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

儿童保健科葛品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定义及发生率:

早产:出生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

早产儿发生率:10%。

二、为什么强调出院后喂养?

出现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后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同胎龄的第10百分位。

三、EUGR预后

微量营养素缺乏、感染、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生长迟缓。

四、营养学新进展

1、营养程序化

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影响。——英国营养学专家Lucas(1991年):

2、营养银行

儿童期早期(特别是生后第一年内: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儿是营养程序化的关键时期) 给予均衡、充足的营养素,使得机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并且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防止提前出现一些年龄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你可以用提出钱来使用,称为“营养银行”。

五、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1、早产儿的营养素的储存有限,孕期最后3个月中,营养物质向胎儿转运,

积累的速度很高,胎儿生长速度很快。早产儿营养需求增加而器官发育不成熟,使得早产儿通过膳食摄入的营养素难以满足其达到宫内生长速度时所需求的摄入量。

2、早产儿对营养需求更高,特别是能量、蛋白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锌、

铁和硒。、

3、出生时,婴儿的胎龄会影响其营养状况,出生后,乳制品(母乳和/或婴儿配

方奶粉)的数量睡类型、母乳营养补充剂和/或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使用,都会进一步影响早产儿的营养进程,影响婴儿的营养状况,一些早产儿还同时患有内科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这些疾病进一步增加其营养需要量。

六、追赶性生长

1、去除疾病等影响生长的不利因素,给予充足的营养之后,他们以超过相应

月龄的正常速度加快生长,以回复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来。

?“时间窗”短;

?发生于出生后2~3年内;

?VLBW和ELBW早产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追赶生长”;

?如在生后早期末达到“追赶生长”,以后追赶的机会减少;

?“追赶生长”关键期:头围在生后第一年,身高在生后3年内。

2、早期快速生长对健康的影响

?早期快速生长与后期发生高血压有关。

?对足月小样儿的随机对照形容

?营养强化配方较标准配方蛋白质高28%

?营养强化配方喂养儿较标准配方喂养儿舒张压高3.5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3、早期快速生长对健康的影响“关键期”

?健康单胎足月儿研究

?出生后0~6月体重快速生长与后期FM相关

?出生后0~3月体重快速生长与后期FM、BMI相关。

?临床意义:早期营养干预。

七、早产儿营养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喂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以后的喂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的评估

1、转变期:生后7天内,维持营养和代谢的平衡;

2、稳定-生长期:临床状况平稳至出院,达到宫内体重增长速率15g/(kg.d);

3、出院后时期:出院后至校正年龄1岁,达到理想的追赶性生长。

(一)出院后强化营养

?填补生后早期营养的缺失

?满足正常生长

?满足追赶性生长

(二)强化对象

1、极(超)低出生体重

2、出生体重<2000g而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者

3、有宫内外生长迟缓表现

4、出生后病情危重、并发症

5、出院前体重增长不满意[<15g/(kg.d)]

6、完全肠外营养>4周

(三)发生喂养问题的原因

1、口腔运动功能发育延迟或损害

2、神经系统:脑损伤

3、消化系统:GER、NEC、便秘

4、呼吸系统:BPD

(四)强化营养——乳类的选择

1、单纯母乳:出生体重>2000g,无EUGR及高危因素。

2、母乳喂养禁忌症:

1)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

2)化疗和放疗期间、吸毒、接触放射性物质、滥用药物;

3)艾滋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动性肺结核;

4)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105。

3、母乳经处理后继续喂养:

1)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将乳汁挤出,进行巴氏消毒(62~65℃30分钟);

2)乳母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乙肝病毒DNA <105),其宝宝在得到免疫保护后(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3)结核经治疗无临床症状;甲状腺疾病时乳母需定期监测母亲甲状腺功能;

4)乳汁CMV阳性,冷冻或加热消毒,可降低乳汁中CMV载量。

4、母乳+母乳强化剂

对象: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能量强化密度应较住院时低,并根据生长情况调整。

1)母乳强化剂(母乳营养补充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2)添加时间:早产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使热卡密度增至

80kcall/dl。

3)强化母乳喂养时间:胎龄40周,其后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5、人工喂养

1)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单独使用或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

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不足的补充。

2)早产儿配方奶:仅用于EUGR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

3)婴儿配方奶:出生体重>2000g,无EUGR及高危因素,生长满意。

4)喂至胎龄40—52周。

6、出院后喂养指导

1)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热卡密度为80kcal/100ml的早产儿配方奶或强化母乳。

2)体重>1800g的早产儿,且所有生长参数均达到相当胎龄的第25百分位,可转换为73kcal/100ml的过渡配方奶或强化母乳。

3)当矫正月龄4-6个月,且所有生长参数均达到相当胎龄的第25百分位,可转换为67kcal/100ml的标准配方奶或纯母乳。

(五)强化营养时间

1、用至校正年龄3个月到校正年龄1岁。

2、监测:生长曲线、生化、神经运动发育。(出生2岁内使用校正年龄)

3、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

(六)其他食物引入时间: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迟于校正月龄6个月(七)引入其他食物的建议

?一旦添加固体食物,建议使用高蛋白、能量和营养密集型的固体食物。

?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制定早产儿添加固体食物指南提供研究证据,这些研究包括固体食物添加的不同模式和时机以及对早产儿日后的健康和发育结局产生的短期及长期影响。

(八)其他营养素的补充

1、维生素D:生后即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3月龄后改400U/d,直至

2岁。

2、铁剂:生后2周开始补充元素铁2~4m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

3、早期维生素D营养与骨骼发育

?回顾性研究表明,早产儿在出生第一年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12岁时的全身骨量。

?发育早期,包括子宫内的有害环境刺激可增加生命后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出生时和婴儿期体重预示生命后期的骨峰值和骨量。

?不良的宫内环境和儿童期生长使60多岁时髋骨折的危险增加近一倍。

?妊娠期母亲的体格、营养、吸烟和体力活动也预示后代出生时的骨量。

4、早期营养对脑发育和智能的影响

?生命早期发生贫血的儿童到学龄期时即使贫血得到纠正,其学习能力仍然较差,。

?贫血儿童10岁时比非贫血儿童更易出现学习问题。

八、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的评估

1、生长评价

评价指标:体重、身长、头围。

监测频率:6月龄以内每月1次,6~12月龄每2个月1次,1~2岁每3 个月1次。

2、生化指标

评价指标:非蛋白氮、碱性磷酸酶、钙、磷、前白蛋白。

监测频率:当出现生长迟缓或准备转奶时。

3、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理想的体重增长水平应在同月龄标准的第25~50百

分位以上,

4、身长增长紧随其后,

5、头围的增长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为重要。

九、校正年龄

?早产儿是一个存在很大差异的特殊群体,因其出生时的胎龄介于23周~36周。

?妊娠的最后3个月是胎儿重要的生长时期,也是其器官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期。

?妊娠24周出生的婴儿,须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宫外发育,才能达到足月儿的大小、成熟与发育状态。

?因此在描述早产儿年龄时应明确:非校正年龄(出生后的实际周龄),校正年龄(足月后年龄,考虑出生时的胎龄)。

十、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管理最终目标

1、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2、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3、预防营养缺乏和过剩

4、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5、有利于远期健康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作用分析·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I)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极低体重早产儿84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经口胃管喂养,研究组给予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胎便排尽时间、体重增长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的呕吐、腹胀、残留奶量、便秘、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同时患儿胎便排尽所用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极低体重早产儿,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儿体重增长,缩短胎便排尽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标签:喂养方式;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生长发育 出生时体重未达到1500g的新生儿可视为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I),VLBWI对每日所需摄入的营养量要求非常高,但是患儿胃肠道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各种消化酶液分泌量不足,其胃部排空、大小肠蠕动以及排除大便的能力比较差,加上新生儿自主吮吸和吞咽的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易腹胀、胃潴留、呕吐及胎便延迟排出等情况。因此,本研究为了提高VLBWI的营养摄入量,促进患儿健康成长,选择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两组患儿所产生的影响,如患儿胎便完全排出所需要的时问、其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喂养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和体重增长的情况等。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极低体重早产儿8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28例,出生15min~2d,胎龄29~36周,体重1012~1500g;排除标准:排除伴有显著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严重并发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1.2方法 1.2.1置管措施置胃管的方法有:经口胃管喂养和将胃管插入鼻腔至胃部喂养的方式。通常情况下,VLBWI较正常新生儿的鼻腔相对较窄,倘若经过鼻腔将胃管插入胃部喂养,极易影响空气流正常进出,从而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如果选择经过口腔部位将胃管插入胃部的喂养方式,需选择6号一次性胃管对其进行润滑后方可将胃管从口腔置入,胃管长度应控制在耳垂至鼻尖到剑突的长度,置入胃管后,通过对胃液进行监测,查看胃管是否成功置入,上述操作完成后,方可应用医用胶带固定胃管,并统计胃管插入深度。待患儿住院后,可利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患儿胃部,直到清洗液澄清时方可停止。

低体重出生儿十大问题

低体重出生儿十大问题 凡婴儿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者均称之为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婴儿,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龄正常体重值的二个标准差或< 10个百分位。出生体重<1 500 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1 000 g则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为4.75%~8.5%。 早产儿死亡率占围产死亡的51.8%,SGA为8.3%。低体重儿死亡率在我国婴儿死亡率中占重要地位,故降低其死亡率对婴儿死亡率的下降起重要作用。早产儿主要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未成熟,生活力弱,多在子宫内发育正常。SGA多因宫内慢性缺氧引起胎儿营养不良或生长障碍。 低体重儿在临床上会出现多种问题,综合归纳为十大问题。若能预防其发生或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则可提高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SGA的调节功能虽较早产儿好,但因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散热快,糖原贮存少易耗尽,均需注意保暖。胎儿是通过母体调节体温,出生后环境温度对其体温影响大,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通过增加代谢、氧消耗维持正常体温。当体内能量耗尽时,体温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可导致寒冷损伤发生硬肿,严重则肺出血而死亡。新生儿寒冷所致硬肿症与产房温度及暴露时间过长有关,暴露10分钟则发病率明显增加。低体重儿应置于其代谢及氧消耗最低的环境温度中(即称之为"中性温度"的环境温度)可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 产房温度应保持24~26℃,湿度55%~56%,小儿娩出前应将辅射热暖箱预热或毛巾、棉毯预热,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尤其保持头部干燥,尽量不让小儿裸露,转运时要保暖。体重在2 000 g以下的婴儿应置于暖箱内。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若须离开暖箱,则应在有其他热源下操作。当小儿体重达2 000 g时,先将暖箱电源切断,在暖箱内观察小儿体温稳定后方可出暖箱,体温多保持肛门37℃为准,皮肤温度为36.5~37.5℃。 低出生体重儿的中性温度一般在32--36℃,暖箱湿度为55%--65%,温度为: 体重在1501--2000g者箱温30--32℃;体重1001—1500g暖箱温度在32--34℃;<1000g者暖箱温度在34--36℃。 二、呼吸管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HM D)。SGA多有胎盘功能不良所致慢性缺氧,易发生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气胸等。胎儿娩出应吸净口鼻腔内的粘液,监测呼吸、心率、血气及胸片。血气保持动脉氧分压在50~80 mmHg(1 mmHg=0.133kPa)之间,无需常规吸氧,仅在发绀及呼吸困难时给氧,氧浓度<40%为宜。如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早产儿易发生氧中毒,可引起眼的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失明,肺部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亦有报告引起脑损伤者;此外,供氧过多还可使红细胞易破坏,而促使生理性黄疸及生理性贫血加重。孕妇在分娩前24~48小时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HMD的发生。早产儿生后给PS可防止或减轻HMD。若出现缺氧,可用鼻导管、面罩或头罩给氧,需要时用鼻塞持续正压给氧(CPAP)或机械通气。呼吸暂停用氨茶碱,首次

综合性护理在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应用

综合性护理在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1-31T13:36:54.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黄勇帆 [导读] 随着新生儿医学进步,医疗条件日臻完善,极大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黄勇帆(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江门 529000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护理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出生的40例极低体重的早产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并发症、喂养不耐受的例数、住暖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极低体重早产儿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249-02 随着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及新生儿监护病房的设立,早产儿的成活率逐渐上升。但早产儿较正常的新生儿存在身体发育上的缺陷,并发症如身体、智力发育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为维持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预后,采取必要的早期护理干预手段,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20例极低体重的早产儿实施综合性护理,显著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早产儿,其中男24例,女16例,均为呼吸暂停、轻度窒息、颅内出血、宫内感染、贫血的患儿。孕周29~33,平均31.31±0.89周,出生体重1.0~1.5kg,平均1.32±0.25kg,剖宫产12例,阴道分娩28例。早产的原因:胎位异常10例,胎膜早破8例,宫内窘迫6例,妊高征6例,安胎失败4例,先兆子痫4例,瘢痕子宫2例。1 min Apger评分3~7分22例,>7分18例。将该组早产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早产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下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包括:保暖护理、喂养护理、病情监护、皮肤护理及预防感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手段,具体措施如下: 1.2.1 改良管饲护理 在传统鼻饲法的基础上,选择把注射器活塞拔出来,牛奶倒入针筒内,让牛奶由于重力作用自动缓慢下流,每3 h一次,奶量以20 ml /(kg?d)开始,达到匀速缓慢的效果,在开始鼻饲喂养同时均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经常观察患儿管饲期间胃肠耐受情况,注意有无呕吐、腹胀、腹泻、明显胃潴留现象。 1.2.2 抚触护理 抚触者用强生润肤油润滑双手,采用改良式抚触法即按先俯卧位抚触早产儿背部、臀部再侧卧位抚触四肢,最后仰卧位抚触头部、胸部、腹部[1],动作轻柔,力度适宜,室温保持在30~34℃,湿度55%~60%为宜;2次/d,15~20 min/次。 1.2.3 鸟巢式护理 将温箱置于相对安静的病室,将灯光调暗,温箱外壁罩上深色床单,只留前壁便于观察病情患儿睡于温箱内毛垫或水床垫上,颈下垫上一小块毛巾,抬高头颈部2~3 cm,仰卧或侧卧位,选材优质的棉布,剪裁呈长条状,每条长约150cm、宽为25cm,用大毛巾卷放在躯体四周,紧贴住患儿的背部、臀部,并绕过患儿的腹部、上肢外侧、会阴,围成巢状,适当控制肢体活动[2],每4~6h给予抚摸、交换姿势,定时播放悦耳轻音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的恢复时间、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误吸、腹泻、腹胀、呕吐等)、喂养耐受的例数、住暖箱的时间。若患儿出现以上情况认为喂养不耐受:⑴胃内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⑵呕吐、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⑶24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或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h的量;⑷频繁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心率<80次);⑸粪便隐血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并发症、喂养不耐受的例数、住暖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出生体重恢复时间(d) 并发症(%) 喂养不耐受 (%) 住暖箱时间(d) 观察组 20 8.4±1.8﹡ 1(5.0) ﹡ 8(40.0) ﹡ 14.5±2.2﹡ 对照组 20 10.2±2.5 4(20.0) 15(75.0) 21.8±3.6 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进步,医疗条件日臻完善,极大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但早产极低体重儿属于高危患儿,该类患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较差,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迁延不愈甚至可导致死亡[3]。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采取改良管饲护理、抚触护理、鸟巢式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改良管饲法可帮助患儿顺利的度过喂养关,促进了奶量摄入,且由于重力作用自动缓慢下流,从而可以达到匀速缓慢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抚触护理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等分泌增加,增加摄奶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抚触时皮肤感觉器将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

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作用

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0-12-31T13:31:33.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向平黄月新 [导读]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其喂养问题日渐引起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向平黄月新(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62)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212-01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其喂养问题日渐引起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出生1周内)常常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无法建立正常的胃肠道喂养,常需采用静脉营养;多数患儿经过此阶段后体重下降明显,体力差,吸吮奶液时消耗体力大,又由于其本身消化功能未发育成熟,常常出现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营养物质缺乏等情况,导致发育落后、营养不良性贫血、代谢性骨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低下等,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要保持或接近宫内生长速度,避免宫外生长迟缓,营养的供给非常迫切,传统的营养该类患儿的方法是采用全静脉营养或在部分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间断胃管喂养,尽管解决了吸吮、吞咽困难的问题,但胃排空迟缓依旧存在。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无法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给予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吸吮空的橡皮奶头。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促进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并改善了其生理和心理行为等[1],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非营养性吸吮作用方面的研究,其作用阐述如下。 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NNS训练具有生物治疗作用,有利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胃管喂养的同时进行NNS,能通过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变胃肠调节肽的水平,刺激胃肠道发育与成熟,并增加胰岛素释放,从而促进营养吸收和储存,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使生长加速。研究表明,NNS能改善新生儿生理行为和生理功能,提高其对医源性刺激的耐受性,减少能量消耗,促进体重增长,缩短康复时间,在早产儿更加明显,可缩短住院天数。有研究显示,在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经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结果新生儿的残留奶量显著减少,排便次数明显增加[2],提示表明NNS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促进胎粪排泄,增加奶量较快又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出现。NNS可以刺激迷走神经,影响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3]。NNS可以刺激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促进胃容性扩张,提高胃收缩能力,加上胃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胃排空加快,胃残留发生率减少;同时NNS可使吞咽频率增加,促使食管推进性蠕动增加,进而促使反流物的清除,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4]。 2 NNS对黄疸的影响 NNS对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动力学的影响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使胆红素经肠道排出增多,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5]。和强[6]等人对52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NNS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说明NNS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值,减轻早产儿黄疸程度,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早期治疗黄疸、防止胆红素脑病的积极作用。 3 NNS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NNS 加速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NNS可使该类患儿获得理想的行为状态,使早产儿镇静,活动减少,氧合改善,因而能量利用减少[7]。其二,NNS可增加其舌酯酶分泌,改善脂肪的吸收,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还可导致营养物质的加快混合推进,合理的消化吸收,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8]。 4 NNS的其他作用 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9]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10]等。 综上所述,应对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非营养性吸吮。 参考文献 [1]uvnas-moberg K,widstrom Am,MarchirtiG,winberg J.Releasc of GI hormones in mother and infant by sensory stimnlation[J].Acta pediatr Scang,1987; 76 (6):85l-860. [2]蒙莹.非营养性吸吮在低体质量儿喂养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9,49(25):99. [3]林名勤,江少虎,邓见玲,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86-88. [4].张晓鸣,赵鹏程.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2006,16(1):39-40. [5]廖祥福,周丰,任蕾.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肝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19(2):103-104. [6] 和强,廖志勤,虞靖虹,等.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47-149. [7]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77-680. [8] 张纯英,解玉平,张灿萍,等.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9):648-649. [9]沈丽萍,潘慧.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6,28(12):1001-1002. [10]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77-680.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确认版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 摘要: 尽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早产儿管理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领域。最佳营养能改善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并且能降低脓毒症发病率,甚至可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新生儿专家和儿科医生的观点具有很大差异。加拿大McMaster大学建立了一个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列出了很多关于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系统评估文献,严格提出询证依据,最终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指南。这些指南为技术水平的评估建立了基础。这个评估涉及非营养喂养,营养喂养,配方,特殊情况的喂养,喂养耐受的评估及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甘油灌肠的处理。 关键词: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评估 1.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肠内营养可避免血管导管插入,脓毒症,全静脉营养不良反应及禁食相关的并发症,因而优于全部肠道外营养(TPN)。早期肠外营养可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在早产儿营养方案中夜也至关重要,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总体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完全肠内营养,同时保持最佳的增长和营养状态,并且避免喂养速度过快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并且争议很多。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一个由新生儿学专家、研究员、营养学家、全科护士、护士、泌乳顾问及职业临床医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询证依据,通过新生儿科医生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实用性建议,这也是评估的基础。有些地方证据有限,在专家们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方法。我们尽可能按照询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据级别分类如下: 1a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2b 单个队列研究和低质量随机对照研究 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3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 5 没有明确评价的专家意见 如果一个负号作为后缀(比如1a-或者1b-),它表示一个研究具有广泛地置信区间或者表示一个系统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2.1. 建议 出生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 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150~180 ml/(kg?d)],1 000~1 500 g的早产儿目标是生后1 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但是个别早产儿,特别是某些出生体重<1 000g的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胃肠内喂养(比如180ml/(kg?d)或者更多),因此这一目标仍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能更快地在早期拔除血管置管,减少脓毒症发生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LOE 2b)[2–4] 。标准化喂养方案能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在一项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一周内可达到全胃肠内喂养,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7天,且并不增加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6].

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常规

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常规 一、管理对象: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者,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 者称为极低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1.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6cm的活产新生儿。 2.小于胎龄儿(即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已满37周,但体重低于2500g 或出生体重在第十百分位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二、管理目的 对辖区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了解和掌握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和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育儿宣教及护理指导,以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其成活率,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三、管理常规 1.访视: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要求进行个案管理,由专人访视。 访视次数:接到出院报告后在3天内作第一次家庭访视,访视次数应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7-10天访视一次,访视到体重达3000克(3公斤)为止。

2.访视内容: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应着重指导保暖、喂养、护理和预防感染等四方面的内容。 (1)注意保暖:室温应维持在20~25℃之间。注意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通常将热水袋用毛巾包好,放于棉被的外面,可置于婴儿的两侧或足的下端,并按时更换热水,保持热水袋的温度恒定,以不烫手为宜。 (2)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吸吮能力强者可按正常新生儿的喂养方法进行,对于经常呛奶的,可用吸奶器吸出母乳放置在消毒过的容器中,用滴管喂养,每小时一次,每昼夜不少于10次。 人工喂养者,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配方奶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日总量=体重(g)×(出生天数+10)÷100(ml) 出生10天后的早产儿,配方奶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日总量=体重(g)×1/5(ml) (3)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尤其应注意眼、口、鼻、脐及臀部、皮肤皱折处的清洁。要指导家长随时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哭声、情绪、吸吮能力、大小便、皮肤的颜色及软硬度。如有异常要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或去医院诊治。 (4)预防感染: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清洁,婴儿用具要专用并注意及时消毒,婴儿的衣服和尿布要柔软清洁,母亲在哺乳护理前用肥皂洗手、

早产儿考试题

新生儿科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0,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2、早产儿病因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早期破水、胎盘早期剥离或前置胎盘。 3)3.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4)急性传染病伴有高热。5.贫血及严重的溶血病。激烈情感波动或过劳。.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及子宫颈口松弛 3、临床表现.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利用其产热的作用受到限制,肌肉少,张力低,常发生(体温过低)亦容易发生(体温过高)抵抗力弱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哭声很小,常见青紫。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当外伤、缺氧、感染、凝血机转受碍,往往易出血而且较重。脑部血管尤易受伤而出血。有时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肺出血)。早产儿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由于早产儿的肝脏不成熟,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等均较足月儿为低,故凝血机制不健全,容易(出血)。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由于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尿素、氯、钾、磷的清除率也低,蛋白尿较为多见。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剧,并且易因感染、呕吐、腹泻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4、并发症约7%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IVH)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而达50%。往往有(贫血现象)。由于早产儿铁的储存不足,出生后1个月以后血清铁量急剧下降。发育太快,需要血量增加,但造血功能较差,未能赶上体重增加的速度。.它与低蛋白血症、缺氧、低血糖、感染等有关,特别由于肝缺少葡萄糖醛酸转化酶,形成能排泄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地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患(硬肿症)。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使动脉血氧张力上升到13.3kPa(10mmHg)以上,视网膜血管因此发生痉挛,导致视网膜缺血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而失明)。对早产儿必须用氧时,要注意适当的(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U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I,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5例。41例VLBWI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体重均在1500g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例,1000~1200g12例,1201~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增加21.38%。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3例,30+1~32W6例,32+1~36W2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63.41%,死亡率17.01%,放弃治疗率19.51%。 二、护理措施 3.1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3.2维持体温稳定 VLBWI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贲晓明 一、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概念发生重大变化,胎龄、出生体重范围扩大:胎龄由<37 周扩展到<28 周到目前的<24 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以前认为胎龄<2500g 为早产儿,<1500g 为低出生体重儿,<1000g 为超极低出生体重儿,<500g 为需要重点抢救的早产儿。 (一)早产儿概念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指出生体重< 1500 g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指出生体重<1000 克,超未成熟儿、极早早产儿(EPI) 指胎龄< 28 周。 (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发展 70 年代以前,死亡率90~100% ,围产儿死亡不包括。70~80 年代呼吸管理技术提高,存活增多。90 年代发达国家死亡率20~30 % 。 二、体温管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未成熟,加上棕色脂肪组织过少,产热不足。在分娩室的复苏抢救在保温条件下,体温大约每 5 分钟下降1 ℃。 将分娩室或手术室的温度升高,必须特别注意用温暖的柔软毛巾将新生儿体表的水分迅速轻巧地吸干。一旦低体温复升过慢,立即会因低体温促使末梢血管收缩引起酸中毒加剧,而导致肺血管痉挛并进入恶性循环。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处臵不能停留在分娩室的保温床上,应尽可能将其迅速转移至充分加温加湿的暖箱内,然后进行各种处理。 为了减少皮肤水分的丧失,必须保持80-90 %以上的高湿度。没有加湿的情况下即使暖箱温度在38~39 ℃也不能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的上升。 这种情况下,皮肤温度可以受暖箱温度的影响达到38 ~39 ℃,而躯干深部温度仅37 ℃上下的体温表里倒臵现象。 体温管理的第二个方面,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指在维持体温恒定耗氧量最小的时候,我们通常所讲的中性温度概念,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就是胎龄体重就是出生以后日数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暖箱里面最适宜的温度是指使皮肤表面温度能维持在36.5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在出生后的两周也同样会出现角化层,增厚的成熟的现象,所以两周以后暖箱里面的温度要比较低一些。暖箱的温度在37度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温度也可以达到37度,但是深部温度可能仅有35度,因此要根据皮肤表面的温度和深部的温度的两个方面来调控暖箱的温度变化。当然了可能刚才我们所讲的在体温管理过程当中除了暖箱的温度以外,暖箱的湿度很重要,因为温度和湿度是一起来决定孩子的中心温度的。总体来说36度上下的暖箱的温度是大体上比较适宜的。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查房记录(优质参考)

2014年护理部业务查房记录 科室新生儿科日期2014年4月22日记录人:欧梅湘 查房形式教学查房患者姓名刘X之子床号:7床 查房病例早产儿护理查房查房护士一级护士胡慧二级护士严珊媛三级护士姚丽娟参加人员儿科片区一、二级护士各一名 考核人员刘文峰副主任护师、朱慧娟副主任护师、戴可蓉主管护师、

一、业务查房内容: 1、新生儿科护士长姚丽娟致词: 大家好,欢迎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和各位老师参加新生儿科的护理三级查房。今天我们进行的是早产儿护理查房,查房的流程是这样的:由于新生儿是监护病房,为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请大家到新生儿学习室进行模拟患儿的床旁查房,由胡慧一级护士汇报病例,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对这次查房进行点评。 希望通过本次查房,掌握早产儿的护理常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让早产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主管护师姚丽娟、护师严珊媛、护士胡慧组成的小组查房,下面由责任护士胡慧汇报简要病史。 2、查房步骤: (1)—听: ?简要病史:7床,刘艳之子,男,生后45分钟新生儿。胎龄29+3周伴体重1150g出生45分钟。患儿因母亲“中央型前置胎盘大出血”在我院剖宫娩出,出生时羊水清亮,无自主呼吸,四肢松软,全身青紫,立即予以置预热辐射台,新生儿复苏,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下于2014年3月10号1:42由手术室转入我科。 ?入院体查: ?体温不升,心率160次/分,呼吸不规则, ?体重 1.15KG,血压52/25(34)mmHg ?SPO2 50%。早产儿貌,胎龄评估29周,精神反应差,三凹征明显,唇周和四肢发绀明显,四肢肌张力低。 实验室检查(阳性体征): ?入院时: ?1、血气分析:PH 7.108,Pco2 27.8mmHg,氧分压114.5mmHg 。 ?2、X线检查:双肺纹理走形规则,双肺野透明度减低。 ?3、头颅B超:脑实质回声增强,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频谱异常。 ?4、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 ?现存: ?1、贫血。(输血2次) ?2、X线检查:双肺野透亮度较前增高,左心后肺野模糊,可见空气支气管相。 ?3、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较前有缩小。 入院诊断: ?1、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 ?2、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4、早产儿脑损伤?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 儿童保健科葛品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定义及发生率: 早产:出生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 早产儿发生率:10%。 二、为什么强调出院后喂养? 出现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后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同胎龄的第10百分位。 三、EUGR预后 微量营养素缺乏、感染、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生长迟缓。 四、营养学新进展 1、营养程序化 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影响。——英国营养学专家Lucas(1991年): 2、营养银行 儿童期早期(特别是生后第一年内: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儿是营养程序化的关键时期) 给予均衡、充足的营养素,使得机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并且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防止提前出现一些年龄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你可以用提出钱来使用,称为“营养银行”。 五、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1、早产儿的营养素的储存有限,孕期最后3个月中,营养物质向胎儿转运, 积累的速度很高,胎儿生长速度很快。早产儿营养需求增加而器官发育不成熟,使得早产儿通过膳食摄入的营养素难以满足其达到宫内生长速度时所需求的摄入量。

2、早产儿对营养需求更高,特别是能量、蛋白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锌、 铁和硒。、 3、出生时,婴儿的胎龄会影响其营养状况,出生后,乳制品(母乳和/或婴儿配 方奶粉)的数量睡类型、母乳营养补充剂和/或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使用,都会进一步影响早产儿的营养进程,影响婴儿的营养状况,一些早产儿还同时患有内科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这些疾病进一步增加其营养需要量。 六、追赶性生长 1、去除疾病等影响生长的不利因素,给予充足的营养之后,他们以超过相应 月龄的正常速度加快生长,以回复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来。 ?“时间窗”短; ?发生于出生后2~3年内; ?VLBW和ELBW早产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追赶生长”; ?如在生后早期末达到“追赶生长”,以后追赶的机会减少; ?“追赶生长”关键期:头围在生后第一年,身高在生后3年内。 2、早期快速生长对健康的影响 ?早期快速生长与后期发生高血压有关。 ?对足月小样儿的随机对照形容 ?营养强化配方较标准配方蛋白质高28% ?营养强化配方喂养儿较标准配方喂养儿舒张压高3.5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3、早期快速生长对健康的影响“关键期” ?健康单胎足月儿研究 ?出生后0~6月体重快速生长与后期FM相关 ?出生后0~3月体重快速生长与后期FM、BMI相关。 ?临床意义:早期营养干预。 七、早产儿营养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喂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以后的喂养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近年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早产儿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些主要临床问题及管理。 一、保暖 出生后即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6~28oC,湿度50~6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3~35oC左右,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湿度要80-90%。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二、呼吸管理 1、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吸室内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应给予吸氧,一般用头罩吸氧,应尽可能采用有空氧混合的头罩气源,总流量为4-6L/min,根据Sp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氧浓度,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0L/分。要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3-5cmH2O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PaO2下降,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通气。 4、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 kPa (8 cmH2O),可重复给药,间隔时间约10-12小时,有些病例需给2-3次。PS有2种剂型,干粉剂和混悬剂,均须冷冻保存,干粉剂用前加生理盐水摇匀,混悬剂用前解冻摇匀,可放在暖箱中预热。用PS前先给患儿清理呼吸道,然后将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预防用药:对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出生时即可给PS预防,在复苏后经气管插管给药,给一次,剂量100mg/kg。 5、呼吸暂停的防治:(1)加强监护:包括仪器监护、医师护士的密切观察。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2)刺激呼吸:发生呼吸暂停时予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气囊给氧。(3)药物治疗:氨茶碱:负荷量4~6mg/kg,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次1.5mg/kg,每天2~3次,保持血浓度在5-15ug/ml。氨茶碱缺点是半衰期短需多次给药,副作用较多,有烦躁、心动过速、惊厥、胃肠道出血、喂养不耐受、尿量过多、脱水及高血糖等。枸橼酸咖啡因: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少,脂溶性高,透过血脑屏障快。负荷量20mg/kg(相当于咖啡因10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5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0~20ug/ml。国内制剂为苯甲酸钠咖啡因,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有黄疸时慎用。纳络酮:主要用于母亲分娩时用过麻醉剂如度冷丁者(吸毒者禁用),剂量0.1mg/kg,静脉滴注,必要时4-6小时再用。(4)其他治疗:频发的阻塞性或混合性呼吸暂停,可使用鼻塞CPAP。如呼吸暂停仍频繁发生者需用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一般不需要很高。继发性呼吸暂停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疗。(1)呼吸支持:BPD患儿对呼吸机

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

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 发表时间:2020-03-20T03:45:27.1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期作者:施竹仙[导读] 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而出生时体重不足1000g的早产儿我们称为超级低出生体重儿。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31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措施和效果。方法: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这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实行临床综合救治,观察极低体重新生儿治疗后的身体状况。结果: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接受治疗后,治疗成功的新生儿有18例,1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治疗,1例新生儿治疗无效死亡。结论:为极低体重新生儿实行了综合性治疗后,治疗成功率非常高,新生儿基本可以存活,新生儿的体重明显上升,在其他并发综合征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临床综合救治;极低体重;新生儿 极低体重新生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而出生时体重不足1000g的早产儿我们称为超级低出生体重儿。导致极低体重新生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的胎龄比较小,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并不健全,各项系统功能还没有成熟,这样的新生儿出生后,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都比较低,很容易产生各种病症,存活率比较低[1]。为了提高极低体重新生儿的生存治疗,我们将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其中。本次研究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临床救治效果进行观察和讨论。 1、极低体重新生儿资料与救治方法 1.1 极低体重新生儿资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以我院出生的20例极低体重儿为观察对象。20例新生儿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孕周29~34周,平均(32.1±1.4)周。1473g时,平均体重(1354.6±55.8)g,20例极低体重儿均为早产儿。20例极低体重儿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救治方法 1.2.1常规治疗 极低体重新生儿往往需要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首先需要对新生儿进行保暖处理。极低体重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无法有效地调节体温,再加上严重缺乏皮下脂肪,因此新生儿的体温很难升高。为此,我们需要将极低体重新生儿放入保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一般情况下将保温箱的温度控制为37℃左右,湿度调整为75%。 1.2.2呼吸治疗 极低体重新生儿都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呼吸机配合药物治疗来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氧气。一般使用的药物为地塞米松,该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胎儿肺部成熟,配合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来确保新生儿有充足氧气吸取。一般情况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使用时间为9h-12d,每次脱机后,需要为新生儿带上氧气面罩进行过渡。 1.2.3调节新生儿内环境 首先,为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进行外周静脉补液,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首次补液的总量为60ml/kg,之后依次增加补液总量,每次增加数量为20ml,一般第一周补液的总量需要达到120ml/kg。与此同时,为新生儿补充氨基酸,每次使用15-35ml/(kg·d)、脂肪乳5ml/(kg·d),根据新生儿身体指标进行增加。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则需要立即停止内环境调节:(1)发现新生儿尿素氮超过12.9mmol/L,说明新生儿出现了肝脏、肾脏功能不全的情况;(2)白细胞计数不在5-30*109的范围内;(3)经皮胆红素测定超过200umol/L;(4)内循环衰竭等[2]。 1.2.4抗感染治疗 为了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需要及时给20例极低体重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本次研究为新生儿提供60mg/(kg·d)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剂,每天使用2次[3]。 1.2.5新生儿的喂养 如果新生儿的胎龄不超过32周,那么需要用胃管进行喂养,初始量为2ml/kg,每间隔3h喂一次,如果新生儿出现了潴留的情况,则减少喂养次数。如果新生儿的胎龄超过了32周,那么则可以直接经口喂养,初始量为5ml,之后每次增加2ml/(kg·d),每间隔3h喂养一次。每天需要为新生儿测量肠鸣音、腹围,观察小儿患者是否出现腹胀等情况,观察大便性状[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