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结构计算参数选择

一般结构计算参数选择
一般结构计算参数选择

结构计算参数选择

二、地震设计参数

三、风荷载计算参数:

四、其他计算参数

五.混凝土结构材料选择

六、荷载取值

七、楼板厚度取值

八、填充墙重量取值

PKPM(jccad参数设置)

JCCAD参数设置说明 第一版 2006年3月3日

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基础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人机交互方式或填写数据文件方式输入地质资料有两类,一种是供有桩基础使用的,另一种是供无桩基础(弹性地基筏板)使用。两者的格式相同,不同仅在于有桩基础对每层土要求压缩模量、重度、状态参数、内摩擦角、内聚力五个参数,而无桩基础只要求压缩模量一个参数。 建立*.dz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每个勘探孔柱状图的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土的重Gv(用于沉降计算)、相应压力状态下的压缩模量Es(用于沉降计算)、摩擦角φ(用于沉降及支护结构计算)、内聚力c(用于支护结构计算)及计算桩基承载力的状态参数(对于各种土有不同的含义)。 (2) 所有孔点在任意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在桩基设计时可通过平移与旋转将勘探孔平面坐标转成建筑底层平面的坐标。 (3) 以勘探孔点作为节点顺序编号,将节点连线划分成多个不相重叠的三角形单元,并将三角形单元编号。程序将以这种三角形单元为控制网格,利用形函数插值的方法得到控制网格内部和附近的地质土层分布。 土层参数 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

桩基础设计应该使用Ez(自重压力~……),天然浅基础应使用 Es0.1-Es0.2。 土层布置 土名称、厚度、极限侧摩、极限桩端、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标高及图幅(坐标系:相对坐标系,单位米。标高与结构标高相同) 孔点输入 输入孔位:打开坐标,将孔点的大体形状输入即可 修改参数:按照勘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即可 网格修改 点柱状图 选中可以进行桩基承载力与沉降验算。 土剖面图 画等高线

第三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doc

第三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1 梁、柱截面尺寸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应根据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要求确定。初步设计时,通常由经验或估算先选定截面尺寸,以后进行承载力、变形等验算,检查所选尺寸是否合适。 1、梁截面尺寸确定 2、柱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可直接凭经验确定,也可先根据其所受轴力按轴心受压构件估算,再乘以适当的放大系数以考虑弯矩的影响。即

框架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经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为避免柱产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或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梁截面惯性矩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与梁一起现浇的楼板可作为框架梁的翼缘,每一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可取至板厚的6倍;装配整体式楼面视其整体性可取等于或小于6倍;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板的作用不予考虑。设计中,为简化计算,也可按下式近似确定梁截面惯性矩I: 4.3.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1、计算单元 框架结构房屋是空间结构体系,一般应按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但对于平面布置较规则的框架结构房屋,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实际的空间结构简化为若干个横向或纵向平面框架进行分析,每榀平面框架为一计算单元。 就承受竖向荷载而言,当横向(纵向)框架承重,且在截取横向(纵向)框架计算时,全部竖向荷载由横向(纵向)框架承担,不考虑纵向(横向)框架的作用。当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时,应根据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竖向荷载按楼盖的实际支承情况进行传递,这时竖向荷载通常由纵、横向框架共用承担。

2、计算简图 在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中,梁、柱用其轴线表示,梁与柱之间的连接用节点表示,梁或柱的长度用节点间的距离表示,框架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框架梁的计算跨度;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应为各横梁形心轴线间的距离,当各层梁截面尺寸相同时,除底层外,柱的计算高度即为各层层高。对于梁、柱、板均为现浇的情况,梁截面的形心线可近似取至板底。对于底层柱的下端,一般取至基础顶面;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的地下室;且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时,可取至地下室结构的顶板处。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doc

母线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1、 交流电阻的计算 l R 201 (T 20) K j K i b h 其中: R ——交流电阻( ); 20 —— 20℃时导体电阻率( mm 2 / m ); ——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 -1 ) ,TMY 0.00385 ; T ——导体实际工作温度 ( ℃ ) ; l ——导体长度( m ); b ——导体厚度( mm ); h ——导体宽度( mm ); K j ——集肤效应系数; b h 6X30 6X40 6X50 6X60 6X80 6X110 6X150 6X200 K j 1.015 1.026 1.04 1.055 1.09 1.15 1.21 1.25 K i ——邻近效应系数,取 1.03 。 2、 感抗计算 对于密集型母线: D j X 0.1445lg D z 其中: X ——母线每相感抗( m / m ); D j ——每相导体间的几何均距( mm )。 D j 3 D AB D BC D AC ,其中: D AB n n D aa ' D ab ' D an ' n D ba ' D bb ' D bn ' n D na ' D nb ' D nn ' n n (D aa D ab D an ' ) (D aa D ab D ')(D aa ' D ab D an ' ) an 式中: D aa ' b A , A 为导体间绝缘层厚度; D ab ' D aa 2 D ab 2 , D ab h K ,其中 n 1 D an ' D aa 2 D an 2 , D an h K ,其中 n 1 D an ' D na ' ; K 1; K n 1; 且 D BC 、 D AC 与 D AB 的计算方法相同。

PKPM 设计参数

楼层组装—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 2.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和混凝土)。 3.结构重要性系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1 ,混凝土规范3.2.3)。4.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 5.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1及表9.2.1)。6.与基础相连的最大楼层号,按实际情况,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取1。 7.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0.9)《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条文中有说明。 b.材料信息 1.混凝土容重取 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2.钢材容重取 78。 3.梁柱主筋类别,按设计需要选取。优先采用三级钢,可以节约钢材。 SATWE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通常采用默认值。(逆时针方向为正,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改变次参数) 2.混凝土容重取 26-27,钢材容重取 78。 3.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均按实际取用。(如果有转换层必须指定其层号)。 4.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这是在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定的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限值Dmax,程序限定1.0≤Dmax≤5.0 ,隐含值为Dmax=2.0 , Dmax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Dmax=2.0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Dmax可取略小些, 例如Dmax=1.5或1.0 。 5.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 6.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若选“出口”,则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边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符合剪力墙的实际,但计算量大。若选“内部”则只把墙元上、下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他节点均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这时,带动口的墙元两侧边中部的节点为变形不协调点。这是对剪力墙的一种简化模拟,其精度略逊于前者,但效率高,实用性好。在为配筋而进行的工程计算中,对于多层,由于剪力墙较少,应选择“出口”,对于高层,由于剪力墙较多,工程规模较大,可选“内部”。 7.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进行选择。 8.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进行选择。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载方式计算竖向力),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 “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2.1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KN (2 0W =0.45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0.65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0.5 KN/㎡ (2)屋面雪荷载 0.65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3.5KN/㎡。 (4)楼面永久荷载 3.80 KN/㎡ (5)屋面永久荷载 3.98 KN/㎡ 2.2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7.2×3.5和㎡和7.2×6.8㎡。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2.Ac≥N/uNfc

SATWE参数选取原则第三版

SATWE参数选取原则(第三版) SATWE 2010版(2013年10月版本) 一、总信息: 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取0度;(如周期计算结果中显示最大地震力方向与主坐标夹角大于15°,应在斜交抗侧力构件中输入角度,此处不必改动) 2. 混凝土容重:框架、框架-剪力墙取26;剪力墙及框筒结构取27;计算地下室底板配筋时取0; 3. 钢材容重:78; 4. 裙房层数:按实际计算层数输入(应计入地下室的层数); 5. 转换层所在层号:此参数为针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底层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而设置。对于部分构件的局部转换,只需要在特殊构件定义中设置转换构件即可,不必在此设置转换层号;此层号为PMCAD中的自然层号,包括地下室;(转换层自动默认为薄弱层). 6. 嵌固端层号:若嵌固端在基础上就为“1”,若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则为“地下室层数+1”。 7. 地下室层数:除了对风荷载作用、地震作用及内力调整有关系外,该参数对高位转换的判别影响很大,应准确输入该参数(应注意地下室层数的判断);8. 对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除内力及配筋计算以外,均勾选“是”;

注:进行内力和配筋计算时,部分特殊的结构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修改弹性板的类型,如板柱结构应定义弹性板6、厚板结构应定义弹性板3、楼面开大洞时应定义弹性膜。 9. 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有跃层构件或开大洞时,可取消勾选; 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勾选,若连梁抗剪超限,可不勾选进行计算; 11.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一般应勾选;(砼规中9.4.3条有相关承载力计算内容,程序参照此条考虑到倾覆力矩上,此条对倾覆力矩比有轻微影响) 12.弹性板与梁变性协调:替代上个版本的“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楼板平面外刚度”,应勾选; 13.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类型填写; 14.结构体系:按实际填写;仅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应按框架结构填写,底层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仍按框筒或筒中筒结构输入,选砌体结构和底框结构无效; 15.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如遇到有转换层、跃层柱、长悬挑或吊柱等情况时,应注意修改加载的次序和层数。有吊柱的结构、钢结构及体育场馆等应采用模拟施工加载1。计算基础时,尤其是框剪、框筒结构时,采用模拟施工加载2;(如有特殊结构,勾选“自定义施工顺序”进行人工排序)16.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结构选择“计算水平风荷载”即可,对于一些空旷建筑、体育馆及轻钢屋面等结构选择“计算特殊风荷载”; 17.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建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可。对于规范规定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的建筑按以下原则选择:多层建筑选择“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高层建筑选择“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 18.特征值求解方式:在选择“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时此项方可激活,一般情况不需考虑。“整体求解”考虑三向振动的耦联,但有效质量系数不易达到90%,应增加振型数;“独立求解”不能体现耦联关系,但易满足有效质量系数的要求; 19.“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一般工程均选择“楼层剪力差方法”; 结构所在地区:按项目所在地区填写,分为全国、上海和广东;20. 二、风荷载信息: 1. 地面粗糙度:根据项目的具体地点选择,一般城市市区选C,郊区选B,湖边、海边取A,慎选D; 2.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一般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表E.5中50年一遇的风压取值。如表中无相关数据,应与甲方了解当地的取值。对于山区、远海海面和海岛的建筑应依据荷载规范8.2条采用相应的修正系数,门式刚架也应乘以1.05的修正系数后填入; 3. X向、Y向结构基本周期:先按照“0.1x层数”输入初始值,待SATWE计算出准确的结构自振周期后,将新的周期值代入重新计算;

硬母线温升计算

硬母线温升计算 请教各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在论坛一直潜水,学习帕版及各位老师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有一事不明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另,帕版经常提到的“MNS Engineering Guide-line ”式中下载不到,可否提供以下?谢谢 楼主的问题是: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我们先来计算一番: 因为:Sn=√3UpIn,所以In=2500x103/(1.732x400)=3609A 因为:Ik=In/Uk,所以Ik=3609/0.06=60.15kA 对于断路器而言,选择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60.15kA即可,一般取为65kA。但是对于主母线来说,是不是我们也选择它的动稳定性等于65kA 就可以了? 动稳定性的定义是:低压开关柜抵御瞬时最大短路电流电动力冲击的能力。那么60.15kA就是最大短路电流的瞬时值吗? 我们来看下图:

这张图我们看了N遍了。其中Ip就是短路电流的稳态值,也是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在楼主的这个问题中,我们计算得到的60.15kA 就是Ip,它也等于短路电流稳态值Ik。显然,它不是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 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Ipk=nIk。根据IEC 61439.1或者GB 7251.1,我们知道当短路电流大于50kA后,n=2.2,于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nIk=2.2x60.15=132.33kA,这才是动稳定性对应的最大短路电流瞬时值 也就是说,对于楼主的这个范例,低压开关柜主母线的峰值耐受电流必须大于132.33kA 我们来看GB 7251.1-2005是如何描述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如下: 我们发现,对于主母线来说,它的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比就是峰值系数n

PKPM计算参数

PKPM计算参数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出来的角度大于15度时,应返填入此项。 2.砼容重:25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重度 25 2 6 27 3.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4.裙房层数:

高规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层数必须给定。 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5.转换层所在层号: 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层号为计算层号) 6.地下室层数: 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8.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一般选择内部节点,当有转换层时,需提高计算精度是时,可以选取外部节点。对于多层结构,应选此项。 外部节点:按外部节点处理时,耗机时和内存资源较多。对于高层结构,可选此项。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

第一章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 2设计计算书 2.1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1.1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梁截面估算 1)横向框架:因为梁的跨度最大为5.9m,取跨度为5.9m 进行计算。 取5900L mm =。11 ( ~)328~5901018 h L mm mm ==,取500h mm =, 11 (~)167~250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横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250500b h mm mm ?=? 2)纵向框架:取6400L mm =, 11 (~)356~6401018h L mm mm ==,取500h mm =, 11 (~)167~250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纵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250500b h mm mm ?=? 3)一级次梁: 取3900L mm =, 11 (~)217~3251218h L mm mm ==,考虑有二级次梁,故偏安全取400h mm =, 11 (~)133~200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所以次梁的截面尺寸为:200400b h mm mm ?=? 4)阳台挑梁:取2000L mm =, 1 3336 h L mm = =,取400h mm =, 11 (~)133~20023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次梁的截面尺寸为:250400b h mm mm ?=? (2) 柱截面尺寸估算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7度设防,高度52.50060h m m =<,抗震等级为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可得轴压比0.90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可得轴压比0.20μ=,故。 按轴压比估算截面尺寸,根据经验取荷载为2 12/KN mm ,底层选择C35型混凝土。 底层:

PKPM参数选择

规范PM参数 1.电算时,荷载不应任意放大.内力放大系数,配筋放大系数,如果不是计算模型确实存在系统误差,一般取1.0,不必放大.对薄弱部位,重点部位应适当加强。 2.地基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大轴力NMAX情况下的荷载(由JCCAD---基础人机交互输入----荷载输入-----目标组合(标准组合)--------读取荷载(SATWE数据荷载,不考虑地震荷载)输出)。 3.基础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荷载.当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可取上述标准组合荷载的1.35倍。 4.总信息栏: 结构体系:按实际工程选择 结构主材:按结构形式选择 结构重要性系数:一般填1.0(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23条选用) 地下室层数:一般选0(但当地下室层参与结构整体分析时按实际情况填写,程序会对地下层特殊处理.) 与基础相连的下部楼层数:一般填1 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大于C25室内正常环境) 30(小于C25室内潮湿,露天环境)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5.材料信息栏 混凝土容重26KN/m3 (考虑粉刷重量) 钢材容重78.5KN/m3 钢构件钢材:Q235 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1.0(表示截面被开洞后的削弱情况,可填0.5~1.0). 墙主筋类别:HRB335 主要墙体材料:砌体结构如实填写 砌体容重:18,包含0.7的粉刷重量 墙体水平分布筋间距一般悬200 墙体水平分布筋类别HPB235 墙竖向分布配筋率:一~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配筋不应小于0.3%,间距不应大于200梁.柱箍筋类别HPB235 6.地震信息栏: 地震分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附录A选用,对本省内均取第一组》 地震烈度:杭州选6(0.05)否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附录A选用 场地类别:按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框架抗震等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 7.风荷载信息栏 杭州0.45,60米以上0.50.地面粗糙度选B类体型分段系数一般不分,选1. 高层主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 电梯机房的荷载就两个 一个是集中力(8人组的基本就是1000Kg合10KN,加上轿箱和缆绳基本也就3000Kg合30KN)加载在固定缆绳的梁上

模板荷载计算

本方案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材料名称单位标准值分项系数设计值备注 平板的模板KM/m2 0.3 1.2 0.36 包括小楞 梁的模板KN/m2 0.5 1.2 0.6 展开面积 普通混凝土KN/m3 24 1.2 28.8 楼板的钢筋KN 1.1 1.2 1.32 每立方米混 凝土的含量 梁的钢筋KN 1.5 1.2 1.8 模板及支架KN/m2 0.75 1.2 0.9 层高≤4m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序号计算构件名 称 荷载类型单位标准值分项系数设计值备注

PKPM-SATWE参数信息设置

SATWE 计算参数选择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0 初始值为0,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如果这个角大于15度,可根据把这个角度作为地震作用的方向角重新进行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逆时针为正)。 2混凝土容重:26kN/m2 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要取25kN/m2 3钢材容重:78 kN/m2 4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情况。 抗规3.4.3规定;高规10.2.6规定 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情况。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 程序限定1.0-5.0之间,隐含值为2.0,该值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隐含值,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的略小一些,取1.5或1.0。 8对所有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计算(周期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得到,而构件设计(配筋)应采用弹性楼板计算。9后面三个基本按默认

10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 剪力墙结构与框剪结构细分要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是否大于50% 1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选择“模拟施工方法3” 当计算框架-剪力墙等柱墙混用的结构的基础时选择“模拟施工方法2”。如有竖吊构件(如吊柱),必须选择“一次性加载。 5.1.9、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过程的模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对于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墙、柱)的侧向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的情况,由于竖向刚度放大,使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使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手算。 12风荷载计算信息:选择“计算风荷载”。 13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择“计算水平地震力”。 当满足下面规定时,选择“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多层建筑: 《抗规》5.1.1.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 (强规)3.3.2、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荷载计算及计算公式 小知识

荷载计算及计算公式小知识 1、脚手架参数 立杆横距(m): 0.6; 立杆纵距(m): 0.6; 横杆步距(m): 0.6; 板底支撑材料: 方木; 板底支撑间距(mm) : 600; 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2; 模板支架计算高度(m): 1.7; 采用的钢管(mm): Ф48×3.5; 扣件抗滑力系数(KN): 8;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5; 钢筋自重(kN/m3) : 1.28; 混凝土自重(kN/m3): 25;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 振捣荷载标准值(kN/m2): 2 3、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 二级钢HRB 335(20MnSi); 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的计算宽度(m): 12.65; 楼板的计算跨度(m): 7.25; 楼板的计算厚度(mm): 700; 施工平均温度(℃): 25; 4、材料参数 模板类型:600mm×1500mm×55mm钢模板; 模板弹性模量E(N/mm2):210000;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 木材品种:柏木; 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3; Φ48×3.5mm钢管、扣件、碗扣式立杆、横杆、立杆座垫、顶托。 16a槽钢。 锤子、打眼电钻、活动板手、手锯、水平尺、线坠、撬棒、吊装索具等。 脱模剂:水质脱模剂。 辅助材料:双面胶纸、海绵等。 1)荷载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25+1.28)×0.6×0.7=11.04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0.5×0.6=0.3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q3=(1+2)×0.6 =1.8kN;

2010版PKPM计算参数选用

2010版SATWE计算参数选用 (内部参考资料) 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SATWE):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 风荷载作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 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 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是十字形、L形等 不规则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 者,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 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 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5kN/m3,主 要是现浇板重自动计算,进行现浇板配筋采用,而SATWE 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6.5kN/m3,主要是用来计 算结构中的梁、柱、墙等构件自重荷载,考虑抹灰荷载用的 (现在版本软件PM与SATWE的“混凝土容重”是联动)。C、 “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均包含地下室层数。“裙房 层数”仅用作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通过“转换层所在层 号”和“结构体系”两项参数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带转换层结 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需要同时填上述两项,否则程序不 执行高规的针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嵌固端所在 层号”注意嵌固端和嵌固端所在层号的区别,举例说明假如 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则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上一层。理论

上讲嵌固端以下不参与计算(徐培福)。D、“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控制在1米以内,软件隐含值即为1米,设计上部结构时不允许采用2米,2米只能用在计算位移等参数时采用,配筋及内力只能用1米,尽量细分网格。很长剪力墙无法计算,剪力墙开洞不能盲目,开洞不能留小墙垛,因为墙需剖分,太短墙无法剖分。墙长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按照墙输入。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不用开洞处理。关于网格剖分对斜板影响,板必须角点共面,如果不共面无法计算,不共面的斜板程序自动去掉,对梁配筋影响较大,注意观察结构轴侧简图,可以加虚梁解决多点不共面问题。“墙元侧向节点信息”程序强制为“出口”节点,内部节点计算结果是结构柔,其与实际不符,“出口”计算结果准确。E、“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用于位移比和周期比计算,在计算内力和配筋时不选择;SATWE对地下室楼层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SATWE在进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位于楼面标高处(上下200mm范围内)的所有节点强制从属于同一刚性板;对于跃层柱要用降低标高处理。“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主要用于板-柱剪力墙体系(弹性板3、6),板-柱剪力墙体系必须勾选;虚梁截面为100x100,虚梁主要是为导荷用的,刚性梁不要定义为100x100,

框架结构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1梯形(三角形)、均布恒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支座剪力和跨中弯矩 (kN) (kN-m) 式中g 1—梁上均布荷载值(kN/m); g 2—梁上梯形(三角形)分布荷载值(kN/m)。 各梁内力计算结果如表1.1 表1.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按简支计算的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 g 1g 2V A0V B0l M AB0 g 1g 2V B0r M BC06 3.4015.5241.6341.6375.30 2.709.959.597.291~517.5512.64 78.25 78.25127.84 2.70 8.10 8.44 6.33 AB 梁 l =6m a =0.325 层次 BC 梁 l =2.5m a =0.5 1.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 梯形(三角形)恒荷载化作等效均布荷载 g =g 1+(1-2a 2+a 3)g 2 (kN/m ) 梁端固端弯矩 (kN-m ) 梁固端弯矩计算结果如表1.2 表1.2 框架梁恒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表 g 1g 2g M g 1g 2g M M m 6 3.40 15.5216.1748.52 2.709.958.92 4.65-2.641~5 17.5512.64 27.95 83.86 2.708.107.76 4.04 -2.29 AB 梁 l =6m a =0.325 BC 梁 l =2.5m a =0.5层次 框架结构利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见图1.1。 1.3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计算 梁: (AB 梁); 柱: 式中:V —计算截面剪力(kN ); V 0—梁计算截面在简支条件下剪力(kN ); M l 、M r —分别为AB 梁左右两端弯矩值(kN-m )。 M t 、M b —分别为计算截面所在柱的上下两端弯矩值(kN-m )。

矩形母线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书 项目单位工程名称货物描述 矩形母线,铜,4000A 表1矩形母线参数表 序号项目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备 注硬铜硬铝 1 导体密 度 g/cm38.9 2.7 8.9 2.7 2 抗拉极 限强度 MPa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7mm以 上 >250 厚度7mm以 上 >250 3 20℃时 电阻率 μ Ω·m 0.0172 0.0295 0.0172 0.0295 4 熔点℃1083 658 1083 658 5 每1℃温 度电阻 系数 Ω·m 0.00382 0.0036 0.00382 0.0036 6 延伸率% 6 3 6 3 7 轧制截 面误差 % < 1 < 3 < 1 < 3 8 长度偏 差 mm < 10 < 10 9 壁厚偏 差 mm ≤ 1 ≤ 1 10 弯曲度/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铝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见表2)。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1 母线尺寸宽*厚(mm)铝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100ⅹ8 120ⅹ8 60ⅹ10 80ⅹ10 100ⅹ10 120ⅹ10 165 215 265 365 480 540 665 740 870 1025 1150 1155 1320 1425 1480 1625 1820 1900 2070 155 202 249 343 451 507 625 695 818 1080 1340 965 1240 1530 1785 1085 1390 1710 1945 134 174 215 296 389 438 539 600 705 932 1155 831 1070 1315 1540 936 1200 1475 1680 165 215 265 370 480 545 670 745 880 1170 1455 1040 1355 1690 2040 1180 1540 1910 2300 155 202 249 348 451 512 630 700 827 1100 1368 977 1274 1590 1918 1110 1450 1795 2160 134 174 215 300 389 446 543 604 713 950 1180 844 1100 1370 1655 956 1250 1550 1865 铜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2 母线尺寸宽*厚(mm)铜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210 275 340 475 625 700 860 955 1125 1480 1810 1320 1690 197 258 320 446 587 659 809 898 1056 1390 1700 1240 1590 170 223 276 385 506 567 697 774 912 1200 1470 1070 1370 210 275 340 475 625 705 870 960 1145 1510 1875 1345 1755 197 258 320 446 587 664 818 902 1079 1420 1760 1265 1650 170 223 276 385 506 571 705 778 928 1225 1520 1090 1420

pkpm七个重要参数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 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 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四、位移比: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 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 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

荷载及计算参数(已修改)

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 主讲人王卫忠 一.荷载 1.墙体荷载 注:1. 门窗洞口面积>3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 计算梁上线荷应扣除梁高; 3.墙体线荷已包括面层,但若有外挂石材则应另考虑; 4. 当墙直接布置在楼板上,整体计算时,双向板可把墙均匀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计算楼板 时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7.1~2.7.3条(P18),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 顶棚可统一按0.35 KN/m2,如考虑抹灰可按0.5 KN/m2. 2.消防车荷载(双向板)(KN/m2) 当符合《荷载规范》4.4.1条的条件时,双向板按表中荷载取值,当有覆土时,按表2-1取值,同时应按表2-2考虑动力系数。(计算梁时,宜考虑折减)。

(按满载总重为300KN车辆考虑) 3.施工荷载 地下室顶板室外部分宜考虑10KN/m2、室内(一般指住宅楼平面范围内)部分宜考虑5KN/m2的施工荷载。其与覆土、消防车活荷及人防荷载不同时考虑,且应在施工图中注明相关要求。当室内部分考虑施工荷载时,室内隔墙可不考虑。 4.屋顶荷载 一般屋面顶花园、地下室顶板为景观绿化时,其活荷载取3 KN/m2,其覆土容重宜按18KN/m3计算。当有大型构筑物、景观小品或树木时,可再另外计算,一般树木可按3 KN/m2。考虑。裙房屋顶宜考虑4KN/m2的施工荷载。屋面找坡时,找坡填料应在图中注明(一般按陶粒混凝土容重计算,如另有做法,单独核算)。

二.计算参数 PKPM程序现在有很多计算参数是由设计人员来填写。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6条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PKPM 说明书也特别声明:使用者必须了解程序的假定并必须独立地核查结果。 SATWE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至关重要。 SATWE前处理----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共13项,重点是1、2两项。 (一)、SATWE前处理——接PMCAD生成SATWE数据 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取0o和>15o的斜交方向。如体型复杂,可改变此数,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在WZQ.OUT中,逆时针为正。)。必须注意的是:风荷载体型系数也应相应修改。 2、混凝土容重:隐含值25。构件自重计算梁板、梁柱重叠部分都未扣除,框架结构可行,剪力墙、板柱结构偏小。按公司规定一般取27。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宜取24。 3、钢材容重:隐含值78。可行。 4、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不含地下室)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等。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自然层号填输,(含地下室的层数)。该指定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