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冻干工艺

生物制剂冻干工艺
生物制剂冻干工艺

第一节

冷冻干燥的原理

一、冻干的概念、目的及应用

冷冻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汽直接从固体中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留在冻结的冰架子中,从而使得干燥制品不失原有的固体骨架结构,保持物料原有的形态,且制品复水性极好。

利用冷冻干燥目的是为了贮存潮湿的物质,通常是含有微生物组织的水溶液,或不含微生物组织的水溶液。产品在冻结之后置于一个低水气压下,这时包含冰的升华,直接由固态在不发生熔化的情况下变成汽态。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避免了化学、物理和酶的变化,从而确保了制品物性在保存时不易改变。实际需要的低水汽压是靠真空的状况下达到的。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主要应用于:

(1) 热稳定性差的生物制品,生化类制品,血液制品,基因工程类制品等药物冻干;

(2) 为保持生物组织结构和活性,外科手术用的皮层、骨骼、角膜、心瓣膜等生物组织的处理;

(3) 以保持食物色、香、味和营养成分以及能迅速复水的咖啡、调料、肉类、海产品、果蔬的冻干;

(4) 在微胶囊制备、药品控释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以保持生鲜物质不变性的人参、蜂皇浆、龟鳖等保健品及中草药制剂的加工;

(5) 超微细粉末功能材料如:光导纤维、超导材料、微波介质材料、磁粉以及能加速反应工程的催化剂的处理等。

二、冷冻干燥的原理及优点

1、

水的状态平衡图

物质有固、液、汽三态,物质的状态与其温度和压力有关。图1-1示出水(H2O)的状态平衡图。图中OA、OB、O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冰和水、水和水蒸汽、冰和水蒸汽两相共存时其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称为溶化线、沸腾线和升华线。此三条曲线将图面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固相区、液相区和气相区。箭头1、2、3分别表示冰溶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汽和冰升华成水蒸汽的过程。曲线OB的顶端有一点K,其温度为374℃,称为临界点。若水蒸汽的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374℃时,无论怎样加大压力,水蒸汽也不能变成水。三曲线的交点O,为固、液、汽三相其存的状态,称为三相点,其温度为0.01℃,压力为610Pa。在三相点以下,不存在液相。

若将冰面的压力保持低于610Pa,且给冰加热,冰就会不经液相直接变成汽相,这一过程称为升华。

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湿料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较高的真空

度下,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再用真空系统中的水汽凝结器将水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干燥制

品的技术。干燥过程是水的物态变化和移动的过程。这种变化和移动发生在低温低压下。

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就是低温低压下传质传热的机理。

2、

冷冻干燥的优点

冷冻干燥与常规的晒干、烘干、煮干、喷雾干燥及真空干燥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1)

冷冻干燥在低温下进行,因此在对于许多热敏性的物质特别适用。如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不会发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

(2)

在冻干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无法进行。因此能保持原来的性状。

(3)

在低温下干燥时,物质中的一些挥发性成份和受热变性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小,适合一些化

学制品、药品和食品的干燥。

(4)

由于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因此制品的体积、形状几乎不变,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不

会发生浓缩现象。干燥后的物质疏松多孔,呈海绵状,加水后溶解迅速而完全,几乎立即

恢复原来的性状。

(5)

在真空下进行干燥,物料处于高度缺氧状态下,容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6)

干燥能排除95-99%以上的水份,使干燥后产品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第二节

冷冻干燥的一般过程

需要冻干的物品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为了能保证干燥后有一定的形状,一般冻干产

品应配制成含固体物质浓度在4%~25%之间的稀溶液,以浓度为10%~15%最佳。

这种溶液中的水,大部分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自由水;少部分是以分子吸附在

固体物质晶格间隙中或以氢键方式结合在一些极性基团上的结合水。固定于生物体和细胞

中的水,大部分是可以冻结和升华的自由水,还有一部分不能冻结、很难除去的结合水。

冻干就是在低温、真空环境中除却物质中的自由水和一部分的吸附于固体晶格间隙中的结

合水。因此,冷冻干燥过程一般分三步进行,即预冻结、升华干燥(或称第一阶段干燥)、解析干燥(或称第二阶段干燥)。

一、预冻结

预冻就是将溶液中的自由水固化,赋予干后产品与干燥前相同的形态,防止抽空干燥时起泡、浓缩和溶质移动等不可逆变化发生,尽量减少由温度引起的物质可溶性减少和生命特

性的变化。

1、

预冻的方法

溶液的预冻方法有两种:冻干箱内预冻法和箱外预冻法。

箱内预冻法是直接把产品放置在冻干机内的多层搁板上,由冻干机的冷冻机来进行冷冻,大量的小瓶和安瓶进行冻干时为了进箱和出箱方便,一般把小瓶或安瓶分放在若干金属盘内,再装进箱子,为了改善热传递。有些金属盘制成可抽活底式,进箱时把底抽走,让小瓶直接与冻干箱的金属板接触;对于不可抽底的盘子,要求盘底平整,以获得产品的均一性。采用旋冻法的大血浆瓶要事先冻好后加上导热用的金属架后再进箱进行冷冻。

箱外预冻法有二种方法。有些小型冻干机没有进行预冻产品的装置,只能利用低温冰箱或酒精加干冰来进行预冻。另一种是专用的旋冻器,它可把大瓶的产品边旋转边冷冻成壳状结构,然后再进入冻干箱内。

还有一种特殊的离心式预冻法,离心式冻干机就采用此法。利用在真空下液体迅速蒸发,吸收本身的热量而冻结。旋转的离心力防止产品的气体逸出,使产品能“平静地”冻结成一定的形状。转速一般为800转/分左右。

冻干工艺原理(2)

2、

预冻的过程:

水溶液温度降到一定时,根据溶液共晶浓度,浓度淡溶液里开始结冰,这个温度就叫结冰点。一般来说结冰点受浓度的支配与浓度一起下降。溶液温度低于结冰点时,溶液中的一部分会结晶析出,剩下的溶液浓度将会上升,就这样结冰点下降,接着继续冷却,冰结晶随着冷却而增加,剩下的溶液浓度随之而增大。可是温度降到某一点时剩下的溶液就全部冻结,这时的冻结物里混杂着冰晶体,这时的温度就是共晶点。

溶液需过冷到冰点以后,其内产生晶核以后,自由水才会开始以冰的形式结晶,同时放出结晶热使其温度上升到冰点,随着晶体的生长,溶液浓度的增加,当浓度达到共晶浓度,温度下降到共晶点以下时,溶液就会全部冻结。

溶液结晶的晶粒数量和大小除了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晶核生成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有关。而晶核生成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这两个因素又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强来控制溶液结晶的晶粒数量和大小。一般来说,冷却速度越快,过冷温度越低,所形成的晶核数量越多,晶体来不及生长就被冻结,此时所形成的晶粒数量越多,晶粒越细;反之晶粒数量越少,晶粒越大。

晶体的形状也与冻结温度有关。在0oC附近开始冻结时,冰晶呈六角对称形,在六个主轴方向向前生长,同时,还会出现若干副轴,所有冰晶连接起来,在溶液中形成一个网络结构。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冰晶将逐渐丧失容量辨认的六角对称形式,加之成核数多,冻结速度快,可能形成一种不规则的树枝型,它们有任意数目的轴向柱状体,而不象六方晶型那样只有六条。

生物体液(如血液血浆、肌肉浆液、玻璃体液等)结冰形成的结晶单元,往往与单一成分的水溶液形成的冰晶类型相似。结晶类型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和体液浓度,例如血浆、肌肉浆液等在正常浓度下结冰时,在较高零下温度、慢冷却速度下形成六方结晶单元,快速冷却至低温时形成不规则树枝状晶体。

细胞悬浮液(如红血球、白血球、精子、细菌等悬浮于蒸馏水、血浆或其他悬浮介质中),在高零下温度缓慢结冰时,悬浮液中大量的冰生长,将细胞挤在两冰柱之间的狭窄管道中,管道内的悬浮介质因水析出结冰而溶质浓缩,细胞内的水通过细胞膜渗透出细胞,又造成细胞内溶质的浓缩。与此同时,胞外冰的生长,还将迫使细胞物质体积缩小、

变形。但此时细胞内不结冰。当在低温下快速结冰时,则细胞内将形成胞内冰。冰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与冷却速度、保护剂的存在与否、保护剂的性质以及细胞内水的含量有关,一般说来,冷却速度越快、温度越低,细胞内形成的冰越多。悬浮液中添加非渗透性保护剂,可以使快速结冰时细胞内形成的冰数目减少。

溶液结晶的形式对冻干速率有直接的影响。冰晶升华后留下的空隙是后续冰晶升华时水蒸气的逸出通道,大而连续的六方晶体升华后形成的空隙通道大,水蒸汽逸出的阻力小,因而制品干燥速度快,反之树枝形和不连续的球状冰晶通道小或不连续,水蒸汽靠扩散或渗透才能逸出,因而干燥速度慢。因此仅从干燥速率来考虑,慢冻为好。

此外,冻结的速率还与冻结设备的种类、能力和传热介质等有关。

预冻会对细胞和生命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认为,预冻过程中水结冰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溶质效应是引起生化药品在冻干过程中失活或变性的重要因素。机械效应是指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致使活性物质活性部位中一些弱分子力键受到破坏,从而使活性损失;溶质效应是指水结冰以后引起溶质浓度上升以及由于各种溶质在各种温度条件下溶解度变化不一致引起pH值的变化,导致活性物质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而造成失活或变性。对这种现象可采用下列措施解决:①预冻采用速冻法,先将搁板温度降至-45OC,再放入产品急速冷冻,形成细微冰晶,使其来不及产生机械效应。②选用缓冲剂时要选用溶解度相当的缓冲配对盐。③加入产品保护剂。

升华阶段时间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产品的品种:共熔点温度较高的产品容易干燥,升华的时间短些;② 每瓶内的装量(正常的干燥速率大约为1mm/h)、总装量、玻璃容器的形状、规格;③ 升华时提供的热量;④ 冻干机本身的性能。

冻干工艺原理(3)

二、升华干燥(第一阶段干燥)

升华干燥也称为第一阶段干燥。将冻结后的产品置于密封的真空容器中加热,其冰晶就会升华成水蒸汽逸出而使产品脱水干燥。干燥是从外表面开始逐步向内推移的,冰晶升华后残留下的空隙变成尔后升华水蒸汽的逸出通道。已干燥层和冻结部分的分界面称为升华界面。在生物制品干燥中,升华界面约为每小时1mm的速度向下推进。当全部冰晶除去时,第一阶段干燥就完成了,此时约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

产品在升华干燥时要吸收热量,一克冰全部变成水蒸汽大约需要吸收670卡左右的热量。因此升华阶段必须对产品进行加热。当冻干箱内的真空度降至10Pa(可根据制品要求而定)以下,就可以开始给制品加热,为产品升华提供能量,且冻干箱内的真空度应控制在10-30Pa之间最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利于升华的进行。

第一阶段升华干燥是冷冻干燥的关键阶段,大部分的水在这一阶段被升华。若控制不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冻干时间。若搁板的温度过高,搁板向产品提供的热量大于水分升华所吸收的热量,则产品温度持续上升,当产品温度超过其共熔点时,则产生喷瓶或瓶底变空的现象,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赋形剂的选择和用量对冻干生化药品的外观影响很大。由于各个产品的性质不相同、配方各不同、离子浓度各不相同,对赋形剂选择和用量要求各不一样,若控制不好,冻干后的产品外观成为不易溶解的蜂窝状或粉状,而不能成为结构疏松、易于溶解的网状结构,影响药品的外观质量。但由于产品升华时,升华面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并且随着升华的进行,冻结产品越来越少。因此造成对产品温度测量的困难,利用温度计来测量均会有一定的误差。可以利用气压测量法来确定升华时产品的温度,把冻干箱和冷凝器之间的阀门迅速地关闭1-2秒的时间(切不可太长)。然后又迅速打开,在关闭的瞬间观察冻干箱内的压强升高情况,计下压强升高到某一点的最高数值。从冰的不同温度的饱和蒸汽压曲线或表上可以查出相应数值,这个温度值就是升华时产品的温度。产品的温度也能通过对升华产品的电阻的测量来推断。如果测得产品的电阻大于共熔点时的电阻数值,则说明产品的温度低于共熔点的温度;如果测得的电阻接近共熔点时的电阻数值,则说明产品温度已接近或达到共熔点的温度。

第一阶段干燥结束可以通过以下现象判断:

a. 干燥层和冻结层的交界面到达瓶底并消失。

b. 产品温度上升到接近产品共溶点的温度。

c. 冻干箱的压力和冷凝器的压力接近,且两者间压力差维持不变

d. 当关闭干燥室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时,压强上升速率与渗漏相压器近(需要预先检查渗漏的速率)。

e. 当在多歧管上干燥时,容器表面上的冰或水珠消失,其温度达到环境温度。

通常在此基础上还要延长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再转到第二步干燥,以保证没有残留的冰。

冻干工艺原理(4)

三、解析干燥(第二阶段干燥)

解析干燥也称第二阶段干燥。在第一阶段干燥结束后,产品内还存在10%左右的水分吸附在干燥物质的毛细管壁和极性基团上,这一部分的水是未被冻结的。当它们达到一定含量,就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某些化学反应提供了条件。实验证明:即使是单分子层吸附以下的低含水量,也可以成为某些化合物的溶液,产生与水溶液相同的移动性和反应性。因此为了改善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延长其保存期,需要除去这些水分。这就是解析干燥的目的。

由于这一部分水分是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等弱分子力吸附在药品上的结合水,因此要除去这部分水,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力,需要更多的能量。此时可以把制品温度加热到其允许的最高温度以下(产品的允许温度视产品的品种而定,一般为25℃-40℃左右。病毒性产品为25℃,细菌性产品为30℃,血清、抗菌素等可高达40℃),维持一定的时间(由制品特点而定),使残余水分含量达到预定值,整个冻干过程结束。

如果制品共晶点较高,系统的真空度也能保持良好,凝结器的制冷能力充裕,则也可采用一定的升温速度,将搁板温度升高至允许的最高温度,直至冻干结束,但也需保证制品在大量升华时的温度不得超过共晶点。

在解析干燥阶段由于产品内逸出水份的减少,冷凝器温度的下降又引起系统内水蒸气压力的下降,这样往往使冻干箱的总压力下降到低于10Pa,这就使冻干箱内对流的热传递几乎消失。为了改进冻干箱传热,使产品温度较快地达到最高允许温度,以缩短解析干燥阶段时间,要对冻干箱内的压强进行控制,控制的压强范围在15~30Pa之间。

产品温度到达许可温度之后,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内的残余水份含量,需要恢复高真空度,同时,冷凝器由于负荷减少也达到了极限低温,这样冻干箱和冷凝器之间水蒸气压力差达到了最大值。这种状况非常有利于产品内残余水份的逸出。

由于冻干药品中的残留水分对冻干生化药品的影响很大,残留水分过多,生化活性物质容易失活,大大降低了稳定性。控制冻干药品中的残留水分,关键在于第二阶段再干燥的控制。在这一阶段中,温度要选择能允许的最高温度;真空度的控制尽可能提高,有利于残留水分的逸出;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一般过程需要4-6小时;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冻干机可采取压力升高试验对残留水分进行控制,保证冻干药品的水分含量少于3%。

冻干工艺原理(5)

第三节

冻干曲线的制定

生物制品的冷冻干燥产品,需要有一定的物理形态、均一的颜色、合格的残余水份含量、良好的溶解性、高的存活率或效价,长的保存期。因此,不仅要对配制过程和冻干后的密封保存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对冷冻干燥过程的每一阶段的各参数进行全面的控制,才能得到优质的产品。冻干曲线和时序就是进行冷冻干燥过程控制的基本依据。

冻干曲线就是表示冻干过程中产品的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冻干时序是在冻干过程中不同时间,各种设备的启闭运行情况。冻干加工中最重要的过程参数是制品的温度和干燥箱内的压力。对于某一具体的冻干机,由于制品的温度与搁板温度或箱内空间温度有一定依从关系,许多设备又不能控制产品表面的压力,所以实践中冻干曲线往往用搁板温度(或箱内空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为了监测冻干过程的主要参数,配自动记录仪的冻干机一般均自动记录下搁板的温度、制品温度、水汽凝结器温度、冻干箱压力等四个参数和时间的曲线。这些曲线均为冻干曲线。

比较典型的冻干曲线将搁板升温分为两个阶段,在大量升华时搁板温度保持较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控制在-10℃~+10℃之间。第二阶段则根据制品性质将搁板温度适当调高,此法适用于其熔点较低的制品。若对制品的性能尚不清楚,机器性能较差或其工作不够稳定时,用此法也比较稳妥。

实际上,冻干曲线的形状与产品的性能、装量的多少、分装容量的种类、设备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制定冻干曲线要考虑下列因素:① 产品的品种:有些产品受冷冻的影响较大,有些产品则影响较小;一般细菌性的产品受冷冻的影响较大,病毒性的产品受冷冻的影响较小。共熔点低的产品要求预冻的温度低,加热时板层的温度亦相应要低些;为了长期保存产品,残余水份含量要求低的产品,冻干时间需长些。残余水份含量要求高的产品,冻干时间可缩短;② 装液量:总装液量和每一容器内产品装液量的多少,装液量多则冻干时间长;③ 容器的品种:底部平整则传热较好。底部不平或玻璃较厚则传热较差,后者显然冻干时间较长;④ 冻干机性能:生产厂家不同,冻干曲线也不完全一样。生产中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从试验中制定出最佳的冻干曲线。

制定冻干曲线和冻干时序主要确定下列数据:

预冻速率

预冻速率的快慢,对产品冻结中晶粒的大小、活菌的存活率和升华的速率均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慢冻晶粒大,产品外观粗糙、不容易损伤活菌,但升华速率快,而速冻则与此相反。通常冻干机是不能调节冻结速率的。如需冻结得快一些,则先将干燥室(箱)预冷至较低温度,再将制品入箱冻结。若使干燥箱与制品一起降温,其冻结速率较慢。

预冻温度

根据预冻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搁板温度应低于制品共熔点5~10oC。

预冻时间

预冻所需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而定,总的原则是应使产品的各部分完全冻牢。一般来说,制品装量多,分装的容器底不平,托盘与搁板接触传热不良,冻干机制冷能力小,产品的过冷度小,搁板间的温差大等均应延长预冻时间。反之预冻时间可以缩短。通常搁板式冻干机,干燥箱的搁板从室温30oC降到-40oC约需2~4个小时,在制品样品温度降到预定的最低温度后,还需在此温度下保持1~2小时,才能升华。

水汽凝结器的降温时间与温度

在产品预冻结束前30-50分钟(视其制冷能力决定时间长短)就应使水汽凝结器降温。温度降到-40oC左右,起动真空泵抽真空,当产品表面压力降至10-20Pa以下,起动加热循环泵,给产品供热升华。

抽真空时间

预冻结束就是开始抽真空,要求在0.5h左右的时间真空度能达到10Pa;预冻结束就是停止冻干箱冷冻机的运转,通常在抽真空的同时或真空抽到规定要求时停止冷冻机的运转。预冻结束的时间

预冻结束就是停止冻干箱板层的降温,通常在抽真空的同时或真空抽到规定要求时停止板层的降温。

开始加热时间

一般认为开始加热的时间始于抽真空(实际上抽真空开始,升华即已开始)。开始加热是在真空度达到10Pa之后,有些冻干机利用真空继电器自动接通加热,即真空度达到10Pa 时,加热便自动开始;有些冻干机是在抽真空之后半小时开始加热,这时真空度已达到10Pa甚至更高。

真空报警工作时间

由于真空度对于升华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新式的冻干机均设有真空报警装置。真空报警装置的工作时间在加热开始之时到校正漏孔使用之前,或从开始一直到冻干结束。一旦在升华过程中真空度下降而发生真空报警时,一方面发出报警信号,一方面自动切断冻干箱的加热。同时还启动冻干箱的冷冻机对产品进行降温,以保护产品不致发生熔化。

真空控制的工作时间

真空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冻干箱内的热量传递,通常在第二阶段干燥时使用,待产品温度达到最高许可温度之后即可停止,继续恢复真空状态,使用时间的长短由产品的品种、装量和真空度的数值所决定。也可第一阶段干燥时使用。

产品加热的最高许可温度

板层加热的最高许可温度根据产品来决定,在升华时板层的加热温度可以超过产品的最高许可温度因为这时产品仍停留在低温阶段,提高板层温度可促进升华;但冻干后期板层温度需下降到与产品的最高许可温度相一致。由于传热的温差,板层的温度可比产品的最高许可温度略高少许。

冻干的总时间

冻干的总时间是预冻时间,加上升华时间和第二阶段工作的时间。总时间确定,冻干结束时间也确定。冻干总时间根据产品的品种、瓶子的品种、装箱方式、装量、机器性能等来决定,一般冷冻工作的时间较长,在18~24h左右,有些产品需要几天的时间。

冻干工艺原理(6)

第四节

冻干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控制

冻干机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升华界面的温度(或供热量)和水蒸汽逸出制品的能力。前者主要由搁板的温度和干燥箱的压力(真空度)所决定,而后者主要由升华界面的温度(对应的水蒸汽饱和压力)和箱内的水蒸汽分压所决定。因此,要使干燥过程具有“再现性”,搁板的温度、干燥箱的压力(真空度)和其水蒸汽分压这三个参数进行“过程控制”,才能使批与批间的制品具有相同的冻干条件和同样的质量。

下面从“过程再现”的角度分别介绍目前所采用的搁板温度,干燥箱内压力(真空度)和水蒸汽分压的控制。

一、搁板温度的控制

生物医药冷冻干燥机均用电加热,利用控制电加热的通断,可以方便地控制加热量和温度。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1、

阶梯式升温

即将升温阶段分成若干区段,在每区段开始时接通加热器升温。当搁板(介质)温度达到该段值上限时,切断加热器,保温到该段时间结束,再转入下区段的升温。此种方式中每区段搁板的升温速率不进行控制,但因制品升温滞后于搁板的升温,因此制品的升温速率与预定的接近。

2、

跟踪式升温

根据制品要求的升温速率,制定出搁板升温速率曲线,将实测的搁板升温速率与对应时刻要求的升温速率曲线相比较,确定加热器的通断时间比例,并不断修正这个比例使实际升温曲线跟踪要求的升温曲线,这种方式能较准确的进行过程控制。

二、箱内压力(真空度)的控制

过去人们调控箱内压力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箱内压力,可以提高升华界面允许的最高温度和供热量,从而可加快干燥的速度。引入“过程再现性”的观点以后,人们还要用能否获得“相同的冻干条件”来重新审视这些方法的优劣。箱内压力调控的方法主要有:

1、

校下漏孔法

这是目前多数生物、医药冻干机所采用的方法,它是基于提高干燥塔速率而提出来的。其方法是将无菌空气(或气体,下同)引入干燥箱和冷阱,在冷阱的冷凝表面上形成一层空气膜,因而水蒸汽的凝结阻力增大,冷阱压力提高,同时使干燥箱的压力也相应提高。

这种方法提高了干燥箱的全压,改善了传热条件和提高了升华界面的最高允许温度,而水蒸汽分压稍低,有得水蒸汽的逸出,因此可以提高升华速率。

但是:

①热传导真空计的标度与气体成份有关,空气进入箱内后,其气体成分不断变化,特别是解吸干燥阶段与升华阶段箱内气体成分差别较大,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②此种方法是利用降低冷阱的冷凝效率来提高箱内压力的,在开始升华阶段有大量的水蒸汽需要捕捉,冷阱效率的降低无疑阻碍了升华速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实际使用中多用于升华后期和解吸干燥初期。

③此外这种方法在冷阱入口若气流速度大,冷凝面上聚集的空气膜不断被冲走,因而水蒸汽容易被捕捉凝结:而在气流后段空气比例越来越多,凝结阻力越来越大,因而结冰较少。这种凝结表面结冰的不均匀,甚至可能造成冷阱入口处的气道阻塞。

2. 调节真空泵能力法

它也是基于提高干燥速率而采用的。其办法是降低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或关闭真空泵,使漏入的和从制品中挥发出来的不凝性气体逐步聚集在冷阱中,以降低冷凝效率,从而提高了冷阱的压力和干燥箱的压力。这种方法提高了箱内全压,改善了传热条件和升华界面的允许温度,因而对提高升华速率是有效的,且停真空泵还可以降低运行费用。但热功当量传导真空计会出现较大测量误差,仅控制全压在一范围内,造成全压和水蒸汽分压控制的不确定性。此外,冷阱结冰也不均匀,其进口处可能造成阻塞。

3.

节流调压法

对于分离型冷凝器是可能的方式,限制干燥箱与冷凝器间的真空管道的开度,将干燥发生的水蒸气在管道的流路中用阀门、挡板等进行节流,调节水蒸气流路的阻力系数,用升华的水蒸汽在箱内的集存量来控制箱内压力表,实现控制干燥箱真空度。在升华阶段箱内全压和水蒸汽分压基本相等,因此,这种方法既控制了全压也控制了水蒸汽分压,加上搁板温度的控制,可实现批与批间冻干条件的再现,冷阱的结冰也较均匀。在第一阶段干燥水蒸气发生期可利用这一方法。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第一,仅由箱体发生的水蒸气来控制,没有重新从外部导入气体,所以不需要外部气体的过滤以及气体无菌性的验证。第二、由于在真空管道中将水蒸气气体排除掉,冷凝器健全地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三,由于在真空管道中将水蒸气气体节流来控制真空度,因此,有充分地真空储蓄。所以即使在最坏情况负荷时停电发生的情况下,与掺气控制的情况不同不会立即发生干燥箱真空度的变化。在冷凝器室的真空压力劣化到干燥箱真空压的一半为止,干燥箱的真空度保持不变。

其主要问题是:① 由于箱内水蒸汽分压不能过高,使其全压也不能进一步提高,这对受传热限制阶段(如升华前期)增强传热不利;②在解吸干燥阶段,解吸了贩水蒸汽量很少,节流操作困难。加之此时又希望箱内水蒸汽分压小,以利于水蒸汽的解吸,所以此法只适合升华阶段的调压。

冻干工艺原理(7)

变节流真空控制(升华期)

4、

冷阱温度调压法

即用调控冷阱的温度以控制冷阱的压力表,从而控制了干燥箱的压力。这种方法不是直接控制干燥箱的压力,而是用冷阱的温度间接控制箱内压力表。在稳定的水蒸汽流时,箱内压力与冷阱压力和冷阱温度之间均存在某种确定的依从关系,因而其控制是可行的。例如解吸干燥阶段,新产生的水蒸汽量较少,冰层亦没有显著变化。但在升华阶段,升华的水蒸汽流量在不断变化,冰层厚度亦在不断变化,这将引起冷阱温度与冷阱压力之间依从关系的变化,使其对箱内压力控制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要实现冷阱温度的控制,还需要采用载冷介质间接制冷循环,而这对要求-60oC 左右低温的冷阱来说,由于增加了一道传热温差损失和增加了循环泵功的加热,大大增加了所需制冷机的容量和运行能耗。日本共和真空技术采用三重热交换器冷阱,利用冷热抵消,较好的实现了冷阱温度的控制。

冷冻干燥工艺流程及其应用-

冷冻干燥工艺流程及其应用-

冷冻干燥工艺流程及其应用

目录 冷冻干燥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真空冷冻干燥机组成………………………… 冷冻干燥工艺……………………………………食品冷冻干燥技术的运用…………………… 冻干食品的特点…………………………………我国食品冻干技术面临的问题……………… 冷冻干燥工艺的应用前景…………………… 结论…………………………………………………参考文献……………………………………………

冷冻干燥工艺流程及其应用 1冷冻干燥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1.1冷冻干燥工艺原理 冷冻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汽直接从固体中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留在冻结的冰架子中,从而使得干燥制品不失原有的固体骨架结构,保持物料原有的形态,且制品复水性极好。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进行冰晶升华干燥,等升华结束后再进行解吸干燥,除去部分结合水,从而获得干燥的产品的技术。冷冻干燥过程可分为制品准备、预冻、一次干燥(升华干燥)、二次干燥(解吸干燥)、和密封保存五个步骤。利用冷冻干燥目的是为了贮存潮湿的物质,通常是含有微生物组织的水溶液,或不含微生物组织的水溶液。产品在冻结之后置于一个低水气压下,这时包含冰的升华,直接由固态在不发生熔化的情况下变成汽态。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避免了化学、物理和酶的变化,从而确保了制品物性在保存时不易改变。实际需要的低水汽压是靠真空的状况下达到的。

图1:水的平衡相图 1.2冷冻干燥工艺存在的优缺点 1.2.1冷冻干燥工艺的优点 (1)冷冻干燥的过程中样品的结构不会被破坏,因为固体成分被在其位置上的坚冰支持着,在冰升华时会留下孔隙在干燥的剩余物质里。这样就保留了产品的生物和化学结构及其活性的完整性; (2)蛋白多肽类药物在高温下容易变性,造成干燥后生物活性的降低;冷冻干燥的过程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对组分的破坏程度小,热畸变极其微弱,对不耐热药物特别是蛋白质多肽类药品非常适合[1]; (3)冷冻干燥的药剂为液体,定量分装比粉剂或片剂精度高;用无菌水溶液调配且通过除菌过滤、灌装,杂质微粒小、无污染。制品为多孔结构,质地疏松,较脆,复水性能好,重复再溶解迅速完全,便于

食品加工操作过程

食品操作流程 一、粗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4、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二、烹调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2、热加工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4、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5、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 6、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三、专间操作风险控制要求 1、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专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2、专间使用前应当进行空气消毒,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3、专间的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4、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要二次更衣、洗手消毒,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备餐间。备餐间窗口保证关闭状态,不得随意开合。 5、保持专间清洁,每天严格做好有关工用具和空气消毒、卫生清扫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印刷制版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主要步骤: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 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已成为历史。 从软件上看,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1)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

冻干制剂经验总结

冻干制剂经验总结 1、文献资料查阅。包括:其它剂型的质量标准;相关专利;欧洲药典及美国药典;期刊杂志中关于化学稳定性、水溶性等基础研究报道,等等。 2、参照该主药的其它剂型,确定冻干制剂的pH值。 1)如pH值在3~10之间,且允许波动2个以上的pH值,例如pH值为3~5,并且,原料的pH值能稳定地在限定的pH值范围内,可以不调节pH值;例如:曲克芦丁。 2)但如果允许波动的范围小于2个pH值,则要考虑通过缓冲溶液来控制,常用的缓冲对参照有关工具书;例如:盐酸纳洛酮。 3)如果缺乏相关资料,得做不同pH值溶液的稳定性试验及pH值对主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pH值。例如:黄芩苷葡甲胺。 3、考察主药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考察主药冻干剂规格量能否在1~2ml水中很好的溶解;可以考虑通过对pH值的调节,在保证稳定性前提下,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泮妥拉唑(pH值为12)。 4、初步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包括:pH值、温度、抗氧剂、EDTA-2Na、通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最好通过正交试验完成。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冻干剂的各因素值。 5、测定共晶点。包括不加辅料、加不同辅料及不同用量辅料等。 6、辅料的选择。包括不同的辅料及不同用量的辅料。选择指标:成型性及复水性。 7、除菌除热原条件筛选。因素包括:活性碳用量、温度、时间等。 8、考察辅料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支撑剂、缓冲剂、抗氧剂等辅料是否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及相关物质的限度检查。 9、中试设计。中试条件与小试不完全一样,充分考虑各步骤的可操作性,确定中试工艺。 中试注意事项: 1)投料。为确保含量符合要求,常规是按105%投料; 2)配液完成,在灌装前,最好取样检测中间体溶液,重点是pH值、含量、澄明度;如果结果不符合要求,pH值可以直接调节,澄明度可以考虑多过滤一次,至于含量,如果低于90%或者高于110%,按操作失败处理,必须仔细查找原因; 3)灌装时,考虑到流动性的差异,实际装样量必须测定,不能以标示为准。例如,调节移液枪标示为2.0ml,移取400mg/ml的曲克芦丁溶液,实际转移量只有约1.8ml。 10、个案分析 一)、盐酸纳洛酮 按如下工艺完成生产一批,、、、、、、、、、 问题一:盐酸纳洛酮损失约70% 可能原因:1)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很差,在配液的过程中大量损失; 2)活性炭高度吸附。 探索:针对两条可能原因,分别做了热稳定性实验及活性炭吸附试验,结果:盐酸纳洛酮的热稳定性较好,排除第一条原因;0。06%量的活性炭能吸附约70%的盐酸纳洛酮。 解决方案:重新设计工艺,在配液及除热原时,先用活性炭处理其它辅料,过滤后再加入主药(盐酸纳洛酮) 问题二:在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中,盐酸纳洛酮的冻干品,保持较好的形状,但最后,半真空压塞时,整个冻干品皱缩。 可能原因:1)冻干品含水量较高,引起皱缩; 2)pH缓冲剂影响成型 3)主药对成型的影响(这一条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在实验室小试时,得出结论:在不加入

冻干蔬菜的加工工艺与条件

1概述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项高新加工技术,被认为是生产高品质脱水食品的最好加工方法。其原理是在真空状态下,利用升华原理,使预先冻结的物料中的水分不经过冰的融化直接以冰态升华为水蒸汽被除去,从而使物料干燥,称为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用此方法生产的食品称冻干食品。 ⑴冻干食品的优点主要有:①保持食品组织结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基本不变,特别是生理活性成分保留率最高,这是某些功能性食品采用冻干食品为基料的主要原因。②外观不干裂,不收缩,维持食品原有的外形和色泽;③产品无表面硬化,组织呈多孔海绵状,因此复水性能好,食用方便,浸泡即可复原,从而决定了它在即食方便食品中的地位;④重量轻,耐保藏,对环境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在避光和抽真空充氮包装时,常温条件下可保持2年左右,其贮存、销售等经常性费用远远低于冷冻食品。 ⑵冻干食品的缺点冻干食品的生产需要一整套高真空设备和低温制冷设备,因此,设备的投资费用较大。此外,为了防止物料中冰晶的融化,升华温度不宜太高。更主要的是,真空状态下多孔性物料的导热系数低,传热速率低,致使本来温度就不高的冰晶升华速率变得更低,所以,冷冻干燥的时间一般较长。在如此长的时间,设备一方面要不停地制冷,另一方面要不停地供热,还要不停地抽真空,致使设备的操作费用较高。所有这些,导致了冻干食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大限制了冻干食品的发展。这也一直是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⑶国外冻干食品发展概况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早期用于生物体的脱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用于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日渐成熟,设备日趋完善。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方便食品的要求日益增多,使冻干食品市场日趋扩大,冻干食品在发达工业国家已相当流行,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食品。以日本为例,97年日本国冻干食品的产量为7000t,同年日本还向美国、进口此类食品5000多t,目前欧州有冻干食品生产企业近100家,美国有80多家,日本有40多家,年产量达几万t,品种近100种,包括蔬菜、水果、速溶固体饮料、肉类、水产品等。主要用途是方便食品配菜、婴儿食品、方便主食品,特种场合需要等,中国则以汤料配伍为主。 我国在50年代引进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引用于医药及生物制品。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等地相继建起了冻干食品生产基地。但后来由于形势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冻干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而相继停产或拆除。到了80年代后期,一些外商看中了中国丰富的原料市场,开始在大陆投资设厂。到了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冻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外商为打开中国市场,纷纷提供设备贷款以及包销部分产品,促使一些食品企业大胆引进国外设备建厂,而国一些厂家亦争先恐后推出国产冻干设备,一时间,冻干食品行业呈现一派兴旺和蓬勃发展的景象。但真正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并不多,相当企业由于未经充分论证后即仓促建线生产,在原料供应、销售市场、工艺技术等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只好暂时停产以观市场,昂贵的进口设备闲置或部分闲置,实在令人惋惜。更有个别企业花巨资购买(国产)或引进的是低劣冻干设备,产量低、品质差,根本不能进行商业化生产。 目前,、、、、、、新疆、等地又相继建成了一批冻干食品生产基地。截止97年12月止,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00台(套)食品用冻干机在运转,年产成品约几千t,主要品种有蘑菇、香菇、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

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 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

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 (B) A、维生素 B、生长素 C、肝素 D、链霉素 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 (C) A、洛伐他汀 B、干扰素 C、肝素 D、细胞色素C 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 (D) 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 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 (A) A、免疫抑制剂 B、酶类药物 C、酶抑制剂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 (D) 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 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 (D) 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506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英文名称:Bio-pharmaceutical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建议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的目 标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前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 技术,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 物药品研究、生产和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掌握各类生物药品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 熟悉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 4. 了解本学科的成就、新进展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 36 学时,实验课教学为 12 学时。 大纲的使用说明:凡本大纲所列各章节项目中划有横线“”的,表示必需掌握熟识的重点内容.注明“*”的,一般课堂上不作讲授,供学生参阅或学有余力的自学提高,其余均为应当了解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药物的含义及特点;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了解生物药物研究范围,用途和研究趋势。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特性;分类 2、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制药的含义 (2)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3)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4)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材料的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基本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 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

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 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上封面装订:骑订产品直接套封面订铁丝订,胶订产

冻干工艺基础及经验汇总教学内容

冻干工艺基础及经验 汇总

冻干工艺 一、技术简介: 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制品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使冰升华为水蒸气。再用真空系统的冷凝器(水汽凝结器)将水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干燥制品的技术。 技术优点:(1)它是在低温下干燥,不使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产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这对于那些热敏性物质,如疫苗、菌类、毒种、血液制品等的干燥保存特别适用。 (2)由于是低温干燥,使物质中的挥发性成分和受热变性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小,是化学制品、药品和食品的优质干燥方法。 (3)在低温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几乎无法进行,能最好地保持物质原来的性状。 (4)干燥后体积、形状基本不变,物质呈海棉状,无干缩;复水时,与水的接触面大,能迅速还原成原来的性状。 (5)因系真空下干燥,氧气极少,使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6)能除去物质中95~99%的水分,制品的保存期长 二、冻干流程 样品预冻、升华干燥(第一干燥阶段)、解析干燥(第二干燥阶段)以及干燥后保存: 2.1样品预冻阶段: 2.1.1 预冻过程变化

溶液在冷冻过程中溶质和溶剂存在一个相互分离的过程,大多数冻干药品是以水为溶剂,所以以水为例来说明溶液的凝结过程。随着温度的下降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结晶,这时的温度是制品的过冷温度。由于结晶放热,制品温度开始升高后再下降,随着水结晶的增加,溶液的浓度会增加(为了有利于干燥,一般冻干产品溶液配制成含固体物质4%-15%的稀有溶液)。此外,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这时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溶质可以结晶的产品,随着制品温度的下降,稀溶液变为浓溶液,并逐步成为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时,由于溶解度降低,将会有溶质析出,最后成为冰晶体和溶质晶体的共晶混合物,晶体的大小和冷冻速率有关,这时的温度就是产品的共晶点温度。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放热过程,在冷冻曲线上也出现过冷和平台。 另一种是溶质不结晶的产品,随着制品温度的下降,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温度继续降低时,溶液以玻璃态形式冻结,这时的温度就是产品的冻结温度。在冰晶的间隙中就形成了微观的玻璃态结构。 预冻会对细胞和生命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认为,预冻过程中水结冰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溶质效应是引起生化药品在冻干过程中失活或变性的重要因素。机械效应是指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致使活性物质活性部位中一些弱分子力键受到破坏,从而使活性损失;溶质效应是指水结冰以后引起溶质浓度上升以及由于各种溶质在各种温度条件下溶解度变化不一致引起pH值的变化,导致活性物质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而造成失活或变性。2.1.2 常见预冻方法及控制 冷冻方式要根据产品的特性,采用慢冻、快冻、预冻退火:

生物制药工艺员职业标准

生物制药工艺员职业标准?id=109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生物制药工艺员。 1.2 职业定义 从事生物制药生产工艺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手、脚灵活,色、味、嗅、听等感官正常,具有一定的观察、判断、理解、计算、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 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生物制药工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生物制药工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必要的教学及实验设备、实训器材、实训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备4年以上本工种工龄。 (2)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备7年以上本工种工龄。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具有中专以上生物制药相关专业毕业证书,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

(4)具有中专以上药学相关专业毕业证书,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备10年以上本工种工龄。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大专以上生物制药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5)具有大专以上药学相关专业毕业证书,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成绩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8.4 鉴定时间 各等级的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60分钟。 1.8.5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场所为标准教室;技能鉴定场所为具备能满足技能鉴定需要的场所,实施考核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和工具。 1.8.6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或监考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爱岗敬业,质量为本;文明环保,优质高产。 2.2 基础知识 2.2.1 法律法规知识 (一)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二)药品管理法知识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 (五)产品质量法知识 2.2.2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Windows基础知识 (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四)网络知识 2.2.3 生物药物基础知识

浅谈凹凸印刷制版工艺

浅谈凹凸印刷制版工艺 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包装装璜有更高的要求,在色彩上要求鲜艳,在层次上,不仅需要能反映平面的明暗层次,而且需要有立体感的层次,凹凸印刷能使产品增加立体感的层次。 凹凸印刷是图版印刷范围内一种不用油墨的特殊印刷工艺。在印有图文的印刷品上,根据其图文制成凹凸两块版,再用平压平印刷机进行压印,使印刷品图文表面形如浮雕状,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所以又称"轧凹凸",此法类似"拱花"。 凹凸印刷的工艺流程如下:凹凸印版的制作→凹凸版压印。 一、凹凸印版的制作 首先分清图面的主次层次,要以主体表现为主题,运用深浅层次,达到一定深度,然后考虑次要层次,突出的主体部分要使凸起高度高些。印版先制成凹版,利用雕刻工艺进行,可以是木刻版、铜刻版、钢刻版、腐蚀版;其次确定图形与线条的表现方法,主体与一般的层次要协调,版面深处与浅处要协调,一个图画的轮廓要由浅入深,并有一定坡度,雕刻图面是运用透视原理以及近深远浅等表现手法;最后在完成轮廓雕刻后,进行精工细琢,使整个版面光洁匀润。 将雕刻好的凹版,粘在平压平印刷机的金属底板的中央,并校平印版,防止受压不平衡,发生压力不实或走版现象,在压印平板上粘上黄板纸,要校正压力,对凹凸轮廓层次较多的部位,按深浅不同,用黄板纸按压印面大小剪成纸片粘贴,形成与凹版相同的梯形凸模,此时梯形凸模的细部并不与凹版一致,在梯形凸模上铺有一层石膏浆液,石膏浆液用细净石膏粉拌入胶水调成,稠度要适宜,用一张薄型纸盖在石膏浆液上面,在石膏将干未干时进行凹凸试压,为防止石膏粘坏,可在凹版上刷一层煤油。试压时用于轻摇机器,开始时速度要慢,以避免石膏层迅速铺开,形成凹版与凸版不吻合现象。待石膏干硬定型后,可用正常速度压印。初次压出的图形如有不符合质量要求之处,需对石膏层进行修补,并在石膏尚未干硬时,将非压印面上的多余石膏用刀刮去。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1.简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答:性质: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 任务:1)生物制药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工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和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和质量控制。 2.简述糖类药物的分类、生理功能 答:糖类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其分子构成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糖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这是糖类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类产热快,供能及时,价格最便宜。每克糖类能提供16.7kJ(4.0kcal)的能量,而脑神经及神经组织只能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如果血糖过低,可出现昏迷、休克和死亡。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所有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中都含有糖类,作为控制和代替遗传物质的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都含有核糖。 (3)节约蛋白质 当机体供能不足时,可动用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生的能量来弥补,如果膳食镇南关提供了足够能量的糖类,这样就可以节省蛋白质,而且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和三磷腺甘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氨储留。营养学上称此为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4)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氧化要靠糖类供给能量,当糖类供给不足或因疾病(糖尿病)不能利用糖类时,机体所需要的热能大部分由脂肪供给,而脂肪在缺少糖类是,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可引起身体疲劳、促进衰老,甚至引起酸中毒,所以酮体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糖类供应充足,脂肪完全可进行氧化,不会产生酮体。 (5)保肝解毒 当肝糖原及葡萄糖充足时,肝对某些化学物质如四氧化碳、砷及酒精等多种有毒物质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也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3.谈谈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 答:(1)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2)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3)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4)原材料中浓度较低; (5)常为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复杂,空间构象严格。 (6)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分类: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 4.简述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答: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应用化学方法和蛋白工程技术创制新结构药物;中西结合创制新型生物药物

食品加工流程(仅供参考)

食品加工流程 本校关键环节加工操作流程包括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餐饮器具消毒保洁等。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一)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二)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

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柜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柜内部温度的监测。 2.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4.冷柜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1)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1) 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 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 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已成为历史。从软件上看,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1)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 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 (3)CorelDRAW: 由Corel公司推出的一个绘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并且兼有图形绘画、图象处理、表格制能及制作支画等等许多功能。 2、图象编辑软件 较流行的图象编辑软件有: (1)Adobe photoshop: 是由美国dobe公司发展推出的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一种面向美术创意与专业印刷领域的图象处理软件,是功能最强与应用于最广的一种礼堂沟通电脑软件,用于黑白、彩色图象校正、修版、图象特技制作与分色等处理。倍受画家、摄影师、设计师、影视美术师和修版工的欢迎。 (2)Adobe Dimensiona: 三维立体图案设计的专业软件。

印刷制版的工艺过程

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 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00 DPI。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已成为历史。从软件上看,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1)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 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 (3)CorelDRAW: 由Corel公司推出的一个绘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并且兼有图形绘画、图象处理、表格制能及制作支画等等许多功能。 2、图象编辑软件 较流行的图象编辑软件有:

印刷制版流程样本

印刷制版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主要步骤: 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 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 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 以 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一般为600DPI-2400 DPI, 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一般为300 DPI-80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当前, 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 MAC机也能作视频, 最近IBM、 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 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已成为历史。从软件上看, 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 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 例如Photoshop软件, 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 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当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 主要指桌面系统常见到的电脑创意软件) 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 1) 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 是电脑设计师们常见的。 ( 2) Aldus Freehand 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 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 ( 3) CorelDRAW:

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蓝天学校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强化责任,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现就学校食堂操作规程明确如下: 一、食品加工流程: 原料进货验收------择洗------精洗一一切配------加工制作------备菜间存放一一分发 二、餐具洗消流程: 餐具清洗消毒------浸泡——漂洗------存放保洁 三、餐具回收流程 餐具回收――残存物清理一一归类一一清洗 四、分餐运输流程 运输------抬入餐厅------分配到分餐窗口------厨房间卫生-----厨房卫生管理 操作规程: 原料进货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米购,米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应向供货者索取食品的检验合格 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2、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 日期,批号等。3、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 4、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 5、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验收,签字 二、食品粗加工 1、动物性食品禽、肉、鱼和植物蔬菜等分开加工,生熟菜墩要分开使用,肉类、蔬菜清洗池要分开使用,防止相互影响。 2解冻融解应提前进行,在常温下自然解冻,不用热水融解禽、肉、鱼类食品,处理后的食品应分类摆放,用洁净的容器存贮,防止与未经处理食物接触造成污染。 3每天工作前处理好使用的设施,清洗水池,地面,容器架、框、刀具等,工作结束时要搞好卫生,及时处理垃圾及废异物。 4加工间应保持墙面、地面清洁,加工原料应计划出库、采购缩短存放备用时间,防止腐败变质,所有加工食物都应严格验收检查及至取样式检验,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不予接收,不可加工处理。先处理的 食品原料应先提供使用,粗加工间内的工具,用具,工作服不得外借使用,并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三、烹调加工 1、烹调加工所用原料应保持新鲜,冷冻的肉、禽、水产应在室温下缓缓地彻底融解,不能热水融解应急处理。 2、灶房内的所有原料进入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处理,不干净返回粗加工间重新处理,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应停止使用。 3、调料应认真检查,发现异杂物等及时筛选,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原料。 4、非食品用原料严格控制,禁止入内,防止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