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作者:————————————————————————————————日期: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企业管理论文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陈超然1 王强1 卢光莉2 阚春梅1 李霞1 耿旭3

(1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豫商研究中心,开封,475004);3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由于组织公平感不仅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而且与员工的健康、压力、情绪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关于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对经典公平理论、参照认知理论、现代公平理论、群体参与模型和公平启发式5种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优缺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公平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87-02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416);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13240041016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030);河南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课题(YWZY201418)

作者简介:陈超然(1975-),男,心理学博士,副教授;通讯作者:卢光莉(1976-),女,心理学博士,副教授。

公平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组织中的公平问题已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力、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指标,也是影响组织效果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发现,组织公平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员工感受到公平对待,可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水平和绩效水平,增强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压力和辞职意图。

因此,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种理论:

一、经典公平理论

Admas(1965)的公平理论是最早探讨公平判断的心理过程的理论[1]。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判断公平与否的方法是将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之比与参照对象的报酬与付出之比进行比较,若比值相等则产生公平感,若两个比值不等则产生不公平感。Admas认为,当出现不公平时,个人会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改变不公平的状态。

Admas的公平理论为组织公平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批评。首先,公平理论只考虑决策结果对公平性的影响,忽视了决策程序对公平性的影响。其次,它所指的主要是物质或经济上的分配公平,而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报酬对公平感知的影响。第三,公平理论仅考虑自己的产出与投入之比与参照对象的这一比值是否相等。而没有考虑每人资历、工龄、职务等方面的差异。第四,公平理论假设在产生正面的不公平感与产生负面的不公平感时员工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并会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公平的状态,但是,对于这两种不公平感的影响力度却没有进一步研究。

二、参照认知理论

Folger(1986)的参照认知理论试图回答公平理论所存在的问题[2]。他在反思Adams公平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假设你没有得到你应得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忿忿不平。当你感到忿忿不平时,你的想法是有参照的——根据这个参照去评价和比较已经实际发生的事情与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参照认知理论还认为在参照结果高、感觉改善的可能性低、说服性低这三种条件下,决策过程

导致的怨恨会更大。

Adams的公平理论强调的是痛苦的感觉,而Folger的参照认知理论强调的则是伴随着相对剥夺而产生的愤怒和怨恨的感觉。尽管参照认知理论弥补了公平理论的某些局限,但是作为组织公平的一种整合的过程型理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首先,虽然参照认知理论说明了让他人对不公平对待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但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些责任推断的具体过程。其次,和公平理论相似,参照认知理论也主要是探讨参照对象的物质和经济利益方面。第三,它忽视了个体所面临逆境的大小以及该逆境违背公平道德的不同程度是如何影响人们公平判断的。

三、现代公平理论

由于参照认知理论仍存在不足,Folger(2001)在反事实思维的基础上[3],对参照认知理论进行修正,提出了现代公平性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公平感作为一种判断结果,是个体通过反事实比较进行责任认定的过程;反事实思维揭示了公平的认知过程,人们的反事实思维总是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公平推理的。

尽管现代公平理论是最近才提出的理论,但是也得到一些研究支持。如Colquitt和Chertkoff(2002)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解释易在被试得到意想不到的消极结果时效果最好[4]。Shaw,Wild和Colquitt(2003)使用公平理论对所提供的解释以及解释的充分性对公平判断、合作、报复、退缩反应的影响进行元分析,发现给予解释能提高人们的公平知觉和合作行为,减少人们的消极行为[5]。

四、群体参与模型

Tyler和Blader(2003)在群体价值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参

与模型[6]。该模型认为,程序公平是通过它对身份和地位判断的影响而对合作产生作用的。根据该模型,人们渴望建立并维持一种良好的身份。基于这种观点,人们的社会身份部分是通过他们的群体身份和群体地位形成的,该结果影响人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程序公平,包括决策制定质量和人际对待,直接影响身份判断。而且,基于资源的判断,例如分配公平和结果有利性也影响身份判断,而身份判断影响合作。因此,该模型假定,身份比资源关注在形成合作行为时更为重要,身份直接影响合作,而资源判断是通过对身份的影响来对合作产生影响。以上几种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了人们公平判断的形成过程,但它们具有一个共性,就是认为人们的判断,是仔细地评价所有可利用信息后所做出的审慎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在时间和认知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可能比较适用。然而,在有些情况下,人们的认知资源很有限,这时个体只有使用启发式来进行公平判断。

五、公平启发式理论

公平启发式理论由Lind等人于1992年提出,该理论主要涉及不确定情景下公平判断的形成和使用问题,对人们为何重视公平,公平启发式何时形成以及何时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信息不足时,该理论对个体的公平判断显得更有意义[7]。公平启发式理论已得到一些实证支持(Harris,Lievens,Van Hoye,2004)[8],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第一,人们在形成和使用启发式进行公平判断时需要多少信息量。第二,对总体公平判断在具体公平维度与组织结果之间是否能起到中介作用缺少实证研究。第三,公平启发式理论预测,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改变公平启发式,但是对其并没有进行直接的研究。第四,虽然公平、信任和合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关于公平启发式在公平、信任和合作之间的作用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尽管公平启发式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平判断理论,但是仍需要其它的研究来探索该理论没有被证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Adams,J.S.(1965).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In L.Berkowitz(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2,pp.267-299).New York:Academic Press.

[2] Folger,R.(1986).A referent cognitions theory of relative depriva-tion.In J.M.Olson,C.P.Herman,M.P.Zanna(Eds.).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The Ontario symposium(Vol.4,pp.33-55).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Folger,R.,Cropanzano,R.(2001).Fairness theory:Justice as accountability.In J.Greenberg R.Cropanzano(Eds.),Advancesin organizational justice(pp.89-118).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 Colquitt,J.A. Chertkoff,J.M.(2002).Explaining injustice: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explanation and outcome on fairness percep-tions and task motiva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28,591-610.

[5] Shaw,J.C.,Wild,E.,Colquitt,J.A.(2003).To justify or ex-cuse?: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explanatio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8(3),444-458.

[6] Tyler,T.R.,Blader,S.L.(2003).The group engagement model:

Procedural justice,social identity,and cooperative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7(4),349-361

[7] Lind,E.A.,Early,P.C.(1992).Procedural justice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7,227-242

[8] Harris,M.M.,Lievens,F.,Van Hoye,G.(2004).‘I think they dis-criminated against me’:Using prototype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y for understanding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in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situ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12,54-65.

(责任编辑:陈丽敏)

员工组织公平感探析

员工组织公平感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组织公平感概念进行了广泛讨论,结合近年来关于组织公平感的理论阐述及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目前有关研究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员工组织公平感的几点建议,其中主要包括建立公平感的有效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组织文化等方面。 关键词:员工;组织公平感;公平理论;措施 1.组织公平感的研究概述 组织活动中,组织公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的看法也不同。李晔等、李浩认为它是组织内员工对与个人有关的组织制度、措施和策略等能否感觉到公平的体现。陈善国认为它是指员工对企业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包括公平价值程度、是否公平、公平的程度如何、导致不公平的原因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张修智认为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理建构,即组织中的成员对公平、公正的感知和感受。孙怀平等认为它是员工对工作付出后所得回报的价值感受和评价。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诸多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所阐释的组织公平感的含义各不相同,但都有其充分的依据,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因为学者们各自看待问题所站的角

度不同。有学者曾将组织中的公平划分成两个方面:第一,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在这一层,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来完善组织中的各种制度、政策和措施,力图建立一个“公平的制度”,从而达到组织公平。第二,则是组织公平感,指员工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在此,组织公平感是指个人对组织或单位内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等的一种公平感受。 若员工无法认识和接受一项制度,那么这一制度也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言之,这一制度对员工的影响力较低。因此,相比之下,公平感更为重要,对公平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主要是对组织公平感的探讨。 2.理论研究 从人们目前研究来看,公平感的形式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分配公平 1965年,亚当斯首先提出了分配公平理论,其基本观点: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它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通过各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后,依据比较结果调整今后对工作投入的积极性[1]。 亚当斯强调,对报酬数量的公平性的感受是员工公平感的主要来源,员工总是将自己所得报偿与自己对组织的投

论述西方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

西方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 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这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管理实践的需要,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虽然各个阶段研究的角度、方法、内容不尽相同,但研究的问题却大致相同,并且在这三个阶段中间有些过渡性或交叉性的派别,有些理论提出的较早而受人重视较晚,而有些理论虽被代替,但某些内容至今仍被人们所用。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西方组织理论发展得第一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时期。 古典组织理论构造了集权型层级制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适应了社会生产体制由作坊式小生产体制向工厂化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体制的转化,促进了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用其科学和理性的准确性、严格性和普遍性来解释组织结构的变化原因,理论的重点放在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分析上。 西方组织理论发展得第二个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时期。 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重视组织内人的重要性,坚持用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来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为了适应组织之间协作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采用了分权型层级制组织形式,包括事业部制、超事业部、矩阵等形式,这就有利于生产者参与决策,提高管理效率,适应了组织规模的扩大化,产品的多样化,市场的国际化的需要。 西方组织理论发展得第二个阶段:现代组织理论时期。 管理实践推动组织理论继续向前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管理实践面临着科技突飞猛进、市场日益加强的国际化趋势、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大量积累以及这些资源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模式和关系,前一时期的组织理论显然已力不从心,而用系统论的原理、方法、思想来分析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得出的结论独树一帜。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实际上包含了系统组织理论、

开题报告(模版)

开题报告(模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FPGA的出租车计费系 统的设计 院系名称: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09-2 班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2013年3月15号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各大中小城市的出租车营运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租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选择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出租车计价器是出租车营运收费的专用智能化仪表,是出租车市场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减少司机与乘客之间发生纠纷的重要设备。为了保护营运者和乘客的经济利益,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对作为贸易结算用的出租汽车计价器进行强制管理[1]。我国《计量法》也将出租汽车计价器列入强检目录,实行强制检定。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又将出租汽车计价器列为六种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之一[2]。出租车行业以低价高质的服务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享受。但是总存在着买纠纷困扰着行业的发展。而在出租车行业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改良计价器。汽车计价器是乘客与司机双方的交易准则它是出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出租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关系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具租有良好性能的计价器无论是对广大出租车司机朋友还是乘客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因此汽车计价器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应用价值的[3]。一种功能完备、简单易用、计量准确的出租车计价器是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必备品。当计费系统在各大、中城市出租车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计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为例,用户不仅要求计费器性能稳定,计费准确,有防作弊功能;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车票打印、语音报话识别、电脑串行通信及税控等功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费方式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车型的出租车收费方式也有差别,而且出租车还面临几年一次的调价或调整收费方式等问题[4]。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计价器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对于模式的切换需要用到机械开关机械开关时间久了会造成接触不良功能不易实现。采用单片机设计相对来说功能强大用,较少的硬件和适当的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设计要求且灵活性强,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更多的附加功能,然而传统的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已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功能升级很繁琐,需要硬件重组和软件更新同步进行,成本高,并且每次升级都可能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而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的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和逻辑综合为基础的自顶向下的电路设计方法,开发成本低,周期短,可靠性高,功能升级方便,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现下,团队建设的问题已是一个被无数人研究过的问题。有关团队建设的阶段,著名管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有关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的观点被有人奉为规范的团队建设 的五个阶段理论。现小编与您分享如下。 这五个阶段分别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布鲁斯·塔克曼认为这五个阶段是所有团队建设所必须的、不可逾越的,团队在成长、迎接挑战、处理问题、发现方案、规划、处置结果等一系列经历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上述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加入新团队的经历和感受。激动、困惑、矜持、观望是团队形成期成员的主要特点。组建期的团队缺乏清晰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与标准不明确,缺乏顺畅的工作流程,成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个人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部分成员还可能表现出不稳定、忧虑等特征。 组建期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方向、确定职责、制定规范与

标准、进行员工培训。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向团队说明工作目标、工作范围、质量标准及进度计划,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对团队成员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团队负责人要让成员参与探讨工作计划,主动和他们进行平等而真诚的交流,消除团队成员的困惑与忧虑,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工作关系,设想出成功的美好前景并达成共识,以激励团队成员。 第二阶段:激荡期 团队经过组建阶段以后,团队获得发展信心,但同时也形成了各种观念激励竞争、碰撞的局面,出现人际冲突与分化。团队成员面对其他成员的观点、见解,更想要展现个人性格特征,对于团队目标、期望、角色以及责任的不满和挫折感被表露出来。团队成员间、团队和环境间、新旧观念间会出现矛盾,甚至负责人的权威都面临挑战,团队组建初期确立的原则受到冲击与挑战。作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动荡期首要的是如何安抚人心。首先要认识并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比方说某一派或某一个人力量绝对强大,那么作为领导者要适时的化解这些权威和权利,绝对不允许以一个人的权利打压其他人的贡献。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就有争议的问

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37)--公平理论01

习题作业 一、选择题 1.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D) A. 赫兹伯格 B. 弗罗姆 C. 马斯洛 D. 亚当斯 2. 在组织中大多数人都喜欢与别人比较,并且比较的结果经常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人们有(C) A. 生存需要 B. 相互关系需要 C. 公平的需要 D. 权利的需要 3. 由公平理论的出的启示有(ABC) A. 公平奖励职工 B. 加强管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C. 教育职工正确选择比较对象认识不公平现象 D. 满足不同职工的需要 4. 在计时工资制下,当人们感到报酬过高时,会通过哪种方式消除不公平感(AB)

A. 提高产量 B. 提高质量 C.降低产量 D. 降低质量 2. 在计件工资制下,当人们感到报酬过高时,会如何消除自己的不公平感(BC) A. 提高产量 B. 提高质量 C.降低产量 D. 降低质量 3.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着重研究奖酬分配的(C D)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A. 结构性 B. 稳定性 C. 公平性 D. 合理性 二、简答题 1. 论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点 答: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亚当斯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

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当人们在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时,心情就会舒畅,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如果人们在主观上感觉到不公平,则会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对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人们在主观上感到公平合理时,心情就会舒畅,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2. 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有何启示? 答: a )公平奖励职工。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企业领导要坚持绩效与奖酬挂钩的原则,公平奖励职工。 b )加强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把职工所做的贡献与他应得的报酬紧密挂钩,打破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合理的奖酬是以公正科学的评价为基础的,因此企业还要科学地建立系统的评价

组织管理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具体请看以下的组织管理理论发展资料。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中叶,学派甚多,主要有以美国CI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论、以HA 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以FE卡斯特为代表的系统与权变理论和以ES巴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理论等等。 这一阶段理论的特点是吸收了古典组织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精华,并且在现代系统论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要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为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 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简称为智慧型组织,由于它是继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并且是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之大智慧的组织类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个智慧型组织命名为企业C管理模式。 以人为核心是构建智慧性组织的基本,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

组织成长理论

第一章组织成长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飞翔变得十分吃力! 老鹰只有两种选择: 1、等死; 2、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得力的三十年岁月!

组织成长理论 不管医院还是企业,亦或其他社会团体,都是以某种组织形态而存在,这些组织存在的形式就是由若干人按照一定的制度框架而运行;这个组织运行效率如何,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群人的所有行为是否高效;第二,这群人所制定的制度以及这群人所依存的背景制度是否是高效。这两个方面又互相影响,最终决定该组织运行的效率。 2007年10月27日,华为公司爆出“辞职门”事件,引起外界的极大反响,有些人认为此次“集体辞职运动”是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省钱举措;而有些人认为此次华为花费10亿巨资鼓励辞职是为了打破长期存在的工号文化和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员工重新竞争上岗,来激活老员工的工作热情,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经常说的一个词“沉淀”。在他看来,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 不管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不可避免的是每个组织都要必需面对组织成长问题;前文《鹰的故事》描述的是鹰为了获得30年翱翔天空的自由,经历炼狱般的痛苦,终于重回天空的怀抱,实施上,每个组织也像生命个体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是在无奈与寂寥地死去,还是在痛苦挣扎中重生,再次赢得辉煌?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在中国,有关企业存继周期尚无如此明确的统计,但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

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I 1.引言 (1) 1.1组织公平感 (2) 1.2工作满意度 (4) 1.3主观幸福感 (6) 1.4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8) 2.研究对象 (10) 2.1研究方法 (11) 2.2研究工具 (12) 2.2.1分配与程序公平调查 (12) 2.2.2工作满意度调查 (12) 2.2.3主观幸福感调查 (12) 2.2.4生活满意度调查 (12) 3结果 (14) 3.1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和差异性 (14) 3.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7) 3.3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19) 4.讨论 (28) 4.1差异性分析 (28) 4.2相关性分析 (30) 4.3中介效应分析 (31) 5.研究结论 (34) 6.研究不足和下步研究方向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调查问卷 (42) 致谢 (47) 万方数据

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申请人刘莉萍 指导教师吕厚超 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在搜索和阅读中外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建立“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设定组织公平感为自变量,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通过与各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采用分配和程序公平量表、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随机向23家企业中不同性别、民族、年龄、管理层级、婚姻家庭等知识型员工发放问卷500份,考察企业员工的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和相关度,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上,企业中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为中等水平,且因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一定程度的显著差异;(2)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3)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4)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要素。 关键词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 I 万方数据

企业组织发展解析与未来发展

组织发展解析与未来发展 目录 一、组织能活多久? (1) 二、OC/OD/LD/TD名词解释 (2) 三、组织发展学的发展? (3) 四、组织发展学实践和评估 (3) 五、组织发展五阶段理论 (3)

一、组织能活多久? 关于OD,我们很清楚两点,第一,我们都生活在组织里,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第二,组织都是有生命的,生命的铁律就是会死亡,好像谁也无法逃脱。生存于组织当中,我们最先要考虑的就是,从办这个组织从成长到消亡的过程,这个组织能活多久? 美国芝加哥校长做过一个统计,1520年前,全世界创办的组织,6200年前,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的事情的组织,也只剩下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另外15个是宗教组织。为什么会只有像学校、宗教这类公共组织能够活这么长久,这是我们做人力资源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企业寿命能够存活多久呢?我们看一组关于企业的寿命统计,40%的新建公司全球活不过10年,一般的公司寿命也就7-8岁,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也就40-50年。财富杂志曾经做过一个统计1995年公布的五百强企业,四十二年后,也就是到了1997年,有70%的企业被淘汰出局。1970年快升财富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也只有三分之一,二年后也消声灭迹。研究显示,全球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10-12年,短寿几乎成了企业的一个普遍性的宿命。 我们大家知道中国企业处在一个成长期,有人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这个周期则更短。有人说三到五年,有人说七年,不管如何,都是短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寿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有的企业生存长有的生存短?甚至说所有的企业都是在短命中消亡呢?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那也有例外,琼斯这个蓝筹股公司就曾经出现做一个统计,里面有些奇迹般的公司群落,将近60%的公司大概17家公司寿命过百年,将近25个公司达到150年,平均寿命达到了105岁,寿命最长的大家都会用他们的产品。杜邦公司达到了206年,寿命最短的微软和英特尔也有30岁以上。 我们看到企业短命也好,长寿也好,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尤其是核心问题,这些组织长期生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这是组织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 他们生存的基因是什么?他们生存的环境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命,或者为什么有些巨大的公司如此短命?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有一个名词叫VUCA,这是一个新名词,这样一个变革不确定的时代,更对组织发展带来了及其关注的有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的动力。我们在做人力资源当中,我们经常在网站上看到很多招聘的广告,有OD 的,有LD的,有TD的,有OC的,名词让我们眼花缭乱。很多公司在描写,所谓的TD即人才发展,所谓的LD就是学习发展,OC是组织变革,但这些企业在描述这些岗位职责的时候呢,几乎差异不大。

组织公平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组织公平的相关研究 2.1.1组织公平的涵义及研究进展概述 一、组织公平的涵义。组织公平是指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于工作环境中的主观环境(诸如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基于公平衡量的心理感受(James,1993)。组织公平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在这一层面上人们通过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各种组织制度、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达到组织中的公平。第二个层次是组织中成员对于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 也就是组织公平感。这二个层面有联系,但也存在着差别。由于绝对的组织公平是很难实现的,且一个“公平的制度”如果不被员工所认可和接纳,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Summers,1991)。因此,从组织学的角度上讲,组织公平感更被实际研究所认可。 二、组织公平的研究进展。组织行为学中对组织公平的探讨始于1965年的Adams对于分配公平问题的开创性研究。Adams是用社会交换理论的框架来评估公平, 提出的公平感主要是指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性, 比较偏重于分配的结果, 后来被称为分配公平。1975年,Thibaut和Walker在研究辩论者对不同法律诉讼程序的不同反应时提出了程序公平的概念。他们认为计划和执行决策的过程才是感知公平的决定性因素,而非之后所得到的结果的多少。1980年,Leventhal把程序公平的观点用到组织情境中, 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项准则。从此, 学者们逐渐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程序公平”的问题上来。同时,研究者们(诸如Lind& Tyler ,1988;Korsgaard,chweiger&Sapienza,1995;Deconinck&Stilwell,2004)的实证研究也都一致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即组织公平主要是由感知到的程序公平决定的, 而并非由分配结果公平决定。1986年,Bies和Moag开始关注程序执行时的人际互动方式对公平感的影响, 提出了互动公平的概念。1987年,Scholl, Cooper和Mckenna提出组织公平是指员工主观地对组织分配资源和决定各类奖罚措施时是否公正的认知和感受。1991年,Moorman的研究指出组织公平是用来描述工作场所中员工是否被公正对待的变量,该变量会进一步影响其他与工作有关的变量。1996年,Greenberg将组织公平定义为组织中员工对公平的感知,并且提出将互动公平分成两种: 一种是人际公平,另一种是信息公平。1998年,Tam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开题报告(模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FPGA的出租车计费系统的设计院系名称: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09-2班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2013年3月15号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各大中小城市的出租车营运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租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选择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出租车计价器是出租车营运收费的专用智能化仪表,是出租车市场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减少司机与乘客之间发生纠纷的重要设备。为了保护营运者和乘客的经济利益,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对作为贸易结算用的出租汽车计价器进行强制管理[1]。我国《计量法》也将出租汽车计价器列入强检目录,实行强制检定。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又将出租汽车计价器列为六种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之一[2]。出租车行业以低价高质的服务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享受。但是总存在着买纠纷困扰着行业的发展。而在出租车行业中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改良计价器。汽车计价器是乘客与司机双方的交易准则它是出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出租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关系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具租有良好性能的计价器无论是对广大出租车司机朋友还是乘客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因此汽车计价器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应用价值的[3]。一种功能完备、简单易用、计量准确的出租车计价器是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必备品。当计费系统在各大、中城市出租车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计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为例,用户不仅要求计费器性能稳定,计费准确,有防作弊功能;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车票打印、语音报话识别、电脑串行通信及税控等功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费方式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车型的出租车收费方式也有差别,而且出租车还面临几年一次的调价或调整收费方式等问题[4]。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计价器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对于模式的切换需要用到机械开关机械开关时间久了会造成接触不良功能不易实现。采用单片机设计相对来说功能强大用,较少的硬件和适当的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设计要求且灵活性强,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更多的附加功能,然而传统的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已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功能升级很繁琐,需要硬件重组和软件更新同步进行,成本高,并且每次升级都可能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而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的出租车多功能计费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和逻辑综合为基础的自顶向下的电路设计方法,开发成本低,周期短,可靠性高,功能升级方便,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该系统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前提下,具有可以重构系统的功能;采用完全相同电路结构,只要根据各地区的要求在Verilog HDL程序中设置各参数,就可以适应各地区出租车不同计费标准的需要,还可以根据各地区需求增加其他功能[5]。

【文献综述】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经济学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贸易不断增加,摩擦不断增加,贸易保护手段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同一产业引发贸易摩擦的形式发生新的变化,对美顺差进一步增加,除了双方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外,中国对美国贸易从原来逆差转为顺差,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主要成果: (1)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韩志欣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中(2011)认为:经济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政治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对外贸易政策倾向,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现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杨志龙在《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中(2004)中认为:1.贸易赤字。中美贸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扰两国双边贸易的最大问题,美国不断以此为借口挥动贸易壁垒的大棒。2.中美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其市场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多数国家都不愿因某个产品而起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国贸易的整体,这种经济实力的不对称,使得美国成为多数世界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3.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 (2)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雷达、于春海(2004)认为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无法为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合理的解释,原因是传统理论在考虑内外均衡关系时主要关注两者之间的总量平衡,而忽视内外均衡的结构性互补关系。他们认为通过考察内部结构调整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并结合中美两国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可以看出,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的特征和潜在的互补关系。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

工程造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工程造价管理国外研究进展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美、英、德国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均可借鉴。 美国工程造价的管理 美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由 2 部分构成。一是业主经营所需费用,称之为软费用,主要包括基础上所需资金的筹措,设备购置及储备资金、土地征购及动迁补偿、财务费用、税金及其它各种前期费用。二是由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或者总承包公司编制的建安工程基础上建设实际发生所需费用,一般称之为硬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工、料、机消耗使用费、现场业主代表及施工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和其它杂项费用,承包商现场的生活及生产设施费用,各种保险、税金、不可预见费等。此外承包商的利润一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5%~15%,业主通过委托咨询公司实现对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美国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是典型的市场化价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制订的,而是由几个大区的行会(协会)组织,按照各施工企业工程积累的资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种类、装饰方式等,制订出平方英尺建筑面积的消耗量和基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将数据输人电脑,推向市场。这些数据资料虽不是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法规,但因其建立在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及实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能反映实际情况,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并能顺利加以实施。因此,工程造价计价主要由各咨询机构制定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基价和费用估算格式,由承发包双方通过一定的市场交易行为确定工程造价。美国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作者:————————————————————————————————日期: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企业管理论文 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理论探讨 陈超然1 王强1 卢光莉2 阚春梅1 李霞1 耿旭3 (1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豫商研究中心,开封,475004);3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由于组织公平感不仅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而且与员工的健康、压力、情绪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关于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对经典公平理论、参照认知理论、现代公平理论、群体参与模型和公平启发式5种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优缺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组织公平感;形成机制;公平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87-02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416);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13240041016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030);河南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课题(YWZY201418) 作者简介:陈超然(1975-),男,心理学博士,副教授;通讯作者:卢光莉(1976-),女,心理学博士,副教授。 公平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组织中的公平问题已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力、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指标,也是影响组织效果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发现,组织公平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员工感受到公平对待,可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水平和绩效水平,增强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压力和辞职意图。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编辑]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Referents)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在亚当斯的《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有所涉及,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公平是激励的动力。 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这种理论的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影响关系很大。他们指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心情舒畅。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是最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产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2、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 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3、不公平的心理行为。 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个体为了消除不安,一般会出现以下一些行为措施: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逐个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消除不安;更换对比对象,以获得主观的公平;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暂时忍耐或逃避。 公平与否的判定受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即使外界氛围也是要通过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才能够其作用。 亚当斯(1965)的观点,当员工发现组织不公正时,会有以下六种主要的反应: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所得;扭曲对自己的认知;扭曲对他人的认知;改变参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 [编辑] 公平理论的假设条件[1] 公平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个体会评估他的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就是个体在付出或投资时希望获得某种回报的“交易过程”。在这种交易过程中,个体进行投入,期望获得一定的收益。例如,你希望获得额外的收入(收益),作为一段时间努力工作(投人)的结果。个体对于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所期望的; 2)个体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评估公平,而是把自己的境况与他人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自己的状况是否公平。 [编辑] 公平理论的分类 按照参照对象的不同对该理论进行分类: 1、横向比较:自己vs.组织内他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即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文献综述

题目:现代电网在节能环保新形势下的问题研究姓名: 学号: 系别: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年级班级: 2010 级2班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10日

文献综述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电力工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在与时俱进。但是随着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全球能源、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全球资源危机日趋严重,使得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电力市场化不断推进,用户对电力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对更可靠、更鲁棒、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的电网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面临的新选择、新机遇、新挑战,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因此,对现代电网在节能环保新形势下的问题研究是有十分重要而且是不可忽略的。 二、正文 本文主要从电网的发展历程、现代电网的发展现状、现代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和电网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的。其中电网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电网由产生到现代的一个过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让未来的梦想照进今天的现实;电网的现状主要分析现代的发展情况;电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电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问题;现代电网发张趋势主要分析未来电网可能的发张情况及电网在节能环保方面新的措施。 1.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1)缓解资源压力的主要途径 (2)促使经济结构的调整 (3)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电网的发展历程 “不知道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回头看一看历史的轨迹,以史为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或许更容易明白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电网出现之初,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要把电厂发出来的电送到稍远的用户那里去。有电之初,人类用的都是直流电,一台直流发电机带着自家几个照明电灯,自发自用,颇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