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转【发布:清石2004-06-04 11:45多彩总汇浏览/回复:2169/4】长久以来,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里,从破碎的浪花到喧闹的生活,从千姿百态的云彩到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凡此种种,都是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但是,科学对复杂性的认识极为缓慢。混沌学的问世,代表着探索复杂性的一场革命。由于它,人们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现象中,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规律性。分形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发现秩序和结构的新方法。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汇集方式,无不暗示着某种规律性,并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们的特征。泥沈和分形不仅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而且正在大大地改变人们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混沌学和分形理论的哲学启示是非常有意义的。

决定与非决定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或者说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和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决定论的思想自牛顿以来就根深蒂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一方面推倒了天与地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另一方面它也建立了机械决定论的一统天下。拉普拉斯设计了一个全能智者,它能够格宇宙最庞大的物体的运动以及最微小的原子的运动都归并为一个单一的因式。其结果,自然成了一个僵死的、被动的世界,一切都按部就班,任何“自然发生”或“自动发展”都不见了。热力学通过涨落的发生而引入了一种新的决定论,即统计决定论。涨落是对系统平均值的偏离,它总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应该说,从决定性的牛顿力学发展到非决定性的统计力学,是一次重要的科学进步。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一种新的统计规律为人们所认识,薛定谔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抛弃了传统的轨道概念,清楚地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统计性质。但是在混沌理论问世之前,物理学中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套基本描述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单个事件服从决定性的牛顿定律x大量事件则服从统计性的大数定律。当波耳兹曼企图跨越这道鸭沟,从动力学“推导”出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时,受到来自泽梅罗、洛斯密脱等人的强烈反对:决定性助牛顿定律怎么会导出非决定性的分子运动论?玻马兹曼全力以赴地答辩以捍卫自己的理论,:但是按照当时公众可接受的标淮(主要是机械论),他失败了。这表明,确定论和概率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是。难以克服的;

一、量子力学也不例外。爱因斯坦是量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对于物质的统计理论,特别是对涨落的理论,谁也没有爱因斯坦的贡献大,但他却坚决不相信有掷被子的上帝。爱国斯坦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进行了一场长达40年之久的大论战。前者把统计的必要性归结于自由度和方程数目太多,不可能完全列举初始条件,模型中不能计入一切次要因素等外在的和技术上的原因;后者则强调统计规律性是复杂系统所特有的,决不能把它还原为力学规律。测不准关系指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测量精度存在着一个限制。这说明偶然性的存在是事物本身所使然,决不是因为我们无知的结果。

混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把表现的无序和内在的决定论机制巧妙地融为一体。所以钱学森指出,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的矛盾直.到本世纪6d年代后兴起的混沌理论才得到解决①。1963年洛仑兹首先发现,只有区区三个因素的简单决定性系统也会产生随机性行为,这种随机性不是起因于任何外界因素,而是从决定性系统内部产生的。“混沌”就是这种内在的随机性的代名词。

“决定性的混沌”说明决定性和随机性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

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基本范畴伪认识。

首先,混沌现象又一次揭示,偶然性并非只是表面上的。在经典统计力学的描述中,由于没有“蝴蝶效应”,大数系统的涨落一般对系统的宏观面貌石起多大作用。而现在我们发现,由于拉伸和折迭的反复进行,混沌吸引子起着一种“泵”的作用,把微小的涨落迅速地提高到宏观尺度上表现出来。这种误差按指数特性增长的现象是使拉普拉斯决定论不能成立的又一原因。于是,混沌意味着我们的预测能力受到了某种新的根本限制。

其次,既然混沌是由某些本身丝毫不是随机因素的固定规则所产生的,因而许多随机现象实际上比过去所想象的更容易预测。例如,费根鲍姆发现:对截然不同的函数进行迭代(一维单蜂函数),在迭代过程转向混沌时,它们竟然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受同一个数字的支配,这个数就是δ=4.669201609…。“倍周期分*”现象说明通往混沌的道路不是任意的,而有某种惊人的规律性。对于预测来讲,混沌构成了新的限制,但它也在前人未曾料想到的因果关系上指明了新的机制。

吸引和排斥

混沌作为探索复杂性的新学科,不仅修正了经典科学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的观念,而且修正了经典科学只有运动没有发展的观念。一般而言,人们认为牛顿的“没有时间箭头”的概念在经典科学框架内已经由效力学解决了,这就是熵增定律:耗散系统在趋向平衡态的演变中,具有对初始条件的遗忘机制,无论初始条件是什么,我们都应把不可逆的变化看成是趋向于某个最可几状态的演变但是,20世纪主张发展而到热力学中寻找科学根据的论者很快迟到了一个难题。如果系统都要趋于一个完全可以由一班定律推出的终态,即热力学平衡态,那么发展在本质上就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一旦系统进到平衡态,发展即宣告结束。这样一来,自然的发生,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进化,统统都成为不可能;因此,系统的演化必定是趋于吸引子又不能止于吸引子的过程。在趋于稳定的过程中,新的非稳定性如何获得,以使系统在适当的时候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就成了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重要的科学与哲学问题。

混沌是把偶然性和必然性集于一身的东西,它通过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说明了非稳定性的起源、放大,以及和稳定性相互协调的机制,进而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研究复杂系统,“吸引子”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复杂系统由极多自由度所组成,可能出现的动力学态不胜枚举;加之演化,系统历经许多态。这些态稍纵即逝,无从把握,所以研究复杂性一直困难重重。。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把系统变化规律的研究首先归结为寻找吸引子,找到吸引子即掌握了系统发展变化的趋势。

较之其它吸引子,混沌吸引子是一种奇异吸引子,它不仅有被吸引的一面,还有被排斥的一面。系统的运动在吸引子之外的状态都向吸引子*拢,这是吸引作用,反映系统运动保持“稳定”的一面;而一旦到达吸引子内,其运动又是相互排斥的,这对应着“不稳定”的方面。

贝塔朗菲认为,要认清系统演化的条件与机理,我们既要研究运用自我纠正的负反馈手段达到自我保持的过程,又。耍研究运用自我放大的正反馈手段达到自我创新的过程。在这里,“涨落”和“耗散”这两个概念是掌握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的关键。

摩擦是人人皆知的一种耗散形式。其重要性早在经典力学公式化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静止的普遍趋势。他在提出这4假说时,事实上就表达了某种“摩擦”使运动减慢的思想。牛顿则采用了忽略摩擦的理想化作法而得到经典惯性定律。但事实上,无论机械装置如何精巧,惯性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在物理科学中国屋使用“理想犹态”这一辞汇,如“无摩擦”、“完全弹性碰撞”、“绝对零度”等等,提出这样一些件件,是为了使问题大大简化。在地球上,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在真实系统中,时间一长,摩擦毋宁说起着支配作用。

按照伽利略作“描述地上的运动的法则同天上的运动法则是相同的”结论,支配天体运动的法则,连同地球上落体运动的定律,都可以由牛顿所推导的方程式普遍地表达出来,它构成了近代科学的主体。但在这一背景中,存在着只有天上的运动才是完一美的,而地上的运动则是这种理想状态的不完全反映这样一种潜在观念。经典力学排除了摩擦,也就排除了由摩擦产生的“热”的存在。这里被排除的不仅仅是热,还有时间的不可逆性。其实,它排除了事物的发展,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到了热力学,寻求演化判据导致的结果是使人们认识到耗散的重要性。“耗散使得相体积不断收缩(而不是刘维定理所保证的相体积不变)……。各种各样的运动模式在演化中逐渐衰亡,最后只剩下少数自由度决定系统长时间行为。”耗散过去总是被人们看作妨障效率、消耗能量的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但热力学的证据表明,对于研究复杂性,耗散使系统运动速度减慢,自动趋向平衡。于是“吸引”的一面,也就是运用负反馈手段达到自我保持的过程得到了说明。要说明“排斥”的一面,离不开“涨落”概念。众所周知,涨落是由系统内部产生出来的与外因无关的非稳定,它与耗散一样,总是无法完全排除的。但问题是,涨落究竞能不能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大数定律证明,微观上的涨落总是衰减的,在宏观上意义不大,这个结论曾大大影响了人们对涨落伪重视。

揭示涨落放大的机制,这是现代非线性动力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而混沌是非线性现象的核心问题。非线性的实质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而经典科学几乎是线性律的一统天下,因此在那里没有运用自我放大的正反馈手段达到自我创新的过程;在混沌理论中,涨落放大的机制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彭加勒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在最后的现象中产生了极大的差别,前者的微小误差促成了后者的巨大误差。预言变得不可能,我们有的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洛仑兹还用“蝴蝶效应”来加以形象描绘,意思是说,尽管我们可以用一个完全确定的模型来描述大气运动,但只要一进入混沌态,一只蝴蝶翅膀所造成的影响,都足以使一个地区的整个天气为之改观。“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丰富了我们对非线性作用的认识,它“是各种大小尺度的运动互相纠缠所不能逃避的结果”。

综上所述,耗散和涨落存在于任何系统之中,又作用在同一系统之上,两者缺一,系统演化的条件就不充分了。耗散是系统自我保持的主导因素,涨落是系统自我创新的主导因素。如果只有涨落没有耗散,系统就会失去任何稳定性;而如果只有耗散没有涨落,系统就不会发生新旧结构的转换,演化在到达某一“终态”后即告结束。涨落是以耗散为背景的,守恒系统中没有涨落,耗散是以涨落为前提的,:没有涨落,耗散系统的响应无从谈起。没有涨落的耗散和没有耗散的涨落,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耗散和涨落又是对立的,它们分别对系统起着吸引和排斥的两种作用。系统的自己运动是涨落和耗散两种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当耗散起主导作用时;系统呈稳定状态,演化循序渐进,具有决定论性质;当涨落起主导作用

时;系统状态失稳渐进为跃变所中断,最后的状态取决于哪个涨落先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少演化变成了一个随机过程;经过环境选择,体系将最终到达三个与微小涨落无关的稳定态,并成为演化的新起点,从稳定到不稳定又到新的稳定,系统的演化就是在耗散和涨落的联合作用下无限地展开。

有序与无序

有序与无序是二对关系到物质进化;生命起源、社会发展的哲学范畴。在这里,关键是事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问题。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对物理学来说是一个破天荒的发展。许多人认为,较之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这些自组织理论,混沌在这方面的哲学意义似乎要小得多。但事实上,混掂与自组织的关系,就象熵与信息的关系一样,是;枚钱币的两面。

首先,混沌有助于解决复杂性的起源问题。对于自组织来说,复杂性的起源很重要,因为如果终态是唯;的,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进化。在混沌动力学中,相空间对系统有吸引力的态不止一个。既然系统的吸引子不止一个,演化就成了一个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可能性有多种,现实性只有一个如何解决这多与一的矛盾呢?*选择,多中选一。系统自组织所遵循的原则,如果从外部看,就成了最适合组织复杂客体的控制论方法。于是,就可以解决如何把“多中选一”变成“多中选优”这个合目的控制”的核心问题。

其次,混沌有助于解决突变的问题。根据超循环理论,除了突变之外,系统是不产生新信息的。自组织理论感兴趣的是质的变化,即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跃变,通过跃变,新信息被创造出来。在哲学认识中,一连串的事件中有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临界点,混沌意味着这种临界点无处不在。对于物质进化,人们最感棘手的是那些光滑变化和突然变化的过渡.例如在生物进行过程中,物种与物种之间更替,常常留有一个化石记录的空白。大多数人弄不懂,怎么竟能在“一瞬间”形成新物种呢?现在,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揭示了宏观结构形成的机制和触发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混沌有助于解决有序和无序对立统一的问题.比起前两点来讲,这具更大的·哲学意义。过去,在人们的认识中,混沈和有序是对立的、绝对排斥的,混沈为无序和无组织的代名词。现在,混池理论使我们看到了“热平扔泥钝”和“非平衡湍流混沌”的划分,只有前者才是“渺渺蒙蒙不分上下,昏昏沉沉不辨内外”,而后者却在宏观无序之中包藏着十分惊人的秩序性。混沌把有序和无序集于一身,不仅在静态关系上,说明有序和无序的对立统一,而且在动态关系上,有助于阐明事物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盘古开天辟地说成是混沌初开。阴阳五行说认为,混沌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古希腊先哲也有这样的观点,正如思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泥吨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②根据现代宇宙演化理论,我们认为,混沌在我们这个宇审中是物质进行的始点。

但是,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地、无限地趋于复杂和有序化。当代科学对混沌的研究表明,有序来自混沌.又可以产生混沌;泥沌来自有序,又可以产生有序,事物发展充满着有序棗无序的辩证转化。具体可表述为如下图式:…混沌态<1>→有序态<1>→ 混沌态<2>→有序态<2>→……

值得注意的是,混沌态<2>较之混沌1态<1>,不是简单的复归。在混沌态<2>之中保留着有序态<1>之中的信息,又包含着有序态<2>的“胚胎”。这就是说,系统在自组织地形成结构后,在混沌中生成的有序有可能复归混沌。但这不是简单的复归,因为混沌中包藏着秩序,而且这很可能类似于宏观能量向微观能量转移那样,是一种宏观序向微观序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正是产生高一级有序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能比较完整地剖析无序棗有序的转化关系了。我们看到,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充满着矛盾.存在着转折点。物质演化必定是既组织自身又破坏自身的组织。但由于混浊有内部结构,混沌态是分层次的,与历史有关,这样,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新的有序,事物从低级走向高级,这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比较接近。

简单与复杂

客观世界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简单和复杂的对立统一。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十七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剖,把复杂的要素简化后进行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久而久之也导致了简单化的思潮。在经典科学中,复杂性仅仅是简单性的面纱。牛顿有句名言代表了经典科学的这个基本观点:“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什么多余的原因来夸耀自己。”

进入本世纪,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向着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发展的根本转变,复杂性也随之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频频出现。混沌运动作为崭新的科学范例,使我们认识到复杂性如何在自然界中出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被加以研究。

但是,认识到复杂性是物质世界的属性,并不意味化繁为简这条原则就不重要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既有认识论的意义,: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化繁为简作为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使对于研究复杂系统问题也是绝对少不了的。就多年来人们形成的观念来讲,生物在其形态和功能两方面都无可争议的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有组织性的物体。但我们看到,自组织现象的突破却是从无生命世界中较简单的物系开始的。如贝纳德不稳流、化学钟等等,它们常来的连锁反应是整个科学界对复杂性科学的重视大大增加。?

在这方面,分形理论提供的范例是最具说服力的。分形理论作为以研究无规则形体为对象的一门新的几何学,与经典的数学大相径庭。但是它的研究成果却有助于使人们相信/简单与复杂之间的距离绝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过去,由于缺乏对复杂性进行定量研究的工具.人们对复杂性的认识极其缓慢。现在分形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度复杂性助重要概念:分数维。分数维作为一神新方法,用以量度那些会此就无法定义、那些粗糙、破碎和不规则客体的性质。例如,?对于曲折的海岸线,尽管我们知道它在长度上不能精确测量,然而其曲折程度却有某种特征。这样,对于自然现象中的不规则形体,现在有了i种数学上的精彩说明。

应该看到,分形几何的简单性完全不同于欧氏几何的简单性。传统几何学的形体是线和面、圆和球、角和锥;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它们使人领悟到以和谐著称的柏拉图哲学。艺术家从它们之中发现了理念的美,托勒密体系的天文学家根据它们建立了棗种宇宙理

论。但就复杂性而言,现在它们已被证明是一种错误的抽象。?

…分形几何作为洞察事物结构本质的钥匙,。揭示的是一种复杂性之中的简单性,分数绍则被证明是一种合适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分数维对应于不规则性填充空间的能力。一条欧几里德的一维直线不占据任何空间,而以无限长度充斥有限面积的科契曲线,其外廓线却占据了空间。它多于,根直线而又少于一个平面;它大于=维却又不到二维。就科契曲线而论、以4/3倍乘无倔扩展,、算出来的维数是1.2618。*…、关于化繁为简的方法论原则,爱因斯坦说:“自然规律的简单性也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正确的概念体系必须使这种简单性功主观方顶和客观方面保持平衡。”简单性原则总是科学发展的个种推动力。问题是过去不恰当地把它和复杂性对立起来,用它来否认事物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结果导致简单化的倾向。事物是复杂的,.但复杂性并非随机性,也并非偶然性。分形、理论发展了观察客观性男的新的思维方式,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现家中,找到了如下规律性。

第一,无限自相激。如果想到埃菲尔铁塔,你便会茅塞顿开。埃菲尔铁塔是谢宾斯基讨垫的三维类似物,它的小梁、构架每大梁?不断分*成构件更纫的格式,精细的网络结构浑然一体,这类尺度越来越纫的重复结构完全展示了一个新天地。

第二,标度无关性。.当曼德布罗特海过IBM计算机对雕的价格数据进行格L1分析易i发现了令人嫁异的植况。从正态分布伪观点来看是反常的数据,从标度的观点来看却出现了对称牲。和个特殊的价格变化是偶然的和不可预测的,但变化的序列却与标度无关:每天价格变化的曲线和每月价格变化的曲线相当吻合。更惊人的是,根据星德布罗特的分析,价格变化的程度,竞在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经济大萧条的剧烈动荡的60年中保持不变。?

第三,比例对称。标度无关性必然意味着比例对称。在一种尺度上去寻找图形(如海岸线),都是无规的。但在不同尺度上同时去寻找图形,我们却找到了规律性,即不规则程度在不同尺度上重复叠合。这不是左右高低的对称,而是大小比例的对称。分数维形态对于混沌运动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就象无理数远多于有理数的道理一样,非整数维给混沌运动的奇异轨道的构型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对于混沌,这种结构不一定指它的实际形状,而是指它的行为特征。当我们用相空间的轨线来描述系统的变化时,“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指的就是这种运动轨迹的几何形态。换言之,非整数维数给出了一个对混沌吸引子的识别判据。混沌吸引子是分数维图形,即在不断被放大时可以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细节的图形,从而揭示出混沌之中隐藏着的秩序,为在种种不同的复杂系统中发现规律性开辟了道路。

引人注目的是,分数维方法正在逐渐向社会科学的领域渗透。例如在对矛盾现象进行研究时,有这样一种设想f即从分形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矛盾变化区分为几种基本形式,诸如矛盾有规分形、矛盾定向选择分形。矛盾平行联锁分形、矛盾垂直分形等等。然后对这些基本的矛盾分形进行定量研究,即引入分数维方法计算其比例变化,用分数维的值的大小来定量地表征矛盾分形的复杂程度③。

“分数维”是继运动的“熵”之后,又一个对泥沌复杂性的量度,当然分数维的概念及其方法并非尽善尽美。比如物体维数的测定;常具有不可忽略的主观性;维数是一个非常粗放的或宏观的标度,知道了某个客体的维数,但却很难据此推知其具体的复杂程度或结构;分数维数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即对任何客体都适合的定义,等等应该清醒地认

识到,分数维的应用范围是有一定界限的,不能企求用它来度量自然界的全部复杂性。尽管如此,在探索复杂性的进程中,分数维加深了我们对客观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它的应用前景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是系统论的一对范畴。系统整体性原理指出,备部分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孤立的部分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相加。系统整体观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与部分具有本质的区别,部分不具有整体性,因而部分依赖于整体的性质。但是,分形理论却揭示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曼德布罗特对分数维的研究,是为理解复杂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发现了一批细致的现象,它们无规则的表观的背后有一类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的几何结构。其结果,世上万事万物的“无规则性”以出人意料的规则性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在许多复杂的图形中任取出一部分放大到原来的大小,看起来仍然与原来的图形没有什么区别,这就叫做“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分形理论的实质,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哲学意义;自相似的概念与西方的古代文明,特别是与古老的东力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著名的种子说。认为一切复合物都是由种子构成的,每一粒种子都包含着一堆有相同部分的物体。存在物本身是由许多自身相同的部分组成的,即部分与整体相同。世界也是由许多相似的小片构成的。宇宙万物都只是种子的组合与分离。每种东西都包含着其他一切东西,任何一物在任何一物之中。莱布尼兹曾经设想,一滴水中蕴含着整个浩翰的宇宙,必然也包含着其他水滴和新创生的宇宙。居维叶则断言,科学家可以通过一根骨头再现整个动物的全貌。东方的先哲们强调宇宙的基本统一性,把万事万物看成是宇宙整体中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同一终极实在的不同表现。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的中心主题是所有事物和事件的统一及相互关系,也包含着朴素而神秘的自相似思想,这在因陀

罗网的隐喻中表现得很充分。据说在因陀罗的天堂里有一张宝石的网,人们可以从其中一个宝石看到反映出来的其他所有宝石。自相似性深刻地揭示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相似这一宇宙的基本规律。实际上,部分与整体相似意味着部分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在国内,“全息”的概念,已进入了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时间全息、思维全息、情感全息、文化全息、生物全息、社会全息、。宇宙全息等。其实,全息理论中的“全息元”?就相当于分形理论中的“分形元”或“生成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的统一;整体以部分为基础,部分以整体为归宿。?一般来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空间意义和显态功能而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大于部分的性质与功能简单相加。例如正常人的一双眼睛的视力,就大于两只眼睛的视力之和;既时间意义和潜在功能而言,也存在着部分大于整体的情况。系统论所要阐明的正是这两种情况,并且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与整体相似。部分与整体相似,不能被认为是整体等于部分简单叠加的“还原论”,而是一种递归,即结构之中存在着结构。分形是一种新方法,用以度量舍此就无法确定的客体的性质。从中我们了解到,不规则程度在不同尺度上重复叠合,即标度无关性。标度无关性意味着,部分中已经包含了整体的全部组织信息或特征信息。令人惊异的是,

这种观察无限的新方法,在遍及自然的几乎所有领域中,通常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生物学研究表明,、生物体的结构方面具有自相似特征。生物体中的任一分形元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并且各分形元之间在不同程度上班是相似的。老于在《道德经》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四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表现在它们的依次相“法”上,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四大相法”的观点,猜测到了宇宙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宇宙这个统一体中,其结构之间存在着自相似性。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棗一对应的关系,其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物质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易经》一书中也隐含着这种宇宙自相似的思想,为探索宇宙的奥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宇宙结构皆呈螺旋形状(两边为螺旋星云),这与《易经》中的太极图极为相似。我国刘子华博士曾运用《易经》的易理探讨宇宙的构成,结合现代天文成果,预言在太阳系的最边缘存在着第10赖行星。

这在当时(4D年代)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随着人类观察宇宙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这颗行星的存在正在得到确认。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既是一对哲学范畴,也是分形理论的研究对象。分形的自相似揭示了一种新的对称性,这不是左右高低的对称,而是大小比例的对称,即系统中的每一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从而可以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自相似性从部分出发来确定整体的性质,沿着微观到宏观的方向来分析事物,这正好与系统论形成了互补。系统论由整体出发来确定各部分的系统性质,是沿着宏观到微观的方向来考察整体与部分的相关性的。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混沌与分形是按自组织方式,人类经过多次认识而达到的一种新的认识。人类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对自然的认识是历史的、辩证的和科学的。当然;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哲学还要深化,混油与分形也还要发展,人类的认识必将开拓出一个更加广阔的科学棗哲学空间。

翻译:胡萝卜里的哲学启示

翻译:胡萝卜里的哲学启示 一天,正当我清理冰箱的时候,我沉思起”妇女解放”的问题来.我扪心自问:”我是否还能从家庭主妇这项职业里获得快乐,并且不做它的叛逆者?我在大学里所接受的教育真的被充分利用了吗?比如说介绍了”胡萝卜哲学”算的上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吗?我回忆起Socrates说过:不被验证的人生是不值得一度的,并且我决定,可能是到了检测我的人生的时候了。 当我站立着吃苹果,橘子和香蕉的时候,我凝视着我的冰箱深处,考虑着大学教育和家庭主妇的问题,我想到了伟大而赋有比喻性真理的表现。“就像能量,物质仅仅是按级别下降---从烤肉,到炖肉,到汤,再到猫食。我一边对着猫博学地喃喃自语,一边不惜时间地停留在自顾自的吃上,久得都能倒些汤进它的碗里了。”昨天的串豆到哪儿去了?“它们当然是已经变成今天的蔬菜汤了。如果我从来没上过大学,那么我就不会知道那样意义远大的类推。我沾沾自喜地想着,当搞定一盘沙拉的时候我将一个橘黄色的小盆放进洗涤槽里。(或许那是我中学的时候学来的吗?) 然后,我怀疑地注视着一碗作好了的胡萝卜,我估计那是胡萝卜蛋糕,或是酱汁蔬菜沙拉,并且我认为我的丈夫和三个儿子都会支持我选择那个蛋糕,我顺着我的思路突突突地驶进由Archimedes引导的哲学王国里去了,“漂浮的物体牺牲的是它的体重,浸没的物体牺牲的是它的体积”。这样的原则指引着我,我点了东西,沉浸于(即将送来的)牛奶中结了块儿的胡萝卜中,我发现他们几乎真的按我的要求递来了那么一杯。我喃喃自语道Emerson的名言:愚蠢的顺从是无知的小妖精…”我倒了几勺苹果汁进去将它板正。 蛋糕在炉子里,我走进浴室洗衣间里又找到了一个关于家庭主妇与哲学之间

混沌与分形笔记

分形图形生成手法主要有五类: 1)实数相空间上的非线性映射、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保守系统准则斑图(quasi-regular-patterns ) 2)复域上各式广义的朱丽亚集和芒德勃罗集‘等势面着色’方法,球面、双曲面对称图形的动力学生成。 3)迭代函数系统、分形插值和小波变换方法。 4)林德梅叶形式语言方法。 5)扩散置限凝聚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自组织临界性方法。 科赫曲线 构造过程: ①设0E 是单位长线段; ②1E 是0E 除去中间1/3的线段,而代之以底边在被除去的线段上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所得到的图形,它含四个线段。 ③对1E 中的四条线段重复上述操作,一直进行下去 Fractal 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dimension ,不同于常规的一维、二维、三维。大都是分数维。叫做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如果把曲线(或曲面或立体)等分为N 个小的自相似的线段(小曲面,小立体),每一段长度为s ,则曲线的自相似维数D 为.)/1log()(log s N D 通常是大于拓扑维数而小于欧几里得维数的非整数维。 1.拓扑维数(topology dimension ) 一个集合X 的拓扑T 就是由X 的一些子集组合而成的集合,而这些子集的有限交合无限并还是属于T 。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以来的研究连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也叫橡皮几何学。拓扑学研究几何图形在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解析几何不同。通常的解析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和数量关系都无关。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在拓扑空间里是等价的。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 比如在橡皮膜上的两条相交曲线,对橡皮膜施以拉伸或挤压等形变,但在不破裂或折叠时,它们“相交”始终不变的,几何图形的这种性质称为拓扑性质。一般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它的变换就是拓扑变换。就存在拓扑等价。球面不能拓扑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画在橡皮膜上的三角形,经过拉伸或挤压可以变成一个圆,从拓扑学的观点看,三角形和圆有相同的拓扑维数。 对于任何一个海岸线,经过某些形变总可以变为圆,因而海岸线与圆具有相同的拓扑维数

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

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 摘要:哲学对个人的启示,我个人认为,这就好比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哲学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就按平时在网络课程以及阅读相关书籍,就各大哲学家对本人的各方面的影响,分别从“我所看到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尼采”作为切入点,谈谈我眼中的哲学,将“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字:启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尼采 通过网络视频的学习,认识到的知识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视频中,老师对各位哲学家的思想等各方面的介绍。同时,由于兴趣的驱使,我更是上网查阅了其他的书籍,认识到了一些视频中所没有提到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故事。他们的事迹和对哲学研究的态度让我惊奇,更让我着迷。他们的思想起伏不定,看问题的角度让人惊讶。读着他们的思想故事,我心旷神怡,掩卷长思,痴醉其中。他们的精神是高贵的,他们是真理的发现者,是思想的解放者,是文明的启蒙者,是科学的传播者。他们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把自由的思想带给人们。 一、我眼中的柏拉图 讲起柏拉图,总能想到一些小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

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爱情是独一无二的,太多等于没有。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爱情,更是包括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方各面。正因为独一无二所以患得患失,期盼拿到最好的,却连比较好的都拿不到。 所以人的一生,要学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珍惜,珍惜所遇到的,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其实,并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二、我眼中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更多的贡献都是在政治研究方面的。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一生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其政治学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第一次将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使政治学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由此被公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转【发布:清石2004-06-04 11:45多彩总汇浏览/回复:2169/4】长久以来,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里,从破碎的浪花到喧闹的生活,从千姿百态的云彩到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凡此种种,都是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但是,科学对复杂性的认识极为缓慢。混沌学的问世,代表着探索复杂性的一场革命。由于它,人们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现象中,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规律性。分形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发现秩序和结构的新方法。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汇集方式,无不暗示着某种规律性,并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们的特征。泥沈和分形不仅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而且正在大大地改变人们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混沌学和分形理论的哲学启示是非常有意义的。 决定与非决定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或者说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和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决定论的思想自牛顿以来就根深蒂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一方面推倒了天与地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另一方面它也建立了机械决定论的一统天下。拉普拉斯设计了一个全能智者,它能够格宇宙最庞大的物体的运动以及最微小的原子的运动都归并为一个单一的因式。其结果,自然成了一个僵死的、被动的世界,一切都按部就班,任何“自然发生”或“自动发展”都不见了。热力学通过涨落的发生而引入了一种新的决定论,即统计决定论。涨落是对系统平均值的偏离,它总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应该说,从决定性的牛顿力学发展到非决定性的统计力学,是一次重要的科学进步。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一种新的统计规律为人们所认识,薛定谔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抛弃了传统的轨道概念,清楚地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统计性质。但是在混沌理论问世之前,物理学中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套基本描述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单个事件服从决定性的牛顿定律x大量事件则服从统计性的大数定律。当波耳兹曼企图跨越这道鸭沟,从动力学“推导”出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时,受到来自泽梅罗、洛斯密脱等人的强烈反对:决定性助牛顿定律怎么会导出非决定性的分子运动论?玻马兹曼全力以赴地答辩以捍卫自己的理论,:但是按照当时公众可接受的标淮(主要是机械论),他失败了。这表明,确定论和概率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是。难以克服的; 一、量子力学也不例外。爱因斯坦是量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对于物质的统计理论,特别是对涨落的理论,谁也没有爱因斯坦的贡献大,但他却坚决不相信有掷被子的上帝。爱国斯坦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进行了一场长达40年之久的大论战。前者把统计的必要性归结于自由度和方程数目太多,不可能完全列举初始条件,模型中不能计入一切次要因素等外在的和技术上的原因;后者则强调统计规律性是复杂系统所特有的,决不能把它还原为力学规律。测不准关系指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测量精度存在着一个限制。这说明偶然性的存在是事物本身所使然,决不是因为我们无知的结果。 混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把表现的无序和内在的决定论机制巧妙地融为一体。所以钱学森指出,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的矛盾直.到本世纪6d年代后兴起的混沌理论才得到解决①。1963年洛仑兹首先发现,只有区区三个因素的简单决定性系统也会产生随机性行为,这种随机性不是起因于任何外界因素,而是从决定性系统内部产生的。“混沌”就是这种内在的随机性的代名词。 “决定性的混沌”说明决定性和随机性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

稻盛哲学启示

稻盛哲学启示录 所谓哲学是指人们对自然运行规律认识的总和,也就是说做企业经营的人,他其实不仅仅是在管理和运行一家企业,而是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一件顺应天道的事。稻盛和夫将此称为“经营哲学”,在稻盛和夫看来,经营不但是一种管理活动,更是一种哲学思考,经营是和哲学密切相关的。稻盛哲学主要回答了三大问题:人生观、职业观、经营观。人生观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和“如何活着”;职业观回答“人为什么工作”和“如何工作”;经营观则回答“企业为什么经营”和“如何经营”。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主要集中体现在“以心为本”和“利他经营”两个方面。 所谓“以心为本”,即是通过提高修养,最终使心的本性排除层层干扰和蒙蔽而体现出来,并发挥潜能潜力来提高工作能力。按照稻盛和夫本人话来说就是“经营是围绕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这样一个中心来进行”。稻盛和夫在经营中对“以心为本”进行了分解:明确企业总体目标、密切企业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多层次尽力满足员工需求、增强企业领导集体的有效管理控制能力。 稻盛和夫首先对于“心的结构”有了界定:心从内侧向外依次是“灵魂、理性、感情、感觉和本能”。人必须要将心灵的磨炼作为人生必须要做的事情,磨炼心灵的目标是要达到“善”的境界,以及摒弃私欲。这需要从六个方面来努力:1,每日持续努力,不败给任何人;2、谦虚不骄傲;3、每日反省;4、对生活心存感激;5、行善利他;6、抛掉感性的烦恼和担心。磨炼内心的同时,稻盛和夫要强调每个人必须要激发自己巨大的潜能。而开发潜能的前提就是“确信必须能够成功”。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未来进行时的能力”。日常工作当中,我们经常感慨“缺乏某项技能,所以可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或者“客观环境不理想,所以我们无法达成目标”。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这是“只用现在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将来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一个充分自信,并不断通过努力来提高个人技能的人,则一定会将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出来,并取得成功。 所谓“利他经营”,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促进共赢。稻盛和夫认为,“利他之心”非常重要,直面与自己的生命和名誉,企业经营业绩无疑凝聚着企业经营者的心血和汗水,纯粹以盈利为目的,在新经济时代已很难长久。企业经营者带领他的

混沌学222

混沌学 "混沌"一词译自英文"chaos","chaos"一词来自希腊文" ",其原意是指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的广袤虚无的空间,后来罗马人把混沌解释为原始的混乱和不成形的物质,而宇宙的创造者就用这种物质创造出了秩序井然的宇宙。我国自古就有用"混沌"状态来描述万物伊始的宇宙。《老子》一书中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一例。而《庄子》三十三篇中关于浑(混)沌的论述则更赋哲理,《庄子》内篇七未尾有这样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迂於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当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可见,《庄子》一书中的浑沌是一位君主的名字。此人无眼、无鼻、无口、无耳,但对南、北方君主很好,他们为了报答,试图帮助浑沌进行手术,开七孔于头部,一天一个手术,七天便使浑沌这位君主死掉了。倏忽是迅速灵敏的意思,混沌则表示无知愚昧。虽然上文的混沌也代表一种无序,但这与当代混沌科学是信息的起源恰恰相反。当代混沌的含义是指非平衡态的混沌,是无序中的有序,是"活"的无序,而庄子的混沌是平衡态的混沌,是"死"的无序。庄子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哲理,他认为为人处事不应一触即跳,有时不如伪装成一个闭目塞听的人。这是对人类行为具备混沌的必要性的最早哲学观点,另外《庄子》的文章也论及了混沌的重要性:"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知,若彼知之,乃是离之。"这段文字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混沌是介乎可知(如确定论)与不可知(如概率论)之间的潜在的"万物云云"的根源。庄子为研究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策略而引入混沌的思想,可谓是一大贡献。 继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的混沌学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如果一个系统的演变过程对初态非常敏感,人们就称它为混沌系统。研究混沌运动的一门新学科,叫作混沌学(英文:Chaos)。混沌学发现,出现混沌运动这种奇特现象,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因素引起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于1963年《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一文,阐述了在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性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关系。洛伦兹在计算机上用他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模拟气候变化的时候,偶然发现输入的初始条件的极细微的差别,可以引起模拟结果的巨大变化。洛伦兹打了个比喻,即在南半球巴西某地一只蝴蝶的翅膀的偶然扇动所引起的微小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变成席卷北半球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天气的“蝴蝶效应”。 与我们通常研究的线性科学不同,混沌学研究的是一种非线性科学,而非线性科学研究似乎总是把人们对“正常”事物“正常”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反常”事物“反常”现象的探索。例如,孤波不是周期性振荡的规则传播;“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贮存、压缩、传播、转换和控制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非常规”现象产生所采用的“非常规”的新方法;混沌打破了确定性方程由初始条件严格确定系统未来运动的“常规”,出现所谓各种“奇异吸引子”现象等。 混沌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致力于研究定型的变化,而非日常我们做熟悉的定量。这是由它的成立的目的——解决复杂的,多因素替换成为引起变化的主导因素的系统而决定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积累效应和度,即事物总处在平衡状态下的观点。它是与哲学一样,适用面最广的科学。 混沌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各种各样的宏观及微观系统的,万事万物,莫不混沌。混沌也不是独立存在的科学,它与其它各门科学互相促进、互相依靠,由此派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如混沌气象学、混沌经济学、混沌数学等。混沌学不仅极具研究

分形与混沌

分形与混沌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分形与混沌。我在大概一、两个月前,突然发现和石总同时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后来石总说,做一个沙龙吧。其实我挺诚惶诚恐的,因为这个话题太深了,我并不是那么专业,和用哲学忽悠大家不一样啊!但我还是认真准备了一下,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内容真的太有意思了,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市场都有帮助。我希望以后我们群友聊到相关的话题能有更多默契,相互启发,相互推动。这也是石总所希望的。 言归正传,我现在开始今天的主题分享。说到今天分享的主题,跳入脑海的两个词组就是混沌物理和分形几何,接着有朋友很谨慎的问,是否有必要浪费流量和时间来看,以及让我评估一下能听懂的可能性。 我想这也是群主让我,而不是他自己,来做这个主题分享的初衷,如果我都能看懂和说明白,那大家都是毫无压力的。[呲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简单而复杂,我们面对的市场似乎总有什么规律在眼前闪现,而当你伸出手时,却无法抓个确切。我们在经验中学习,在逻辑中预测,当我们回头看时,一切都那么清晰井然,而当我们向前看时,未来仿佛陷入迷雾。从中找到方法,绝对的方法论,从这个市场中追寻至高的道,这可能么?这不可能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透

过混沌与分形的世界,我们是否能看到一个Whole New World。一、分形——从分形龙开始看似深奥的理论通常有着非常简单的起点。如何构造一条分形龙,有下面几个简单的不行的步骤:1、拿出一根纸条;2、将它对折后展开,这是一根纸条变成了两个部分;3、每一部分还按照前面的方法对折,这时,它变成了四折;4、将每一折还是按第2条的方法对折后打开,你能想象这个图么?如果不能,请看图:你看,简单吧,让我们把这个对折的次数重复无限次,分型龙就现身了! 最右下角一副即是。你看,多么简单的方法,我们得到了一条龙。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断的重复同一个简单的步骤。这个时候大家就会问了,分型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你有没有发现,他的每一个部分都和整体呈现出一种相似性,好像他在模仿自己一样。如果想象不出来也没有关系,下一副图就非常清楚了。将a缩小1/2成b的大小,再复制4份,按照c中箭头方向组合,结果得到d,和a 一模一样!很神奇吧!这就是分形,它在模仿自己。这种每一部分都具有“自相似性”类似性质的图形,就叫做分形。什么是自相似性呢,粗浅的定义是,一个图形的资深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于自己相似的、大小不一的部分组成。还有一个很奇妙的分形图形是这样的1、将一段直线分成三等份;2、以三等分中间的一段为边做等边三角形,再把底边擦掉,得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摘要】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教人要“自知自己无知”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物质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 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过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有价值的问题追随他的门徒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柏拉图、色诺芬等当时最著名的奴隶主贵族思想家、政治家。苏格拉底自称是爱智者他一生最关注的是伦理学的问题。他叫人要“认识你自己”就是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苏格拉底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语。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他就不可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为恶。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那么为什么往往一个人明知某种事情是不道德的却偏偏会去做呢苏格拉底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真知道是不道德的你就决不会去做你之所以去做就完全证明你是无知的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知识。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基点。这种有价值的思想对以后伦理学说的发展影响特别大。既然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那么善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又是什么呢苏格拉底的回答并不很明确。有时他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有力、有财富、有地位、有荣誉等等此外还有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等所谓“灵魂的善”。这些行为有时有益有时亦有害究竟有益或有害主要取决于是由智慧的灵魂还是由愚蠢的灵魂来指导它们。所以善可以说系于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这样便又回到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由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又推出了一个“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苏格拉底是借一个神话故事来“论证”他的这一学说的。故事说德尔斐的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说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去证实这个“神谕”因为神谕是不能轻视的“我应该首先考虑神的话”。为了证实神谕他就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其中有政治家有诗人有工匠等等。他想看看他们的知识在哪里是否比他更智慧更聪明。结果证明这些人并没有知识因而发现“那个神谕是驳不倒的”。于是他反躬自问他的聪明究竟表现在哪里。他觉得自己其实毫无所知因而就推论到“自知自己无知”正是他的聪明 1 所在。苏格拉底以自知自己“无知”而自豪并要人人都“自知自己无知”。苏格拉底把知识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经由概念的。概念是撇开具体事物的特殊属性而形成的是普遍的、不变的所以知识也是普遍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他认为知识与工匠的技艺是不同的人们一般所谓的知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价值的但他们还自以为有知识而苏格拉底则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绝对的、永恒的、真正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自己是无知的。苏格拉底认为人们的认识不应停留在个别、具体而应提高到一般。这种看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进步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苏格拉底又过分夸大了一般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认识你自己”让我们到底要认识什么1、感悟生命的重要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命题中首先包含着要直面人生、要感悟人之生命的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作为人的生命与一般动物的生命有所不同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而动物则没有社会性。但人的生命又具有个体性我们必须重视个体的存在因为社会的整体依靠个体生命的合成无数个体生命凝聚成整体。正是个体的有效聚合才产生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量。既然人是社会的人那么人的生命就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自然生命是人之生命的根本是生命

心脏中的混沌现象

心脏中的混沌现象 刘 芳 魏建西 综述 杨福生* 审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 *清华大学电机系(100084) 摘要 近年来混沌和分形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混沌和分形理论的一般概念以及常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着重介绍了上述理论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混沌 分形 心脏病 1 引言 混沌,是非线性行为的理论学说。混沌提供了一种了解很多生物现象的新工具[1,2],随着各种成功的非线性动力学概念和技术被用于人体生理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使人们已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心律失常、浦肯野氏纤维传导、房室传导类型等等[3,4]。讲到混沌就离不开分形,本文将就混沌与分形概念、两者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以及常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进行综述。 2 一般概念 2.1 混沌理论 混沌定义为一个非周期似随机行为的确定系统。比较两个我们熟悉的行为——随机和周期。随机行为绝对不重复自己,它是内在特有的不可预测和非组织的。从生理上讲,遗传易位、受精、受体结合是基本随机的。周期行为是高度可预测的,它总是以一个有限的时间间隔重复自己如数学上的正弦波,妇女的月经也被定义为周期行为。混沌不同于周期和随机,但又具有两者的特点,虽然混沌行为看上去无组织像随机行为,但它实际上是可以确定的。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麻疹流行、心脏行为模式、心肺相互作用、血细胞生成、脑电图等均是呈混沌的[4,5]。 混沌的特点如下: (1)混沌是确定性和随机性两者的结合。在牛顿物理学中,如果知道了方程(例如抛物线)和初始状态(例如X和K),就可以准确预测系统行为。不象牛顿物理学,混沌行为永不准确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它在规则的间隔返回。 (2)混沌系统表现为敏感地依赖初始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小的初始状态的差别将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别。 (3)混沌行为被约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虽然表现为随机的,系统行为实际是有界限的,而非无界限的漫游。 (4)混沌行为有确定的形式。混沌行为不但是受约束的,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5]。2.2 分形 分形是以几何学的观点去观察一些看起来毫无规律的图形,如云团、海岸线、血管结构等。分形的突出特点是分数维和自相似。所谓分数维是指维数在日常所见的一维、二维、三维之间,其值不是一个整数。如一个正方形是二维,一本杂志是三维;但我们无法断定人体的血管组织其整个组织到底是处于一维、二维、还是三维空间,因为无法在长度、面积或体积上找到共有意义的表达,也即用整数维表达血管组织没有意义,因此整数维不能准确刻划出它的性质,但我们可用分数维(分形维,简称分维)的概念来定义这些形体。有 100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

一一一一一116数学学习与研究一2019 4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冯莉莉一盛铁军一(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吉林一长春一130000) 一一?摘要?混沌与分形是20世纪一个新兴的学科理论?分 形和混沌在很多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被普遍发现?非线性科学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形与混沌的产生背景?以及分形与混沌的特征?分别对分形与混沌举出例子?对分形与混沌的相关性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混沌?分形?相关性一二 (一)分形的定义 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我们都知道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立体图形是三维的?分形理论更加趋近复杂系统的描述(也就是分数维情况)?更加符合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1967年?Mandelbrot在论文中说道?海岸线是不规则的?并且具有极其复杂的变化?用一把直尺去测量海岸线的长度?只能用直线来得出近似值?当用更小的直尺去测量细小之处?并且这些地方也是曲线.1975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FractalGeometry).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二)分形的特征 称集F是分形?则F具有下列性质: 1.F具有精细的结构?也就是说有人以小比例的细节.2.F是不规则的?以至于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3.局部和整体的自相似性?可能是近似的或是统计的.4.维数一般是分数?并且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分形虽然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是以简单的方法定义?可能由迭代产生. (三)分形的例子 Koch曲线:1904年?瑞典数学家柯赫构造了 Koch曲线 几何图形.Koch曲线大于一维?具有无限的长度?但是又小于二维. Koch曲线的生成过程:三次Koch曲线的构造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画出一个初始图形 一条线段?第二 步?将这条线段的中间1 3 处向外折起?第三步? 按照第二步 的方法依次把各段线段中间的1 3 处向 外折起.其图构造过程如右图所示(迭代了5次的图形).这样无限的进行下去?最终即可构造出Koch曲线. 其实分形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三分康托基二康托尘二Sierpinski垫等.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分形的例子?例如?天空中的云朵二植物叶子的形状二岩石裂缝等.这些图形或者例子都存在着自相似性? 复杂的图形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方程通过初值选择反复迭代得到的结果. 二二 (一)混沌的定义 简单来说?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因为这些运动状态都是相似的?比表面上 似乎可以确定它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轨迹?又说它是不可预测的?是因为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运动的不稳定性.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我们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来定义混沌: 设V为一个集合?f:V?V称为在V上是混沌的.如果(1)f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f是拓扑传递的. (3)周期点在V中是稠密的.(二)奇异吸引子 奇异吸引子是反映混沌系统运动特征的产物?也是一种混沌系统中无序稳态的运动形态.目前奇异吸引子仅仅是一个抽象数学概念?还没有完善的理论模型. (三)混沌的特征 1.对初值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极为有限的可预测性.3.混沌内部的有序性.(四)混沌的例子 天气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以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预料.如气象学家EdwardLorenz发现简单的热对流现象能引起非常大的气象变化?产生了所谓的 蝴蝶效应 .60年代?美国数学家StephenSmale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一些规则性变化之后?并没有规律可循?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军事问题: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 长期 效应却是一个国的存与亡.这就是军事中的所谓 蝴蝶效应 . 三二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的联系 从总体上讲?二者在产生时并无关系?两者的关系先要从它们各自产生的背景来看?混沌的产生更多是从物理方面得来的?比如?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分形更多是从数学中几何方面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千变万化的分形图案. 混沌的主要特征初值敏感性(俗称 蝴蝶效应 )和奇异吸引子?简单来说句是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一种随机现象?随机性和确定性往往不能同时存在?混沌的奇妙之处在于把确定性和随机性给统一了.分形的核心是自相似?对很多表面无规则的复杂现象?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无穷迭代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强的描述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混沌现象.分形的奇妙之处在于表面好似无规则二碎片状的东西?其实也是有规律的. 至于二者为什么紧密相关?因为它们研究的系统都是现实的非线性系统?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动力系统?混沌吸引子就是分形?混沌是时间上的分形?分形是时间上的混沌.混沌主要讨论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不稳定?发散的过程?但系统总是收敛一定的吸引子?这与分形的自相似性非常相像?可以说混沌系统与分形结构都具有自相似性.?参考文献? [1]周作领.符号动力系统[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谢和平?张永平?宋晓秋?等.分形几何:数学基础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叔本华幸福哲学观及其启示

叔本华幸福哲学观及其启示 2013-11-21 16:55 来源:人民论坛作者:包德敏【摘要】叔本华认为人生幸福应从人自身的拥有和内在的素质去寻找而不是外在财富与名声,要降低对幸福的期望值,减少欲望,学会简单生活和享受孤独。确立价值理性至上、追寻精神世界的丰盈,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简约自由的生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来发展,这是叔本华开给世人的幸福秘笈。 【关键词】叔本华幸福观启示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的唯意志论哲学家,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和现代人本主义开创者。叔本华的幸福哲学观可以为今天茫然向外追寻人生幸福的世人提供了一种返回本心的独特思考角度。 叔本华的幸福哲学观 幸福的根本是内在素质而不是身外之物。作为唯意志论哲学思潮的开创者,叔本华主张:“‘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即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而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主体与客体比较起来,

主体比客体更重要,没有主体就不成其为世界。因此,叔本华认为:“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明显首要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所以,在叔本华看来主体决定了幸福的程度,主体的内在素质远比外在客体显得更加重要。 在认同和强调人的自身、内在拥有是人生幸福根本的同时,叔本华对身外之物诸如财富、地位、名誉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叔本华看来,财富的价值是当今世界所公认的,财富可以视为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不是任由我们寻欢作乐和花天酒地的凭证,众人应学会节约投资而不是挥霍浪费。过多的财富也并不意味着幸福,现实中为什么很多有钱人不幸福呢?主要是因为人自身内在的贫乏,缺乏真正精神方面的熏陶和修养,没有见识,缺少精神情趣。而名誉、名望、地位则是一种相当飘渺的东西,人们可以努力去争取,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愿。如果把这些看得过分重要,则是不明智的。因此叔本华认为:“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

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我的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我所受到启发 我们每个人都要处理自己与自然界、自己与他人或社会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就需要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带领人类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在面对自然处理问题时有太多的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未知世界对自身生命的威胁,同时也来自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质疑和反思。在面对未来的未知,我们总是需要飞快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抉择;面对生存,需要不停地定义自身的价值与需求,希望我们的选择最终是对的而不是错的,单纯的有结论的知识作为思考的依据完全无法解答人的所有的困惑,因为现实永远出现在已知的知识范畴之外,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就不仅是那一点有限的知识,而是一种站在所有知识基础上的永恒的思考。这便是对哲学的思考方式。 从这个角度便不难看出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的重要地位,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尤其是对我们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我们以后人生的发展路成骑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从学习中我逐渐体会到它的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物可而在辩证思维中,事以在同一时间里“亦

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式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它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它要求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和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式。从中我们应学会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我们既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学会从其普遍性出发,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在以后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如果我们在遇到这些难题时学会归纳总结,那么在下次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是我们就会更好的解决。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是在思维中的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期内在的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这一点我们知道,当我们面对一个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化整为零,然后

全息 医学 研究创意版.doc

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与神极全息学初论 ——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和突破 中国北京·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殷杰 摘要:首次公布学术成果,本文现在第一次提出全新的“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音乐疗法全息医学模式”,。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这是研究、探索多年的中国型音乐疗法。西方经历几种医学模式,现在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音乐疗法也是此模式,或归属心理疗法。“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养生学”,由殷杰教授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而成,也开创新的医学模式、这是极有意义的创造,更有深广而现实的价值。医学模式即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医学理论框架,并指导人们医学实践活动。信息时代,中国发展了全息生物学、全息医学、全息宇宙学、易学全息医学、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使整体、局部关系,相互化生,其效应加倍放大。全息医学模式首要价值在于,总体上大大扩大了对生命的关注范围,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益寿、优生、美容、减肥、开发智慧和功能,教育、远程教育、普及,医师、患者、护理……等方方面面园融一体。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与突破:1、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创造,临床多种治疗模式突破。2、独特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音乐疗法可以成为独立学科。3、直觉、潜能、功能以至特异功能探测方法突破。4、多系统疾病治疗突破。5、“信息对位”的治疗法则突破。6、治疗方法的转移和创造。7、个性化方案的创造。8、疗法的自由自在化创造9、养生法全程化、终生化突破。10、音乐拓展法的创造。全息音乐治疗学、养生学的突破,是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作用,还依赖:多种形式文化艺术综合养生法、疗法,相互汲取、转移,神游气功与全息音乐治疗学互动、互启;再则理论的建树,思想、观念的更新,方才有新的创造。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科学为胚基,构建成一套有新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理论体系。神极由《易经》“太极”衍生而成,神极全息学或可称易学全息学,超越一般全息整体与局部关系,发现并提出了复杂与简单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既可以局部治疗整体,又可以整体,甚至宇宙治疗局部;全息即点,信息对位,点对点对位,便有疗效。神极全息学也沟通人体科学,潜能、特异功能启用,以信息、全息作理论新解。神极全息学和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特别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都是信息时代的产儿,都将直接地必然地对信息时代和当代科学、中西医学产生重大影响。 主题词:音乐疗法神极信息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全息医学模式

63个哲理故事及启示

63个哲理故事及启示 1、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 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 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启示】: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面对全新变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 2、可怕的虚假安全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 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之美

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 XXX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概念和混沌发展历史;论述了混沌在科学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分析了混沌产生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特征,指出混沌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最后综述了混沌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并展望了混沌理论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混沌;蝴蝶效应;非线性科学 The chaos theory in nonlinear science XXX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e main co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o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chaos in scientific epistemology is discussed.At the same ti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ao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aos are analyzed.It is also pointed that the Chao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ature. In the e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hao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of chaos theory is discussed. Key words:chaos; Butterfly Effect; nonlinear sci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