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20200706104714)

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的 通知 豫财综[2010]110号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依据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以部颁定额为基础,综合几年来我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河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依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或国家参与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编制,并对其编制质量负责。 第四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应根据项目计划、设计(即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参照国家或省最新颁布实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预算标准,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第二章项目预算文件的组成 第五条预算文件由封面、目录、预算编制说明、预算计算表格及附件组成。 第六条预算文件的封面和扉页应按规定格式制作,扉页应有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复核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编制日期等内容(具体格式详见附件一)。目录应按预算表的表号顺序编排。 第七条预算编制说明的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的性质、类型、地点及地貌类型,开发整理总面积、预计净增耕地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比例,项目预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分期进度安排,分年度说明项目实施内容及分年度投资计划等。 (二)预算编制依据 说明项目预算编制所依据的项目规划、设计图件及说明、图纸资料批准文号,就采用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及价差调整等有关文件的依据或来源进行详细说明。 (三)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简要说明预算表格中各项数据的计算方法和定额换算关系。 (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着重投入与产生经济效益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工作量的部署、增减调整因素分析,施工方案与技术需要与可能分析,单项工程技术手段、生产组织对工种成本的影响分析等。其中,投入指标重点分析项目总投资和总成本;对产出指标,重点分析产量指标(整理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工程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等。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主要说明项目的建设优势及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他与预算有关但不能在表格中反映的事项。 第八条项目预算应按统一的预算表格计算和填制。预算表格主要包括: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是汇总项目总投资和编制分年度投资预算的预算表格。 (二)总预算汇总表,主要反映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并列出了项目各个阶段投资金额的预算表格。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

右所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备课教案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 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 (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 (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 (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

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 (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 (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 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 (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 (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

土地整理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济源市下冶镇敬老院生活用水项目,其主要工作内容:160m 深机井一眼,泵房一座,水泵及其配套设施一套。 二、机井编制原则及依据 1、《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 2、《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4) 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4) 4、“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办发【2017】39号文 三、机井基础单价 1、人工费按《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中的人工费计算,甲类工单价取元/日,乙类工单价取元/日; 2、本工程材料价格均为除税价格,除税价格根据《济源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7》6月份的材料价格、豫建标定[2016]13号文中济源市定额站测算发布的综合税、费率折算系数进行计算。 3、水、电价格 水元/m3;电元/度。 四、机井施工机械使用费 按照《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规定计算。 五、机井费用构成 1、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组成,工程单价

各项的计算或取费标准如下: ①直接工程费:按定额计算; ②措施费:按《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中规定的费率计算; A、临时设施费费率表: 注:(1)、若采用商品混凝土,临时设施费率选取括号中的数值; (2)、其他工程:指除上述工程以外的工程,如防渗、架线工程及PVC管、混凝土管安装等; (3)、安装工程:包括设备及金属结构件(钢管、铸铁管等)安装工程等。 B、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费率为~%。对在不同季节施工的项目规定采取以下方法确定费率:不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取小值,部分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取中值,全部在冬雨季施工的项目取大值。本项目冬雨季施工增加费费率按%考虑; C、夜间施工增加费 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为%,建筑工程为%。 D、施工辅助费 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为1%,建筑工程为%。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分类表 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暗棕壤灰化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黑土 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塿土 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滨海盐土盐土漠境盐土碱土白碱土风沙土 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 酸性硫酸盐土火山灰土磷质石灰土新积土粗骨土寒钙土冷漠土草毡土 冷钙土 黑毡土寒冻土棕冷钙土红粘土寒原盐土黄褐土林灌草甸土寒漠土灰棕漠土 灌漠土栗褐土石质土龟裂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草甸土 暗棕壤 土壤有机质积累较丰富,所以土色深暗,呈暗棕色,微酸性,肥力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具明显腐殖质累积和弱酸性淋溶的森林土壤。Ao-A-B-C构型。A层厚15-2Ocm,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9%左右。铁铝轻度下移,B层弱粘化,结构面有铁锰胶膜。全剖面弱酸性。暗棕壤土类划分6个亚类。暗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灰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弱发育的灰化层和铁铝淀积层;白浆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白浆土化土层和铁锰明显淀积的B层;潜育暗棕壤亚类分布于排水不良的低平地,表层显泥炭化特征,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酸性反应;草甸暗棕壤亚类分布于疏林草甸植被下,Ao 层不显,A1层厚,盐基饱和度高,底土有锈色斑纹;暗棕壤性土亚类为A-(B)-C 型土壤,多含石砾。 棕壤 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聚集明显,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山区多生长果木。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的草叶阔叶林下,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面积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下)《的自然环境》 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容,知道云岭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 读懂课文容,知道云岭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 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 (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 (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 (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 (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 (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 (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 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 (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 (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市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逐渐进化到能在陆地上生活,成为陆生植物。 三、小结 从省的这些化石可以推断出今天的云岭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四、动手做 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它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云南地理-第六章 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一节云南土壤 一、云南省土壤形成的地理环境 云南省的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类型和垂直气候显著以及降水相对充沛和干湿季分明、地势特征与地形复杂多样和地貌分区、植被类型多和植物种类多、成土母质、栽培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云南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造就云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形成特点是: 1、地势变化与纬度变化复合,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2、山川南北走向改变了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 3、古红色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交错出现,使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发生"倒置"现象。 4、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地处中低纬度) 总之,地貌因子在云南的生物气候带的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了云南综合自然体在以垂直变化为主,相性、水平变化为辅的各种自然因子作用下,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独突的“立体自然景观”,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发展。 二、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云南共有7个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压类组成。其中铁铝土占一半多。(图6-1) 1、铁铝土 1.1砖红壤 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宽谷盆地边缘。分布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北部边缘,海拔西部低于750 m,东部低于400 m.包括怒江、澜沧江、李仙江、藤条江下游河谷,坝区及元江中下游地区.共分3个部分: ①由潞西东南至孟定东南; ②自勐海西经景洪北向西至国界;③从江城东经元江至河口东北止。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其有3个亚类: 1.1.1砖红壤 砖红壤亚类具有砖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 1.1.1黄色砖红壤 分布于云南河口,降雨量一般比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

河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河南土地整理中心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案》 编写参考提纲 1方案编制的目的 1.1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建设方案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从明确思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等方面出发,确定本辖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1.2目的 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为编制。通过制订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建设措施能能够达到高标准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建设区域和具体建设项目方案、以及资金落实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上图入库及监督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提供依据。 2编制原则和依据

2.1编制原则 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编写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坚持规划引导的原则。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兼顾相关部门规划,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促进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景观优化、生态良好,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6)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2.2编制依据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2014年河南省土地整治施工表格(最新全部)

附录C 施工监理工作常用表格 C.1 表格说明 C.1.1 表格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 1 施工单位用表。以CB ××表示。 2 监理机构用表。以JL ××表示。 C .1.2 表头应采用如下格式: 注1: “CB09”——表格类型及序号。 注2:“ 施工放样报验单” ——表格名称。 注3:“承包[ ]放样 号”——表格编号。其中①“承包”:指该表以承包人为填表人,当填表人为监理机构时,即以“监理”代之。 ②当监理工程范围包括两个以上承包人时,为区分不同承包人的用表,“承包”可用其简称表示。③[ ]:年份,[2003]表示2003年的表格。④“放样”:表格的使用性质,即用于“放样”工作。⑤“ 号”:一般为3位数的流水号。 如承包人简称为“华安”,则2013年承包人向监理机构报送的第3次放样报表可表示为: 表 格使用说明 C.2.1 监理机构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采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表格;如果表格种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时,可按照表格的设计原则另行增加。 C.2.2 各表格脚注中所列单位和份数为基本单位和最少份数,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予以具体指定各类表格的报送单位和份数。 C.2.3 相关单位都应明确文件的签收人。 C.2.4 “CB01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可用于承包人向监理机构申报关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施工安全方案、施工工艺、专项试验计划等。 C.2.5 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检验月汇总表、工程事故月报表除作为施工月报附表外,还应按有关要求另行单独填报。 C.2.6 表格底部注明的“设代机构”是代表工程设计单位在施工现场的机构,如设计代表、设代组、设代处等。 C.3 施工监理工作常用表格目录 C.3.1 施工单位用表目录 表C.3.1 施工单位用表目录

河南省土地整治项目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标准文件

河南省土地整治项目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编制 2011年5月

河南省土地整治项目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试行)

使用说明 一、《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以下简称《标准资格预审文件》)用相同序号标示的章、节、条、款、项、目,供招标人和投标人选择使用;《标准资格预审文件》以空格标示的由招标人填写的内容,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具体化,确实没有需要填写的,在空格中用“/”标示。 二、招标人按照《标准资格预审文件》第一章“资格预审公告”的格式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后,将实际发布的资格预审公告编入出售的资格预审文件中,作为资格预审邀请。资格预审公告应同时注明发布所在的所有媒介名称。 三、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前附表应按试行规定要求列明全部审查因素和审查标准,并在本章(前附表及正文)标明申请人不满足其要求即不能通过资格预审的全部条款。

(项目名称)标段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招标人:(盖单位章)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资格预审公告........................................... - 1 - 1.招标条件 (2)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 3.申请人资格要求 (2) 4.资格预审方法 (2) 5.资格预审文件的获取 (2) 6.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递交 (3) 7.发布公告的媒介 (3) 8.联系方式 (3) 第二章申请人须知............................................. - 4 - 1.总则 (7) 2.资格预审文件 (9) 3.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编制 (10) 4.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递交 (12) 5.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审查 (12) 6.通知和确认 (13) 7.申请人的资格改变 (13) 8.纪律与监督 (14) 9.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14) 第三章资格审查办法.......................................... - 15 - 1.审查方法.. (17)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成土条件 白马雪山中生代时系古地中海的一部份,至印支- 一燕山运动时期才一上升成陆, 临第三纪末, 由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 成为一起伏不大的准平原。因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青藏高原崛起, 本区也伴随着向上抬升, 准平原被破坏, 产生了许多断裂带、线。尤其是印度板块强劲有力的推挤.形成了南北向断裂沉降运动, 从而形成了金沙江、珠巴洛河等不同级别的断裂带。通常, 本保护区北部以砂岩、页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紫色砂页岩为主, 局部为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等。中部主要为花岗岩、板岩、页岩、石灰岩等, 局部为片岩、片麻岩。南部则主要为石灰岩、片岩、砂岩, 局部为页岩、花岗岩、安山岩等。以上不同的岩石经风化后成为不同的母质, 使土壤的性状产生了基础性的不同的程度的变化。 在地貌形态上,本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 白马雪山源自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 向南延伸至云南后称为云岭, 其北段的察里雪山、人支雪山、甲吾雪山、白马雪山等主峰为南北向的骨架, 然整个地势为由西北向南南东倾斜, 超过50 0 0 m 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 数白马雪山最高, 海拔5 4 3 0 m, 终年白雪皑皑, 从峰顶到金沙江边相对高差达3 4 8 Om !这种悬殊的高差所产生的不同自然景观给土壤分布、性状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成土条件的烙印。 保护区内金沙江谷地, 山高坡陡, 谷底宽150一200 m, 水面宽80一120 m, 河谷呈“V”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而珠巴洛河, 发源于保护区内的白马雪山垭口, 由北向南流经保护区, 至霞若折向东在拖顶汇入金沙江。起伏较小, 河谷较宽广, 走向北北东一南南西, 便于西南暖湿气流溯河谷而上, 致使后者河谷地带, 气温梯度递减要比前者低, 气候偏湿润, 以致两个河谷地带气候不同。虽然奔子栏以北的金沙江河谷要比珠巴洛河霞若段河谷位置偏北, 然而温度偏高, 分布亚热带性土壤, 而珠巴洛河霞若段则为暖温带性土壤。 气候为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立体”气候的特征显著,二是具有季风气候的特征。 山地气候产生了随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不同植被。 1.< 2 5 0 0 m 的地带为仙人掌( Q pu n t i a m o n a e a n t h a 、苦刺( S o la n u n 飞d e f le x i e a r p u m )、牡荆(V , [ e x li n n)、酸浆草( S o la n u m n i-g r u m )、篙( A r t e n l is ;a s p.) ;

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调查

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调查 摘要:土壤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随着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壤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和永久性的破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岌岌可危。云南是一个各色金属矿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同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情况也较为突出,本文对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区域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云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调查 紫茎泽兰及其根内生真菌在重金属矿区修复中的基础研究 2010,康宇,云南大学 对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募乃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修复,发现矿区的自然生长的植物紫茎泽兰为优势植物,包括紫茎泽兰在内的矿区植物普遍为AMF和DSE 定殖;紫茎泽兰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能力,接种AMF/DSE能增强其对重金属的抗性,并影响重金属在地下、地上部分的积累和迁移;筛选适当的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丛枝菌根真菌)和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与紫茎泽兰形成高效抗性组合,利用紫茎泽兰与其根内生真菌联合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蒙自桤木在云南重金属矿区植物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2012,崔洪亮,云南大学 同样以澜沧县慕乃矿区为背景,提出利用募乃铅锌矿区自然生长的蒙自桤木根系进行处理后,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后的修复。 应用BCR分析云南蒙自大屯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 2013,张娅[1] 项朋志[2] 王振峰[3] [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2]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云南蒙自大屯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水稻田土壤样品中Cu、Pb、Zn的赋存特征,这些赋存特征主要包括可交换及碳酸盐结

河南省郑州市土壤类型及形成过程

河南省郑州市土壤类型及形成过程 一.土壤类型 河南省郑州市土壤类型为潮土 二.潮土中心概念 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盐的河流冲积物土,受地下潜水作用,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土壤腐殖积累过程较弱。具有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及母质层等剖面层次,沉积层理明显,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在中国曾称冲积土,后又相继易名为碳酸盐原始褐土、浅色草甸土和淤黄土,1959 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后定为现名。集中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泛滥地和低阶地。在中国,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及其以南江苏、安徽的平原地区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河、湖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三.潮土形成过程 潮土主要进行着潴育化过程和以耕作熟化为主的腐殖质积累过程 1.潴育化过程: 潴育化过程的动力因素是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潮土剖面下部土层,常年在地下潜水干湿季节周期性升降运动作用下,铁、锰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并有移动与淀积,即在雨季期间,土体上部水分饱和,土体中的难溶性FeCO3还原并与生物活动产生的CO2,作用形成Fe(HCO3)2而向下移动。雨季过后,则Fe(HCO3)2随毛管作用而由底层向土体上部移动,氧化为Fe(OH)3,具体化学反应可参考如下。 FeCO3+CO2+H2O一Fe(HCO3)2....Fe(HCO3)2+O2+H2O一Fe(OH)3+CO2 由于这种每年的周期性氧化还原过程,致使土层内显现出锈黄色和灰白色(或蓝灰色)的斑纹层(锈色斑纹层)。锰也发生上述类似的氧化还原变化,因此常有铁锰斑点与软的结核,在氧化还原层下也可以见到砂姜,一般是地下水的产物。2.腐殖质积累过程: 潮土绝大多数已垦殖为农田,因此其腐殖质积累过程的实质是人类通过耕作、施肥、灌排等农业措施,改良培肥土壤的过程。潮土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

滇 朴 类别: 乔木 科名: 榆科 别名: 昆明朴 ;棉丝树或棉丝子(四川) 拉丁名:Celtis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小枝无毛。 叶常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4-11厘米,宽3-6厘米,基部通常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先端微急渐长尖或近尾尖,边缘具明显或不明显的锯齿,无毛或仅下面基部脉腋有毛,叶柄长6-16毫米。果通常单生,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蓝黑色,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 分布于云南凤庆、易门、昆明一线以北地区和四川南部(西昌)。 本种与黑弹树 C. bungeana Bl.或四蕊朴 C. tetrandra Roxb.相近似。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叶较宽长,果较大,果梗长15-22毫米,核具4条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与后者的不同在于果实成熟时蓝黑色,通常单生,果梗较细长,长15-22毫米。 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产地分布:产于中国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四川南部。

石 楠 科名:蔷薇科Rosaceae 石楠 属(一说为金达莱科) 别 名:石楠千年红、扇骨木。 拉丁文名:Photinia serrulat a Lindl. 生态分类: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4-6m ,树冠球形,干皮块状剥落。幼枝绿色或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 ,先端突渐尖,基部圆或楔形,边缘疏生具腺细锯齿,叶 脉羽状,侧脉25-30对,叶表面绿色,幼叶红色,中脉微具毛,叶柄粗壮,长2-4cm 。顶生复伞房花序,花两性,花部无毛,花白色,冠径6-8mm ,雄蕊20枚,内外两轮,与花瓣近等长。梨果,球形,径5-6mm ,熟时红色,后变紫红,光亮,萼宿存,种皮会自裂。花期4-5月,果熟10月。 枝细长,横卧地面。叶子肉质,有光泽。开白色或米色花。叶子入药。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 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产地分布: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状,山东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有高达5-6米者,生长良好。 在朝鲜北、中部的高山地带生长,在冰雪地也能开花。 繁殖培育:繁殖以播种为主,亦可用扦插、压条繁殖。 播种于11月采种,将果实堆放捣烂漂洗,取籽晾干,层积沙藏,至翌春播种,注意浇水、遮荫管理,出苗率高。扦插于梅雨季节剪取当年健壮半熟嫩枝为插穗,长10—12厘米,基部带踵,上部留2—3叶片,每叶剪去2/3,插后及时遮荫,勤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极易生根。南方以石楠为绿篱,常直接插条营成。 园林用途: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叶根可入药。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同属常见种: 1.光叶石楠 2.毛叶石楠野生。 3.红叶石楠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 豫政 〔2011〕27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 意见 豫政…2011?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实现土地合理高效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在用地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严格保护耕地、缓解用地压力、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更好地促进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农村土地整治机制,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一)科学编制并从严落实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分层级编制省、市、县级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优化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各地开展土地整治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

度计划,并按照国家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组织报批和实施整治项目,切实增强规划和计划的约束力。 (二)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土地专项资金为主,引导和聚合村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农业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专账管理,集中投入到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整体搬迁和改造的农村新型社区,发挥资金综合效益。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划出一定比例投入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并可按照规划统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整治中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金融机构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建立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保障投资 者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改变农用地整治项目分散、规模偏小和单一部门管理的现状,以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为重点, 在成规模的基本农田范围内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规模整治。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建设一大批成规模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每年整治基本农田不低于200万亩。“十二五”期间累计整治基本农田1000万亩以上,到2020年累计整理2000万亩,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二)黄褐土: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据统计,黄褐土的面积为5714.6万亩,以河南和安徽的面积最大,其次为陕南、鄂北、江苏和川东北;在赣北九江地区沿长江南岸丘岗地也有小面积分布,这是黄褐土分布的南界。黄褐土分布在北亚热带湿润的东部(江北区)和半湿润的西部(秦巴区)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760-950毫米,由西向东逐增。降水季节多集中在高温期的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河南省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麓与沙河一线以南至桐柏-大别山以北的地区,多为海拔在300m以下的岗丘和沿河阶地。信阳市区、信阳县、光山、商城、息县、罗山、潢川、淮滨、固始、卢氏、项城、漯河市区、郾城、舞阳、南阳市区、镇平、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叶县、桐柏、唐河、社旗、新野、邓州、驻马店市区、西平、遂平、确山、泌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鲁山、舞钢。 性质:黄褐土与黄棕壤处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具有相似的形成特点。黄褐土由黄土状沉积母质发育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弱富铝化土壤。粘粒Ki为3.0左右。盐基饱和度高,呈中性、微碱性反应。A层:pH5.5~6.5 ,C层:pH在7.0以上。黄褐土的淋淀粘化作用强,粘聚层(Bt)厚,一般甚在50厘米以上,至形成粘盘层。 利用改良:黄褐土因土质粘重,结构紧实僵硬,胀缩性强,耕性和通透性差,土壤不耐旱涝。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一)、砖红壤 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 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 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 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五)、棕壤 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Ⅲ、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六)、暗棕壤 Ⅰ、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Ⅱ、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Ⅲ、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