对个案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的,提出的资料分析技术也是针对质性数据的。至于量化数据分析部分,个案研究的学者们没有做过多的阐述。近年来,也有些学者为定性数据的分析开发出了一些软件,如:澳大利亚的QSRInternational公司开发的Nvivo,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的质性分析软件,能够有效地分析多种不同的数据,如大量的逐字稿文字,影像图形,声音和录像带数据,是实现质性研究的最佳工具。Nvivo通过一个强大的智能应用程序将质的分析和观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能够帮助使用者管理、定型和分析几乎任何语言的任何信息,Nvivo 将成为质性教育科研的好助手。由于技术原因,这些软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次数统计,若要提取更丰富的信息,还有待开发更先进的分析软件。虽然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个案研究的分析技术,也开发出了一些软件,但其理论性较强,不易操作,致使许多个案研究法的使用者仍然不知如何分析资料,面对收集的众多材料仍不知所措。个案研究资料如何才能有效地分析,这也是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四)个案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研究者通过从个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来确保个案研究的品质。个案研究人员不同的假设使他们对怎样归纳和评定个案研究成果的效度和信度产生不同的观点。一些个案研究

人员带有实证导向所表达的效度和信度观点与定量研究人员所表达的相似,罗伯特·K·殷和莎兰·B·麦瑞尔姆就赞同使用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和信度来判断个案研究的质量。然而,有些学者反对客观了解现实的实证主义假设,这时效度和信度就成了问题。在考虑该问题时,有些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传统的效度与信度观念不能运用于个案研究的资料与诠释中。比如解释性研究人员采用善辩、真实性、可信性和相关性的标准。三、研究反思

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可谓是观点涌现、精彩纷呈。然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在着争议,笔者试图在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个案研究是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

在国内,个案研究是随着质的研究方法日渐兴起而出现的,教育叙事研究几乎都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个案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喜爱的研究方式。因此,许多学者都将个案研究归为质化研究的范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个案研究都是叙事研究或质的研究;相反,有些个案研究是采用定量的、实证的或者实验的研究方法,例如学习发展心理、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个案研究不是以质性与量性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是以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来界定的。个案研究不应被看成是一种研究方法,而应看作是一种研究方式或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来进行研

究,它采用观察、访谈、测验或实验、查阅文献和档案记录、发放问卷等各种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它既可以是

定性研究也可以是定量研究,还可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正

如罗伯特斯泰克所言:“个案研究被确定为一种研究形式的原因在于对一些独立个案的兴趣而不是所用的调查方法。”(二)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问卷调查一直是主流研究方法,个

案研究则备受争议。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对单个个案进行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批评最多的问题,也是国内外社

会学界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个案研究

并不一定要求个案具有代表性,关于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

题其实是“虚假问题”。所谓代表性,指的是样本能够再现总体结构和属性的程度。任何样本的出现都是以样本总体的

范围和边界是清楚的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样本是从研究

总体中以某种规则抽取出来的。抽取样本的目的,就是以

经济、较少投入原则来达到对总体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再现总体。然而

个案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总体,或者说研究总体的边界是

模糊的,个案也不是统计样本,所以它并不一定需要具有

代表性。关于个案研究代表性问题的争议,其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的实际过程中,把调查研究中样本的

代表性带入了个案研究中,将个案研究等同于调查研究了。(三)个案研究结论能否进行推广

另一个对于个案研究的质疑是关于个案研究结论能否推广的问题。人们进行一项研究更多的是关注研究结论的推广度,极少有研究者只谈论个案本身,他们往往具有更大的抱负。即使是那些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是主张特殊主义研究范式的学者,也并不排斥概括。那么个案研究结论能进行推广吗?如何才能将个案研究结论扩大化呢?笔者总结了长期以来人们处理该问题的几种途径:(1)个案研究可以通过个案的联结来实现推广,也就是通过描述大量不同类型的个案,以便能够较完整、深刻地反映整体的状况,进而实现推广;(2)个案可以作类型学意义上的推广,也就是说,个案不仅要说明它自己,也要说明与它属于同一类型的其他个体,就如同解剖一只麻雀就可以知道天下所有麻雀的身体结构一样;(3)个案还可通过读者的认同实现推广,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个案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对照,接受一致的内容,从而实现推广,究竟个案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个案或现象且适用的程度有多大,需要读者自己的判定。版权归足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质化研究文章均为小编由PDF转出,转载请注明转自质化研究注意了!最全各部委基金申请时间表,值得收

藏!参考文献怎样引用才合理学历对工资影响有多大,让数据来告诉你

7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1.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数量上可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例如,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都属于成组研究。在教育统计学上,30个被试以下属于小样本组,30个被试以上属于大样本组。成组研究取样较多,可以作统计处理。所以成组研究的科学性比较大,代表性也强,但成组研究不便于作个别深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有时需要对个别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而不需要大面积的成组研究。这时,个案研究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 2.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

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例如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少数儿童的个别谈话法,揭示出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然,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此外,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不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显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 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比如对某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可以看一下他是否经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在创造力测验上的

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

案例研究法探析 摘要:案例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案例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案例研究法这一研究工具及其在学术研究中应当注意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规范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迄今为止,这种研究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学、人类学(包括民族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等学科研究者的认可并且被运用到特定问题的研究之中。然而,究竟什么是规范的案例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如何定义案例研究法?怎样确定案例研究法的适用范围?案例研究设计中有哪些规范性要求?这是一些需要从理论上厘清的基础性问题。 一、案例研究的概念 (一)案例研究的定义 尽管案例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界定案例研究法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在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论述中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对案例研究法的界定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美国社会科学家德尔伯特· C·米勒和内尔· J ·萨尔金德在《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一书中对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案例研究法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他们指出:尽管文化共享群体或具体的个人会被视为一个个案,但是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不那么关注群体的模式,而更在乎对一个过程、事件或行动的深度描述。有人认为个案只是研究对象( Stake,1995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研究方法( Merriam, 1988年) 。只不过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个案研究是通过在多种信息来源和丰富的背景中收集深入、详细的资料, 对一个或多个个案进行历时性的探讨。 美籍华人学者应国瑞( Robert K. Yin)是案例研究法理论探讨和建构方面有突出影响的学者,他对案例研究有过如下的一些看法:首先,案例研究定义的核心精神在于其研究的范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进行的现象;待研究的现象与其所处环境背景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案例研究法处理有待研究的变量比数据点还要多的特殊情况,所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王建云,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案例研究方法是一门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公设、适用条件、研究路径以及限度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作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由于近年来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的嫁接物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调查技术,因此,需要从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研究现状以及主要应用等方面进行评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方法;案例调查技术;限度;应用 在罗伯特·殷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中,案例研究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它和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差别是径渭分明的。实证主义是定量的研究范式,而解释主义是定性的研究范式,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一个嫁接产物,它将调查研究中确定变量间具体关系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带入了案例研究领域,使得很多学者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调查技术。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 案例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外学者在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论述中尚未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形成一致的看法。学者大多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类型以及资料收集方式等方面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进行界定。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界定有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

认为案例是特殊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总结出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① 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强调从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出发,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下对个体行为研究与分析进而形成假说(Shaw, 1927);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一个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Nisbet,1978);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力于对一个事件进行研究(Adelman,1997);更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风笑天,2005)。Robert Yin和大部分案例研究法的资深学者都认为案例研究适合回答“怎么回事”和“为什么”的问题。 关于研究路径,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案例研究方法是一套明确、有系统的程序与技术,用来分析由田野中所获取的庞大原始数据,并且将之概念化,形成扎根于现实世界的理论(J. Corbin,柯宾,1990);案例研究是从具体经验事实走向一般理论的一种研究工具,它综合运用多种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技术与手段,通过对特定社会单元(个人、团体组织、社区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行为的背景、过程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述,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丰富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解释、判断、评价或者预测②(王金红,2007)。但是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似乎首先用于描述当代事件,并从中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Gee, 1950;马克·霍哲,2002);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

个案研究法43086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几个优等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个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用于教育领域,主要还是对学生而施。例如,有的学生才能特别优异或极端低劣,以常用的教学方法无助于其发展或进步;或者有的学生行为和情绪与一般学生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不能改变其行为或性格。凡此等等都需要予以单独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确定矫正的适当方法,以便使学生得到正常的发展。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人们还将个案研究法称为“解剖麻雀法”。另外,由于个案研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追踪调查研究,故个案研究法,又称为“个案追踪法”。 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现介绍几种基本的个案研究方法,供研究者选择使用。 1.追踪法 所谓追踪法,就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

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从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时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用日记方式作出详细的文字记载,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追踪照片,连续追踪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据此撰写了我国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名著<《儿童心理之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曾采用个案追踪的方法,以智能超常的儿童少年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受过优越的早期教育,遗传素质的差异只为他们的超常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优良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则是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这项个案研究为我国婴儿教育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因为追踪法一般以相同的对象作长期的研究,通过追踪可以掌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研究智力测验分数的稳定性问题,即可从幼儿开始测量直至成年,由此可以看出智商是否具有稳定性。三是探索早期教育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影响。 总之,个案追踪是对相同的个案进行长期而连续性的研究,研究者能真实而直接获得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能深入了解个人或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情况,弄清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现象。它对于研究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成熟期、关键期,以及研究复杂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某一教育理论的验证、某一教育措施的实施、某一新方法的探索、某些教育现象之间前后发展的关系等都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特点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 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下面要介绍的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和产品分析法等。但是,个案研究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类型 一是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尤其是研究一般论点,目的在于弄清楚那些模糊的问题,并使读者产生兴趣。 二是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叙述和描绘那些有趣的、值得仔细分析的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 三是评价型个案研究,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使读者确信。 基本程序 制定个案研究方案 个案研究方案是指实施研究的计划,是进行个案法研究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进行个案研究之前,需要制定个案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现状评定 个案研究对象的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有一系列不同于他人的行为表现,而且对这些行为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2、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3、小学生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4、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5、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7、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8、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9、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中华人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陈姿伶 中兴大学农业推广教育研究所 早在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即创用此一个案研究法来训练学生思考法律的原理原则。依叶重新(2001)的考证,此法最初多用于医学方面,应用于研究病人的案例;尔后,陆续地于心理学、社会学及工商管理学等领域相继被沿用,至今于教育界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大都采此法于教学与相关的学习研究上,或者应用于教育心理与儿童心理等领域,特别对于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落后或低度缺陷儿童等类型学习者的心理研究。 而在这当中几位举足轻重的关键学者,如实验心理学家菲吉纳于1860年创立新物法,针对个别对象,进行有系统的感官研究,建立著名的Fecher’s Law。之后,弗洛伊德及皮亚杰等,于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中皆不难发现「个案研究法」被运用的例证。以弗洛伊德为例,可被视为是运用个案研究法于精神病学的先驱,就其处理精神神经症的病人方面言之,则是致力于发现所谓的「一致的经验模式」。在其细心的探求下,使得病人能够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根据弗洛伊德的假设:这些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的神经性行为,以所曾研究之Sergei Petrov 的—位狼人(the Wolf Man)的生活史来说,其最后并以「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获致之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一致吻合,这亦使得心理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视为一项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总言之,个案的运用与分析,在法律和医学知识的传授上,早就成为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之一。法律的名词称个案为「案例」或「判例」,医学的名词则称其为「病例」。至于个案分析在社会学上的发展沿革,则可依年代顺序归纳如下:(1)1908年,哈佛大学创设企业管理研究所,由经济学家Edwin F, Gay担任首任院长,他认为企管教学,应仿效哈佛法学院的教学方法,Gay称作「问题方法」(problem method),自此哈佛大学设置个案发展单位。 (2)在1920年代早期,Wallace B. Donam出任哈佛企管研究所主任。他到职后,敦促所属教授,从企业活动中直接搜集资料,拟订新的教材,鼓励教授搜 集有关市场交易,工商财务及其他方面的个案,并从事工商业的实验工作。 他亦吸收不受传统研究方法所约束的学者来一起从事研究。 (3)Elton Mayo,其中一位参与者。领导了「霍桑实验」(Hawthorn Studies)。在社会学方面,「实地研究」这个观念,从研究人类行为的个案已收到了效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哈佛教授搜集了许多其他的个案,设立了一个委员会,用以促进个案研究之教学。该委员会于1937年致力介绍「个案报告」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案例一教师能否让学生“牢记”答案 【案情】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牢记”,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 据某家长反映,2月2日下午,已到放学时间了,而孩子们却都没有回家,家长们都十分着急。直到晚上7时30分许,孩子们才回到家,并告诉家长,因为“老师搞到了卷子”,并做出答案后,让他们抄下来“牢记”。次日早上临考前,这位老师竟然又“加班”,给学生们又抄了一道“写作题”。 家长们说,这位老师是公办教师,去年10月份才来该校执教。由于会驾驶,他经常晚上加班开车“挣外快”,甚至有时白天也不能正常为孩子们上课。因他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孩子们的成绩急剧下降,原来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在大型抽考中竟然不及格。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偷考题”的手段。家长们认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要育人,而这位老师却如此“做手脚”,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不劳而获”,又谈何很好地“育人”呢? 这位老师的作法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据了解,某县教育局已委派专人去调查此事。 试分析:1. 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

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3.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 2. 本案是一起由教师漏题而造成的考试舞弊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案中,该教师身为公办教师,却违反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义务,其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晚间开车,致使白天不能正常上课,学生成绩急剧下降,未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失职和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应“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本案中,该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竟采用偷考题、让学生背答案的手段,一方面,说明他对工作和学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未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是引导学生弄虚作假,因而,其缺乏作为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滥用了自身的教育权。 (3)考试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教育部特意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国家考试行为。而各个学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工作规程,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而该教师的做法则属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讲课教案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作者:李长吉,金丹萍 定量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教育现象本身复杂多变,主体参与性强,或多或少会受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这就使得定量的教育研究的信度无法确证、效度难于把握。为此,教育研究要焕发本身应有的创造活力,必须寻求新的出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这给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带来了契机。之后,研究者对定量研究的热情开始有所减弱,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深描的个案研究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个案研究(CaseStudy),又称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学领域,法国社会学家利普雷对工人阶级的家庭状况进行研究,他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个案研究方法。后来,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恩德群岛进行的田野研究,是民族志个案研究的一个实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者将个案研究作为重要工具,进一步将个案研究应用于对工业化和都市移民相关问题的探讨,主张研究者应

该进入研究问题的现场领域,应用个案研究对问题进行客观和全面的理解。随后,个案研究法广泛应用到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当中。个案研究开始应用于教育学中,主要是以研究特殊的对象,如问题青少年、适应不良学生,进行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深入透彻地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涉及到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个案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实践和科研的中介和桥梁。它有时采用诠释学以及批判理论的方法,来诠释和批判造成个案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相配合,其研究对象已经不再是问题个案,而是一般常态。纵观学者们关于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历程,主要呈现了以下趋势:个案研究由非正式或前导性研究到现今成为众人所肯定的正式研究方法;由以往问题的解决到今日着重个案问题之描述、解释与分析;研究对象由早期的适应不良、问题行为儿童到现今的正常儿童;从关注个案总体的普遍性研究走向关注有关特殊性个案的本质性研究。笔者检索发现,近十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的文献有2000余篇,其中大部分文献都是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现象,而仅有40余篇文献对个案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此外,在一些教材和专著中也有关于个案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外出现了很多个案研究的专著,如莎兰·B·麦瑞尔姆的《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2014-04-21王建云社会学吧 在罗伯特·殷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中,案例研究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它和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差别是径渭分明的。实证主义是定量的研究范式,而解释主义是定性的研究范式,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一个嫁接产物,它将调查研究中确定变量间具体关系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带入了案例研究领域,使得很多学者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调查技术。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概述 案例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外学者在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论述中尚未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形成一致的看法。学者大多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类型以及资料收集方式等方面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进行界定。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界定有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特殊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总结出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① 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强调从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出发,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下对个体行为研究与分析进而形成假说(Shaw, 1927);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一个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Nisbet, 1978);也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力于对一个事件进行研究(Adelman, 1997);更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风笑天,2005)。Robert Yin和大部分案例研究法的资深学者都认为案例研究适合回答“怎么回事”和“为什么”的问题。 关于研究路径,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案例研究方法是一套明确、有系统的程序与技术,用来分析由田野中所获取的庞大原始数据,并且将之概念化,形成扎根于现实世界的理论(J. Corbin,柯宾,1990);案例研究是从具体经验事实走向一般理论的一种研究工具,它综合运用多种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技术与手段,通过对特定社会单元(个人、团体组织、社区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行为的背景、过程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述,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丰富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解释、判断、评价或者预测②(王金红,2007)。但是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似乎首先用于描述当代事件,并从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教育个案研究法 本章要点: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特征;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近年来,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获得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解释性理解。进行质的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个案法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个案研究强调对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复杂的关系作全面的涵盖,对动态变化的情境条件作适当分析。 第一节教育个案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个案研究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个案研究法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复杂的认知课程,是帮助个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通常个案研究法是在对象总体中选择特定的人、事、物所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社会团体等。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狭义的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作的描述、分析及报告的方法。广义的个案研究法则可界定为: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个案研究法也秤麻雀解剖法或个案历史研究法。 二、教育个案研究法特征 个案研究常被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质化的研究,与实证主义的、验证性的、量化的研究相对应。事实上个案研究不是以质化与量化研究来划分的,而是以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来界定的。个案研究是所有研究方法中最生动、最有趣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

个案研究:方法和设计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1994, Seco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Sage) By Robert K. Yin Summary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When to use case study method? 1)The type of research question: typically to answer questions like “how” or “why” 2)Extent of control over behavioural events: when investigator has a little/no possibility to control the events 3)General circumstances of the phenomenon to be studied: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in a real-life context ?Case study is an empirical inquiry, in which: -Focus is on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within its real-life context & boundaries

between phenomenon and its context are not clearly evident →Suitable for studying complex social phenomena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ituation include: Many variables of interest;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o guide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Types of case studies might be: explanatory; exploratory; descriptive -Designs can be single- or multiple-case studies -Used methods can b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or both ?Typical criticisms towards case studies & correcting answers: -Lack of systematic handling of data -> Systematic reporting of all evidence -No basis for scientific generalization -> Purpose is to generalize to theoretical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1.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实习生使用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由于实习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放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上,开展大规模的教育调查和严格控制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实习生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 2.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 个案研究究竟应当如何展开?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大家可采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 (1)追踪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达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对他的长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追踪研究。 个案追踪研究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追踪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或事例作为追踪研究对象并明确要对学生或事件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解。 ②实施追踪研究

追踪研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题确立的内容进行,要运用规定的手段收集有关的资料,不能让重要的信息遗漏,也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研究者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③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要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个案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④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研究者要根据对个案追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指导和促进个案的发展。 (2)追因法 追因法是先见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发生的原因。例如,某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我们去追寻他的成绩下降的原因,这就是追因法。 个案追因研究的实施可以分下面几个步骤: ①确定结果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步工作是确立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一步搞得不够确实,那么在后面的研究中找出的原因也很难说是确实的。例如某校某班级某学科的教学质量特别高,某学习后进生最近有较大变化,学科成绩提高很快等,这些都是已形成的事实,我们可以把它们确立为研究的问题。 ②假设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明确了事实发生后的结果,接着就要寻找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这些原因最初是假设的,还没有经过验证,这一步骤对于后面工作的进展具有决定意义。 ③设置比较对象 为了追寻导致结果的原因,研究者可以采取两种途径设置比较对象。一种是设置结果相同的若干比较对象,从中找出共同的因素,即前面假设的原因。另一种设置结果相反的若干比较对象,找出相反的因素,从反面找出真正的原因。例如,我们研究某学生品德不良形成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作者:长吉,金丹萍 定量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教育现象本身复杂多变,主体参与性强,或多或少会受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这就使得定量的教育研究的信度无法确证、效度难于把握。为此,教育研究要焕发本身应有的创造活力,必须寻求新的出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这给教育研究式的转向带来了契机。之后,研究者对定量研究的热情开始有所减弱,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深描的个案研究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个案研究(CaseStudy),又称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学领域,法国社会学家利普雷对工人阶级的家庭状况进行研究,他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个案研究方法。后来,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恩德群岛进行的田野研究,是民族志个案研究的一个实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者将个案研究作为重要工具,进一步将个案研究应用于对工业化和都市移民相关问题的 探讨,主研究者应该进入研究问题的现场领域,应用个案研

究对问题进行客观和全面的理解。随后,个案研究法广泛应用到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当中。个案研究开始应用于教育学中,主要是以研究特殊的对象,如问题青少年、适应不良学生,进行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深入透彻地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涉及到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个案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实践和科研的中介和桥梁。它有时采用诠释学以及批判理论的方法,来诠释和批判造成个案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相配合,其研究对象已经不再是问题个案,而是一般常态。纵观学者们关于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历程,主要呈现了以下趋势:个案研究由非正式或前导性研究到现今成为众人所肯定的正式研究方法;由以往问题的解决到 今日着重个案问题之描述、解释与分析;研究对象由早期的适应不良、问题行为儿童到现今的正常儿童;从关注个案总体的普遍性研究走向关注有关特殊性个案的本质性研究。笔者检索发现,近十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的文献有2000余篇,其部分文献都是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现象,而仅有40余篇文献对个案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此外,在一些教材和专著中也有关于个案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外出现了很多个案研究的专著,如莎兰·B·麦瑞尔姆的《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和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