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背影》(部编)

【同步练习】《背影》(部编)
【同步练习】《背影》(部编)

《背影》同步练习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丑陋 B.愚蠢粗俗

C.糊涂动听 D.聪颖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6.《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8.“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9.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藉()

妥贴()踌躇()栅栏()

1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

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

12.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13.(对的打“√”,错的打“×”)

(1)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2)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3)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1.课内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___(a.走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

(1)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

[乙]、[丙]中的_________处(只填序号)。

(3)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

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

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

(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D.怕别人笑“我”幼稚。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A.外貌心理 B.动作语言

C.外貌动作 D.语言心理

(6)联系全文看,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A.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B.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C.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了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2.阅读(考试链接) 。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以上两个语段作者( ),字佩弦,( )代( )家、学者、民主战士。

(2)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①时间:_____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两个“聪明”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插叙文段中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

①“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1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选段内容加个小标题。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 )

(3)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

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 )( )( )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这些既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4)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5)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浪线的句子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7)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朱自清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

4.C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6.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7.C

8.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9.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10.chāi sāng jí tuǒ chóu chú zhà

11. D A.帖—贴 B.钩—勾 C.萤—莹;御—卸

12.D A.典—当 B.颓唐—失意的样子 C.光景—情形、境况

13.①√②×③√④√

1.(1)d c

(2)丙

(3)B

(4)A

(5)C

(6)A

2.(一)

(1)朱自清现散文

(2)①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②南京旅馆到车站③父亲④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3)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4)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5)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6)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7)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8)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9)父亲还是不放心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10)①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②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作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11)D

(12)对往事的自责,对父亲的思念。

(13)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14、[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二)

(1)买橘送别或车站送别

(2)pánshá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攀、缩、倾父爱老境颓唐

(4)第一次:感动得流泪;第二次:离别伤感的泪。

(5)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6)B

(7)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8)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9)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背影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1.交卸()2.狼jí()3.妥帖()4.tuí唐()5.琐xiè()6.晶莹()7.踌躇()() 8.pán shān()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2.情郁于中() 3.触目伤怀() 4.举箸() 三、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________ 5.细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课内阅读检测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

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拓展阅读检测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13 背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簌簌.()(2)赋.闲()(3)举箸.() (4)惦.记()(5)迂.腐()(6)橘.子()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细小而繁多的事。() (2)感情积聚在心里。() (3)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把下列的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1)____不单行(2)满院狼____ (3)变卖____质 (4)____目伤怀(5)不能自____ (6)____多不便 4.下列加线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把题目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训练答案 1.(1)sù(2)fù(3)zhù(4)diàn (5)yū(6) jú 2.(1)琐屑(2)情郁于中(3)蹒跚 3.(1)祸(2)藉(3)典(4)触(5)已(6)诸 4. D (D项中,“滔滔不绝”一般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接连不断。此处用来指来往的车辆多,显然不对。) 5.(1)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2)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爱儿至深。 (3)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4)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6.观点一: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买橘子凝聚着父亲的爱子深情。 观点二: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背影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背影》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从全文看,对于父亲,作者心理上前后有个大变化。请概述这个心理变化。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父爱无痕”,父爱无言。请说说作者在这里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对这个背影写得这样详细? 答: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仔细体味这个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答: 三、某地一晚报披露,《背影》在某地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相当低,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答: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背影 张磊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离开母亲已有些日子了。时间久了,母亲慈祥的笑容、坚毅的眼神渐渐变得有些模糊了。但在我记忆深处,母亲的背影似乎永远是那样清晰。中学时,读了朱自清的《背影》,那里面是一个肥胖父亲的背影;大学时,读了三毛的《背影》,那里面是一对相互安慰无言的父母亲的背影。为什么天下的父母亲,最后在儿女心中都只剩下那几欲看不清的背影呢?也许,只有背影才能永恒,因为只要有一丝光线就会有背影。 高中毕业时我不幸染上了重症乙肝,虽然不断吃药打针,但是身体日渐虚弱、意志也日

《背影》同步练习_1

《背影》同步练习 《背影》同步练习 (一)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出版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其散文文字风格不一,但都注重写法上的“”,曾被誉为“美文”的典范。 (二)学海拾贝 1.你能准确地标注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吗? 奔丧()狼藉()妥帖()踌()躇() 蹒()跚()颓唐()琐屑()晶莹() 2.你能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吗?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附闲。改为 ②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惊醒些,不要受凉。改为 ③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改为 3.你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 ①(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②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③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4.你能发现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吗?() A.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小李不服气地说,“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三)语言实用 请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 (四)综合性学习 2006年5月,某中学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该校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1.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宜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 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文本感知探究] (五)整体感知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四次背影的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背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班级姓名 13.背影 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A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选段写父亲送别“我”的情景,其中写了父亲的以下行为,请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定椅子→嘱咐“我”路上小心→________→__________→买橘子→告别离去 7.文中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 8.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9.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需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这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背影》同步练习

14 背影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哺.育(bǔ)簌.簌(sù)浦.口(pú) B.马褂.(guà)蹒跚.(shān)擦拭.(shì)投奔.(bèn) C.颓.唐(tuí)举箸.(zhù)丧.事(sāng)交卸.(yù) D.游逛.(guàng)搀.扶(chān)赋.闲(fù)嘱.托(s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勾留锁屑晶莹情郁于衷 B.踌躇掂记栅栏触目伤怀 C.典至膀子狼籍祸不单行 D.厉害警醒惨淡不能自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多么乐观的人,面对艰难困苦,也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 B.人们听了王菲演唱的经典曲目《匆匆那年》,不由得触目伤怀 ....。 C.他专注于玩手机游戏,完全没注意到脚下的台阶,一脚踩空,不能自已 ....地滚落下去了。 D.他工作正忙的时候,弟弟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 ....啊!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冰心说过这样的话:“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②孩子的天性里就有爱玩的成分。 ③我们应该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④只要不过分,我们没必要干涉。 ⑤这就是说,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前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B.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回忆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为他买橘子的情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C.本文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记叙回家奔丧、月台买橘、车站送别、读信思父等事件,着力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D.本文以“背影”为线索,叙事抒情。开篇“背影”点题,引出下文;买橘描绘“背影”,表现深切父爱;别时眼望“背影”,离情催人泪下;读信浮现“背影”,思父不能自已。 6.八年级(1)班计划开展以“呼唤父爱”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书写父爱]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在黑板上写一则关于父爱的标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同步练习内容预览: 7 《背影》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妥帖()踌躇()()颓唐()蹒跚()()琐屑() 狼藉()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填字组词 不单行触目伤情于中不能自变卖质 4.《背影》的语言平淡、质朴,却极为感人,是因为。 5.填空。 ①《背影》选自《》,作者,是散文家、、、民主战士。 ②文中共次写到背影,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这样写的作用是:。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6.本文段选自朱自清的《背影》,可是本段并未写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7.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的矛盾心理表露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决心亲自送儿子,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9.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一写父亲,表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劝父亲表明“我”独行的决心。 10.归纳本段段意。 11.指出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式,体会其表达作用。 描写方式: 表达作用:12.《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每次的作用各不相同,请把它们对应写出来。 “背影”①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作用: 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用: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14 背 影

14背影 1.根据语境,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年轻时做了一番事业的父亲,老境却如此tuítáng(),家里满院狼jí(),家庭琐屑 .. ()让他疲惫.()不堪。尽管如此,他对我的爱却一刻也没放松,本因为忙,为是否亲自送我颇感chóuchú()的父亲,还是来了。每当想起衰老的父亲pánshān()地爬过铁路 为“我”买橘子的情景,“我”常常不能自yǐ(),簌簌 ..()地流下泪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这所老房子,他不禁触目伤怀 ....,潸然泪下。 B.他当时站上八楼脚手架后,估计只站了两分钟,脚下的架子就松动垮了,他的身子不能自已 ....地从20多米的高处摔下。 C.他多年勤奋工作,终于不孚众望 ....,被选为劳动模范。 D.小明踢足球时摔断了胳膊,真是祸不单行 ....。 3.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面。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让我们又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1)第句是病句,应改为: (2)第句是病句,应改为: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有一个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历练的人生,那也是有缺憾的。 A.②①④③⑤ B.③④①⑤②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5.填空。 《背影》选自《》,作者,字,家、诗人、学者。课内精读

【同步练习】《背影》(部编)

《背影》同步练习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丑陋 B.愚蠢粗俗 C.糊涂动听 D.聪颖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6.《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8.“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9.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藉() 妥贴()踌躇()栅栏() 1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 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 12.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13.(对的打“√”,错的打“×”) (1)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2)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背影同步练习三

《背影》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差()使()交卸()奔丧()狼藉()丧()事赋()闲踌()躇()栅()栏()蹒()跚()拭()干颓()唐琐()屑()举箸()迂()腐晶莹() 二、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按顺序订正。 情不自尽不能自己万簌俱寂满院狼籍再三嘱附托咐别人 订正: 三、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 差别()差劲()出差()参差() 2. 丧失()丧事()丧命()奔丧() 四、解释加粗的字 1.触目伤怀( 3 ) 2.触他之怒() 3.踌躇了一会() 4.踌躇满志() 5.情郁于中( 4 ) 6.不能自已() 7.举箸() 8.惟有() 9.变卖典质() 10.迂腐() 五、解释词语 1.祸不单行: 4.颓唐: 2.赋闲: 5.琐屑: 3.蹒跚: 6.情郁于中: 六、填空 1.《背影》是一篇()散文,选自()。作者(),中国散文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散文_______、______等。他的散文风格是:(),(),以(),()著称。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春] 2.《背影》这篇散文,以“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父亲______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______之情。 3.《背影》一文的中心是通过______的描写表现父子之情,采用______法来选材构思。 4.课文主要写了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分别、望父买橘、回忆读信、北京思父几件事。其中作者着重写的是______。 5.散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散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______。 七、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答:朴素的叙述,蕴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已”“了”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思念。 2.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别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的话) [答: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在这样的处境下,父亲强抑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3.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话) [答: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4.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的话)[答:买橘,可见父亲为儿子想得周到怕他旅程辛苦,口渴;“就在此地,不要走

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背影》习题精选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颓唐()狼藉()交卸()踌躇()( ) 琐屑()妥帖()簌簌()迂腐()蹒跚()( ) 2.根据拼音与汉字。 奔sm g( ) 举zh u( )y u()腐di峦质() 晶y g( ) sh i()擦 f u()闲pen 爬() 3.解释词语。 迂腐:踌躇: 不能自已:蹒跚: 惨淡:触目伤怀: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2)凄惨暗淡,不景气。( ) (3)衰颓败落。( )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5.填空。 (1)《背影》选自。作者,字家,诗人、学者、__________ 士。江苏___________ 。本文写到作者四次流泪,但每次 所含的感情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你能写出学 过的他的其他作品吗?女口__________ 。 (2)我看见他戴着_________ ,穿着___________ 深青布___________ ,________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两脚再向上 ____________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__________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狼藉赋闲颓唐琐屑

二、语段训练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7 ?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熟识” “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是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 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一系列事情营造而成。

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同步习题

13 背影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1.交卸()2.狼jí()3.妥帖()4.tuí唐()5.琐xiè()6.晶莹()7.踌躇()() 8.pán shān()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2.情郁于中() 3.触目伤怀() 4.举箸() 三、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________ 5.细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课内阅读检测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

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拓展阅读检测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房间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 《背影》同步练习(带答案解析)

14《背影》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窒.息(zhì)蹒.跚(pán )触.目伤怀(chù ) B.蒙昧.(mèi)簌.簌(sù)和颜悦.色(yuè ) C.马褂.(ɡuà)酒肆.(sì)筋.疲力尽(jīn ) D.琐屑.(xuè)胆怯.(qiè )正襟.危坐(jīn ) 【答案】D 【解析】屑( x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溺爱狼籍铭记如梦初醒 B.燥热呓语娴熟白手起家 C.不辍妄图咆哮深恶痛疾 D.匿名桅杆镌刻殚精竭虑 【答案】A 【解析】狼藉 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赞扬了师徒四人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在“等”的后面加上“的故事” B.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7亿美元左右。 删掉“左右” C.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删掉“注意”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正在努力地提高教学方法。 将“提高”改为“改进” 【答案】C 【解析】将“分析”和“观察”调换位置 4. 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哈尔滨2019中考试题)

A.武松打虎——气概非凡 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 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 【答案】B 【解析】刘备与孔明是《三国演义》中人物。 5. 仿照下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018海南中考) 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 【答案】示例一:①沙滩松软,触摸着人们的肌肤。示例二:②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示例三:③椰树挺立,护卫着祖国的南疆。 【解析】结构一致,话题统一,前后语意衔接恰当即可。 6.古诗默写填空: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月下飞天镜,。 (3)树树皆秋色,。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长河落日圆。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2)云生结海楼 (3)山山唯落晖(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大漠孤烟直 【解析】古诗默写一般要求十分严格,错一字该句则不得分,因此要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同音字不要用错。二.阅读理解: (一)背影 作者: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1)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

《背影》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背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8题;共22分) 1.下边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交卸(xiè)奔丧(sāng)踌躇(chóu chú) B. 迂腐(yū) 蹒跚(pánshān) 颓唐(túi) C. 琐屑(xiè) 晶莹(yíng) 簌簌(sù) D. 举箸(zhù) 差使(chāi) 拭泪(s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惨淡”“狼藉”“出色”“非常”都是形容词。 B.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地突出老头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难过之情。 C.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中的这句话运用了讽刺的修辞手法,讽刺了自己的愚蠢。 D. “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他们”这句中“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是修饰“探照灯”的。 5.读课文《背影》,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背影》同步试卷附答案解析

《背影》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妥帖(tiē)簌簌(sù)行(xínɡ)李颇(pō) B. 丧(sān)事赋(fù)闲拣(jiǎn)定迂(yū) C. 琐屑(xiè)典质(zhí)栅(shān)栏攀(bān) D. 狼藉(jiè)颓(tū)唐游逛(ɡuànɡ)搀(chān)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3.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 《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 《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 《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D.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5.下列划线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 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 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D. 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6.划线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簌簌()②赋闲()③举箸()④惦记()⑤迂腐()⑥橘子()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细小而繁多的事。()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③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4、把下列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①____不单行②满院狼____ ③变卖____质 ④____目伤怀⑤不能自____ ⑥____多不便 5、选出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语言表达训练】 6、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7、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8、据报载,《背影》有可能落选鄂教版教材。原因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越栏杆,不遵守交通规则。对此,你有何看法? 9、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10、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7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1、解释句中的词。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怀:) (已:) 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 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惟:) 12、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13、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这一句。 1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实写虚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15、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 16、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7、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朱自清的《儿女》节选,回答18—21题。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

《背影》练习题

《背影》同步训练 一、从下列有多音字的五个组词中,选出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两项()A.差(chāi)使成绩差(chā)差(chà)异大B.奔丧(sāng)丧(sāng)事丧(sàng)失立场C.铺(pū)好座位铺(pū)张浪费临时搭铺(pù)D.他是一个胖(pàng)子肥胖(pàng)的背影心宽体胖(pán)E.父亲还(huán)了亏空你还(huán)是那样他还(hái)真行 二、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三、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A.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很清楚。 B.昨日半夜光景,风雨大作。 C.我班的同学,大都有十五六岁光景。 D.我们不能辜负这大好的光景。 四、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在下列句中应读重音的字下加“” 1.他再三叮嘱茶房。(突出“他”的不放心,周到细密) 2.它从雷声怒吼里,早就听出了困乏。(突出无产者的预见性) 3.我知道你看书了。(你不要瞒我) 4.我送给他一本书。(书是送给他的,不是卖给他的)

五、阅读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句中“似的”一词不能删除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阐述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复杂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多次描写父亲背影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有一位慈祥而沉默的父亲,他的工作非常特殊,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商人,而是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餐厅的喇叭手。 父亲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但是我有几次看到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心里便想着:他为了工作赚钱而损害了眼睛。父亲的嘴巴更是特别,本来他的上唇就稍突,现在他的上唇更是突起了。这是可想而知的。喇叭是用嘴吹的,而父亲吹喇叭的历史已有二十年了,嘴唇怎能不突起呢?每次看到父亲的上唇,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激,因为父亲是靠着嘴巴赚钱来抚养我们五个孩子的。 父亲工作的时间是晚上,半夜才上下班。并且一年中没有半个假日,而他却毫无怨言地工作,因为我知道父亲心里在想:“赚多一点钱来抚养这五个孩子,再辛苦也无所谓。”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同步训练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ào xiào 学校(xiào)校(jiào)对校(jiào)勘校(xiào)园 èěwù 可恶(wù)恶(ě)心恶(è)毒厌恶(wù)凶恶(è)2.近、反义词集结地。 (1)写近义词。 清楚一一(清晰)轻捷——(轻快)草率——(轻率) 踌躇一一(犹豫)害怕——(畏惧)明朗——(爽朗) (2)写反义词。 清楚——(模糊)轻捷——(笨重)草率——(仔细) 3.按课文填空。 (1)本文作者萧红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散文集有《牛车上》等。 (2)作者所回忆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C.校对: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 D.草率:粗糙简略。 E.悠然:形容韵味不尽。 5.判断正误。 (1)“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一句用了比喻手法。(×) (2)“‘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句向我点头”这一句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3)“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这一句用了设问手法。(×) (4)“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这一句用了对比手法。(√) 6.想想句子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着,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这句话说明了说明了鲁迅先生生活上简单,不拘小节,一心扑在工作上。 (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这句话说明了_说明了鲁迅先生对年轻人要求严格,治学严谨__。 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件事:鲁迅先生笑的神态;鲁迅先生走路的特征;鲁迅先生对“我”穿着的议论;鲁迅先生对“我”头饰的否定及“我”对鲁迅先生关于“女人穿衣裳”问题的提问。共同点: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意对即可)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选文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