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适用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植物保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害生物防治的实践能力及相关知识。能识别当地植物主要有害生物,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简易测报方法,掌握综合防治措施,并能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践部分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力求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将要推广的新技术。对相关知识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能力目标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掌握病虫标本的采集、识别与制作,主要病虫的调查和防治,农药的配制、使用等。

相关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虫的形态、生物特性,农药的理化性质等。

三、总学时分配

四、能力(实践)教学方案

1.能力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

2.能力教学的组织方式、所需场地及主要设备器材。

⑴组织方式: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按4人选出1名小组长组成实践领导组。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教辅人员、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教师将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强调,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⑵场地、课内实验在植物保护室进行,综合实训在植物保护室、学院农场及宜宾市翠屏区新村一带进行。

⑶主要设备器材:需植保实验室1间,主要应配备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喷雾器、采集包、标本夹、放大镜、波美比重计、捕虫网、昆虫灯、烧杯、量筒、试管、天平、铁锅、灶、石蕊试纸,昆虫针插标本、玻盒标本、植物病害玻盒标本、切片(玻片)标本等。

五、考核方案(考纲)

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40%)计入总分,为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综合实训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

1.平时成绩含作业、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考核。

2.理论成绩为课程(单元)结束后的相关知识考核,各部分数权重如下:

相关知识点分数分布:

第一单元:农业应用昆虫……………………………………20分

第二单元:植物病害…………………………………………20分

第三单元:植物病虫害防治法……………………………………20分

第四单元:农作物病虫……………………………………………20分

第五单元:其它植物病虫…………………………………………20分

总计100分

3.课内实践的考核,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含生物绘图、结果分析、计算等内容),评定出A、B、C、D等四个等级,并记入平时成绩。

4.综合实训考核,为充分体现本课程综合实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应对综合实训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参考方案

在实施考核中,针对各项目进行全面训练,然后每生进行抽查,每生完成全课程学习后,抽查考核次数不得少于2次。取平均成绩记入总分。

六、其它说明

1.选用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李清西、钱学聪主编《植物保护》,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于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能满足可持续植物保护教学的需要,可以作为教材。待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物病虫害防治》出版后,可以优选此书作为教材。

2.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选用李振陆主编《植物生产综合实训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体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操作性强、适用面广,以实践操作为主,可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

3.自编教学资料说明

由于有害生物地域分布性较强,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出现一些新病虫,故应针对四川实际,编写一些新病虫内容作为补充教材,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打下基础。

4.其它

①本课程分两期组织教学,第二期主要完成一~三单元,余下的第二期完成;每学期应拟订出较详细的授课计划,各单元的学时可根据学生情况及实践条件适当的调整。

②在综合实训前,应分别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实训条件拟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实验内容:1。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通论》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 3.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植保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植保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Special En glish for Pla nt Protectio n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植物保护 考核方式:课堂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昆虫学 二、课程简介 本书的取材主要侧重植物保护的基础知识,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病毒以 及昆虫的种类和形态、繁殖方式和传播方式、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本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认识,为以后从事植物病理专业工作、查阅外文资料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The objective of Special En glish for Pla nt Protectio n is to prese nt basic theories of Plant Protecti on, which in cludes classificati on, morphology, reproduct ion of the pathoge ns (fun gi, bacteria, virus and n ematodes) and in sects and the epidemiology, diag no sis and man ageme nt of pla nt diseases caused by them. The other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help stude nts study ing special En glish, read ing refere nces and writ ing papers. 、教学内容及要求 Chapter1 In troduct ion to pla nt pathology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植物病害的种类、病害生理、病害防治,掌握有关植物病害的英语词汇。 (二)教学内容 第——节Classificati on of pla nt diseases 1 ?主要内容 1) Infectious, or biotic, plant diseases (1)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2)Diseases caused by prokaryotes (bacteria and mycoplasmas) (3)Diseases caused by parasitic higher plants (4)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and viroids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遗传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 02241046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基础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教材: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主编.遗传学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指导书: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7;吴鹤龄等. 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鄢慧民等.遗传学实 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卢龙斗等.遗传学实验技术.安徽:中国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6。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2 实验学时 54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生科院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的学科之一。自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来,遗传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许多遗传学现象和规律。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家对线虫、果蝇、拟南芥等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更加突现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与前沿学科的地位。遗传学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设计周密的实验研究,因此遗传实验课程是开展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共开出21个实验项目,可供108学时使用。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遗传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从个体形态、细胞、染

植物保护学 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rotection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 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 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 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 执笔人:丁丽芬 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 1.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 规律; 2.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 4.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5.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园林植物保护实验指导书

城市建设系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保护》指导书 一、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园林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是学生能正确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 ②能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分析;能依据园艺植物病虫的特性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三、实验项目设置表 四、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本课程实习考核采取出勤+课堂+作业形式 评分标准:出勤(10%)+课堂(30%)+作业(60%) 五、教材或指导书 1、教材 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参考书目 (1)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杨子琦,曹华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实验内容 昆虫的体躯观察、昆虫的主要器官观察。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蝼蛄、蝴蝶、蛾、金龟子等昆虫,镊子,白纸,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 五、实验实施步骤 1、体躯观察 用镊子将昆虫的翅掀起直立,从侧面观察外骨骼包被虫体,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成3大体段:头、胸、腹。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主要有触角1对;复眼1对,有些昆虫还有1~3个单眼及取食的口器。胸部是运动的中心。主要有3对胸足及2对翅。腹部是代谢和繁殖的中心,体内包括许多内脏器官及生殖系统。观察腹末尾须、外生殖器及肛上板、肛侧板。 2、昆虫主要器官观察 ①头的分区和昆虫的口式 (1)观察蝗虫头部,找出额区、颊区和唇基、颅顶及头盖缝等部位。 (2)按照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可分为3种口式:下口式(以蝗虫为例)、前口式(以步甲为例)、后口式(以蝉为例)。 ②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 ③观察昆虫的基本构造及足的类型,并了解足的功能。 ④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六、思考问题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区别?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 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 三、内容和方法 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 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 五、作业 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 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 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 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 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 3、子房的位置 4、胎座类型 1、5、花序类型 四、结果综述 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 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 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 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 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2、药品:碘液 3、用具:镊子、切片、吸水纸、放大镜 三、内容和方法 1、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复果)的观察以及真果假果的观察(教师先演示几种果实的内外部形态,介绍划分果实类型的依据,然后学生观察新鲜的材料和标本)。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教学大纲辩析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训环节与当地农业发展的联系。 2、教学对象 四年制XX专业XX年级学生 3、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 (1)了解植物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 (2)掌握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3)掌握常见农业病虫害防治,诊断技术。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 4、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该课程总课时36,理论课18课时,实践18课时。要求在每次理论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手段为主,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效果。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45%,实践考核占45%(平时实践课中进行考核),平时成绩(考勤)占10%。 5、教学要求的基础内容及学时要求 学时分配 单元 节序号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 注 讲授实践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学时 1 绪论 1 2 植物病害 4 14 3 植物虫害8 8 4 农业草害 4 5 农业鼠害 4 6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 律及预测 4 7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 术与策略 4 8 8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 理 6

9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1 合计36 30 66 各单元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2、了解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四、植物保护的方式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一单元植物病害 教学要求: 1、了解植物的几种病原物。 2、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3、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症状的类型,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4、理解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一、真茵 二、原核生物 三、病毒 四、线虫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二、病害循环 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 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 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 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 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③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