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第一节职位分类制度概述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的涵义

?品位分类是一种以人员分类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官员的个人条件,即以官员的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或俸禄多寡作为分类标准,以此建立起人事等级体系,并将它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2、品位分类的特点:

?(1)从分类的对象和条件上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分类,其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如年资、学历)和身份(如官职高低,应得的薪俸的多少)。

?(2)从分类的方式上看,品位分类是通常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官员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分级。因此其人事框架结构一般比较简单?(3)从分类的结果上看

?品位分类往往导致一些等级体系的产生,诸如职务等级体系、官品等级体系、待遇等级体系等,所以品位分类又可称之为“等级分类”。

?(4)从等级与职位关系看,等级与职位是分离的。等级代表地位、身份和待遇,谓之品。

职位仅代表权限,谓之位。官品等级一般要随人走,只要是具有一定级别的人员就可以担任一定级别的职务,同时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而不论其职位是否有所变化。

没有重大过失,一个人可以在人事等级结构中只升不降,或不升不降,直至退休。

如遇工作调动,至少要对等地安排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人员的品级同他所任职务的等级之间存在某种相应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高品级低职务或低品级高职务的情况。

?3、品位分类的利弊分析

?与品位分类的特点相联系,其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从优点方面看,品位分类的职务划分比较简单,使得公务员的分类工作相对简单,易于实行,也有利于培养通才式的公务员;对教育水平的强调,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员;对年资的强调,有利于激励公务员献身公务事业,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官职相对分离使公务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务员具有安品位制的全感,也使公务员系统的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便于调整。

?不足方面在于:(1) 强调人在事先,容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的现象;

(2)公务员一旦获得比较高的品位就终身受用,并且能上不能下,容易导致公务员丧

失奋进精神;(3)由于待遇与品位挂钩,容易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4) 过于注重人员的学历、年资和背景,容易形成论资排辈,压抑人才,不利于学历低,能力强的人脱颖而出。(5)分类结构简单,不利于专才的培养。

?三、职位分类

?1、职位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职位,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职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立的;二是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三是职位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且可按照职责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四是职位不随人走,同一职位可以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人担任。

?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并对各种职位制定“职位说明书”,表明各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职责与权利范围、同相关职位的关系、任职者应具备的资格、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升迁途径、培训方式等,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职位分类。

?职

?2、职位分类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1)产生的背景

?首先,职位分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活动的增多,社会分工的精细,政府的职能迅速扩张、政府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政府公务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机构的膨胀,公务种类的增多,人员的增加。

?其次,职位分类也是这一时期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在美国取得长足发展的结果。

?3、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

?所谓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分类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和人事管理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对政府部门中所有职位的职务和责任作出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在横向结构上,以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区分为若干职门、职组和职系;在纵向结构上,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资格的不同而区分为若干职等和职级,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每个职位在这个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对公务员进行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4、职位分类的功用和缺陷

?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行政的起点和基础,在人事制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行政学家怀特认为:“当今人事管理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一是选贤任能,一是职位分类,两者缺一不可”。

?职位分类适应现代人事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人事行政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与作用其表现为:

?(1) 职位分类的基本精神是以“事”为中心,因事择人,以事定级,按事给薪,它可以消除过去人事管理中因人设事,以人定级、按人给薪的弊病。

? (2)职位说明书为考试选拔专门人才提供了客观标准、使考试的内容和办法得以确定,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的效果。

?(3)职等体系为制定同工同酬的薪金制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 (4)职级规范所规定的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因素为考核工作绩效确定了方向和范围,它有助于克服推诿责任、人浮于事、工作拖拉等现象,?(5)职级规范所规定的知识结构为公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划定了范围,职级规范也为晋升提供了客观依据。

?(6)职系和职组的划分限定了人事任用的区域,防止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7)职级和职等划分限定了人事晋升和途径和幅度,防止了不适当的升迁行为。?(8)职位分类有助于合理地制定一个机关的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预算编制。

?职位分类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

?(1)职位分类在适用范围上,更多地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高级政治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不太适合,不利于通才的涌现,在如何发现跨专业人才方面并没有良好的机制.

?(2)职位分类的程序过于复杂.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往往难以做到科学和准确,也难以及时适应工作内容的迅速变化。

?(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它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的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

? (4)职位分类的职系、职级划分严格,不易形成互相协作、上下通气的局面。

?5、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比较和融合

?(1)分类的径路不同。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根据;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职位的任务、责任作为分类的根据。?(2)激励机制不同。品位分类重视的是个人的名分,这是一种静态的条件,报酬与品位相联系、而与工作无关。它鼓励人们为提高自己的名分,从而提高自己的报酬待遇做出努力;职位分类重视的是工作能力和功绩,这是—种动态的条件,报酬与职位及工作相联系,它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多作贡献,从而提高自己的报酬待遇。?(3)使用、晋升机制不同。品位分类的任用、晋升一般采用考试的方法,有的在最初录用时考试,但在以后的任用、晋升时不再进行考试。除了政绩条件以外,年资条件起着非常更要的作用;职位分类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考试成绩对是否录用起决定性作用,晋升时,考核成绩和升等考试成绩起主要作用。

?(4)流动机制不同。品位分类是重视通才的制度,公务员的流动不受专业的影响,只要品位相当就可以流动;职位分类是重视专才的制度,公务员的横向流动上受到较大的专业限制,不同专业间的公务员不能随意流动。

?(5)协调程度不同。品位分类推行的是因人设事,以人定级,按人给薪,因此容易造成“人”与“事”、“人”与“人”的脱节,不协调,出现大材小用、小才大用或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职位分类实行的是以事择人,以事定级、按事给薪,因而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6)适用范围不同。品位分类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公务员人数比较少、行政管理的事比较窄、社会分工比较简单、工作性质技术性、专业性不强的单位和部门,适合于从事领导管理的通才;职位分类适用的范围比较窄、适用于专业性、技术性强,工作标准化、易于量化的职位。对高级政治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合。

?第二节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由此可见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是采用职位分类制度。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与设置;

?公务员职务的设置

?公务员级别的设置

?一、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与设置

?(一)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依据

?(1)职位的性质和特点;

?(2)管理需要;

?2、公务员职位的基本类型:

?(1)综合管理类

?是指在国家机关中更多地担负着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领导责任和重大决策任务的公务员。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以外的其它职位都属于综合管理类职位。

?(2)专业技术类

?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

?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

?二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

?三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

?(3)行政执法类

?主要包括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其特点有:

?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和解释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这一点与综合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

?二是现场强制性,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城管、税务、工商、质检、海关、环保、药监等政府部门,且分布在这些部门的市、县两级处、科规格的基层单位中。

?此外,国务院根据公务员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关于法官检察官的职位类别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职位进行划分的意义

?公务员本身是整个干部人事制度分类管理的结果。但是,公务员里面也要进行分类。

尽管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主要是强调各机关要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职位设置,并未从总体上对职位进行归类划分,这就是说在公务员内部不分类别,这就使得职务与级别的设置,难以满足不同职位的性质和特点的需求。

?此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设十二个职务层次,分别对应十五个级别。

实际中,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一类在一线从事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人员,由于其所处的机构规格低,人数较多,职数少,晋升台阶较少,其职业发展空间不大。据统计,科员、办事员占全部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的70%。多数人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与科员两个晋升台阶,这种状况也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公务员法》在总结《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管理需要出发,根据职位的特点、性质、管理需要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不同,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各个类别建立独立的职务和职级系列,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得各类公务员都有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激励机制,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各类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

?专业技术类的设置,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阶梯,以便吸引和

稳定机关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行政执法职务的设置,则可以解决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的突出问题,激励一线执法公务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一线执法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

?(二)公务员职位的设置

?职位设置是指对机关职能进行逐层分解的基础上,根据编制限额等要素确定具体职位的工作。这是职位分类在机关中的具体实施和落实。职位设置为公务员的录用、晋升、交流等其他管理环节提供基础与前提。

?公务员法第十八条:“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据此规定:

?首先,在对某一个具体的机关在进行职位设置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机关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这项工作在我国属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但它是职位设置的前提与限定因素。职位设置是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的衔接点。)

?关于职数和比例结构

?按有关文件规定,机关中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有职数限制的,非领导职务还有比例限制。

?二、公务员职务的设置

?《公务员法》第十五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第十七条:“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1、公务员职务设置的根据:

?公务员职位类别,即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即各类公务员都设立独立的职务系列。

?意义: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改变了单一化的职务设置,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

?原来《条例》只规定设立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系列,由于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由于不负领导责任,所以只能作为非领导职务;而高层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又要受到职数的限制,所以一般只能担任科员和办事员职务,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利于对这两类公务员的激励。?2、公务员的职务类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别:

?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并承担领导责任的职务。?非领导职务:不负领导责任,只承担岗位责任。其中部分较高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要以协助领导职务工作,或者经授权负责或协调某一方面的工作。

?设置非领导职务,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当时的司、处、科级领导职数较多,为了减少领导职数,因此设置一定限额的非领导职务。二是为了解决“独木桥”的难题。

因领导职数有限,可以解决部分没有承担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待遇;特别是因取消公务员评职称后,设置非领导职务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

?(2)非领导职务的设置

?设置的范围:在厅局级以下机构中设置。

?由于非领导职务不承担领导职责,因此,在职务层次上不应、也不必设置到高等级的职务层次上,因此,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设置的规格:各级非领导职务的不得高于所在部门领导职务。

?3、各类公务员职务的设置(序列和层级)

?(1)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设置

?①领导职务设置(序列)

?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公务员法只规定了设置的原则,即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公务员的调整范围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务员范围扩大后,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机关区分情况予以确定,故不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总体上,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

?根据目前公务员的范围,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还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

?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根据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予以确定。

?这类领导职务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部门的副职领导人,以及各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对于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需要根据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予以确定。

?②非领导职务设置(序列和层级)

?巡视员——厅局级正职

?副巡视员——厅局级副职

?调研员——县处级正职

?副调研员——县处级副职

?主任科员——乡科级正职

?副主任科员——乡科级副职

?科员

?办事员

?(2)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公务员职务设置

?其具体职务层次与职务名称,根据《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三、公务员级别的设置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九规定: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1、级别与职务的关系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

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公务员法没有具体规定这一对应关系,而是授权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发2006年9号文件)关于级别设置的规定

?第十一条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

?第十二条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级: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第十三条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副巡视员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2、公务员级别的功能:确定工资和待遇的依据

?3、公务员级别的确定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据此确定公务员级别的因素包括:(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级别范围(可能的最高级别与最低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范围的级别。(2) 与公务员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根据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依据。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可能受到降级的处分。(3)公务员的资历。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发2006年9号文件)关于级别确定的规定

?第十七条公务员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第十八条公务员累计5年定期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可以在职务对应级别

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第十九条厅局级副职及以下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任职时间和级别达到规定条件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住房、医疗等生活待遇。?第二十条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公务员,任现职每满5年并考核合格的,除执行第十八条规定外,再晋升一个级别。?第二十一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其级别按照初任职务及本人学历、资历等确定。

?第二十二条公开选拔或者调任的公务员,其级别按照新任职务及工作年限等,参照机关同类人员确定。

?第二十三条公务员职务晋升后,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已在新任职务对应范围的,在原级别的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第二十四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晋升级别。受处分后,级别变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或者公务员降职后,其级别确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公务员级别的确定、晋升或者降低,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2008年7月16日中组部、人社部发布)

?第四条考核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按以下规定任职定级:

?(一)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没有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任命为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大学专科毕业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六级;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五级;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二十四级;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

?(二)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可参考其原任职务与级别,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其他具有工作经历的,可根据其资历和工龄,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

?4、级别的晋升

?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指公务员的职务对应一定的级别范围,这种对应并非一一对应,同一个公务员职务可以对应多个级别,具体对应哪一个级别,要根据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来确定。因此,公务员如果德才兼备,有工作实绩,或者资历有提高,即使公务员的职务没有晋升,也可以晋升其级别。

?而由于级别与职务一样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之一,这对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法的规定,使得公务员的级别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除了职务晋升之外,级别晋升也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

?此外,公务员法第二十条:“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思考题

?1、比较: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制度。

?2、我国公务员职位划分的基本类型及各类职位的主要特点。?3、我国公务员职务设置的基本规定。

?4、我国公务员级别设立的规定及其意义。

我国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公务员分类制度 两种主要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我国公务员的分类制度 一、两种主要的分类制度 (一)公务员分类的涵义 有两层涵义:一指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或曰民选、政治任命官员与常任文官的区分),通常称管辖划分; 一指对事务官即业务类公务员所进行的分类,分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公务员的分类,通常即指这一层意义上的分类。 有关公务员分类的原则、方法、程序、结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构成了公务员的分类制度。 公务员有两种分类制度: 一是英国式,即通常说的“品位分类”; 一是美国式的,即通常说的职位分类。 一、两种主要的分类制度 (二)品位分类 1.内涵 是以人为对象而进行的分类,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学历、资历、个人能力、工作经验等)和身份(如家庭背景、个人背景等)。 2.产生与发展 英国是最早推行品位分类(Rank Classification)的国家。“Rank” 一词的含义是按高低大小排列而成的等级。由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用“品”来表示官员的等级,故译为“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仍是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高等行政官居于领导者的地位,不但较高级的官吏应有较高的特别大学教育或训练,而且其门第、家世及出身在社会上也应有较高的声誉。 一、两种主要的分类制度 3.特点与优缺点 (1)特点 录用方面,重视拟录用者的学历、资历、经验、能力等资格条件,不要求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晋升方面,重视公务员自身所具备的德才表现、所做的贡献、能力水平、任职年限等资格条件,而不强调必须具有某一领域的特殊知识或技能; 职务等级变化直接与其地位的高低及工资的多寡相联系; 交流不受所学专业、所熟悉工作限制,一般也不影响其职务级别,实行级随人走。 (2)优点 没有严格的程序和依据,简便易行;注重个人的学识水平、经验、能力 一、两种主要的分类制度 等基本素质条件,工作调动时实行级随人走,便于公务员流动; 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实施人事管理,便于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树立行政权威,提高行政效率。 (3)缺点 不注重岗位设臵是否合理,强调人在事先、因人设岗,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容易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过于注重学历、资历、身份、地位等条件,不利于学历低、资历浅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影响公务效率和工作积极件

企业分类管理制度

企业分类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有效性,构建良好的认证认可秩序,切实做到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监管,特制定本制度。一、企业分类的依据 1、企业产品质量抽查情况; 2、企业遵守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情况; 3、企业产品特点; 4、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水平; 5、投诉、举报情况; 6、企业获证情况; 7、其他部门对该企业的信用评价。二、企业分类及标准根据上述分类依据把企业分为A、B、C、D四类。 A类企业: 1、企业积极主动申请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运行有效,顺利通过年度监督审核; 2、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合格,连续2年以上监督抽查合格; 3、连续2年以上无因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行为被处罚; 4、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计量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且有效运行; 5、获得国家、省级名牌产品或国家免检产品的生产企业; 6、连续2年以上没有被投诉、举报的或投诉、举报不属实的。 B类企业: 1、企业申请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运行基本有效,通过年度监督审核; 2、产品质量较稳定,产品质量连续2年以上无严重质量问题; 3、连续2年以上无因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行为被处罚; 4、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且能较为有效运行; 5、连续2年以上没有被投诉、举报的或投诉、举报不属实的。 C类企业: 1、企业存在无证生产的现象,经督促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或在年度监督审核中存在严重问题; 2、产品质量基本稳定,连续1年以上监督抽查合格; 3、连续1年以上无因严重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的行为被处罚; 4、企业基本建立了计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且能够组织运行; 5、连续1年以上没有被投诉、举报或投诉、举报不属实的; 6、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产品,并且容易引起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企业; 7、开业投产时间在1年内的企业。 D类企业:除上述企业外的其余企业归入D类企业。主要特征是:企业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常被投诉、举报或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被处罚;屡罚屡犯,整改不力。三、企业分类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当年的元月份完成。四、企业分类由所在辖区监管小组提出初步意见,报局监管领导小组确认。五、企业分类情况应记入企业档案。

浅析公务员制度的分类管理

浅析公务员制度的分类管理 公务员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进行、社会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不断改革、探索和完善最适合于本国发展需要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分类管理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科学化、系统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制度层面激励人才发挥潜能,以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运作。 一、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行政组织越来越庞大,承担的行政事务管理职能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行政组织的人员和职位日益繁多。对这样一支规模庞走的公务员队伍进行有效的考核,势必需要在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公务员各自的职责要求进行有针时性的考核。完善职位分类为基础的公务员管理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是建立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保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现行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受政治、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遵循行政法治、科学合理、兼收并蓄等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2005年的《公务员法》规定,我国实行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结合品位分类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对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如何在分类管理制度下激励广大公务员更好地勤政、廉政和优政,是新形势下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分类管理制度,为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公务员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政府行政水平向更高层面发展。 分类管理是现代公共职位管理的基本要求,符合各类公务员职业发展的规律,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不同类型公务员的发展规律,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国际上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前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中西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对比分析 比较而言,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经历过了多次的的改革和完善以后,现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发展较晚,始于1993 年,由于推行的时间比较短,发展至今还不太完善,因此有必要进行中西对比,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美国的公务员职业发展规划体系 职位分类(Positional Classification)起源于美国,是美国人事行政管理的基础。1923 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职位分类法》。美国公共部门高度重视政府雇员的职业发展管

第5章公务员职位分类

第5章公务员职位分类 二、单选 1.下列属于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的是() A.副科长B.处长C.调研员D.镇长 2.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分为() A.十二级B.十三级C.十四级D.十五级 3.大学本科毕业生被新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定级是() A.副主任科员14级B.科员13级C.科员14级D.办事员15级 4.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模式是() A.品位分类模式B.职位分类模式 C.以品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为辅的模式 D.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5.职位分类中强调的是() A.以“人”为中心B.以“人”与“事”为中心 C.以职务为中心D.以“事”为中心 6.最早颁布《职位分类法》,用职位分类制度管理国家公务员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7公务员以品位分类为主的国家不包括:()。 A.日本B英国C法国D联邦德国 8、被称为“政府组织的细胞,政府行政活动的最基本、最基层单位”的是:()。A.职责B职位C官位D权力 9、工作人员应当完成的任务或为实现某一明确目的而从事的工作行为是:()A.职务B职责C职权D职能 10、以下哪项是指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总称,或者说是工作性质充分相似,而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要求不同的职位的总称:()。 A.职位B职责C职系D职级 三、多选 1.构成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因素有() A.工作性质B.责任轻重C.难易程度D.所需资格条件 2、品位分类主要考虑人外在的三大因素:()。 A学历B资历C人际关系D职位

3、公务员分类按一定标准对业务类公务员进行划分,有哪两类分法:()。 A品位分类B地区分类C职位分类D性别分类 4、品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有一套严格公正的标准,同工同酬,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B有一套科学的分类方法,使职位状况一目了然,为公务员的科学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有利于公务员的流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便于培训、选拔通才 D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较高的优秀人才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有:()。 A由单一模式走向多种模式的结合 B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从“繁”、“简”两极端向科学、适中、灵活方向靠拢 C分类结构由封闭型逐步转为开放型 D分类结构由开放型逐步转为封闭型 五、简答 1.职等标准的内容。 2.试分析设置级别的目的。 六、论述 试分析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制度的特征及其优缺点。 答案 五、简答 1.职等标准的内容。 答:职等标准是叙述某一职等的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1)一般叙述,指开头部分的叙述,通常以"本职等所包括之职级"开头,接着说明本职等与职级的监督关系,以及处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职责程度叙述。以所需创造力、与人接触的范围与目的、职权行使的范围与影响等因素,来叙述该职等的程度高低。 (3)所需资格的叙述,包括录用资格与能力两部分。前者包括任用资格和应考资格;后者包括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 2.试分析设置级别的目的。

公司规章制度分类

公司规章制度分类 篇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决策指挥系统制度; ◇督察预警管理制度; ◇行政办公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员工手册示范文本;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技术研发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后勤事务管理制度; ◇物流控制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企业全面形象管理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 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在较为具体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

试论述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

试论述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短,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时期,公务员制度建设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现阶段,我国的干部管理制度由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显得相对滞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系统的“多入口”问题、职位分类问题及考 核问题等,实践层面的考试录用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政治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问题等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很有必要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进行完善,使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体现出科学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知人善用的能力,从而构建起既立足于现实,又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公务员制度。 第一、要完善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制度改革重的点就是分类管理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职务级别交叉幅度太小,应该增加公务员的级别,使低层职务与级别的交叉对应幅度扩大。通过对基层公务员级别晋升等方面的倾斜制度,提高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的待遇,对其进行定期晋升,以激励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热情。通过有效理顺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有利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通过改革非领导职务使得我国公务员分类更加系统多样、科学完善,创新职务设置尤其是建立多样化职务设置。同时,我们更应当在把握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有别于西方公务员分类

制度的前提之下,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第二、加大公务员选拔公开竞争性 公开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平等公正地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竞争则是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选贤任能的重要保证。通过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干部政策让群众了解,程序方法让群众熟悉,资格条件让群众清楚,从而增强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促进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信度的提高。 第三、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是由结构性的原因造成的,应从政策导向和配套措施上鼓励各种层次的大学生和军转干部先到基层工作,不断加大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公务员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公务员的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在基层遴选制度建设上,要注重工作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估。 第四、选拔分类聘任 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是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公务员法,把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这样的划分未免简单化。还应该做更详细的划分,比如纵向上区分中央机关公务员和地方部门公务员,高级、中级、初级公务员;横向上区分不同领域的专业

客户等级分类管理制度

客户分类管理制度 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为追求企业收益的最大化,现按照客户价值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1、把客户群分为关键客户(A类客户)、主要客户(B类客户)、普通客户(C类客户)三个类别, 即ABC客户分类法。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建立科学动态的分类管理机制。 2、各部门必须加大关注客户的力度,想办法保留住客户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和维持较高的客户占有率。真确识别客户盈利价值的差异性,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 3、在服务资源的配置上不要有“大锅饭”或“倒置”现象,即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而使重要客户并未得到更多的服务,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的各项投入与支出都应用在“刀刃”上。 3、必须对自己拥有的客户进行有效的差异分析,并根据这种差异来区分不同价值的客户,更合理地进行配置,实现客户资源价值和企业投入回报的同步最大化。 4、对现有的客户资料每月进行统计分析,找到有许多个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客户群体。以区分不同价值的客户,以便有效地分配销售、市场和服务资源,巩固企业同关键客户的关系。 5每月按照客户价值进行分类,找到最有价值的客户即关键客户,把客户群分为关键客户(A类客户)、主要客户(B类客户)、普通客户(C类客户)三个类别。 6、根据客户层级的分布之,依据客户价值来策划配套的客户关怀项目,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特征、消费行为、期望值、信誉度等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配置不同的市场销售、服务和管理资源,对关键客户定期拜访与问候,确保关键客户的满意程度,借以刺激有潜力的客户升级至上一层,使企业在维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效益。 7、对关键客户(金字塔中最上层的金牌客户),是在过去特定时间内消费额最多的前5%客户。这类

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我国如何进行公务员分类改革。

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我国如何进行公务员分类答: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设计要立足国情、解放思想、体现特点。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领域一项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既无历史经验可循,国外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在制度设计中,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又要解放思想,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保证制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顶层设计中要发挥好制度的导向作用,既要考虑到不同类别公务员的差异性,体现各自职业发展特点,又要统筹三类公务员之间的协调发展,相互兼顾,保持适度平衡。 二是目标导向要着力于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根据不同职位的职责,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各类别公务员分渠道发展。要按照综合管理类提高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类技术精湛,行政执法类勤勉尽职的目标设计制度,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激发各类公务员的能动力,真正做到公务员分类各行其道、各负其职。 三是工作推进要试点先行、政策配套、稳慎有序。公务员分类管理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在推行中一定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切不能操之过急。要重视试点工作的经验积累,成熟一批,实施一批,不断完善,再扩大范围。从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实践来看,应做好工资、晋升、考录、考核、培训等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对各管理环节做全盘考虑,避免工作推进的脱节和被动。在配套政策研究中,要注重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政策之间要前后衔接,首尾贯通,并根据试点情况不断充实完善。

四是公务员分类管理要依法强化,规范运行,加强宣传。公务员分类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制度运行一定要严格依法,规范操作,要维护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保证分类工作不走样。公务员分类管理法规实施后,在日常管理中要强化监督,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公务员分类管理平稳实施。同时,组织实施中还要注意做好政策指导和宣传工作,深化公务员对分类管理工作的认识,消除分类管理是为了提高待遇的片面理解,帮助公务员找到定位,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

公务员职位分类下

公务员职位分类(下) 宋世明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在行政执法类职位这个大的内容之下,我要给大家介绍第三部分内容,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的必要性在哪里。前面提到过,设专业技术类职位,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设行政执法类职位大家的意见在一段时间之内不太统一。为什么不太统一?刚才我给大家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列举了一系列的部门,请大家反过头去反思一下,回顾一下,公安部门、国税部门、海关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有观点认为这些部门的公务员本来已经吃香的喝辣的了,不存在激励的问题,这些部门不是清水衙门,是比较肥缺的部门,是人人向往的部门,是吸引力很大的部门,还有必要在这些系统这些部门当中设行政执法类职位吗?所以为什么要设行政执法类职位必须作出正面的回答。 管理的科学性,我们出台公务员法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是优化管理,第二个是加强监督,第三个是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我们优化管理首先应该去掉一些感情色彩,任何人都有感情,任何人对各大部门都有自己的体察,但是我们在设行政执法类职位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与全国人大已经通过的公务员法相一致。公务员法一旦通过,它就不是哪个人的观点,它就成为国家的意志,我们从尊重宪法尊重法律这种法律精神出发,还是应该依据法律的规定在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上取得共识,达到共志,在工作当中经过大胆而谨慎的工作把设行政执法类工作这个工作做好。基于这个目的,我把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三个必要性给大家简要地说一下,以求跟大家达到共识。 第一,基层一线执法队伍已经成为最难以管理的公务员队伍。这是对现状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各位,我们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清理一线执法队伍,我们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想方设法对一线执法行政队伍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它的素质,规范它的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队伍数目庞大,根据基本数据统计,对于一线执法队伍在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环保、药检这几大系统将近两百万左右,它数目庞大,队伍庞大,作用重要。基层一线行政执法队伍,是社会管理与社会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 政府职能的载体是机关,但政府职能最微观的载体是公务员个人。社会管理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非常重要,但是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直接载体、直接承担者是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公务员群体,作用重要。

企业分类管理

企业分类管理办理须知 一.AA类企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A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适用A类管理1年以上; (二)上一年度进出口总值3000万美元(中西部1000万美元)以上; (三)经海关验证稽查,符合海关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安全的要求; (四)每年报送《经营管理状况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每半年报送《进出口业务情况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AA 类报关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适用A类管理1年以上; (二)上一年度代理申报的进出口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总量在2万票(中西部5000票)以上; (三)经海关验证稽查,符合海关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安全的要求; (四)每年报送《经营管理状况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每半年报送《报关代理业务情况表》。 3.企业向注册地海关提出申请,需提交如下资料: (一)《适用AA类管理申请书》; (二)《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 (四)《适用A类管理决定书》复印件; (五)《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A类企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适用B类管理1年以上; (二)连续1年无走私罪、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三)连续1年未因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而被海关行政处罚; (四)连续1年无拖欠应纳税款、应缴罚没款项情事; (五)上一年度进出口总值50万美元以上; (六)上一年度进出口报关差错率3%以下; (七)会计制度完善,业务记录真实、完整; (八)主动配合海关管理,及时办理各项海关手续,向海关提供的单据、证件真实、齐全、有效; (九)每年报送《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十)按照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的换证手续和相关变更手续; (十一)在商务、人民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外汇等行政管理部门无不良记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A 类报关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适用B类管理1年以上; (二)企业以及所属执业报关员连续1年无走私罪、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三)1年内代理报关的货物未因侵犯知识产权而被海关没收; (四)连续1年无拖欠应纳税款、应缴罚没款项情事; (五)上一年度代理申报的进出口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等总量在3000票以上; (六)上一年度代理申报的进出口报关差错率在3%以下; (七)依法建立账簿和营业记录,真实、正确、完整地记录受委托办理报关业务的所有活动; (八)每年报送《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九)按照规定办理注册登记许可延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企业报关注册登记证书》的换证手续和相关变更手续; (十)在商务、人民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外汇等行政管理部门无不良记录。 3.企业向注册地海关提出申请,需提交如下资料: (一)《适用A类管理申请书》; (二)《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五讲 分类制度

第五讲国家公务员分类制度 第一节 一、公务员的类别和意义 (一)公务员的类别 一般职公务员VS特别职公务员 一般职公务员:经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适用公务员法的公务员 特别职公务员:依据特别法律通过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公务员 政务官VS事务官 事务官:一般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按功绩晋升,任职不受竞选结果的影响,实行常任制,因而又称为人事制度中的专业者。 政务官:一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实行任期制。服从政党的意志,维护执政党的利益,随执政党的更迭而进退,因而又称为人事制度中的副业者。 司法官VS 行政官 地位的独立性不同 身份的保障不同 知识的要求不同 (二)公务员类别划分的意义 国家人事行政的基础 制约着管理方式 是国家权力系统的稳定机制 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 (一)品位分类----以人为对象的分类 (二)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 1、职位分类的涵义 2、职位分类的作用 有利于考选录用公务员时,因事择人。 有利于公务员的同工同酬、公平待遇。 有利于考核、升降、奖惩、培训等管理活动 有利于防止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 有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两种分类制度的评估 1、职位分类的评估 (1)职位分类的长处和优点 它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职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以及应具备的条件,这为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等提供了客观依据。 它对确定设置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因素进行类别和等级划分,对现有全部职位进行纵向和横向排列,使浩瀚杂乱的职位井然有序,形成科学的人事管理结构。 它要求在进行职位的类别和等级区分的同时,根据每一职等职责程度的不同,明确规定不同的工资额度,形成合理的工资结构,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它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有一套严谨、客观、准确、完整的法规文件,如职位说明书、职级规范、职等标准等,有助于克服人事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

公务员管理制度

公务员管理制度 导读:本文公务员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公务员管理制度(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国家公务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国家公务员中的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二章义务与权利 第六条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三)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学习国家公务员条例(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七条国家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三)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四)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职位分类 第八条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入职级别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等的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 第九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公司文件编号管理制度

xx公司文件编号管理制度 1.目的 确保公司重要文件具有唯一编号,便于文件的识别、追溯和控制,保证公司文件体系有效运转。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文件的编号、版号以及分发编号的标识管理。 3.总则 1.凡本公司需进行编号管理的文件、资料,在编号时均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 接受管理;本规定不适用于党务文件。 2.由企业发展部负责制订公司文件分类的编号方法,并指导各部门专职人员 执行。 3.根据文件类型和内容进行编号分类,便于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4. 文件类别 4.1 文件 1.管理制度 2.技术文件

3.合同 4.表格 4.2记录 1.会议记录 2.检查记录 3.工作总结(周报、月报) 4.工作计划 5.文件编号规则 5.1编码元素使用规则 5.1.1公司名称 公司全称:上海xx有限公司 简称:SHYG 5.1.2部门代号 FD--财务部 MD--市场部 OD--运营部 HR--人力资源部 IT--技术部5.1.3日期代号 统一采用“yyxx”的格式,例如“2016”代表该文件是2016年制定的。

5.1.4流水号 统一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例如:“001”代表第一份文件。 5.1.5文件版本编号 下面是对文件版本进行编号要遵守的标准: 起草版本的编号为 A0-A……,B0-B……,C0-C……,字母是根据内容升级而变化。 5.2文件编码结构 SHYG—XX—XX—YYXX—nnn/版本 (000-999) 日期代号(年) 部门代号 文件类型 企业代号 5.3文件分类编码规则 5.3.1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 格式:SHYG-ZD-C-yyxx-nnn/A0 格式说明:公司名称-制度缩写-部门缩写-年-流水号/版本号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第一节职位分类制度概述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的涵义 ?品位分类是一种以人员分类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官员的个人条件,即以官员的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或俸禄多寡作为分类标准,以此建立起人事等级体系,并将它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2、品位分类的特点: ?(1)从分类的对象和条件上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分类,其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如年资、学历)和身份(如官职高低,应得的薪俸的多少)。 ?(2)从分类的方式上看,品位分类是通常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官员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分级。因此其人事框架结构一般比较简单?(3)从分类的结果上看 ?品位分类往往导致一些等级体系的产生,诸如职务等级体系、官品等级体系、待遇等级体系等,所以品位分类又可称之为“等级分类”。 ?(4)从等级与职位关系看,等级与职位是分离的。等级代表地位、身份和待遇,谓之品。 职位仅代表权限,谓之位。官品等级一般要随人走,只要是具有一定级别的人员就可以担任一定级别的职务,同时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而不论其职位是否有所变化。 没有重大过失,一个人可以在人事等级结构中只升不降,或不升不降,直至退休。 如遇工作调动,至少要对等地安排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人员的品级同他所任职务的等级之间存在某种相应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高品级低职务或低品级高职务的情况。 ?3、品位分类的利弊分析 ?与品位分类的特点相联系,其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从优点方面看,品位分类的职务划分比较简单,使得公务员的分类工作相对简单,易于实行,也有利于培养通才式的公务员;对教育水平的强调,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员;对年资的强调,有利于激励公务员献身公务事业,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官职相对分离使公务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务员具有安品位制的全感,也使公务员系统的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便于调整。 ?不足方面在于:(1) 强调人在事先,容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的现象; (2)公务员一旦获得比较高的品位就终身受用,并且能上不能下,容易导致公务员丧 失奋进精神;(3)由于待遇与品位挂钩,容易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4) 过于注重人员的学历、年资和背景,容易形成论资排辈,压抑人才,不利于学历低,能力强的人脱颖而出。(5)分类结构简单,不利于专才的培养。 ?三、职位分类 ?1、职位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职位,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职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立的;二是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三是职位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且可按照职责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四是职位不随人走,同一职位可以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人担任。 ?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并对各种职位制定“职位说明书”,表明各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职责与权利范围、同相关职位的关系、任职者应具备的资格、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升迁途径、培训方式等,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职位分类。 ?职

浅析公务员制度

浅析公务员制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摘要: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中,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公务员制度的横空出世和不断改革、发展无疑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射虎的发展,现在又越来越对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这也就说明公务员制度已经深入民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公务员,意义,考核,发展,特征 一.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质特征都是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管理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产物。 我国公务员制度从酝酿到现阶段,20多年来历经准备、决策、试点、推行与发展、依法管理五个阶段。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推行。我国的《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管理步入依法管理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这贯穿在公务员法的总则、权利与义务及各个管理环节中,是公务员制度的灵魂。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类: ◇决策指挥系统制度; ◇督察预警管理制度; ◇行政办公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员工手册示范文本;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技术研发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后勤事务管理制度; ◇物流控制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企业全面形象管理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

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在较为具体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

第二章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 一、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立法思想。(一)由粗到细,为进一步的完善留出空间(二)以优化管理为目的 首先,职位分类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其次,我国公务员分类实为“分化”,“分化”就是“逐步演化”。最后,具体类别的设定要兼顾现在和未来。 1.专业技术类专业技术类是指机关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 2.行政执法类行政执法类是基层行政机关中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 3.综合管理类综合管理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以外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 三、考试录用方法和内容 (1)笔试法这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测验方法。笔试法一般分为两类:论文式笔试法,也叫主观性笔试法。短答式笔试法,也叫客观性笔试法。 (2)口试法:口试法即指面试,是指考生以口述方式当面回答主考人所提出的问题。 口试也有两种形式。个别面谈,分组口试。 (3)模拟操作法:一种综合测试方法。模拟操作法是指根据职位的具体要求,主考人为考生设计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情景,如起草公文、主持会议、发表演讲或进行实际调查等,让考生进行实际处理的演示 (4)心理素质测验:考察应试者的性情、意志、反应等个人心里素质,供录用时参考。注意:心理测试形式心理测试评分标准 第二节我国公务员考录的范围和条件 1.公务员录用的范围:《公务员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范围只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和办事员这么几个职务。对于主任科员以上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主要是通过委任和选任的方式进行补充。2.报考公务员的条件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资格条件,从条件的内容看,可分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是从正面对公务员所需要的条件加以规定,消极条件是从反面对公务员不应有的条件加以限制或排除。积极条件:《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注意:上述条件,是指担任国家公务员及适应所任职位而要不可缺少的起码条件。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参加录用考试;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具备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资格;能否被录用,还有待于考试考核的结果。消极条件(限制性条件)。《公务员法》第24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二、公务员培训的原则、形式。(一)、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知识技能与组织文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3、培训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4.分级分类培训原则。(二)、公务员培训的形式。 1、按培训阶段。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 职前培训:对已被录用为公务员或已被录取但尚未正式任用的职前公务员所进行的培训。目的:了解即将担负工作的性质、责任,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在职培训:对正在任职的公务员进行的不脱离岗位的“再培训”或“回归培训”,是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的核心部分。目的: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素质和能力。脱产培训:任职公务员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赴专门培训结构接受训练。目的:集中培训,短期提升知识、技能。2、从培训的目的来看。资格培训,职务培训,学历培训,资格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由一般职务晋升领导职务时,必须进行资格培训,使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获得领导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职务培训:以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所任职务的特点而进行的针对性培训。学历培训:为完成某一学历层次,系统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素质的正规化培训。3、从培训的约束力来看,自愿培训:公务员自愿参加、自由选择培训课程。强制培训:由政府指定或者由合同具体规定的培训。 二、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 2.公开民主原则 3.注重实绩原则 4.考核结果与奖惩结合的原则 三、公务员考核的内容。1.德,是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2.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3.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 4.绩,是指工作实绩。 5.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注意: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就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工作实绩。 四、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和标准 《公务员法》第36条对公务员定期考核等次划分及其标准作了规定。《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考核等次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绩显著。思想政治素质高;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工作实绩突出;清正廉洁。 称职: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达到任职的要求,很好或者比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廉洁自律。基本称职: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勉强达到任职的.要求,勉强完成工作任务。思想政治素质一般;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较弱;工作责任心一般,或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不称职: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较差,达不到现任职务的要求,或在某一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不能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选题来源:从个人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是自己毕业以后所要面对的一件事情,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自己选择现在这个专业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考这门考试,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我选的这个题目与我现在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论文的话应该要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来写。如今在我们家乡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是毕业以后选择考公务员,因为我们那边不像内地企业这么多大部分是行政,所以我们选择的余地也很少大部分就选择了在行政部门工作,还有一些事老师和一生什么的,所以我看自己的专业既然是行政管理所以应该要考公务员考试,这样我就更容易找工作也更容易去面对将来的考试。但是毕竟我现在对这个考试没有太多的了解,我相信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是很清楚这门考试的制度和有关这门考试的其他内容,所以我决定我要选这个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这样既可以对公务员考试制度有所了解,又符合了我自己现在所学习的专业,应该更容易写。 研究背景:1、历史背景: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承。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对个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物的完成。但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从现实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计划体制下的认识干部管理制度根本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在1980件明确题注。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初一条破冰之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对于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究,取得了很到的成绩。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在总结我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年多年干部人事管理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