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挤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反挤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反挤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1.冷挤压的定义及特点

1. 1 冷挤压的定义

冷挤压是精密塑性体积成形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冷挤压是指在冷态下将金属毛坯放入模具模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从模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显然,冷挤压加工是靠模具来控制金属流动,靠金属体积的大量转移来成形零件的。

1. 2 . 冷挤压的优点及技术难点

目前,冷挤压技术已在紧固件、机械、仪表、电器、轻工、宇航、船舶、军工等工业部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金属塑性体积成形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二战后,冷挤压技术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应用,而新型挤压材料、模具新钢种和大吨位压力机的出现便拓展了其发展空间。日本80年代自称,其轿车生产中以锻造工艺方法生产的零件,有30%~40%是采用冷挤压工艺生产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对产品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冷挤压生产工艺技术己逐渐成为中小锻件精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冷挤压有如下优点:

1)节约原材料。冷挤压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来制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因而能大量减少切削加工,提高材料利用率。冷挤压的材料利用率一般可达到80%以上。

2)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冷挤压工艺代替切削加工制造零件,能使生产率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3)制件可以获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零件的精度可达IT7~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0.2~R0.6。因此,用冷挤压加工的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别高之处进行精磨。

4)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冷挤压后金属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内部形成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使零件的强度远高于原材料的强度。此外,合理的冷挤压工艺可使零件表面形成压应力而提高疲劳强度。因此,某些原需热处理强化的零件用冷挤压工艺后可省去热处理工艺,有些零件原需要用强度高的钢材制造,用

冷挤压工艺后就可用强度较低的钢材替用。

5)可加工形状复杂的,难以切削加工的零件。如异形截面、复杂内腔、内齿及表面看不见的内槽等。

6)降低零件成本。由于冷挤压工艺具有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率、减少零件的切削加工量、可用较差的材料代用优质材料等优点,从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3]。

冷挤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

1)对模具要求高。冷挤压时毛坯在模具中受三向压应力而使变形抗力显著增大,这使得模具所受的应力远比一般冲压模大,冷挤压钢材时,模具所受的应力常达2000MPa~2500MPa。例如制造一个直径38mm,壁厚5.6mm,高100mm的低碳钢杯形件为例,采用拉延方法加工时,最大变形力仅为17t,而采用冷挤压方法加工时,则需变形力132t,这时作用在冷挤压凸模上的单位压力达2300MPa 以上。模具除需要具有高强度外,还需有足够的冲击韧性和耐磨性。此外,金属毛坯在模具中强烈的塑性变形,会使模具温度升高至250℃~300℃左右,因而,模具材料需要一定的回火稳定性。由于上述情况,冷挤压模具的寿命远低于冲压模。

2)需要大吨位的压力机。由于冷挤压时毛坯的变形抗力大,需用数百吨甚至几千吨的压力机。

3)由于冷挤压的模具成本高,一般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它适宜的最小批量是5~10万件。

4)毛坯在挤压前需进行表面处理。这不但增加了工序,需占用较大的生产面积,而且难以实现生产自动化。

5)不宜用于高强度材料加工。

6)冷挤压零件的塑性、冲击韧性变差,而且零件的残余应力大,这会引起零件变形和耐腐蚀性的降低(产生应力腐蚀)[4]。

1. 3 冷挤压的发展趋势

1)随着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将更加关注,加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促使锻件生产向高效、高质、精化、节能节材方向发展。因此用挤压成形等工艺手段所生产的精化锻件的产量,在市场竞争中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2)汽车向轻型化、高速度、平稳性方向发展,对锻件的尺寸精度、重量精度及力学性能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轿车发动机用连杆锻件除对大小头之间的误差有要求外,对每件的重量误差也要求不大于八克。新产品的高要求,将促进精化生产工艺的发展。

3)专业化、规模化的组织生产仍是冷挤压生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法国,以挤压成形工艺生产锻件的专业厂家1991-199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即每人生产挤压件的产量及产值,均高于一般生产模锻件或者自由锻件的厂家。以1994年为例,专业厂家挤压件人均产量为51024KG,创产值775688法郎。而同期一般性生产模锻件的厂家,其人均产量仅为39344KG,产值592384法郎,仅相当于挤压件专业生产厂家的77.1%和76.37%。自由锻件生产厂与之相比则更低。

4) 挤压专机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中小型锻件的精化生产发展及冷挤压、温挤压工艺的推广应用,多工位冷挤压压力机、精压机及针对某种锻件而设计制造的专机会得到大力发展[7]。

2.材料分析

2.1材料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材料牌号:2A12

2A12,也叫做做LY12,相当于2024,通用的板材标准为AMS-QQ-A-250/4(非包铝);AMS-QQ-A-250/5(包铝),主要用于飞机结构、铆钉、导弹构件、卡车轮毂、螺旋桨元件及其他种种结构件,为Al-Cu-Mg系主要成分为:

各化学成分的含量

2.2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2A12

2.3 毛坯尺寸的确定[11]

坯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挤压件的质量。同时,它对金属的冷挤压工艺过程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坯料尺寸选择得不合理,不但会造成金属的过分损耗,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冷挤压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说,正确地选择和计算冷挤压坯料的种类、尺寸和公差是十分重要的[9]。

冷挤压坯料的形状应该根据零件相应横截面的形状来确定。一般旋转体及轴对称多角类零件可以选用圆柱形坯料。

2.4 坯料制备方法

坯料制备方法有截切下料、冲裁下料、切削下料、锯切下料等多种方法,可按需选用。在机械压力机上用专用的截切模对棒料或管料进行截切下料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方法。本例通过截切下料,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节省原料。

2.5坯料的软化处理、表面处理及润滑[11]

2.5.1 坯料的软化处理

为了改善冷挤压坯料的挤压性能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大部分材料在挤压前和多道挤压工序之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塑性,得到良好的显微组织,消除内应力。对于硬铝来说,

应该采用高温入炉,这样可以降低硬铝的表面硬度,如在处理前2A12表面硬

度为105,软化处理后的硬度在65-73之间。

图一

2.5. 2 坯料的表面处理

硬铝坯料2A12塑性差,在挤压过程中为避免产生裂纹,应使硬铝坯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或者磷化膜。这是一层多孔、致密的氧化膜或者磷化膜,成灰黑色,可用氧化处理、磷化处理或者氟硅化处理来获得。由于这层氧化膜中可充填大量的润滑剂,所以在挤压时可取得较好的润滑效果。

两种表面方案:

方案一:氧化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

1)汽油清洗以去除油污

2)热水清洗(60~100°C)

3)流动冷水清洗

4)酸洗(工业硝酸400~800g/L,2min)

5)冷水清洗2次

6)氧化处理(工业氢氧化钠NaOH40~60g/L,温读50~70°C,时间1~4min,以表面成均匀细致的多孔灰黑色结晶膜为宜)。

7)流动冷水清洗

硬铝除了采用氧化处理来产生润滑支撑层外,还可以采用磷化处理和氟硅化处理。实验表明,当采用磷化处理加工业菜油润滑时,挤出的零件的表面粗糙度Ra达0.8um,表面光泽。当采用氟硅化处理加工业菜油润滑时,挤出的零件的表

面质量比磷化处理略有提高,但光泽不好,且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尽量不要采用。

方案二:磷化处理配方为:

磷酸二氢锌(Zn(H2PO4)2)28g,磷酸(75%)25g,铬酸(CrO3)10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滑剂)0.5g,水1L。处理温度55~60°C,处理时间2~3min。

纯铜、黄铜在挤压中为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往往进行钝化表面处理,以便在坯料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作为润滑剂的支撑层。钝化表面处理工艺流程如下:1)汽油清洗,以去除油污。

2)热水清洗(60~100°C)

3)冷水清洗(两次)。

4)钝化。

5)冷水洗。

6)干燥。

钝化液配方为:

铬酐200~250g/L,硫酸8~16g/L,硝酸30~50g/L。处理温度为20°C,时间5~10s。

经过比较,由于方案二污染,并且酸的成分比较多,所以选择方案一的表面处理。

2.5. 3 坯料的润滑处理

两种润滑方案:

方案一:工业菜油,应用效果良好,冷挤压件内孔表面粗糙度为Ra0.1um,外表面粗糙度为Ra0.8um。

方案二:皂化,应用效果尚好,冷挤压件内孔表面粗糙度在Ra0.8um以下。

经比较,方案二皂化处理的效果好于工业菜油处理,耐压能力强。

3.成形工艺方案的制定

该实例产品成形重点是杯形件内孔,由所给配料及零件图可知是通过反挤压成形实现的

根据零件形状和材料及零件图分析制定工艺方案一如下图1;

图二工步图

1. 下料

2.反挤压

方案一:第一步:下料;第二步:反挤压;

方案二:可以用机加工的方法成形,机加工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投入。

方案三:压力铸造。不过L Y12是变形铝合金,并且压铸性能不好。

综合考虑,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无切削加工,大大节约了原料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案。

4.成形工序挤压力的计算

4.1变形程度的计算

断面减缩率ε= (F0-F1)/F0*100﹪[9]

FO——毛胚截面积; F1——工件变形后的截面积;

ε=d12/d02=10.12/122

= 70.84%

查资料得:2A12反挤压变形许用变形程度是75%---85%,所以小于该材料的反挤压变形许用变形程度,

另,相对孔深h/d1 =18/12.8=1.41<3-6(有色金属一次反挤压相对孔深极限)

底厚S1 =2>壁厚S2 =1.35

据上计算可以通过一次反挤压成形。

4.2图算法冷挤压力的计算

由断面减缩率ε= 70.84% H0/S=10.5/1.35>4 以及ly12为AL---CU---Mg系

根据有色金属反挤压时单位挤压力图表查表得:

反挤压杯形件的单位挤压力

=1230MPa

P

t

由h0/d0=10.5/12=0.875\

查表图4-24得修正系数K h=0.99

取凸模底部锥角为180度(零件图要求底部平整)

查图4-23得P=K a K h P t

P = 0.99*1.06*1230=1290.8MPa [9]

P——单位挤压力;

σ——挤压材料变形抗力;

d0——毛胚直径;d1——挤压后的直径;

h0——毛胚高度;h1——凹模工作带的高度;

μ=摩擦系数μ=0.1的时候有润滑

4.3总挤压力

P总= A*P挤= π*10.12*1290.8/4= 103KN

4.4 挤压力经验公式的校正

反挤压杯形件的单位挤压力

P = σ(d02/ d12 ㏑d02/ (d02-d12 )+(1+3μ)(1+㏑d02/ (d02-d12 ))[9] P——单位挤压力;

σ——挤压材料变形抗力;

d0——毛胚直径;d1——挤压后的直径;

代入数值得P=1180N

故校核后采用图算法所算得得力大些,所以结果选用图算法的结果

4.5 压力机的选择(挤压设备的选择)

挤压设备选择是挤压成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挤压设备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也关系到挤压工艺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及模具的使用寿命,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高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选择挤压设备时,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8]:

(1)应根据所要完成的挤压工序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挤压件的几何尺寸及精度要求来选择挤压设备的类型。

(2)由于在挤压过程中,机械的个部分都会受力变形,因此在选择挤压设备时,应充分注意到其精度和刚度。

(3)挤压全过程的变形力应低于压力机的许用压力。

(4)所选的压力机装模高度应与模具闭合高度相适应。

挤压设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压力机台面的尺寸应足以安装模具,以便于安放压板固定,压力机有无气垫等弹顶装置,工作台孔大小是否适于出料等等。

考虑到本零件和模具的具体情况,既尺寸很大,必须选择滑块行程大的压力机,以保证本模具的顺利工作。

根据前面计算,所要求的压力P总=103KN,

本例拟选用JA21—25开式可倾压力机。

标称压力 250KN

滑块行程 130mm

最大闭合高度 250mm

闭合高度调节量 70mm

工作台尺寸 560×360mm

垫板尺寸 50 ×20

根据经验[7]压力机最低压力不小于标称压力的一半,对此压力机来说最低压力不小于Fg/2=125KN,即可以认为滑块在下行时任一时刻均可承受125KN的力,过标称点之后可承受250KN的力,也就是说任意时刻均能提供大于103KN的力,所以此压力机可以用来本例的反挤压设备,但是安全区的面积并非压力机工作时对

工件做的功。

5.模具设计

5 . 1 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

(1)凹模工作部分应有足够高的强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凹模工作部分能够简洁可靠的固定在模架上;

(3)极易损坏部分拆卸方便;

(4)毛坯放置容易,定位准确,在大量生产时可能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送(5)挤压的工件可以方便的取出;

(6)制造简单,成本费用低;

(7)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5. 1. 1 模具设计时需考虑的安全措施

在设计模具时,必须周全的从各个不同角度考虑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模具结构安全措施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下:

(1)模具的结构不应使操作者有不安全感。在操作时,严禁向模具内伸手。模具结构应以操作时不必将操作者身体的一部分进入危险区为原则。

(2)模具要有足够的强度。整个模具结构的厚度不能过薄,受力部分厚度要大一些。

(3)在设计模座时,应考虑安装螺钉的槽孔尺寸,特大的上模座或具有较大的钢性卸料板的模具,应增加紧固螺钉。

(4)对具有敞开式活动卸料板的模具,应加保护板[10]。

5 1. 2 挤压模具的整体设计

在高压力作用下,为了保证挤压模具的寿命,对模具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要求应比一般冲压模具高。该模具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来提高导向的精度。凸模用凸模固定板固定。由于挤压时的挤压力很大,为了防止由凸模和凹模传来的高压直接作用在上、下模座上,一般是在凸模和模座之间,以及凹模和模座之间设置垫板,来分散压力,起缓和作用。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压力在板内传播是向外扩大的,即垫板厚度增加,压力面的传递直径增大,传递的压力减少。垫板是承受高压的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凹模通过预应力圈固定在下模座

上。为了防止挤压件卡在凹模内,采用顶杆顶出零件,应尽量减少顶杆的长度[10]。

5 . 2 凸、凹模的设计

5.2.1 凸模的设计,如图2;

根据零件需要反挤压的内径来确定凸模工作带的尺寸,另杯形件底部要求是平底,故要求工作带底部也是平底,参考书表6-2反击压模尺寸参数设计计算表有色金属部分

根据经验公式:

工作带d1=10.1mm

工作带高度h=0.5-1.5 这里取h=1mm

非工作部分直径d=(0.85-0.95)d1=9.5 取0.90

定位直径d2=(1.1-1.3)d1=12.4 取1.2

定位高度h2=(0.55-0.65)d1=6.1 取0.6

支撑部分直径d3=(1.2-1.5)d1=14.1 取1.4

支撑部分高度h3=(0.5-1.0)d3=10 取0.71

支撑部分锥角B=5-15 取10度

支撑锥面与d2交接处R1 1.0d2 R1=12.1

d与d2交接处R2 2.0d R2=20.2

d与d1交接处R3 1.5d1 R3=15.2

图三凸模

5. 2. 2 凹模的设计和尺寸

凹模的设计主要包括凹模型腔的设计和预应力圈的设计。

挤压凹模大体上可分整体凹模和组合凹模两种形式,但整体凹模无论从模具强度,还是挤压件的顶出都不利,使用极少,反而组合凹模用的比较普遍。

组合凹模的优点是同样外形尺寸(包括外套在内的整个组合凹模外形尺寸)和相同内腔尺寸的条件下,其强度要比单层(即整体式)凹模的强度大得多;结构合理、模具寿命长、挤压件底部圆角连接处的毛刺大为减少,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它不但节省了材料,而且大大减少了模具加工的难度。但它增加了凹模加工的工作量,主要表现在压合面的加工和装配上,而且它要求精度高,以保证同轴度,并且拼合面宽度应小于3mm,上下两面应留出0.2mm空隙,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取Ra0.2[9]。

在具体冷挤压工艺设计的条件下,根据冷挤压单位挤压力的大小决定采用整体式、二层式或三层式凹模。根据下表来确定预应力圈的层数:

[11]

根据前面计算的P=1290.8MPa >1100MPa

可知应该用两层组合凹模

2)两层组合凹模两层组合凹模结构见资料【4】,参数见表1。[9]

d1—凹模内径(按挤压件最大外径)(mm);

d3=(4~6)d1;γ=1°30′(锥度可向上,亦可向下);

C2=δ2 d2—d2处轴向压合量;

u2=β2 d2—d2处径向过盈量;

3)两层组合凹模各圈直径的确定

根据冷挤压件图外径12.8mm决定了凹模型腔d1即d1=12.8mm

d3=(4-6)d1=(4-6)12.8mm=51.2-76.8mm

取d3=64mm

故总直径比a3=d3/d1=64/12.8=5

两层组合凹模各圈直径,查资料得:

d2大于等于2d2=2*12.8=25.6mm

取d2=30mm

a2=d2/d1=2.34

4)径向过盈量与轴向压合量的确定

在确定了各圈直径后,便可确定d2处的径向过盈量(双面)△d2与轴向压合量c2

查表教材6-31得:径向过盈系数β2 =0.0068

查表教材6-32得:轴向压合系数δ2=0.17

则△d2=β2 d2=0.0086*30mm=0.258mm

C2=δ2 d2 =0.17*30mm=5.1mm

式中d2-------内层凹模外径

4)凹模的尺寸计算方法:

型腔的尺寸根据零件的尺寸来确定,还要考虑零件材料的尺寸收缩变形等因素对外形的影响。预应力圈的尺寸是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的。

根据教材图6-17例以及以及表6—3所示经验公式可计算出各部分尺寸

凹模型腔高度H2=h0+h+r+(2-4)=10.5+1+2.5+3=17mm

凹模入口圆角半径r=2-3取2.5

凹模型腔内径D=12.8 D=2D2 凹模总高度H=17+12.8=29.8

过度外圆角半径R=0.5-2 取1mm

图四内凹模

凹模采用两层预应力圈的设计,可以提高凹模承担强度的能力,

凹模横截面积的尺寸,若是杯形的,凹模的内腔尺寸越摩越大,故可以按零件的最小外径设计,而应取正公差。凹模的内部形状根据预成形后挤压件的期望形状而定,过渡部分用圆角。

5. 3 凸、凹模固定圈的设计

5.3.1凸模固定板

凸模固定圈的设计如图五

图五凸模固定板

5.3.2 凹模固定板

凹模固定板设计如图六

图六凹模固定板

5.4压力垫板的设计

挤压时,模具型腔中单位冷寂压力很高,如凸模或凹模所传递的轴向压力直接作用在上下模板上有可能造成模板压塌,因此必须在模板与凸凹模之间设置淬硬的压力垫板,有时简称垫板,以起减缓轴向压力的作用,降低应力密度,根据经验垫板厚度至少等于杆直径,由于d2=15.4,则取垫板厚度t=16mm 为防止垫块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必须选用优质碳素工具钢T8A、T10A,热处理到高硬度56-60hrc

挤压时凸模或凹模作用于垫板表面积上的单位挤压力应均匀分布在凸模或凹模支撑面的直径范围内,压力大致扩展成圆锥状传到垫板底面,压力分部以加压中心最小,其周边最小,垫板厚度增加时,受压面的传递直径增加,传递压力随之减小。因此应尽量加大垫板厚度,如果垫板的厚度相同,则多层垫板力的传

递范围比使用单层垫板大。因此,同样厚度时应尽量采用多层垫板。垫板必须采用T10A 工具钢制造。

5.5. 顶出装置的设计

顶出装置设计原则如下;

(1)顶杆的工作部分略带五度的锥度,可延长使用寿命;

(2)顶端直径的1d 按2212d d 计算,下端为了能承受较大的单位挤压力,采用锥形结构,增大支撑面的面积,取2d =(2~3)d ,含炭量小于0.15﹪或尺寸较小的挤压件取较小值,含碳量大于0.2﹪或尺寸较大的挤压件取较大值。

(3)顶杆的长度L 越短越好,能将挤压件顶出凹模的上平面即可;装配后,顶杆的工作端面应比凹模底面高出0.1mm 左右。

(4)兼作挤压凹模的顶杆,设计时必须与凹模一样考虑;不作挤压凹模用的顶杆,应根据载荷的具体情况,以保证纵向稳定的要求进行设计。顶杆须用工具刚制造。

图七顶料杆

5. 6 卸料板的设置

挤压结束后,挤压件由于弹性变形的恢复,有可能包紧在凸模上,这就需要将挤压件卸下,将挤压件从凸模上卸下来的装置称为卸件装置。

在本例中,需要设计卸料装置,材料选45钢,淬火硬度为40~45HRC,参考冷挤压实用技术[4]图7-9有色金属反挤压导柱模架设计卸料板如下图:

图八卸料板

5 .7 导向装置的设计(导柱导套的设计)

导柱导套导向在压力机精度较差的条件下,应在模具上设置导向机构。当然,在挤压壁厚较大的零件时,可以降低要求。

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时,沿用一般冲模的设计方法来确定导柱的长度,当滑块位于上死点时候,导柱最好不要与导套脱离,在下死点时,导柱不应触及压力机滑块的底平面。

导柱导套导向在挤压模中应用比较广泛,一般将导柱和导套分别用压配合压入下模座和上模座。导柱导套之间采用滑动配合,通常采用二级精度公差,在挤压极薄壁零件或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应采用一级精度公差,导柱导套固定在模座上的长度应不小于导柱直径的1.5~2.0倍。导柱可取2~4倍。

图九导柱导套

5.8 模架的设计

冷挤压工艺可以在油压机,冲床,摩擦压力机上进行,也可以在专用多挤压机上进行。因此,挤压模架的结构除应根据挤压件的批量,品种不同而满足不同设备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述几点:

⑴承压部分应具有很好的刚度及强度,使模架精度稳定。

⑵工作部分能简便而可靠地固定在模架上,便于更换。

⑶毛坯和工件进出要方便,便于实现机械化。

⑷易损部分零件尺寸应统一,便于制造和检验。

⑸保证操作人员安全[7]。

6 模具材料的选择

目前,模具材料可以在低合金工具钢,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较为广泛的范围内选用。因此,按照冷挤压工艺特性的要求,合理选用模具材料,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是保证获得具有较长使用寿命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选用模具材料,首先应对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及所要求的性

能进行分析。

一、模具在挤压过程中承受的应力

1.承受大的挤压力:金属在冷挤压时的变形抗力是很大的,如挤压低碳钢(σb=400(兆帕)反挤压的单位挤压力可达2000~3000(兆帕),当润滑和表面处理不当时,其单位挤压力甚至高达3000~3500(兆帕),这个数值已超过了一般模具钢的弹性极限,有可能使模具在挤压过程中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而使挤压件尺寸精度较差,严重时将发生模具的破损。

2.因偏心负荷而引起的弯曲应力:因毛坯两端不平,毛坯与凹模间隙大,模具加工及装配的同轴度偏差过大等原因,都会引起凸模承受较大的偏心弯曲应力,而导致模具早期折断。

3.连续作用的冲击力:机械式的冷挤压机,实际上是以连续的冲击式施加负荷于模具上。近年来,虽然广泛采用了液压缓冲装置,但仍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冲击负荷。对于高硬度(HRC≥60)的模具,当存在某些表面和内部缺陷时,会引起应力集中而过早脆裂。

4.模具表面磨损:模腔内的金属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时,会引起模具表面的磨损。当模具表面存在贫碳、软点、组织不均匀等缺陷时,会加速模具的磨损产生模具表面早期破坏。

5.模具温度升高而加速模具的磨损:由于金属的变形与摩擦原因而产生的热,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会使模具的温度逐步上升:可能达到200℃甚至更高,对于一些模具材料,会产生回火作用,而降低模具的性能[9]。

二、冷挤压工艺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综合前述的冷挤压模具在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情况,模具材料应能满足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具有高的强韧性: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要同时承受极大地挤压力、弯曲应力、冲击等复杂的负荷。故要求所选用的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应具有高的强韧性。因此,模具材料应有良好的淬透性(保证模具能淬透)及均匀的组织。大块的碳化物及严重的偏折,纤维方向性和非金属夹杂等内部缺陷,都会使模具的强韧性降低,或在受负荷时引起应力集中,造成模具早期破坏。

2.足够的热稳定性:当连续生产时,模具的温升有时达到或超过200℃,这对用

160~180℃作回火温度的模具材料,会使强度、硬度下降,故用于温升较高的模具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

3.良好的耐磨性。模具应有高的耐磨性,才能保证正常的使用寿命,生产出大批量合格的挤压件。一般来说,钢的硬度与耐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成正比的。故要求模具材料不但要有足够的淬透性,还要有高的淬硬性。但除了硬度外,决定钢的耐磨性的还有热处理后基体组织的粗细,成分、过剩与口火析出碳化物相多少、大小、类型、分散度及红硬性等。

4.良好的工艺性:冷挤压模具的制造周期长,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一般均须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磨削或其它精加工等。故只有工艺性比较良好的材料,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8]。

[8]

塑料模课程设计题目

合肥学院 第1~2题塑料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1~2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1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2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形式设计 第3~4题塑料端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3~4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3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顶杆顶出结构设计 4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侧浇口、推板顶出结构设计

第5~6题塑料壳体,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5~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5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6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7~8题塑料仪表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7~8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7号同学选01图号; 8号同学选02图号;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9~10题多孔塑料罩,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9~10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9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10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11~12题:(班级名单序号11~12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穿线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1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2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0.8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3~14题(班级名单序号13~14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套管,结构如图所示。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3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4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5~16题:(班级名单序号15~1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罩盖板,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5号同学将图示尺寸设计,材料PP; 16号同学将图示尺寸放大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ABS; 要求同组两位同学设计模具结构不同(如浇注系统不同;或顶出系统不同;或其它不同)

锻造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接合叉锻造工艺及其模具设计 学院:材料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杨康叶鹏章涛张飞 指导教师:姚泽坤 2013年11月29 号

目录 1、模锻件图设计 (3) 1.1 绘制锻件图的过程 (3) 1.1.1 确定分模位置 (3) 1.1.2 确定余块加工余量、和公差 (3) 1.1.3 模锻斜度 (4) 1.1.4 圆角半径 (4) 1.1.5 技术条件 (4) 1.2 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 (5) 2、确定锻锤吨位 (5) 3、确定毛边槽形式和尺寸 (6) 4、绘制计算毛坯图 (7) 5、制坯工步选择 (9) 6、确定坯料尺寸 (9) 7、制坯型槽设计 (10) 7.1滚挤型槽设计 (10) 7.1.1滚挤型槽尺寸设计 (10) 7.1.2开式滚挤型槽截面形状 (12) 7.2弯曲型槽的设计 (13) 8、锻模型槽设计 (14) 8.1终锻型槽设计 (14) 8.1.1型槽排布 (14) 8.2型槽壁厚 (15) 8.3模块尺寸 (15) 8.3.1承击面 (15) 8.3.2模块宽度 (15) 8.3.3模块高度 (15) 8.3.4锻模检验角 (16) 8.3.5模块规格 (16) 9、锻前加热、锻后冷却及热处理要求 (16) 9.1 确定加热方式,及锻造温度范围 (16) 9.2 确定加热时间 (17) 9.3 确定冷却方式及规范 (17) 9.4 确定锻后热处理方式及要求 (17) 参考文献 (18)

1、模锻件图设计 接合叉是长轴类件,对零件的整体形状尺寸,表面粗 糙度进行分析,此零件的材料为45钢,材料性能稳定。 1.1 绘制锻件图的过程 1.1.1 确定分模位置 确定分模面位置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锻件形状尽可能与零件形状相同。使锻件容易从锻模型槽中取出,因此锻件的侧表面不得有内凹的形状,并且使模膛的宽度大而深度小。锻件分模位置应选在具有最大水平投影尺寸的位置上。应使飞边能切除干净,不至产生飞刺。对金属流线有要求的锻件,应保证锻件有最好的纤维分布。 根据接合叉零件形状,采用厚度方向上下对称的直线分型模。 1.1.2 确定余块加工余量、和公差 查得45钢的密度为:37.85/g cm 。 由于接合叉接合处的两个圆柱形孔、做端部的螺纹孔以及圆柱形孔的尺寸比较小,所以在此设计为四个余块。 零件表面粗糙度大于或等于 3.2a R m μ时采用一般加工精度为 1F ,零件表面精度小于 3.2a R m μ时一般采用加工精度2F ,余量要适当 放大。由于此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4a R ,所以选择一般加工精度1F 。

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分类与设计

第六章冷挤压模具设计 本章通过一些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结构,介绍冷挤压模具的特点、其工作零件及其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及步骤等。 第一节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及分类 一、概述 冷挤压是在常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其单位挤压力相当大,同时由于金属材料的激烈流动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使模具工作部分温度高达200℃以上,加上剧烈的磨损和反复作用的载荷,模具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因此冷挤压模具应具有以下特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 (2)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 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 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二、冷挤压模具分类 冷挤压模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可根据冷挤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及材料来选择合适的模具结构形式。冷挤压模具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 (一)按工艺性质分类 模具按工艺性质可分为:正挤压模、反挤压模、复合挤压模、镦挤压模等。 1.正挤压模图6-1所示为实心件正挤压模。该模具更换相应的工作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刘汉荣 学号:2009623022 分数: 目录 一、摘要————————————————————————— 二、冲压工件分析————————————————————— 三、冲压工件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四、在此方案下的派样方式与计算—————————————— 五、主要设计的计算————————————————————(1压力的计算——————————————————— (2压力计算的初步选定——————————————— (3此方案下的模具采用什么结构——————————— (4模具工作部位的————————————————— a>尺寸计算——————————————————— b>凸模刃口——————————————————— c>凹模刃口———————————————————

d>压件器及卸料板———————————————— 六、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模架的选择——————————————————— (2定位零件———————————————————— (3固定及连接零件————————————————— (4模具材料的选择————————————————— (5模具的校核———————————————————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摘要 冲压是金属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材质较软的金属材料成型,可一次性成型复杂形状的精密制件。本设计是一个折弯和冲孔结合的零件成形。 本设计对工件进行了级进模设计,利用CAD 、UG软件对工件进行了设计绘图,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正确的冲压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计算与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并绘制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本课题通过对工件的冲压模具的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二、冲压工件的分析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081 姓名:严超 学号:20082400511047 指导老师:罗刚

一、塑件分析、塑料的选取及其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应该是一个塑料板、称套,且承载不高,此符合低压聚乙烯(PE)的特点,并且聚乙烯还拥有硬、耐磨、耐蚀、耐热、及绝缘性好等优点,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聚乙烯流动性好、对压力变化敏感,适用高压注射,料温均与,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易脱模。 聚乙烯的缺点就是成型收缩率范围及收缩值大,易产生缩孔,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差异较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等。所以,在成型时应控制模温,冷却时应保证冷却均匀、稳定、速度慢且充分冷却。 结果:塑料用聚乙烯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 附:聚乙烯(PE)的主要技术指标 密度ρ(g/cm3):0.19-0.96 收缩率s:1.5-3.6 成型温度t/°C:140-22 二.确定注射机 选用注射机型号为: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 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最大开合模行程/mm:260 模具厚度/mm:165——406 喷嘴圆弧半径/mm:18 喷嘴孔直径/mm: 4 拉杆空间/mm:290×368 锁模力/KN:2540 额定注射量/cm3:200/400 最大注射压力/MPa:109 最大注射面积/cm2:645 三、型腔数目确定 我们小组采用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来确定型腔数目n,有 npA ≤Fp – pA1 式中Fp——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254000(N) A——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8167.14(mm2) A1——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00(mm2) P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MPa),其大小一般是注射压力的80%。 代值计算得n = 14.27 故取值为14 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及表面的精度要求以及塑件的结构,宜采用盘型浇口。若采用一模多腔设计、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所以采用一模两腔。 结果:型腔数目为二 四、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设计

齿轮轴冷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1冷挤压基础知识 (2) 1.1冷挤压的实质及方法分类 (2) 1.2冷挤压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 1.2.1冷挤压的特点 (2) 122冷挤压的优点 (3) 1.2.3冷挤压的缺点 (4) 1.2.4冷挤压工艺的应用范围 (4) 1.3冷挤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5) 1.3.1冷挤压技术的现状 (5) 1.3.2冷挤压技术发展方向 (6) 1.4冷挤压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6) 1.4.1冷挤压模具的构造及特点 (6) 1.4.2模具设计基本要求 (7) 1.4.3 模具设计的一般程序 (7)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8) 2冷挤压件图的设计及毛坯准备 (10) 2.1冷挤压件图的设计 (10) 2.2毛坯的制备及处理 (12)

2.2.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 (12) 222坯料的软化处理 (12) 223 坯料表面处理及润滑 (13) 2.3冷挤压工艺方案设计 (14) 2.4冷挤压模具材料 (15) 3挤压力的估算及挤压设备的选择 (16) 3.1影响单位挤压力的主要因素 (16) 3.2冷挤压力的估算及压力机选择 (18) 4模具结构设计 (19) 4.1凹模设计 (19) 4.1.1凹模的结构形状设计 (20) 4.1.2凹模各部分尺寸的设计计算 (20) 4.2上模部分结构设计 (23) 4.3导向装置 (24) 4.4卸料装置 (25) 4.5凹模压板紧固螺钉计算 (26) 4.6模具总体结构 (26) 5凸、凹模失效形式及分析 (28) 5.1凸模失效形式及分析 (28) 5.1.1凸模失效原因 (28)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卷A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计3×5=15分) 1)反挤 2)型材挤压 3)“红脆”现象 4)皂化处理 5)脱碳现象 二、是否判断题(每题分,共计×10=15分) 1)复合挤压工艺中包含有正挤压、反挤压、减径挤压等挤压特性。 2)温挤压后的试件必须进行正火或退火等热处理,从而得到较好的综合 性能。 3)静液挤压是一种新型挤压工艺,能使脆性材料的挤压变成现实。 4)型材挤压之所以产品形式不一样,其决定因素在于模孔的不同设计。 5)温挤压的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明显好于热挤压,但要差于冷挤 压的。 6)型材挤压时挤压速度与加热温度两者之间必须良好协调,否则其挤压 制件质量不能保证。 7)确定热挤压加热温度的范围,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塑性、质量和变形抗 力等因素。

8)挤压模特别是冷挤压模具的凹模多设计成预应力圈组合式凹模。 9)热挤压件图要参考冷挤压件图,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前题下,进行绘制 或设计。 10)冷挤压件一般要进行挤后的等温退火处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5=25分) 1)挤压时主变形区金属处于什么应力状态画出正挤压变形分区,表示其 应力应变状态 2)型材挤压时沿长度方向最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有什么措施解决 3)Conform连续挤压有何特点 4)相对比其他塑性成形工艺,挤压工艺有何特点 5)如何防止或消除挤压时的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四、问答题(每题14分,共2×14=28分) 1)冷挤压时,挤压力与挤压行程存在一定的关系,请用曲线表示,各阶段有何特点影响冷挤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图1为一中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制品,现在需要运用挤压工艺成形,请设计2套工艺方案,详细阐述每套方案的每一工步或工序,并绘制各步简图 五、综合题(共17分)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太原科技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具教研室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工作,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作用是: 1.巩固与扩充《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非金属材料》等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行塑料制件设计的实际训练,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学习对塑料件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完成塑料制件设计,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完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塑件的注射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注射模具设计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成型另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另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掌握选择注射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案;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二、模具设计要点及与注射机的关系。 1、模具设计要点:

<1>熔体的流动情况:流动阻力,速度,流程,重新融合,排气. <2>熔体冷却收缩与补缩. <3>模具的冷却与加热. <4>模具的相关尺寸与注射机关系. <5>模具的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结构,考虑模具安装与加工强度,精度. 2、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注塑机的技术规范:类型,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锁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最小模厚,最大开模行程,定位孔尺寸,嘴喷的球面半径,注射机动模板的顶出孔,机床模板安装螺钉孔或丁字槽的位置与尺寸。 1>类型:卧式,立式,直角式。 2>最大注射量的选择。 注射机一次注射聚苯乙烯的最大熔料的重量或容积的量为注射机公称注射量。塑件+浇注系统和冷料井的总量=公称注射量 3>注射面积核定。 最大注射面积指模具分型面上允许的塑件最大投影面积。作用于该面积上的型腔总压力小于注射机允许的锁模力,否则会产出溢料。 4〉注射机行程与模具的关系。 Hmin≤H ≤Hmax Hmax=Hmin+L 其中:H—模具的闭合高度;Hmin—注射机最小闭合高度;Hmax—注射机最大闭合高度; L—螺杆可调长度; S≥H1+H2+(5~10)—卧式立式注射机 其中:H1—脱模距离;H2—塑件高度(包括浇口长度);S—注射机允许开模行程 5〉模具安装及顶出形式 可安装模具外形最大尺寸,取决于注射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 三.模具的设计程序 1.塑料件的设计以及工艺性分析: 根据塑料件用途,使用情况,工作要求,尺寸精度,粗糙度等成型工艺性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2) 一、冷挤压工艺 (2)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2) 三、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3)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3) 五、冷挤压的特点 (4) 第二章模具工作部分设计 (5) 一、冷挤压模设计要求 (5) 二、正挤压凸模 (6) 三、正挤压凹模 (7) 第三章模具组成及工作过程原理 (8) 一、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模具装配图 (8) 二、工作过程 (10) 第四章听课感受及意见与建议 (11) 一、感受 (11) 二、意见和建议 (11)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一、冷挤压工艺 冷挤压的工艺过程是:先将经处理过的毛坯料放在凹模内,借助凸模的压力使金属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下产生塑性变形,通过凹模的下通孔或凸模与凹模的环形间隙将金属挤出。它是一种在许多行业广泛使用的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方法。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 2 、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 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 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在第二章内容中将主要介绍模具的工作部分的设计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根据金属被挤出的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的关系,冷挤压一般可分为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三种基本方式。 1、正挤压如图1-1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流动方向相同,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实心件、管件和环形件的挤压; 2、反挤压如图1-2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适用于各种截面形状的杯形件的挤压; 3、复合挤如图1-3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相对于凸模运动方向,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相反,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制件的挤压;改变凹模孔口或凸、凹模之间缝隙的轮廓形状,就可以挤出形状和尺寸不同的各种空心件和实心件。 cd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课题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引言 在工业产品中,板材件占据了一个大比例。许许多多的机械零件,产品覆盖件都是用板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研究板料的成形方法对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板材成形方法有许许多多种,其中冷冲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冷冲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工序。 冷冲压过程主要依靠冲模和压力设备完成加工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率很高,操作简单。而且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小到钟表的秒针,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冷冲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课程即将结束之时,为了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和模具的设计,我将选择了一个垫片零件。通过设计冲裁模实现零件的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目录 引言 .............................................................................................................. I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 零件要求 (1)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设定 (2) 二冲模设计相关计算 (2) 2.1 排样的相关设计与计算 (2) 2.2 冲裁力的计算 (3) 2.3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4) 2.5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5)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7) 3.1 横向送料定位装置设计 (7) 3.2 纵向送料定位装置的设计 (8) 四标准件的选用 (9) 4.1 模座选用 (9) 4.2 压力机选用 (10) 4.3 紧固件选择 (10) 五模具加工工艺 (11) 5.1 凸模加工工艺 (11) 5.2 凹模加工工艺 (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0年11月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等。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2010年11月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题目: 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塑料制品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塑料成型性能及模塑生产常见的制品缺陷问题对模塑工艺的影响。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材料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注塑模具CAD/CAM实训说明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1年12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注塑模具CAD/CAM实训任务书 题目: 内容:(1) (2) (3) (4) (5) (6) 原始资料: 年月 设计课题: 学生姓名: 班级: 塑料材料:ABS 产品收缩率:0.006 生产批量:30万件/年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与完成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摘要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塑料模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设计介绍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注塑产品提出了基本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和顶出机构(推管推出)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 通过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对常用塑料在成型过程中对模具的工艺要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掌握了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了一次新的锻炼,对注射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用PRO E对塑件分模和利用AutoCAD对模具的排位与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塑料工艺的正确分析,设计了一副一模六腔的塑料模具。详细地叙述了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定模板板、型腔、动模板、型芯、支承板等设计与加工工艺过程,重要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推出机构与浇注系统以及其它结构的设计过程。 目录 前言--------------------------------------------------------------------1 1. 塑料制品的工艺性分析----------------------------------------2 2.注射机型号的初步拟定----------------------------------------5 3.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6 3.1 分型面的确定---------------------------------------------------------------------6

塑料课程设计

塑料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年月日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ABS直角弯头设计 1.设计目的: 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做必要的准备。通过塑料工程课程设计,掌握塑料工程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制品设计结构的设计、加工设备的确定、生产工艺的要求,学习资料的查找、收集,方案的特点及几种方案的比较,提高计算、绘图能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符合塑料制品生产要求的整体过程。 2.设计任务和要求 设计任务:输水直角弯头 设计要求:5万个/月 3.设计 设计的一般程序

3.1制品设计 3.1.1 材料的选择 原料选择: 注塑级ABS 特性备注:低温冲击强度好,光泽度硬度较好。 价格:9100-9300/吨 相关参数:

生产配方: ABS 100 3.1.3 制品形状方面: 图2-1 直角弯头零件图 从零件壁厚上看,塑件最小壁厚4mm,塑件壁厚较为均匀,壁厚大小适中,不会放大充模阻力,不易出现缺料现象,也避免了壁厚太厚所容易出现的气泡、凹陷等缺陷,有利于零件的成型。 塑件冷却后会包紧在抽芯型芯上,为了使脱模顺利,φ75.4mm孔处应设置脱模斜度,查取ABS常用脱模斜度35′~1°。 该弯头属于输水管路连接件,弯头除需具备良较高的冲击强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外,无其他较为特殊的工艺要求。塑件选择的ABS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好,满足塑件机械性能要求。 综合分析,在注射成型工艺参数控制良好的条件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3.2 模具设计 3.2.1 确定生产方式 采用注射成型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分析直角弯头成型零件的特点,知道本次设计的模具应包括成型零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推出机构、侧抽芯机构、模温调节系统。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塑料壳体模具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班级081班学号20084610121 设计人XX 指导老师XXXX 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1 年12月8 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2)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2)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3)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3)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 (5) 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2) 八.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6) 九.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9) 十.湿度调节系统设计 (21)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料件是一壳体,塑件壁属厚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选PS,考虑到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因此采用下例数据: 材料 A B C D E F G H I J PS 60 80 25 4 3 45 20 74 12 35 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应选在I上如下图: 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批量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费用和设备的运转费用,定为一模四腔。 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如下图: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四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支撑板. 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通过Pro/E建模分析,塑件为m1=26.5g,v1=m1/?, ?=1.05 V1=25.2cm3,流道凝料的质量m2=0.6m1 m=1.6nm1=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的锁模力.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2,A2可用0.35nA1来进行估算,所以 A=nA1+A2=1.35A1n=1.35×4×A1=25920mm2 式中A1=80×60=4800mm2 查表2-2<塑料模具设计指导> 取P型=25Mpa

挤压模具说明书样本

1. 绪论 1. 1 挤压的定义及分类 1. 1. 1 挤压的定义 挤压是将挤压模具装在压力机上, 将金属坯料放入模腔内, 利用压力机的往返运动, 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之下, 迫使金属在挤压模的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 从模腔中挤出, 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挤压是在很强的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成型的过程, 因而允许很大的变形量, 更适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型。显然, 挤压加工是靠模具来控制金属流动, 靠金属体积的大量转移来成型零件的;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 其材料的体积是保持不变的[1]。 挤压成型速度范围很广, 它既可在专用挤压机上进行, 也可在一般的机械压力机、液压机、摩擦压力机以及高速空气锤上进行。挤压成型温度范围也很广, 它既可在常温、中温下进行, 也可在高温中进行。根据制品形状的要求, 有各种与之相配的模具。挤压模具是挤压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 它的结构形式、各部分尺寸、模具材料、模具的装配形式等, 对挤压力、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制品表面质量以及模具自身的使用寿命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2]。 1. 1. 2 挤压的分类 ( 1) 按毛坯加热温度的不同分类 1) 冷挤压在室温中对毛坯进行挤压。 冷挤压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采用冷挤压法加工能够降低原材料消耗, 材料的利用率高达70%~90%[4]。在冷挤压中, 金属材料处于三向不等的压应力作用下, 挤压后金属材料的晶粒组织更加细小而密实; 金属流线不被切断, 而是沿着挤压件轮廓连续分布; 同时, 由于冷挤压利用了金属材料经冷加工而产生的加工

硬化的特性, 使冷挤压件的强度大为提高, 从而提供了用低强度钢代替高强度钢的可能性[3]。另外, 冷挤压靠强大的压力来熨平毛坯表面, 因此能够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的冷挤压件。 冷挤压模具与一般冷冲模相比, 工作时所受的压力大得多, 因而在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冷挤模不同于冷冲模的地方主要有: ●凹模一般为组合式( 凸模也常常见组合式) 结构; ●上﹑下模板更厚, 材料选择得更好, 满足模具的强度要求; ●导柱直径尺寸较大, 满足模具的刚度要求; ●工作零件尾部位置均加有淬硬的垫板; ●模具易损件的更换、拆卸更方便[5]。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冷挤压加工具有”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特点, 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当前, 已在机械、仪表、电器、轻工、航宇、船舶、军工等工业部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已成为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 当然, 冷挤压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 单位挤压力较大, 模具使用寿命较短[11]。可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模具材料的开发, 模具结构的合理化, 缺点会被克服, 优越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2) 温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3) 热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 1) 按毛坯材料种类不同分类 1) 有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 黑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6]。 1. 1. 3 挤压基本方法 根据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挤压轴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挤压方法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注塑模具课程设计

注塑模具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_ 喷咀注射模设计_ ___学生学院__材料与能源学院__专业班级__ ----------------____学号 ----------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 _----- ______ __ 年 6 月 10 日

目录 一.塑件的工艺分析--------------------------------5 二、初选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9 三、确定模具基本结构和模具结构设计----------------10 四、注射模浇注系统设计--------------------------13 五、确定顶出机构类型及固定方式--------------------17 六、导向机构--------------------------------------18 七、确定排气机构---------------------------------19 八、校核计算--------------------------------------19 九、成型零件结构设计及尺寸计算--------------------20 十、模具综合要求----------------------------------23十一、总结----------------------------------------28十二、参考资料------------------------------------2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塑料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基础。 2.独立地解决在制定成型工艺和设计模具中的问题,会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全面考虑设计内容及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设计中必须做到: 1.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 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 2.要求计算正确,结构合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 国家标准; 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书写整洁 4.按计划循序进行,其进度可参考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