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土话增补

老北京土话增补
老北京土话增补

老北京土话增补

前言:继《老北京土话集录及评注》之后,又收集到一些老北京土话,特汇集如下,作为前文的增补。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嚼谷:口粮。解放前这种叫法比较常用。例如:“家里没嚼谷,只好出去要饭。”

嘬瘪子:遇到难题,不好办,没办法。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这事让我嘬瘪子了。”

捂汗包:形容人衣服穿得多。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大热天穿这么多,捂汗包呢!”

糗着:指长时间在一处呆着。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你别老在家里糗着,出去活动活动!”再如:“别老在办公室糗着,到基层去摸摸情况!”

贴边儿:接近。原指接近器物或设施的边缘,在这里是一种引伸的用法,指出的主意比较好,或分析问题接近事情的真相。现在也有这种说法。例如:“这个分析有点贴边儿了。”

落听:原为麻将牌中的术语,专等一张牌就和牌(获胜)时,叫落听。落,读音为lao第四声;听,读音为ting第四声。在这里是一种引伸的用法,是说某件事或某项工作大局已定,即将完成。例如:“筹建幼儿园的事已经落听了,就等明天开工了。”

气迷心:精神病。早先人们对精神病缺少科学知识,以为是因气愤迷住了心窍而产生的,所以把精神病患者叫气迷心。例如:“丈夫死了,儿子又被狼叼走了,她就成了气迷心了。”

褶子了:坏事了,麻烦了。这话现在也常用。例如:“我把张三得罪

了,这下可褶子了,事情不好办了。”

垫补点儿:在正餐之前少吃一点东西。这话现在也常用。垫,读音为dian第二声。例如:“晚饭还得等会儿,这儿有小笼包子,你先垫补点儿。”

上板儿:(店铺)关门了,下班了。现在这种说法基本上没有了。早先,油盐店等店铺关门时,要用一块块木板把门窗挡起来,上锁,为的是防盗。这就是上板儿。现在这种形式的店铺已经没有了,这种说法也就没有了。

烧包儿:手里有点钱存不住,急着买东西。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你这人真够烧包儿的,刚发了工资就去买衣服。”有时,对一些存放不住东西的人也说“烧包儿”。例如:“刚买的西服就穿着上班去,你真是烧包儿!”

勺道:形容人说话办事不合时宜,不得体。例如:“这老太太真够勺道的,大家都在专心听广播,她在这儿胡闹。”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素养提高了,那种对环境、语境缺乏认知的情况很少了,所以“勺道”的人基本不见了。

没落子:没有生活来源。解放前说这话的多。穷人生活困难,失业了更是没有生活来源,说起来就是没落子。例如:“工厂把我辞了,没落子,就靠打零工挣点窝头钱。”

娘娘驾:不结实,不牢靠,华而不实。现在也有这种说法。例如:“你做的这玩意儿,整个儿一娘娘驾,一碰就得坏。”

钱板儿:洗衣用的搓板。古时买卖物品使用圆形的钱币(一般为外圆内方的铜钱),为方便整理和计数钱币,人们发明制造了带有沟槽状的专用的木板,称为钱板儿。后来仿照钱板儿形状制造的洗衣用的木板也叫钱板儿。

嘬牙花子:因遇到难办的事而着急时,不自主地出现的一种嘴里的

动作。现在也常有这种说法。例如:“他妈妈生病了,必须马上回去,可是没有车了,急得他直嘬牙花子。”

拔创:代人出头。这话现在也用。例如:“平时老受人欺负,这回有人给他拔创了。”“创”读chuang第四声。

犯机器:死硬,不通情理。这话现在常用。例如:“这事本来很好办,可这会儿队长犯机器,就是不同意。”

关饷:领取薪金、工资。例如:“我今天关饷了。”这是早年的说法,现在已经没有这么说的了。饷即军饷,饷银。军人领取饷银叫作关饷。政府机关、民间机构人员领取薪金、工资也称关饷,是一种引伸用法。

落台帮子:在旧社会,把不成器,不务正业,到处混吃混喝的人称作落台帮子。例如“他是个落台帮子,到现在还没成家呢。”“落”读lao 第四声。“台”读轻声。

耍胳膊根儿:展示、威胁使用强力。这话现在也用。一般是说某人以身体强壮、有武功来威慑、恐吓别人。例如:两个闹矛盾的人,其中一人捋胳膊挽袖子,作欲进攻状,另一人便说:“你想在这儿耍胳膊根儿是怎么着,我不怕你!”

隔壁儿:即隔壁。“隔”在老北京土话中常读作jie,第一声。例如:“隔代人”、“隔着一层”等都是这样。在“隔壁儿”当中,读法又有变化:“隔”读jie第四声;“壁”读bi第三声,儿化音。连读如“借彼儿”。

对过儿:对面。这话现在常用。例如:“车站在马路对过儿。”“他家就在我家对过儿。”

起腻:过于亲腻,有点儿烦人的行为。这种说法现在常用。例如:“一边玩去,别跟我这儿起腻!”

腻歪:反感,讨厌。这话现在常用。例如:“他真让人腻歪。”;“这事真让我腻歪。”

打小儿:从小。这话现在常用。例如:“这孩子打小儿就聪明。”再

如:“我俩打小儿就认识。”

后尾儿:最后。这话现在常用。例如:“本来我俩合作挺好的,后尾儿他不干了。”“尾”读yi第三声,而不读wei。

二乎:说不准,记不清。这话现在也用。例如:“他今年多大岁数我也二乎了。”

带手儿:顺便,捎带。这话现在常用。例如:“你去买东西带手儿把报纸取回来。”有时也说“捎带手儿”。

呲嗒:训斥,责备。这是比较常用的说法。例如:“我这活儿没干好,师傅把我呲嗒一顿。”有时也说“呲儿”,意思比“呲嗒”略轻。

瞅不冷子:突然。这种说法现在也用。例如:“他瞅不冷子从后边拍我一巴掌,吓了我一跳。”有时也简化说“瞅冷子”。

挨:在。把在哪儿说“挨”哪儿,现在也常有。例如:“您现在挨哪儿住呢?”再如:“我正挨家看电视呢!”

摘兑:借(钱)。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这钱是我刚从朋友那儿摘兑来的。”这种说法一般只用于借钱。对于物品则不这样说。

眯瞪:打盹儿,小睡。现在也常有这个说法。例如:“我太累了,先让我眯瞪一会儿。”再如:“我太困了,开会的时候我眯瞪了一阵儿。”

匀:请求别人把东西(按价)分给自己的客气的说法。这种说法现在常用。例如:“您买的大葱挺多的,匀点儿给我吧。”再如:“这东西您不想要了就匀给我吧。”

老爷儿:太阳。早年人们把太阳叫“老爷儿”。例如:“连阴了好几天,今儿个老爷儿出来了。”再如:“别在老爷儿底下晒晕了。”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合肥土话大全

合肥土话大全 0、妈妈:妈姨 1、捞头八基:很笨,脑子不好。 2、一逼吊糟: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3、猪头八基:鲁莽。 4、歇屁黄良:不正经。 5、韶不拉几:没有实力却爱表现。 6,搞不车你:不明白你的意思。 7、外龙你妈:表示惊讶,并不是骂人。 8、七屁八磨:经常骗人。 9、孩子:呀来! 10、吃:七,扫,干,肿。 11、抽烟:拔烟! 12、敲门:靠门! 13、床单:窝单! 14、拖鞋:腮鞋! 15、聊天:郭旦! 16、小孩:侠们! 17、郁闷:搞伤的了! 18、恶心:吐的了! 19、可爱:得味!很可爱就真得味! 20、漂亮:化的了! 21、爸爸:达答!

22、外公:屋爹 23、外婆:屋奶 24、打架:披架! 25、砸:定! 26、我一脚把你揣死叫:我一板觉给你耸屁的了! 27、我拿个石头砸死你叫:一渣巴订屁你! 28、洗衣服:死嚷 29、厉害:过劲 30、不明事理:不愣 31、换鸡蛋:哄子蛋 32、上下左右:高豆,底下,第崩,耐崩 33、昨天:搓个今天:街个明天:麻个 34、太阳:日豆(头) 35、不明事理:不顶龙 36、漂亮:排场 37、干什么:搞红个 38、怎么搞的:讲搞的 39、长一点的:长豪的 40、大哥:大锅 41、大姐:大纪 45、捎道:绍到,故意表现自己! 46、有点意思:有好赞!

47、没时间:不得手! 48、场面大:排场! 49、脑子不清楚:拨弄 50、现在:张个 51、钥匙:约赤 52、勺子:唰子,挑子 53、簸箕:戳布 54、鼻涕:龙鼻 55、这里:料块 56、那里:啦块 57、一天的时间:天把 58、谁:哈个? 59、什么:横个、轰个 60、傻,蠢,笨:孬头巴子、孬头巴鸡 61、够狠的意思:猪(野)头巴子 62、喜欢:泗洪斯烘 63、按不住:然不住 64、知道了:晓得了 65、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好大四、轰要经的? 66、拖鞋:色鞋、撒鞋 67、不睬你:不优你 68、坏事,恶事:拔屁眼事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公元前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南朝 东晋定都南京,中原汉民带来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南京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 明朝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民国 民国以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即便到了清末,在上海滩依然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土白更堪嘉”的说法。清末汉语拼音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影响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江淮官话中独立的南京小片方言,范围扩及苏南镇江、苏北、皖东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倒三不着两——指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不知轻重 焐蛆——天气热了,穿着太多,一般是善意的骂人话 韶老太——指喜欢说话且又罗嗦的人 异怪——恶心,肉麻 十达子(十达、十里八达)——喜欢跟人说话,话多,见什么人都喜欢搭讪 海里湖天——希里糊涂,不知轻重,愣头青 算活拉倒——算了,拉倒 夹生——斤斤计较,不好说话,难相处 啊要辣油啊?一点儿——吃馄饨时老板问“要不要放辣椒”,回答“放一点”,后被传为老外误听成“I LOVE YOU”。是个笑话,可以当作“我爱你”用 来斯——厉害,有两下子 莫里十孤——不知轻重,做事莽撞 吴二逮鬼——不怎么样的, 毛娃子——婴儿 犯闲——讨厌

脚巴子——脚 手力儿——手帕 指抹头——手指或脚趾 黑漆马污——颜色很黑或者指又黑又脏 刷刮——办事干净利落 多大事啊——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能急了——拿你(他)没办法了 杀(S)痒——过瘾,爽了 挑子——汤匙 唉哟,后(第一声)死了——盐放多了,太咸,或者是糖放多了,太甜 看这个天,阴私阳嗨的——这里指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可以 指一个人态度不理不睬不阴不阳 二五郎当的——没正经,或者傻了八叽的, 阿物——叔叔(最小的叔叔又称“老无”) 老靓——小姑(姑妈、阿姨都可以称“晾”) 活丑——办事办砸了,难看了

煞渴——过瘾,爽 盼兮——姑娘,女朋友,小蜜 杆子——很仗义的 放倒——打败,搞定 死走——叫人走开,滚蛋,不跟你说了 不对箍子——不对头,不上路子 希奇扒拉——不希奇,通常后面跟一句“猴子搬家” 搞得没得鸟身呢——搞得不得了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钉毛栗子——弯起手指在人头上敲,指给人厉害瞧瞧 毛竹片子炒肉丝——毛竹板子打屁股,通常指小孩子回家挨打 栀子花茉莉花——说话不着边际,天花乱坠,东一榔头西一棒 瞎糙——乱起哄 老奎——以前是骂人真傻,现在中学校园里流行“魁”,是指很厉害 摆——厉害,牛~

北京土话-- 中国方言网

北京土话-- 中国方言网 首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全国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 北京土话 >>正文 北京土话 gzzs在2006-8-2 10:58:21发表,被浏览2782次此文章共有 2 页 1 2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例:早上出门见面时打招呼:“遛早儿去呀?” 歇着吧:(1)休息之意,例:您歇着吧,我来。(2)阻止之意。例:你歇着吧,别再给我鼓捣坏了。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例:(1)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例(2)“瞧,来了新领导,他又该抖机灵了。”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逗闷子:开玩笑。例:“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 抖搂:“搂”读轻声,一般此词叠用。(1)摆弄、抖动之意。例:“那几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长时间了,拿出来抖搂抖搂吧,见见风。” (2)说一说,亮出来之意。例:“一肚子委屈,全抖搂出来了”。“他那点儿事儿,给他抖搂抖搂。” 那主儿:“那”读音nei。指那个人,含贬意。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招惹他。” 陏陏:看看。例:“你那本书看完了,让咱也陏陏”。 满世界:到处。“界”轻读。例:“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套瓷:拉近乎,搞好关系。例:“别跟我套瓷,没用。” 油儿:滑头。含贬意。例:“嘿,他可油儿着呢,你可斗不过他。”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例:“咱俩谁跟谁呀,不用这么客气。” 侃,侃爷: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说的人。例:(1)“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2)“那主儿整个一个侃爷,没几句真的。” 颠儿:走跑。例:“吃饱了,颠儿吧!” 各色:特别,与众不同,怪癖。含贬意,例:“那位可各色着呢,谁也不爱搭理他!” 骨碌儿:“骨”读gu。一节儿,一段的意思。例:“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儿红颜色。”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例:“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抠门儿:小气,吝啬。例:“这人可抠门儿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东西。” 老爷儿:太阳。例:“老爷儿下山了,天快黑了。” 末了儿:最后。例:“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儿呢,想让你帮帮他。”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把得紧:控制的紧。例: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棒棰:外行。 不老少:表示多。例:还真~。 打这儿:从此之后。例:~他是他我是我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倒气儿,闹气儿:喘气。例:躺在那r~。 兜圈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兜起圈子来。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合肥土话大全

合肥土话大全 0、妈妈:妈姨 1、捞头八基:很笨,脑子不好。 2、一逼吊糟: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3、猪头八基:鲁莽。 4、歇屁黄良:不正经。 5、韶不拉几:没有实力却爱表现。 6,搞不车您:不明白您的意思。 7、外龙您妈:表示惊讶,并不就是骂人。 8、七屁八磨:经常骗人。 9、孩子:呀来! 10、吃:七,扫,干,肿。 11、抽烟:拔烟! 12、敲门:靠门! 13、床单:窝单! 14、拖鞋:腮鞋! 15、聊天:郭旦! 16、小孩:侠们! 17、郁闷:搞伤的了! 18、恶心:吐的了! 19、可爱:得味!很可爱就真得味! 20、漂亮:化的了!

21、爸爸:达答! 22、外公:屋爹 23、外婆:屋奶 24、打架:披架! 25、砸:定! 26、我一脚把您揣死叫:我一板觉给您耸屁的了! 27、我拿个石头砸死您叫:一渣巴订屁您! 28、洗衣服:死嚷 29、厉害:过劲 30、不明事理:不愣 31、换鸡蛋:哄子蛋 32、上下左右:高豆,底下,第崩,耐崩 33、昨天:搓个今天:街个明天:麻个 34、太阳:日豆(头) 35、不明事理:不顶龙 36、漂亮:排场 37、干什么:搞红个 38、怎么搞的:讲搞的 39、长一点的:长豪的 40、大哥:大锅 41、大姐:大纪 45、捎道:绍到,故意表现自己!

46、有点意思:有好赞! 47、没时间:不得手! 48、场面大:排场! 49、脑子不清楚:拨弄 50、现在:张个 51、钥匙:约赤 52、勺子:唰子,挑子 53、簸箕:戳布 54、鼻涕:龙鼻 55、这里:料块 56、那里:啦块 57、一天的时间:天把 58、谁:哈个? 59、什么:横个、轰个 60、傻,蠢,笨:孬头巴子、孬头巴鸡 61、够狠的意思:猪(野)头巴子 62、喜欢:泗洪斯烘 63、按不住:然不住 64、知道了:晓得了 65、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好大四、轰要经的? 66、拖鞋:色鞋、撒鞋 67、不睬您:不优您

南京话

部分字词介绍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风是读fen;车是读cer 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癔怪就是恶心、令人作呕、变态、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加强版,强调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3、公交车司机每到一个人少的小站会问:啊下……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南京话中…啊?字是哪个字的变音?要不要下;“还”的变音 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你到哪里去啊? 5、罗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韶(sao) 6、南京人说小婴儿用一个什么词?毛娃 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wer 8、你吃馄炖时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哈要辣油啊? 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白白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国国(guoguo)11、你站着别走。请用正宗南京话回答。你站到表动!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来(第四声)13、对面。南京人更爱怎么说?张爱玲的书里也这么说过。对过(或者是“二面二”?老人们说“二面二”是面对面的意思...)14、宋楚瑜致辞通篇地道南京话:“我离开南京时还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小孩?那应该是“小杆子”(2子的弟弟?)15、黑漆吗乌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话怎么念?非常黑,黑漆漆一片;喝(he)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当,意思是?神经病,脑子少根筋;和二五一样的意思,加重语气17、舌(shi 2声)搭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达呢?跟谁都套近乎;十里八达就是跟谁都没完了韶18、小炮子是什么意思?烦嫌调皮的小孩,特指男生19、夹生的意思?不好说话、爱计较20、…孤苏?的意思?心里面一麻一麻的,不舒服21、…犯嫌?的意思?令人讨厌22、…胎气?是什么意思?大方23、…老巴子?的意思?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24、… 刷括?的意思?干脆利落25、…搛菜?的意思?夹菜26、…磕膝头?的意思?膝盖27、…来斯?的意思?有本事、能干28、…直不弄冬?的意思?直,或者形容很直29、…脏乌?的意思?乱搞一气30、活丑,意思是?丢人31、兴得一头核子,核应该怎么念?意思是?huo;相当兴奋、兴奋过头hu,指长疖,果核也念hu子32、南京经典骂人话:“甩”的意思是?脑子少根筋、二五(现在这个字不算贬义词,往往会形容很搞笑的人)33、…啊是地呀?的意思?是不是啊?34、…算活拉倒?的意思?算了35、南京话…啊油--?是什么意思?有寒碜的意思,语气词36、南京话没有怎么说?么的37、你不买马就没的了……请问…马就?是哪三个字的速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马上就;你不买马上就没有了38、水煮得要漫出来了用一个字去形容?浦39、“一塌带一抹”什么意思?非常40、猴子的猴字,南京话中有…猴到树上去?和…冻得猴猴的?等用法。请问这两个用法的含义分别是?用力爬到树上;冻得直打抖41、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干什么啊?42、窝赖,南京话含义。恶心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样,吓这个字南京人怎么念?吓死人了;吓(he)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糊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俗话说:江阴十八蛮。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江苏最难懂十大排名第六:江阴话 江阴话有29个声母,43个韵母,8个声调。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而西乡人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 总体来讲,江阴话有生硬、刚腔、纷杂、舌齿音多后鼻音浓、一字多音字出现频繁、语意与真实意思随讲话人声调变化等特点。江阴人讲话大多数比较直率,并且喉咙特大(大多数)。 说起江阴话的生硬,是与吴侬软语味最重的苏州相比来说的,就连江阴人自己也常有“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江阴人讲话”的说法,何等生硬可想而知。比如:你要吃刀啦(你想吃什么?) 江阴话舌齿音多与后鼻音浓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特有的发音规则,恐怕江阴本地人也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特点。如“全”、“线”、“显”、“鲜”的区别,“新”、“兴”的区别,“响”、“乡”、“象”、“祥”的区别,“粗”、“醋”、“除”的区别,等等。 说到江阴人的一字多音,我曾与几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讲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讲着、说着,谁也没去注意,但作为外地人想了解并学会江阴的本土话,就不得不重视这些发音了。如:“大蒜”、“大学”、“大小”三个词中均有一个“大”,但发间确截然不同的,分别是“dai”蒜、“da”学、“dou”小;“杏春桥”、“春三头(早春三月的意思)”二词中均有“春”字,但前者读“ceng”,后者读“qiong”;“人事局”、“人”二词中均有一个“人”字,但发音也不同,分别是“sen”事局、“nin”等。

老北京土话大全

老北京土话大全 鸡贼——形容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局器——形容仗义、大方、豪爽。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形容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人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形容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就走的意思。 言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翻车——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形容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形容练武术的人。 瞎了——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形容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甩咧子——发脾气的意思。 这程子——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形容服软的意思。 半不——形容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形容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形容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 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快要到死的时候了。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形容最后、最终的意思。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形容撒腿跑了。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别人也给打了。 横——“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形容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 遭践——形容埋没、糟蹋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毁了,即自杀的含义。 业障——作孽、罪过。 一绷子——形容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 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老北京话大全

A 碍事儿:不方便 暗门子:暗娼 熬鹰:也做熬大鹰,不得已而彻夜不能睡眠。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 B 拔塞子:指放屁 白斋:白吃白喝的意思 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 迸磁儿:闹别扭 棒棰:外行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把得紧:控制的紧。“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不老少:表示多“还真不老少” 倍儿:特别、非常的意思。“那楼倍儿高” 办:解决 不论(音lin ):不管不顾 甭:不用 棒棰:外行 闭了眼:死亡 拔谱儿: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 扳杠:固执己见,纠缠不清 拌蒜: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 变着方儿:想尽各种办法“变着方儿给我找事” 不得劲儿:不是滋味。得,dêi ,三声“这些天老觉着不得劲儿”

拔份儿:高人一筹 掰:断交“那人是个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 板儿爷:骑三*车的人 傍:依靠“傍大款” 暴:过量“ 昨天有人请客,暴搓一顿” 倍儿:很,非常“我们俩倍儿瓷” 不吝:不在乎“这人什么都不吝” 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疏远“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 白霍:说话不着边际“没事尽瞎白霍” C 菜了:完了。“死菜了” 慈悲心地善良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成心:存心,故意。“你不是成心吗” 吃挂落儿:错误地受到牵连。“我也知道设若我不肯笑,她也得吃挂落” 处窝子:见人不敢说话 彩儿:精彩“语言上得有彩儿” 残:残废“手都写残了” 操蛋:没有起色、出息,没有良心 cei (左卒右瓦):打败“还是不是让人给cei 了” 蹭:不花钱的享受“蹭饭、蹭吃蹭喝” 叉:交通混乱堵塞“路都叉上了” 抄:碰巧“你可算抄上了” 趁:拥有“别看他不起眼,趁好几百万” 攒:编写“刚攒了个本子” 撮:吃饭“今天去撮海鲜”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乖乖隆地冬”、“烦不了”……前面说的几句话对于南京人来讲并不陌生,或许有些外地人也能听得懂,但有些老南京话,“木里是故”(音)、“拿翘”这类老南京话,可能连在南京出生的年轻人都没听过,南京话带着亲切的“儿化音”韵味儿,让听过它的人都念念不忘,有时还忍不住学几句,以做回家后的谈资。究竟南京话的源头、发展、魅力何在?记者专门寻访了几个精通此道的老南京人作了解答。朱皇帝时,南京话散掉了南京话的特点是带有亲切的“儿化音”。严格地讲,现在南京的年轻人所说的话已经不是地道的南京话了,因为他们的话多少带有点普通话的味道。记者从资料中得知,尽管地处江南,但由于南京是在苏皖两省交界地带,相比之下,江淮各地的方言对南京话的影响远比吴越方言要大。所以,在语言学中,南京话是应该属于北方方言系统中的江淮次方言。南京是历史名城,又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任何一方面的改变都有可能使南京的人口发生变化。人口的变动,自然会带来语言的交流和变化。南京白话老演员卜俊保告诉记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兴建规模宏大的南京城墙,曾征调了全国百十个州县的近20万民工前来参加建设。到了明永乐年间,当时居住在南京的40多万居民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口是从外地征调或强制迁来的,“从那以后,南京话就散掉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引进、外地经商工作人员大量流入,南京居民中,真正世代居住南京的,实在只

占很少一部分。老南京话时时处在被外地话改造的状态中。幸而讲老南京话的市民大都聚集在秦淮区门东门西、城南及城西一带,还能勉强自成系统。但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老城区改造工程的加快,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倘若再过若干年,人们恐怕只有在舞台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外国人追捧南京白话用南京方言说相声,被称为“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南京还有两位赫赫有名的白话小子蔡冠宇和孙国卿两位小朋友,他们是表兄弟,在南京电视台《夺冠》栏目中一举夺得南京白话六连冠,在南京掀起一股南京白话热,记者联系到他们家长,孙国卿的母亲告诉记者:“两兄弟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蔡冠宇在小数报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被南京外国语学校看中,两兄弟到现在还是喜欢‘南京白话’。” 据卜俊保介绍,南京白话是最正宗的老南京话,上世纪60年代时,南京秦淮区有两位说相声的同志苦于普通话不好,便商量用南京话说相声,他们创作的《老相识》,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中国曲艺杂志》也专门找两位同志刊登作品,在给他们的作品定曲种时,他们就以“南京白话”作为名称。卜俊保说,“南京白话和普通相声有区别,相声讲究抖包袱,包袱一定要扣好,一点都不能乱。而白话一开口就逗人乐,开场就起效果,不管是歇后语还是什么,观众都有同感。许多外地人也喜欢这门艺术,因为,南京话他们也听得懂”,“有些外国人,为了学习正宗的南京话,经常带着录音机和摄像机去看南京白话的演出。” 这些南京白话老演员们正在筹备“白局、白话研究会”,争取把这个

老北京土话增补

老北京土话增补 前言:继《老北京土话集录及评注》之后,又收集到一些老北京土话,特汇集如下,作为前文的增补。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嚼谷:口粮。解放前这种叫法比较常用。例如:“家里没嚼谷,只好出去要饭。” 嘬瘪子:遇到难题,不好办,没办法。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这事让我嘬瘪子了。” 捂汗包:形容人衣服穿得多。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大热天穿这么多,捂汗包呢!” 糗着:指长时间在一处呆着。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你别老在家里糗着,出去活动活动!”再如:“别老在办公室糗着,到基层去摸摸情况!” 贴边儿:接近。原指接近器物或设施的边缘,在这里是一种引伸的用法,指出的主意比较好,或分析问题接近事情的真相。现在也有这种说法。例如:“这个分析有点贴边儿了。” 落听:原为麻将牌中的术语,专等一张牌就和牌(获胜)时,叫落听。落,读音为lao第四声;听,读音为ting第四声。在这里是一种引伸的用法,是说某件事或某项工作大局已定,即将完成。例如:“筹建幼儿园的事已经落听了,就等明天开工了。” 气迷心:精神病。早先人们对精神病缺少科学知识,以为是因气愤迷住了心窍而产生的,所以把精神病患者叫气迷心。例如:“丈夫死了,儿子又被狼叼走了,她就成了气迷心了。” 褶子了:坏事了,麻烦了。这话现在也常用。例如:“我把张三得罪

了,这下可褶子了,事情不好办了。” 垫补点儿:在正餐之前少吃一点东西。这话现在也常用。垫,读音为dian第二声。例如:“晚饭还得等会儿,这儿有小笼包子,你先垫补点儿。” 上板儿:(店铺)关门了,下班了。现在这种说法基本上没有了。早先,油盐店等店铺关门时,要用一块块木板把门窗挡起来,上锁,为的是防盗。这就是上板儿。现在这种形式的店铺已经没有了,这种说法也就没有了。 烧包儿:手里有点钱存不住,急着买东西。这种说法现在也常用。例如:“你这人真够烧包儿的,刚发了工资就去买衣服。”有时,对一些存放不住东西的人也说“烧包儿”。例如:“刚买的西服就穿着上班去,你真是烧包儿!” 勺道:形容人说话办事不合时宜,不得体。例如:“这老太太真够勺道的,大家都在专心听广播,她在这儿胡闹。”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素养提高了,那种对环境、语境缺乏认知的情况很少了,所以“勺道”的人基本不见了。 没落子:没有生活来源。解放前说这话的多。穷人生活困难,失业了更是没有生活来源,说起来就是没落子。例如:“工厂把我辞了,没落子,就靠打零工挣点窝头钱。” 娘娘驾:不结实,不牢靠,华而不实。现在也有这种说法。例如:“你做的这玩意儿,整个儿一娘娘驾,一碰就得坏。” 钱板儿:洗衣用的搓板。古时买卖物品使用圆形的钱币(一般为外圆内方的铜钱),为方便整理和计数钱币,人们发明制造了带有沟槽状的专用的木板,称为钱板儿。后来仿照钱板儿形状制造的洗衣用的木板也叫钱板儿。 嘬牙花子:因遇到难办的事而着急时,不自主地出现的一种嘴里的

南京方言全集

南京方言全集 首先教你问候语:“阿吃过啦?” 当你想说:“干什么”的时候,可以说:“革么斯啊?” 当你征求别人同意时,可以说:“阿行啊?” 注:以上的“阿”是南京话中“还”字的变音,类似的还有“阿好啦?” “阿有毛病啊?” 你觉得别人讨厌,可以说“犯嫌” 你觉得什幺东西让你觉得恶心,可以说“癔怪拔辣地”或者说“ 窝赖” 你觉得很害怕时,可以对别人形容说“喝人拔辣地” 当你觉得外面很黑的话,可以说“喝七麻乌地”或者“ 乌七麻喝地” 当你觉得别人很大方的时候,可以说他“胎器” 当你觉得别人很小器的时候,可以说他“小儿阔” “没有”应该说“幺的” “糊涂”应该说“胡里八涂” “一点”应该说“一得儿” “哪边”应该说“哪块” “找死”应该说“作死” “硬”这个字的发音是“恩” “轴”这个字的发音是“竹” 南京话里的“n、l”“sh、s”“ch、c”“zh、z”“ang、an”“eng、en”等音都是不分的。 物品的对应叫法: 玉米——“包卢”勺子——“跳子”癞蛤蟆——“癞大鼓子”鞋子——“孩子”厕所——“茅斯”膝盖——“磕七头”扫把——“条走”簸箕——“搓拨”抽屉——“抽地” 脑袋——“老瓜子”流鼻涕——“脱鼻龙”……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你“甩”,别以为那是夸你帅,在南京话里,甩就是“ 二五”、“神经病” 洋盘:神气、得意的样子。 抠:吝啬。 胎气:大方。 漏脸:出风头。 兴:神气十足。 无歹:差劲,多用以形容人品不好。 赖白儿:赖皮。 我阁:差意。 歹:多。 一得儿:少。 兮兮:助词,如神经兮兮、二五兮兮。 甩料:骂人语,指乱出风头或办事缺德,或反映。行动迟钝。 能豆儿:逞能意,南京人多以“二亩地就出你这个能豆儿”语讥讽人。 二糊:笨。 刷刮:办事利索、快当。 古漆:意指深色,不发亮,如“看你身上脏的,古漆多厚的”。 拿乔:拿架子。如“看你拿乔的欧!” 犯嫌:讨厌,如“这个人真犯嫌”,即这个人真讨厌。 讨喜:被人喜欢。 蛮好:正好、很好。 打脚骨拐子来气:很生气。 来气:一般生气。 来事(发丝音):会出点子、想办法。 兴得一头核子(核发户):得意忘形。 哈:阿臾奉承意,如“他就会哈老板”。 浓冬:笨、累赘,如“这个人真浓冬”。 雷(lui 二声)堆、雷大妈:均指笨。 盖得勃儿:好。 通吃:统统、全部都好的意思,如“你这次考试如何?”“通吃!” 邪头八角(角发旮音):指言行不端。 二五郎当:马虎。 脏污:蛮横无理。 少一窍:不聪明。 猪头三:饥人用语,称胖人。 芦柴杆儿:形容某人干瘦。 老白儿:朋友。 挺尸:懒,不肯起床。 死;口语中用“死”字时,多表示“非常”、“特别”意,意为到了极点。 过世:人去世、死。 翘辨子:贬语,指人死。

老土话大全(终审稿)

老土话大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老北京土话大全 鸡贼——形容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局器——形容仗义、大方、豪爽。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形容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人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形容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就走的意思。 言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翻车——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形容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形容练武术的人。 瞎了——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形容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甩咧子——发脾气的意思。 这程子——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形容服软的意思。 半不——形容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形容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形容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 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快要到死的时候了。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形容最后、最终的意思。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形容撒腿跑了。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别人也给打了。 横——“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形容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 遭践——形容埋没、糟蹋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毁了,即自杀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